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鐵路在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幅員遼闊、內陸深廣、人口眾多,資源分布及工業布局不平衡,鐵路運輸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比較優勢突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鐵路在全國綜合運輸網路中起著擔綱作用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大量長途大宗貨物運輸和中長途旅客運輸主要由鐵路承擔,鐵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轉量佔全社會旅客周轉量的1/3以上,完成貨物周轉量佔全社會貨物周轉量的55%。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也是資源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運輸方式之一,加快鐵路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它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而且兼具安全、經濟、便民、實惠、全天候運輸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決定了其在我國綜合交通體系中的骨乾地位。」
舉例:從西安到甘肅天水市328公里坐普快火車才需25塊錢,而從南二環到西安火車北站乘計程車還要近40多元。
所以,鐵路是深受老百姓歡迎的一種交通工具。從有關統計數據也不難看出,中國大量的長距離物資運輸主要由鐵路來承擔。目前,鐵路承擔了全社會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的運輸任務,保證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在這次雪災中,僅太原鐵路局的大秦線煤炭日運量即達到100萬噸以上,有效地緩解了我國電煤供應的燃眉之急。因此說,發展鐵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盡管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有了很大發展,但鐵路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在我國綜合運輸網路中的擔綱作用是其他運輸方式難以替代的。
一方面,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與產業分布不對稱,決定了鐵路在能源、原材料運輸中的作用是其他運輸方式不可代替的。我國的能源與原材料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的大宗的、長距離貨物流,陸路運距一般都達800~1000公里以上,甚至2000公里以上,至沿海港口的運距一般也都在500~700公里以上。鐵路最顯著的特點是載運質量大、運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即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長以上距離的貨物運輸方面具有絕對優勢,是最適合我國經濟地理特徵的區域骨幹運輸方式。
另一方面,鐵路在我國中長途旅客運輸的主力作用也是難以替代的。我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區域間、城市間的人員流動基數大,而且出行距離長,交通費用支出較大。目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雖然總體達到小康,但收入水平還是相對很低,交通費用對人們的出行和交通方式的選擇影響很大。特別是在現有的客流群體中,外出打工求職者、學生、中低收入人員探親和旅遊、個體小型商貿經營者所佔比例很大,他們對交通費用的承受能力都相對有限,出行一般首選鐵路。在時間速度方面,鐵路通過六次大提速,在途時間顯著縮短,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了「夕發朝至」、「一日或幾小時到達」,是中長途旅客運輸以及大流量、高密度城際旅客運輸的骨幹力量。特別是隨著客運專線的快速發展和技術裝備現代化的深入推進,鐵路的服務質量和列車運行速度不斷提高,這種比較優勢更加明顯,使鐵路成為越來越多的中長途旅客出行選擇的交通方式。
有關數據進一步顯示,鐵路在節約土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土地佔用方面,完成單位運輸量所佔用的土地面積,鐵路僅為公路的1/10左右;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國鐵路用交通行業不足1/6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會1/2的工作量;在保護環境方面,鐵路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排放是最少的,尤其電氣化鐵路被公認為是清潔、環保型交通工具。近年來,鐵路系統認真落實節能減排措施,並取得明顯成效。去年,鐵路運輸工作量比2002年增長了44.9%,而能耗總量僅增長了10.1%,單位運輸工作量能耗下降了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21.8%,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了9.5%。
由上述數字談到鐵路在提高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及發展的戰略思想時,可以看出我國交通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先要確定在資源、環境的限制因素下,合理地規劃和構建與我國國情和資源稟賦相適應的綜合運輸體系。
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能源、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世界發達國家私人小汽車的極度發展所帶來的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負面問題值得我們借鑒。從我國資源有限、客貨運輸強度大的具體國情出發,更多地發展鐵路、引導人們更多選擇鐵路運輸方式是減少資源佔用的有效方略。
我國的國情不允許我們完全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發展我國交通運輸。無論是從國家可持續發展,還是鐵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都必須加快鐵路發展,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鐵路運輸可以更有效地減少交通能源消耗,發展鐵路可以更好地減輕交通環境污染。」
交通運輸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經濟發展和經濟起飛必須投入的社會先行資本。鐵路是縮小地區差距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加快欠發達地區的鐵路發展可以從根本上改善這些地區的對外交通條件,縮短與中心城市和全國市場的距離,增強對外部資金和技術進入的吸引力。同時,降低當地產品的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為地區經濟發展創造更為公平的發展機會,提高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福利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今後,要從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總體目標出發,進一步加快鐵路的發展速度,提高客貨運輸能力;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步伐,加速實現我國的鐵路現代化。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為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所認識,鐵路大發展有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國家「十二五」規劃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作出了加快發展鐵路的戰略決策,勾畫了鐵路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當前,鐵路正處於歷史性的建設高潮之中,到2012年底目前在建的一大批客運專線將陸續投入運營,客貨分線逐步實現,鐵路運輸能力會有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礎上,再奮斗8年,到2020年全面完成《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任務,一個發達完善的鐵路網將全面建成,我國鐵路基本實現現代化並適度超前。到那時,鐵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出來。
❷ 談談你對鐵路的認識
鐵路
是一個大型的
運輸企業
,由於其
運輸能力
強大,所以在
國民經濟
中佔有重要地位,另外在國家
軍事運輸
,特別運輸中起到主導作用。所以在國家
運輸業
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鐵路管理起源於蘇聯,其管理基礎和運行模式是計劃經濟為基點。在原勞動力密集型的社會化生產中,鐵路這樣的高、大、笨企業是朝陽型的,在現代化企業以知識為主導的
技術密集型企業
中,鐵路是夕陽型的。
中國鐵路是計劃經濟最後的堡壘了,他延續了計劃經濟的所有模式。
如果把世界與中國鐵路相比的話,前者是1840年的列強,後者是1840年的清庭。
❸ 鐵路為什麼叫"鐵老大"
我國鐵路運輸是所有內陸運輸中最實用的,有運量大,速度快的優勢。
鐵路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而且兼具安全、經濟、便民、實惠、全天候運輸,而且速度快、運能大、安全舒適、節能省地、減排高效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決定了其在我國綜合交通體系中的骨乾地位,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作用和深遠影響。
(3)為什麼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個人托運的物品,托運人要求按保價運輸時,應在貨物運單貨物價格欄內記明該批貨物保價金額,在托運人記載事項欄內註明保價運輸字樣,並按規定提出物品清單,承運人對物品清單應進行審核,並在每頁清單上加蓋車站日期戳和經辦人名章。
2、按一批辦理的個人物品,不能只辦理其中一部分物品的保價運輸。
3、發站對托運人聲明的保價金額有疑義時,有權要求托運人打開貨件包裝進行檢查,核實其保價額。
4、按保價運輸的,物品,應按規定核收貨物保價費。
❹ 鐵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設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加快鐵路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面的共識。這就決定了它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決定了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骨幹主導地位。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作用,絕對是運輸行業中的中流砥柱。
鐵路運輸具有安全正點的巨大優勢,安全系數遠高於公路,鐵路運輸受氣候影響非常小,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晝夜地進行定期的、有規律的的運轉,鐵路運輸速度越來越快。隨著動車時代的到來,鐵路有著陸地航空的美稱,鐵路運輸量巨大。
鐵路一列貨物列車一般能運送5000噸貨物,一列旅客列車能搭乘旅客2千人,遠遠高於航空運輸和陸路運輸。鐵路運輸能源消耗較低。鐵路運輸耗油約是汽車運輸的二十分之一。
(4)為什麼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擴展閱讀:
優勢:
我國鐵路系統目前已經達到世界鐵路先進水平,我國發揮後發的優勢,汲取各國之長,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後再創新的方針,在短短的幾年內,我國高速鐵路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高鐵技術最前列。
高速鐵路是高新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標志,它使交通運輸結構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在各項技術經濟及指標中具有明顯優勢。速度是高速鐵路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標志,最高時速可超過350Km,在100到1000Km范圍內都具有時間優勢。
運輸能力大,輸送能力大是高速鐵路的主要技術優勢之一。目前各國高速鐵路幾乎都能滿足最小時間間隔4分鍾,或者更低。
高速鐵路年客運能力可達1.65億次以上,遠比航空、汽車輸送能力大。此外,通過實現客貨分線運輸時,還可提高既有線貨運能力。安全可靠,高速鐵路在運行過程中,處於全封閉環境,相比於一般鐵路擁有更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率,受外界環境影響小。
相比於飛機而言,高速鐵路自主操控性更強,受環境影響更小,准點率更高,即使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由於有先進的設備做保障,高速列車只需要減速運行,而無需停運。此外由於高速鐵路系統的可靠性和較高的運輸組織能力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車極高的正點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導地位
❺ 談談對鐵路的認識
鐵路是一個大型的運輸企業,由於其運輸能力強大,所以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另外在國家軍事運輸,特別運輸中起到主導作用。所以在國家運輸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2007年實行的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國首次在各主要提速干線(如京哈線、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膠濟線等)大規模開行時速高達200~250公里的中國鐵路高速(CRH)動車組列車,達到了目前世界上既有線提速改造的先進水平。中國高速鐵路的類型按目前的中長期鐵路規劃,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網至少包括了5種類型的線路:「四縱四橫」客運專線、城際客運系統、經提速改造後的既有線、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以及海峽西岸鐵路。
「四縱四橫」客運專線在中國大陸。「四縱四橫」客運專線是指直轄市、省會城市及大中城市間的長途高速鐵路。中國中長期鐵路規劃中,到2020年中國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網路全長將達到16000公里。僅行駛旅客列車的客運專線時速可以達到300公里以上,而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混行的客運專線的時速則為200~250公里。客貨列車混行的客運專線主要建設於原先沒有鐵路的地區,遠期若建設了平行的貨運鐵路,則此類客運專線的時速會被提升至300公里。
城際客運系統是指建設於各都市圈內部,尤其是人口稠密地區(如環渤海、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地區)的短途高速鐵路,線路長度一般在500公里以下。一部分線路的時速可以達到200~250公里,例如成灌城際鐵路,另外一部分線路的時速可以達到300公里以上,例如京津城際鐵路。經提速改造後的既有線:這些線路是指通過加強技術改造和鐵路樞紐建設,對現有鐵路干線進行復線化、電氣化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造後的高速鐵路,如京滬線、京廣線等。截至2007年,已有超過6000公里的既有線經提速改造後成為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高速鐵路,時速超過250公里的既有線總長846公里,此類鐵路均為客貨混行鐵路。
❻ 鐵路為什麼叫"鐵老大"
主要是以前鐵路部門的實力。
1鐵道部最早叫」軍委鐵道部「 是中央軍委直接管轄單位。軍委參謀長任部長,後來改為「鐵道部」但軍方背景一直都存在。鐵道系統是獨立系統,所以不受地方政府管理 真正的實權單位。單位級別高,鐵路局都可以達到副部級單位。鐵道兵84年歸為鐵道部,鐵道兵師長轉制到鐵路局裡是科長、處長級別,所以級別一直高。
2資金雄厚 人多 全國對於鐵路更像是「軍閥割據」
3「三頭六臂」有自己的公安局 檢察院 武裝部(管理人防跟軍備的) 法院 黨校 汽油 液化氣 鐵路通信 電視台 電報所 療養院 投資公司 物業公司 房地產公司 ;每個鐵路局下屬公司集團就達幾百家 教育方面小學 初中高中 甚至大學 醫院等等等 內部就是自成系統的小社會 小王國
3掌握著 肩負著 國家戰略命脈 軍事 經濟 國計民生
4鐵路投資都是天價 造價很貴 一公里造價幾千萬到幾個億都有 橋梁隧道那就更別提多貴了 航空等單位那點資產跟「鐵老大」比簡直九牛一毛 火車的運送能力是其他很多運輸工具永遠也無法比擬,鐵老大穿的可是「制服」 純牌的國企或者政府編制。
5鐵老大包容性強 工資福利好 只要能幹 肯干 國家就養你一輩子(當然我是說有編制的)。
6設計 建造 維護 運營 建築工程 機車製造都歸他管理 自己一把抓。「鐵老大」的大,在於一個工作一輩子的老職工也許都不會知道「鐵老大」的攤子究竟有多大。
7 主要是再有錢的商人也沒有一個能搞得起鐵路。
8鐵路是個大的體制堡壘,具備了其他央企、軍企、政府單位不具備的很多屬性,在這里都集為一體,鐵路真正繼承著中共乃至於這個國家很多很多的「紅色傳統」
❼ 鐵路被稱為國民經濟的什麼目前我國鐵路正大踏步走向什麼
鐵路的發展對於國民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因為只有鐵路可以更好地實現大規模的人力和貨物的運載。
❽ 鐵路為什麼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在所有的交通出行方式和物流方式中,鐵路的運能與費用的價格比是最大的,也就是說,通過鐵路運輸可以實現運費省,速度快的特點。在所有的運輸中,通過鐵路運輸的乘客人數、里程,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都是占絕優勢的。所以說鐵路中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❾ 鐵路為何是工業的動脈 請舉例
這句話的正確提法是:「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以前計劃經濟的產物,當時國內公路、民航等行業極不發達,國內物資周轉、人員流動基本靠鐵路來完成,所以才有了從前中國鐵路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擁有自己的公檢法、醫院以及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體系。
當時還有一句話,現在也不怎麼說了:高大半,即高是高度集中 大是大聯動機 半是半軍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