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每域微信社群運營為什麼會這么火
如何做好微信社群運營
1、確保基本的社群活動
核心用戶可以理解為積極分子。運營積極分子不僅可以保證社群的正常運行,還可以讓運營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2、確保用戶可以直接獲得反饋
與用戶保持溝通有利於團隊迭代的產品更符合用戶的需求。此外,社群也是獲取用戶信息的重要渠道。核心用戶也是產品體驗者或品牌忠實粉絲。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可能是產品的不足,甚至是使用時的一些不良體驗。只有確保他們活躍,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向運營商提供信息或反饋。
3、讓核心用戶協助運營商工作
運營商通常有很多雜項的工作內容。你可以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在設定目標和規范後,分配給核心用戶,以分擔運營的工作量。讓用戶參與運營工作,可以提高核心用戶對社群和產品的忠誠度。
4、幫助核心用戶建立自己的品牌口碑
運營核心用戶的理念是讓他們認可你的產品,成為你的產品的粉絲,這樣他們就可以幫助你進行各種溝通,從而影響周圍的許多人,讓更多的人了解你的產品,為自己的品牌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上是微信社群運營的全部內容。微信社群運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核心是信任。信任是社群存在和銷售商品的基礎。社群運營不僅僅是發送一些廣告,而是需要仔細管理客戶。
『貳』 到底什麼是社群電商
標簽:
給出某種態度,這個態度便會形成一個標簽,身上有這個標簽或者希望為自己貼上這個標簽的人就是它的用戶基礎。這個設定決定了用戶基礎的大小,也決定了未來天花板的高低。
產品:
不是任何產品都適合用社群電商來做。做的好可以呈幾何級的傳播自己的影響力,做的不好會加速自己的死亡。對於一些本身產品質量就不過關的企業,社群化只會加速產品死亡,因為由用戶對產品的個體投訴轉向成了群體投訴。
信任度:
意見領袖+產品專業度。比如邏輯思維的羅胖,為什麼只有賣書賣得最好,因為他的專業是知識傳播就是書,所以大家在賣書的時候肯定是選擇羅胖。
路徑:
通過一些場景交互讓用戶與用戶之間先建立起中關系為平台背書,之後依靠這樣的中關系成為電商的交易目標群體,價值自然也就可以兌現。這樣的流量和沉澱下來的用戶關系便是社群電商的核心價值,也是區別於媒體屬性的平台最大的區別所在。
商業密碼:
基於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架構的社群電商,不僅具備傳統電商和媒體屬性平台,也具備傳統電商和媒體屬性平台所具備的流量和價格這個商業密碼,還獨具信用和經驗這兩個當下乃至未來會成為主導的商業密碼。社群中的用戶信任是不可復制的,用戶的經驗也是不可復制的。不可復制性直接就促成了其本身的稀缺性,天然就是具有價值的張力,而媒體的載體是資訊,資訊是最容易被復制的,容易被復制的東西也就不具備稀缺性,所以其價值也就大打折扣。單一的內容為王時代已經不在適合社群時代的商業基礎。
轉化率:
社群電商是讓用戶與用戶之間的消費行為的經驗分享形成價值鏈,進而轉化為交易入口。簡單來說,就是讓消費者或其他個體具有價值和消費指導作用的消費行為的經驗分享發揮作用,成為其他用戶的消費指南或消費線索的聚合。這種模式既可以雙向反射到用戶本身,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人脈關系不僅可以變現,還可以在價值變現中增進關系,從而人脈也可以增加更多的人脈和其對平台本身的粘性持續增進。
屬性:
社群電商的本質是個體孤獨和自我實現的客觀表現。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這是高層次的三個需求,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就跟游戲級別一樣,這是高級別,是上升到精神層面的需求,如果是你,你會把精神層面的東西放到一個陌生的充滿銅臭味的場景中去嗎?所以有用、有趣、有情、有利,這是一個社群電商的四大屬性,排序有講究的,利是放在後面的,當前面三個屬性都滿足的時候,利就不是任何問題。
連接:
在傳統中小型企業轉型互聯網輕模式的趨勢下,社群電商可以為傳統企業、微商和平台商鋪提供有效的移動分銷解決方案,特別是藉助社群多樣性和社交性兩大主要特點,使之更容易發揮移動互聯網「連接」人和商品的優勢,社群電商超越了微商的層面,與社群相匯合,這樣也將能夠成為一股現象級的創業大趨勢。
總結
社群電商:
是傳統電商和移動電商的一個深化延伸,它是一種商業意識形態的覺醒,是社群經濟線上的表現形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群電商是一套客戶管理體系,通過客戶的社群化充分激活企業的沉澱客戶,它拋棄了傳統的客戶管理方式,將每一個單獨的客戶通過社交網路工具進行了社群化改造,利用社會化媒體工具充分調動社群成員的活躍度和傳播力。社群電商模型不僅適用於傳統電商,也適用於移動電商,甚至它也適用僅僅通過社交工具進行銷售的微商。
『叄』 這個時代的社群有多火
「社群」火,肯定會得到肯定;
「社群」會一直火,也會被很多人認同⋯⋯
「社群」還要火多少年,很少有人能預測⋯⋯
關鍵是:社群火的年代,你把握住了嗎?
網路搜索「社群」,500多萬相關信息⋯⋯
更多的社群商業形態正在形成⋯⋯
社群人,在路上⋯⋯
社群商業,與日俱增⋯⋯
社群經濟,需要社群人在初心、定位、商業模式、營銷模式、運營管理模式、傳播模式等方面一起發力!
『肆』 什麼是社群經濟,有什麼具體的體現
社 群經濟 是指 互聯 網時 代 , 一 群有 共 同興 趣、 認知 、 價 值 觀的 用戶 抱 成團 , 發 生 群蜂 效 應 ,在 一起 互 動 、交流、 協 作 、感染 ,對 產 品 品 牌 本 身 產 生反 哺 的價值關 系 , 這 種建 立在 產品與 粉絲群 體 之間 的情感 信 任 +價 值 反 哺 ,共 同作用 形 成的自 運 轉 、自 循 環 的范 圍 經 濟 系統 。產品與消 費 者 之 間 不 再是 單 純 功能 上 的 連 接 ,消費 者開 始在意附著在產 品 功能之 上 的 諸如口 碑 、 文化 、逼 格、魅 力人 格等 靈魂性 的東西, 從 而 建立情感 上 的 無 縫 信 任 。 比如 新 興 的 網 絡互 助 平 台阿 米 互 助這 種 就 是 社群 經 濟的一 種具體 體 現 。
『伍』 社群經濟為什麼這么火
因 為 現在這個 是 最有 利 於 經濟發 展 的一種 模 式 , 可 以 帶給 我 們更多的 資 源 和 發展 機會 。
『陸』 現在社群很火,但社群究竟是什麼鬼
社群是什麼鬼?我也很好奇,是指各種群、群組一類的工具么?簡單,實用尚需證明的那種么?可是慢慢了解,我發現好像不是這樣的,我們最熟知的有像微信群呀,QQ群呀,甚至包括貼吧、豆瓣小組、知乎小組、某某圈子什麼的,都可以算是一個群體。
當然,社群不是一個散漫無組織的地方,它還可以有多種的激勵制度,這個就需要維護者根據用戶和自身需要來相互平衡啦。
『柒』 關於社群經濟
社群經濟是指互聯網時代、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鏈接,消費者開始在意附著在產品之上的諸如品牌、文化、格調、人格魅力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基於此,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擁抱成團,形成群峰效應,他們一起互動、交流、協作和相互影響,然後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系,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和價值反哺,並共同作用形成的自運轉、自循環的范圍經濟系統,就叫社群經濟。
社群經濟強調的是去中心化,社群成員參與一款產品從創意到設計、包裝、生產、傳播、銷售各個環節,社群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信息獲取能力和參與空間,個體可以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強的行動能力,更大的滿足自身的心裡需求。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遵循某種自發的規則組成蜂窩狀的群體。
在商業上社群意義有三條:
其一,社群能夠讓消費者從「高松公路」上跑下來,形成真實的閉環互動關系,重新奪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讓互動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從而令優質內容的溢價得以實現,而消費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夠內生出獨特的共享內容,徹底改變內容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單向關系,從而出現凱文凱利所謂的「產消者」。
社群經濟有以下五大特徵:
1、 情感連接,社群能讓一群有共同價值主張、相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關系。
2、 利益驅動,社群本身也是一種組織形態,要維持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轉,系統內大多數個體需要產出價值,獲得收益。
3、 有限范圍,社群本質上是小范圍內的集中鏈接。
4、 無線裂變,社群本身有自生長、自復制能力,在某些細分主題之後,將無線裂變成更多主題社群。。
5、 自我進化,良好運營的社群會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進行更迭,不斷優化,變得更為聚焦。
社群經濟讓營銷實現虛擬化、精準化、本地化和場景化,變消費者的概念為用戶的概念,不斷促進與用戶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優化、迭代自身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社群經濟對粉絲經濟、體驗經濟的深化和延伸,改變單邊經濟模式為去中心化的多邊、無邊經營模式,通過緊緊抓住用戶的心裡體驗和情感訴求而維系較強的黏性。社群經濟打通、融合線上線下,並為實體企業、商業的互聯網轉型創造了空間,者有助於大幅度降低商業渠道成本,創造為可觀的效益。
羅輯思維是早期比較成功的社群代表。
1、羅輯思維
創始人羅振宇,現在還是最有影響力的社群之一,其最大的價值就是構建了一個頂級的社群。而羅輯思維是如何構建社群的呢?主要有以下三步:其一,選人。羅輯思維的用戶主要是85後「愛讀書的人」,會員加入要交錢,分200元和1200元,確保會員能真正付出行動。其二,培養習慣。培養共同的習慣,可以進一步固化會員「自己人效應」。比如,羅輯思維固定每天早上大概6點20發送語音消息,培養用戶閱讀習慣。其三,加強線下互動。線下的互動更能激發人與人之間的聯合,羅輯思維就曾舉辦過不少線下活動,比如「愛與抱抱」、「霸王餐」游戲等等。
PAPI醬的成功是迎合了部分網民的情緒需求。
2、PAPI醬
papi醬通過變聲軟體說出那句自創的slogan,「我是papi醬,一個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可謂是網紅經濟的一大經典。PAPI醬主要迎合和現代80、90後年輕人叛逆、網路吐槽、幽默詼諧的情緒需求。
小米的社群營銷和飢餓營銷成為營銷經典案例。
3、小米
小米的快速崛起,絕對離不開其社群營銷。其在社群營銷上的做法,主要包括:聚集粉絲。小米主要通過三個方式聚集粉絲:利用微博獲取新用戶;利用論壇維護用戶活躍度;利用微信做客服。增強參與感。比如說,開發MIUI時,讓米粉參與其中,提出建議和要求,由工程師改進。這極大地增強了用戶的主人翁感。增加自我認同感。小米通過爆米花論壇、米粉節、同城會等活動,讓用戶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全民客服。小米從領導到員工都是客服,都與粉絲持續對話,以時刻解決問題。
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4、星巴克
星巴克對社群營銷的操作,可謂爐火純青。在Twitter、Instagram、Google+、Facebook等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蹤影。星巴克的社群營銷玩法包括:藉助Facebook和Twitter推廣新產品。星巴克曾經為了促銷黃金烘培豆咖啡,而推出FacebookAPP,顧客可以從中了解新品資訊、優惠福利等。而在Twitter上,星巴克也展開了宣傳,並通過文章引流。運用貼合熱點的廣告和主題標簽。如美國曾遭遇Nemo大風雪,星巴克當時在Twitter上推出了在寒冬中握著熱咖啡的廣告;並且利用#Nemo和#blizzard等標簽,貼合顧客的生活。
5、思埠
雖然說微商有很多人不齒,但畢竟別人實現了巨大的銷售額和很高的個人成功,創始人也成為新一代的草根偶像和品牌代言人,而且思埠也實現了從微商到新零售的轉型嘗試,這個是新時代條件下社群營銷的成功典範。
隨著微信、qq、陌陌、自媒體、微博等app的盛行,未來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離不開社群營銷
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的區別
1)粉絲經濟是縱向的
社群經濟的方式是通過對內部生態的滿足產生經濟價值並進一步外延。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理論將粉絲經濟等同於社群經濟。其實,粉絲經濟是一種單項的價值流通,它通過塑造一個品牌(這個品牌可以是人、物、觀念等),來籠絡對該品牌有較高認知度與喜好的受眾成為其粉絲,這樣的關系構成使得其內部的信息傳遞具有單向性的特點,即品牌傳達某些信息,粉絲接受信息並向品牌做出反饋。這樣的縱向信息傳遞方式有著極強的向心性及非理性因素。
粉絲因缺少橫向交流及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與方式而產生對品牌主體的盲目崇拜。縱使品牌主體沒有從物理上屏蔽粉絲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但其對粉絲灌輸的價值體系使其在心理上自覺排斥了外界信息。這一點被用在很多的營銷案例中,從早期的歌手粉絲到現今諸如蘋果、小米類的品牌粉絲。它們的核心都是旨在營造一種目標受眾的狂熱崇拜。在這種狂熱的崇拜下,品牌主體及其運營者通過開發品牌價值及周邊產品獲得經營性創收。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同樣為粉絲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條件。它有效拉近了品牌主體與粉絲間的距離,擴大了品牌主體的信息傳播范圍,降低了其傳播難度,使得品牌主體能夠聚集更多粉絲,獲得更大收益。同時,社交媒體與電商、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為粉絲經濟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便利有效的途徑,進一步增加了收益。
2)社群經濟是橫向的
社群經濟與粉絲經濟的最直觀的差異在於,社群經濟以社群間內部成員的橫向交流為紐帶,通過對社群的服務與創造社群價值獲得經濟效益,這顯著區別於粉絲經濟通過粉絲對品牌主體的向心性依託而獲得經營性收益的做法。不過,因社交媒體互動性強的交流特點,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的界限並非全然涇渭分明。好的社群能夠樹立自有品牌從而聚集人氣,形成一定的品牌向心性;粉絲經濟也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互動機制為粉絲提供一種類似於社群的歸屬感。這也就導致了社群經濟與粉絲經濟在社交媒體中容易混淆的現象。
3)粉絲經濟就是社群經濟嗎?
顯然不是的。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絲,但如果僅僅停留在粉絲這個層面,無非是把以前的忠實用戶換了個新名詞而已。「無粉絲不品牌」,這句話沒錯,但反過來,哪一個品牌沒有自己的粉絲呢?
只有當你的客戶變成用戶,用戶變成粉絲,粉絲變成朋友的時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社群是任何時代、所有商業都在追求的終極目標,但只有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了微信這樣的高效率工具以後,社群才是可能的。這中間的差別是,一個有社群的品牌和沒有社群的品牌,其競爭力是完全不同的。
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與解決基礎用戶來源的粉絲經濟不同,社群經濟的特徵是多對多,依靠社交關系,社群成員之間能夠充分的溝通,解決了互動不足的問題。也可以這樣說,粉絲經濟是一群人在干同樣一件事,而社群經濟則是一群人在干著不一樣的事,而每個人乾的事又能為其他人服務,並能從中受益,記得上文中提到的村落中的鐵匠嗎,就是這樣的角色。粉絲經濟解決用戶來源,社群經濟解決了成交,兩者相輔相成。社群經濟由粉絲經濟發展而來,但是真正的社群經濟是成員之間的多向互動關系,因為這種交互,在社群內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自我運作,不斷分享,自主創造,從而進行各種產品和價值的生產和再生產。社群經濟的實質,就是社群自身的生產力和價值增值能力。
通過上述兩個表格對社區與社群、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粉絲經濟其實是基於社區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單向、自上而下的一種生產關系,粉絲和企業主或者品牌方的關系只是一種從屬的隸屬關系,是一種弱關系弱鏈接,企業主或品牌方是中心,他們發布或者掌控了所有信息及資源的發布。而社群經濟卻是基於社群的基礎上產生的橫向、圈層化的一種范圍經濟,這個社群里沒有誰是中心,也就是去中心話,大家都是這個社群的主人,大家提供有溫度的內容,協同互助、互惠互利。
在我看來,社群經濟就是互聯網時代下消息快速流通帶來的一種互惠互利的消費關系
引用資料
社群經濟:分享5個社群營銷成功案例,降低企業與消費者連接成本 。
社群經是什麼?社群經濟的五大特徵
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到底有哪些區別
『捌』 社群經濟是怎樣煉成的
社群經濟是什麼?社群經濟怎麼做?(我將用幾篇文章來闡述科特勒營銷3.0理念和互聯網營銷之間的關系)
社會科學的發展總是先被社會的發展所牽引,之後又來牽引社會的發展,營銷作為社會科學的一種,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萌生新的營銷思想,營銷思想的不斷變化才能不斷的推進企業和消費者關系的持續建立!科特勒的營銷3.0理論正是在這樣一個社會價值觀和消費者力量崛起的背景提出的,也被譽為現在社會的商業救贖之道!
營銷3.0即「價值觀驅動營銷」,營銷者不在把顧客僅僅視為消費者的人,而是把他們看做具有獨立思想、心靈和精神的完整的人類個體!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內心感到焦慮和擔憂的問題,營銷3.0就是利用人的焦慮和擔憂的問題為基礎的營銷,那就是企業要解決人們所焦慮和擔憂的問題,就是企業要有社會使命感、願景和價值觀,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解決用戶的焦慮和擔憂,這樣的企業就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心理訴求!
在營銷3.0時代,消費這的理念已經上升,他們要求的產品多和服務,不但要滿足自己在功能和情感上的需要,更要滿足在精神方面的需求!營銷3.0一已經把營銷的理念上升到了整個人力社會的期望和精神價值的新高度,消費者的任何需求都不會被忽視,因此營銷3.0把感情營銷和人文營銷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雖然現在看來科特勒所提出的營銷3.0理念的提出有些超前,我們現實營銷和營銷3.0理念相差甚遠,我想這是趨勢,企業唯一不可戰勝的就是趨勢,誰能走在趨勢的最前沿,誰將佔領先機!
說了這么多,營銷3.0理念和互聯網有什麼關系呢?互聯網的本質是解信息差的問題,營銷的作用就會讓企業信息和用戶需求對稱。在企業和用戶信息不對稱的區間越來越小的現在。在我看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實踐營銷3.0理念的主要載體!
下面從營銷的發展來看看在營銷1.0時代,都是以產品為中心,營銷就是純粹的銷售,營銷也就淪為一種說服的藝術;營銷2.0以消費者為中心,企業追求與顧客建立緊密的聯系,不但提供使用功能更要為消費者提供情感價值,因此公司和產品都追求獨特的市場定位,努力為消費者帶來第一無二的功能和情感的價值組合!
進入營銷3.0時代是以「人文精神」為主宰的時代,在上邊定義中已經說到,消費者變成了有獨立思想、心靈和精神的完整的人類個體。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的責任感和價值觀息息相關!營銷3.0時代,營銷的價值主張從「功能和感情的產異化被深化之「精神和價值觀的相應」!
「精神和價值觀的相應」才是科特勒營銷3.0的本質。從媒介屬性來看,熱媒介傳遞冷信息,冷媒介傳遞熱信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是能夠讓人深度參與互動、交流的媒介,是更具有符合人精神寄託和情感交流的媒體,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將主宰即將到來的營銷3.0時代!
互聯網會通過什麼方式來主宰營銷3.0時代呢?我在以前的文章呢中【利用社群「潛規則」,才能玩轉社群經濟】、【「生活圈」或將主宰未來互聯網新玩法】(或者直接搜索文章標題即可查看)等文章中未來的互聯網主導的是「互聯網社群」,社群會形成相對應的「生活圈」,此前我的文章中多次說到,互聯網社群的形成是以用戶相同興趣、價值觀而聚集形成的,這與科特勒營銷3.0的本質「精神和價值觀的相應」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所以,我以為,未來的營銷3.0時代一定是被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形成的互聯網社群所主宰!
『玖』 你認為所謂的社群經濟到底是怎樣的
網發揮各種群體、運動和商業性的力量,許多企業乃至行業的基本面正在發生動搖,甚至可能出現覆滅的情形。人們擁有了在機構外組件群體、共同行動的能力,這是巨大變化,它不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改進,而是一種挑戰
『拾』 這兩天聽人在講「社群經濟」這個詞,具體是個什麼意思
社群經濟是指互聯網時代、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鏈接,消費者開始在意附著在產品之上的諸如品牌、文化、格調、人格魅力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基於此,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擁抱成團,形成群峰效應,他們一起互動、交流、協作和相互影響,然後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系,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和價值反哺,並共同作用形成的自運轉、自循環的范圍經濟系統,就叫社群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