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經濟建設有哪些主要成就
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原因是一個是改革開放,開放經濟特區,先富帶動後富,從而讓經濟由原來的緩慢增長慢慢的變成了快速的增長。
還有一個是加入世貿組織,讓我們國家加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更好的與世界上最好的技術同步發展,更加快速的促進自己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2001年11月10日,中國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四屆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上被接納為世貿組織成員,12月11日中國正式入世。
它不僅記錄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也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真實寫照。
② 中國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2012到2017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以下重大成就。
1、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2、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
4、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
5、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6、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
7、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8、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
9、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哪些巨大成就
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已經形成,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從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4%.25年前,中國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473億美元,去年已達到14000多億美元.25年前,中國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6億美元,去年已達到8512億美元.25年前,中國外匯儲備為1.67億美元,去年已達到4033億美元.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四.中國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最關鍵的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激發了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中國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發展很不平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使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裕生活,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
我們已經明確了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這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④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是什麼
1、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是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該報告講述了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截至2019年7月10日,國家統計局已發布三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 報告內容:
①報告之一
2019年7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滄桑巨變七十載 民族復興鑄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
②報告之二
2019年7月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經濟結構不斷升級 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從落後的農業國演進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從溫飽不足的貧窮國家建設成為全面小康社會,城鎮化穩步推進,東中西協調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共生共榮,經濟社會發展快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③報告之三
2019年7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製造大國屹立東方——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報告顯示,70年來,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實現了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的歷史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工業製造加快向高質量發展推進。新中國工業為我國經濟的繁榮、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以及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應答時間:2021-05-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取得的成就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一場偉大的事業,也是人類歷史上最了不起的關於發展的故事,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不僅改變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經濟力量的分布版圖,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未曾有一個國家在短短的三十年時間里,讓數億人民擺脫了貧困狀態,因此我們說這是史上最了不起的經濟發展的成功故事。
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已經,而且在繼續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經濟發展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裡呢?首先體現在經濟實力的巨大飛躍,目前講幾個簡單的數據:
1、中國的經濟總量從改革開放前1978年世界排名第15位躍居到2010年的第2位,GDP從1978年的區區3645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1年的471568億元人民幣,我們現在的經濟總量大約相當於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130倍,經濟增長速度在過去三十多年中高達9.3%,這是全球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平均水平的3倍。
在經濟總量迅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人均GDP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局面,我們的年均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人口增長速度,其結果就是中國人均GDP的快速增長。
從1978年區區380億元增長到2011年35083元,人均收入的增長幅度在這一段時間里高達92倍,人均GDP高速增長的勢頭一直持續到今天。在最近六年裡中國的人均GDP依然呈現出強勁的增長。
我也舉一個簡單的數據:從2005年我們的人均收入世界排名112位躍居到2011年排名的89位,在這六年裡中國的人均GDP的世界排位增長了23位,這個速度相當地令人驚訝。
2、在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改革開放也帶給中國產業結構方面的深刻變化。我們的一次產業的比重從1978年的大約28%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
與此同時,中國三資產業的比重從1978年的24%上升到目前的44%,提高的大約20個百分點。在一次產業的比重下降、三次產業的比重上升的同時,中國二次產業中的主要產業——製造業的崛起尤其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3、目前,迅速崛起的製造業已經在全球排名第一位,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
在目前全世界大約500種主要的工業產品中,有222種左右的產品產量世界第一這個稱號屬於中國,在製造業迅速崛起的同時,中國在最近三十多年裡還不斷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也十分的良好。
在過去三十多年中,我們在產業結構深度優化的同時,我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國在水力、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取得的成果在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與之比肩。
4、經濟實力的巨大飛躍還表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呈現出迅速增長的態勢,在改革前的1978年整個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只有區區的1.67億美元,到2011年我們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31811.48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國的同期中是最高了,我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外匯儲備大國。
經濟實力的增長不僅僅體現在以上這些方面,還表現在中國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開放前中國是典型的民以食為天的農業大國,當時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只有區區的134元(1978年數據),到2010年中國農民的年均純收入已經上升到5919元,這樣的速度也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印象。
5、在農村人均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農村的貧困率迅速下降,從197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大約4%,貧困率的下降使得數億中國農民徹底擺脫了貧困狀態,到目前為止我們雖然還有部分人口處在貧困中,但是在解決貧困的能力方面我們今天已經大大提升了。
今後我們還要面臨一些挑戰,但是解決貧困問題的前景仍然是向樂觀的。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我們今天解決貧困問題的經濟基礎是過去無法比擬的。
6、中國經濟實力的巨大增長還體現在國家財政實力的增長方面,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國家財政收入也經歷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從1978年我們(募集征服)總共1132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收入增長到2011年103740億元人民幣。這個規模大約相當於1978年的92倍。
2010年中國大陸居民已經基本普及的家用電器,電話的普及率達到了每百人86.5部,互聯網的上網人數已經達到了4.57億人,其中寬頻上網的人數已經達到4.5億人,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了34.3%。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中國的短缺經濟狀況,可以說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觀。
7、在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的同時,中國在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方面也取得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中國從2009年開始推動了大規模的醫療衛生保險改革,到今年短短的三年時間里,我們享受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的人數已經佔全國總人數的95%。如此高的覆蓋率,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在世界各國中是極為罕見的。
我們從整體上來看,今天中國人民享受到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教育水平、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我們還存在許多不足,但是作為一個客觀的現實,在這些方面我們取得的成就確實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5)中國經濟類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
改革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⑥ 我國自開國以來取得過什麼經濟方面的成就
經濟方面:中國經濟不斷保持平穩運行,穩中有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糧食產量不斷增加。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長,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600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07年的24.66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200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了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中國的GDP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長速度;中國的人均GDP也由1978年不足10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 200美元以上,與此同時,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三峽工程,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火車第六次提速,奧運場館建設,國家大劇院落成,2008年奧運的成功舉辦,都顯示了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
⑦ 建國以來有哪些重大經濟成就
主要有四大成就:
一、GDP排名第二
1949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23億美元,人均GDP大致在23美元左右。而到了2017年(2018年未結束,沒有實際數據),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3.17萬億美元。1949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上可以忽略不計,而到了2017年中國已經排名世界第二。是跨入10萬億美元俱樂部的兩名成員之一。
二、外儲名列前茅
而在外匯儲備上來說,中國在全球10大外匯儲備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根據今年8月份的統計數據,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1097.2億美元。How Much編撰人員曾經感嘆到,不知道中國到底存了多少錢,單就從外匯儲備來說就足以支撐英國一整年的經濟,甚至還可以算上王室婚禮等各種開支。
三、高速公路、高鐵建設世界第一
在公路建設方面,中國高速公里總里程已經達到1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當年曾經說的,要致富,先修路,在這體現的淋漓盡致。從2013年到2016年期間,全社會累計投資於高速公路建設的資金就達驚人的3.1萬億元。
而從鐵路網建設方面來看,我國鐵路總里程已經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占據了2.5萬公里。在高鐵建設方面,中國高鐵占據全世界66.3%。在北京這樣的城市中,已經實現了住在北京周邊,早上坐高鐵通勤上班。而今年,仍然有長達4000公里的鐵路將投產,其中高鐵就有3500公里。按照規劃,到了2020年,中國鐵路網將達到15萬公里,高鐵將達到3萬公里。
通過高速公路及鐵路建設,將全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都通過這些方式進行流通。原本無法被運出的特產、商品等,也通過發達的運輸網路得以運送到全國。無論是商務、旅遊、出行等,基本可以實現本省當天去當天回,鄰近省份當天去隔天回。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不必要的開支。
四、港珠澳跨海大橋推動大灣區建設
去年正式建成通車的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座大橋將香港、澳門、珠海三個地區相連,極大方便了商務、旅遊等人員。這座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投資額度最大的工程,總投資金額超1100億元。在建設期間克服了多種困難,最終達成香港、澳門、珠海三個城市1小時圈。國務院港澳辦港澳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蔡赤萌表示,預計開通後,能夠為西岸各城市增加數600億到1000億的GDP。為大灣區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⑧ 新中國成立後經濟和政治上有什麼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2、經濟方面的成就: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西氣東輸,保護環境,掃除霧霾。南水北調,史無前例。三峽大壩,世界第一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外匯儲備N年保持世界第一。
3、中國是獨立自主的政治大國,是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擁有較強軍事防禦力量的國家。 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且是發展中國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國。積極利用聯合國講壇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中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成為世界上極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國家。
4、中國和平崛起對於整個世界都有重要的意義。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和世界格局的轉換;中國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深刻地改變了聯合國的面貌,使這一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世界經濟的面貌,並推動國際秩序的除舊布新。中國現在的國際角色,和半個世紀前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