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用來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國際經濟政策。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凱恩斯的總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制定的,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與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它的基本政策有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和保證物價穩定政策兩個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刺激總需求增長,克服經濟蕭條,實現充分就業;在有效需求過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政策措施,抑制總需求,以克服因需求過度擴張而造成的通貨膨脹。
2、供給管理
供給學派理論的核心是把注意力從需求轉向供給。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特別是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在長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能力,即經濟潛力的增長。供給管理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限制工資收入增長率從而限制物價上漲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資和物價管理政策。之所以對收入進行管理,是因為通貨膨脹有時由成本(工資)推進所造成的(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脹)。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貨膨脹。它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工資與物價指導線。根據勞動生產率和其他因素的變動,規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規定工資增長率。企業和工會都要根據這一指導線來確定工資增長率,企業也必須據此確定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如果違反,則以稅收形式以示懲戒。二是工資物價的凍結。即政府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工資與物價,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時期採用,在嚴重通貨膨脹時也被採用。三是稅收刺激政策。即以稅收來控制增長。 2)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有:一是工資指數化。二是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以減少失業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向勞動者投資,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二是完善勞動市場。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和增加各類就業介紹機構,為勞動的供求雙方提供迅速、准確而完全的信息,使勞動者找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員工。三是協助工人進行流動。勞動者在地區、行業和部門之間的流動,有利於勞動的合理配置與勞動者人盡其才,也能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地區結構和勞動力的流動困難等原因而造成的失業。對工人流動的協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質幫助與鼓勵。 4)經濟增長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資本積累。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三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四是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劃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3、國際經濟政策
國際經濟政策是對國際經濟關系的調節。現實中每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開放的,各國經濟之間存在著日益密切的往來與相互影響。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中有國際經濟關系的內容(即國際收支平衡),其他目標的實現不僅有賴於國內經濟政策,而且也有賴於國際經濟政策。因此,在宏觀經濟政策中也應該包括國際經濟政策。
『貳』 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宏觀調控是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責,所謂公共財政,指的是為彌補市場失效、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分配行為或其它形式的經濟行為。宏觀經濟主要調控政策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和產業政策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十一條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十六條 國有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國有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條 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規定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
『叄』 我國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宏觀經濟政策包括兩大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貨幣政策則是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以及通過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
『肆』 宏觀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宏觀經濟政策是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伍』 什麼是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宏觀調控是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責,所謂公共財政,指的是為彌補市場失效、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分配行為或其它形式的經濟行為。宏觀經濟政策體制的根本轉軌尚未完全實現,計劃經濟的影響仍然強烈存在,這不能不說是目前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宏觀經濟政策未能實現預期效果的關鍵原因所在。
政策定義
1、宏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從西方國家戰後的實踐來看,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目標,一般包括充分就業、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
2、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政策它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具有如下作用。
3、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運用其能夠掌握和控制的各種宏觀經濟變數而制定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4、嚴格地說,宏觀經濟政策是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都屬於微觀調控,所採取的政策都是微觀經濟政策。
5、宏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為了達到宏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社會總產品在物質形式上分為生產資料(機器、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和消費資料(食物、衣服、住房、日用品等)。
理論基礎
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即IS—LM模型。該模型說明了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利息率和國民收入是如何決定的,並且指出了模型中的IS曲線和LM曲線的位置變動會對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國民收入水平產生何種影響。該模型是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的工具。
在LM曲線的不同區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有著很大的不同。LM曲線可以呈現水平、遞增和垂直三種形式。據此,可以把LM曲線劃分為凱恩斯區域(蕭條區域)、中間區域和古典主義區域。如圖1所示。
圖1中,在凱恩斯區域,IS變動對國民收入影響最大,而LM變動對國民收入沒有影響,因而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無效;在古典主義區域,IS變動隻影響利息率,不影響均衡國民收入,而LM變動則對國民收入產生最大影響,因而貨幣政策有效,財政政策無效;在中間區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影響均衡國民收入和利息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有效。
『陸』 宏觀經濟政策的內容
法律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包括兩類,一是財政政策,二是貨幣政策,兩者往往是配合使用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零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發布決定和命令,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工作人員。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工作。省、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決定鄉、民族鄉、鎮的建置和區域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