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安的各大商圈有哪些
目前,西安商業地產基本形成了以東、西大街為主的鍾樓商圈;以長安路為主的小寨商圈;以輕工、康復路為主的長樂路商圈這三大商圈。
東、西大街以時尚主題對話世界經濟,輕工、康復路商圈以批零兼營延續歷史商脈,小寨商圈以高校消費群體接軌國際。而這三大商圈的發展變化,基本使西安商業地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東、西大街對話世界經濟
隨著西安西大街———西部第一金街改造的全面完成,西大街沿線的商業地產面臨投資、招商等方面的全線升級。與此同時,灑金橋大街改造如火如荼,也給商業地產的開發運作帶來了巨大商機。
西部第一金街———西大街的開街迎賓,給沿線商業地產的運營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上海城、唐人街、中環廣場、同方麗人街等商業地產項目相繼被推向西安房地產市場的潮頭浪尖,相繼引進世界級知名品牌以及本土知名度高的老字型大小品牌店,讓西部第一金街逐漸變得名副其實起來。
在招商方面,東、西大街實現了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高端對話。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將進駐騾馬市,國際頂級品牌MIR-TILLO(米堤諾)和LOREDANA
(羅娜坦娜)入駐億禾百貨,來自馬來西亞的百盛已在西大街開店,西安世界貿易中心成功入駐唐人街……而今,義大利MILANO(米蘭諾)百貨又成功落戶上海城。這些國際品牌的落戶以及唐人街銅鑼灣廣場、戴德梁行、北京賽特百貨、國內知名品牌的相輔相承,讓東、西大街這一千年古街承載了時尚的音符,更實現了東、西大街對話世界經濟的高端融合,讓東、西大街同這些國際品牌一同走向世界。
■輕工、康復路延續歷史商脈
在西安,具有十幾年商業底蘊的康復路、輕工一線,是西北地區極負盛名的服裝鞋帽、輕工業品批發零售的集散地。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演變,不合時宜的商業布局已不堪承擔現代商業發展的重任,因而大批量的新生商業地產異軍突起,成就並引領了新一代批發零售市場的潮流。
目前,沿西安長樂路一線向東,相繼涌現了白馬世紀廣場、西北商貿中心、時丹達服裝城、丹尼爾世紀廣場、新興24G、西北輕工市場等商業地產項目,使這一傳統商圈呈現出新的活力。與此相對應的金花南路一帶,立豐購物廣場也將展示MALL在西北地區的全新內涵,沃爾瑪、時代華納等世界級名品的入駐,給這一區域帶來全新的商業活力與新鮮的商業氣息。
康復路、輕工一線商圈的壯大,將逐漸引領西北地區批發零售的時代潮流,並以其幾十年的商業底蘊與商脈,成為西安商業地產市場上的一支生力軍。
■小寨,後復興時代接軌國際
今朝人潮湧動的小寨已脫離昔日老舊的面孔,以後復興時代的超越精神趕超時代潮流,其中表現最突出的當數商業地產。
回顧小寨區域,近年來商業地產開發建設如雨後春筍,不僅有領先潮流的潮流街區、領秀城,更有文化商業地產的有機結合體———雁塔文化新天地。如今,安南城迎來世界頂尖級的家樂福,向南,小寨商圈已波及到電視塔周邊,世界級商家百安居的加盟,以及曲江會展國際、西安國際商務港等商業地產的橫空出世,使昔日的小寨逐漸與世界接軌,走上了國際化經營的大舞台,不僅提升了區域經濟的活力與形象,更主要的是給投資商帶來了巨大商機。
小寨商圈不斷向外延伸,成為了西安商業地產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商業投資蘊涵無限商機
一位城市規劃專家告訴記者,西安西大街沿線近20家大型商業項目同時推向市場,如此的招商力度,如此的開發氣魄,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並不多見。康復路、輕工商圈亦是如此,正是由於有如此的開發建設力度,其中才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站在時代的角度看,一個城市,為了確保自己的「品牌形象」,就一定要用具備時代特徵、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作為「城市名片」。那麼,東、西大街,康復路、輕工沿線,小寨商圈的異軍突起,以其時尚的外立面、現代超前的建築形態、國際視野的經營理念,必將成為西安城市建設中一個里程碑的項目,成為西安現代化城市商業繁榮的標志。
即將成熟的康復路、輕工,小寨商圈,亦成為投資者追捧的熱土也就在情理之中。中國只有一個西安,西安只有一個西大街,西部第一金街的高瞻遠矚規劃以及與灑金橋大街的有效銜接,使得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隨著西大街沿線商業地產的發展,西部第一金街將會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街」,成為西安商業地產的一朵奇葩,並將進一步引發西安商圈的財富變局。
㈡ 西安經濟開發區的園區簡介
陝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位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02年6月21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2004年4月5日封關運作,是西北地區首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加工區A區總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已有32家中外企業入駐,主導產業包括航空、精密機械、電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業有英國BP、法國ALSTOM、美國TIFFANY等、美國GE(SMITH)。
——航空類企業: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XAE)、西安航空動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慶安公司(與Smiths合資)、英國AMS、APOLLO等十餘家企業;
——精密機械類企業:西瑪阿達電機、鳳城精密等
——電子類企業:彩虹集團、偏轉集團、香港駿德集團
——新材料企業:BP太陽能、天琪太陽能等。
2006年加工區A區實現進出口額1.9億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區中排名第一。預計2010年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5億美元。
2006年12月,國家在全國59個出口加工區選定7個進行拓展保稅物流功能試點,西安出口加工區是西北地區唯一進行試點的加工區。加工區A區內首期建設三棟保稅倉庫,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以及1萬平方米的露天堆場,於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過海關總署聯合驗收組驗收。
加工區A區內海關、商檢、銀行等機構齊全,企業通關十分便捷。區內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完全滿足企業生產需求。 涇渭工業園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開發區綜合優勢,與西安市高陵縣政府聯合共建的重點發展園區之一,位於涇河以北、西銅高速公路以東,規劃控制面積25平方公里。
涇渭工業園於2003年初全面正式啟動,是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世界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東部製造業向西部轉移這一歷史機遇下,打造西部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的主戰場。在經開區乃至西安的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輻射和拉動作用。
園區重點發展商用汽車、重型機械、新材料三大產業,全力打造中國西部裝備製造業基地,目前已有入區企業50餘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截止2007年10月,園區基礎建設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達到了「七通一平」。幾年來,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縱六橫 」的道路網路。區內已有供氣能力140蒸噸/小時的熱力站一座。現有的涇渭水廠一期日供水3萬噸,規劃二期日供水能力達6萬噸,完全能夠保證項目的生產生活需求;正在規劃中的城區至涇渭工業園第二條供水管線日供水能力將達到15萬噸。現有110KV輸變電站一座,正在建設的另一座110KV輸變電站和開閉所將為入區企業項目建設及生產提供更加充足的電力支持。智能化的車城溫泉花園住宅小區將完全滿足入區企業的入住要求。可容納兩千學生同時就學的交大經發高中也於06年9月正式開學。正在建設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級的國際商務酒店也將為區內企業提供購物、餐飲、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園區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配套服務體系。
此外,省上重點項目陝汽商用車產業園總投資19億元,一期工程已於05年底建成、投產。西部有色金屬研究院投資建設的新材料產業園一期也於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產。總投資24.8億元的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易地搬遷改造項目也已全面開工建設,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產。這三大龍頭企業的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標志著涇渭工業園三大支柱產業初顯雛形。
十一五期間,園區將不斷提高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土地儲備,通過實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個年產值達100億、1個50億、5個20億、10個5-10億的企業。到2010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4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150億元的發展目標。
㈢ 西安的經濟狀況概況 最好300字以上
西安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西安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
2008年3月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的戰略目標,按照「加快科學發展、實現率先發展」的總體要求,轉變發展方式,挖掘增長潛力,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經濟在高平台上實現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標達到多年來最好水平。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737.10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6%,增速創11年來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17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762.51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891.42億元,增長14.2%。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8%、43.9%和51.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1017元,增長13.0%。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7%,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2%,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5%,房屋銷售價格上漲6.4%。
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 標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1.6
4.7
食品
2.2
12.6
其中:糧食
3.0
8.7
煙酒及用品
2.4
0.5
衣著
5.7
1.4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2
4.4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3
2.9
交通和通訊
-3.0
-4.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0.2
-0.8
居住
3.2
3.6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134.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 9%。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22.6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86千公頃;油料播種面積5.68千公頃,減少0.46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0.71千公頃,增加2.69千公頃;水果種植面積40.57千公頃,增加2.12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213.87萬噸,比上年增加1.02萬噸,增長0.5%;蔬菜產量225.21萬噸,增加16.82萬噸,增長8.1%;水果產量60.51萬噸,增加5.16萬噸,增長9.3%;肉類產量20.68萬噸,增長5.2%;奶類產量52.80萬噸,增長12.0%;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加0.06萬噸,增長6.6%。
表2:2007年西安市農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213.87
0.5
油料
萬噸
1.08
-6.8
蔬菜
萬噸
225.21
8.1
水果
萬噸
60.51
9.3
肉類
萬噸
20.68
5.2
奶類
萬噸
52.80
12.0
禽蛋
萬噸
12.75
2.0
水產品
萬噸
1.04
6.6
大牲畜年末存欄數
萬頭
33.72
4.4
豬年末存欄數
萬頭
152.00
1.3
羊年末存欄數
萬只
51.98
2.0
家禽年末存欄數
萬只
1470.00
4.7
全市農用機械總動力234.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1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184.18千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76.24萬噸,增長0.3 %。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586.60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6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完成增加值257.17億元,增長26.7%。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90.64億元,增長28.6%(按現價計算,下同)。工業產品銷售率96.99%。
表3:2007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情況
單位:億元
指 標
總產值
比上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
1590.64
28.6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1013.43
27.1
其中:集體企業
25.76
26.6
股份制企業
888.00
34.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235.17
23.3
其中:輕工業
337.44
21.5
重工業
1253.20
30.4
其中:新產品產值
360.42
23.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76.83,比上年提高2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59.42億元,增長33.9%;實現利潤102.27億元,增長36.7%;實現稅金57.15億元,增長29.2%。
表4:2007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71.03
6.3
原油加工量
萬噸
85.30
3.5
精製食用植物油
萬噸
19.44
31.5
乳製品
萬噸
3.69
8.9
軟飲料
萬噸
138.09
11.6
啤酒
萬千升
34.93
11.4
紗
萬噸
6.99
5.4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42.65
32.5
縫紉機
萬架
73.46
19.4
配混合飼料
萬噸
27.40
23.9
合成洗滌劑
萬噸
8.92
-19.2
中成葯
噸
3945.58
10.0
水泥
萬噸
263.13
70.2
鋼材
萬噸
78.73
10.1
氫氧化納(燒鹼)
萬噸
9.54
10.9
工業鍋爐
蒸發量噸
723.00
-6.8
汽車
萬輛
17.06
64.9
交流電動機
萬千瓦
810.96
56.6
變壓器
萬千伏安
7029.87
25.4
電力電纜
千米
3714.11
129.9
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
對千米
3718.00
-17.2
彩色顯象管
萬只
1099.81
-1.8
程式控制交換機
萬線
6.42
-80.4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7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實現總產值613.76億元,增長47.4%(按現價計算)。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67.8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959.37萬平方米,分別增長34.0% 和61.0%。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 17.2萬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40.0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5.33億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城鎮投資1340.59億元,增長37.9%。
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0.20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投資297.53億元,增長39.4%。其中工業投資286.61億元,增長38.8%;第三產業投資1032.86億元,增長38.0%。
全年非公有制單位投資713.23億元,比上年增長33.1%,占城鎮投資的53.2%;國有單位投資515.02億元,增長28.4%。
全年房地產完成投資387.33億元,增長35.6%;商品房銷售面積832.53萬平方米,增長34.0%;商品房銷售額282.11億元,增長36.9%。
全年「四區兩基地」完成投資378.94億元,比上年增長30.9%,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6.4%。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完成投資163.60億元,增長19.5%;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投資102.60億元,增長25.2%;曲江新區完成投資82.80億元,增長60.4%;滻灞生態區完成投資18.29億元,增長43%;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完成投資8.24億元,增長34%;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完成投資3.41億元。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661.02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49.5%。各類房屋竣工面積1672.16萬平方米,竣工率29.0%。共有920個城鎮建設項目建成投產,項目建成投產率50.5%。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 832.38億元,增長18.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89.20 億元,增長17.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15.68億元,增長18.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7.92億元,增長18.9%;其他行業實現零售額17.98億元,增長12.5%。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汽車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28.7%,金銀珠寶類增長32.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5.9%,日用品類增長31.1%,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9.9%,服裝類增長26.3%,通訊器材類下降39.4%。
六、對外貿易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53.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出口34.71億美元,增長27.2%;進口18.90億美元,增長32.6%。實現貿易順差15.81億美元。在進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進出口42.52億美元,增長25.0%;加工貿易進出口9.21億美元,增長65.8%。
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35個,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4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1.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16億美元,增長35.3%。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完成客貨運輸周轉量313.2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8%。其中,鐵路189.06億噸公里,增長8.9%;公路114.61億噸公里,增長16.1%;民航9.62億噸公里,下降7.8%。
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25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8%,貨物發送量548萬噸,增長10.4%;公路客運量8466萬人次,增長4.2%,貨運量11276萬噸,增長42.1%;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萬人次,增長21.4%,貨物吞吐量11.20萬噸,增長12.7%。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8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郵政業務收入6.43億元,增長17.6%;電信業務收入73.58 億元,增長 16.3%。
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118.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海外遊客100.01萬人次,增長15.3%。在海外遊客中,外國遊客增長15.9%,台灣遊客增長12.6%,香港遊客增長11.2%,澳門遊客增長11.3%。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37.20億元,增長16.1%,其中外匯收入5.43億美元,增長16.3%。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全市地方財政收入125.33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31.3 %。一般預算收入112.92億元,增長31.5%,其中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建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31.5%、20.9%、69.7%、26.0%和27.8%。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74.16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0.40億元,增長21.1%;教育支出25.73億元,增長31.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04億元,增長31.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9.01億元,增長17.3%;農林水事務支出8.55億元,增長36.2%;環境保護支出2.13億元,增長69.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560.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4%,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684.58億元,增長25.7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49.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2%,其中,短期貸款881.07億元,增長9.7%;中長期貸款1561.26億元,增長18.9%。全年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7893.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累計現金支出765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累計貨幣凈回籠238.69億元,比上年增長24.2%。
全年證券市場證券交易總量12100.10億元,代理期貨交易額2800.8億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總股本44.66億元。
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27家,保險機構365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92家。全年保費收入72.33億元,比上年增長37.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7.85億元,增長34.0%;人身險保費收入54.48億元,增長39.0%。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20.3億元,比上年增長69.9%;其中財產險、人身險分別為8.55億元和11.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3%和112.3%。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77萬人。全年共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424項,投入市級科研經費6400萬元,其中實施重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項目64項,扶持科技發展平台12個,支持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10家,實施區縣科技指導項目15個。組織申報並列入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各類科技計劃和重大專項208項,爭取國家、省資金1.97億元。全年技術市場交易額14.8億元。全市專利申請量6768件,專利授權量2529件。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 1440家。
全年招收研究生2.06萬人,在學研究生6.41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5.1%、9.8%。普通高等學校48所,招收普通本專科學生16.96萬人,在校學生56.03萬人,畢業生14.33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1.9%、9.0%、22.0%。職業高中86所,招生2.44萬人,在校學生5.60萬人;普通中學453所,招生17.96萬人,在校學生54.68萬人;小學1872所,招生8.67萬人,在校學生56.83萬人;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為99.94%和99.42%。民辦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32所,民辦普通中學64所、小學30 所,民辦職業高中40所。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公共圖書館14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182個;電視台、廣播電台、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各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8.33%,廣播人口覆蓋率99.37%。
全市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533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61 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4.3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 1.51萬人;衛生機構床位3.36萬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人數達349.21萬人,實際參合率90.8%,覆蓋面為100%。
全市擁有全國和全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27個,全國農村體育先進示範站45個。全市已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廣場 380個。參加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奪得3枚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團體總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23.3%。翻建改建道路60條、背街小巷65條,新建公交港灣100處、人行天橋10座,新建道路面積101萬平方米,新增93個小型休閑綠地廣場、60座公廁、63座小型垃圾壓縮站。全年城市供水2.90億立方米,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了99.9%。天然氣總供氣量6.74億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熱量1429 萬吉焦,集中供熱面積2747.25萬平方米,新增面積381萬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級處理量9938.1萬立方米。出租汽車擁有量1.15萬輛。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年好於國家二級標准(良好)以上的天數294天,占當年總天數的80.5%,創歷史最好水平。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較上年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值與上年持平。全市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為100%。區域環境雜訊等效聲級均值為55.5分貝,道路交通雜訊等效聲級均值為67.9分貝。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679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9人。全市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全面下降,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經濟損失分別下降6.9%、8.6%、4.6%和2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0.54萬人,其中男性人口429.32萬人,佔51.7%;女性人口401.22萬人,佔48.3%,性別比為107(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7.81萬人,出生率為10‰;死亡人口3.50萬人,死亡率為5.48‰;全年凈增人口8.02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52‰。城鎮人口548.99萬人,佔66.1%,鄉村人口281.55萬人,佔33.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64.25萬人,比上年增長1.5%。
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5012元,比上年增長22.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長16.1%;農民人均純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長15.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97.5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總建築面積23.6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2.92平方米。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4.3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4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2.45萬人,勞務輸出50.34萬人,其中有組織的輸出27.88萬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基本解決,零就業家庭現象基本消除。城鎮登記失業率4.3%,與上年持平,低於4.5%的年度控制目標。
全市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7.57萬人,醫療保險基金征繳率95.0%;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2.23萬人,離退休人員42.94萬人,養老保險社區管理服務率79.6%;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4.11萬人,失業保險社會化發放率98.0%;工傷保險參保人數90.3萬人,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6.12萬人。
全市福利企業135家。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9.367億元。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中增加值為現價,除註明外,增加值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㈣ 西安是什麼地形、屬於什麼氣候、主要的經濟區域有哪些 (提示:為八年級下冊地理)
西安地形自北向南為:沙漠,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經濟區是沿隴海一帶吧
㈤ 西安以什麼產業為主
以科技產業為主,特別是航空工業
㈥ 西安的經濟
西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新亞歐大陸橋及黃河流域最大城市。
2014年,西安市生產總值(GDP)5474.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9%,增幅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4.55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2205.37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增加值3054.85億元,增長9.0%。 2014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9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增速比上年回落4.3個百分點,高於全國2.8個百分點,低於全省0.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558.54億元,增長14.8%。
2014年全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73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182.18萬平方米,增長32.9%,比上年提高16.9個百分點,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3815.93萬平方米,增長31.1%;竣工面積2536.71萬平方米,增長16.8%。 西安主要開發區和新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曲江新區西安滻灞生態區陝西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陝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西安國際港務區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903.98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1%),增速比上年回落6.0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3082.45億元,增長20.1%,佔全社會投資的52.2%。
2014年,西安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2.9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增速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與全省持平。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282.53億元,增長13.2%,回落3.6個百分點。
西安市進出口總額249.8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9%,增速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119.61億美元,增長41.1%;進口總額130.22億美元,增長37.0%。
㈦ 西安區的經濟發展
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6億元,年均遞增33.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3229萬元、45527萬元、17244萬元,年均遞增37.5%、96.2%和22.6%。三次產業比例為4.9:69:26.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64元,年均遞增33.6%,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7018萬元,年均遞增20.7%,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136000萬元,年均遞增48.8%。固定資產投資實現86000萬元。
2006年,西安區財政收入實現8000萬元。
2013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0.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6.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2%;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8%
截止2014年6月末,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74.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51.4%,同比2013年增長13.5%;銷售收入完成7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3.4%;利潤完成0.7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47.3%,同比2013年增長2.9%。在全市的位置排在第三位。工業增加值完成21.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5.2%,環比2013年增長88.7%,按增加值同比增長排序,在全遼源市的位置排在第四位。 截至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9545元。
截止到2013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長15% 。
2014年,西安區有耕地面積4597公頃,糧食總產量34347噸。建成了優質糧食、高檔蔬菜、優良畜禽等生產基地。 截止到2014年,西安區有工業企業190家,資產總額64857萬元。初步形成了以健康食品、機械加工、建築開發、煤炭開采、新型材料、建築材料、物流服務七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274118萬元,累計完成投資138590萬元,已有38個項目建成投產,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規劃建設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集中區,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16.3%、18.6%、28.9%和30%。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13:76.65:20.22。
西安區逐步形成裝備製造、健康食品、新材料、建築建材、文化旅遊等五大產業,獨立的工業體系初步形成。規劃建設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集中區。著力實施18平方公里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建設國家礦山公園,形成生態林帶和濕地,礦區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恢復。2013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0.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6.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2%;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8%;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長15% 。
截至2014年9月,西安區各行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共計38戶,其中:裝備製造業有19戶,總產值實現37.5億元,佔全區的50.3%,同比2013年增長25%;食品工業有5戶,總產值實現22.8億元,佔全區的30.5%,同比2013年增長13%;新材料業有3戶,總產值實現1.9億元,佔全區的2.5%,同比2013年增長24%;建築建材業有3戶,總產值實現9.2億元,佔全區的12.4%,同比2013年增長15%;其它行業有8戶,總產值實現3.2億元,佔全區的4.3%,同比2013年下降59%。 服務業
截止到2014年,銷售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有38戶。加大對企業服務力度,構建了健康食品、機械工業、建築開發、新材料、建築材料、煤炭開采和物流服務等七個支柱產業為主體的新的產業格局。
商貿投資
截止到2014年,現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1100個,從業人員1500人,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710萬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6636萬元。五年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億元。
㈧ 西安的經濟狀況
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發展,旅遊產品結構日益合理,檔次不斷提高;旅遊環境日臻改善,現代旅遊功能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步入正軌,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旅遊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和經濟效益連年大幅度上升。全市旅遊總收入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5%,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目前,西安擁有接待遊客床位數達17萬張,其中旅遊涉外飯店38家,床位2萬余張(星級飯店32家,其中五星級4家,四星 級5家,三星級14家,二星級6家,一星級3家),年接待海外旅遊者能力達100餘萬人次。從數量和質量上基本滿足了西安旅遊觀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國際旅行社27家,國內旅行社100多家,組團類型也從單純旅遊觀光型到觀光、商務、修學、會議、散客、特種旅遊等多種類型。許多旅行社由於良好的服務和業績得到了中外游 客的好評。
為了豐富旅遊者的文化娛樂生活,滿足休閑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樂宮、古都大劇院、唐華歌舞劇院、陝歌大劇院、銀座夜總會、桃園湖保齡球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設施3700多個;推出了《唐長安樂舞》、《仿唐樂舞》、《秦俑魂》、《陝北民間樂舞》等文藝節目,久演不衰,贏得國內外遊客的贊譽。
2008年,西安購房者需要怎樣的房子?要在哪兒買房?這些看起來比較難回答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隨著3月23日,連續三個周末舉行的「萬人看樓直通車」活動暫告一段落,我們不僅收獲了眾多讀者的信任,更收獲了一份精準的西安購房者購房意向的抽樣調查結果。此次「萬人看樓」活動中共發放調查問卷6435份,回收有效問卷
2981份,統計結果得出六組有趣的數據,從中基本能解讀2008年購房者的需求。
1 家庭年收入 56%—5萬元以上
調查項目:□5萬元以下44% □5—10萬元38% □10—15萬元11% □15—20萬元4% □20萬元以上3%
數據解讀:56%的調查對象,家庭年收入高於5萬元,其中,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佔18%。
本次調查對象涉及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私企、外企、個體等各個工作崗位的人員。其中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佔37%。這些購房者不論從家庭年收入狀況,還是工作收入的穩定性方面來講,購買力都比較強,家庭經濟能力可以擔負每月不低於1800元的按揭貸款。
2 現居住狀況 41%—0套房
調查項目:□租房41% □一套房49%□兩套房7% □三套及三套以上3%
數據解讀:41%的購房者是首次購房。
另外,在對購房目的的調查結果中,29%的購房者買房為了投資,51%的購房者為了居住,20%的購房者為了提高居住質量。
41%的剛性購房需求,將成為西安樓市的購房主力軍,這部分人目前的購房需求比較穩定,不易受市場的波動影響;而另外59%的非剛性購房需求,可能會受到市場的影響。但總體來說,2008年西安樓市的市場需求量依然很大。而29%的購房者為投資而買房,也能看出購房者對2008年西安樓市的信心和判斷。
3 准備購房時間 53%—2008年
調查項目:□一年內53% □兩年內34% □三年內10% □三年以上3%
數據解讀:53%的購房者購房需求集中在2008年,他們是今年的主要購房人群,另外34%的購房者雖然准備兩年內買房,但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他們也有可能在今年定下滿意的房子。其他13%的購房者目前還只是了解市場情況,真正的購房需求可能會在2010年前後。
4 意向購房區域 49%—城南
調查項目: □城東10% □城南49% □城西6% □城北10% □高新10% □曲江2% □長安6% □滻灞5% □臨潼2%
數據解讀:2007年,城南就是購房意向選擇比重最高的區域,占總量的28%。此次調查發現,購房者對城南的青睞程度有增無減,一方面取決於城南高品質樓盤的不斷推出,另一方面也因為城南教育、文化、商業環境的不斷成熟與完善。
5 意向購房面積 82%—120㎡以下
調查項目:□60㎡以下4% □60—90㎡36% □90—120㎡42% □120—150㎡9% □150㎡以上9%
數據解讀:82%的購房者中意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
中小戶型依然是購房者置業的首選,其意向戶型面積主要集中在60—120平方米,選擇6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佔4%,而且多為單身一族或新婚夫婦。另外,中意大戶型的購房者大都是三口之家,也有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購房者對戶型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各自的家庭狀況。
6 能接受新商品房單價72%—4000元/㎡以下
調查項目:
□3000元以下22% □3000—4000元50% □4000—5000元16% □5000—6000元8% □6000—7000元3% □7000元以上1%
數據解讀:72%的購房者所能接受的新房價格低於4000元/平方米。
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西安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2%,環比上漲0.8%。西安房價的不斷上漲,也使購房者對房價的接受程度和對房價的心理預期不斷上漲。
從2006年統計部門沒有公布過社會平均工資,只是公布上年度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如說2006年西安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475元/年,2007年西安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5012元/年
2007年,西安市商貿行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58億元,同比增長18.7%,增幅首次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總量佔全省的51.2%。2008年西安市將把促消費、擴內需作為工作重點,力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突破千億元大關。
㈨ 西安都市圈包括哪些地方
西安都市圈共涵蓋四市一區25個縣(區、市)。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區),咸陽市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三原縣、涇陽縣。
禮泉縣、乾縣、武功縣,銅川市耀州區,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富平縣,以及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面積2.06萬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3萬億元。
功能圈:
西安都市圈的空間發展戰略是以西安都市圈為發展核心,統籌整合區域產業布局與功能分工,形成圍繞西安逐步向外輻射的四個功能圈層。
功能核心圈、功能強化圈、功能輻射圈、功能擴散圈,然後憑借兩區兩園兩基地實現功能與產業協調發展。打造中國西部經濟中心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
按規劃設計,未來西安都市圈內楊凌示範區,將成為西安都市圈核心區的「飛地」,打造以農業科教、生物精深加工製造、相關醫葯食品飼料加工,以及以農業技術交易市場為主導的中國農科城。
涇渭工業園,將圍繞汽車製造,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建設現代加工製造業基地,承接核心區產業外遷,發展現代醫葯製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配套發展現代服務業。
㈩ 西安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西安市主要上市公司:陝西煤業(601225.SH);ST大集(000564.SZ);隆基綠能(601012.SH);中國西電
(601179.SH)、西部證券(002673.SZ)、西安銀行(600928.SH)、保力新(300116.SZ)、陝國投A(000563.SZ)、陝西建工(600248.SH)、金鉬股份(601958.SH)等
本文核心數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全文統計口徑說明:1)本文中西安市各區縣統計數據統一採用各區/縣屬統計口徑;2)2022年1-6月同比增速為前瞻匯總數據後計算所得,或會與官方披露同比增速存在差異;3)截至2022年8月15日,西安市蓮湖區和周至縣2022年1-6月統計數據未出,在此不做統計。
1、2022年1-6月西安市各區經濟運行情況總覽
2022年1-6月在面對國內疫情頻發的考驗中,西安市各縣區經濟情況持續下滑相對較為嚴重。2022年1-6月,西安市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最高為鄠邑區,最低為雁塔區;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最高為鄠邑區,最低為碑林;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規模最大為雁塔區,最小為藍田縣。
註:橫軸代表「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農戶,月度累計)同比增速」;縱軸代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氣泡大小代表「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2、2022年1-6月西安市工業經濟發展規模對比
——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逐月上升
根據西安市統計局統計數據,2021-2022年6月,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1-6月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1%,相較2021年1-6月,同比上升115.69%。
——鄠邑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最高
綜合來看,2022年1-6月西安市各縣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值為3%,其中未央區、閻良區、鄠邑區和藍田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於全市均值。
3、2022年1-6月西安市投資走勢對比
——6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上升
根據統計,2021-2022年1-4月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5月開始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6月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5.5%,環比上升103.7%。
——閻良區增速最高,雁塔區次之
根據統計數據,2022年1-6月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達到5.5%,各縣區增速均值達到15.9%,其中僅有長安區、臨潼區、碑林區、新城區、未央區和灞橋區未超過縣區均值。2022年1-6月,鄠邑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最高,達到95.1%,其次為閻良區,增速為60.1%。
4、2022年1-6月西安市消費水平對比
——6月恢復態勢良好
根據統計數據,西安市2022年1-6月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整體呈現上升趨勢,雖然相較2021年西安市消費品零售情況有較大下滑,但6月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與上年同期水平差值明顯收縮,2022年1-6月西安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170.87億元,環比增長28.33%。
註:同比增速為西安市統計局公布數據,或與實際計算結果存在差異。
——新城區人均消費水平均超2萬,遙遙領先
根據統計數據,西安市2022年1-6月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170.87億元,各地均值為47.93億元。各區縣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高於均值的縣區分別為新城區、碑林區和雁塔區,2022年1-6月,三地零售額分別為110.45億元、95.4億元和176.77億元。
從人均消費水平來看,西安市人均消費水平最高區縣為新城區,2022年1-6月達到20637.14元/人,遠高於其他區域;其次為雁塔區,2022年1-6月達到13058.28元/人。
註:①各地區按人均消費水平排列;②標紅數據代表該區域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超過了各區域平均值;③人均消費水平=2022年1-6月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20年末常住人口。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城市產業畫像系列:2022年西安市產業全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