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宏觀調控是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責,所謂公共財政,指的是為彌補市場失效、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分配行為或其它形式的經濟行為。宏觀經濟主要調控政策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和產業政策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十一條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十六條 國有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國有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條 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規定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
B. 宏觀調控三大經濟手段
宏觀調控三大經濟手段 是指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國家、政府通過運用這三種手段,對國家經濟實行大局上的調控,配合各個時期市場出現的變化導向,做出的不斷調整。利用經濟手段,能夠引導百姓的消費支出等行為,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良性發展。
1、經濟手段:例如,國民經濟發貨的五年發展規劃,十年計劃等;並出台相關的經濟政策,對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進行收縮或擴張,從而改善市場收入分配的政策,帶動百姓們的就業積極性,提高企業生產率,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調節市場的供應關系;
2、法律手段:國家制定了這方面的法律規定和運用法律法規,其中包括經濟立法、經濟司法、法律監督。通過對經濟立法制定相關的法律,例如國家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並充分運用和貫徹法律,嚴厲打擊虛假廣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還制定了一部《食品安全責任法》對食品行業進行安全大檢查;
3 、行政手段:是指通過行政機關,採取對應的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大多數都是直接調節,並且帶有強制性。如 : 房地產調控政策等等。
C. 國家宏觀調控有哪些手段
法律分析:1、財政調節,是指用財政政策來調控國民經濟,具體地說,就是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財政政策來調控。但是我國去年使用的是穩健的財政政策,也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中性財政政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功成身退,政策轉型實屬必然」。2、信貸調節,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政府管理金融的機關,通過銀行的信貸活動影響企業和個人的經濟行為,調節經濟關系。一般情況下,當企業緊縮投資,可能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時,政府應採取放寬貸款的措施;而當企業投資過熱,增長速度可能超過國力,當供給過多時,政府則應壓縮投資信貸額來抑制投資。3、價格政策,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是運用價值規律進行的調節,而且是以健全合理的價格機制和價格管理體制為前提,注重價值規律的調節。4、匯率政策,是指通過調節匯率來影響本幣與外幣的兌換關系,進一步影響國際經濟關系和國內經濟關系。我國多年來一直通過匯率政策保證人民幣的穩定與堅挺。亞洲金融危機之時中國依然頂住壓力,做到人民幣幣值的穩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第四條 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
第五條 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保持完整、獨立。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與一般公共預算相銜接。
第六條 一般公共預算是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包括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下同)的預算和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轉移支付預算。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級收入和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級支出、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
第七條 地方各級一般公共預算包括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下同)的預算和稅收返還、轉移支付預算。地方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級收入、上級政府對本級政府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下級政府的上解收入。地方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級支出、對上級政府的上解支出、對下級政府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
D. 宏觀經濟主要調控政策有哪些
「宏觀經濟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是指國家或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宏觀調控是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責,所謂公共財政,指的是為彌補市場失效、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分配行為或其它形式的經濟行為。宏觀經濟主要調控政策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和產業政策等。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E. 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1、the meaures of macro adjustment and control,宏觀調控手段分為: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調控手段劃分:
①經濟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政策影響;
②法律手段有時是政府制定的經濟法規;
③行政手段則是政府發布的經濟命令。
④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通過媒體宣傳,達到調控目的。
⑤法律手段: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⑥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⑦行政手段: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
3、經濟手段中的政策:
稅收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產品購銷政策、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產業政策等。如:國家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法律手段如: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在2000年春節熱銷商品中查獲假冒偽劣「五糧液」「劍南春」酒,承德「露露」「大白兔」奶糖等假冒偽劣商品價值200多萬元. 行政手段如:政府下令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煤窯、小油田等。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首先通過調控市場商品的價格;其次向市場投放一些國家儲備的商品;再者可以通過印製貨幣的形式來調控經濟。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的宏觀調控政策。
一、通過調控市場商品的價格
首先可以通過調控市場商品的價格,通過出台一些相關的政策,而後讓市場的相關部門去執行,從上而下讓各個企業執行此市場商品價格 的標准,而後在政府宏觀的政策調控下,市場商品的價格就會恢復到一個正常的價格,因為有一些商品的市場價格偏高或者偏低,會導致其嚴重影響市場價格的穩定性。
注意事項:政府通過各種形式去調控宏觀的經濟水平,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這種形式可以這種調控形式可以使得市場的經濟水平恢復正常,因為市場的經濟水平一旦異常的情況下,意味著很多的行業都會隨萎靡,國家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G. 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有哪些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規劃、計劃等,對經濟活動進行引導,是一種間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
一、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是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通過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主要是財政手段),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主導、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為核心、經濟結構平衡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行為。政府宏觀調控是系統工程。對稱型反周期調控,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本質;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核心;財政手段,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途徑。
二、政府宏觀調控是小商品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知識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常態化的政府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特徵。政府宏觀調控不同於政府幹預經濟,也不同於計劃經濟。政府宏觀調控主要通過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來實現。
三、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政府宏觀調控或國家宏觀調控是以政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通過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主要是財政手段),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主導、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為核心、經濟結構平衡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行為。
四、政府宏觀調控是系統工程。對稱型反周期調控,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本質;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核心;財政手段,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途徑。政府宏觀調控是小商品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知識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常態化的政府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特徵。政府宏觀調控不同於政府幹預經濟,也不同於計劃經濟。政府宏觀調控主要通過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來實現。
五、宏觀調控是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一種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
六、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經濟增長,但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潮後所跟隨的衰退卻使經濟停滯甚至倒退,這種周期波動對社會資源及生產力都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宏觀調控是著重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通過人為調節供應與需求;保持國民經濟的適度增長率;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實現勞動力的充分就業;公平的收入分配;國際收支平衡。
H. 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1、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2、法律手段: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3、行政手段: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如:政府下令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煤窯、小油田等
I. 宏觀調控政策有哪些
(1)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 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時,需藉助一定的調控手段來實現調控目標。一般來說,宏觀調控手段主要有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經濟杠桿)、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 計劃手段:這是通過政府所制定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經濟計劃,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和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宏觀調控計劃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要手段,是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計劃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以及需要配套實施的經濟政策。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的形式主要是指導性計劃,突出其宏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 經濟手段:這是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價格杠桿:價格杠桿在宏觀經濟調控中具有調節杠桿和核算工具兩種作用。價格作為調節杠桿,其作用主要是通過價格的變動,來調節生產和投資的方向,調節商品流通和消費結構,調節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及促使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改進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增強適應市場供需變化的競爭能力。價格作為核算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現為,它是編制國民經濟計劃的工具,藉助價格可以考核經濟效益的高低,可以檢驗商品生產上的勞動耗費的多少,並可通過價格核算監督企業節約勞動。價格作為調節杠桿和核算杠桿,最終能促使宏觀經濟良好運行。當然,價格杠桿的調節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稅收杠桿:稅收杠桿直接影響企業及個人的經濟利益和經濟活動,最終可以起到調節生產和流通、調節市場供求、調節國民收入分配、調節進出口貿易關系等作用。稅收杠桿的調節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稅收的固定性使之難以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對於需要增加供給、減少需求的商品,靠稅收的調節也難以奏效。 信貸杠桿:信貸杠桿的調控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調節存貸款利率,能夠把閑散的資金動員起來加以利用,支持經濟的發展;能夠控制投資規模,引導投資方向,促進投資結構合理化;能夠控制貨幣流通量,調節社會總需求,保持價格總水平的穩定;能夠促使企業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目前,我國信貸杠桿的調節功能比較弱,比如由於體制原因和歷史沉積所形成的銀企債務問題,很難使信貸杠桿作用正常發揮。 工資杠桿:工資杠桿的調節作用表現在,通過選擇不同的工資形式,確定合理的工資等級差距,調動勞動者積極性;還可通過確定工資總水平,來調節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系。工資杠桿作用的發揮,與完善分配結構和分配方式有重要聯系。隨著分配結構和分配方式的不斷完善,工資杠桿的作用也將很好地發揮出來。 由上可見,幾種經濟杠桿各有長處和局限性,每種經濟杠桿的作用范圍、作用方向和程度都有所不同,單獨運用某種經濟杠桿進行宏觀調控,常常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因此,運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控,關鍵是綜合利用經濟杠桿。 法律手段: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過經濟立法和司法,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護公有財產、個人財產,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各個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個人的合法權益;調整各種經濟組織之間橫向和縱向的關系,保證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內容包括經濟司法和經濟立法兩個方面。經濟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各種經濟法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經濟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的制度、程序,對經濟案件進行檢察和審理的活動,維護市場秩序,懲罰和制裁經濟犯罪。 行政手段:這是依靠行政機構,採取強制性的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方式來調節經濟活動,以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一種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縱向性、無償性及速效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還不能放棄必要的行政手段。因為計劃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計劃手段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靈活地調節經濟活動;經濟手段具有短期性、滯後性和調節後果的不確定性。當計劃、經濟手段的調節都無效時,就只能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當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失調或社會經濟某一領域失控時,運用行政手段調節將能更迅速地扭轉失控,更快地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當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的手段,不可濫用,必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加以運用。 宏觀調控的計劃、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各具特點,各有所長,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組成宏觀調控手段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由於經濟手段較符合市場經濟原則,所以,要以經濟手段為主,綜合運用其他手段,發揮各種調節手段總體功能,以便有效地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
(2)政府宏觀調控的政策 政府在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時,還需要運用經濟政策來實現調控目標。宏觀調控政策主要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等。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關於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和行為准則,由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等組成。財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由稅種和稅率所構成的稅收政策。財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內容是政府的各項預算撥款政策,如政府購買、公共工程建設和轉移支付(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對某些地區、階層及人士實行的津貼和補助等)。財政政策的主要任務,在於調節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按財政政策在調節總供給和總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財政政策可具體分為平衡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三種類型。平衡性財政政策是財政支出根據財政收入的多少來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結余,又不要有較大赤字,保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從而對總需求不產生擴張或緊縮的影響。緊縮性財政政策是通過增加稅收而增加財政收入,或通過壓縮財政支出來減少或消滅財政赤字,以至出現或增加財政盈餘,達到抑制或減少社會總需求,乃至消除需求膨脹的效應。擴張性財政政策則是通過減稅而減少財政收入,或通過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來刺激社會總需求。以上各種財政政策各有其針對性,政府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應採用不同的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對貨幣流通進行管理和調節所確定的指導原則和行為准則,由信貸政策、利率政策等組成。貨幣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穩定幣值與發展經濟。根據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矛盾的狀況,與財政政策相配套,貨幣政策可具體分為三種類型,即均衡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均衡性貨幣政策是保持貨幣供應量與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量的大體平衡,以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緊縮性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利率、緊縮信貸規模、減少貨幣供應量,以抑制社會總需求增長。擴張性貨幣政策是通過降低利率、擴大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給量,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增長。貨幣政策手段主要有: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變更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等。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國家法律規定的、各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繳存的存款占各商業銀行所吸收到的存款的比率。再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因再貼現而向中央銀行支付的利息率,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利率。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上各種貨幣政策和手段各有其針對性,政府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應採用不同的貨幣政策和手段。 產業政策:是指政府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促進各產業部門均衡發展而採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總和,由產業布局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組織政策等組成。一項完整的產業政策,包括政策主體、政策目標、政策手段三個構成要素。政策主體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在我國是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政府,我國產業政策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負責制定,國務院發布實施。政策目標是指政策預定要達到的目的,主要有:規劃產業結構演進的方向、步驟及各產業的發展順序;確定支持什麼產業,限制什麼產業;選擇重點產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妥善處理各產業之間的關系,最終促使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按比例協調發展。政策手段是指為了實現政策目標所採取的方法和工具,如在稅收、財政撥款、信貸、投資、價格等方面對不同產業給以優惠或限制,以及採取相關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場調節措施。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根據既定目標而規定的個人收入總量及結構變動方向,以及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針和原則。一般來講,收入政策包括政策目標選擇和具體實施兩個部分。收入政策目標選擇可分為收入結構政策目標選擇和收入總量政策目標選擇。前者是政府考慮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在公平與效率之間作出選擇。當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分懸殊、影響社會穩定時,政府的收入結構政策就側重於縮小收入差距,增進公平;反之,如果勞動者缺乏積極性,經濟效率低下,政府的收入結構政策則側重於提高經濟效率。後者是政府考慮國民經濟的總量平衡,進行收入總量的變化,調節總需求,保障經濟的穩定增長。為了促進收入政策目標的實現,需要採取實施措施。一般有以下幾種:(1)以法律形式規定最低工資標准。這是為了保障社會成員的最低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的措施。(2)稅收調節。政府通過完善個人所得稅制,開征遺產稅等新稅種,調節過高收入,增進公平目標的實現。(3)實施工資和物價管制。這是政府在特定情況下為實現收入政策目標而實行的非常措施。(4)增加轉移支付和其他各種福利措施。例如,政府對貧困地區撥付扶貧款,對科技專家支付政府津貼,對失業者和低收入階層發放失業補助金和救濟金等。 宏觀調控政策除以上主要政策外,還有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區域政策、匯率政策等等,它們共同構成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各有特點,各自調控的具體對象和力度不同,各項政策的具體操作有不同的選擇。在宏觀調控過程中,要從國民經濟運行的實際出發,綜合運用並有選擇地採用各項調控政策,形成相互協調配合的總體功能,達到最佳宏觀調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