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都青羊區是富人區嗎
成都青羊區是富人區。城西作為成都當之無愧的樓市熱門區域,這里有著最早的富人區、最密集的高端住區、最豐富的產品線、最多的開發商數量。青羊的貴氣源於千古文化醞釀和積淀,城西作為蜀文明之源,三千載金沙遺址、李冰父子築都江堰、開岷江水,自西向東,首潤城西。
成都的富人區應該是青羊區,因為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很好,房價也比較高,所以有很多有錢人都會選擇在這個地區購買房子,房了的升值空間肯定是不需要擔心的。
青羊區的概述
青羊區,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區域,因區內著名道觀青羊宮而得名,全區總面積66平方千米。地處成都市平原地帶中心部位,地勢起伏平緩,且呈西北略向東南微傾斜。區境東鄰錦江區,南接武侯區、雙流區,西連溫江區,北抵金牛區、高新區西區。
成都原點位於該區文武路與鑼鍋巷交叉路口的人行道上。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青羊區常住人口為955954人。青羊區屬東部季風區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
境內河流屬岷江水系,為都江堰自流灌區,水資源豐富,過境河流有錦江府河段、南河段、清水河、磨底河、西郊河—飲馬河、江安河。青羊區原名西城區,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區,是西部地區和四川省黨政軍機關集中地。
中共四川省委機關、西部戰區機關和四川省政協機關的駐地,因區內著名道觀青羊宮而得名,是古蜀文明和詩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⑵ 在成都幾個主城區中,哪幾個區在經濟、城市環境上相對比較好一些
五(六)城區都差不多。經濟上,如果說GDP的話,金牛區最高;工作環境來講,也就是治安狀況的話,青羊區和高新區要好些。
⑶ 成都五城區哪個區經濟最好(稅務方便)
你好。這個沒有官方的排行。一般情況下,農業人口不足30%的話是不考慮進入經濟排行的。
不過、根據各種稅收、GDP…的綜合排行大概為:
金牛區、青羊區、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
成都城北幾乎全是金牛范圍,地稅就是最大的來源,所包含的企業、單位也不在話下,總體經濟自然相當可觀。青羊區次之,工業總部、城西的房地產行業無不為青羊的經濟做著貢獻,當然,天府廣場、騾馬市、太升路、金沙、光華村、府南等商業中心都是青羊的經濟支柱。至於錦江為什麼會被如此看好,其實主要是因為春熙路、鹽市口的誤導,很多人認為錦江才是成都的中心,其實錦江主要在成都東南、面積小,而且沒有重要的稅收來源,在後面理所應當,不過錦江的人均水平卻是最高的、這點不容忽視。武侯最後、應該能想到原因,武侯區大部分都被高新區這個獨立管理區域佔有了,高新區最猛、武侯就顯而易見了。
以上均為本人結合各種資料推測、能力有限,與真實情況有出入請見諒。
⑷ 成都主城各區經濟實力、教育軟硬體排名,成都各區縣經濟實力、教育力量排名
2004年成都各區市縣的GDP希望你供你參考 最後一個人均
成都市 GDP 第一次 第二次 工業 第三次 人均
錦江區 1381801 12778 450243 318145 918780 35277
青羊區 1501552 9698 437952 246982 1053902 32222
金牛區 1827993 14508 654022 417586 1159463 29574
武侯區 1280278 9438 561625 397314 709215 28144
成華區 1472953 16244 811605 666206 645104 25937
成華區位於成都市東北部,在城市向東發展中首當其沖。人口54萬,面積110.6平方公里,轄4個鄉、12個街道辦事處。區內雲集有200多家以電子工業為主體,多種行業並存,門類較為完善的國有企業,是成都乃至四川重要的工業基地。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10餘所大中專院校及30餘家科研院遍布全區,是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和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川陝公路和成渝、成綿、成南高速公路的成都起點皆在成華,外環繞城高速公路、三環路,橫貫全區,成都火車東站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編組貨站,除寶成、成渝、成昆、達成鐵路外,還有59條專用線,為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電力、供水、供氣設施完善,全國最大的天然氣配氣站座落區內。聞名中外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西南最大的游樂園,「川西第一叢林」昭覺寺,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的五代後蜀皇帝孟知祥墓皆在成華。
金牛區地處城市上風上水之地,空氣清新,水源潔凈,為川西平原生態、水資源保護區。全區幅員面積 108 平方公里,現轄 15 個街道辦事處和 1 個省級工業開發區,共有 110 個社區,戶籍人口 68 萬,流動人口約 80 萬。
金牛區交通便捷通暢,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20 公里,車程不足 30 分鍾,實現了與 29 個國際城市、 70 余個國內城市通航。區內不僅形成了「六縱六橫」道路網格(「六縱」指羊西線、成灌路、商貿大道、沙西線、成彭路、川陝路;「六橫」 指內環路、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大件路、繞城高速公路。),而且擁有連接成渝、寶成、成昆、成達等四條鐵路樞紐的西南最大火車站——成都火車北站和通往川西地區公路運輸要塞的城北汽車客運中心、茶店子汽車客運中心。
金牛區經濟實力位居成都市各區市縣第一,2007年GDP372億元,經濟總量約佔全市的 1/9 。區內工業發展迅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逐步實現在工業開發區集中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葯、食品飲料和現代製造四大行業正成為全區工業發展主力。第三產業較為發達,其中餐飲娛樂業、商貿市場業、現代物流業、宜居住宅業比較優勢明顯,並向成都現代商貿業第一區、都市旅遊業第一區、宜居住宅業第一區和工業成長第一區邁進。區域內的荷花池批發市場、五塊石葯材市場等全國知名市場圈,羊西線美食一條街、一品天下大街等餐飲娛樂聚集帶,凝聚了源源不斷的人氣和商氣,為區域商貿發展提供了旺盛的生機,「中國西部國際五金機電博覽會」、「中國 2005 國際美食旅遊節」等大型國內國際盛會先後選址金牛召開。
金牛區十分注重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創業環境,先後通過了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園林城市驗收,在全國率先實施 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OHSAS18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全國首家整體通過三項國際標准認證的區縣級政府。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贏得了廣大投資者和創業者的贊譽,美國沃爾瑪、法國歐尚、泰國易初蓮花、南非英美鉑金等世界 500 強企業先後入駐我區,眾多品牌企業成為該區的友好合作夥伴。
金牛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區內及周邊旅遊景點眾多,區內有商周蜀文化中心金沙遺址(部分區域)、前蜀皇帝王建墓永陵、三國老將黃忠墓、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駐地天回鎮、九里堤水文遺址,西臨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都江堰、九寨溝,南靠佛教名勝峨眉山、樂山大佛,北接古蜀聖地三星堆,緊連唐代詩人故居杜甫草堂、諸葛亮廟宇武侯祠和世界最大的熊貓生態公園。利用本區及周邊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業和文化休閑業正在成為全區產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重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兩河城市森林、天回銀杏園、華僑城主題公園等新興旅遊區為魅力金牛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牛區教育事業興盛,科技實力雄厚,擁有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中醫大學等高等院校 6 所,國家級示範中學成都 20 中及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等中小學校 80 多所,信息產業部電子十所、二十九所等多個科研院所。金牛賓館(國賓館)、加州花園國際酒店、西藏飯店等多個星級賓館分布金牛境內,區內完備的通信、醫療、金融、法律等配套服務為國內外賓客提供了便捷。
武侯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成都市區西南部,東以府河為界,北臨錦江,與成都市錦江區、青羊區隔河毗鄰,西南與雙流縣接壤。全區總面積為 76.56平方公里,東西、南北長寬分別約為10公里。總人口49.6萬人,以漢族為主,其餘為散居的回、藏、苗、滿、羌、蒙等少數民族。
武侯區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跨越式發展為主題,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武侯區成為了一方發展熱土。全區基本形成了以科技為先導,以園區為龍頭,以工業企業為骨幹,以專業大市場為依託,以電子信息、生物制葯、食品、皮革、傢具和房地產為支柱產業,堅持城鄉一體、對外開放、多元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格局。主要經濟載體—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武侯科技園、西部鞋都工業園、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的建設進展順利,園區內許多投資項目已初具規模並已形成生產能力。全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施了以江安河綠化觀光休閑公園為代表的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建設;大力實施工業經濟「2+X」發展戰略,培育形成高新支柱產業和傳統產業並存的產業體系;加快城南商貿圈建設,以此帶動新興商貿業態和專業化大市場的發展。武侯區出台了一系列包括「金橋獎」、「新星獎」、「攀登獎」在內的激勵招商引資和鼓勵企業發展的政策;深入持久地開展了機關作風整頓,建立起企業投訴中心、開門評議機關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啟動規范化服務型政府試點工作,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形成了加快發展的比較優勢。
區內武侯祠、望江樓、薛濤井等名勝古跡聞名中外。全區共有四川大學等1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餘個中央、省、市科研單位,全區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占總人口的26.6%,是全國科普示範城區,是國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驗區」、「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區內的成都科技一條街已成為全國第二大電腦市場。武侯區擁有快捷的交通系統,緊鄰航空港,火車南站位於武侯區東南,一、二、三環路橫貫東西,川藏路、機場路、草金路、武侯大道等輻射南北。涌現了大批一流的住宅示範小區,桐梓林小區、置信麗都花園等城南高尚精品住宅區引領著成都市房地產潮流,老成都民俗公園、科技園未來廣場等開放式公園為「武侯房產、人居典範」品牌增輝添色。
2005年,錦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5.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增速居五城區第一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42462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全區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1.9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68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全口徑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為9.31%,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0.8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9.59億元;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83.29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44.8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由2004年0.8:36:63.2調整為0.36:38: 61。
錦江區圍繞「五朵金花」打造,成功推出了江家菜地、荷塘月色和東籬菊園藝術村,隨著「五朵金花」相繼綻放,全年實現農業產值1.2億元,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532元,比去年增長1221元,位居五城區第一位,增長19%。大力發展「精品無公害蔬菜」等精品農業,都市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打造花卉、蔬菜兩大品牌,全年花卉播種面積達1畝,實現花卉產值6705萬元,比去年增長8.7%,精品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26542畝,產量達36236噸。2005年來,全區實有耕地面積17052畝,農村勞動力25094人。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區有年產值5000萬以上企業有6家。
全區圍繞發展新型工業為主導產業,加大土地管理力度,使園區內土地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優勢項目集中,有效拓展了產業發展平台,「一區四園」的新型工業發展格局的形成,使我區工業經濟規模跨入各區(市)縣前列,總量躍居全市第一位。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80.99億元,比上年增長26.9%。規模以上工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3.46億元,比去年增長5.18%,產品銷售收入193.85億元,增長12.4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0.91億元,比上年增長33.44%,企業虧損額0.50億元。
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入總量達142.16億元,比上年增長57%,總量居全市第一位,創歷史新高。工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三大增長點共同推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9.3億元,增長98%,其投資總量佔全社會投資總增量的49%。
青羊區為成都市中心區,是成都乃至四川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全區面積67平方公里,轄14個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常住人口約46萬人。區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雲集,職業教育、基礎教育水平較高,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機構齊全。中國第一個華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華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該區。2000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4.86億元。
青羊區還是成都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專業一條街眾多,尤以電訊一條街最為著名。以金融機構集中、大商廈、大賓館雲集為特徵的騾馬市金融、商貿圈為投資者提供巨大的商業機會。全區200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77億元。
青羊區作為城市中心區,區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雲集,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水平較高,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機構齊全,能向投資者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高素質的人員和完善的配套服務。政府對來自區外的企業還能給予財政扶持。區內有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中醫院大學附屬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等。
青羊區是成都市投資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世界著名商業巨頭麥德龍、國內IT行業領頭羊之一的拓普、TCL、海爾電器等均在該區投資、發展。
青羊區歷史悠久,地域經濟、巴蜀文化非常發達,是成都市功能分區中的文化旅遊區,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杜甫草堂、青羊宮、百花潭公園、文殊院、文化公園等。人們從唐代開始就喜歡此地,或泛舟浣花溪、或趕青羊宮廟會、或賀草堂人日、或聚文殊聽經。如今,青羊區的名勝古跡成了成都市民常去之處,也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個融觀光旅遊,餐引娛樂、古玩藝術等為一體的「杜甫草堂文化旅遊區」正在規劃建設中。200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7.7億元,同比增長14.3%,突破200億元大關。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6億元,增長24.6%,突破7億元大關,連續三年每年以近1.5個億的速度遞增。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1.7億元,增長57.1%,增幅居近3年之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1359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6243元,增長18.8%。
青羊區區位優勢獨特,投資硬環境日臻完善。區內公路四通八達,老成溫公路改擴建工程、三環路、青羊大道等建設正抓緊進行,武青路、土龍路已全線通車, 「三縱七橫」的路網框架正逐漸形成;一批現代化交通樞紐工程、成都火車西站。成飛航空港正在興建,金沙汽車客運中心已投入運營;通訊極為便利,國際國內通訊網路遍布區內各個角落,其他現代化通訊設施也具相當水平。
目前,青羊區按照「五區一帶」的發展規劃,積極打造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業、先進製造業等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增強特色支柱產業對項目和資金的集聚功能。一是中央商務區核心區。積極推進舊城改造,加快文化宮、西御街等地塊的拍賣轉讓,進一步發展現代服務業,振興「騾馬商圈」,吸引更多的資金和項目投入青羊。二是文化旅遊區。加快實施寬窄巷子、文殊院、錦綉工場等項目建設,鼓勵和帶動投資商參與文化旅遊開發。三是高尚住宅區。通過地塊拍賣和完善光華、東坡、金沙片區的基礎設施,引進有實力的開發商建設高品質住宅。四是工業集中發展區。東區充分發揮成飛集團和611 所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發展電子信息、航空電器、新型材料等配套產業,加快現代航空工業城的建設。五是青羊新區。圍繞文家老街改造、3000 畝國有土地整理及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各類資本加大投入。六是生態休閑帶。用好「拆院並院」政策,通過包裝啟動青羊綠舟公園二期、百仁、康河馬廠、高坎和繞城外側綠地「五大項目」,引進民間資本加快非城市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
⑸ 成都青羊區的價值
成都青羊區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青羊區的區域特色在於,這里是十年前成都口口相傳的「西貴」片區。「貴」也就貴在其政治地位、區位條件與文化底蘊。青羊區是西部地區和四川省黨政機關的集中地,中共四川省委機關、西部戰區機關和四川政協機關駐地均位於轄區內,所以青羊區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政治中心。
因為政治集中,相對應的文化、教育、環境發展也就「貴」了起來。而如今開發商和購房者看重的便是該區域的教育、環境與便捷的生活配套。在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青羊區的房子基本都是學區房,完全不用擔心孩子讀書的問題」,這其實就是青羊區學校數量與質量的體現。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青羊區可以說得上是名校遍布。
除了教育,就是宜居的環境與便捷的生活圈。作為宜居老城區,在青羊區有著「十分鍾生活圈」的說法,即在10分鍾的步行路程內,可以滿足菜市場、商場、醫院、學校、休閑、出行等生活配套。區域內有包括人民公園、百花潭公園、文化公園、浣花溪公園等綠化公園,亦有仁和春天百貨、優品道廣場、青羊萬達等購物中心,還有已通車的地鐵2號線、4號線、7號線貫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