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沙河哪個鄉鎮經濟好

沙河哪個鄉鎮經濟好

發布時間:2022-11-13 05:41:39

❶ 沙河橋鎮的經濟發展

重點發展四大產業:
(1)紅薯。根據本地土壤沙性、河灘地較多的特點,重點推廣紅薯種植及深加工項目。發展成一個1萬畝的紅薯生產加工基地。(2)花生。重點推廣地膜覆蓋技術,使花生畝數達到8000畝。
(3)大蔥。在十官莊和五位村重點發展章丘大蔥10000畝。培育大蔥批發市場。
(4)棗糧間作。使棗糧間作擴大到1萬畝。幫助農民提高棗樹管理和晾曬加工技術,引進棗糧新品種,創新棗產品的包裝和深加工技術,提高產量和效益。 沙河橋鎮是有名的電纜之鄉,沙河橋鎮共形成線纜企業集團4家,產值超億元企業4家,超千萬元企業18 家,超百萬元企業20家,企業攤數達到165家。擁有省部級以上名牌12個,其中「亞龍」、「大橋」等名牌產品已應用於北京西客站、上海黃浦大橋、京九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並打入美國、俄羅斯、馬來西亞、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2000年線纜行業共完成產值91000萬元,銷售收入89000萬元,利潤6800萬元,稅收900萬元。加快改造老企業。主要在三個創新上作為主攻方向。一是創新組織結構,增強鄉鎮企業的規模效益和發展後勁。以市場為導向,打破區域界限,以優勢產業、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為龍頭,通過兼並、接管聯營、收購等手段,大力推行資產重組,使存量資產向優勢企業轉移聚集,著力發展幾個實實在在的功能齊全,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競爭能力的「大、高、外」型企業集團。加快工業小區建設,引導企業相對集中連片發展。引導一些有市場前景,有經濟實力的好項目、好企業分批分期的向鎮中心聚集,以滄保公路為主幹線、以亞龍、華瑞、裕橋、康利四個集團公司為中心,建成一個「十里工業長廊」和「四個工業小區」。

❷ 沙河鋪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農業生產蒸蒸日上
197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3078325元,人均62元,農民購買力低下,物質也短缺。1980年秋,實行了聯產承包責 任制,僅一年,與1979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增長35%,人均增收28元。1980年至1986年是逐步完善和確立家庭聯產承包制的階段,並將土地承包期延長至15年,發展「專業戶、聯產戶、重點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搞好農村集市建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1979年以前,由於耕作方式的落後,小麥畝產在100斤至200斤之間,水稻也在300斤以下,通過「三雜一優」,兩段育秧—雜交水稻的推廣,小麥種植以豫麥18為主,結合化肥、農葯的配套使用,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小麥畝產600—800斤,水稻1000—1200斤,油菜籽300—400斤,玉米800—900斤,還有上千斤的,大大提高了種糧戶的經濟效益。到1987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4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6元,比1979年翻了一翻。1989年,全鄉就已有3000多戶農民購買了架子車(全鄉總戶數7683戶),碾米、磨面等加工機械287台,水泵355台,大中型拖拉機19台,手扶拖拉機56台,其它動力機械163台,總動力近萬馬力,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1993年3月,對土地承包期進行了延長,土地還可以向種田能手集中,並大力發展「公司+農戶」為主要形式的科工農一體化經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1998年5月,鄉政府在國道312線旁邊成立了蓼東花木公司,作為龍頭企業,隨後又鼓勵陳明寬、陟吉巨、李永桂等花卉種植大戶相繼加入,使花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2000年,種植面積近千畝,產值1000多萬元。調整種植結構,不斷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002年全鄉種植「雙低油菜」3.2萬畝,並與中油集團簽訂了油菜籽收購合同,10月信陽市政府、市農業局在我鄉召開「雙低」油菜育苗移栽現場會,並把姚營村作為油菜種植示範園,市委書記李中央親自為示範園掛牌。2003年,油菜籽獲得豐收,沙河鋪鄉分別被市、縣授予優質油菜產業開發「先進單位」和「一等獎」。2007年以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宣傳推廣優良品種和科學種植、養殖技術,重點培育和發展花木、蔬菜、花生加工、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擴大了種植、養殖和加工規模。
注重實效,加強農水建設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興則農業興。沙河鋪鄉地處梅山灌區中游西邊,境內雖有幾條支渠,但畢竟屬於水的邊尾。1980年,全鄉僅有一些小型溝塘、堰壩,總儲水量不到300萬立米,水澆地面積少而且不穩定,灣地及夾河、汪營兩村,僅有生產圍堤,防洪能力低,排灌沒條件,遇到洪災只能乾瞪眼,群眾多有怨言。90年代以來,鄉黨委、政府不惜投入大量勞力、資金,對境內支渠、涵閘進行了修整、配套。2000年以來,先後完成了花園狀元橋、夾河橋、窯灣電灌站、沙河電灌站、汪營排灌站的建設,建成中干柯樓退水閘、前樓節水閘,新開挖1700米雙廟斗渠和1500米窯灣草坊渠,新建汪(營)夾(河)路涵配套工程17座,湖沿路涵配套工程2座,對七支渠涵閘進行了全面維修,花園村排澇工程正在實施中,結合史河中段防洪治理工程和312線經濟開發示範帶建設,對史河堤16.7公里進行了全面整修加固,對1384米小黑河進行清淤固堤,恢復維修了五支六斗渠系,打機井30眼,小眼機井1200個,挖大塘53口,修整配套干、支渠總長64公里。2006年籌資20多萬元,新建和改善了雙廟、祁廟、聯塘等村組道路和橋涵閘設施。
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發展方興未艾
沙河鋪鄉由於距城關較近,一直是個過路店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1980年至1990年,鄉里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五七廠、印刷廠、打米廠等就算是鄉辦企業了,在鄉企業辦領導下,有職工23人。到90年代中期,這些鄉辦企業也全部由個人承包,1998年6月,全部改制為民營企業。五七廠農機經營戶由於抓住了機遇,在這期間發展迅速,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到2002年市場逐漸被幾家有實力的經營大戶壟斷,企業也由資本積累期轉變為規模擴張期,為了不在競爭中造成兩敗俱傷,2002年下半年,沙河鋪鄉農機經銷大戶劉世平,聯合柴明括、李春林兩個農機具經銷大戶組建了「固始方圓農機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固定為江動股份、全柴股份、常柴股份、六安手拖四個上市公司和30多個國家大型企業的產品在信陽轄區和皖兩西地區的總代理,主要經營農用車、聯合收割機、旋耕機、小型拖拉機、農副加工機械等100多個品種,營銷網路遍及安徽六安、信陽市八縣兩區。
2005年以來,初步形成了以飼料加工廠、珍珠岩廠、石灰窯場和花生油料加工為主的沙蔣路經濟點,以方崗米業、和豐麻製品有限公司、德邦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為主的集鎮經濟點,以華昌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為重點的312經濟點,有力地促進了我鄉工業經濟全面發展。2005年以來,沙河鋪鄉黨委、政府努力貫徹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精神,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實行「一站式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充分發揮沙河的區位優勢。2007年德邦日立彩瓦廠擴大生產規模,購入「麵包磚」機械設備,新上生產線,投入資金200萬元。完成固始高中分校二期土地開發及附屬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320萬元,華昌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完成二期投資500萬元。
實施集鎮開發,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沙河街道是沙河鋪鄉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90年代以來,由於多種原因造成街道市容「臟、亂、差」,騎路市場屢禁不止,給國道312線造成堵塞,使道路壞損嚴重,轄區內有一小集市在黃土村,由於沒有專業市場,商戶們都在沙蔣公路兩側擺儺設點,給行車帶來了不便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1996年以來,沙河鋪鄉幾屆黨委、政府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時,實施了沙河新街、黃土新街開發建設,完成對189戶,650間房屋拆遷任務,投資150萬元,對兩街的路面進行了柏油硬化,現已建成商鋪門店800間,徹底解決了騎路市場問題,街區面積由原來的0.5平方公里擴大到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不足1000人增加到5600人,2007年,沙河鋪新街還形成了肉雞批發市場,年銷肉雞300多萬只,產值4000多萬元,利潤400多萬元。 2007年實施「六城聯創」以來,中心集鎮街道得到重點整治,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一是成立組織,制訂方案,印發《致居民和個體工商戶一封信》、《門前五包責任制》等宣傳資料3000多份;二是通過多種渠道,投資200多萬元,購置了垃圾筒20個,修建了綠化帶500米,安裝路燈32盞,硬化了十字路口路面5000多平方米,修建了下水道,硬化了場前區,修建了農貿市場;三是建立了市容衛生管理機制,堅持中心集鎮日常衛生有專人清掃。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衛生工作再現生機
1979年,全鄉有小學教師297人,具有中師學歷的21人,僅佔7%,初中教師68人,具有專科學歷的3人,僅佔4%,二十多年來,通過各種途徑的培訓、學習,學歷達標率大大提高,截止2003年,全鄉共有教師426人,其中小學教師288人,學歷達標率佔98.7%。中學教師138人,學歷達標率佔85.3%,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6人,具有中級教師職稱的126人,獲省級優師3人,地級優師8人。
1980年以前,全鄉有小學24所,初中4所,小學入學率85%,初中入學率78%,全鄉中小學校舍簡陋、破舊,農村大隊校舍全是土牆草頂房,通風、採光條件都很差,學生用的桌凳破舊不堪,相當一部分學校用的是土桌土凳,還有一些教室是危房。進入9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號召群眾集資辦學,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全鄉掀起了集資辦學高潮,到1996年,全鄉共集資500多萬元,新建、改建教室643間,廁所27所,消除危房350間,添置課桌凳4000餘套,使全鄉基本實現了「一無兩有」(即無危房、有教室、有課桌凳),六配套(即教學及生活用房、廁所、圍牆、操場、道路、大門基本配套)。
1998年9月,祖籍沙河鋪鄉雙廟村企業家——北京藍天集團總裁李靖東捐資28萬元興建的「雙廟希望小學」投入使用,1997年至2003年,鄉政府先後集資、投資800多萬元,為鄉一中建24班教學樓一幢,為鄉二中重新征地35畝,建24班教學樓一幢、廁所一座,拉圍牆3000多米,為鄉直小學遷址征地22畝,建18班教學樓一幢,廁所一座,圍牆2600米,新配桌椅1000餘套。鄉一中、二中通過社會融資140多萬元,於2003年底,建成男女生宿舍樓各兩幢,學生餐廳食堂各一座,建築面積2700多平方米,解決了2000多學生的食宿問題。截止2003年底,全鄉有初中2所,在校學生3084人,初中入學率達98%,小學21所,在校學生653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2007年爭取到項目資金60萬元,新建祁廟、郭崗兩所中心小學,從而使我鄉小學生均校舍面積達到了3.4平方米,危房率下降到2.1%。鄉一中二中教學類儀器達二類標准,生均圖書達13.16冊。
1979年,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11人,科室有內科、外科、婦產科,病床有16張,設備只有一台顯微鏡,可進行簡單化驗。各村有醫療室一個,一般由2—3人組成,擔負本村農民醫療、防疫工作。1997年,鄉政府對原衛生院房屋進行了拍賣,在沙河新街征地20餘畝,投資120萬元建起了一所高標準的醫院,2001年,衛生院與分水醫院聯合,開辦精神病專科,到2003年有醫師16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護士6人,病床36張,科室有內科、外科、生化科、五官科、放射科、婦產科、精神病專科等,主要醫療設備有X光機、B超機、顯微鏡,手術床等,可做胃穿孔、剖腹產、闌尾炎等手術。全鄉個體診所208家,從業醫生322人。農村合作醫療已入戶54217人,入戶率達88%。衛生工作上,2007年鄉衛生院由縣婦幼保健院託管,相繼投入技改資金20萬元,用於醫療器械的更新和業務骨乾的培訓,並下派技術骨乾和管理人員,整體醫療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次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常抓不懈。著力消除威脅人群公共安全衛生方面的隱患。
計劃生育、土地管理和環境保護
1980年以來,國家對人口實行計劃生育,鄉黨政領導始終把計劃生育放在重要位置,對人口增長實行目標管理,以抓好農村計劃生育和流動人口管理為重點,1993—2003年,人口過快增長得到有效的遏制,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計劃生育率達90%以上。2005年以來,計劃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完成春、秋兩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月活動工作目標,堅持如一地把計劃生育工作作為要務來抓。
加強土地管理,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結合農田水利建設和農宅規劃,認真搞好荒地、荒灘和廢棄磚瓦廠的復墾工作。復墾廢磚廠28個,面積215畝,同時,依法保護現有耕地,加大土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強化對土資源的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2007年以來,進一步強化了土地管理,初步開展村莊農宅規劃和文明村莊建設。開展「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和「土地百日執法行動」等工作,鞏固土地治理整理成果;嚴格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堅決堅持基本農田保護的原則,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在橋東、窖灣、蓮花、柯樓等綜合條件較好的村(居),引導開展了村莊農宅規劃和文明村莊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進一步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堅持建設與環保同步規劃,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999年對沙河興達木製品廠進行了雜訊整治,2004年對玄中村薴麻脫焦廠排污進行了治理,使周邊環境得到了改善,結合退耕還林,大搞植樹造林和植被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和發展環境。2007年各項環境目標達到了規定指標。
開拓創新,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沙河鋪鄉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一直靠一台54匹馬力的柴油機發電,除機關單位外,很少有居民用電,1979年沙河鋪鄉架通了第一條高壓線,隨後低壓線路逐步架通村莊,農村居民開始用上了電。1988—1998年,全鄉有25台變壓器,高低壓線路17KM。1999年10月,開始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到2003年底,全鄉共集資300多萬元,完成了22個村的電網改造,使農戶電價由原來的每千瓦時0.98元降至每千瓦時0.66元。全鄉共有10KV線路55.8KM,0.4KV線路31.5KM,變壓器116台,總容量為5085KVA,其中抽水、加工專變75台。2007年農網改造完成楊集、湖沿、玄中三個村,累計完成24個,改造率達100%。全鄉農網改造即「戶戶通」工程全面結束,原高耗能,小全部被淘汰,大大改善了全鄉的配網狀況,提高了供電可靠率。
1980,沙河鋪鄉鏡內只有5公里的312國道是柏油路面,沙陳路、沙泉路也是沙石路,鄉村公路全是磚碴路和土路。1990年,沙泉路整修,沙河鋪鏡內10公里泥路變成了柏油路;1996年,沙陳路重修,鄉籌資160多萬元,對境內15公里公路進行了取直加寬,拆遷房屋200多間,順利地完成了油路的鋪設。1998年至2003年,鄉通過發動群眾和爭取項目,籌集資金200萬元,相繼修通了窯灣村至花園村2.4公里沙石路,廟庄村—夾河村—汪營村5.5公里沙石路,街道—楊集村—聯塘村—梓樹村6.4公里柏油路,黃土村—郭崗村—柯樓村3.2公里石子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1978年至1992年,全鄉僅有一部50門磁石交換機,只有機關單位裝電話,全鄉只有11部電話。1996年,沙河鋪鄉架通了傳輸光纜。現已裝機3952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中國移動公司先後於1999年5月和2003年11月在沙河街道和黃土街道建起了基站,移動用戶3252戶。
1980年前後,全鄉僅有部分群眾能聽到小喇叭,1986年,全鄉村村通廣播。1996年,鄉投資40萬元,裝配了一座35米高的調頻廣播發射塔及無線電接收系統,安裝了一套50W無線微波接收傳遞裝置,使廣播覆蓋率達100%。1999年有線電視在街道開通。2000年至2003年,鄉政府投入100多萬元,完成了電視回傳系統二級通信干線及對各村莊的埋桿架線建設,有線電視入戶1800戶。2007年廣播電視事業明顯進步,新開通有線電視2個村,全年新增用戶433戶,新上數字MMDS用戶45戶。

❸ 沙河市有哪幾個鎮哪幾個村

沙河市轄5個街道、4個鎮、4個鄉:褡褳街道、橋東街道、橋西街道、周庄街道、贊善街道、綦村鎮、十里亭鎮、白塔鎮、新城鎮、柴關鄉、冊井鄉、劉石崗鄉、蟬房鄉。

❹ 萊州市朱橋鎮和沙河鎮那個經濟好

你好!萊州市沙河鎮和朱橋鎮相比而言還是沙河鎮經濟實力好一些,主要是有地理優勢,屬於煙台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各項工農商比較發達,希望我的回答能使你滿意。

❺ 沙河市 有那幾個鎮那幾個村

2011年,沙河市轄5個街道、4個鎮、4個鄉:褡褳街道、橋東街道、橋西街道、周庄街道、贊善街道、綦村鎮、十里亭鎮、白塔鎮、新城鎮、柴關鄉、冊井鄉、劉石崗鄉、蟬房鄉。

行政區 行政駐地 面積 人口 管轄范圍
褡褳街道 辦事處駐京廣路 19平方千米 5.50萬 轄5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太北、廣陽、晨光、新華、慶陽;褡褳、西崔、東崔、南汪、中汪、東升
橋東街道 辦事處駐建設北路 54.35平方千米 3.18萬 轄3個社區居委會、14個村委會:園西、風陽、溫泉街;新楊庄、普通店、常庄、毛村、田村、葛村、辛寨、西杜、杜一、杜二、杜三、高一、高二、高三
橋西街道 辦事處駐橋西大街 14.9平方千米 2.01萬 轄2個社區居委會、7個村委會:太西、興農;趙泗水、正招、辛庄、興固、曹一、曹二、曹三
贊善街道 辦事處駐贊善村 34.97平方千米 2.73萬 轄13個村委會:贊善、許庄、尚賢、岳坪、下鄭、上鄭、霞渠、丈八、官莊、福益、大掌、新石嶺、東侯峪
周庄街道 辦事處駐周庄村 41.4平方千米 1.42萬 轄16個村委會:周庄、王莊、冀庄、老莊、姚庄、張庄、韓庄、申庄、高廟、竺村、淮庄、劉庄、毛庄、河北庄、東南庄、西八里庄
白塔鎮 鎮政府駐白塔村 78.17平方千米 5.76萬 轄34個村委會:白塔、白澗、新村、秦庄、新王、西趙、淺井、下元、趙窯、中關、下關、章村、王窯、馬庄、欒卸、溫窯、權村、溫庄、天生、賈庄、窯坡、養兒河、李家莊、朱金紫、王金紫、南金紫、西郝庄、王下曹、林下曹、張下曹、樊下曹、塔子峪、顯德汪、東下河
綦村鎮 鎮政府駐綦村 123.8平方千米 2.46萬 轄18個村委會:綦村、綦陽、西左、西毛、崗冶、朱庄、張峪、紙房、趙冊、峪里、後坡、孔庄、稱灣、黑硇、東蘇庄、西蘇庄、西南溝
新城鎮 鎮政府駐新城村 52.37平方千米 3.36萬 轄21個村委會:新城、侯庄、三王、東馮、西馮、北馮、後河、白錯、王莊、新章、店上、河頭、北掌、南掌、台上、勝利、前升、小屯橋、西許庄、東郝庄、西石嶺
十里亭鎮 鎮政府駐十里亭村 65.18平方千米 2.24萬 轄15個村委會:十里亭、西葛泉、東葛泉、上申庄、大油、西油、南高、中高、高店、柳溝、下解、王崗、曹章、王窯、水澗
冊井鄉 鄉政府駐冊井村 60.58平方千米 2.31萬 轄23個村委會:西北街、西南街、東南街、東北街、八十縣、北盤水、功德汪、通源井、小南溝、張溝、高窯、康川、全呼、鎖會、賈溝、常庄、蛇身、新莊、後井、蔡林、白庄、劉庄、魏庄
柴關鄉 鄉政府駐柴關村 85.59平方千米 1.52萬 轄20個村委會:柴關、彭硇、劉硇、王硇、杜硇、康硇、陳硇、南站、西溝、峽溝、高庄、安河、東溝、溫家園、陰河溝、石門溝、杏花庄、綠水池、五里碑
蟬房鄉 鄉政府駐蟬房村 168.71平方千米 1.49萬 轄35個村委會:蟬房、南溝、花木、後欠、前欠、中欠、大欠、口上、連溝、大台、小台、寨底、漸灘、侯峪、西寨、王茜、寺溝、連庄、朝陽、良峪、石盤南街、石盤北街、前漸寺、後漸寺、石岩溝、後王峪、中王峪、前王峪、小漢坡、溫家溝、南台溝、碾子溝、小東溝、水磨頭、梧桐溝
劉石崗鄉 鄉政府駐劉石崗村 75.37平方千米 2.20萬 轄20個村委會:劉石崗、李石崗、南石崗、後石崗、孟石崗、東柳泉、西柳泉、將軍墓、八里廟、御路、上關、梁庄、寺庄、新莊、漸凹、渡口、石嶺、北溝、小倉、大坪

❻ 沙河鎮的基本概況

沙河鎮立於連雲港市贛榆區西南部,南接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西依江蘇最大的人工河——石樑河水庫,是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衛星鎮,省重點中心鎮。全鎮下轄52個行政村,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9萬畝,人口12萬。是江蘇省農業大鎮,盛產優質小麥、水稻、花生,蔬菜、花卉、草莓及優質大蒜生產形成規模;是蘇北有名的商貿重鎮,自古就是蘇北魯南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被著名的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費孝通稱為「蘇北三大集鎮」之一。每年農歷四月八的時候都會逢會,為期三天周圍各大鄉鎮的都會過來遊玩消費,人數和熱鬧程度不比春節差甚至有超越!
沙河鎮與東海縣隔河相望,國道310、327、省道牛青公路交匯於此。全鎮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11.6萬人口。沙河鎮先後被市命名為設施栽培先進鄉鎮、多種經營先進鄉鎮、個體私營經濟先進鄉鎮,被省政府命名為先進小城鎮、群眾文化先進鄉鎮,被國家綠化委命名為平原綠化百家鄉鎮。
沙河因古大沙河橫穿東西而得名。西漢時定名,春秋戰國時初屬郯,後屬楚,終歸齊。齊相管仲曾在沙河興漁鹽利,使沙河名聞遐邇;唐宋以來,沙河的經濟貿易相當繁榮,是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沙河鎮歷史悠久,文人薈萃。明末沙河街的朱梓在湖廣靖州任天柱令,為苗漢民族團結立下大功;傳說中為七仙女、董永做媒的槐樹在沙河境內,殷庄因此而得名。
沙河鎮是省科技種植示範園區和連雲港遠郊蔬菜基地。現有經濟作物6.5萬畝,其中蔬菜2.5萬畝,糧經比例達到4:6,初步形成萬畝設施蔬菜栽培基地、萬畝大蒜生產基地、萬畝草莓、萬畝土豆和5000畝花卉、雜果生產基地五大基地,年產各類蔬菜15萬噸,產值1.5億元。沙河鎮多種經營生產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飲食、草竹編、販運等門類,建成各類專業村40個、專業戶5000戶,其中規模養殖千隻(頭)以上的300多戶,珍珠獾、藍狐、白玉蝸牛、落地王鴿等特種養殖60餘戶。發展糧油加工大戶200餘戶,流通專業大戶300多家;500多名農民經紀人每年將各類農副產品30萬噸銷往全國各地,培育的「顏河」牌西紅柿、三順蘿卜、黃牙菜等特色農產品暢銷蘇魯農貿市場。
進入90年代以來,沙河鎮的工業經濟進入規模發展軌道,全鎮有木業建材、塑料管件、糖果食品、機械鑄造、服裝針織等門類企業近百家。私營經濟已成為沙河的重要經濟支柱,全鎮發展個體工商戶4600家、私營企業260家,從業人員達2.8萬人。其中投資580萬元興建浪潮塑業有限公司,生產的PPR塑料管材管件已通過國家質量體系驗證,年可創產值2200多萬元,利稅超百萬元;殷勇化工廠生產的胱氨酸市場前景看好,年可創產值400萬元,利稅80萬元;與加拿大迪克斯電器公司合作的汽車發動機生產項目,總投資150萬美元,年可創產值2300萬元,實現利稅600多萬元,並積極與福建、浙江、韓國、加拿大等地客商洽談,大力五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新上化工、建材、塑料、機械、食品等20多外項目。
沙河鎮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鎮區由原來的0.8平方公里擴大到2.7平方公里,投資近億元實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投資建設中小學樓房18幢,鎮衛生院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建有農貿、糧油等規模市場8個,其中沙河糧油批發市場為蘇北地區最大的縣級糧油批發市場。全鎮實現村村通公路、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四通」目標;15%農民建起兩層以上樓房;2002年全鎮人口出生率8.56%,計劃生育率達90%。
在今後工作中,沙河鎮將積極實施農民增收、財稅增源、企業增活、市場增大、集體經濟增強、城鎮建設增新的富民強鎮工程,把沙河建成「農業大鎮、工業強鎮、三產重鎮、商貿富鎮」。一是突出工業主體,打好招商引資攻堅戰,力爭在兩年內吸引外資8000萬元,興建外資、合資合作企業20家,年增加產值2億元以上;二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兩年內增加溫室2000棟,大棚1000個,更新技術、品種20項,農民年增加經濟收入1500萬元;三是營造良好環境,促進私營個體經濟上規模、上水平,年新增個體工商戶500戶、私營企業40家,年創稅收500萬元;四是建設文明新鎮,樹好贛榆南大門形象。

❼ 沙河鎮的經濟發展

(一)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工業經濟不斷發展沙河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抓好項目建設,從而加快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步伐,以項目建設為導向,積極做好項目跟蹤服務,讓投資者放心投資、安心發展,工業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原有的煙花爆竹、打火機、鋼鏟遍及全國,目前仍蓬勃發展,產銷兩旺。2009年新上項目共6個,投資總額達2100萬元。其中,一是計劃總投資800萬元的博白縣林興沙磚廠,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於2009年9月動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600萬元。二是投資180多萬元的博白縣海利鋼鏟廠已竣工,目前已實現產值20萬元,上繳稅收0.35萬元。三是計劃投資160.2萬多元的博白縣財華木業旋切單板廠,於2009年8月動工建設,預計年產值250萬元,實現稅收1.5萬元。四是投資150多萬元的博白縣佳林工藝品廠,已於2009年11月竣工投產,預計年產值310萬元,實現稅收11萬元。隨著林興沙磚、海利鋼鏟、財華木業等企業紛紛落戶沙河,該鎮林果產業、針織工藝、煙花炮竹、交通運輸、沙河鏟業、礦產加工、農林肥製造業等,初步成為沙河鎮的骨幹產業。全鎮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800萬元,增長36.38%,標志著沙河工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二)基礎設施建設沙河鎮黨委、政府歷史都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採取外引內聯籌集資金,在2005年以來,相繼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徵得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轉、同意該鎮建設面積為1.9546公頃的文華小區,於當年投資480多萬元硬化長680米,寬10米,厚度20公分街道,硬化街道排污溝800多米,「三通一平」全部就緒。規劃建房108間,房屋正建設中。2006年投資30萬元硬化河西路至沙河船廠的四級公路,2006年投50多萬元修建長遠便民碼頭,2006年投50萬元修建鯉魚頭渡頭。2008年投資350萬元硬化沙河——菱角公路20多公里;投資50多萬元硬化朱錫昂故居公路1.8公里;投資80多萬元修復沙河——東平水毀公路。2009年尤為突出:投資19多萬元硬化白石村菜沖隊至沙菱公路;投資14多萬元硬化禮安村園地隊公路;投資55多萬元硬化雙江村雙坎隊至葉屋村、雙坎大橋公路;投資850多萬元除險加固亞舟沖水庫、聯合水庫和山塘;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雙山、長遠、禮安三個村的農田基礎設施;投資60多萬元修建便民碼頭和道路、渡口。全鎮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各項事業和諧發展,民生保障持續改革。沙河鎮把發展社會事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改善民生,促進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人口計生、勞動保障等各項事業更好地發展。繼續鞏固提高「兩基」工作,全鎮在教育方面基礎硬體建設的投入極大,於2006年投資30萬元建設玉橋村小教學樓。2006年投資24萬元建設山橋村園地小學。2007年投資35萬元建設沙河鎮二中學生食堂和藍、排球場。2006年投資223萬元建設沙河高中教學樓一幢、教師住房一幢。2007年投資80萬元建設沙河中心校教師住房一幢,2008年投資30萬元建設新香小學,投資30萬元建設竹旺小學,投資36萬元建設白石村小學,投資540多萬元建設沙河二中綜合樓。2009年投資100萬元新建新香村、竹旺村、白石村3個村的小學教學樓;投資410萬元建設一中、二中教師、學生宿舍樓和校園基礎設施等。為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保障。目前,全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實行「兩免一補」政策。2009年全鎮中考上重點線人數26人,其中1人上玉高線,博高線25人,繼續名列全縣前茅。文化工作成績顯著,鎮文化廣場是全縣鄉鎮中面積最大,設施最好的文化廣場。文化站曾榮獲過自治區受予先進文化站稱號。幾年來,該鎮多次組隊參加市縣文藝節目比賽,並取得好名次。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群眾文化體育生活水平不斷豐富,2008年白石村才沖屯農民自費舉辦「農民奧運會」,豐富了農村體育文化生活。2008年計生工作一直走在全縣最前列,投資36萬元建設鎮計生服務所辦公大樓,全鎮認真按照上級的指示要求去做,堅持「三為主」方針,把工作重心放在村民自治中去,由於成效顯著,年度考評總分排在全縣第一。城鄉醫療惠民工程成效顯著,2009年新農合參保人數6.13萬人,參合率91%以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09年全鎮享受農村低人數2800多人,發放低保金105萬元,實現了應保盡保。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各項行政管理逐步規范,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鎮黨委、鎮政府十分重視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使全鎮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為經濟建設和開放開發創造了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為了方便前來投資辦企業的客商,並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鎮政府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簡化報批手續,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千方百計地為外商排憂解難。近幾年來,先後與外地客商簽訂企業合同項目12個,總投資額達到了1.6億元。沙河鎮黨委多次獲得玉林市和博白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基層黨委、「六個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鎮政府大院被評為自治區級文明庭院,鎮文化站榮獲全國先進文化站榮譽稱號。風生水起,百舸競發;春潮湧動,生機盅然。如今,面臨泛北部灣經濟區成功獲國家批准後的新一輪發展機遇,鎮黨委、政府正帶領全鎮客家兒女,發揮現有的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以優良的投資環境、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創新的精神風貌,積極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為國內外客商和朋友獻上一片投資興業的熱土,努力把沙河建設成為東部產業轉移的前沿,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富裕文明和諧新城鎮。

❽ 沙河驛鎮的經濟發展

2000年,全鎮共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5968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4934萬元、10254萬元、1087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10.6%、13.4%。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998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工農業總產值完成37906萬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5896萬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總產值完成32010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519.5萬元,比上年下降10.6%。小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48.7萬元,比上年下降7%;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完成11001萬元,比上年增長3%。其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485萬元,比上年下降1.4%;農民人均純收入3690元,比上年增長1.1%;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59129萬元,比上年增長38.8%。鄉鎮企業利潤完成5099萬元,比上年增長41.6%。鄉鎮企業稅金完成596萬元,比上年增長4.6%。鄉鎮企業增加值12432萬元,比上年增長13%;工業利潤完成3431萬元,比上年增長12.4%。工業稅金完成525萬元,比上年增長15.9%。
三大產業協調發展。近年來,充分發揮三大優勢(鐵路、公路、驛站),緊緊依靠三種力量(基礎推力、政策拉力、幹部動力),大力實施三大戰略(工業強鎮、養殖富民、城建商貿推動),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攬全局,以爭創「全國千強鎮」、「國家衛生鎮」為總抓手,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鎮形成了三大支柱產業(鋼鐵為主的工業產業、養殖龍頭企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和鐵路貨場為輻射源的商貿物流產業),培育出了兩家鋼鐵企業(榮鑫公司、鑫達公司)、兩家焦化企業(藍海焦化、寶利源焦化)、兩家水泥企業(富源水泥、黎明水泥)及遷安市唯一一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唐山市鑫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三次產業比重由9.1:47.2:43.7調整到8:72:20。2006年,全鎮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18億元,比上年增長33.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全部財政收入達到1.09億元,比上年增長7.2%,連續兩年跨入全市億元鎮行列,2006年全省百強鄉鎮綜合評比中,排名第71位。
城鄉一體化建設穩中有升。近年來,全鎮累計投資1億多元,對102國道兩側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強化鎮區環境綜合治理,鎮區的「三化」水平顯著提高。佔地30畝水上公園、法庭、工商所等一批高標准辦公樓相繼投入使用,城鎮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明顯完善。鎮北環路、萬太路與卑楊線連接線以及二店子村跨線橋繞道工程,使鎮內道路網路體系日益完善;加快主城區國道兩側的規范治理以及老卑楊線的改造治理,不斷提升城鎮整體形象和建設品位。
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近臨北京、天津、秦皇島、唐山,京沈高速公路、102國道、京秦電氣化鐵路橫穿東西,卑水鐵路、卑楊公路、楊柏公路縱貫南北,形成了三橫三縱的道路網路格局。鎮內設有國家二級貨運編組站,年貨運能力可達1300-1600萬噸,是遷安市鐵路貨物運輸的重要通道和門戶。

❾ 連雲港贛榆縣沙河鎮經濟狀況怎麼樣

在贛榆縣,沙河鎮還是不錯的!

❿ 2020年萊州市哪個鄉鎮經濟發展好 對比土山鎮和沙河鎮經濟發展生活水平和環境狀況

萊州市的經濟發展最好的是土山鎮,其次是金倉鎮

閱讀全文

與沙河哪個鄉鎮經濟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8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7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3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7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2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3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09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19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7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7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4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6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1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4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1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3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9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6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0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