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薦幾本好的英語雜志
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 絕對靠譜推薦
《經濟學人》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志,於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雜志的大多數文章寫得機智,幽默,有力度,嚴肅又不失詼諧,並且注重於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雜志主要關注政治和商業方面的新聞,但是每期也有一兩篇針對科技和藝術的報導,以及一些書評。雜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且往往帶有鮮明的立場,但又處處用事實說話。它的主編們認為:寫出了什麼東西,比出自誰的手筆更重要。從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雜志開始《經濟學人》雜志開辟了中國專欄,為有關中國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
附鏈接:http://ke..com/view/97086.htm
Ⅱ 認知對比原理
認知對比原理是指我們對事物的體驗受到錨點(之前對同類事物的體驗)的影響,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錨點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如果當前感受和錨點差異很大,我們往往會認為它們之間的差距比實際更大。
桌上放三桶水,一桶冷水、一桶溫水、一桶熱水。將左手放入冷水,右手放入熱水,過一分鍾後左右手都放入溫水,對於同一桶溫水,左手會認為這是熱水,而右手卻認為這是冷水。在上面的實驗中,冷水和熱水就是兩個不同的錨點,導致我們對同一桶溫水的感受不一致。
服裝店的營業員都擅長利用這個原理,當你選了一件2000元的大衣後,營業員接著會向你推薦200元的圍巾,和2000元相比,200元顯得非常便宜,你往往都會購買。
麻省理工大學DanAriely教授做的一個實驗更明顯地說明認知對比原理的影響。他在《經濟學人》雜志看到了一則廣告,裡面有3個選項,他把這則廣告給100個學生讓他們去選:
1、59美元訂閱《經濟學人》一年的電子書;
2、125美元訂閱《經濟學人》一年實體書;
3、125元同時訂閱《經濟學人》一年的實體書和電子書。
結果是,16%的學生選擇了「選項1」,84%選擇了「選項3」。沒有人選「選項2」。於是他去掉選項「選項2」,讓100個學生再選一次。結果,這次有了讓人出乎意外的逆轉。有68%的學生選擇了「選項1」,32%選擇了「選項3」。
為什麼看似毫無作用的「選項2」有這么大的影響?因為這個「選項2」實質是一個價值錨點,讓人覺得「選項3」是在184(125+59)的基礎上優惠了59美元,於是更多的人選擇了「選項3」。
Ⅲ 為什麼淘寶買不到經濟學人了
該圖書在淘寶無法訂閱。國內允許訂閱《經濟學人》。找中圖即可,國家特許同步引進訂閱的。有些雜志可以網路訂閱,有些只能線下訂閱。
Ⅳ 在大陸怎麼訂閱每期的The Economist
1.獲取方式:
Calibre抓取。不得不贊一下這個超級牛逼的軟體,其他功能不說,單說抓取新聞。Calibre可以自動抓取很多新聞,很多國外主流媒體都在抓取之列,當然因為天朝強大的「萬里長城」有些資源會抓取失敗,比
如NYtimes,但是經濟學人是可以順利抓取的,在抓取那裡訂閱之後,只要你電腦聯網,每周固定時間,Calibre會自行下載。你就再也不用到處求人了。自力更生萬歲,歐也!抓取的時候可以設置格式,mobi,epub,pdf都有,看你想要什麼格式!
2:音頻獲取。
經濟學人官網有開源,Audio Edition開源代碼。MMDD為每周發行日(周六)的月份與日期,比如最近這期,就是1109,Issue後面的****為8798+該周六距離2012年8月18日的周數,這句可以不要理,我已經算好了,2013.11.2那期的****相應為8860,那麼各周,在上面依次加就是,本周的****就是8861.下一周的8861+1, 這時候打開迅雷,復制代碼,迅雷會自動探測到,然後就開始下載了。
Ⅳ 2021-11-25 推薦書單 經濟學人&主義與現實:理想國紀實系列套裝
1
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志,創辦於1843年9月,創辦人詹姆士·威爾遜。雜志的大多數文章寫得機智,幽默,有力度,嚴肅又不失詼諧,並且注重於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該雜志又以發明巨無霸指數聞名,是社會精英必不可少的讀物。雜志主要關注政治和商業方面的新聞,但是每期也有一兩篇針對科技和藝術的報導,以及一些書評。
2
太空居民:人類將如何在無垠宇宙中定居
在阿波羅11號登月50多年後,為什麼太空中人類的身影如此之少?我們會到達火星嗎?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殖民太陽系並前往其他恆星? 本書將直面這些問題。
本書對離開地球的安全界限、實際挑戰或合理動機進行了深入探討。克里斯托弗·萬傑克認為,考慮到潛在的科學和商業寶藏,在未來幾十年裡,我們將重返月球並探索火星,這一點毫無疑問。其中私營企業已經發揮了主導作用,並從人類的太空活動中獲利。萬傑克認為,這可以是一個可持續的項目,是地球科學、商業和休閑活動的自然延伸。他設想在近地軌道上建造旅館,在月球上采礦、發展旅遊和科學探索。他還建議在火星上緩慢而穩定地建設科學基地。如果火星的重力能夠允許生育和兒童的健康成長,那麼人類將在火星上建立定居點。
對奇跡的渴望會帶領我們走得很遠,但如果我們真的想在新世界定居,則需要工程師、科學家和企業家的籌劃。萬傑克向我們介紹了那些規劃者,他們正在努力使太空生活成為現實。
3
少年維特的煩惱 (2021)
歌德25歲時,從自身情感經歷出發,花4周時間寫出了震驚世界的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兩百多年後,這部作品仍在讀者心裡電閃雷鳴。
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這個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受挫使得維特悲痛欲絕,加之他自己又與當時的封建社會格格不入,這一切讓維特感到人生無望。
在失去愛情、事業受挫後,不為世人所理解的年輕人維特ZUI後一次來到所愛之人綠蒂的身邊,用子彈結束了生命。
4
謊言守護人
有軌電車首次在布拉格街頭開動、馬戲團的公主飄浮在半空、第三帝國中心的舞台熠熠生輝,對男孩莫舍來說,這一切都是魔術的幻影。他被魔術中蘊含的神奇深深吸引,追隨舞台上的公主,開始在歐洲大陸上輾轉飄零。
新世紀的大洋彼岸,男孩馬克斯試圖尋找咒語,讓父母再度相愛,意外發現自己的家族中埋藏著巨大的秘密。
他們的命運交織於一次荒唐的邂逅,一段逃離現實的謊言,一個關於生命的奇跡……
5
主義與現實:理想國紀實系列套裝 (全14冊)
選編自理想國紀實系列,關注每個人真實處境,立足更多元視角,保存時代的印記。
1.《出身:不平等的選拔與精英的自我復制》中勞倫·A.里韋拉深入美國起薪最高的行業——投行、咨詢和律所,訪談上百位招聘官和求職者,詳細考察了宣講會、內部推薦、簡歷投遞、面試和評議等招聘環節,通過豐富的案例,揭示出看似能力取向的選拔標准如何幫助精英階層完成了優勢地位的代際傳遞。除對選拔機制的分析外,書中披露的大量招聘內部知識,亦可作為普通人突破階層天花板的行動指南。
2.《從早「茫」到晚》是為都市青年所作的繪本,書中的主角可能和你一樣,在工作日掙紮起床,和地鐵里的人群「親密接觸」,與同事分享零食和不良嗜好,無奈面對列印機卡紙,下班後也許還得艱難social。
3.《到未來去》以「未來」為題,是從內部進入的。它不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的預言,好像用些刺激的、炫目的、煙花般的句子,就能自帶科幻片的效果,自動照亮人的前路,而是在想像未來之前,首先打破對未來的想像。未來是一種幻覺,我們不因整體上的悲觀而放棄它,也不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正活在興頭上就必須對它充滿期待。更真實的情況是,每個人都處在同等的迷茫中。對未來失去追蹤,某種意義上讓人如釋重負。那就更加熱烈地了解過去吧。去反省,現在自己該做點什麼。
4.《改變一切:氣候危機、資本主義與我們的終極命運》中對為什麼氣候危機要求我們放棄 「自由市場」的核心意識形態,重構全球經濟,乃至重塑我們的政治體系,這本書給出了睿智的解答。
5.《回歸家庭?:家庭、事業與難以實現的平等》的作者沙尼·奧加德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倫敦女性及其伴侶進行了深入采訪,這些女性為了照顧孩子回歸家庭,而丈夫則繼續從事高薪工作。媒體和政策鼓勵職業女性維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構建夥伴式的平等夫妻關系。而女性們面對的現實情況卻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職場文化、對家庭婦女的污名化和對育兒事務的貶低……她們犧牲了事業,結果發現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風港。
6.《夾縫生存:不堪重負的中產家庭》描述了如今中產階級家庭的真實境況:社會保障越發薄弱,生育成本不斷上漲,懷孕歧視和性別歧視頻現、中年失業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白領難以擁有正常的工作時間,更別提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7.《梁庄十年》:2010年,《中國在梁庄》首次出版,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下的中國村莊的變遷。十年之後,作者梁鴻再次回到故鄉,重訪當年的書中記述的人和事。
8.《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聚焦美國愈演愈烈的住房問題——房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收入卻停滯不前、甚至不增反減——馬修·德斯蒙德決意深入貧困社區,一探問題的核心。
9.《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是一部生存啟示錄,為失業白領、為焦慮的在職白領而寫。企業當然不能為員工提供一個完全穩定和成長的環境,但隨時待命、放棄休假、開夜車、全力以赴、身心負荷達到極限的不安定感,已有的教育和社會環境並未為白領做好准備。通過七個月「失業白領」的失敗求職經歷,調查記者芭芭拉·艾倫瑞克實地探查美國白領階層向下流動的真實情況。作者不僅批判九型人格、MBTI性格測驗的荒謬,職業訓練、社交活動對既有不當體制、機制的維護,更呼籲白領階層應該在態度上改變、在心理上轉換——持續完善簡歷,建立和維系穩定的人脈網路,有勇氣與中、下階層團結合作。
10.《私立小學闖關記》:太郎五歲時,槙原久美子聽取朋友的建議,舍棄教學品質日益下滑的公立小學,將太郎送到私立小學。槙原是一位非常專業的記者,她的敘述和太郎的日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反思我們當今的教育環境和淘汰焦慮,並向父母和教育者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應該為孩子尋找「最好的」教育,還是「最適合」的教育?
11.《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的時代》是一部關於21世紀美國單身女性議題的紀實作品。作者特雷斯特聚焦這一群體,從近百個原始訪談中選取了約三十位女性的故事。這些單身女性積極爭取自身權益(選舉權、墮胎權益),影響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單身女性正在這個本不是為她們設計的世界裡,逐漸占據一席之地,是時候開啟一個「單身時代」了。
12.《幸運者:一位鄉村醫生的故事》在社會觀察與醫學哲理方面都具有開創性。作者與攝影師一同深入英格蘭鄉村三個月,循著鄉村醫生約翰·薩塞爾的足跡,記錄下他救死扶傷又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
13.《正午》第七期,發掘「名人」不被知曉的另一面,尋找鄉野間被忽視的角落,捕捉時代中執拗的低音。這一次,我們潛入社會現實與自我的心靈,以故事重新理解「我們的生活」——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內里卻激烈動盪。從「自我」出發,回憶「尼曼項目和我的記者生涯」;於「春秋」中,聽「乞丐的歌單」、看「東北農民彼得洛夫的幸福生活」,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戲劇一刻,感受時光流逝的力量;於「傳奇」中,展現圍繞「浙江省第一懸案」追緝兇手的二十二年,看到陽光照耀下,還有晦暗不明的地方;最後,從「自我」回到「我們」,以一幅「被遺忘的女子圖鑒」記錄我們所處的時代。這就是我們,一個一個「不徹底的人物」。個人的悲歌,大時代中微小的努力,集聚於此,就是我們共同的生活。
14.《資本之都》講述的主體是印度與德里,更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與許多城市未來的共同面貌。擁有炫目財富和復雜文化的地區受殖民政權接管,遭受文化摧毀、財富掠奪,並經歷了種族滅絕的災難,後殖民政府則深陷經濟重建與權力斗爭,最終讓路給了充滿活力的自由市場.
Ⅵ 如何訂閱《Economist》一年的價格是多少呢
可以在沃德視野訂閱到,專業訂閱國外雜志的一個網站。搜一下沃德視野就能找到。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時代周刊 TIME 都能訂閱到。
Ⅶ 在中國怎麼訂閱簡氏防務周刊
中文版有望發行
Baxter先生理解目前簡氏在中國的地位。簡氏不像《新聞周刊》《今日美國》《經濟學人》等外國雜志一樣,可以自由在北京某些地點買到,但是他說,甚至中國政府的一些單位也在購買簡氏雜志,簡氏不能上架的原因,主要也是因為簡氏不是新聞雜志,而是一個專業雜志,沒有必要上架銷售。
簡氏雜志相對較貴,《簡氏防務周刊》本身訂閱價格在每年1000美元以上,因此中國個人訂戶不會很多(在國外也多是機構訂閱),但中國的一些專業團體、學術機構和政府單位也很其他國家一樣,訂閱簡氏雜志作為資料。
簡氏內部人員透露,鑒於簡氏對中國市場的特殊興趣以及中國讀者群的成熟,簡氏系列雜志正在考慮和中國合作出版第一個外文版本———中文版。
依靠公開資料幫助中國企業
不過,Baxter是咨詢業務總裁,他更願意談的是他的本行。他表示,簡氏信息集團主要有兩方面的業務:信息產品和咨詢。各種信息出版物組成了簡氏信息集團的傳統業務,但咨詢業務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有數據支持,1992年咨詢業務部門成立之後,在簡氏的比重越來越大,目前和傳統出版業務並駕齊驅。
簡氏咨詢業務主要是向願意涉足到「國防、航天、交通」市場的政府和公司做出咨詢服務,例如如果一個中國航天企業要把自己的發射業務推銷到歐洲,簡氏就會向這個企業提供這些服務:對世界該產品的市場需求做出信息分析,對該種產品做出系統技術評估,軍事評估和專家認證,有了簡氏的這些服務,就是產品走向世界市場的可靠保證。另外,9·11之後,簡氏咨詢業務還開展了針對恐怖襲擊的安保服務,為公司和政府設施遭受恐怖主義襲擊的可能性做出評估。
Baxter向《21世紀環球報道》透露,簡氏咨詢業務已經有了中國的客戶,還有一些正在接洽,范圍是「民用、研究、安保、防務、交通等」。但他拒絕向記者透露中國客戶的詳細情況,「我們為中國客戶嚴格保密」。當記者詢問,中國政府是否有可能成為簡氏咨詢業務的客戶時,他笑著說,我們希望能。
目前簡氏並沒有在中國開設分支機構,整個亞太地區業務由新加坡辦公室負責,但Baxter告訴記者,因為在中國開始有簡氏的客戶,而且業務量在增大,所以正在考慮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在回答記者關於「簡氏是不是在幫助各國販賣軍火?」的提問時,Baxter解釋,簡氏咨詢的咨詢只是對有各種國防、航天、交通、安保產品買賣需求的客戶進行市場分析和專家咨詢,所有依據也是藉助「公開資料」,無論如何,簡氏絕對不會去違反任何國家的現行法律,簡氏咨詢業務本身也有律師做這個方面的工作。而這些國防、航天、交通產品需求是客觀存在,就像簡氏收集各種戰艦的圖片和信息,不代表簡氏贊賞戰爭一樣。
Ⅷ 經濟學家茶座的經濟學家茶座合訂本
作者:金明善
ISBN:10位[7209044027]
13位[978-7-209-04402-8](第21-24輯合訂本)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2-1(第21-24輯合訂本)
定價:¥56.00 元 第21-24輯合訂本
【卷首語】
李文溥形似與神似
【國是我見】
史晉川 「吃狗屎」的國民生產總值?
周為民改革以來,社會平等程度是降低了,還是提高了?
吳思城鄉身份推算
李海艦產品的革命:產品是什麼?
柯華慶我們人民:科斯的國家主義視角
【學界萬象】
郭艷茹南北合作,促進法經濟學發展——法經濟學國內兩大陣營側記
孫德聖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簡介
重新西安聽經濟學巨俠熊秉元講課記
【學問聊齋】
王則柯設驗甄別有學問
楊臻黛意義與荒謬之間:替「創造性會計」說幾句
井田競聘的經濟學——從一次公開競聘看制度的擴展與演化
李麗純「交叉圓」構圖的經濟學涵義
羅仲偉虛擬企業組織管理的應用典範
【經濟評論】
張曙光生財聚財與疏財散財
李仁君消費模式:跨期轉移還是跨代轉移?
孫少青 EMBA的成本收益分析
葉楚華天安門城樓上的「炫耀性消費」
俞煒華長城的戰略價值
辛向陽關聯數據的戲劇
趙剛旅行社超低價競爭的背後
【經濟隨筆】
朱恆鵬為何把牛奶倒人大海
蒲勇健布吉之謎:油畫市場之經濟學詮釋
朱鐵臻從一座小鎮走近德國
熊秉元背古文側記
曹利群一個小山村的開放
【生活中的經濟學】
李增剛語言中的經濟學
聶輝華報紙為什麼不免費發送?
董志強美貌有價:關於漂亮的經濟學
【經濟學人】
陳瑞銘追思顧准
梁捷熊彼特與凱恩斯
【經濟史話】
梁小民走西口與晉商(三)
朱紹文早期兩岸經濟學家的交流一陳岱孫先生與蔣碩傑先生的幾封信
管清友牛頓和英國金本位的形成
【他山之石】
詹小洪韓流帶動的韓國文化產業
朱玲科倫坡印象
安玉發韓國漫談
劉福壽話說舊金山的流浪漢
《經濟學家茶座》改版了
Ⅸ 我想考同傳研究生,聽說要看newyork times 和the economists,請問誰知道怎樣訂到這兩份報紙呢
國內好像只能訂到經濟學人中文版,但是很貴。
建議上網下載THE ECONOMIST有聲版MP3,就是整本的音頻那種,按欄目分類做得非常好,而且放進IPOD裡面連封面都有。
另外可以去NYTIMES和THE ECONOMIST官網上訂購免費的新聞,但是首先要確定你能不能堅持的下來。我曾經訂過的,後來每次開郵箱都密密麻麻一堆郵件,久而久之就放棄了╮(╯▽╰)╭
祝你好運!
Ⅹ 求助:如何訂閱 ECONOMICS 經濟學家雜志啊
1.如何訂閱經濟學人文章?
可以訂閱經濟學人商論APP,付費之後可以學習裡面的雙語文章,一年500元。
也可以看一些平台的學習筆記更新,比如高齋外刊雙語精讀,定期也可以經濟學人原文和筆記。比如這種:
經濟學人18年2月期
No ordinary Zhou
非凡人物周小川
China』s formative central banker is about to retire, but his influence will live on.
為中國央行奠基立業的行長即將退休,但他的影響將一直持續
原文:WHEN Zhou Xiaochuan took the helm of China』s central bank 15 years ago, 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 China had just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and its economy was still smaller than Britain』s. Foreign investors paid little heed to the new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e seemed safe to ignore: another black-haired, bespectacled official whose talk was littered with socialist bromides.
官方譯文:周小川15年前執掌中國央行時,世界與現今迥然不同。當時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經濟總量仍低於英國。外國投資者沒把中國人民銀行的這位新行長當回事。看起來,忽視他也沒什麼風險:這不過是又一位黑頭發、戴眼鏡的官員,一張嘴便是社會主義慣用的陳詞濫調。
第一句:WHEN Zhou Xiaochuan took the helm of China』s central bank 15 years ago, 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
周小川15年前執掌中國央行時,世界與現今迥然不同。
一、《經濟學人》中是如何介紹人物的?
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
《經濟學人》在介紹人物時,前半句一般是「介紹人物+所做重要事件+時間」,後半句用「the world was very different」、「the world was a different place」等類似表達。在平常的英語寫作中,可以借鑒類似表達,提升語言張力。比如在介紹馬斯克的時候這樣說:
WHEN Elon Musk started Tesla in 2003 the world was a different place.
伊隆馬斯克2003年創辦特斯拉時,世界與現在大不同。
二、「執掌...」英語怎麼說?
take the helm of:比如金融時報這樣說:
Guo Shuqing, who took the helm of the CSRC in late October, said in a first public address this month that he wanted to clean up markets.
10月末開始執掌中國證監會的郭樹清,本月在第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他要清理市場。
第二句:China had just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and its economy was still smaller than Britain』s.
當時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經濟總量仍低於英國。
一、「經濟總量」怎麼說?
在經濟學人中,表達「經濟總量時」,往往直接使用「economy」即可,而不使用「the amount of economy」、「economy aggregate」等。
二、過去完成時的結構以及用法
過去完成時表示過去某一時間之前完成的動作或發生的情況,句子謂語形式由had+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通常表述為「過去的過去」。也可以跟有一定的時間狀語,如by, before等介詞或連詞。
「had just joined」:文章中第一句第二句所表達的思想為「周小川15年前執掌中國央行時,當時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第一句中所使用的時態為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
從第二句「當時中國剛剛加入」這一動詞我們可以判斷出「加入世貿組織」是先於「周小川15年前執掌中國央行」的時間,因此本句中的時態應為「過去的過去」,因此採用了過去完成時這一語法結構。
三、「所有格所修飾的名詞」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省略?
its economy was still smaller than Britain』s(economy):
所有格修飾的名詞有時可以省略,這主要見於以下情形:
(1) 、承前省略:即根據前文語境省略後文中所含的不言而喻的名詞。
Lily』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Lucy』s (book).
莉莉的書比露西的書更有趣。
(2) 、習慣性省略:當所有格所修飾的名詞表示教堂、商店、診所、某人家、某人辦公室等時,所有格後的名詞有時可以省略。如:
I've got an appointment at the dentist's(dental clinic)at 11:15.
我已預約11時15分到牙醫診所看病。
第三句:Foreign investors paid little heed to the new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外國投資者沒把中國人民銀行的這位新行長當回事。
一、「沒當回事」怎麼說?
pay little heed to: 比如金融時報這樣說:
For its first eight years in India, M& S, the mainstay of the British high street, paid little heed to this.
在印度的頭8年,作為英國大眾消費市場支柱的瑪莎百貨幾乎沒有留意這一點。
二、「行長」怎麼說?
Mervyn King, governor of the Bank of England, recently called for a "public and informed debate" on the issue.
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MervynKing)近日呼籲就此問題展開「開誠布公的討論」.
取自經濟學人18.2.1的文章:
No ordinary Zhou非凡人物周小川
第四句:He seemed safe to ignore: another black-haired, bespectacled official whose talk was littered with socialist bromides.
看起來,忽視他也沒什麼風險:這不過是又一位黑頭發、戴眼鏡的官員,一張嘴便是社會主義慣用的陳詞濫調。
一、「s+v+adj.+to do」結構中,如何用 「不定式的主動形式表示被動含義」?
seemed safe to ignore:忽視他也沒什麼風險
其中需要滿足兩種條件:(1)表語是性質形容詞;(2)主語是to do 的邏輯賓語。
拓展:The book is interesting to read. 這本書讀起來很有趣。
二、「:」的解釋說明作用
在本句中,「:」前後是兩個獨立的句子,「:」前的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態度,即周小川很容易受到忽略。而在「;」的後面進一步對於周小川的形象做出了描寫,具體解釋說明其容易受到忽視的理由。
三、「,」在並列句中表示強調
在英語句子中,通常用and連接兩個並列成分,在此句中「black-haired」,和「bespectacled」之間用 「,」代替了「and」,起到了一種強調的作用。
四、「官員」怎麼說?
"Our general objective is going to be what is good for the system, " the seniorofficial said. "We want the system to have enough capital. "
「我們的大目標將是什麼對整個系統有利,」這位高層官員表示。「我們希望整個系統有充足的資本金。」
五、「充斥」、「比比皆是」怎麼說」?
be littered with:比如金融時報這樣說:
Furthermore, luxury remains an unpredictable instry at the best of times, littered with monster egos and family feuds.
此外,即使在形勢最好的時候,奢侈品也是個難以預測的行業,充斥著極度膨脹的自我意識和家族紛爭。
History is littered with conflicts that, in retrospect, look inexplicable but at the time seemed unavoidable.
各種看上去無法解釋,但當時似乎不可避免的沖突,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六、「陳詞濫調」怎麼說?
比如金融時報這樣說:
What replaces it, apart from feel-good bromides and political stitch-ups?
那麼,在泡沫破裂後,除了聊以自慰的陳詞濫調以及政治撮合,取而代之的是什麼呢?
七、「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
whose 是定語從句中一個常用的關系代詞, 它是關系代詞who的所有格,在從句中作定語,也就是說當先行詞與從句中某個名詞有所屬關系,表達「……的」意思時,用關系代詞whose 引導定語從句,它既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既可引導限制性定語從句,也可以引導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比如金融時報這樣說:
In the court next to me was a man whose business collapsed not long ago, after it had borrowed billions of pounds.
隔壁球場有一位男士在打球,前不久他的企業由於數十億英鎊的貸款剛剛倒閉。
It would only shift the surplus to the commodity exporters, whose propensity to consume out of additional export revenues may be very low.
這將只是把盈餘轉移給大宗商品出口國,而這些國家將額外出口收入用於消費的傾向可能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