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東部,中部,西部三大經濟區是怎麼劃
三大經濟帶的劃分
東部經濟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等十一個省、市。
中部經濟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陝西、內蒙古等10個省、自治區和四川中部、東部地區。
西部經濟帶包括新疆、西藏、青海、雲南、貴州、寧夏、甘肅等七個省、自治區和四川西部地區。
三大經濟帶劃分依據
根據我國各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資源、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條件、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差異,劃分了三大經濟帶。
從經濟發展水平、生產建設的經濟效益水平、基礎設施,以及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看,大體是東部地帶高,西部地帶低,由東向西遞減。
從土地、礦藏和水力等自然資源方面看,則大體是西部地帶和中部地帶豐富,東部地帶一般較缺乏,由東向西呈遞增趨勢。
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來科學地劃分經濟地帶,是合理布局我國生產力所必需。
『貳』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分別包括哪些省(區)
東部沿海經濟帶(京、津、冀、遼、魯、蘇、滬、浙、閩、粵、桂諸省市自治區) 長江中上游、中下游經濟帶(滇、川、渝、鄂、湘、贛、皖、蘇諸省市) 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新、甘、陝、豫、蘇諸省自治區)
『叄』 我國東中西部經濟地帶有哪些省級行政區
1、東部沿海地帶: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2、中部地帶: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3、西部地帶: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西部地帶又分為3個經濟區:
1、黃河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山西與河南5省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以西安、蘭州為核心進一步聚集生產要素,建成中西部裝備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發展區。
2、長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設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以及建立在農產品基礎上的深加工工業。
建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國第三大汽車工業基地(武漢)以及其它交通設備工業基地(重慶的摩托車製造)。
3、珠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區。建設成為中草葯和生物製品研發與生產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風光、貴州黃果樹瀑布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為特色內容的沿珠江旅遊風景帶。
(3)三大經濟地帶分別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擴展閱讀
經濟地帶劃分依據:
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主要是根據地理位置、經濟建設條件和現實的經濟技術水平,所存在的地區差異等,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
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可以充分發揮各帶優勢,進行科學地域分工,實現各部門、各地區、各層次的生產布局的有機聯系,求得整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使各地明確各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經濟技術特點,便於國家對各地經濟規劃進行分類指導;可以推動橫向經濟聯系,促進地區分工合作、聯系,利於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各地共同繁榮。
『肆』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伍』 中國有哪三大經濟地帶
1、東部經濟地帶
沿海遼、冀、京、津、魯、蘇、滬、浙、閩、粵、桂、瓊12個沿海的省級行政單位
2、中部經濟地帶
黑、吉、內蒙古、晉、豫、皖、贛、鄂、湘9個省級行政區
3、西部經濟地帶
甘、青、寧、陝、新、川、渝、貴、滇、藏10個省級行政區
『陸』 我國的三大經濟地帶是什麼,是怎麼劃分的
為了制定本地區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土地開發整治規劃、區域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和服務。
經濟區的劃分已被世界上許多國家採用。
例如,蘇聯將該國分為三個主要經濟區: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西部(蘇聯的歐洲部分和烏拉爾地區)和東南部(中亞和哈薩克地區)
中國「七五」計劃(1986~1990年)提出,按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即: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並提出「七五」期間至90年代,要加速東部沿海地帶經濟、技術的發展,同時把能源、原材料的開發和建設重點放到中部地帶,積極做好開發西部地帶的准備這一經濟發展戰略思想。
(6)三大經濟地帶分別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擴展閱讀:
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東部地帶次之,西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小,達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東、中部地帶「熱」「冷」差異很大,對宏觀調控的承受能力及反應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實施了差別性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中部地帶對政府宏觀政策的反應要明顯大於東部地帶。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東部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多,在緊縮情況下企業融資的調整能力較強。中部企業基本依賴國家資金,一遇緊縮便易發生資金斷檔、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當宏觀緊縮剛使東部經濟從過熱狀態冷卻下來的時候,中部經濟卻已從正常增長陷入停滯衰退;而調控措施一放鬆,又會出現東部經濟再度趨熱及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宏觀調控緊不得,松不得,可調整的空間很小。
宏觀緊縮常常未達到預期效果便中途放鬆,有時不是出於兼顧經濟適度增長的考慮,而是迫於中部企業經營危機的壓力。
宏觀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緊縮,不是「軟著陸」過程中「緊」「松」搭配的主動調整,而是地區貧富差異及「熱」「冷」差異壓力下的被迫應急措施。
因此,盡管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佔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柒』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按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個省、自治區),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東、中部地帶「熱」「冷」差異很大,對宏觀調控的承受能力及反應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實施了差別性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中部地帶對政府宏觀政策的反應要明顯大於東部地帶。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東部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多,在緊縮情況下企業融資的調整能力較強。中部企業基本依賴國家資金,一遇緊縮便易發生資金斷檔、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當宏觀緊縮剛使東部經濟從過熱狀態冷卻下來的時候,中部經濟卻已從正常增長陷入停滯衰退;而調控措施一放鬆,又會出現東部經濟再度趨熱及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宏觀調控緊不得,松不得,可調整的空間很小。
宏觀緊縮常常未達到預期效果便中途放鬆,有時不是出於兼顧經濟適度增長的考慮,而是迫於中部企業經營危機的壓力。
宏觀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緊縮,不是「軟著陸」過程中「緊」「松」搭配的主動調整,而是地區貧富差異及「熱」「冷」差異壓力下的被迫應急措施。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在東部地區,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
在中部地區,「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經濟增速穩居「四大板塊」之首。
在西部地區,優勢能源資源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經濟區正成為西部地區三大「增長極」。
在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推進,逐步走向統一市場的東北板塊經濟競爭優勢明顯提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外向型經濟一度受到嚴重影響,東部地區許多企業陷入海外訂單銳減、開工不足的困境。
現在的三大經濟帶是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
1、東部沿海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
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佔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2、中部地帶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3、西部地帶
西部地帶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10個省、自治區。
『捌』 中國三大經濟帶是指什麼
他們回答的不準確。
中國三大經濟帶是指長三角經濟帶,珠三角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帶。
環渤海經濟帶不僅包括京津塘,還包括大連,營口等環渤海灣城市
『玖』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
根據地理位置、經濟建設條件和現實的經濟技術水平,所存在的地區差異等,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本帶地處我國內陸腹地,位於東部沿海經濟帶和西部經濟帶之間 西部地帶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貴州、西藏9個省、自治區。本帶地處我國的西部,深入內陸,地勢較高,地域遼闊,人口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