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藻類食物有哪些
海洋藻類植物有紫菜、龍須菜、裙帶菜、羊棲菜、馬尼藻、海帶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磷、鎂、鈉、鉀、鈣、碘、鐵、硅、錳、鋅等礦物質,其中有些成分是陸生蔬菜所沒有的。在海藻的有效成分中,礦物質含量最多,其中比較多的有鈣、鐵、鈉、鎂、磷和碘等。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經常食用海藻類食物可有效地調節人體血液的酸鹼度。因為,海藻是含鈣質極為豐富的鹼性食物,有利於調節血液的偏酸性,避免體內的鹼元素如鈣、鋅等因酸性中和而被過多消耗。
海藻類食物基本上都屬於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脂肪含量很少或極少的食物。例如,每100克海藻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分別是:海帶8。2克,紫菜28。2克,裙帶菜14。21克,海白菜11。2克。每100克海藻類食物的脂肪含量則為:海帶0。5克,紫菜0。5克,裙帶菜3。7克,海白菜0。1克。因此,海藻類食物具有奇特的減肥功效。此外,海藻類食物中蛋氨酸、酪氨酸都極為豐富。頭發中,尤其是女性頭發,以上兩種氨基酸大量減少時,磺丙氨酸就會明顯上升,頭發便會變脆、分叉,失去光澤。經常食用富含蛋氨酸、酪氨酸的海藻類食物,可以使乾燥的頭發變得富有光澤。
海藻類食物中所含維生素也很豐富。維生素A可以維護上皮組織的健康生長,維生素B1可以展平皮膚的新皺,維生素C能夠去除或減輕臉上的色素斑點,使皮膚變得白皙。此外,營養學家還發現,海藻能有選擇地清除汞、鎘、鉛等重金屬致癌物。同時,海藻類食物所富含的纖維素也難以被消化吸收,食後使胃腸蠕動增加,腸管及時排空,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更有利於體內有害物質的排泄。
B. 人類食用的藻類植物有哪些盡可能列舉全面
1、海帶
海帶(Laminaria japonica),又名綸布、昆布、江白菜,是多年生大型食用藻類 ,固著器樹狀分支,用以附著海底岩石,生長於水溫較低的海中。海帶含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以及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海帶中富含碘,有助預防缺碘性甲狀腺腫。海帶中的昆布多糖可以通過激活巨噬細胞,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而殺死腫瘤細胞,也可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而抑制腫瘤生長,還可直接抑制腫瘤生長。海帶成本低廉,營養豐富,是一種重要的海生資源。
2、紫菜
紫菜是一類生長在潮間帶的海藻,其分布范圍涵蓋了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海域。紫菜是世界上產值最高的栽培海藻,在中國、日本和韓國被大規模栽培。
干紫菜中粗蛋白含量達30%~50%,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及鈣、鉀、鎂等微量元素,還含藻類特有的藻膽蛋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海洋食材,也是我國東南沿海農村經濟的支柱產品。
3、裙帶菜
屬海藻類的植物,葉綠呈羽狀裂片,葉片較海帶薄,外形像大破葵扇,也像裙帶,故取其名。裙帶菜在我國宋代的《本草》上稱菜莙薘,音變成裙帶菜。分淡干、咸干兩種。裙帶菜是褐藻植物海帶科的海草,譽為海中蔬菜。
除自然繁殖,已開始人工養殖。旅順自然生長的裙帶菜,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品質最佳,精選的裙帶菜其營養可以和螺旋藻媲美,被日本稱其為「天然螺旋藻」。
4、羊棲菜
羊棲菜,一種藻類植物,別名鹿角尖、海菜芽、羊奶子、海大麥等。藻體黃褐色,肥厚多汁,葉狀體的變異很大,形狀各種各樣。生長在低潮帶岩石上。
羊棲菜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重要氨基酸(包括8種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14種重要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日本稱其為「長壽菜」,每年大量從我國進口。
5、海白菜
海白菜,又名海菠菜、海萵苣、海條、青苔菜等。藻體碧綠色,單獨或叢生,形體常有大小不等的孔。分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較少。海白菜每百克可食部含水分47.8 克,蛋白質11.2 克,脂肪0.1 克,碳水化合物,粗纖維4.3 克,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生活於中、低潮間帶岩石上或石沼中。中國東海、南海較為習見,可食用和作餌料。 海白菜性味咸寒,海白菜等含有一種褐藻膠和硒元素,可降低乳腺癌、冠心病、心臟病的發病風險。
C. 藻類食物有哪些
1、海帶
它屬於可食用海藻,是生長在低溫海水中,葉片像寬頻,梢部漸窄,長度為2-5m之間,寬度為20-30cm之間,若是在海底生長的話,生長會小一些。葉片為波浪褶,乾燥後為黑褐色、深褐色,上面有著白色的粉狀鹽漬。
2、裙帶菜
裙帶菜的藻體為褐色,長1-2m,整體的輪廓為披針形,中間具有明顯突起的主肋。它是一種溫帶性海藻,可以忍耐高水溫,除了可以自然繁殖之外,也是可以人工養殖的。
3、鹿角菜
鹿角菜是很常見的海藻,主要分布在我國北部的沿海地區,可以食用,乾燥後發白,並且稍微帶淡黃色,由於它的外形很像鹿角,所以就有了鹿角菜這個名字。
4、水榕
它屬於是半陰性水草,具有一定的攀附性,經常會攀附到岩石、流木上生長。這種水草適合養殖在小型的魚缸里,因為它的生長速度很慢,不過它有韌性,更易栽植,在它生長期間保證充足的光線,可以讓其生長更壯。
5、綠球藻
綠球藻較小,特別是剛出來的更小,生長一年它也只有0.3mm,而且生長速度也是很慢的,一年只能長5mm長,不過各種條件都適宜的話,生長速度可能會更快一些。
D. 海洋中的可食藻類有哪些
海洋中藻類共有10門約10000多種,人類可以食用的海藻有70多種.
可以食用的如:藍綠藻的發菜 (Nostoc),褐藻的昆布(Laminaria) 和群帶菜,紅藻的頭發菜 (Bangia)、紫菜 (Porphora)、龍須菜(Gracilaria) 和菩提藻 (Grateloupia)
還有海帶!
E. 有哪些淡水可食用的藻類
1. 紫菜, 是在海中互生藻類的統稱。紫菜屬海產紅藻。葉狀體由包埋於薄層膠質中的一層細胞組成,深褐、紅色或紫色。
F. 藻類食物有哪些呢
1、紫菜,生長在潮間帶的海藻,其分布范圍涵蓋了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海域。紫菜是世界上產值最高的栽培海藻,在中國、日本和韓國被大規模栽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龍須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裙帶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白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紫菜
G. 藻類植物有哪些價值
食用,葯用,工業用,魚類的餌料,大氣中氧氣的來源。
H. 海洋中可食用的藻類有哪些
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顯然,能否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繫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許多人紛紛發出警告:地球將無法養活超過100億的人口。然而,一些樂觀的人士反對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他們認為,雖然陸地上可耕地的開發已近極限,但地球還有廣闊的海洋可供開發,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當然,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糧食——大米、小麥和玉米等,而是廣義的糧食——其他的能夠滿足人類營養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學家指出:僅僅是位於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每年的生長量就已相當於目前世界小麥年產量的15倍。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可以為人類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並不陌生。僅以我國沿海來說,人們比較熟悉的可食用藻類就有:褐藻類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馬尾藻;紅藻類的紫菜、鷓鴣菜、石花菜;綠藻類的石蒓、滸苔等。它們在人工的精心養殖下,產量正在不斷翻新。在國外,人們還培育出一種藻類新品種,據說在1公頃水面上生產的這種藻類,經加工後可獲得20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這相當於陸地上耕種40公頃土地生產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類營養物。除海藻類,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有人做過計算,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們捕撈出來,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至於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展深海漁業。例如南極的磷蝦,每年的產量可高達50億噸,我們只要捕獲其中的1~1.5億噸,就比當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魚量多出1倍以上。何況,在深海和遠洋中還有許許多多尚未被我們充分開發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潛力是不言而喻的。綜上所述,說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一點兒也不誇張。
I. 藻類食物有哪些
可食用藻類有:
褐藻類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馬尾藻;
紅藻類的紫菜、鷓鴣菜、石花菜;
綠藻類的石蒓、滸苔等。
J. 藻類植物有哪些價值
藻類植物有哪些
藍藻,甲藻,小球藻,巨藻,輪藻,海帶,水棉,紫菜,衣藻,色球藻,新月藻 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並且一些藻類與比較高等的植物有關。雖然其它藻類看似從藍綠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獨立的分支。所有藻類缺乏真的根、莖、葉和其它可在高等植物上發現的組織構造。藻類與細菌和原生動物不同之處,是藻類產生能量的方式為光合自營性。 藻類植物約有3萬種,主要分布於淡水或海水中。植物體型多樣,有單細胞、群體(由許多單細胞聚集而成,細胞沒有緊密的生理聯系)、多細胞的絲狀體及葉狀體。高等的藻類已有簡單的組織分化。植物體(簡稱藻體)大小差別很大,小的只有幾微米,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較大的肉眼可見,最大的體長可達100米以上。 藻類植物細胞一般都含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素和其他輔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它們的生活方式是自養的。 藻類植物有重要經濟價值,小型藻類是水中經濟動物(如魚、蝦)餌料;有些種類可供食用(如螺旋藻、小球藻、紫菜、裙帶菜、海帶);一些種類可供葯用(如鷓鴣菜、羊棲菜)和工業用(如石菜)。 藻類這個名詞並非指一個自然的、在親緣系統上有直接聯系的類群,只是為方便所設,根據它們植物體的形態結構、所含色素的種類、貯藏營養物質(同化產物)的類別以及生殖方式和生活史類型等 一般分藻類植物為浮游藻類、飄浮藻類和底棲藻類。有的藻類,如硅藻門、甲藻門和綠藻門的單細胞種類以及藍藻門的一些絲狀的種類浮游生長在海洋、江河、湖泊,稱為浮游藻類。有的藻類如馬尾藻類飄浮生長在馬尾藻海上,稱為飄浮藻類。有的藻類則固著生長在一定基質上稱為底棲藻類,如藍藻門、紅藻門、褐藻門、綠藻門的多數種類生長在海岸帶上;這些底棲藻類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帶狀分布,一般的說,在潮間帶的上部為藍藻及綠藻,中部為褐藻而下部則為紅藻。但中國海岸帶海域和亞熱帶海域的冬春兩季,高潮帶常有藍藻門的須藻,紅藻門的紫菜、小石花菜,褐藻門的鼠尾藻,綠藻門的綠苔、滸苔;中潮帶常有紅藻門的海蘿,褐藻門的萱藻和綠藻門的礁膜、石蒓等。低潮帶及潮下帶種類很多,如紅藻門的石花菜、角叉藻、多管藻、凹頂藻,褐藻門的海帶、裙帶菜、海蒿子和綠藻門的海松。潮間帶還有許多石沼,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還有兩種特殊的生態環境適宜於若干藻類群落的生長,如亞熱帶和熱帶的紅樹林,常有卷枝藻、鏈藻、鷓鴣菜在氣根上及樹干基部上生長,熱帶海洋的珊瑚礁常有大量的仙掌藻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