① 清遠和陽江在廣東經濟上分別排第幾位
清遠GDP在廣東21個地級市的座次上最高曾排在地12位,且2004-2010連續7年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而陽江市則在2011年超清遠成為廣東各市GDP增速第一,但陽江市GDP總量不高,多年來一直排在16位。
② 廣東省城市經濟排名
2014年廣東各市GDP排名如下:
廣東2014年的GDP總量達到67792.2億元,高居全國第一位,比第二位的江蘇省65088.3多了近2700億元,並且廣東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其中廣州、深圳GDP高達1.6萬億,分別位居全國第三位、第四位。然而廣東各市GDP的差距十分驚人,GDP總量最小的雲浮不足1000億元,都不及廣州、深圳每年的GDP增量。即使位居榜單第三名的佛山,也和深圳足足差了8000多億。榜單前10名絕大多數屬於珠三角地區,而粵西、粵北、粵東各市的GDP相比之下少的可憐。
③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好還是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好只要兩個的比較而已,好在哪方面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好的環境比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好,
④ 廣東省陽江市和河源市,哪個好些
陽江市離珠海近點!
珠海→陽江:240公里
珠海→河源310公里.
就我個人覺得,河源的收入不高,消費水平絕對是達到廣州深圳的水平.而陽江靠海吃海,消費水平不是很高,收入也不高!
河源的經濟特點: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快得令人驚嘆.後發河源,發展強力很大!將打造全國手機生產基地.
在港商中流行這么一句話"80年代看深圳,新千年看河源."
在上半年的深圳晶報稱"河源的全國經濟上升幅度排在全國第2.
2005年上半年工業經濟提速增效。1-8月全市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14.1億元,同比增長33.4%;工業增加值33.56億元,增長3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3.84億元,增長38.2%,實現工業增加值27.48億元,同比增長34.2%,增幅均排在全省第二位(清遠市居首位),股份制企業和「三資企業」增長強勁,產值分別增長72.2%、42.4%。全市工業用電量8.1億千瓦時,增長1.6%。1-7月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數為164.8%,同比提高18%;比全省高出17.4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地級市首位,效益指數再創歷史新高。區域工業持續加快發展,差距明顯縮小。發展最快的是東源縣,工業增加值增長61.1%,增幅同比提高18.5個百分點,最慢的是市直,工業增加值增長26.5%,增幅同比提高10.2個百分點,其它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進依次為:和平57%、龍川51.2%、連平47.4%、紫金41.3%、源城39.6%,地區之間工業增速差距雖然高達34.6個百分點,但發展差距同比縮小34.6個百分點,比1-7月縮小了8.8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穩定。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83萬畝,其中晚稻111.27萬畝,同比增加1.23萬畝。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89.8萬畝,占晚稻總面積的70.5%,增加2個百分點。經濟作物面積和產量增加,花生種植面積13.9萬畝,增加0.5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7.95萬畝,增加0.56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業龍頭企業103家,比去年底增加4家,帶動農戶12.42萬戶,增加2.25萬戶,帶動農戶人均增收800元。1-8月,全市共組織5家企業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家企業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組織4家企業6種產品申報廣東省名牌農產品。
投資增勢強勁。1-8月,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億元,同比增長48.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0.2億元,增長66.7 %;更新改造投資3.17億元,增長17.6%;房地產開發投資5.73億元,增長69.5%;全市工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完成工業投資額13.84億元,增長54.8%,增幅同比提高11.7個百分點,比今年1-7月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市直、連平縣的工業投資成倍增長,分別增長94.7倍和1.57倍。
重點建設項目實施情況良好。全市34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3.3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9%,其中投產項目完成投資39.4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3%;續建項目完成投資2.5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26%;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1.3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26%。其中粵贛高速、龍梅高速、農夫山泉、市福新工業園、河源美平工業園等項目進展順利。
外貿出口快速增長。1-7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達2.61億美元,增長41.9%,比上半年提高9.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1億美元,增長29.7%;進口總額1.2億美元,增長59.5%。「三資企業」出口快速增長繼續成為我市外貿出口的一大亮點。1-7月「三資企業」出口總額達1.2億美元,增長31.1 %,佔全市出口總額的85%。
利用外資平穩增長。1-8月,全市共新批直接利用外資項目78宗,下降14.3%,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78億美元,同比增長6.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3億美元,增長12.8%。
新簽項目質量提高。1-8月,全市在新簽項目同比減少13宗的情況下,平均每宗項目合同利用外資同比增加70萬美元,表明新簽項目規模有所擴大,質量有所提高,確保了合同利用外資總額實現持續增長。
財政收入增長居全省首位。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79億元,同比增長43%,增幅同比提高9.6個百分點,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支出為20.27億元,增長37.1%。國、地稅完成總稅收10.42億元,增長48.8%,增幅同比提高16.4個百分點。全市各縣財政收入綜合增長率居全省前列,5個縣的財政收入綜合增長率在全省67個縣(市)的排位分別為:連平縣(80.43%)第1位,和平縣(77.03%)第2位,龍川縣(71.26%)第3位,東源縣(67.79%)第5位,紫金縣(23.92%)第26位,連平縣、紫金縣排位比今年1-7月分別前移1位和3位。
金融形勢穩定。8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94.4億元,增長10.4 %,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0.34億元,增長11.6%;貸款余額104億元,增長11.9 %。
陽江是廣東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刀剪之都」、「中國風箏之鄉」、「中國公益明星城市」、「中國詩詞之市」,享有國家賦予的沿海開放區、工業衛星鎮、山區和對台小額貿易等優惠政策。1988年建市以來,陽江市以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為總目標,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積極實施「追趕型、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認真抓好「六個做」(做大工業,做優農業,做強海洋產業,做旺旅遊業,做好招商引資,做美環境),打好「三張牌」(民營牌、海洋牌、旅遊牌),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國民經濟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31.6億元。
陽江是廣東省四大傳統手工業基地之一,個體、私營經濟發達,「陽江三寶」——小刀、漆器、豆豉聞名中外。為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市委、市政府實施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到2003年底,全市民營企業3.8萬家,其中民營工業企業8268家。1999年以來,民營經濟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民營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98年的53.6%提高到去年的69.3%。2003年民營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7.9%,培育了喜之郎果凍、美景牌冷卻塔、YC深溝球軸承、旺通餅干、十八子菜刀、銀鷹剪刀、永光剪刀等一批省名牌產品和馳(著)名商標,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中國小刀中心先後落戶陽江。2001年,陽江被授予「中國刀剪之都」稱號。陽江刀剪產品產量佔全國的60%,出口佔全國的80%。工業已形成了五金、稀土、機電、建材、冶金、製糖、食品、紡織、服裝、森工等十大工業支柱行業。2003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226億元。
陽江海(島)岸線長達476公里,佔全省的1/10。海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灘塗和20米水深以內的淺海面積1638平方公里。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歷史悠久,盛產魷魚、魚翅、對蝦、花蟹、馬鮫、牡蠣等。全市擁有7個國家和省認可的漁港。市委、市政府立足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大打「海洋牌」,促進海洋了海洋漁業穩步發展。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吊樁牡蠣和泥蚶養殖基地、廣東省重要對蝦生產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舉辦南海(陽江)開漁節,打造海洋漁業品牌。1999年以來,全市水產品總量和人均佔有量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2003年全市水產品總量86.4萬噸,比1998年增長18.9%,年均增長3.1%;漁業總產值42.4億元,比1998年增長37.1%,年均增長6.5%,其中出口總額1.2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9倍,年均增長58.8%。
陽江依山傍海,旅遊資源豐富。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自然旅遊資源品種全、品位高、空間組合佳,在廣東省首屈一指。近年來,陽江市每年舉辦旅遊文化節,把旅遊、文化、體育、會展、商貿結合起來,提高陽江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2001年陽江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區榮獲國家AAAA級濱海旅遊風景區、省級科技旅遊示範區和省文明景區稱號。2003年陽春凌霄岩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全市接待過夜遊客234.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3.5億元,分別比1998年增長51.5%和71.7%,年均增長8.7%和11.4%。
認真實施「外向帶動」戰略,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降低營商成本,增強對外商的吸引力,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機遇,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支持民營生產型企業自營進出口,扶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對外貿易持續發展。2003年,全市進出口總額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8%,其中出口總額6.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5%。
隨著全國最大的核電項目——陽江核電站、陽西火力發電廠、陽春抽水蓄能電站、海陵島風力發電廠、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超千億元投資的重大項目的帶動,陽江的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大項目的建設必將牽動帶活陽江的全面發展。
⑤ 河源市和陽江市那個城市繁榮。
兩個相對比應該是陽江市好一些。
陽江,廣東省省轄市,是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沿海,緊鄰珠三角,扼粵西要沖。東與江門恩平市、江門台山市交界,北同雲浮羅定市、雲浮市新興縣及茂名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高州市、茂名電白區,南臨南海。享有地方立法權。
陽江市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濱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態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風箏之鄉等榮譽,素有北有濰坊南有陽江的南國風箏之鄉稱謂。
河源,別稱槎城,為廣東省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惠州市,北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全市面積1.58萬平方公里[1] 。
河源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個城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城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105國道、205國道、粵贛高速構築了河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是粵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1] 。
⑥ 廣東最發達的城市排名前10個的是什麼啊
廣東省各市GDP排名
廣州市 6068
深圳市 5684
佛山市 3025
東莞市 2625
中山市 1034
惠州市 933
茂名市 930
江門市 921
湛江市 770
珠海市 750
汕頭市 741
肇慶市 526
揭陽市 488
清遠市 414
韶關市 394
陽江市 347
梅州市 347
潮州市 331
河源市 264
汕尾市 248
雲浮市 246
韶關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韶關
韶關,位於廣東省北部,與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鄰廣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稱。2017年韶關人均GDP只有45262元,排名廣東省地市倒數第十名。
汕頭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汕頭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處於「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節點,也是我國早期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可惜,2017年,汕頭人均GDP只有42134元,遠遠落後於同樣是經濟特區的深圳,排名廣東省地市倒數第九名。
潮州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潮州
潮州,廣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韓江中下游,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的揭東區接壤,北連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
清遠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清遠
清遠,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達到1.9萬平方公里。同時也是廣東省旅遊資源大市之一,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宜居城市等稱號。這么好的地方,人均GDP照樣低,2017年,清遠人均GDP只有39025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七名。
湛江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湛江
湛江,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氣候與海南島一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是湛江沒有海南名氣那麼大,人們路過湛江也不在湛江停留,直奔海南島。2017年湛江人均GDP總量只有38829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六名。
揭陽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揭陽
揭陽,與汕頭,潮州齊名,也是著名的僑鄉。據統計,揭陽600多萬人口,就有300多萬華僑,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親人在海外打拚。不可思議的是,揭陽人均GDP2017年只有35304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五名。
雲浮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雲浮
雲浮,這個與廣西交界的五線城市,堅硬的大理石上面也搞不出什麼花樣來,雲浮這些年經濟一直比較滯後。2017年,雲浮人均GDP只有33861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四名。
河源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河源
河源,與江西省交界;很意外,河源還是四線城市。可能是河源地理位置,交通好的原因吧,河源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個城市。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河源的鐵路線是廣東省最長的,可河源的人均GDP反而排名全省地市倒數第三名。
汕尾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汕尾
汕尾,人們都說廣東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聽到這句話,估計汕尾人都會不好意思。因為汕尾2017年人均GDP只有28169元,比貴州人均GDP還少。在廣東省地市排名排在倒數第二名。
梅州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梅州
梅州,與河源一樣,也與江西省相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也無法打破年年人均GDP排名倒數的命運。2017年,梅州人均GDP只有25817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一名。比全國倒數第一的甘肅還要少。
⑦ 廣東哪裡最富,哪裡最窮
NO.1 廣州市
GDP收入:19610.94億 增長:8.20%
在廣東,人們總是拿廣州和深圳比。廣州和深圳,一個省政治中心,一個省經濟主力軍。在2016年GDP總值上,廣州GDP嚇死人,達到19610.94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領先全國6.7%及全省7.5%的增速!老大地位杠杠的!
NO.2 深圳市
GDP收入:19492.6億 增長:9.00%
2016年深圳GDP增速達到9%,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市最高!經濟新常態下,GDP增速由過去的高速轉為中高速運行。但是,降速不是失速。而且在2016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中,深圳超越北京廣州排名第三。所以,很多人對深圳超越廣州,成為廣東GDP老大有很大的期待。
NO.3 佛山市
GDP收入:8630億 增長:8.50%
佛山作為廣東三巨頭之一,五年來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地區生產總值從2011年6580.28億元預計提高到2016年8600億元,五年跨越兩個千億元台階。美的、碧桂園、格蘭仕、聯塑、利泰、順德農商銀行、海天7家企業入圍「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NO.4 東莞市
GDP收入:6827.67億 增長:8.10%
2016年,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27.67億元,比上年增長8.1%;同時誕生首家營業收入「千億企業」、成為繼蘇州之後,全國第二個國稅收入突破千億地級市、鎮街400億元「俱樂部」再添新成員……
NO.5 惠州市
GDP收入:3412.17億 增長:8.20%
惠州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培育出TCL、德賽、華陽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經濟發展也是不容小覷的。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12.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2%。
NO.6 中山市 GDP收入:3202.78億 增長:7.80%
我們中山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這個排名對於中山來說,其實還是略有點靠後……但中山人請不要灰心不要氣餒,中山入圍全國百強,排名第65,多多努力,追趕上去還是很有希望滴~
NO.7 茂名市
GDP收入:2636.74億 增長:7.10%
茂名不在珠三角,卻非常爭氣。省統計局核定,茂名2016年全市GDP2636.74億元,增長7.1%,繼續領跑粵東西北12市,全省排名第七。茂名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的地級市,也是粵東西北地區中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GDP連續14年居粵東西北首位,同時,茂名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為中國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廣東省的能源基地。享有地方立法權。
NO.8 湛江市
GDP收入:2584.78億 增長:7.90%
湛江作為粵西和北部灣經濟圈的經濟中心,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有很好的海洋優勢和海南交通對接的優勢,再加把勁就追上茂名啦!
NO.9 江門市
GDP收入:2418.78億 增長:7.40%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在全國百強榜之中,江門榜上有名,以2406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448萬)的成績位列85名,在廣東省內排名第九。
NO.10 珠海市
GDP收入:2226.37億 增長:8.50%
2016年珠海市地區生產總值2226.3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5%。2016年,珠海市經濟運行良好,經濟增速保持平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NO.11 肇慶市
GDP收入:2084.02億 增長:5.00%
2016年,全省GDP增速最低的是肇慶,全年僅增長了5%!比2016年目標值低了3.5個百分點。該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該市「GDP增速明顯放緩,部分主要經濟指標未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看來2017年肇慶還得再加把勁!
NO.12 汕頭市
GDP收入:2080.54億 增長:8.70%
2016的汕頭GDP突破2000億,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 GDP實際增長8.7%,總量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僅次於深圳),投資突破1500億元,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NO.13 揭陽市
GDP收入:2032.61億 增長:6.30%
2016年GDP預計將達到2012億元,這意味著揭陽的GDP將首次站上2000億元大關,並且實現五年年均增長達到10.1%。
NO.14 清遠市
GDP收入:1388.1億 增長:7.90%
清遠圍繞「1112」發展布局,扎實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系列舉措,實現了發展的良好開局。清遠2016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75億元,增長8%,四季得到了GDP收入1388.1億,增長:7.90%的好成績。
NO.15 陽江市
GDP收入:1319.33億 增長:6.70%
1-12月,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基本保持平穩,但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19.33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4%、4.7%和10.4%。
NO.16 韶關市
GDP收入:1218.39億 增長:6.30%
韶關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218.39億,增長:6.30%,增幅比2015年高0.1%,在新常態下保持了經濟平穩發展。
NO.17 梅州市
GDP收入:1045.56億 增長:7.50%
圖/天鷹神鏡
2016年,梅州全力加快振興發展步伐,加快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狠抓實體經濟發展,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的不利影響,確保了全市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穩中有進。據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1045.56億元,增長7.5%,增速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與全省(7.5%)平均水平持平,比全國(6.7%)平均水平高0.8個百分點。
NO.18 潮州市
GDP收入:976.83億 增長:7.10%
2016年,潮州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76.83億元,增長7.1%,增速比前三季度的6.8%提高0.3個百分點,比上半年的6.6%提高0.5個百分點,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全市人均GDP達到36956元,增長8.6%。
NO.19 河源市
GDP收入:898.72億 增長:8.60%
2016年,河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98.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6%,增速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從縱向對比看,增速分別比全國(6.7%)、全省(7.5%)平均快1.9和1.1個百分點。從橫向對比看,增速居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第3位,比上年前移13位。
NO.20 汕尾市
GDP收入:828.49億 增長:7.00%
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汕尾全市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8.49億元,增長7.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0%,在全省排第17位。
NO.21 雲浮市
GDP收入:778.28億 增長:7.90%
雲浮2016年全市經濟運行呈總體平穩的發展態勢。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8.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3.2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25.62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289.43億元,增長9.4%。
⑧ 廣東哪個城市比較好(生活,經濟狀態)
嚮往那種平靜的生活的話,推薦湛江,那是個很美麗的港城,靠海,天空很藍,而且物價不高。
韶關河源揭陽雲浮,都是靠山的城市,經濟不好。
陽江吧,也是靠海,不過它的經濟狀況不怎麼樣,空氣質量還行。
肇慶不錯,就是空氣質量由於在珠三角附近,很差
⑨ 河源的鎮繁華還是陽江的鎮繁華
陽江的鎮繁華
陽江緊鄰珠三角,河源經濟廣州倒數第二。
可以想像兩地的鎮區繁華程度。
⑩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和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經濟方面在話,陽江在經濟是要比河源在好。建議選擇陽江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