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個民主黨派的名稱、組成人員的構成
1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發展黨員,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系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系和社會聯系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系的人士和其他人士為對象,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民革有30個省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黨員六萬餘人。
2中國民主同盟:民盟盟員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和其他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民盟有30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盟員十四萬餘人。
3中國民主建國會:大多數是在企業、財經部門、經濟理論和教學和研究單位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共有會員七萬八千餘人。
4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會員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科技等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民進有29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會員七萬餘人。
5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黨員以從事醫葯衛生以及科技、教育等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農工黨有30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基層組織。有黨員七萬三千餘人。
6中國致公黨:致公黨黨員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系的代表性人士組成。致公黨有17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有黨員一萬八千餘人.
7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社員由從事科學技術工作以及高等教育、醫葯衛生等方面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九三學社有30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社員七萬七千餘人。
8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盟員由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組成,大多數為教授、醫師、研究員、工程師和政府機關領導幹部等知識分子。台盟有12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共有成員一千八百餘人
㈡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大民主
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實行的民主制度。
中文名
三大民主
提出人
毛澤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建軍初期,就建立了軍隊內部新型的官兵關系和上下級關系。1927年9、10月間,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進行三灣改編時,宣布實行軍內民主制度,規定官兵待遇平等,經濟公開,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團以下各級建立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代表士兵利益,參加部隊管理。1928年11月25日,毛澤東在寫給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報告中提出:「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僱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65頁)1929年12月,《古田會議決議》規定:官兵之間只有職務的分別,沒有階級的分別;實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堅決廢除肉刑,禁止辱罵,讓士兵有說話的權利,反對打擊報復;克服極端民主化,保證民主生活的正常開展。抗日戰爭時期,全軍各部隊運用整風的方法,通過召開民主會議,檢查官兵關系,糾正軍閥主義傾向,開展尊干愛兵運動,增進親密友愛的情誼,加強內部團結,部隊民主生活有了進一步發展。解放戰爭時期,全軍開展了新式整軍運動,普遍採用民主的方法,進行階級教育,整頓組織,檢查工作,評議黨員和幹部;在練兵中實行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評教評學;在作戰時,發動群眾討論如何完成戰斗任務。新式整軍運動是一次有領導有秩序的大規模的民主整軍運動,進一步推動了部隊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的發展。1948年1月30日,毛澤東總結軍隊開展民主運動的經驗,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起草了《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的指示,將軍隊內部的民主生活概括為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並指出:「部隊內部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三大目的。」(《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275頁)從此,軍隊內部的民主生活更加制度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解放軍開始進行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建設。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軍隊的民主傳統,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人多次在會議上反復闡述軍隊的民主制度和群眾路線,指出實行民主制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基本特點之一,在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建設中,必須反對削弱民主的傾向,進一步加強民主,發揚民主。1960年9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把「貫徹群眾路線,發揚三大民主」寫進《關於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並具體規定了實行三大民主的內容。「文化大革命」期間,軍隊的民主生活受到所謂「大民主」的影響,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主義有所滋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1977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三大民主要堅持,主要從連隊搞起,從各級黨委搞起。1987年1月,《中央軍委關於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強調,三大民主是軍隊民主生活的重要內容,要保證官兵政治上的民主權利,發揮官兵對部隊經濟生活的監督作用,在作戰、訓練和各項工作中發動官兵獻計獻策,造成濃厚的民主氣氛。歷次頒發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以及其他有關的法規性文件,都對堅持三大民主作出規定。2003年12月、2010年8月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把民主制度建設列為軍隊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各級政治機關的重要職責,並把「堅持發揚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作為軍隊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①政治民主。官兵政治上一律平等,只有職務和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軍人都享有公民權利和規定的基本政治權利。主要是:關心國家大事,關心軍隊建設,參與軍隊管理;出主意想辦法,提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建議;表揚好人好事,批評和揭發違法亂紀行為;反映士兵和學員對軍官的意見和要求,協助解決官兵之間的矛盾;對從大學畢業生士兵中選拔軍官,士官選取和晉級,優秀士兵考學和保送入學,選拔培養技術兵,提升班長、副班長,畢業學員分配進行推薦;對官兵立功受獎進行評議;依照法律提出控告和申訴。上級尊重和保護下級的民主權利,重視和聽取官兵的合理建議,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不允許以任何借口對提出不同意見的官兵打擊報復。②經濟民主。官兵有權管理、監督經濟生活,通過軍人委員會了解和反映官兵對伙食及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的意見,研究改善的辦法;實行經濟公開,維護財經紀律,監督經費開支,定期檢查公布連隊賬目,防止貪污盜竊、鋪張浪費和侵佔群眾利益。③軍事民主。發動官兵積極參加以軍事訓練為中心的各項工作,為完成任務獻計獻策;戰時發動官兵開展軍事民主,研究戰術技術,開展戰評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民主是有領導的民主。要求在保持部隊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的前提下,活躍民主生活,激發官兵的責任感和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形成生動活潑、民主團結的局面。軍隊民主生活的一切活動,都必須有利於增強團結,加強紀律,改善領導,統一指揮,提高部隊戰鬥力。要提高官兵的民主素質,正確認識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紀律、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發表意見,提出要求,都應該從部隊建設的需要出發,堅決防止和反對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和極端民主化。加強民主制度建設,落實各項組織制度,是實行三大民主的重要保證。《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規定:三大民主的主要組織制度是旅、團級單位的軍人代表會議,主要組織形式是基層單位軍人委員會。旅、團級單位軍人代表會議每年召開一次,聽取和審議本單位首長的工作報告,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監督本單位對軍隊的法規制度以及上級決議、命令、指示的貫徹執行;反映軍人的意見和要求,維護軍人的合法權益;監督部隊的經濟生活,提出改善軍人生活福利的意見和建議。基層單位軍人委員會設立政治民主組、經濟民主組、軍事民主組、文化體育組和群眾工作組,圍繞本單位的中心任務,組織官兵開展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和其他群眾性活動,在基層建設和完成各項任務中發揮參謀作用,在維護政策、法規制度和軍人合法權益中發揮監督作用,在密切官兵關系和軍民關系中發揮橋梁作用。軍人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委員會會議;每半年向軍人大會報告一次工作,聽取批評和建議;每月至少檢查一次伙食和經費開支情況,並公布賬目。努力探索實現三大民主的新途徑、新形式,不斷推進部隊事務公開。三大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軍隊建設中的具體體現。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最大限度地調動全軍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集中全體官兵的智慧和力量,是完成黨和國家賦予軍隊歷史使命的基本條件,也是實行三大民主的根本出發點。實行三大民主,是由人民軍隊的性質決定的,是區別於一切舊式軍隊的重要特徵。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根本利益一致,奮斗目標一致,必須而且能夠實行民主制度。這是實行三大民主的政治基礎。三大民主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以上文章來自網路
㈢ 學校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應由哪些人擔任
召開相關會議,按規定選舉產生以群眾代表為主的民主理財小組,一般5-7人組成,或每個聯組推選1名群眾代表。村(居)主要幹部、村(居)會計人員及其直系親屬、經常外出不能按時參加理財者、長期不履行應承擔農民理財記錄。對有疑問的帳據,請經手人、證明人、批准人進行解釋說明。到戶核對債權債務帳目時,由當事人簽字蓋章認可。各村(居)民主理財小組要匯總理財結果,形成民主理財小結。民主理財組要將相關材料整理、歸檔、上報,並公布民主理財.
㈣ 民主評議小組由鄉鎮哪幾類人員組成
一般情況下民主評議小組由9人組成。由村委會低保專干組織,鄉民政1人監督,分別由黨員,監督委員會,群眾代表,低保戶代表等組成評議小組。
㈤ 軍人委員會的組成
軍人委員會主要由軍官和士兵組成。
一般由副連長兼任主任。主要是發揚民主,圍繞連隊當前工作召開。有問題集體決定,一般是圍繞連隊士兵的權益進行討論。為連首長決策提供基礎性建議。
軍人委員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隊建立的全體軍人的群眾組織。由全連軍人大會選舉產生,經中國共產黨連隊支部委員會審查批准。
(5)經濟民主組由哪些人組成擴展閱讀:
革命軍人委員會的前身是士兵委員會,1927年 9月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時創立,設於團以下各級。其職權是:代表士兵利益,參加部隊管理,維護部隊紀律,監督部隊經濟,做群眾工作,還有批評和處分幹部的權利。
㈥ 八個民主黨派的名稱、成立時間、組成人員的構成分別是什麼
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八個民主黨派。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㈦ 經濟民主組人員組成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規定》於2011年11月21日由農業部、監察部以農經發〔2011〕13號印發。該《規定》共19條,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12月16日農業部、監察部印發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農經發〔19975號)予以廢止。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活動的管理和民主監督,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按村或村民小組設置的集體經濟組織(以下稱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撤村後代行原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農村社區(居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後成立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財務公開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其財務活動情況及其有關賬目,以便於群眾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如實向全體成員公開,接受成員監督。實行村級會計委託代理服務的,代理機構應當按規定及時提供相應的財務公開資料,並指導、幫助、督促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財務公開。第四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建立以群眾代表為主組成的民主理財小組,對財務公開活動進行監督。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成員代表會議從村務監督機構成員中推選產生,其成員數依村規模和理財工作量大小確定,一般為3至5人;村幹部、財會人員及其近親屬不得擔任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第五條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的內容包括:(一)財務計劃1.財務收支計劃;2.固定資產購建計劃;3.農業基本建設計劃;4.公益事業建設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計劃;5.集體資產經營與處置、資源開發利用、對外投資等計劃;6.收益分配計劃;7.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成員代表會議討論確定的其他財務計劃。(二)各項收入1.產品銷售收入、租賃收入、服務收入等集體經營收入;2.發包及上交收入;3.投資收入;4.「一事一議」籌資及以資代勞款項;5.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財政補助款項;6.上級專項補助款項;7.徵佔土地補償款項;8.救濟扶貧款項;9.社會捐贈款項;10.資產處置收入;11.其他收入。(三)各項支出1.集體經營支出;2.村組(社)幹部報酬;3.報刊費支出;4.公費、差旅費、會議費、衛生費、治安費等管理費支出;5.集體公益福利支出;6.固定資產購建支出;7.徵佔土地補償支出;8.救濟扶貧專項支出;9.社會捐贈支出;10.其他支出。(四)各項資產1.現金及銀行存款;2.產品物資;3.固定資產;4.農業資產;5.對外投資;6.其他資產。(五)各類資源。包括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園地、灘塗、水面、「四荒地」、集體建設用地等。(六)債權債務1.應收單位和個人欠款;2.銀行(信用社)貸款;3.欠單位和個人款;4.其他債權債務。(七)收益分配1.收益總額;2.提取公積公益金數額;3.提取福利費數額;4.外來投資分利數額;5.成員分配數額;6.其他分配數額。(八)其他需要公開的事項第六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規定的公開內容進行逐項逐筆公開。下列事項,應當專項公開:(一)集體土地徵佔補償及分配情況;(二)集體資產資源發包、租賃、出讓、投資及收益(虧損)情況;(三)集體工程招投標及預決算情況;(四)「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使用情況;(五)其他需要進行專項公開的事項。第七條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財務往來較多的,收支情況應當每月公開一次,具體公開時間由所在地縣級以上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統一確定。對於多數成員或民主理財小組要求公開的內容,應當及時單獨進行公開。涉及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隨時公開。第八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設置固定的公開欄進行財務公開。同時,也可以通過廣播、網路、「明白紙」、會議、電子觸摸屏等形式進行輔助公開。第九條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內容必須真實可靠。財務公開前,應當由民主理財小組對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審核,提出審查意見。財務公開資料經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民主理財小組負責人和主管會計簽字後公開,並報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備案。第十條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後,主要負責人應當及時安排專門時間,解答群眾提出的質疑和問題,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答復解決;一時難以答復解決的,要作出解釋。不得對提出和反映問題的群眾進行壓制或打擊報復。第十一條鄉(鎮)、村兩級要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檔案管理制度,及時搜集、整理財務公開檔案,並妥善保存。財務公開檔案應當包括財務公開內容及審查、審核資料,成員意見、建議及處理情況記錄等。第十二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下列監督權:(一)有權對公開的內容提出質疑;(二)有權委託民主理財小組查閱審核有關財務賬目;(三)有權要求有關當事人對財務問題進行解釋或解答;(四)有權逐級反映財務公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第十三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民主理財小組行使下列監督權:(一)參與制定本村集體的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二)審核原始憑證,查閱有關財務賬目及相關的經濟活動事項,否決不合規開支。對否決有異議的,可提交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成員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三)對財務公開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對公開中有關問題提出處理建議;(四)向上一級部門反映有關財務和公開中的問題。第十四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民主理財小組應當自覺接受村黨支部和村務監督機構的工作指導,依法依規履行監督職責,定期向成員會議或成員代表會議匯報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監督工作情況,不得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理財小組成員監督不力、怠於履行職責的,成員會議或成員代表會議應當終止其職務。第十五條縣級以上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行使下列指導和監督職責:(一)指導和監督村集體經濟組織依照本規定實行財務公開;(二)指導和監督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健全財務公開制度;(三)對財務公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查處。第十六條對違反本規定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會計委託代理服務機構,由縣級以上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和鄉(鎮)黨委或政府責令限期糾正;仍不糾正的,由縣級紀檢監察機關和鄉(鎮)黨委或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相關責任人相應處分。第十七條縣、鄉(鎮)兩級應將執行本規定納入黨委和政府工作的目標管理,作為考核鄉(鎮)村兩級幹部的重要內容,定期檢查和監督。第十八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監察部門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或法,並報農業部、監察部備案。第十九條本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㈧ 學校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應由哪些人擔任
摘要 親,您好,正在為您解答這一道題,您需要耐心等待三分鍾左右的時間,答案馬上為您揭曉,請不要著急哦
㈨ 各黨派人士都是什麼人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 1947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第一次聯合會議在香港舉行。1948年1月1日,會議宣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
民革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系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系和社會聯系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為對象,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
民革歷任主席為李濟深、何香凝、朱蘊山、王昆侖、屈武、朱學范、李沛瑤。現任主席何魯麗。
目前,民革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黨員81000多人。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 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1月16日,張瀾在重慶公開宣布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
民盟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民盟歷屆主席為黃炎培、張瀾、沈鈞儒、楊明軒、史良、楚圖南、費孝通、丁石孫。現任主席蔣樹聲。
目前,民盟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盟員181000多人。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 1945年12月16日,由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系的知識分子發起,在重慶成立。
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
民建歷屆領導人和主席為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現任主席成思危。
目前,民建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成員108000多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1945年12月30日,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識分子為主,還有一部分工商界愛國人士,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
民進主要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民進歷屆主席為馬敘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現任主席許嘉璐。
目前,民進在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會員103000多人。
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 1930年8月9日,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5年11月10日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3日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
農工黨主要由醫葯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農工黨歷屆領導人和主席為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季方、周谷城、盧嘉錫。現任主席蔣正華。
目前,農工民主黨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有成員99000多人。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 1925年10月,由華僑社團發起,在美國舊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成為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政黨。
致公黨主要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組成。
致公黨歷任主席為陳其尤、黃鼎臣、董寅初。現任主席羅豪才。
目前,致公黨在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有黨員28000多人。
九三學社 1944年底,一批進步學者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政治民主,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與民主科學精神,在重慶組織了民主科學座談會。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1946年5月4日,在重慶正式召開九三學社成立大會。
九三學社主要由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
九三學社歷任主席為許德珩、周培源、吳階平。現任主席韓啟德。
目前,九三學社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成員105000多人。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 在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以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主義運動的台灣省人士於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
台盟由台灣省人士組成。
台盟歷屆主席為謝雪紅、蔡嘯、蘇子蘅、蔡子民、張克輝。現任主席林文漪。1987年至1992年,台盟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實行主席團制,主席團執行主席林盛中(1987-1988年)、蔡子民(1988-1992年)。
目前,台盟在13個省、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成員2100多人。
無黨派人士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般稱無黨無派的知名人士為社會賢達。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後,專門設立了無黨派民主人士界別。目前,把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稱為無黨派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
無黨派代表人士主要有郭沫若、馬寅初、巴金、繆雲台、程思遠等。
㈩ 我國八個民主黨派簡介。什麼名稱,幾時成立的,組成人員。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是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主要創始人為宋慶齡、何香凝、李濟深。 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主要創始人為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章伯鈞等。 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主要創始人為馬敘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等。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創始人為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等。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是以醫葯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特點、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主要創始人有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等。 中國致公黨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的中上層人士為主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主要創始人為司徒美堂、陳其尤。 九三學社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主要創始人有許德珩、潘菽、塗長望等。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是由台灣省人士組成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主要創始人為謝雪紅、楊克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