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疫情後國家經濟共收入多少億元

疫情後國家經濟共收入多少億元

發布時間:2022-11-16 11:32:41

A.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如何解讀該數據

從這兩個數據都可以看得出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非常具有潛力的,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數據值得關注的,那就是中國普通老百姓在一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了1萬塊錢。

一季度的GDP之所以能夠達到270,000億元,並且增長速度可以超過4.8%,完全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普通老百姓擁有了更強的消費能力。在消費能力增加的情況之下,就能夠讓國家的各個行業獲得發展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

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在不斷的提升。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其實都是如此的,這其實就是經濟學的本質,美國的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在全球是第1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個人消費支出也在不斷的增長,所以中國未來的經濟還會繼續增長的。

國家統計局光布的數據顯示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有潛力的,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勞動者的參與,正是因為廣大勞動者創造價值才能夠讓中國的GDP不斷的增長。

B. 中國疫情投入多少億

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疫情開始的第一年,這一點表現得尤為顯著——2020年衛生總費用佔7.2萬億,佔GDP比重達7.12%,達到歷史新高。到了2021年,國衛生總費用更是高達7.5萬億元!整體來看,雖然抗疫增加了衛生支出,但仍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

2022年4月,國家醫保局表示,自2021年2月始,我國已經接種32億劑次疫苗,疫苗費用1200餘億元,主要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但是,其他的抗疫支出還未統計,所以還未確定2022年抗疫總共投入了多少億元。

C.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多少億

國內生產總值110萬億元,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8.5%,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2012至2021年這十年間,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9月13日起,國家統計局開始發布多篇「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講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累累碩果。



新華社資料圖

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台階

2013至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6%,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6%的增速,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3.7%的平均增長水平。國內生產總值2021年突破110萬億元,達114.4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為2012年的1.8倍。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的同時,我國經濟佔全球份額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比2012年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居世界第一。

人均GDP水平實現新突破。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80976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12年增長69.7%,年均增長6.1%。

同時,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萬億元大關,達到20.3萬億元,按同口徑計算,2013至2021年年均增長5.8%。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2021年末達3250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基礎產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農業、交通、信息通信、能源……十年間,一系列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有利條件。

農業方面,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13657億斤,比2012年增產11.5%,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15至2021年,穀物總產量保持在6億噸以上,穩居世界首位;肉類、水果、花生、籽棉、茶葉等農產品產量均保持世界第一。農業科技創新和機械化步伐加快。2021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

交通領域同樣成果豐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2012至2021年末,鐵路營業里程由9.8萬公里增加至15.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由不到1萬公里增加到4萬公里。公路里程由424萬公里增加到52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9.6萬公里增加到16.9萬公里。2021年末,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里程8736公里,擁有運營線路的城市達51個。

十年來,「寬頻中國」「網路強國」戰略加快實施,2021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2216億GB,是2012年的252倍。2021年,互聯網上網人數達10.32億人,比2012年增長83%;互聯網普及率升至73%,提高30.9個百分點;累計建成並開通5G基站142.5萬個,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5G基站總量佔全球比重達60%以上,居全球首位。

此外,能源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初步核算,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3.3億噸標准煤,比2012年增長23.2%,年均增長2.3%。2021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692萬千瓦,比2012年末增長1.1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和核電在建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引領者。

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

創新成為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關鍵詞。2021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956億元,為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長11.7%;研發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44%,比2012年提高0.53個百分點,已接近OECD(經合組織)國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扎實推進,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2021年,按摺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為562萬人年,比2012年增長73.1%,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

投入增長的同時,創新產出也不斷擴大。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基礎前沿領域涌現出一系列重大原創成果,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大飛機製造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國內外專利申請授權量460.1萬件,比2012年增長2.7倍。

D. 財政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8043億元,這一數據意味著什麼

財政部發布了最新的通報,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了138043億元,這樣一件事情也是引發了眾多人的關注,要知道對於這種預算來說也是非常的高的,在如今的這種疫情的大環境之下,我國的經濟還是如此的上升也是引發了一些注意的這種數據,也就意味著對於我國的經濟來說,在這種疫情的影響下也是比其他國家更高的。

希望對於經濟方面的收入一些國家也是能夠引起一定的重視程度的,這種程度不亞於對於自己國家關於各種各樣的建設,或者是大力發展經濟方面的情況,所以希望在疫情之下,人們也能夠對自己地區得到一定的控制,這種控制疫情也就是讓自己的經濟收入得到提升的表現。希望人們能夠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E. 上海本輪疫情收入3.37億元,支出3.16億元,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這一數據說明上海地區的經濟仍然受到了疫情的波及,而且上海因疫情而耗費了巨額的費用。更重要的是,上海的疫情防控社會捐贈收入能夠支撐疫情支出的費用,並且能夠適當減輕上海地區的疫情防控壓力,這說明全國人民對上海的重視。

上海地區的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其疫情爆發速度之快令人始料不及。我們不僅關註上海地區的人民,而且也希望上海能夠及時擺脫疫情的陰影。自從上海爆發疫情以來,我們能夠積極向上海捐贈物資或資金,以緩解上海的困境。

最後,這一數據說明上海的疫情防控壓力較大,而且形勢嚴峻。上海因疫情支出3.16億,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且也能夠說明疫情防控的壓力。正是因為有關部門需要加大聯防聯控的力度,而且也應當保障居民的基本需求,所以其支出會越來越多。由於該地區的疫情影響范圍較廣,所以其防控壓力更大,而且形勢更加嚴峻。

F. 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超十萬億元,下半年的經濟有望回升嗎

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超100,000億元,這一則消息已經播出,便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目前隨著國內對於境外疫情各部門作出的控制都非常的好,而且國家為了推動現今的經濟,採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也成效十分的好,所以對於下半年的經濟是非常有望能夠回升的。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相關人員更要注意疫情等因素,畢竟如今的疫情可謂是十分嚴重,全世界各地都有所波及,而我國的疫情雖然控制的十分良好,但是各個地方都有所回升,這種情況對於目前我國的財政收入方面是非常的不利的,畢竟疫情情況下人們的出行和工作都會受到影響,這也就導致了我國在疫情情況下,財政收入並不是十分的可觀。

G. 2021年國民總收入1133518億元,相比以往是增加了還是下降了

相比以往總收入增加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初步統計報告顯示,今年國民收入比去年增長了7.9%,全年勞動生產率也增加了8.7%,從2017年至2020年全年生產總值每年都在增加。這意味著我國生產力一直在進步,同時也凸顯了其他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總值高並不是意味著大家的生活水平越好,在另一項公布的數據中顯示,現在年輕人負債率高達80%以上,主要集中在90後。90後作為當代主流人群,上有老下有小,其經濟壓力最大。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宣告破產,導致失業率增高。由此可見,國民生活質量並沒有達到每個人理想中的樣子。

H. 如何看待疫情影響,經濟和個人收入減少,銀行存款卻增加8萬億

疫情來了,大家生活都變得拮據了,一看到存款卻增加了,非常驚訝!這裡面的道理還是從貨幣常識來理解:

首先,貨幣供給端閥門開大了 。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0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個和1.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57.51萬億元,同比增長5%,流通中貨幣(M0)余額8.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一季度凈投放現金5833億元。 這是貨幣供給方面數據,明顯M2是流通貨幣總量增長還是適度的,為的扶持中小企業和經濟復甦,但是M1和M0的增長明顯量變大、增加有些猛。這說明資金沒有轉化為實體經濟環節,原因是復工沒有復產,或者部分地方根本就沒有企業需要資金,說明對經濟趨勢不明顯。不願意承擔風險。

其次,需求端籠頭變小了。 情況是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同比多增1.29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09億元【這個說明封城帶來消費減少,尤其信用消費少】,中長期貸款增加1.26萬億元 【這個數字還是增長,說明大項目投資還是加碼的】 ;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0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04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6305億元 【流通環節受城影響,生產停擺】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729億元。3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85萬億元,同比多增1.16萬億元。

所以,供給端大了,需求端小了,結果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 3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206.42萬億元,同比增長9.2%。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00.99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個和0.6個百分點。

存款增加知道了,還要看一下存在結構情況: 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 個人企業都把減少風險,存在過日了放在第一位】 ,財政性存款減少3143億元 【政府只出不進,財政稅源少了】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3713億元 【企業沒有進賬,基本費用沒有減少】 。注意: 房市和股市都有新資金進入了。


這裡面個人企業存款增加,是誰家的存款,其實是差異很大的。

2018年3月24日,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演講中提到,從2010年到2017年,居民儲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佔比從25.4%下降了近一半至12.7%。也就是說,中國人賺100元,只會存下來12.7元。而且,儲蓄的分布還嚴重不均。據西南 財經 大學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74.9%。很多「零儲蓄」的人「被平均了」。

沒能錢的另一面是高負債。按照居民負債占據GDP的比重,1996年中國居民杠桿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但是自2008年以來居民杠桿率開始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杠桿率已經高達47.4%,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個百分點。47.4%的居民杠桿率雖然低於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76.1%,但是這一數字已顯著高於新興經濟體平均39.8%的水平。美國居民部門債務率從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飆升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所以,不太關心銀行存款增加了多少,更多看看自己口袋是不是要空了。

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左右,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314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3713億元。 如何理解存款大增的現象?

2019年一季度的這個數據,住戶存款是6.07萬億,今年增長了6.6%,增速並不算多。經歷過今年春節,很多朋友已經對年內的經濟形勢產生了比較悲觀的預期。本來中國就是一個儲蓄大國,總儲蓄達85.4萬億元,人均存款達到了6.1萬元(2月份數據),有很強的存款習慣,只要手上有點錢,多多少少都會選擇存點以備不時之需。現在存錢的目的就是在防禦經濟不景氣時的生活開支,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大家都把錢存起來會帶來一個問題:消費慾望下降,對經濟刺激會起到反作用,會導致經濟復甦進程減慢。

一季度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增加1.86萬億元,同比多1.53萬億元,增速與住戶存款並非同一水平,屬於大放水級別。一般而言,在信用貨幣時代,按照貸款創造存款的理論,貸款多增則意味著存款可能增加較多,因為銀行給企業的貸款被記入該企業的存款賬戶,上交存款准備金後,還可以繼續放貸,從而形成循環存款創造。企業存款增加比較多,為復工復產順利推進儲備了良好的資金狀況,刺激經濟就靠他們了。

財政性存款是財政部門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財政資金。這個數據的減少說明政府正在動用自己的資源刺激經濟,比如發放消費券這玩意,各地政府都在干,這些錢就是政府的補貼,真正的薅羊毛,大出血,所以有消費券的朋友,建議還是參與一下,一來自己得益,二來刺激一下經濟,最終受益效果依然會傳導到自己身上,這么好的活動應該繼續搞。

銀行存款卻增加8萬億中,少部分是人民群眾對當前經濟產生悲觀預期下的防禦性反應;主要增長速度大的的是銀行放水給企業准備復工復產的准備金,還有少量政府為刺激經濟出的血本,並不是大家都把錢存起來不消費,現在大家看出區別了嗎?

不能說這種習慣好或者不好,這是一種財富觀念,存在即是合理,且這也符合我們國人的文化思維方式——居安思危。

受疫情的影響, 社會 生產和生活收到極大的影響。股市萎靡下跌,市值縮水;工廠停工、企業停業,企業和個人收入均受到影響而減少。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投資情緒受到抑制,資本會主動尋求安全、低風險的投資、避險方式。

而銀行儲蓄則是安全性高、風險性低、變現快捷的方式之一。

所以,避險是造成當下經濟下行,收入減少,但銀行存款確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艱苦奮斗也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現在受疫情影響,大家危機意識很強,也會主動縮緊開支,提高現金儲備意識,防患於未然。

我們國人還有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就是「靠自己、不求人」。而我們的國家也非常的民主、勤勉、敬天愛民。出現疫情危機的時候,我們能夠以舉國之力共同抗擊疫情,國家大力投入上千億資金用於防疫治療,每一個確診患者都能夠免費救治。全民也積極捐助、各個企業、省市、個人紛紛傾囊相助。所以,我們能夠在被疫情突襲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戰勝疫情。

這是人類 歷史 上的一次壯舉,為世界各國防疫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積極的貢獻。

反觀海外其它國家,尤其是那些發達國家行為,簡直就讓我們捧腹,也讓我們為那些感染的、死去的人們而悲哀。

疫情在我國發生的時候不重視,反而指責我們,看我國的笑話;疫情在他國出現的時候不重視,不防疫,有蜜汁自信;疫情開始擴散的時候驚慌失措,沒有有效的防疫措施,甚至不去努力防疫就放棄抵抗,企圖走群體免疫的道路;

要知道,所謂的群體免疫最終還是傷害廣大底層人民的利益。資本主義國家發達的醫療資源一定會優先供應上層人士。不然你會相信資本主義上層人士也會去群體免疫嗎?

所以,沒有任何時候,我們會為生活在中國大陸而感到安全和自豪!

而以後,也會將這份安全感和自豪感始終延續下去!

至於網路上那些不負責任的一些人,諸如「許可馨」之流,我們不會忘記對他們的聲討、 歷史 也不會忘記、蒼天也不會饒恕......

受疫情影響,經濟和個人收入減少,居民消費大幅下降,銀行存款卻增加8萬億。人民幣存款主要包括居民存款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兩項,除了企業把投資和生產經營的資金存回了銀行,更多是由居民存款所貢獻。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而2019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6.31萬億元,同比多增1.24萬億元。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多增達22%,去年一季度同比多增達19.6%。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IMF預測全球經濟下滑3%。經濟和個人收入減少,居民存款持續 增加,主要是對疫情的擔憂,通過儲蓄來尋求安全感,面對不確定因素。當然,大部分專家學者也在呼籲投資者多留現金,廣積糧,緩稱王。

但我建議投資者當下除了儲備充足的備用金外(保留 3-6個月的應急資金),加大投資才是最正確的配置思路。為了應對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央行加大貨幣投資,貨幣的閥門已然打開,伴隨的將是各類商品、資產價格的上漲。持有更多的現金或存款就意味著手裡的錢,不但不會增值 ,保值 都不可能,會被物價上漲的速度遠遠拋在身後。

疫情已得到全球廣泛國家的重視,中國疫情已初步控制穩定,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並不大。此時,不是想著怎麼去增加更多的存款和現金來度過危機,而應該積極進取,尋求財富增長的機會。

根據央行給出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中國人民幣存款增加了8.07萬億,人民幣存款余額高達200.99萬億,創造了新高。

大家都知道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全國各行業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很多人的收入出現了大幅度下跌,按道理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存款應該下降,畢竟收入都下降了這么可能還有錢存銀行呢?但現實數據卻表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情況,人民幣存款不僅沒有減少還增加了8萬億,這是為什麼呢?

在我看來,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大家把原本准備買房的錢存進了銀行。大家都知道,不管在什麼時候樓市裡都會有一大批人買房。但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在今年的前3個月里全國樓市都關停了售樓處,隨意一大批原本打算買房的人現在都沒地方去買房,只能把原本准備用來買房的錢存進銀行,最後的結果就是銀行的存款變多了。

另外一點就是,銀行的存款並不僅僅只是來自於個人的存款,還有國家的資金。從去年開始國家就不斷在放水,整個市場的貨幣都變多了,但這些錢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流通到市場上,否則會對物價還有將近造成階段的負面影響。所以這些多出來的錢就全部存在銀行里,銀行存款增加8萬億也就不奇怪了。

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206.42萬億元,而人民幣存款余額200.99萬億元。一季度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其中,住戶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314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3713億元。而3月份外幣存款卻減少223億美元。

我們先看外匯存款的減少,外匯盈餘主要是來自於貿易、服務為主的經常性外匯盈餘,以及以外國金融資本進入我國出現的盈餘,我國的外匯儲備是3萬億美元,這是2014年從接近4萬億以來的持續走低,這次疫情的影響就是表現在外貿出口的放緩,和外國資金進入我國資本市場的節奏放慢。跌破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額在4月份可能就會出現。

財政性存款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減少,這剛好印證了國家的財政政策上的減稅、減費和轉移支付的加大。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減少也是一些機構的風險加大和理賠保險等支出等增加,但意外的是:這次的 健康 類保險應該是大大的增加了。

剩下的就是企業存款和居民存款,但我們也要分析一下我國在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方面的變化。20年3月,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在多年來首次突破10%,比之前的8%的增長率增長了接近2%,達到了供應量總額208萬億。也就是在3月份多投放市場的貨幣量有接近4萬億,而這些市場投放的額度有一半進入到了企業的貸款賬號。也可能就是企業的存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最後就是個人存款增加了6.47萬億,佔到了總量的80%。其一,投資渠道變得更加狹窄,疫情下的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火熱投資市場都基本上不太敢沖刺。這也是資金回籠進入存款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二,以我國100萬億GDP的40%為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那麼一個季度等於增加了工資或其他收入財富達到10萬億,那麼扣除一半用於生活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餘下的5萬億中的70%以上進入到了銀行中,在危機中更是需要現金為王的理念,有米才會心裡踏實,這也至少增加了3~4萬億的新增財富。

以上是筆者的個人分析觀點,大家可以一起探討。

的確,受到春節停工停產的影響下,銀行存款反而增加的情況。


2020年4月10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


一方面收益我們國家長期儲蓄的良好影響,雖然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部分人的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公職、退休人員的收入仍然沒有降低,有些行業收入降低,比如外貿,有些行業的收入顯著增加,比如醫療行業;但是有大部分人都實行了居家隔離,我們消費其實也是下降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這也就是居民住戶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親眼見證疫情的影響下,更多的選擇開始儲蓄。原本打算出去 旅遊 消費或者去買買買的錢,發現疫情的危機造成收入下降的現實後,選擇存下這些錢,應對危機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也就是居民住戶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我們可以和大洋對岸的美國做一下比較,40%的美國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儲蓄、70%美國家庭拿不出1000美元的儲蓄來應對疫情造成的危機,用來囤積購買必要的生活物資。這也就是美國政府為什麼要直接發放現金給成人和兒童的主要原因。從疫情影響美國到現在已經有總數超過2200萬申領失業金,大約占勞動力總數的八分之一。一旦失去了收入來源,他們還有助學貸款房貸、車貸需要償還,如果無法償還的話,整個金融的資金鏈斷裂,後果不堪設想。


回到我們國家來說,消費觀念沒有美國那樣超前,所背負的債務主要是房貸。看到美國如此蕭條的經濟環境,自然而然選擇存錢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沒人知道疫情的影響何時才能散去,未來是否會面臨失業等諸多問題。現在全國范圍能都在有序的復工復產,收入來源更為豐富,儲蓄將會是未來的主要選擇之一。


綜上所述,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未來儲蓄仍將是人們財富的首要選擇,這也符合我們中國人長期以來保持的儲蓄觀念。

央行4月10日發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止3月末人民幣存款總余額為200.99萬億,首次突破200萬億大關,較年初增加8.07萬億,同比增長13%。但是,住戶存款就凈增了6.47萬億,占總增長的80%,所以存款增長貢獻的主力軍還是住戶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為什麼受到疫情影響,經濟和個人收入減少,住戶存款不降反升呢?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為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央行實施了穩健貨幣政策,加大了貨幣投放量。據數據顯示,一季度流通中貨幣(M0)余額達到8.7萬億,同比增長10.8%,表明一季度凈投放現金達到5833億。

同樣,廣義貨幣的增速也不低,3月末M2餘額達到208.09萬億,同比增長10.1%,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1.5個百分點,再次表明市場上的錢開始變多了。

二是居民消費受到一定壓制,轉化為儲蓄存款,可以從住戶貸款結構變化中窺見一斑。3月末,住戶貸款規模56萬億,增加了1.21萬億,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09億,中長期貸款增加1.26萬億。而住戶(居民個人)貸款中,短期貸款主要用於消費,比如信用卡。中長期貸款主要用於房地產。由此可見,受到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受到一定壓制,很多原本用於消費的資金陸續轉化為存款,儲備意識有所增強。

第三,由於疫情全球蔓延,以及石油價格之戰的效應疊加,國際資本市場振幅加大。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受此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將萎縮3%,投資市場情緒低迷。出於避險需求,投資者一般會對資產配置重新調整,而人民幣幣值一直比較穩定,存款由於保本保息,具備一定剛兌性質,且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投資避險工具。可以這樣說,人民幣住戶存款的增長中,也包含了部分其他其他金融資產(股市,基金,債券和理財產品等)的轉化。

在過去的1到3月份,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幾乎處於停滯的狀態,有人已經預言今年因為一季度的情況整個GDP可能出現大幅度回落,一般而言,經濟不好的時候老百姓手上都比較缺錢,大家沒有工作自然就沒錢了,不過這僅僅是理論上的,而實際根據央行最近兩天爆出的數字,今年前三個月居民儲蓄存款達到6.47萬億,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啊,以及銀行的存款增加了8萬億,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想不明白,似乎一切不符合常規啊。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疫情的影響央行大量的給市場投放貨幣,導致了市場化利率的下行,國債利率也是出現了大幅度下滑,而在這個期間唯一沒有變動的就是銀行的存款利率,此前參與國債或者其他固定收益品種的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大家會做個比較,最終發現存款利率和固定收益理財產品以及國債的收益差不多,那還不如直接去把錢存到銀行呢。

我覺得這是銀行突然儲蓄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當然了這個數字是被平均了的,不見得大多數人會有那麼多存款,據我所知其實很多年輕人手上就沒什麼現金,工資和賺的錢基本上要麼還了房貸,要麼就消費了,手上基本沒啥余錢。

那麼這部分錢就可能是以企業的變相方式存到銀行的,在疫情期間生產大多屬於停滯,這個時候把錢存進銀行額度比較大的話,獲得的利息也不少。

在疫情的沖擊影響下,居民的存款意識明顯提升,改變了以往先用未來錢的想法。雖然經濟下行,但今年以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政策,部分企業以及個人可以獲得相對低息的貸款,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可能通過借入低息貸款,置換掉之前相對高息的貸款,或盡可能回收現金流,以提升自身的風險防禦能力。至於個人,則逐漸重視銀行存款,在疫情期間,工作停止,缺乏收入來源,才意識到平時存款的重要性,在特殊的時期下,持續的現金流以及一定規模的存款儲備,往往是一個家庭抵禦風險的有效保障。

I. 我國一季度GDP達270178億元,中國經濟面臨著哪些挑戰

我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面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挑戰:房地產市場捆綁了中國的經濟、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比較弱以及實體經濟的融資比較困難。

中國一季度的GDP已經達到了270,000億元人民幣,這對於中國來說依然創造了奇跡,因為一季度已經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國家依然能夠獲得如此好的成績。同樣中國的經濟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所以必須要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借項解決。

房地產市場捆綁中國經濟

眾所周知,房地產市場已經捆綁了中國經濟,中國的經濟發展確實靠著房地產市場的推動,才能夠獲得現在的成績的,但是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經濟的轉型,所以必須要減少對於房地產市場的依賴,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中國的經濟結構變得更健康。

中國的經濟發展所遇到的問題是非常明顯的,中國的問題是需要靠發展才能夠解決的,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也是需要靠發展才能夠解決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閱讀全文

與疫情後國家經濟共收入多少億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4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7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0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27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29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0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6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5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2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3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1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4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01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1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61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1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7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4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08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