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地球經濟堡壘在哪個省

地球經濟堡壘在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2-11-18 06:30:21

『壹』 廣東是如何從邊緣地帶變為經濟之王的

文字:柳丁| 制圖:孫綠

本文獲地球知識局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在萬里長城與南海之間,是歐亞大陸上最大的一塊季風農業區,廣東位於其最南端。同時,他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是東亞大陸與東南亞、印度洋世界的結合點。

這使得廣東既能充分汲取農耕文明的養分,又展開雙臂擁抱來自海洋的饋贈,這也成就了廣東千年的繁華。

大陸與大洋之間

?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覽廣東的地緣和歷史。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黃梅次第新

梁啟超1902年在《中國地理大勢論》中指出:

「(廣東)其握大江之下流而吸其菁華也,與北部之燕京,中部之金陵,同一形勝,而支流之紛錯過之。其兩面環海,海岸線與幅員比較,其長卒為各省之冠。其與海外各國交通,為歐羅巴、阿美利加、澳大利亞三洲之孔道。」

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

梁氏三句話,准確的概括出廣東省的特點――大江和海洋的滋養讓這里成為大陸型中國的天然海洋門戶。

廣東全省有三條大的河流――西江、北江、東江。三江最終在廣州附近匯流入海,形成了省內最大的沖積平原――珠江三角洲,面積大概在1萬平方公里。

西江、北江、東江與珠江三角洲

在粵東,潮汕地區的河流為韓江,下游的潮汕平原為全省第二大平原,面積大概在1200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與韓江流域

不過平原並不是該省的主要地形。廣東全省平原大概佔全省面積10%,台地大概佔15%,丘陵山地佔75%。

省內東、北、西三面環山,粵北有騎田嶺、大庾嶺與江西、湖南相接;粵東有蓮花山、羅浮山、九連山;粵西有雲開大山、雲霧山等。

山丘多,平原少

群山環繞的地理環境,有利於軍隊的集結隱蔽,並能依山據險,外可出擊,退可固守,對於珠江三角洲等平原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

廣東省有四大城市群。分別是珠三角城市群、東部沿海城市群、西部沿海城市群、、北部山區城市群。

畢竟平原很寶貴

盡管廣東貴為全國第一經濟強省,2016年GDP為79512.05億元,但是區域發展並不均衡,穗、深、佛、莞遙遙領先;珠江三角洲惠州、中山、江門等城市居中;粵北、粵西、粵東等諸多城市經濟總量偏小。

高度集中珠三角

廣東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光、熱、水資源豐富,是水稻、甘蔗主要產地;香蕉、荔枝、龍眼等亞熱帶水果是優勢農作物。南部還可以種植橡膠、胡椒等熱帶作物,農業總產值一直居全國前列。

但是由於人多地少,是全國人均耕地最少的省,所以廣東也是一個缺糧大省。

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目前還看不到減速的可能

國內的北糧南運

瘴江南去入雲煙

望盡黃茆是海邊

華夏文明的傳播,從黃河流域中游開始,大概以同心圓形勢向著東亞大陸彌漫開來。秦始皇派遣50萬秦軍南征,將兩廣納入帝國版圖,設南海、桂林、象群三群。

秦帝國第一次擴張至五嶺以南

底圖為中國歷史地圖集

秦末趙佗自立南越國,其後到漢武帝時,因南越內亂,漢朝再次出兵南下,盡並南越故地,從此廣東成為中原王朝南部邊疆一省。

南越國疆初期域圖

拿下南越之後

南越之南的越南,亦收入囊中

縱覽南部諸省,雲貴晚至清朝才建立有效統治,越南自唐以後脫離中國,那麼兩廣尤其是廣東為何始終穩在中原王朝版圖之內再未脫離呢?

首先在於距離。

中原王朝的力量核心區,在漢朝時北至幽州,南到荊湖。遼寧和廣東作為核心區外的邊緣區,較易接受核心區力量輻射。所以歷朝歷代,一旦中原統一,便能立刻騰開手來消滅廣東割據力量。和處在中原文化強勢輻射區外的越南和朝鮮不可同日而語。

朝鮮與越南還是遠了些

其次在於交通。

秦征南越,建立了四條通道溝通嶺南與中原。一是自湖南全州入廣西桂林;二是自湖南道縣入廣西賀縣;三是自湖南郴州入廣東連縣;四是江西大余入廣東南雄。這些交通要道的建立有利於軍隊征伐、移民南下。

反觀雲貴、越南北部,崇山峻嶺,交通不便,中原王朝力量即便是短暫征服此地,如東漢馬援征交趾、南朝宋的宗愨破林邑,但是一旦後援不濟,或者中原動盪,很容易丟失這些地方。

第三在於有效的統治。

自秦征服南越以來,行政上設置郡縣,行管理之事;軍事上屯駐大軍,賦征伐之權;文化上將其納入華夏文化圈,沐浴王化;經濟上在廣東省內最適宜農業的珠江三角洲築番禺城,以此為基地,逐漸輻射到全省,令廣東成為中原王朝穩定的一部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在於人口。

自秦開始,廣東經歷了幾次大的移民潮,如秦末、東晉、唐、宋等,漢人不斷南下,成為廣東的主體民族。歷史上的雒越、西甌等族要麼在戰爭中被消滅,要麼被漢族同化。

漢族歷代遷移路線

今日廣東三大族群,潮汕人和客家人基本都是來自中原移民,廣府人中的移民片人基本上為漢人或漢人與當地人通婚的後裔,僅有鄉下片人為原百越土著後裔。漢人主導的人口結構,使得華夏文明站穩了腳跟。

乘船浮?下韶水

絕境方知在嶺南

由於地理位置的偏南的客觀現實,使得廣東基本上呈現兩個特點:高邊緣化和高離心力。

在中國漫長的帝國時期,政治和軍事重心長期在北方。即便是宋元以後經濟重心南移,也是止步於長江。廣東在帝國內部始終無足輕重,沒有機會成為重要的地緣板塊。

如果是流放到越南就更慘了...

唐代的韓愈就曾流放潮州,蘇東坡也被流放過廣東惠州。在古代,廣東作為「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的煙瘴之地,發配嶺南是一種及其嚴厲的判決。

荔枝是惠州的特產,

蘇東坡在惠州曾寫下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圖為十七世紀來華傳教士筆下的荔枝樹

直到鴉片戰爭以後,珠三角受到西方思潮洗禮,廣東才有機會影響全國局勢。

從廣東出發進圖中原,至少要打下兩湖。過於繁瑣的遠征路線讓近代化以前的地方勢力往往滿足於偏安一隅。

廣東古代史上僅有的一次北上,應該是南朝梁末年,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陳霸先率兵北伐侯景。後陳霸先擊殺王僧辯,擊敗北齊,建立陳朝。

這位老兄能從南海(廣州)出發

北征建立陳朝,也是厲害了

陳霸先

盡管廣東地形易守難攻,但是一旦中央王朝統一,集全國之力南下廣東還是易如反掌。歷史上的趙佗、劉龔等人都是如此。

但每到王朝末年,中央權威減弱時,廣東還是很容易出現獨立或者半獨立的割據政權。

東晉末年孫恩、盧循、唐末黃巢、清初尚可喜等都曾以廣東為基地,舉兵反叛中央朝廷。元軍南下,廣東甚至成為皇室的最後堡壘,最終崖山兵敗,南宋滅亡。

清初三藩之亂

可能是嶺南反攻北方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近代史上,由於軍事技術的進步,廣東人才終於又有了北伐的興趣,且頗有斬獲。孫中山武裝反清第一次起義,便是1895年廣州起義。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廣東成為長期對抗北洋軍閥的大本營。最終國共聯合的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打垮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今天的廣東,由於地接南海,在國防上有著重要位置。南海艦隊司令部即在湛江市。未來南海局勢未必平靜,廣東在維護國家海洋主權中必定發揮重要保障作用。

南海地圖

北風航海南風回

遠物來輸商賈樂

以黃河流域華夏文明核心區向外的海陸通道有兩個樞紐:陸上的敦煌和海上的廣州。

陸上&海上絲綢之路

中華文明最強勢的傳播到此結束,隨後開始與臨近文化產生互動和交融。這里也隨之成為商人的樂園、外貿的熱土。

從漢朝到明清,每當新舊政權交替之時,不堪戰亂的百姓與沒落的權貴都會南下避難。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從北方到來的新移民不斷擠壓南方人的生存空間,使很多廣東人不得不轉戰東南亞。

這種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的移民浪潮史稱「下南洋」,也稱「過番」,意指到南洋一帶謀生。

19世紀華人移民圖

鴉片戰爭前,東南亞的中國移民及後裔有150多萬,晚清時南洋地區的移民達500萬左右。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使得廣東人在政治和經濟上在東南亞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671年,廣東雷州人莫玖率千餘人至越南,開拓河仙地區;1679年,明朝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及高雷廉總兵陳上川一、副將陳安平等率士卒3000餘人到越南開發嵋公河三角洲地區(嘉定)。

越南邊和的陳上川祠堂

在經濟上,廣東人為東南亞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歷史上,印尼的84個蔗糖工廠中,有79個是中國老闆。他們帶去了熟練的工人和先進的商業思想,深遠影響了東南亞的農業和手工業。在其他行業中,中國商人的勢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的華人,在東南亞各國經濟上有很大影響。比如泰國最大的公司正大集團謝氏家族,其第一代創始人謝易初、謝少飛也是自廣東澄海漂洋至泰國,最終創立了今天的企業帝國。

金鱗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雲便化龍

地處南疆的廣東在歷史上長期無足輕重,但是作為大陸省份中最接近海洋的省份(廣西的海岸線和海南,在歷史上都屬於廣東省),一旦整個國家打開大門,廣東必定首先受益。

明清時期,玉米、番薯、土豆等作物經廣東、福建等等省最先進入中國,改變了整個中國的種植結構,也間接促成了清朝時期中國人口的大爆炸。

玉米傳播路徑

明末形成了以廣東為中心的東亞貿易圈。自馬六甲為南端起點,沿途經南海至澳門、廣州,東南有菲律賓,東北航經台灣直到日本。

清朝中前期,廣州成為整個帝國唯一對外通商口岸。

廣州巨商伍秉鑒通過貿易積累巨資,家財達2600萬兩白銀,成為世界首富。

廣州十三行,1780年

伍秉鑒

遺憾的是,鴉片戰爭前三百年,盡管其中不乏個別中國人在闖盪外海中留下濃重一筆,但是這種國民個人行為始終未能轉化成國家行動,以至於錯失緊跟世界潮流良機。

鴉片戰爭後的100年,廣東尤其是廣州,成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後,廣東成為率先開放的省份。第一批五個經濟特區,廣東獨佔三個,可見在中國接軌世界戰略中廣東的重要地位。

五個經濟特區,廣東佔了三個

從內部看,深圳作為最接近香港的城市,率先發展起來。此外,台商和華僑大量來粵投資,也助推了廣東的崛起。廣州由於千年的積淀以及政治上的加成,也迅速成長。

隨著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東莞,佛山等城市陸續崛起,帶動了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也成就了廣東二十年來中國大陸最發達省份的地位。

如今的粵港澳灣區,成為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同時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區域載體之一。港珠澳大橋的修建,將進一步加速灣區融合,助力區域城市崛起。

港珠澳大橋

從外部看,廣東作為東南亞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經濟最發達的一環,未來也大有可為。

人口上,東盟十國接近6億,其中越南0.93億,菲律賓1.03億,印尼2.6億,這是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東盟

經濟上,東盟成為僅次於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交通上,除了南海這一天然航道外,中國正在力推環繞東南亞各國的泛亞鐵路建設,也將為廣東包括廣西、雲南在內的諸省之間與中國互聯。

泛亞鐵路

從長遠看,以南海為核心,涵蓋東海、黃海的亞洲地中海,將成為未來世界的重要一極。如果眼光再往西,還要加上印度、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地區強國。這樣,在整個亞歐大陸邊緣地帶將形成一個繁榮的外環。

廣東作為大環之內的重要一小環,發展潛力無限。

『貳』 南京的經濟為什麼不好

這要從多方面來分析了:
1、南京這座城市歷史上就是國家部委所屬企業、大院大所、軍方重量級企業及其研究機構、國家重點院校集聚所在,江蘇省委省政府諸多機關和不少省屬大型企業集團總部駐地。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條塊分割」的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的堡壘之一。長期以來,南京的發展受多方力量牽制、多種因素影響,「大院經濟」、「圍牆意識」成為制約南京發展的「慢變數」。

2、南京集聚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在全國位居前三,但是卻沒能像深圳那樣,建立起把科教資源和大企業的人才技術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轉換機制。

在蘇南發展的第一次戰略機遇期,這種轉換機制的失靈使得南京豐富的科教資源未能和郊縣及其鄉鎮企業發展很好地結合,南京就失去改變其縣域經濟薄弱軟肋的時機,這一耽誤,代價是很大的。

當蘇南迎來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第二次戰略機遇期時,由於南京國有經濟的比重較高,以及與軍工企業的高度配套所帶來的封閉性,這座城市的優勢科教資源又未能和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相結合,失去了又一次的機遇。

3、南京人文因素,由於南京濃厚的歷史底蘊,導致南京人安逸並安於現狀的性格,遠沒有浙江人的拼勁和進取,因為長久以來南京人並沒有出現過普遍嚴重的生活困苦情況,人人都能豐衣足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人們並不需要去闖去拼。

4、至於為什麼沒蘇州經濟發展的快,我也有自己的想法,現在市場經濟社會,能夠大量的引進外資絕對是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大家放眼看看蘇州以及邊縣城市,大多數都是日本企業,可是日本企業在南京為什麼那麼少呢,相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由於戰爭的原因導致的南京人仇日的情緒,日本企業這么也不可能在南京大量的落地根生,曾經就有過日企在南京被砸的事件..

我也是南京人,對南京有很深情意,我也想看到南京的飛速發展,但是無論如何,南京的大都市地位也不是蘇錫常這些個城市能比的!

『叄』 澳洲在哪個省

.......澳洲 指的 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Australia)是全球土地面積第六大的國家,國土面積比整個西歐大一半。澳大利亞不僅國土遼闊,而且物產豐富,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全球第四大農業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20%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也是一個體育強國,是全球多項體育盛事的常年舉辦國。

『肆』 浙江的經濟在全國排第幾浙江經濟排名

浙江的經濟總量排名第四,但是經濟水平安這個排是不合理的
浙江的消費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都非常高
就人均收入來講浙江是排在山東和江蘇前面的
當然低於上海市
所有在直轄市中,浙江應該是排名第二,位居廣東之後
浙江省是中國銀行不良資產最少金融環境最優越的省份 超過四個直轄市 浙江省是中國資金外溢對外投資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百強縣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千強鎮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中科院報告 浙江省是中國500強,大富翁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農民收入連續20多年最高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僅次於北京上海,高於天津,重慶更) 浙江省是中國唯一GNP大於GDP的省份 省外再造一個浙江 浙江省是全國院士比例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億萬市場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競爭力最強的省份 由國家推薦參與世界競爭力排名 浙江省是中國連續幾年外貿順差最多最會賺老外錢的省份 浙江省是中國第一個人均GDP超3000美元的省份 浙江省對外投資最多的省份 浙商軍團海外投資居中國第一 浙江省成為全國最大的民間資本溢出地 浙江省在內投資也是全國第一 浙商軍團在內投資居中國第一 浙商—中國第一商幫 浙江省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數量都是中國第一 浙江賓士和寶馬數量居全國第一京杭大運河,中國最長的運河;西湖,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湖泊;舟山群島,中國最大的群島;杭嘉湖平原,中國最富有的魚米之鄉;安吉竹海,中國竹子之鄉;千島湖,中國最大的人工湖泊;雁盪山,東南第一山;普陀山,海天佛國;大慈岩,華東第一天然立佛;長興煤山,世界上研究2.5億年前地球上95%的生物滅絕這一自然變化的最佳場所,全球地質年代中最大的三個斷代「金釘子」之一。
你是說省內的經濟排名還是浙江省在全國的經濟排名?在省內是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是一流城市。
1.浙江省的城鎮人均收入蟬聯30年冠軍,僅次於上海北京。比第二梯隊的江蘇和廣東人均多5000元左右。農民收入全國省份裡面第一,其中農民收入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寧波第一,杭州第二。
1.據上海研究報告顯示,杭州經濟圈和寧波經濟圈在全國分別是第四大和第六大經濟圈,都處在長三角經濟群內。長三角經濟群是中國第一大經濟群。
2.杭州本土經濟較強,民營500強數量56家,三大電商城市之一,擁有阿里巴巴和盛大等知名企業。是六大古都之一。
3.寧波是東部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港口城市,人均收入全省第一,全國前5。溫州的境外輸出資本全國第一。紹興的紡織品貿易額全國第一,輕紡城是全國第一大紡織城。義務的小商品城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海寧擁有全國最大的皮革市場。
4.另外浙江人在省外實力很強,網易老總,寶馬華晨,上海復興,香港港口老大包玉剛,慈善家邵逸夫,華為老總,均瑤集團老總等等籍貫都是浙江。
民國時期,浙江混亂,資金逃到上海,上海灘十大亨籍貫
虞洽卿浙江 寧波 鎮海
黃金榮浙江 寧波 餘姚
聞蘭亭江蘇 常州 武進 生於 泰州 靖江
黃楚九浙江 寧波 餘姚
傅筱庵浙江 寧波 鎮海
張嘯林浙江 寧波 慈溪
袁履登浙江 紹興 諸暨 生於 寧波 鄞縣
王曉籟浙江 紹興 嵊縣
杜月笙浙江 嘉興 海寧 生於 上海 浦東
萬墨林上海 浦東
5.近代中國浙江為科技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籍貫科學院院士數量190位,全國第一,工程院院士全國第二。出過錢學森、蘇步青等頂尖科學家。
6.改革開放後,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重新崛起,浙江省民企500強上榜數量148家,位於全國第一。和江蘇加起來就佔了全國500強的半數以上。
7.總體來說,全國浙江經濟實力全國前三,僅次於北京上海。生活品質,環境,宜居,幸福指數、發達指數、富裕程度、科技、文化、歷史底蘊等細節品質都是全國屈指可數的。
(PS:有些人可能覺得浙江gdp不高,清朝末年我國的gdp世界第一,天津gdp都快超越香港了,所以gdp到了一定程度,和富裕指數,發達程度不完全成正比)
浙江省的經濟總量排在全國的第幾啊? - : 總GDP全國第四,人均GDP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中國各省經濟排名 名次 省區 GDP(億元)人均GDP(元) 1 廣東 29863 32142 2 山東 25326 27148 3 江蘇 2...

浙江的經濟在全國排第幾? - : 浙江省全年GDP總量邁過了三萬多億,全國排名第四,以民營經濟為主的浙江省,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 因此總體上來講,浙江全區域經濟發展較為均衡,不存在哪個地方最窮,也不存在哪個地方最富...

浙江的經濟在全國排第幾? - : 浙江的經濟總量排名第四,但是經濟水平安這個排是不合理的 浙江的消費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都非常高 就人均收入來講浙江是排在山東和江蘇前面的 當然低於上海市 所有在直轄市中,浙江應該是排名第二,位居廣東之後

浙江省的經濟居全國第幾位? - : 總的經濟GDP浙江排全國第四,但人均GDP排全國各省第一位

浙江經濟在全國排列第幾? - : 名次 名稱 GDP總量(RMB億元) 比上年增長 1 廣東 16040 14.2% 2 山東 15490.7 15.3% 3 江蘇 超過15000 14%以上 4 浙江 11243 14.3% 5 河北 8836.9 12.9% 6 河南 8815.09 13.7% 7 上海 7450.27 13.6% 8 遼寧 6872.65 12.8% 9 四川 6556 ...

浙江的經濟在全國排名第幾位: 浙江省的GDP和經濟總量分別是全國第四名,全國第三名.

浙江經濟水平全國第幾? - : 第四

浙江的經濟排名全國第幾?還有其他省份排名依次是多少?請詳細表明 - : 2010最新全國各省市經濟排名名次 GDP(億元) 增長(%) 常駐人口(萬人) 人均GDP(元)1 廣 東 37775.49 5.83% 9449 399782 山 東 33621.32 8.20% 9367 358933 江 蘇 33478.76 10.45% 7625 439074 浙 江 22716.98 5.73% 5060 ...

浙江的經濟在全國排第幾名?: 省域經濟競爭力藍皮書出爐浙江排全國第五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2007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新聞發布會披露,在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資料分析基礎上得出的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中,浙江排名第五,居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和廣東.

現在中國浙江經濟排名第幾? - : 浙江省的GDP和經濟總量分別是全國第四名、第三名....

『伍』 我現在的具體位置在哪個省

按照定位,應該是在河南省,大致位置可能是在鄭州-開封一帶

『陸』 廣東省在地球上哪個位置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東起南澳縣南澎列島的赤仔嶼,西至雷州市紀家鎮的良坡村,東西跨度約800公里;北自樂昌縣白石鄉上坳村,南至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跨度約600公里。北回歸線從南澳—從化—封開一線橫貫廣東。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28]。

『柒』 桂林在哪個省

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市

桂林,簡稱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的國際旅遊城市、國際性旅遊航運樞紐、全國健康旅遊示範基地、萬年人類智慧聖地 ;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際旅遊勝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永久舉辦地、中央軍委桂林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桂林北接湖南、貴州,西南連柳州,東鄰賀州,屬山地丘陵地區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風化浸蝕,形成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獨特景觀。2017年,全市下轄17個區(市)縣和高新區、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0餘萬人,國家級重點科研中心9個,高校15所。

桂林灕江(12張)

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桂林屬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嶺南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後,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桂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地位越來越突顯。「桂林」之名,始於秦代,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改屬始安侯國。三國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南朝改為桂州。

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屬靜江節度。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

肅宗至德六年(756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

五代十國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元時,改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時期又稱為「靜江」。

明朝,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藩國桂林。明洪武五年(公元372年)修建府第,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靜江府為桂林府,布政使司、府、縣三級地方政權的治所仍置於桂林。

清代沿明舊制,桂林仍是廣西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民國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縣、臨桂縣分別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實施部分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參考資料:網路-桂林

『捌』 地球這么大,霞美村在哪個省,哪個市區呢

隸屬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霞美鎮位於漳浦縣東南部,東隔舊鎮港與六鰲半島相望,西鄰杜潯鎮,南鄰下蔡林場,北鄰舊鎮鎮。

『玖』 上海,廣州哪個比較發達

說完廣州與北京,再來看看廣州與上海。從文化來看,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中心。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與百越族文化融合,進而與漢文化融合,與西方文化交流而發展起來,具有重商性、開放性、兼容性、多元性、直觀性、平民性、非規范性的特徵。而上海是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幾乎成為現代中國的一個象徵。海派文化是在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文化)的基礎上,與開埠後傳入的對上海影響深遠的歐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
有「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特點。從經濟來看,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帶,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商業發達,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全國十大城市之冠,工業在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乃至東南亞一帶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上海位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帶,工業極其發達,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輕紡、重工業、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為主,其他還有汽車、航空、航天等工業。長三角位於沿海開放帶和長江經濟帶結合部,展覽業有利於輻射龐大的國內市場。珠三角展覽業目前對內地的經濟輻射力不夠強,但從長期看,其與港澳相鄰,處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兩大經濟圈的交匯點,也有巨大的區域潛力。二者在經濟實力與輻射力上,可以說都是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兩顆明珠,難加軒輊。但就各自對國家發貢獻方面,倒還可以說道說道。
就稅收方面而言,《經濟觀察報》曾披露:廣州市上交國家的稅收遠高於北京和上海。根據有關統計資料,早在2000年,廣州市財稅入中央庫已達413億元,入廣東省庫達104億元,廣州市庫200億元,財稅入庫總數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是全國平均水平15%的兩倍。 從2000年到2003年三年間,廣州財稅總量從717億多元增加到1115.57億元,年均增幅在16%左右,而同期GDP增速則在13%左右,其中去年國稅、地稅及財政收入更達到1115.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7%,高出GDP增速(15%)2.7個百分點。其原因除了稅收部門規范稅制和加強徵收外,也說明稅負偏重。 以2006年為例,來自廣州地區的一般預算收入達1729億元,除了427億元留為地方財政之外,上繳中央、省的比例高達75.3%。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廣州掙一塊錢,要為國家和省做七毛五的貢獻。而上海,則掙一塊錢只需上交國家財政五毛錢,自己留下五毛。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2006年廣州年國稅稅收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全國第三個年國稅稅收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城市。從2002年到2006年,廣州累計上繳中央和省財政4261億元,全國約1/20、全省約1/3的財政收入來自於廣州。人口只佔全國的1/200的廣州,上繳財政卻佔到全國總量的1/20。
到2007年為止,來源於廣東省的稅收連續16年全國第一,近年來自廣東的稅收佔了全國1/7,遠遠超過其他省市!而廣東人口只佔中國約1/14!就廣州而論,以佔全國僅約1/200的人口,為國家貢獻了1/20的稅收!
目前廣東財政收入全國最高,人均財政支出才排全國25位,廣東人均財政支出長期處國家較低水平,而上海從49年至今,其人均財政支出長期雄居中國各省市首位,而且髙出全國平均水平幾倍以上,目前高出廣東5倍以上,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財政稅收會象中國這樣不合理,其實稅收來自國內商品消費者,而不是國內生產企業或國外生產企業,上海煙草或美國萬寶路香煙給中國交的稅都來自中國國內的消費者。49年至今,上海人的財政支出除了近十幾年的房地產相關稅收來自上海自已本地居民外,其它財政支出幾乎都來自國內其它地區的消費者,實際上上海目前房地產相關稅收也並不都來自本地居民,相當多的購房者其實是港台人及外省人。如果中國稅收改為國外通行的消費地消費環節徵收為主,上海財政收入及支出馬上大減,上海居民的福利及政府投資支出就會大幅縮水,上海經濟會一年不如一年,即刻失去過去的光芒。2011上海納稅排名前3位企業,1上海煙草,2 上海通用,3 上海大眾,生產的香煙汽車在上海銷售的不到5%,幾乎全部銷往外省,都是外省消費者給上海納稅.
再來看廣東,廣東早期工業兩頭在外,市場在歐美,原材料也在外,為國家大量創造當時最短缺的外匯的同時,由於出口產品消費在國外,廣東幾乎收不到什麼稅收,而自已百姓消費上海產品時,卻給上海稅務局上交了大量稅收,廣東在中國稅制中犧牲那麼多,是你上海可以比的嗎.廣東出口工業沒給廣東帶來什麼稅收,但出口工業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幾千萬崗位帶來巨大的消費力,如果廣東是個獨立關稅區,這個消費能力可給廣東帶來巨額的稅收廣東人的消費足以支持目前廣東的稅收總量,上海人的消費根本支持不了目前上海稅收總量的1/3,上海起馬有2/3的稅收來自國內其它地區的消費者,各省各為獨立關稅區,上海稅收收入立馬會被打回原形。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國家對上海的投資遠遠高於廣州甚至廣東。比入,七八十年代的中央對寶鋼的投資,又比如央企在上海的投資,僅2007年央企在上海林林總總的工業和第三產業產值占上海工業和第三產業總產值的近半,為上海貢獻的GDP近數千億、此外, 優惠稅率造就外資高地,從而帶來了龐大的外企雇員隊伍,沒有這些外企雇員貢獻的2/3,上海的個稅將從450億直降至150億,不及深圳水平。 由於國家累計投資,上海目前的民營經濟GDP僅2000億,國營經濟GDP為6000億,外資經濟GDP 4000億,由此可見上海的國家投資產出率低下,3.6萬億的國家投資(如基礎設施、工業投資)以及國家特許壟斷某種市場所帶來的民間投資等),產出的GDP竟是如此之低;而如果沒有這些國營經濟GDP,上海的GDP將從12000億縮減到5000億的水平。
廣州對國家的貢獻除了稅收外,還有對外來人口的吸收。2013年底, 廣州市共有人口1293萬,其中外來人口686萬,占總人口數的53.05%。而上海共有人口2300萬人,其中流動人口超過900萬人,占總人口的39.13%。也就是說廣州的外來人口比重大大超過上海。而如果將外來人口的絕對數字放在整個廣東省,則其外來人口達2130萬,這個數目約是上海的兩倍多,佔全國暫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國各省、市、區之首。而且這個絕對數數字已經超過中國境內下列省、自治區:新疆( 1905萬 )、海南( 803萬)、 寧夏( 572萬)、青海( 529萬)、 西藏( 267萬)。須知,這些流動人口在本地基本上是無法就業,因而也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人員。廣州和廣東對這些流動人口的吸納,無疑不僅解決了內地人員的就業問題,也為其社會穩定做了貢獻,在這方面,上海的貢獻顯然不足與廣州或廣東相比。
還應該記住的是:近代上海的發展,其實也離不開廣東商人的努力。在洋人來上海之前,晉商、徽商最早在上海登台亮相,晉商以票號逞威,徽商則在鹽業、典當、茶葉、木材四大行業中占盡優勢。開埠初期,粵商挾外貿之長進軍上海逐步崛起滬上。 山西人被人認為是最單純的商人,他們刻苦節儉,注重枝微末節,又因為太過單純,不夠深謀遠慮,終於逐漸衰微;徽州人的善賈,從其「徽州算盤」的別稱中便可見—斑。和山西人的鄙視讀書相反,徽商則「賈而好儒」,出了很多儒商,但安徽人賺了錢後,就有點滿足現狀,不願意擴展事業,大多打道回府,廣置田宅,編修族譜,自己斷了自己的後路…… 所以,明清時期蓬勃的晉商和徽商算是舊路子的商界領袖,而後來居上的粵商和甬商算是近代商界之首。和穩扎穩打的寧波人不同,廣東人更加果敢決斷,敢為天下先。廣東人是絕對的現實主義,對商機的掌握超人一等,即使在戰亂期間,廣東人卻多在南洋做生意,或去海外發達,然後再回來發展。以前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貨公司——永安、先施、大新、新新,就是粵籍華僑家族的,穩占上海灘頭號大馬路的半壁江山。 在上海的廣東人是外來族群中最有過客心態的,他們都是那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人,還有各種海外關系,隨時准備到別處開辟新的天地。 每年為上海創造過100億稅收的上海煙草公司-前身是廣東南海人人創辦的「南洋煙草公司」。在天津、北京、營口、濟南、青島、漢口、南京、鎮江、汕頭、廈門、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設立分公司,此外還在河南許昌、山東坊子、安徽劉府設烤煙廠,全公司的制煙工人達到萬餘人。整個公司的盈利在1923年達400多萬元,到了1925年已激增至1200多萬元之巨 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礦務局和電報局,都是以廣東商人為主幹設立起來的。,唐、徐、鄭等廣東人以上海為根據地,還在直隸、安徽,江西,湖北辦礦山、鐵路、保險、耕殖畜牧公司1949年當時中國最大的食品企業——上海冠生園是廣東南海人創辦的,當年其大招牌在13里外的也能看見。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在思想文化上,實際上是廣州(包括廣東)遠遠走在了上海前面。78年,上海還是中國計劃經濟最為頑固的堡壘之時,廣州廣東已經吹響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號角。前文化部長孫家正對此有這一的說法: 實際上,廣東對國家最大的貢獻不在於GDP,而是在文化思想上引領了社會風氣之先。孫家正指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嶄新的文化思想是從廣東開始的。「沒有文化的革新和創造,怎麼會有全國改革開放的大形勢呢。」當初中國經濟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但經過短短三十年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就達到世界第二,此間人們的文化思想的轉變尤為關鍵。孫家正認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取得的最偉大成就,不是像雨後春筍版出現的高樓大廈,不是商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也不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而是中國人內心世界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從廣州和廣東開始的。

『拾』 非洲首都是哪個城市

南非有三個首都,約翰內斯堡是其中之一。
南非的首都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官方的說法是根據1910年的「版本」。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有三個首都的國家。三個首都分別是比勒陀利亞(現改名為茨瓦內,Tshwane),開普敦,開普敦和布隆方丹,布隆方丹。
至於經濟首都約翰內斯堡,下面的細節,現在來說說正確的首都。
為什麼南非有三個首都?
一百年前,南非有四個國家(自由邦)。它們是開普共和國(首都開普敦)、納塔爾共和國(首都德班)、德蘭士瓦共和國(首都布勒托)和奧蘭治共和國(首都布隆方丹)。
1910年,英國將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和奧蘭治並入南非聯邦。在決定南非聯邦首都的位置時,各共和國都在相互競爭。最後達成妥協,以比勒陀利亞為行政首都,開普敦為立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為司法首都。德班的其他地方得到了貨物進出口的豐厚工作。結果是皆大歡喜。
1994年新南非建國後,沿襲了舊的傳統。
比勒陀利亞,南非的行政首都
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位於東北部高原上的馬加萊斯堡山谷(Magalesburg valley),橫跨林波波河的支流阿皮斯河(Apis River)。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7℃。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普里托里烏斯的名字命名。他的兒子馬爾西勞斯是比勒陀利亞的創始人,城裡有他們父子的雕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它被英國佔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治的南非聯邦的行政首都(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風景優美,被稱為「花園城市」,街道兩旁種植著薇菜,也被稱為「薇菜城」。
比勒陀利亞是一座礦業城市,郊區有鑽石、鉑金、黃金、錫、鐵、鉻和煤礦開采中心。
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改名為茨瓦內(Tshwane)。
2005年3月7日,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的官員投票贊成將首都重新命名為茨瓦內。這意味著,一旦決定生效,這個帶有濃厚殖民色彩的名字將從地圖上消失。
這一決定是在南非國民大會控制的城市委員會特別會議上通過的。執行市長Smangaliso Mkhatshwa在會上說,「我們希望表明,南非將在新與舊、過去與未來之間劃清界限。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表明壓迫的時代已經過去,自由的時代已經開始。我們歡迎種族隔離的埋葬和民主的誕生。」
擁有200萬人口的比勒陀利亞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和政治中心。它是由白人殖民者於1855年建立的。比勒陀利亞的名字是以布爾人領袖普里托利斯的名字命名的。「tshwane」的意思是「我們都一樣」,最早是由非洲的恩戈尼人命名的。
南非地名委員會將在今年10月的會議上批准更名決定,屆時地圖上的城市名稱也將開始修改。
開普敦,南非的立法首都
開普敦是南非的立法首都,重要港口,也是好望角的省會。好望角北端的一個狹長地帶,瀕臨大西洋的特布爾灣,南面切入印度洋。南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約翰內斯堡。始建於1652年,最初是東印度公司補給站的駐地。它是西歐殖民者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最早的據點,是南非的發源地。因此被譽為「南非的母親城」,很多人都稱她為「母親城」。是荷蘭和英國殖民者長期在非洲內陸擴張的基地。它現在是立法機關的所在地。
城市依山傍海,西郊瀕臨大西洋,南郊插入印度洋,是兩大洋的交匯處。該市殖民時代的古建築位於大廣場附近。開普敦城堡建於1666年,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築。當年,它的大部分建築材料來自荷蘭,後來被用作總督官邸和政府辦公室。它的寧靜和美麗可以與舊金山媲美。這里屬地中海氣候,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到處綠草如茵,開普敦郊區是重要的葡萄酒產區。
布隆方丹,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
布隆方丹,南非的司法首都,是南非的司法首都。它位於中央高原,是整個國家的地理中心。這里四面環山,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最初是一座堡壘,於1846年正式建成。現在它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布隆方丹」一詞原意為「花的根」。這座城市山巒起伏,風景優美。
它是南非最高司法機關的所在地。其主要建築有:市政廳、上訴法院、國家紀念館、體育場和大教堂等。國家博物館里有著名的恐龍化石。這座建於1848年的古堡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849年的舊省議會,只有一個房間,現在是國家紀念建築。國家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第二次南非戰爭中死去的婦女和兒童而建,紀念碑是南非著名歷史人物的埋葬地。市內有奧蘭治自由州立大學,建於1855年。
關於「經濟之都約翰內斯堡」
提起南非,人們馬上會想到約翰內斯堡。這個報紙覆蓋率很高的地方雖然不是南非的首都,但卻是南非最大的城市,是在南非乃至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礦業巨頭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因此,它也被稱為南非的「經濟首都」。當然,它是遊客在南非必去的地方。在眾多景點中,有一座淘金者的雕像,講述了約翰內斯堡的故事。
約翰內斯堡面積約269平方公里,是南非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中心。約翰內斯堡擁有63萬人口,其中一半以上是黑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金中心,被譽為「黃金之城」。1880年,它只是一個用兩頭奶牛的價值換來的農場。隨著金礦的發現和開采,它發展成為一個城市。它於1928年建城。周圍240公里范圍內有幾十個金礦。市內街道下有一條一英里多深的隧道,市內種族隔離和歧視現象嚴重。該市西南25公里處的索韋托是南非黑人最集中的隔離區。1976年,南非政權在這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索韋託大屠殺。

閱讀全文

與地球經濟堡壘在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4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5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59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25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28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88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6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5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2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3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0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4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00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19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59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0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2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0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