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扶不起的劉阿斗為何還能統治蜀國40餘年
劉禪,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他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他能夠統治蜀國40多年,足以顯示了這一點,主要仰仗的是:能韜光養晦,懂得忍辱負重;懂得休養生息對於國家重要性;大智若愚,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方向。
三、大智若愚,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方向
大智若愚,但是又心思縝密。劉禪做得非常好,諸葛亮死後,國內反對諸葛亮的反對派有個叫李邈的人,趁機詆毀諸葛亮,這時劉禪能夠不偏不倚,認清事實,很好的保持了當時政治的平衡。
Ⅱ 劉禪在位41年,那他為何還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呢
劉禪在位41年,那他為何還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呢?但凡了解一些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
「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平庸無能。而這個「阿斗」就是後主劉禪的乳名,劉禪平庸無能的形象似乎在很多人的腦海里都是根深蒂固的。但就這樣一個「平庸之輩」卻在位四十餘年,要知道當時是三國鼎立時期,三國之間互相吞並的戰爭不斷,如果說劉禪運氣好,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說,實際上劉禪非常聰明,甚至堪比諸葛亮,但為何世人卻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如此回答,讓司馬昭徹底放心劉禪再無復國之意。所以世人都認為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而實際上劉禪是以「裝傻」的姿態處世,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與性命,他很清楚,一旦他透露出野心,死的不僅僅是他一人,還有和他一起被「軟禁」的家人和舊屬,作為三國時期能夠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他能屈能伸,而像劉禪這樣的大智慧並不是所有帝王都能具備的。
Ⅲ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在歷史上他是什麼樣的
劉禪,字公嗣,蜀漢懷帝,又稱後主,乳名阿斗,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扶不起的阿斗的主人公。他是劉備的第二個兒子,在位四十年,也是蜀漢的亡國之君,景耀六年(263)投降魏將鄧艾。歸降魏國後,與一些蜀漢舊臣一起被遷往洛陽並終生居住,後又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在洛陽去世。
劉禪雖然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也絕不像一些文藝作品中那樣的一無是處,他仍有可取之處,我們評價一個人要客觀且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在當時的蜀漢,他是劉備繼承人的最佳選擇,況且還有諸葛亮、姜維等人可以輔佐朝政,所以說劉禪成為蜀漢的帝王在情在理。
Ⅳ 劉禪為什麼樂不思蜀
有一個人,如果說他是素絲無常,唯所染之,大多數人猜不到他的名字,而如果換個說法,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幾乎所有人都會恍然大悟,哦,就是那個開城門投降,後又樂不思蜀的劉禪啊!
回顧劉禪的一生讓人想起一句話,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只要塵世的幸福。劉禪的樂不思蜀,其實也是他自己的心聲,只是這心聲,旁人很難懂,因為他的樂並不是縱情酒色,也不是性命無憂的樂,他的樂是他終於可以解脫,雖然,這解脫來的太晚,這之前,他犧牲了太多,但至少,在一生中,他還能擁有這樣的時光,已經很好很好了。
Ⅳ 歷史上劉禪真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嗎,還是特意抹黑
三國演義中劉禪是所有的公認的扶不起的阿斗,劉備託孤之後,諸葛丞相一直竭盡輔佐劉禪,直到自己病死在五丈原,甚至在出師表中諸葛亮都諷刺劉禪的昏庸,但是有一點是無法掩蓋的,那就是劉禪在位的時間有四十多年,哪怕早諸葛丞相去世之後,也當了三十年的皇帝,如果劉禪真的昏庸無道的話,那麼蜀國的那些人怎麼會信服劉禪,恐怕早就內亂了吧。
劉禪是不是昏庸的帝王,今天我們要從四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劉禪非常信任黃皓,蜀國的內部也曾發生過宦官專政的局面,但是這個黃皓是從小陪著劉禪玩到大的一個宦官,他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只是說過一些人的壞話,甚至在諸葛丞相死後,把丞相的職位廢除。
第四人們認為劉嬋太窩囊了,當了一輩的皇帝,早起被諸葛掌權,後期姜維北伐完全都對劉禪這個皇帝沒有絲毫的尊重,劉禪被諸葛亮輔助的時候,劉禪確實沒有說話的權利,只能在諸葛的羽翼下收到庇護,可是你要說姜維能和諸葛一個位置,那就是個玩笑,當時諸葛的權利一分為二,姜維只是大將軍,只有統領兵馬的權利,沒有統籌錢糧的權利,姜維的九次北伐,雖然劉禪不是很同意,但是劉禪都是給了姜維有限的兵糧下進行,處處受到節制的姜維,也不敢有絲毫的怨言。劉禪在三國還是個賢名的君主,並非阿斗之流的人物。
Ⅵ 扶不起的劉禪,剛剛即位都面臨著哪些困阻
第一,是威望問題,劉禪對諸葛亮的依賴太大。當年,養子劉封死後,為劉禪的繼位可謂是掃除了障礙,常年征戰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問題,現在終於開始重視。劉備給他安排了多位名師,但始終太晚。誰也沒有想到兩年之後,劉備東征大敗,並且一病不起。臨終前,在白帝城囑咐後事,希望諸葛亮好好繼續輔佐兒子劉禪。
最後是外患。北方有曹魏大兵壓境、東面有孫權荊州軍的威脅。使得蜀國大臣焦頭爛額。而諸葛亮也無暇顧及國內的叛亂,重點先處理北魏和東吳的問題。別的國家都虎視眈眈,蜀國太弱,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不得不重視。
Ⅶ 一直被稱為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劉禪,究竟有什麼無奈和隱情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這劉備在裡面絕對是一等一的英雄,劉備是有三個兒子的,而對於這三個兒子來講,大兒子就是劉禪了,也是我們所說的阿斗。當然了,在他的身上也是流傳著一個諺語的,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在現在也通常用這句話來形容沒有出息的人。但是要知道對於劉禪來說,他難道真的就扶不起來嗎?他到底是真笨還是裝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歷史的真相,去探索一下劉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
司馬昭不以為然,就問了他一句話,說是他想不想在蜀漢的日子?劉禪想也沒想到就說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也正是樂不思蜀。他的這一番話讓司馬昭意想不到,但同時也讓他的一些官員和沒有面子。其中的一個官員非常氣憤劉禪的做法,就怒罵他,說是他的祖先都埋在了蜀漢,他怎麼能不想呢?劉嬋也沒有反駁,等到司馬昭第二次問的時候,劉嬋就說了跟他官員同樣的話。這下子司馬昭看著他沒有一點主見,對他放下了戒備心,以至於讓他安享了晚年。其實雖然劉禪很窩囊,不過他這樣做既保全了自己,又保全了他的一些官員,也足以見得他有多麼深謀遠慮了。
其實,劉嬋是聰明的,如果當時他回答想蜀國,那麼肯定會被刺殺,要只知道作為亡國之君,一旦表現出對古國思念的樣子,那樣的話是被現任君主忌諱的,所以說,他是有智慧的,只不過想安於維持現狀罷了。
Ⅷ 人們都說阿斗是扶不起的阿斗,為何他還能執政30年
人們都說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劉禪有著自己聰明的一面,他的父親劉備在臨死前,也給兒子留下了足夠的保障。
第三,劉禪大智若愚。他看似一直享樂,不問政事,實則把那些苦活累活都交給了手下的大將去辦,那些人為他效力,如果成功了他將一統天下,如果失敗了,他也可以投降,安安穩穩的過好下半生。這從劉禪的樂不思蜀就可以看出端倪,相對於國家大事,他更加註重自己的體驗,他的兒子甚至孫子都為了蜀漢自殺,劉禪卻根本沒有當作一回事兒。
第四,出於對先人的尊重。在劉禪投降之後,姜維依然想要扭轉乾坤,他假裝投降鍾會挑撥鍾會和鄧艾之間的關系,再藉助終會的力量對抗司馬昭,此計若成,不但能恢復蜀漢河山,還有可能消滅曹魏,不過可惜由於鍾會做事不夠機密,最終事敗。姜維臨死前,感覺最愧對的就是他的老師諸葛亮,他以諸葛亮為榜樣輔佐劉禪,全力維護他。
Ⅸ 劉禪一生碌碌無為,歷史上的他真的很蠢嗎
歷史上的劉禪並不蠢,相反他卻很聰明,在劉備稱帝的時候建立蜀漢,封劉禪為皇太子,劉備為使劉禪見多識廣,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量,便請諸葛亮親自教他學習,劉禪熟讀四書五經。
然後又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劉禪不但學習文學,劉備還讓他學習武功,可見他並不愚蠢。劉禪是劉備的妾,甘夫人所生,當初在長坂坡一戰中,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下得以存活。
劉禪的舊臣在劉禪上廁所的時候便對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你這個事情的時候,你就要注意宮殿的上方,然後閉著眼睛之後睜眼睛說,沒有一天不想念。
劉禪便按照這人所說,對司馬昭回答了,司馬昭和他旁邊的大臣便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忠厚老實,從此再也不懷疑他了。
Ⅹ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漢昭烈帝劉備開創了蜀漢江山,雖然最後仍被曹魏所滅,但他仍不失為一代英傑。但是,英明的劉備偏偏生了一個不中用的兒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劉禪,劉備開創的蜀漢江山最後更是葬送在劉禪手中。但凡一提到劉禪,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跟他密切相關的那個詞語——扶不起的阿斗。也因此,劉禪成為了後世人心中典型的不思進取、昏庸無能的昏君形象。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禪並非後人口中說的那個扶不起的阿斗,相反他其實是一為頗具智慧,富有遠見卓識的君主。同樣是降魏,同為亡國之君,劉禪壽終正寢,而東吳的孫皓卻被司馬炎賜死了,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後人之所以認為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多半是受了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拋開《三國演義》,回到正史中,「扶不起的阿斗」這頂帽子,還真的應該給劉禪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