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廣州經濟潛力如何

廣州經濟潛力如何

發布時間:2022-11-18 06:35:42

1. 廣州經濟怎麼樣

2016年,廣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610.9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2%。地區生產總值居中國大陸城市第三位。三次產業結構為1.22:30.22:68.56,第三產業佔比居中國前三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財政總預算收入5174億。廣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0.70元[46] 。
2016年,廣州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產業規模達2600億元,行業增加值占廣州GDP的比重超過6%,已成為廣州支柱產業之一。涌現出網易、華多、酷狗音樂、UC、唯品會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2016年有13家企業入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47] 。廣州已形成汽車、石油化工、電子、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交通運輸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8] 。2016年,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行業集聚效應顯現。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條[49] 。廣州正大力實施IAB計劃(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葯),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7]
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位居中國第三位,穩居總部經濟發展第一能級城市范圍內。[50] 2010年至2015年,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51] 。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居全國第一[52] 。截至2015年底,廣州累計吸收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6945家,實際使用外資總額753.4億美元[53] ;共有28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投資近800個項目,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54-55] 。在2016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排行榜中,廣州共有8家企業入榜,總數位列廣東第一。[56]
廣州「十三五」時期將重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並著力打造「三中心一體系」,即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57] 。
2015年4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廣州南沙新區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58] 。
廣州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並且聯合國報告指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一位[59-60] 。2016年、2017年《機遇之城》報告,廣州均居中國城市第一位[61-62] 。在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中,廣州均居全國前三位。

第一產業
2016年,廣州都市農業總收入1845.1億元,增長0.5%。都市農業總產值1330.6億元,增長0.5%。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24家,都市農業示範區30個。農業產業化產值92.5億元,增長0.5 %;農業產業化規模達22.4 %,提高0.5個百分點。[22]

第二產業
中山紀念館
廣州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中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廣州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廣州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占廣州工業總產值的1/3。
2016年,廣州工業增加值5369.40億元,比上年增長6.2%。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64.55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693.48億元,增長7.6 %,占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49.57%。[22] 廣州擁有六個過千億的製造業集群,分別是汽車、石油化工、電子產品、重大裝備、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製造,是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63] 。2016年,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

2. 未來10年至2029年哪幾個城市發展最具潛力最迅猛

發展最猛的,還會是過去十年經濟地位最穩固的那些城市,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一線、新一線,以及個別強二線。

我所理解的潛力,不是城建變化和經濟增速這么簡單,而是經濟增量和影響力。所以有些看似經濟增速很迅猛、城建翻天覆地變化的中小城市,並不屬於最具潛力范疇。

城市群方面,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穩居前三 ,這是無可動搖的,而且領先優勢可能會越來越大。真正潛力價值所在是第四名的爭奪,目前 成渝城市群 炒的最熱,但個人認為這個城市群未來會是最沒有競爭力的城市群。

原因很簡單,成都重慶的確是兩個綜合實力很強的城市,但他們的城區距離較遠,其城市群區域內的市縣僅有成渝兩座新一線城市外加綿陽這個三線城市,其他都是四五線小城市,其中包括了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這樣的組合除了向成都重慶輸送血液以外,還有什麼能和其他城市群抗衡?所以成渝城市群看似經濟和人口體量龐大,但整體實為外強中干,資源均衡度極弱,單靠兩個強市發展難以久持。

相比而言, 長江中游城市群 的均衡度情況相對好一些,同樣有兩個新一線城市(武漢、長沙)領銜,還有南昌這個二線城市,此外襄陽、宜昌、岳陽、株洲、衡陽都是三線城市。多點發展的價值顯然更加重分。不過這個城市群覆蓋規模有點大,幾乎涵蓋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境。同時該范圍內城市之間的城區銜接度還很低,稱其為城市群,其實有點牽強。

所以真正具有第四位實力的城市群就已經很明了,那就是 山東半島城市群 ,該城市群基本上就是山東省所有城市所組成。雖然僅有一個新一線城市,但別忘了濟南是2016年才剛剛從新一線掉落至二線的,如今整體吞並了萊蕪市,城市體量和影響力快速提升,重回新一線指日可待。與此同時山東擁有4個二線城市、4個三線城市,全省共有15個全國百強市,不僅百強縣數量全國第二,而且全省范圍沒有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其均衡發展指數僅次於江蘇位列各省第二。目前三大城市群全都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相信第四大城市群也不例外。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中國城市經濟的版圖非常了解,蔣老師不才,用了20年時間,走遍了中國70個大中城市,悟出了一些道,分享給大家:
未來中國發展最迅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五個區域:
1:長三角, 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寧波、合肥、南通、常州等

2:珠三角, 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 等。

3:京津冀, 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唐山、雄安 等

4:長江經濟帶: 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南昌、貴陽 等

5:黃河-山東半島沿線: 西安、鄭州、洛陽、東營、濱州、淄博、濟南、煙台、青島

其他區域,可能還有 昆明、南寧、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廈門、福州 等。

那麼以上這些城市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TOP10會是哪些城市呢?
1:深圳

2:廣州

3:杭州

4:成都

5:武漢

6:鄭州

7:西安

8:長沙

9:蘇州

10:南京

先說深圳,中國的創新之都,連續10年,人口凈流入位居全國第一, 毫無疑問,深圳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因為深圳對年輕人就好像一塊魔磁鐵,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誰也無法否認,深圳的創業環境是國內最好的,深圳擁有全國最多的上市公司,以及全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深圳的經濟內生動力是全國最強的。這種資源聚集的優勢,恐怕別的城市也沒法在短時間內趕超。

再說廣州,相對於北京和上海,廣州更加的包容, 人口落戶更加開放,而且廣州的商業氛圍很濃,再者,幾百年來,廣州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通常口岸,與國內和國際的聯系密切,廣州作為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交通中心,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然後是杭州、成都、武漢,這三座城市的優勢不相伯仲 ,但是蔣老師把杭州排在前面,是因為當下的杭州,在新經濟的發展道路上,已經領先了成都和武漢,杭州目前緊抓亞運會的契機,對城市的環境、交通、文化、精神面貌進行大幅提升,是中國除北上廣深,第五個最有機會沖擊國際形象的城市了,另外杭州的地鐵在建里程我,位居全國第一,資金儲備量位居全國前六名,這些都是經濟潛力大的訊號。

鄭州和西安,是兩個省會城市,同時又是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潛力不言而喻,長沙是中國這些內陸城市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得益於產業的升級、以及城市的創新、新經濟的轉型成功,長沙作為中部第二個GDP破萬億的城市,實力僅次於武漢,另外合肥和南昌的潛力也是不錯的。

好了,以上就是中國最具發展期潛力的十大城市了,你們怎麼看呢?

十年,從體量和增率兩方面看:

未來10年哪些城市發展最具潛力?我認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等行政級別較高的城市發展潛力會比較好,從目前全國城市的GDP來看,也基本上是它們排名前列。並不是說未來10年它們的發展速度也一定會排名前列,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有600多座,可能一些小城市未來10年發展很快,但論發展潛力,它能夠與大城市相提並論么?

為什麼行政級別更高的城市發展就更好?因為這些城市在我國的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們會優先享有國家的政策、產業、資金支持,比如現在的北上廣深,那座城市不是國家傾力打造的?再比如省會,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等,它們發展的很快,GDP在省內基本上也是「一城獨大」,因為它們基本上是傾全省之力來發展的。

目前在我國,發展比較成熟的城市群主要有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而近年來國家現也在支持打造多個城市群,基本上這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那些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等級別較高的城市,比如以重慶和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等,所以這些行政級別高城市,它們的發展潛力自然也是非常好的。

現在很多城市在制定一些人才吸引計劃,有的甚至寬松到具備一些簡單的技能證書就可以落戶,其實這就是一種搶人戰略,想靠人口做大城市。

但是,人口增加光靠落戶吸引是不夠的,有的城市容納不了更多人;有的城市容納了更多的人,但是容納不了更多的就業;有的城市容納的了就業,但是最終留不住那麼多的人。
特大城市為什麼發展潛力不大了?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就屬於容納不了更多人的。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成本增加,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會越來越小。這些城市要繼續發展,應對的方法是向周邊疏散,建設衛星城市群。這樣雖然會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但是只要不把衛星城納入,這些大城市就很難再發展了,所以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有限。
為什麼非省會城市很難發展壯大?
再就是其他的一些省會城市,這些城市未來會出現分化,因為以省為單位的組織架構決定了,每個省都想舉全省之力建設一個或者兩個國家中心城市,而且大部分會重點建設省會城市,否則就會出現一省兩個重點,都發展不夠強;或者非省會城市發展比較好,壓過省會城市,有可能被分化出去,比如以前的重慶。

從這個角度看, 大連、青島、廈門、珠海、佛山、蘇州等非省會發達城市,未來發展潛力也不會很大,因為一個城市必須符合全省的規劃和定位,無論你如何努力,總有「 老大哥 」省會城市和你齊頭並進,而且時不時要和你比一比,讓你無法脫穎而出。

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可以看看沿海開放城市的發展軌跡,如果能發展起來,絕不會等到現在,已經過去30年了是不是還沒有擺脫「老大哥的魔咒」。

這也是我不看好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其他城市的原因,如果能夠脫穎而出,以前30年為什麼沒出來?今後10年難道發展會更容易嗎?不可能。
未來十年發展潛力最強的城市有哪些?
剩餘的省會城市中,除了要看各省、市的發展戰略規劃之外,很大程度上還和 歷史 文化有比較強的關系。也就是 歷史 上曾經嶄露頭角的城市最有可能再次壯大,這樣推斷,未來十年,比較有發展潛力城市是: 西安、杭州、鄭州、武漢、長沙五座城市。 這些城市 歷史 上曾經高度發達,既有地域因素,也有 歷史 文化因素,「 一帶一路 」就是非常重要的契機。

歷史 是一種沉澱和延續,除了看 歷史 因素,還要考慮現在的發展方向,比如重慶成了直轄市後,那麼就不再受成都制約,四川省也就不再考量成都、重慶兩極發展問題,所以,最近幾年成都、重慶發展都很快,這就是現在的發展方向。

從這個角度看,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有: 成都、重慶、南寧、昆明四座城市。 這四座城市中,成都和重慶是擺脫了制度約束,南寧和昆明是因為 歷史 上這些地區太荒蕪,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現在和 歷史 已經完全不同了,西南地區早晚要有一個特大城市誕生,從和東南亞的交流看,南寧可能更有優勢。

發展潛力大的城市這個需要從多個緯度分析,才能更好找出潛力大的城市來!下面我們客觀總結下那個城市發展潛力大,我國城市按政治等級劃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又分為世界一線、國內一線、國內二線、國內三線四個等級。

我國現有直轄市4座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副省級城市15座: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

根據GaWC 2018年世界城市排名中,第一檔Alpha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第二檔Beta城市:深圳、天津、成都;第三檔Gamma城市:南京、杭州、青島、重慶、大連、廈門、武漢、蘇州、長沙、西安、沈陽;第四檔Sufficiency城市:濟南、福州、鄭州、寧波、合肥、哈爾濱、太原、長春等。

根據上面的排名未來10年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就在這些城市中產生,根據我國現在的發展規劃來看,以城市群的發展方式為主,衛星城為輔。構建區域國家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區域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和諧發展,建設有序集約可控互補的城市體系,將國家中心城市打造成能邁向全球,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性城市。已經批準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共9座城市,未來還會有新的城市加入。

從國家層面來看這9座城市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將來國家還會批復支持一部分城市加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群中,但名額不會太多!

從經濟層面與成熟度來看,現在成熟的城市群有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比較成熟的還有待提高的城市群有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成熟度一般的長江中游城市群、西咸城市群等,在上面的城市群中還有一些主角城市雖沒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實力雄厚,是未來競爭中心城市有力的後備軍,像珠三角的深圳,長三角的南京和杭州,山東半島的青島和濟南,東北的沈陽等城市都是在各自區域中的佼佼者,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城市未來發展潛力,還要從城市的自身條件出發,運用好國家賦予的職能,結合自身情況找准發展方向,建設成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

90%的人答非所問,潛力可理解為增量,不是存量,首先,基數太小的,即使每年兩位數增長也無濟於事,其次,即使現在gdp靠前的,比如天津、重慶,如果繼續多年增速低於平均水平,那麼有可能擠出前10。所以10年後,潛力最大的前10城市,一定出現在當前10強中增速達平均增速的,或11至15名高速增長的城市,目前前10中,2018增速較慢的重慶、天津分別為6%、3.6%,由於重生接近省的面積和人口,大部分是農村,所以增速一定會復甦,現在排第五,即便下降也不可能掉出前10,再看天津,已連續三年增速全國倒數,2018更是低至3.6%,考慮到後面的蘇州、武漢、成都、杭州都不差,所以被擠出的可能性大,再看11至15名,分別是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由於目前的強省會政策,南京、長沙10年增量看好,南京基數比長沙多10%,但近幾年長沙增速略高,增量上旗鼓相當,所以不難預測,潛力(增量)前10一定是天津被南京或長沙取代,但gdp總量上,還是前10,瘦死駱駝比馬大。

一個城市發展快與慢,興與衰,主要是發展空間有多大,這個空間來源於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政府實干精神, 科技 含量。,,綜合上述條件,我認為二十年後,中國發展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一,沿海地區發展空間己處於飽和,必須內遷,二,中部地區是脊樑,承上繼下,擁左靠右,有著十分優越的水資源,有獨特的地理環境,三,中部地區交通十分發達,通江達海,內運外運,鐵路公路四方延伸,對降底營運生產成本,提高工效有明顯優勢,四,正在掘起的中部城市形成人口凈流入,大學生,研究生,對中部發展充滿信心,在長世界沙,武漢,鄭州看到最多的人群是年青人。五,中部的 科技 己主導大半個中國,國防,工業機器人,雲計算等己走在世界前列,所以,中國今後掘起,首先是中部掘起,二十年後長沙,武漢,鄭州必然是中國力量榜樣。

就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可能有些人認為這幾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大,也有可能認為另外幾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大,不過我還是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什麼是城市發展潛力呢?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城市發展潛力,我的理解就是一個城市還沒有發揮出來的力量,這個潛力是需要時間來不斷證明,只有時間到了,那麼這樣的潛力才會被不斷釋放出來。
如何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呢?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自然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城市的發展潛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口,人口的數量凈增長直接決定著發展潛力,二是地理位置,優越的地理位置顯然是城市潛力的一部分衡量要素,三是人才的數量,尤其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人才,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增長,還可以促進當地的消費,要不然為什麼各大城市都在喜歡「引進」人才呢,包括一些學歷以及技術含量非常低的大學生。
新一線城市在我看來具備潛力,前五的潛力最大
新一線城市是根據多個指標出來的城市,主要指標有商業資源,以及人口活躍情況等等,新一線城市有: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這15家城市。

在這15個城市裡面,前五個的潛力是最大的,也就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它們也是人才大戰中給出條件最多的幾個城市,地理位置以及資源在全國的潛力都具備一定程度的優勢,比如武漢就在國家中心地區,地理位置優越。

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雖然可能會進一步發展,但是這么多年來已經發展得比較好了,發展的潛力進一步縮小,所以這五個城市的發展潛力相對來說很大。
發展潛力大,可以帶來什麼投資機會呢?
我們不僅需要看背後的發展潛力,還應該看出發展潛力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發展迅速,房價蹭蹭上漲,房租也不斷上漲,服務性質的行業也發展迅速,同樣地,在前五個新一線城市也是這樣,一旦房地產調控政策放開之後,那麼房地產也是值得投資的產業,不過我認為僅僅是在核心以及其他地段好的位置,並非整個城市的所有房地產。

未來十年最迅猛的城市無外乎,

成都

武漢

鄭州

長沙

西安

合肥

福州

貴陽

8朵蓮花。

他們的共性都是

①中西部(除福州)

②省會

③國家中心城市或科學中心或數谷或僑鄉

④國家交通樞紐

⑤都市圈核心城市

⑥經濟增長後勁足,產業結構合理且多元

未來,潛力無限,快速發展勢不可擋!

3. 廣東除了深圳廣州,你覺得哪座城市最有發展的前景

不用說,除了深圳和廣州,最有發展前景的只能是佛山和東莞了。

2017年,廣東省GDP89879億元。嶺南雙子星深圳和廣州GDP分別是22438億元和21503億元,合計43941億元,佔全省經濟比重為48.9%。

同年,佛山和東莞GDP分別是9550億元和7582億元,排在全省第三,第四名。這兩座城和深圳、廣州有明顯的差距。同時,後面的惠州、中山和佛山、東莞的差距有有點大。因此,佛山和東莞就像三明治的中間夾層。

佛山和東莞分別位於珠江西岸和東岸,同時分別臨近廣州和深圳兩座超級大都市。佛山的家電、工業機器人,東莞的電子 科技 已經形成了產業鏈,規模經濟效應顯著,在全國乃至全球產生了巨大競爭力。

比如佛擁有美的、格蘭仕、萬和等家電企業總部,佛山生產的家電在全國市場佔有率已經排名第一。東莞的電子 科技 產業在全球頗有競爭力,華為終端、OPPO和VIVO等幾家智能設備巨頭都落戶東莞,帶動了一大批電子零部件企業落戶。

在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製造業是經濟發展壯大的立足之本。上海、深圳、廣州能夠躋身一線城市除了龐大的人口和城市面積,製造業實力起了很大作用。上海的 汽車 、鋼鐵、化工、造船,深圳的智能設備、互聯網 科技 ,廣州的 汽車 、服飾、五金,均是在我國極有競爭力的產業。

因此,佛山和東莞擁有獨特切強大的製造業產業,足以保證它們成為廣東極有競爭力很強的城市,雖然不能使他們和深圳和廣州平起平坐,但足以有力量擊敗惠州、中山、珠海等挑戰者。

大家好,我是半知半解。

首先我是廣東人,來談談我認識的廣東,各發展前景。最近老看到哪裡哪裡在跟廣東對比,不是對比GDP就是對比文化。每個城市GDP都想超過廣東。也是,畢竟GDP全國第一也29年了。有競爭才有動力嘛。

廣東集齊了一二三四五線城市,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珠三角,粵西北東。 珠三角 有9個城市組成的一個經濟帶,其中包括 廣州、深圳、佛山、東莞、肇慶、惠州、江門、中山、珠海。 粵北 包括了 韶關、清遠。 粵西 包括 湛江、茂名、陽江、雲浮。 粵東 包括 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河源。

圖片來源 :中商情報網

珠三角發展最差的也就肇慶 。不是我說肇慶怎麼樣,不過我說實話,我直到前兩天才知道肇慶屬於珠三角得。。。。。。這我就無言以對了。 粵西發展得較好的是茂名與湛江了。粵東發展得較好的是汕頭。粵北就韶關與清遠,發展都差不多。

雖然這些城市都是各地區發展得較好的城市,但是,題目說僅僅除開深圳與廣州。那有較大發展前景的城市依然還是在珠三角這幾個市。

佛山與東莞 還是比較有前景的一個市,廣東就4個市通了地鐵,廣深佛東,出行方便,人流自然被帶動得很快,人流多了,消費水平會跟上去,各種產業鏈就會被帶出來。東莞被列為「新一線」城市,發展也是讓人期待的。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之後應該會是 珠海,中山 。港珠澳大橋的完工,春晚分會場也在港珠澳大橋舉行。這也就意味著,珠海被得到重視了。珠海地理位置不算太差。珠海與中山相近,現在中山與珠海的城建也在慢慢完善。中山房價相對來說比較低,中山也算是一個 旅遊 的城市,還有影視城,只要能結合自身存在的優點去發展,中山的前景還是不錯的。珠海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空氣比好多城市都要好,所以珠海的房價簡直高出了一個度。珠海發展起來其實不會很難,本身是特區,加上與澳門交界,遊客量可不少。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然後說一下珠三角特殊的存在 肇慶 。我也就不明白,珠三角經濟帶和廣佛肇,為什麼肇慶發展就那麼慢呢? 但是,肇慶畢竟是珠三角的,所以,珠三角地區各城市應該會開始重視起肇慶的規劃發展的了。總不能整個珠三角都發展了,就落下一個肇慶的?我想,廣州與佛山應該會不同意。畢竟還有廣佛肇這個經濟帶。肇慶本身山區很多,交通建設難度很大。但是交通建設近些年改善了不少,在廣東省《十三五》規劃里,肇慶還是被垂青的,規劃包括建成航空,港口,城軌,高速公路等。現在慢慢產業轉移了,肇慶本身有 旅遊 景點,結合發展,還有其它城市支持,哪怕成不了前幾,GDP也會有一個亮點式的增加。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作為省會,廣州在廣東各市發展出了不少力的。深圳是單列市,是不交稅給省的,這時就突顯了廣州的強大了,周邊城市發展得那麼快。在帶動各市發展深圳是不那麼熱衷的。但是,那麼多人才匯集廣東,很大原因也由於深圳。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喜歡廣州嗎?反正我是蠻喜歡的。喜歡廣州的文化,生活氣息,還有那種文化底蘊。我記得那會在廣州生活,每次去地鐵站經過一些住房,都會有年老的長者在唱粵劇。雖然聲音很大(用麥克風,音響),在很遠都能聽到,但是絕對不是噪音污染。每次經過那裡,我都會放慢腳步仔細聽,真的很有老廣東的味道,我覺得,這樣才算是廣州的文化吧。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我有大學同學就是廣東的,在宿舍沒事就會聊聊關於廣東的事情!因為平時都是從新聞上了解廣東,但是聽朋友說起來還是有了另一番的認識,下面就來說說我覺得廣東除了這兩個城市外其他的最有前景的城市是哪個吧!

我同學是湛江人,他覺得發展前景汕頭比較好點,湛江這幾年發展也算挺不錯的,城市基建也在不斷升級,而且引進了石化,紙業等大企業,下面廉江小家電也有好幾百家,只要湛江走對了路,也會慢慢追上來的!不過我通過新聞上面的報道也能覺察出汕頭確實發展的前景會很好!

前些年揭陽發展有點起色,但很快又被汕頭超過了,其中原因大家明白。汕頭底蘊擺在那,這並不是揭陽靠一時的發展就能超越的。 我更希望潮汕三市不要相互詆毀,應該團結協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我覺得是汕頭和湛江,這兩個城市前些天提出要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既然粵中由廣州和深圳帶動發展,那麼就應該在廣東的東西部設定一個能夠帶動周圍城市發展的城市。我認為廣東省政府以後會更加註重發展廣東的東西部,以至於全省能夠均衡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穩居全國第一經濟大省!

謝邀!其實這個怎麼去說比較客觀呢,估計有人要提汕頭,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特區之一,初衷是好的,汕頭是著名的僑鄉,海外華僑數量眾多,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極具競爭力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不難看出,深圳特區已經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擁有一席之地,各項指標均在全國前列。反觀汕頭,用「沉寂的特區」形容實不為過,但也並不能說汕頭沒有發展,很多局限性的因素在那裡,在廣東區域,經濟實力還算是說的過的城市之一。

那麼大粵之地,除了廣深,誰欲爭鋒?這個話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論,其原因是如果以GDP作為依據,那麼所得結論並不客觀,大家都知道GDP是什麼,這里不在贅述了。拋開GDP,縱觀廣東21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3個縣級市、41個縣、3個自治縣,不難看出,各有千秋。有些地方經濟好,有些地方環境好,有些地方位置好,其實,這些就是整個廣東的發展潛力!

題歸正轉,綜合分析得出:緊隨廣深後的城市應是東莞,世界級的製造名城,毗鄰深圳,又有非常好的經濟基礎,發展潛力巨大名副其實。如果再要問下一個,個人認為是惠州,絕佳的地理位置和基礎建設,可謂後起之秀。還要再排的話依次為:珠海,中山,佛山,之後才是汕頭,潮汕,清遠,韶關,茂名,揭陽,梅州......,這並非排名,但確實實實在在的差異。

地區發展的差異源於太多太多的原因,但萬變不離其宗,首先,國家給予最有力的政策支持。其次,地理位置(至少周邊應有一線或超一線城市,港澳台最佳),最好是濱海城市。再者就是交通,地鐵,軌道,國道,高速,船舶,機場的覆蓋程度,具備了這個,也算軟實力,今天沒發展,不代表明天不發展。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歡迎關注互動!

要看哪個指標,單位土地GDP非東莞莫屬,夾在廣深中間,地里位置也最優,現有工業基礎也非常好。但東莞和深圳一樣,面積小,只比深圳大一點。中山,珠海也面臨地域小的問題,這兩個城市土地面積比深圳還小一點。如果沒有轄區重新分割或合並,長遠只看GDP就是惠州有潛力,她面積大約等於3個佛山,5個東莞,6個深圳,7個中山或珠海。大家都是粵港澳大灣區,地理條件差別不大,政策和基礎目前雖然有較大差別,但長遠發展下去,土地面積還是大的占優,除非珠三角不再有吸引力,人口不再流入甚至反而流出。但,這可能嗎?

除了廣深,廣東省歲有可能脫穎而出的城市就是東莞:

1、東莞晉級「國家隊」,成為新一線城市

2018年,第一 財經 周刊將東莞評為新一線城市,說明東莞的未來潛力非常大。東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腰部位置,是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隨著香港和深圳的土地供給不足,地緣相接的東莞,無疑是深圳和香港發展的後花園。

2、東莞交通發達,未來可以實現與珠三角多個城市形成一小時經濟圈

東莞地理位置優越,目前十五分鍾高鐵可以到達廣州和深圳,半個小時可以到達香港和惠州,一個小時可以到達珠三角6個主要城市。未來珠三角的城際軌道交通逐步完善,東莞可以快速實現與廣州、深圳、香港、惠州的互通。由於深圳目前發展迅猛,未來東莞將有10條地鐵連接深圳,200萬深圳人將居住在東莞。為東莞的發展潛力注入新的力量。

3、東莞市粵港澳大灣區一下個經濟核心增長極

東莞目前擁有826萬人口,從目前人口增長速度來看,東莞位居全國前列,未來十年,東莞人口可以達到1100萬以上,成為珠三角地區第三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加上東莞的產業轉型升級,東莞很有可能與深圳形成概念上的「同城」,東莞未來的定位也是發展高 科技 和高附加值的產業,成為廣東省的下一個經濟核心增長極。

再說粵北的韶關,梅州,由於地理位置的缺陷和不足,想有大動作也可能性不大。還有就茂名,江門,河源,清遠,陽江,雲浮,汕尾,揭陽和潮州,這些城市都是經濟不是那麼好,底子也不是很足,區域優勢也不是很大,這也可能性不大。

最後就是粵東的汕頭和粵西的湛江,這兩個城市都是廣東的老地級市,城市基礎設施較好,雖然這兩個城市在近二十年裡有所掉鏈子!好像被淡忘,但它們底子足,且具備有大發展的空間,雖然目前交通條件還不盡人意,但在不久的時間里一定會補上來的,加上這兩個城市本身擁有天然港囗,未來發展前途會無限的!如果讓我選擇兩個那一個比較好,我會首先選汕頭,汕頭原來是粵東的首府,潮汕地區海外華僑眾多,區域優勢自然條件也好,周邊地區優勢比不上汕頭,只要汕頭人調整一下思路,發揮潮汕人的聰明才智,努力拚搏,汕頭未來成為粵東的中心城市是有可能的。

廣州和深圳是廣東省的雙子星城市,一個是廣東省省會城市,老牌一線城市;一個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窗口。當然廣東的東莞也有著不錯的發展潛力!

一.東莞是全國4個不設市轄區的「直筒子市」之一,也是廣東的 歷史 文化名城。 境內的虎門鎮, 歷史 上是鴉片戰爭所在地,即「虎門銷煙」,所以東莞有鴉片戰爭博物館、威遠炮台、沙角炮台和虎門大橋等 歷史 文化景點,這些都是東莞這座城市所與生俱來的魅力,無不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造訪。

二.東莞是位於兩個一線之間的城市。近年來也是努力擺脫「加工廠」等代號,如今OPPO、VIVO兩大巨企快速成長,占據全球手機份額連年上升。 再加上華為總部落戶松山湖,為東莞的經濟增添了新的活力。並且在深圳這個科創之都的輻射下,東莞也被冠以「 科技 之城」的榮耀。

三.此外, 「粵港澳大灣區」計劃下,東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也是大灣區中第二層級的首要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地,為東莞未來的發展帶了無限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東莞短期內將有4條地鐵與廣州對接,中期內有8條地鐵對接深圳。

縱觀全局,東莞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惠州不行土地多都什麼用,南瓜再大也是做菜吃。看公路網就知道,一個發展好的城市發達交通最重要的。惠州靠東北比如上英德,上紫金,上陸河再以上縣份有很多佔廣東四份一地盤。惠州去沒有一條象樣的公路沒有一條是四車道的,這樣一來惠州只能是珠三角邊緣半個死角,我個人看法是江門。我是廣東河源人這點我還是了解位置的,要想城市大發展,發展最好的一級公路通往各市各縣各鎮是必不可少的事。

我覺得惠州大亞灣,是發展各種經濟的好地方。比如說 旅遊 。他是廣東最美麗的地方。要說到經濟。它對面就是香港。發展起來很方便。大亞灣是不能復制的處女地。它的地理位置。是大灣區的中心地帶。香港需要這塊處女地的後花園。東莞已經發展奇形,很亂。大家還規劃得很好。大家都可以親自去看一下,體會一下。我是上海人,我在廣東多了一圈。我認為大亞灣,是廣東—顆璀璨的星星。

4. 為什麼說,一線城市裡廣州最有前途

這座城市連續三次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簡稱GaWC)對世界城市的評比中,廣州被列為Alpha(一線城市)。廣州再次被賦予重要使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實施,廣州作為大灣區發展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大灣區時代,雲山珠水、吉祥花城正煥發著新的活力。

但是,要留下廣州的城市記憶,遠不止一個永慶坊,因此,廣州市提出打造全長30公里的精品珠江文化長廊項目。其中,西10公里保留中西合璧的文化風貌,中10公里展現現代多元、大都市的文化魅力,東10公里建設生態低碳、活力開放的現代化港灣。

5. 廣州經濟發展如何,前景如何

廣州經濟前景看好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全國著名的商埠,它擁有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1992年開始,廣州的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10大城市的第3位。尤其是「九五」以來,廣州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為顯著增強,為國家、為廣東省所作的貢獻越來越大。

2004年,廣州生產總值(GDP)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1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5.50億元,比上年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1817.71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82.60億元,增長13.8%。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81∶44.16∶53.03。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為5.63萬元,比上年增長13.7%;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6800美元,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6. 廣州很發達嗎

作為嶺南都會和中國一線城市,其綜合實力不言而喻。一切實力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經濟實力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和支柱。我們看看廣州的經濟實力有多強。

7. 廣東省的經濟為什麼能發展得這么快呢


廣東省的經濟能夠發展到與一國經濟總量相比的另個重要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另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廣東省的地理位置在整個中國內是十分有優勢的。它位於我國最南部,與香港、澳門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相鄰,能夠吸引到大量的外資,並且,因為香港澳門的地理面積是非常小的。廣東省就成為了香港澳門最為重要的製造工廠,這為整個廣東省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也為廣東省的經濟總量做出了重大貢獻。其次,廣州與珠江三角洲聯系密切。其省內的很多個城市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輻射。且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一個經濟圈。所以,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也為廣東省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你覺得廣東省的經濟發展怎麼樣呢?你覺得它的發展潛力在未來會怎麼樣呢?

8. 廣東GDP持續領先全國,廣州、深圳,哪個更有發展潛力

我認為深圳是更有發展潛力的,因為深圳吸納人才的能力是更厲害的。在未來想要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要有人的加入,才能夠為嘗試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廣東省絕對是一個經濟強省,廣東省有很多的城市的GDP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在全國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廣州市和深圳市都是非常厲害的兩座城市,而且都是非常適合年輕人打拚的城市。

一、深圳的平均工資是更高的

我們在評價一座城市在未來的發展潛力的時候,一定要把平均工資放在第1個考慮的要素,深圳的平均工資比廣州的平均工資要高。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是非常現實的,在考慮工作的時候肯定會把工資放在第1個考慮要素的,因為高的工資能夠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所以我認為在未來發展的過程當中, 絕對能夠獲得更大的優勢。對於年輕人來說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及更好的生活體驗,我認為深圳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在深圳購買房子。

9. 杭州、蘇州和廣州這三座城市中,你覺得哪座城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更大呢

廣州,這里是廣東的省會城市,在2019年它的GDP成績已經達到了23628.6億元,它是屬於一線城市,綜合實力很強大。廣州之所以有如此好的發展前景,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產業發展很不錯,就像電子、汽車和石油化工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績,加上便利的交通,使得廣州的經濟一直都在穩定發展,在一線城市的榜單中站穩腳跟。對於中國這三座帶州的城市,經濟一個比一個出色,未來哪座能脫穎而出?不知你怎麼看呢?

10. 廣州哪個區的經濟發展潛力比較大

廣州哪個區經歷發展比較大,首選增城石灘Tod板塊。
第一、增城作為廣州東進的重點發展規劃,從撤市並區以來,經濟和交通發展得到了飛速發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創走廊的橋頭堡位置,增城連接東莞,廣州,惠州3地交匯的重要位置,從新塘Tod的建成,目前已實現通車,對城市發展有了核心價值。從而石灘Tod的建立,未來連接新塘,廣州東站,深圳,汕尾和汕頭,也將整個珠三角的交通動脈連成一體。實現珠三角1小時生活圈。
第二、經歷發展離不開產業,廣州教育城已經選址增城,未來大批的科技型人才將在增城學習就業,帶動經歷發展。並列廣州經濟開發區,南山開發區,作為廣州三大國家開發區,引進了廣汽本田研發中心,東鵬飲料,阿里巴巴,京東,中國聯通,豐樂醫療研發中心等優質企業,還有低碳總部園提供了優質企業的辦公環境,相信未來增城的發展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第三、增城除了產業發達,交通便利,教育配套和醫療配套,環境優美,適宜居住。引進的華師附中,還有百年名校廣州中考排名第二增城第一的黃岡中學,天恩雙語學校,碧桂園中英文學校,都作為廣州優等學府,家鄉為了小孩讀書提供了優厚的環境,還有前海人壽醫院,目前增城醫療環境和設備都在國家領先水平,多達780個床位,集養生,醫療,檢查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為了附近居住的業主提供了強大的後盾。

閱讀全文

與廣州經濟潛力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4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7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0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27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29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0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6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5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2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3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1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4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01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1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61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1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7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4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08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