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在廢物管理模式上有什麼不同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傳統經濟與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徵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在這種經濟中,人們高強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提取出來,然後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氣和土壤中,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為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
與此不同,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晌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循環經濟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提供了戰略性的理論範式,從根本上消解了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
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地應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便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包括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並在全部排放物和廢物離開生產過程以前減少它。
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策略旨在減少產品在整個生產周期過程(包括從原料提煉到產品的最終處置)中對人類和環境的影晌。
清潔生產是循環經濟的基石,循環經濟是清潔生產的擴展。在理念上,它們有共同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在實踐中,它們有相通的實施途徑,應相互結合。
我國的生態脆弱性遠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人口多,耕地減少、用水緊張、糧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氣污染加劇、礦產資源不足等不可持續因素造成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將逼近極限值。面對這樣的生存威脅,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是克服我國可持續發展「瓶頸」的唯一選擇。
雖然清潔生產在產生初始時,著重預防污染,在其內涵中包括了實現不同層次上的物料再循環外,還包括減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減廢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節約能源等要求,與循環經濟主要著眼於實現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再循環的目標是一致的。
2.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區別與聯系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在實施的層次上。在企業層次實施清潔生產就是小循環的循環經濟,一個產品,一台裝置,一條生產線都可採用清潔生產的方案,在園區、行業或城市的層次上,同樣可以實施清潔生產。而廣義的循環經濟是需要相當大的范圍和區域的,如日本稱為建設「循環型社會」。推行循環經濟由於覆蓋的范圍較大,鏈接的部門較廣,涉及的因素較多,見效的周期較長,不論是哪個單獨的部門恐怕都難以擔當這項籌劃和組織的工作。
3.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怎樣關系
清潔生產是單一的生產活動。
循環生產是多方位的生產活動。
循環生產過程中,可以包含單一的清潔生產活動。
4. 如何理解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循環經濟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是當今環保戰略的3個主要發展方向,三者有共同之處,又有各自明確的理論、實踐和運行方式.筆者在對三者的內涵作了簡單介紹之後,著重從理論上探討環境管理延伸到企業、企業群落和國民經濟一切相關領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出並論述了生態工業與循環經濟的前提和本質是清潔生產,從優質資源、生態和環境總量保有量的角度探討了循環經濟對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性.
5. 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聯系
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關系呢?對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清楚的認識,就會造成概念的混亂,實踐的錯位,既沖擊清潔生產的實施,也不利於循環經濟的健康展開。
清潔生產是循環經濟的基石,循環經濟是清潔生產的擴展。在理念上,它們有共同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在實踐中,它們有相通的實施途徑,應相互結合。
1.兩個概念的提出都基於相同的時代要求
工業社會由於以指數增長方式無情地剝奪自然,已經造成全球環境惡化,資源日趨耗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指導下,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制定了《清潔生產計劃》,在全世界推行清潔生產。1996年德國頒布了《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提倡在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二者都是為了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而應運而生的。
我國的生態脆弱性遠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人口趨向高峰,耕地減少、用水緊張、糧食缺口、能源短缺、大氣污染加劇、礦產資源不足等不可持續因素造成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將逼近極限值。面對名副其實的生存威脅,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是克服我國可持續發展「瓶頸」的唯一選擇。
2.均以工業生態學作為理論基礎
工業生態學為經濟——生態的一體化提供了思路和工具,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同屬於工業生態學大框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工業生態學又可譯為產業生態學,以生態學的理論觀點研究工業活動與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考察人類社會從取自環境到返回環境的物質轉化全過程,探索實現工業生態化的途徑。經濟系統不單受社會規律的支配,更要受自然生態規律的制約。為了謀求社會和自然的和諧共存、技術圈和生物圈的兼容,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使經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生態系統的結構原則和運行規律,最終實現經濟的生態化,亦即構作生態經濟。
3.有共同的目標和實現途徑
雖然清潔生產在產生初始時,著重的是預防污染,在其內涵中包括了實現不同層次上的物料再循環外,還包括減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削減廢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節約能源、能源脫碳等要求,與循環經濟主要著眼於實現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再循環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從實現途徑來看,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也有很多相通之處。清潔生產的實現途徑可以歸納為兩大類,即源削減和再循環,包括: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重復使用原料、中間產品和產品,對物料和產品進行再循環,盡可能利用可再生資源,採用對環境無害的替代技術等,循環經濟的3R原則就源出於此。
4.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區別和聯系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在實施的層次上。在企業層次實施清潔生產就是小循環的循環經濟,一個產品,一台裝置,一條生產線都可採用清潔生產的方案,在園區、行業或城市的層次上,同樣可以實施清潔生產。而廣義的循環經濟是需要相當大的范圍和區域的,如日本稱為建設「循環型社會」。推行循環經濟由於覆蓋的范圍較大,鏈接的部門較廣,涉及的因素較多,見效的周期較長,不論是哪個單獨的部門恐怕都難以擔當這項籌劃和組織的工作。
就實際運作而言,在推行循環經濟過程中,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問題,清潔生產為此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推行循環經濟技術上的前提是產品的生態設計,沒有產品的生態設計,循環經濟只能是一個口號,而無法變成現實。
6. 什麼是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
循環經濟理論的誕生開啟了源頭預防和全過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的新局面,成為國家環境與發展政策的主流。循環經濟以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為主線,逐漸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套系統。循環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的必然結果。
7. 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區別
簡單的說清潔生產就是整個生產過程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標准,或者達到綠色生產,污染物排放為零,對社會和生活環境沒有危害;循環經濟是整個生產過程不僅沒有產生廢棄物,而且每個環節的廢物可以被下一個生產環節利用
採納哦
8. 從清潔生產到循環經濟,從環境材料到生命周期評價,這些新的理念對你有什麼啟
體現了環境保護學科的觀念上的發展,由關注單一污染源的濃度,產品生產過程中污水廢氣排放,深入到全面,到關注產品全過程碳排放,對於環境的影響全過程的評價。對於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對於新技術的利弊分析提供環保方面的評價標准和依據,在項目建設初期就做到更清潔更加環境友好。
清潔生產體現對生產過程中減少浪費,循環經濟強調對於資源充分利用,生命周期評價能為一些短期投入較大但是長遠來看對環境有好處的技術和方法提供有力支持。
9. 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
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與循環經濟
1、共同點是提高環保對經濟發展的指導作用
對傳統環保理論的沖擊和突破
2、生態工業與循環經濟的前提與本質是清潔生產
工業生態學不是自然生態學的簡單模仿
生態工業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資源綜合利用和廢物綜合利用。
相反,生態工業主動地審視、積極地改進和革新整個工業網路;僅具備廢物綜合利用功能的工業不是生態工業。
10. 如何理解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循環經濟
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在實施的層次上。在企業層次實施清潔生產就是小循環的循環經濟,一個產品,一台裝置,一條生產線都可採用清潔生產的方案,在園區、行業或城市的層次上,同樣可以實施清潔生產。而廣義的循環經濟是需要相當大的范圍和區域的,如日本稱為建設「循環型社會」。推行循環經濟由於覆蓋的范圍較大,鏈接的部門較廣,涉及的因素較多,見效的周期較長,不論是哪個單獨的部門恐怕都難以擔當這項籌劃和組織的工作。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與循環經濟
1、共同點是提高環保對經濟發展的指導作用
對傳統環保理論的沖擊和突破
2、生態工業與循環經濟的前提與本質是清潔生產
工業生態學不是自然生態學的簡單模仿
生態工業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資源綜合利用和廢物綜合利用。
相反,生態工業主動地審視、積極地改進和革新整個工業網路;僅具備廢物綜合利用功能的工業不是生態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