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在未來的全球經濟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保持了年均9.4%的增長速度。2004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1000美元,13億人民的生活總體上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不足3000萬。
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採取了通過擴大開放促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中國從一個較封閉的發展中經濟迅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自1993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以其穩定的政局、優質低廉的勞動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廣闊的國內市場吸引國際投資者。跨國公司通過對華投資擴大在中國的銷售,或建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出口基地。據最新估計,在華外國直接投資的存量達到2600億美元左右。外國直接投資大大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206億美元,提高至2004年的1.15萬億美元,在世界排名第三位,其中,由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超過一半。
中國是一個具有巨大經濟發展潛力的國家。雖然經濟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但中國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排名在世界110名之後。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雖然以每年接近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但目前城市化率仍只有43%,超過一半的人口沒有機會直接分享工業化帶來的城市文明。13億人提高生活水平的強烈願望、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巨大發展空間,將會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強大的需求。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前景所做的最新分析和預測,「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在8%左右,按當前匯率計算,2010年人均國民收入水平將達到1700美元,2020年人均GDP將超過3200美元。
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際環境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中國是一個資源秉賦很不均衡的國度,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耕地、水、礦產等自然資源相對貧乏。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對海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將不可避免地提高。中國仍處於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在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的同時,引進先進技術仍將是中國未來技術進步的重要來源。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只能走擴大開放的發展道路,通過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推進本國的發展。
一個日益成長的中國經濟,對世界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近年中國對世界貿易與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1],對中國出口的增長成為不少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以後,中國積極參與新一輪貿易談判,致力於建設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由、更加穩定的全球貿易體系。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中國外匯儲備已超過6000億美元,累計對外投資377億美元,中國作為未來對外投資國的潛力初步顯現,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成為21世紀人類經濟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國將採取什麼樣的發展戰略?中國將如何與國際社會進行良性互動以實現共贏?中國的發展將會給國際社會帶來怎樣的機遇?這些都是具有遠見卓識之士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人類的預測能力仍然十分有限,盡管如此,本報告將運用現有的信息和分析工具,對上述問題進行力所能及的分析與展望。本報告由如下部分組成,在前言之後,第一部分分析中國經濟的前景與發展戰略;第二部分將分析與展望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作用與影響;第三部分將分析與展望中國對全球直接投資的影響;第四部分分析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發展對國際金融穩定發展的積極作用;第五部分分析中國的區域經濟合作戰略及其影響;第六部分分析中國推動多邊貿易體系發展及其在世貿組織中的作用。
『貳』 中國傳統社會國家的經濟角色是什麼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傳統社會國家的經濟角色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這是關於國有經濟身份、地位及其角色的最明確的法律界定。
『叄』 中國成立以來經濟三大重要人物
一、李鴻章—洋務運動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運動,對中國進入工業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李鴻章作為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者,長期蒙受「賣國賊」之評價。近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這位備受爭議的清末重臣的地位也逐漸獲得一些較為公正的評價。 正面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鄧小平—改革開放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搞活,政治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社會秩序得到恢復,經濟逐漸繁榮,國家逐步強大。 鄧小平為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對外開放、經濟搞活、政治體制改革、提出城市化發展構想。 對外開放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的歷史機遇;經濟搞活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正常化,開始逐步走向繁榮富強。能做到這兩點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有了這兩點就使得改革開放搞活成為我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最為偉大、最成功的一次變法,也使鄧小平的功勛可以和我國歷史上的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成吉思汗、康熙大帝等等相提並論,成為一個百年一遇的歷史偉人。但是,鄧小平最大的功勛不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而是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
三、王峻濤—8848
在現在的中國,馬雲作為電商的標志性人物,早已經到達家喻戶曉的地步,電商他做的最成功,卻不代表他是第一個在中國做電商的。阿里之前,8848網站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曾被譽為「中國電子商務的領頭羊」,是中國在電商這個新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度在電子商務市場處於壟斷地位。聯系其出身連邦軟體公司的背景,8848也是中國第一個做O2O的電商。
『肆』 我國經濟影響力與日俱增嗎
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2017年,中國GDP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的比重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進出口規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鐵運營網和移動寬頻網;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重要引擎。
「就國際影響力而言,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帶動了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同時,金融危機以來,在全球經濟低迷期,中國為世界帶來了信心,這推動了世界經濟逐步復甦。此外,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崛起為很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模式的吸引力越來越強。」趙錫軍說,未來,在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還將不斷提升。
『伍』 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的作用有哪些
危機發生後,全球經濟實力分配正逐漸由西向東轉移。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來源。
專家指出,中國對全球經濟復甦作出了很大貢獻。「中國經濟的規模目前佔世界經濟的近10%,但近幾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達20%至30%。」馬駿預計,中國以後將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明年中國經濟會實現9.5%的增長,同時,未來10年,中國能夠維持年均8%的增長速度。王慶說,中國未來對世界經濟影響仍將非常大而深遠。
中國在引領全球經濟復甦中的作用有目共睹。美國知名銀行家羅伯特·庫恩指出,中國所起的作用「顯著且具有歷史意義」。不過,他同時也指出,如果認為中國的增長能解決世界的問題,那將是一個錯誤。
2017年伊始,國際輿論不時傳遞出對中國經濟的好評和信心。比如,花旗銀行就在1月3日發布的2017年投資策略報告中稱,鑒於中國政府將繼續推進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國經濟2017年「有望穩定增長」。
這些聲音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尤為突出。「由於推行了供給側改革,中國經濟在2016年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經濟增長指標達到預期,並將2017年的工作重點放在長期發展上。」拉美社報道稱,雖然有一些批評的聲音,但許多國際分析人士認為,在2016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金融動盪加劇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在自身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仍發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穩定作用。
「中國已經習慣了每年都給我們一個震撼。」西班牙《先鋒報》總結說,中國仍將保持增長,其經濟發展模式將實現以基於出口的模式向基於服務和國內消費的模式的轉變;同時,中國在全世界的分量也會繼續增長。預計2017年將會是「小小繁忙的一年」。
在陷入疲態的世界經濟依舊難尋解葯良方的當下,中國經濟無疑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這也是對中國經濟「點贊」不斷增加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