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張掖在甘肅算窮嗎
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那麼張掖在甘肅省的經濟算窮嗎?『貳』 求我國各城市GDP總量排行榜及人均GDP排行榜
中國城市人均年收入排行榜2007的(前20)
1 東莞 27025
2 深圳 24870
3 溫州 24002
4 上海 23623
5 廣州 22469
6 寧波 22307
7 台州 22245
8 北京 21989
9 紹興 21717
10 杭州 21689
11 廈門 21290
12 蘇州 21260
13 佛山 21234
14 無錫 20898
15 中山 20317
16 南京 20317
17 湖州 20046
18 舟山 19856
19 金華 19855
20 珠海 19290
中國各城市GDP排名:
上海市 12001.16億 13.3% 滬01
北京市 9006.20億 12.3% 京01
廣州市 7050.78億 14.5% 粵01
深圳市 6765.41億 14.7% 粵02
蘇州市 5700.85億 16.0% 蘇01
天津市 5018.28億 15.1% 津01
重慶市 4111.82億 15.6% 渝01
杭州市 4103.89億 14.6% 浙01
無錫市 3858.00億 15.3% 蘇02
青島市 3786.52億 16.0% 魯01
佛山市 3588.50億 19.2% 粵03
寧波市 3433.08億 14.8% 浙02
成都市 3324.36億 15.3% 川01
南京市 3275.00億 15.6% 蘇03
東莞市 3151.00億 18.1% 粵04
武漢市 3141.50億 15.6% 鄂01
大連市 3131.00億 17.5% 遼01
沈陽市 3073.90億 17.7% 遼02
煙台市 2878.97億 16.6% 魯02
唐山市 2779.14億 15.0% 冀01
濟南市 2554.29億 15.7% 魯03
哈爾濱 2436.80億 13.5% 黑01
鄭州市 2421.00億 16.0% 豫01
石家莊 2393.00億 13.2% 冀02
泉州市 2288.60億 16.0% 閩01
長沙市 2190.25億 16.0% 湘01
溫州市 2157.00億 14.3% 浙03
南通市 2111.82億 16.2% 蘇04
長春市 2089.00億 17.7% 吉01
濰坊市 2056.02億 15.8% 魯04
福州市 1974.59億 15.1% 閩02
紹興市 1971.00億 14.3% 浙04
淄博市 1945.02億 16.0% 魯05
常州市 1880.00億 15.6% 蘇05
大慶市 1822.40億 10.5% 黑02
西安市 1737.10億 14.6% 陝01
濟寧市 1736.01億 16.3% 魯06
台州市 1722.89億 14.5% 浙05
徐州市 1679.56億 15.3% 蘇06
臨沂市 1660.46億 16.2% 魯07
東營市 1658.42億 16.1% 魯08
邯鄲市 1609.50億 14.9% 冀03
洛陽市 1595.50億 16.0% 豫02
嘉興市 1585.18億 14.4% 浙06
威海市 1583.45億 15.3% 魯09
滄州市 1485.69億 13.9% 冀04
金華市 1462.45億 14.8% 浙07
昆明市 1393.69億 12.5% 雲01
南昌市 1390.10億 15.5% 贛01
廈門市 1375.26億 16.1% 閩03
保定市 1373.40億 12.0% 冀05
鹽城市 1368.00億 15.0% 蘇07
鞍山市 1350.40億 16.3% 遼03
南陽市 1338.50億 13.1% 豫03
合肥市 1334.20億 18.1% 皖01
揚州市 1311.00億 15.7% 蘇08
包頭市 1275.00億 20.0% 內蒙古01
太原市 1254.95億 16.4% 晉01
泰安市 1226.10億 16.1% 魯10
鎮江市 1213.00億 15.5% 蘇09
中山市 1210.69億 14.7% 粵05
泰州市 1202.20億 15.7% 蘇10
德州市 1180.82億 15.2% 魯11
鄂爾多斯 1150.90億 25.9% 內蒙古02
呼和浩特 1100.90億 18.0% 內蒙古03
江門市 1095.33億 15.0% 粵06
惠州市 1085.11億 14.1% 粵07
茂名市 1066.27億 13.1% 粵08
南寧市 1062.99億 17.1% 桂01
濱州市 1030.29億 16.9% 魯12
聊城市 1022.96億 16.2% 魯13
邢台市 冀06
棗庄市 926.91億 16.0% 魯14
岳陽市 915.84億 15.2% 湘02
湖州市 895.94億 14.4% 浙08
湛江市 892.56億 13.0% 粵09
珠海市 886.84億 16.5% 粵10
吉林市 吉02
廊坊市 冀07
許昌市 867.00億 14.4% 豫04
常德市 864.10億 14.6% 湘03
漳州市 863.74億 15.2% 閩04
焦作市 豫05
汕頭市 850.15億 13.0% 粵11
宜昌市 820.90億 15.0% 鄂02
周口市 817.82億 13.0% 豫06
衡陽市 湘04
平頂山 豫07
安陽市 808.00億 17.9% 豫08
襄樊市 785.45億 14.0% 鄂03
烏魯木齊 782.00億 15.2% 新01
商丘市 781.31億 13.1% 豫09
新鄉市 777.90億 16.0% 豫10
淮安市 765.23億 15.2% 蘇11
桂林市 桂02
柳州市 桂03
株洲市 748.70億 14.9% 湘05
蘭州市 732.76億 12.5% 甘01
貴陽市 貴01
信陽市 711.02億 13.7% 豫11
贛州市 701.68億 13.5% 贛02
駐馬店 686.37億 13.4% 豫12
綿陽市 673.50億 14.3% 川02
榆林市 672.31億 20.1% 陝02
秦皇島 665.08億 13.4% 冀08
菏澤市 659.90億 17.1% 魯15
臨汾市 658.50億 10.3% 晉02
衡水市 冀09
曲靖市 650.42億 雲02
郴州市 649.40億 12.3% 湘06
德陽市 648.40億 14.8% 川03
肇慶市 粵12
盤錦市 遼04
日照市 629.58億 16.8% 魯16
連雲港 615.23億 15.1% 蘇12
安慶市 皖02
揭陽市 粵13
清遠市 597.00億 32.3% 粵14
延安市 594.03億 14.6% 陝03
九江市 592.56億 14.1% 贛03
咸陽市 585.89億 13.2% 陝04
蕪湖市 皖03
寶雞市 580.17億 14.7% 陝05
張家口 564.47億 12.0% 冀10
克拉瑪依 新02
開封市 豫13
齊齊哈爾 黑03
松原市 吉03
錦州市 遼05
長治市 晉03
營口市 遼06
撫順市 遼07
濮陽市 豫14
龍岩市 556.03億 16.0% 閩05
承德市 551.60億 15.7% 冀11
三明市 551.32億 15.4% 閩06
赤峰市 內蒙古04
馬鞍山 預計540.00億 18.5% 皖04
宜賓市 529.05億 14.8% 川04
上饒市 528.06億 13.7% 贛04
荊州市 519.60億 12.4% 鄂04
湘潭市 湘07
宿遷市 蘇13
通遼市 內蒙古05
玉林市 桂04
三門峽 518.56億 18.7% 豫15
莆田市 513.81億 16.5% 閩07
邵陽市 湘09
達州市 510.41億 14.5% 川05
宜春市 508.86億 13.6% 贛05
南充市 508.13億 14.4% 川06
永州市 506.39億 14.0% 湘08
呂梁市 500.14億 16.0% 晉04
玉溪市 495.50億 雲03
韶關市 粵15
遼陽市 遼08
綏化市 黑04
黃岡市 鄂05
四平市 吉04
本溪市 遼09
丹東市 遼10
孝感市 480.79億 14.6% 鄂06
大同市 480.09億 14.0% 晉05
南平市 473.54億 15.0% 閩08
寧德市 470.51億 16.7% 閩09
晉中市 470.30億 14.7% 晉06
衢州市 468.18億 15.5% 浙09
黃石市 466.68億 16.4% 鄂07
滁州市 皖05
阜陽市 皖06
樂山市 452.97億 15.2% 川07
婁底市 湘10
涼山州 450.58億 14.8% 川08
漯河市 444.60億 13.8% 豫16
宿州市 皖07
紅河州 429.75億 11.8% 雲04
麗水市 425.26億 15.6% 浙10
海口市 瓊01
蚌埠市 皖08
荊門市 鄂08
葫蘆島 遼11
梅州市 粵16
陽江市 粵17
十堰市 鄂09
益陽市 408.85億 14.8% 湘11
銀川市 寧01
懷化市 湘12
舟山市 407.00億 17.0% 浙11
吉安市 406.01億 13.6% 贛06
巢湖市 404.62億 13.4% 皖09
瀘州市 403.82億 15.3% 川09
渭南市 400.92億 13.0% 陝06
潮州市 粵18
自貢市 394.15億 15.6% 川10
鐵嶺市 遼12
淮南市 皖10
六安市 皖11
內江市 374.61億 15.0% 川11
資陽市 373.97億 15.0% 川12
撫州市 367.92億 14.0% 贛07
萊蕪市 367.27億 16.9% 魯17
昌吉州 新03
亳州市 皖12
攀枝花 345.59億 14.2% 川13
眉山市 343.75億 14.2% 川14
西寧市 343.09億 15.3% 青01
廣安市 338.84億 14.3% 川15
宣城市 336.70億 14.1% 皖13
河源市 332.34億 20.7% 粵19
朔州市 330.19億 15.8% 晉07
佳木斯 黑05
大理州 322.03億 13.2% 雲05
萍鄉市 316.28億 13.9% 贛08
朝陽市 遼13
汕尾市 粵20
銅陵市 皖14
雲浮市 粵21
延邊州 307.20億 17.9% 吉05
遂寧市 304.95億 14.8% 川16
欽州市 303.87億 17.2% 桂05
漢中市 291.22億 12.8% 陝07
新余市 278.12億 15.8% 贛09
景德鎮 270.14億 14.5% 贛10
咸寧市 鄂10
淮北市 皖15
鶴壁市 豫17
隨州市 257.62億 13.9% 鄂11
楚雄州 253.57億 12.3% 雲06
北海市 桂06
恩施州 鄂12
崇左市 桂07
忻州市 245.30億 15.5% 晉08
來賓市 244.36億 15.3% 桂08
遼源市 吉06
昭通市 225.34億 11.2% 雲07
黃山市 215.15億 13.5% 皖16
鄂州市 鄂13
廣元市 208.46億 14.3% 川17
鷹潭市 204.78億 14.0% 贛11
慶陽市 200.82億 13.3% 甘02
阜新市 195.50億 17.3% 遼14
白銀市 甘03
安康市 189.85億 12.6% 陝08
湘西州 184.82億 15.9% 湘13
雅安市 176.75億 14.3% 川18
巴中市 176.12億 12.0% 川19
保山市 161.00億 13.9% 雲08
金昌市 甘04
鶴崗市 黑06
張家界 151.34億 14.6% 湘14
普洱市 151.33億 14.5% 雲09
石嘴山 寧02
平涼市 甘05
吳忠市 寧03
七台河 黑07
防城港 桂09
臨滄市 135.80億 12.9% 雲10
商洛市 135.80億 12.4% 陝09
三亞市 122.32億 22.1% 瓊02
阿壩州 105.10億 13.7% 川20
銅川市 102.27億 15.3% 陝10
阿勒泰 新04
麗江市 84.82億 13.9% 雲11
德宏州 84.00億 13.2% 雲12
甘孜州 78.87億 13.5% 川21
海北州 28.73億 14.2% 青03
昌 都 藏02
吐魯番 新05
哈 密 新06
和 田 新07
阿克蘇 新08
喀 什 新09
克孜勒蘇 新10
巴音郭楞 新11
博爾塔拉 新12
伊犁州 新13
塔 城 新14
固原市 寧04
中衛市 寧05
海西州 青02
黃南州 青04
海南州 青05
果洛州 青06
玉樹州 青07
海 東 青08
天水市 甘06
嘉峪關 甘07
武威市 甘08
張掖市 甘09
酒泉市 甘10
定西市 甘11
隴南市 甘12
臨夏州 甘13
甘南州 甘14
拉薩市 藏01
那 曲 藏03
山 南 藏04
日喀則 藏05
阿 里 藏06
林 芝 藏07
西雙版納 雲13
文山州 雲14
怒江州 雲15
迪慶州 雲16
六盤水 貴02
遵義市 貴03
安順市 貴04
銅 仁 貴05
畢 節 貴06
黔西南 貴07
黔東南 貴08
黔南州 貴09
梧州市 桂10
貴港市 桂11
『叄』 白銀、平涼和張掖,誰能率先躋身甘肅省內前五名城市
甘肅省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如今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便利,人們紛紛來到甘肅省感受這兒美麗遼闊的西北風光,今天小編也帶領大家來到了甘肅省,看一看這三座實力相當的城市,誰會先突破自我,成為甘肅的第五大城市呢?
聽完小編的敘述,相信你對甘肅省的了解也更加全面了,你認為這三座城市,誰的經濟能夠率先躋身省內前五名呢?
『肆』 慶陽市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是多少
排名 地區 GDP總量
1 蘭州 1086億
2 酒泉 415億
3 慶陽 387億
4 白銀 311.8億
5 天水 305億
6 金昌 243億
7 平涼 237億
8 張掖 235億
9 武威 230億
10 嘉峪關 189億
11 隴南 178億
12 定西 110億
13 臨夏 100億
14 甘南 60億
『伍』 張掖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充滿挑戰和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的決策部署,努力拓寬「三條路子」,深入推進「十大工程」,搶抓政策機遇擴投資,培育特色產業調結構,深化改革開放增活力,統籌城鄉發展惠民生,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市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82.7 億元,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5.2億元,增長21.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3億元,增長18.7%。大口徑財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完成15億元和6.3億元,增長18.3%和13.4%;財政支出完成53.1億元,增長41.2%。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38 元,達到10153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 501元,達到5016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項目投資創近年最好水平。搶抓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機遇,千方百計爭取項目投資,多措並舉改善投資環境,通力協作加快建設進度,全年開工建設各類項目663項,比年初計劃增加243項,是「十一五」以來開工項目最多、投資增幅最大的一年。打破常規搶抓項目,爭取中央新增投資項目417項,落實資金9.1億元,水利、交通、教育、衛生領域項目投資創近年最好水平。創新思路謀劃項目,軍民合用機場、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祁連山腹地環線旅遊、城市天然氣管網等一批全市人民長期盼望、事關張掖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進入建設施工階段。立足特色擴張項目,「十大工程」支撐條件、項目儲備進一步強化,黑河濕地保護、500萬千瓦發電、百萬頭肉牛、現代農業示範等工程建設成效明顯。突出項目建設,拓寬融資渠道,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6億元,銀行貸款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凈增25億元。
──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邁上新台階。採取政策扶持、市場驅動、科技服務、技能培訓等措施,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綜合實力,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實現農業增加值52.4億元,增長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糧食生產全面豐收,總產超過100萬噸。特色產業強勁發展,玉米制種、加工型馬鈴薯、高原夏菜、設施葡萄面積達到160萬畝,肉牛飼養量達到71.7萬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農業產業化、標准化、品牌化建設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到132戶,帶動訂單農業面積達到225萬畝,標准化生產面積達到254.8萬畝;「金張掖玉米種子」、「金張掖肉牛」商標注冊進入評審程序,「金張掖紅提」獲「中華名果」稱號。爭取財政支農資金2.3億元,落實各項惠農補貼2.8億元,有力地支持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勞動力技能培訓不斷加強,勞務經濟質量進一步提高,輸轉勞動力24.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9.4億元。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6萬戶,建成小康住宅樓233棟、戶用沼氣3.2萬戶,農村面貌和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成效。
──工業經濟在困難中回升向好。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上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制定出台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加大水泥、鐵合金等行業產能整合和技術改造力度,及時協調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解決原料收購、產品外運等困難和問題,支持優勢企業擴張規模,幫助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工業經濟回升勢頭逐步增強。加快推進工業項目建設,黑河三道灣電站等30個重點項目建成26項,有效帶動了工業增長。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民樂30萬噸電石生產線、慶華集團40億立方米煤制氣、華電集團5萬千瓦光熱發電、國電集團1萬千瓦光伏發電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在改造提升縣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的同時,投入2500萬元,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張掖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為引導優勢產業、新辦企業向園區集中,打造產業集群提供了有效載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45.6億元,增長16.2%。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堅持規劃先行,完成了張掖市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和3個縣城、11個鄉鎮、74個村莊修建規劃編制工作。採取政策推動、市場運作、項目融資等措施,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濱河新區和黑河濕地防洪堤壩、水源涵養、綠化灌溉、水系疏浚工程快速推進,路網框架基本形成。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評審,張掖城郊濕地被正式命名為國家濕地公園和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城區地下水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改拓建城區道路17.5公里,新增供熱面積70萬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15.7公里。黑河治理剩餘項目完成投資2.4億元,改建襯砌干支渠138公里。建成通鄉公路144公里,通村公路719公里。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編制實施祁連山環線旅遊規劃,大佛寺、馬蹄寺、駱駝城遺址3個「申遺」備選點的保護修繕有了新進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高台紅西路軍紀念館建成開放,祁連山冰川、丹霞地貌、山丹馬場、肅南草原、黑河濕地等優質資源保護性開發力度加大,商貿物流、餐飲娛樂等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實現增加值62.6億元,增長12%。
──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開工建設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項目122項,完成投資11.2 億元,投資規模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星火產業帶建設和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院地、院企合作取得新的進展,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新擴建城區初中5所,建成農村寄宿制初中3所,調整農村小學12所,排除危房6.4萬平方米,招考210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教育布局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高考再創佳績,中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通過省政府評估驗收。張掖醫專新校區建成使用,人才培養工作通過教育部評估。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對全市210個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配套建設,招考錄用450名大學生充實鄉鎮衛生院,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助標准實現翻番,全市參合農民92.6萬人,參合率96.5%,住院費報銷比例提高到44.2%。數字電視轉換工程全面啟動,縣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深入推進,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建成2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新建514個「農家書屋」,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全覆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人口計劃全面完成。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創建、藏區維穩、國慶安保、嚴打整治、信訪接待處理、矛盾糾紛排查等工作部署周密、措施得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加大行政執法和監管力度,礦山、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市場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民族宗教、雙擁共建、外事僑務、扶貧助殘、審計統計、工商物價、防震減災、老齡婦幼、人防氣象、史志檔案等工作都有新的進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進展。從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了省市承諾的21件31項實事。投資5170萬元,解決了9.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投資1800多萬元,為31個鄉鎮、66個行政村的近3000戶偏遠鄉村群眾解決了用電難題;投資1000多萬元,為104所農村寄宿制學校配備了標准灶具;
免費為3.3萬名女職工進行了健康體檢;城鎮職工和參保居民住院費報銷比例提高10%,分別達到65.7%和55.3%;爭取保障補助資金1.1億元,建設廉租住房12.9萬平方米,為1.2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2300多萬元;落實優惠政策,建設經濟適用住房8萬平方米。投資270多萬元,建成市縣城區水沖式公廁23座。全面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6萬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4000多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准,累計發放低保金1.6億元、五保供養金1100多萬元、特困家庭冬季取暖補助520萬元。全面啟動村幹部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全市用於辦實事的資金達到9億多元,受益群眾60多萬人。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政府執行和落實能力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把積極應對金融危機與謀劃長遠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找定位、求突破,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配合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對支持張掖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調研,舉辦全國性的馬鈴薯、肉牛、設施葡萄產業發展高端研討,主動加強與國家和省上有關部門的匯報銜接,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使一些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變成了現實。深入開展「行政效能建設年」活動,採取政務督查、效能監察、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季度督查通報、新聞媒體公示、現場觀摩評比等措施,加強對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保持經濟增長、改善民生保障政策措施的監督檢查,加強對「十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和省市承諾實事的督查考核,促進了政府執行力和落實力的全面提升。嚴格執行政府議事規則和相關工作程序,堅持重大決策集體討論、專家咨詢、合法性審查、新聞發布等制度,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政府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有了新進展。
在金融危機沖擊和經濟環境困難的形勢下,我們能夠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這是全市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省委、省政府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市委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是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廣大幹部群眾、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駐張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中央和省屬駐張單位以及所有關心和支持張掖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面對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面對全市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環節,主要是:大項目、好項目接續不足,生產性投資規模偏小,經濟增長缺乏強勁的內生動力;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與周邊地區的發展差距在拉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任務緊迫;中心城市帶動能力不強,城鎮化進程緩慢,支撐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不夠堅實,統籌城鄉發展難度較大;稅源結構單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許多想辦、應辦的惠民實事難以付諸實施;機關作風建設還不完全適應加快發展的要求,政府效能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以對張掖發展負責、對張掖人民負責的態度和決心,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努力把張掖經濟社會發展推向更高水平。
『陸』 甘肅張掖是不是很窮
甘肅張掖不是很窮。
作為一個地級市的張掖,其數字實在是不好看。據官方統計,2018年,張掖全市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07億,居全省第8位。這個數字還不如東中部地區一個普通縣。其實以現有的資源和環境,完全可以承載比現有體量多五倍乃至十倍的經濟規模。
首先在農牧業上就有巨大的拓展空間。張掖市現有大量的荒地、空地,稍加改良,輔之以先進的滴灌技術,即可變成耕地、牧草地。其次,工業方面一直是張掖市的短板。可以在提高環保標準的前提下,適度發展采礦、農產品深度加,還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另外旅遊業發展的空間更大。在張掖可以同時進行高品質的自然風光旅遊、歷史文化旅遊、軍體旅遊等。到張掖必須住下來,幾種旅遊做完,需要好幾天。其能夠吸納的遊客規模,比現在高出數倍。
張掖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是對於大多數沒有深度體驗的外部人,甚至不少本地人,都是霧里觀花,遠遠沒有領會其文化的內涵和當代價值。因為被低估,或者未被發現,張掖市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就不完整,甚至滯後於其現實變化。所以有必要重新認識張掖,這是建設新張掖的必有之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張掖
『柒』 甘肅省張掖市怎麼樣
我是張掖人,但是生活在外地。小時候沒出來過,當時上學,剛到學校,那些同學一聽說我是甘肅人就說甘肅很窮吧。當時我也不太懂,沒說什麼。感覺我們那裡真的好窮啊。就是光聽他們說自己家鄉怎麼怎麼好,我從來不說我們家鄉怎麼好。只是聽他們說。
當畢業後到南方發展,偶爾也跟著朋友去他們家裡,去了一些地方後 才發現,。天哪,所謂的南方城市,只是說城市裡建設的不錯(那也是政府支持的)農村真的是很落後,相當於張掖10年前的水平都一點不誇張,吃飯用的桌子黑不溜秋的,房子都沒有粉刷,都還是十多年前的老房子,去鎮上買東西有些老人還走路去,家裡養只雞鴨什麼的還要拿到鎮上去賣。由此看出他們的經濟水平遠遠不高。更搞笑的是,有個老太太聽說我是甘肅的,還說,甘肅很窮啊,。我聽到這個話真的是很想笑,不過看看她那麼大年紀了,就沒說什麼。,還有一個老大爺,他說他以前當兵的一個戰友也是甘肅的,他那個戰友來到他們家說他們那裡條件好,他也這么跟我說,我知道,說的意思就是甘肅很窮啦,想讓我誇他們那裡有多富裕,我猜他那個戰友可能是一些偏遠山區的是有這種情況,但是不能以片概全。只能是說他們那裡更落後,那些人都沒出過遠門,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像廣東這邊的一些農村也是一樣的,。條件根本是不怎麼好,那裡的人沒有什麼穩定的經濟收入,只能跑到城裡打工,運氣好的就賺了,運氣不好的還不是在大城市裡受氣。只是說他們家鄉的環境要好點,有水,有綠色。
甘肅總體來說經濟很落後,但是張掖是農業城市,農業支撐著這個城市,經濟比較穩定,發展的不是很快,但是人民的生活都還是差不多。就是氣候不怎麼好,夏天有風沙,冬天比較冷。
『捌』 甘肅省張掖市的簡介
歷史發展
張掖,別稱甘州,西漢時設置郡,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 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水草豐美,素有"金張掖"的美譽。
張掖歷史悠久,據在市境內黑水國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等文物證明,早在上古時代,人類就在這里過著狩獵、游牧的生活。張掖在遠古屬雍州之地,夏商時為羌族所居。周時,戎、狄兩族在這里居處,春秋戰國時期烏孫、月氏人在這里繁衍生息。戰國時建立城邑,修築長城,今張掖一帶還留有秦長城遺址。後烏孫被月氏趕走遷逃新疆的伊犁,張掖歸"控弦者可一二十萬"的月氏族所屬。月氏都城(今民樂永固城)它與昭武城(今臨澤縣境內)當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兩岸的中心城市。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擁有幾十萬強兵的匈奴冒頓單於擊敗了月氏人;張掖成為匈奴之中右賢王的領地。匈奴占據後,不斷進行掠奪,破壞了匈漢的友好往來,割斷了漢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關系。公元前121年由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戰敗匈奴後始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自漢唐以來,張掖就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中原通往西亞東歐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要沖。由於地理環境優越,自然條件好,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張掖"的美譽。張掖市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張掖,武威)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張掖曾是北涼國的國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肅省省會和歷朝諸代設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鎖鑰"之稱。市內漢明長城、歷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羅棋布。大禹導弱水入合黎,老子騎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駿西巡會見西王母的傳說,張騫、班超、法顯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巨,召開了"萬國博覽會",唐玄奘經張掖去西天取經,馬可·波羅旅居張掖一年等歷史傳說和記載,使這塊土地更加神奇。創建於魏晉時期的馬蹄寺、金塔寺,保存著文物價值極高的雕塑、壁畫。
氣候特點
張掖屬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是乾燥少雨,年平均氣溫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遊季節。
特色小吃
張掖的小吃也比較有名,比如有搓魚兒,拉條子,炒炮,揪面片,炒撥拉, 魚兒粉本地小吃,還有諸如蘭州拉麵,新疆烤羊肉串,四川麻辣燙等等,在保持傳統口味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張掖特色,保證讓你吃的回味無窮.由於地處西北,光照充足,使得這里的瓜果多而且甜,每年夏秋兩季整車的瓜果被運往外地,為張掖人增加了收入.張掖最有名的還是要數葡萄酒了,由於張掖的緯度和法國極為相似,具有和法國一樣的釀制葡萄酒的自然條件,而且張掖的葡萄酒歷史也是比較悠久的,著名的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說的就是古代的張掖.但是由於交通和歷史原因,張掖的葡萄酒至今沒能進入省外市場,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城市名片
張掖市在1985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張掖市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奇特,造型各異的古建築,構建精巧,絢麗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剎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來寺、土塔、鎮遠樓、山西會館、明糧倉等古代建築,黑水國遺址、漢墓群、古城牆、長城烽燧等歷史足跡;還有甘泉公園、沙漠公園、黑河山莊、大野口自然風景區等融南國秀色與塞外風光為一體的絢麗的自然景觀。張掖主要旅遊景點:馬蹄寺·大佛寺 ·張掖 ·木塔寺 ·山丹軍馬場 ·山丹新河驛 ·甘泉公園 ·河西學院 ·鎮遠樓 ·肅南康隆寺獵場 ·張掖市森林公園 ·東大山 ·龍首山 ·道巷廟 ·甘州古塔 ·諸葛樓 ·東山寺和西武當 ·黑水國遺址及漢墓群 ·許三灣城及墓群 ·牘侯堡 ·民勤會館
交通通訊
[編輯本段]
區內交通通訊便利,蘭新鐵路及國道312、227線貫通,縣(市)鄉公路四通八達;西--蘭--烏通訊光纜橫貫全境,數字行動電話、無線尋呼系統已與全國並網;縣市及鄉鎮實現了電話程式控制並與網際網路相連。改建後便捷、高速化的國道227線、312線,蘭新復線鐵路的電氣化,民航張掖機場支線業務已開通,加快了張掖立體交通框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