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觀經濟三大基本指標是什麼
1、 本地生產總值,即本地生產總值
2、 價格指數,包括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購買價格指數
3、 失業率
拓展資料:衡量宏觀經濟的三個指標
一、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
1.GDP分類
用於衡量宏觀經濟狀況的GDP分為四類:
+潛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所謂潛在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後所能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即經濟潛力;實際GDP是社會的實際GDP。
潛在GDP與實際GDP的比較可以反映社會宏觀經濟狀況:
潛在GDP=實際GDP。這表明社會經濟潛力已得到充分發揮,是最理想的經濟運行狀態。潛在GDP>實際GDP。這意味著,如果有巨大的經濟潛力,但實際生產的東西較少,就會出現經濟蕭條和市場收縮,這被稱為經濟收縮或經濟過冷。
潛在GDP<實際GDP。這意味著經濟潛力很小,但實際生產的東西很多,而且會出現通貨膨脹,這被稱為經濟過熱。名義GDP和實際GDP。所謂名義GDP是指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值;所謂實際GDP是以基準年價格計算的GDP值。基準年是以某一年的價格為固定價格,並以此價格計算未來每年的GDP。
通過比較實際GDP和名義GDP,我們可以知道價格是穩定的,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二、 物價指數
1.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它是整體物價指數中最重要的一項。
→ 僅限消費品
CPI只計算消費品的價格變化,而不計算其他產品的價格變化。在中國,CPI僅反映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八類商品的價格。
→ 只計算零售價格
CPI僅以零售價格為統計標准。換句話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獲得的商品價格是CPI的統計基礎。
2.生產者價格指數
→ 僅用於生產資料
生產者價格指數,也稱為批發價格指數,只計算生產資料的價格,而不是消費品的價格。例如,計算鋼鐵和煤炭的價格。
→ 只計算批發價
由於生產資料以批發的形式出售,因此PPI的統計標準是批發價格而不是零售價格。
三、 失業率
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各國將人口分為兩類:工作年齡人口和非工作年齡人口,但分類標准不同。例如,在中國,18-60歲的人口稱為工作年齡人口,其他年齡的人口稱為非工作年齡人口;在美國,工作年齡人口指的是16-65歲的人,其餘的人口稱為非工作年齡人口。
所有勞動適齡人口分為勞動力人口和非勞動力人口。非勞動力人口分為三類:第一類,普通學校的學生雖然是成年人,但仍在接受教育;第二,喪失工作能力的人,如殘疾人;第三,自願放棄勞動機會的人,如全職妻子。勞動力分為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
所謂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力的比例。其計算公式為:
失業率=失業/勞動力
2. 宏觀經濟指標有哪些
宏觀經濟指標是體現經濟情況的一種方式,主要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通貨膨脹與緊縮、投資指標、消費、金融、財政指標等。
宏觀經濟指標對於宏觀經濟調控起著重要的分析和參考作用。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
2、工業生產總值: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
3、就業率: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
4、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其他國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交易的記錄。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收支和資本項目收支兩部分。經常項目收支主要包括貿易、勞務和單方面轉移。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最直接的作用結果是匯率。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則該國貨幣堅挺,有升值潛力;反之長期逆差則貨幣疲軟,貨幣有貶值可能。
3. 宏觀經濟包含哪些方面指數
宏觀經濟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通貨膨脹率(CPI)、失業率、國際收支。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結果,可以反映出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通貨膨脹率(CPI)是反映居民生活有關的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主要用於宏觀經濟分析決策和國民經濟核算指標。如果CPI經濟指標出現較大的增幅,表示市場有可能出現通貨膨脹,市場經濟具有不穩定因素。
失業率指的是一定時期滿足全部就業條件的就業人口中沒有工作的勞動力的數值比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失業狀況的主要指標。失業率的數據月份變動可適當反應經濟發展。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具有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由對外經濟往來、對外債權債務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貨幣收支。反映了國家對外政治、經濟關系的關系,也能反映國家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升降情況。
4.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標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主要指標如下:
1、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
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
2、GNP(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GN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國所擁有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為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駐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國民生產總值是按國民原則核算的,只要是本國(或地區)居民,無論是否在本國境內(或地區內)居住,其生產和經營活動新創造的增加值都應該計算在內。
3、PMI(采購經理指數)
PMI從國際上看,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先行指標體系,PMI涵蓋著生產與流通、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等領域,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築業PMI。PMI每項指標均反映了商業活動的現實情況,綜合指數則反映製造業或服務業的整體增長或衰退。
4、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是consumer Price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縮寫,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5、PPI(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簡稱PPI)是一個用來衡量製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它是統計部門收集和整理的若干個物價指數中的一個。
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6、GHI(國民幸福指數)
國民幸福指數(GrossNationalHappiness,GNH)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生態環境、政府管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居民生活與幸福水平的指標工具。
7、恩格爾系數
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將會下降。恩格爾系數是用來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標。
5. 請列舉,宏觀經濟指標有哪些,它們怎樣反映經濟狀況
宏觀經濟指標大致分為:
1,經濟總體指標,此類指標主要反映經濟總體運行情況。
2,需求類指標,反映投資和消費狀況的指標都列入此類。
3,貨幣類指標,和貨幣政策有關的指標。
4,財政類指標,與財政政策有關的指標。
5,部分經濟領先指標以及市場運行指標。
經濟指標是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
宏觀經濟學是分析師進行宏觀經濟分析的理論基礎,在依據宏觀經濟理論構建分析框架後,更具體的工作就體現在對經濟指標的分析和解讀方面了。供參考。
6. 宏觀經濟基本指標
屬於宏觀經濟的指標,主要包括GDP總額、經濟增速、外貿進出口數據與增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增速、國內消費總額與增速、通貨膨脹率、PPI、預算赤字、新增貸款額、外匯儲備額、三大產業的數據與增速、人均收入等指標。
7. 宏觀經濟三大指標是什麼
GDP 國內生產總值
概念:國內生產總值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公認地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2019年中國GDP是99.09萬億,比上一年增長6.1%,位列世界第二!但是長遠來看中國GDP增速是不斷的在下滑。
2.PMI 采購經理指數
概念:通過對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能夠反映經濟的變化趨勢。
50%為PMI榮枯分水線,50%以上表明經濟擴張的信號,50%以上表明經濟衰退的信號,主要分為製造業PMI和服務業PMI。PMI是難得的領先型經濟指標,可以提前根據PMI判斷未來的經濟形勢。
3.通貨膨脹
概念:因為貨幣供給過度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
提起通貨膨脹就必須說到CPI和PPI。
CPI:消費者價格指數。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是反映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上漲,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
8. 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
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如下: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
(一件最終產品再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價值增值就等於該最終產品的價值。)經濟社會(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最終。
2.所生產價值而不是所賣出。
3.是流量不是存量。
4.GNP國民生產總值。
產出=收入:產的價值都要轉化為生產要素報酬和企業利潤,即轉化為要素提供者和企業經營者的收入。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產出=支出:最終產品的銷售收入就是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肢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總和。
GDP=C+G+I+X-M。
C:居民消費(不包括購買住房)。
G:政府購買(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轉移支付用於收入再分配,不構成GDP的一部分)。
l:企業投資。
(投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a可以長期存在和使用的固定資產fixed分為居民住房投資和企業固定投資。b存貨投資inventory,企業存有存。貨量,大於銷量的部分,replacement+凈投資)。
X-M=凈出口=出口-進口。
人-IM-守山1一山L一進14。
二、國內生產凈值: NDP net domestic proct。
NDP = GDP -固定資產折舊。
三、國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廣義國民收入:泛指GDP、NDP等經濟總量。
NI (狹義) = NDP -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對企業的補貼。
四、個人收入PI personal income。
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費) + 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
五、個人可支配收入: DPI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DPI=PI-個人所得稅。
I=S。
I=個人S+政府儲蓄(T征稅-G支出、 轉移支付)。
1=S+(T-G) + (M- X + Kr)外國對本國儲蓄。
9. 請問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標
1、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段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規模的最重要指標。
2、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3、PPI: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
4、BOP: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從國外收進的全部貨幣資金和向國外支付的全部貨幣資金之間的對比關系。收支相等稱為國際收支平衡,收入大於支出稱為國際收支順差,支出大於收入稱為國際收支逆差。一個國家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穩定的表現。
5、就業率
是反映勞動力就業程度的指標。指在業人員佔在業人員與待業人員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全部可能參與社會勞動的勞動力中,實際被利用的人員比重。一定時期在業人員越多或待業人員越少,則就業率就越高,反之越低。計算和研究就業率,實質上是要提高就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