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是如何獲得財經方面的消息的怎麼入門了解財經知識
從人的認知來講,先從基本的知識來入門比較好。所以這個問題先從後面一部分答。靠譜和權威、專業的入門內容可以從中國證監會、各證券期貨交易所、各證券期貨基金協會、各大銀行、證券、期貨公司官網來了解,他們不光有行業的法律法規,更有對應的投資者服務專欄。
此外有深度的財經消息,可以看些知名財經雜志或者人士的文章、視頻來做全方位深入了解。
在這個信息時代,知識很多,除了上面說的外,提醒大家了解財經信息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不可貪大求全,不然費神勞力還沒效果。還有風險意識要有,不可盲目入市。這里我把想到的說了下,沒提到的,歡迎大家補充或私信交流。
② 每天看一看財經新聞,會帶來哪些好處
首先,要看你的價值觀取向,如果你是一個對物質財富渴望度高的人,自然而然會往金融方向關注與發展,從顯淺的問題入門,會發現你意想不到的世界。
其次,當你對物質世界滿足以後,你的眼界與知識得到一定的延伸與擴展,你的目光自然而然的會轉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進化或演變成哲學問題,我建議你多讀點中外哲學的書籍,思考哲學問題,這回對你以後人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幫助,你現在對財經的不理解只是冰山一角,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然後,財經新聞資訊的意義在於信息資源的可變現性,有助於你對市場波動的了解,從而確定合理的投資方向,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總結而言
③ 如何看懂財經新聞要如何從中分析股票
我主要是看全景網和淘股吧。全景網網會告訴我們最新的國家經濟政策以及宏觀調控的方向,這是做股票的大方向。也是最重要的,代表的是國家意志。長期關注股市行情,弄清楚了股票的行業特點和板塊構成,然後從新聞和財經網就可以了解到什麼樣的政策消息對什麼樣的股票構成利好與利空。
④ 如何讀懂財經新聞
正常的學習模式是「書本基礎+各類網上平台」(採用這種模式的原因:先從微信、微博、APP和網站開始,關注財經新聞,豐富經濟詞典,這樣能增加你對財經、金融行業的興趣;然後,你再去閱讀書本知識,由於你之前具備了興趣,這時就不會覺得書本上的東西太繞彎,以前一知半解的東西,在閱讀的時候,你的感覺是這樣的:我擦,原來這么回事;我擦,還可以這樣搞?經典能夠幫助你建立系統的經濟學思維。)下面,針對題主的需求,也根據我在互聯網財經行業多年的閱讀習慣,我為題主提供以下網上學習課。首先,各大門戶網站的財經、理財頻道是必看基礎:
1.新浪財經新浪財經_新浪網。
2.騰訊的財經頻道財經頻道_騰訊網。
3.鳳凰財經鳳凰財經-離用戶最近的財經媒體。
這些網站大多關於熱點行文、行業資訊,內容通俗易懂,也能調動人的興趣。
建立了興趣,專業性的專網你可以看這幾個:和訊網:和訊網-中國最大財經門戶網站 比較早的,純粹做金融的網站,內容比較全面。雪球社區:是目前國內比較火的論壇,還有很多技術派。東方財富網、財經、財新、四大證券報等,經常看知乎里的大神貼這些新聞網站的報道,內容確實不錯。
⑤ 為什麼說,閱讀財經新聞是金融從業者應該履行的儀式
閱讀財經新聞,是每位金融從業者應該履行的每日儀式,最佳狀態是中毒,習慣使然,深入骨髓,一日不讀,內心空虛。但真正能夠堅持的人是少之又少,大多像「新年願望」,第一周打雞血一樣的勵志,突然就被聖誕小麋鹿給拐走了,然後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下面介紹我的閱讀方法,一方面是方法論,另外一方面是啟發大家如何不被聖誕小麋鹿給拐走。
首先,使用杠桿讀書法
要注意使用「80/20」原則,在你閱讀的100篇新聞中,真正有用的不超過20篇。假設你一天的閱讀量是10,那麼有用的可能就只有兩篇,太可憐了。因此量上不去,吸收就是瞎扯,提高只是幻想。
在《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光芒蓋過蝙蝠俠,反派大人物的巔峰不過如此。小丑「Why so Serious」的諷刺,其實不過苦口婆心的教導世間俗人,直面真實的人性,追隨真實的內心。
如果你把財經新聞閱讀看的太陽春白雪,看的太高大上,時間長了必然會產生天然的排斥反應。鬆鬆弦、降降預期,反而讓你更接近成功。
⑥ 經濟新聞的特點哪三個方面
經濟新聞的特點
1較強的專業性
經濟新聞報道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報道。在對經濟領域發生的情況進行報道時,往往要涉及到一些業務性問題,而經濟述評等深度報道,不僅要求介紹較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須具有一定的理論色彩,因為在許多經濟觀察的背後,往往是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問題和經濟理論問題。比如,經濟評論《回答緊縮銀根是否過度了》,就涉及到金融 學、經濟學以及國家金融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識,如果記者缺乏這些知識,就無法構築這樣一篇談金融操作、市場狀況及其發展的文章。
但是應當指出,經濟新聞不同於經濟工作 總結 ,也不同於專門的學術論文,它不像需要詳盡展示經濟工作的全過程,也不要求把業務問題說得很深,其著眼點在於,通過經濟業務問題,來揭示其所具有的新聞價值,給受眾以政策方面的引導或思想方面的啟迪。也就是說,在業務性與新聞性這對矛盾中,新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業務性服務於新聞性。
目前新聞界流行一種說法:經濟新聞報道往往寫得」內行不願看,外行看不懂「,實際上反映了經濟新聞專業化的特點,經濟新聞在所有的新聞報道中,被認為是比較難駕馭的一種,原因也在於此。
2 政策指導性
許多經濟新聞,旨在配合黨和政府一個時期內的經濟政策,進行解釋和宣傳,其內容本身帶有很強的政策性。一些報道經濟工作動態、經濟戰線新人新事的經濟新聞,雖然不直接闡明政策條文,但也滲透著政策精神,具體體現著政策。比如關於農村 稅費改革的報道,關於寧波、杭州等地率先取消農業稅的報道,國家許諾5年內取消農業稅的報道,無不顯示著國家對」三農問題「政策的變化。因此,吃透國家、政府的經濟政策,正確地反映經濟政策,是經濟新聞寫作一項重要要求。
此外,高水平的經濟新聞還善於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入手,以辨證 科學 的分析、通俗化的語言來透視現象,揭示本質,預測其發展趨向,幫助人們認清形勢,明確方向。比如對當前中國 股市的分析與報道,對今年推行的國有銀行改革試點的政策分析,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洞察國家的金融市場動態,滿足人們在經濟工作中的更高需求。
3 服務實用性
經濟新聞的服務性,主要體現在信息的服務上。既包括市場行情、物資供求狀況和生產狀況,也包括經濟決策、法規、管理狀況等,還包括自然資源狀況、科技發展和規劃狀況、不同地區人們的消費心理及習慣等。這些豐富生動的經濟信息,不僅是國家、企業參與經濟競爭的」眼睛",也是引導群眾生產消費,反映群眾呼聲的重要渠道。在現代 經濟生活中,經濟新聞中的許多宏觀信息己成為決策者的重要 參考 資料,一些微觀信息己經或正在幫助企業經營者擺脫困境。
1998年《 中國 鄉鎮 企業 報》上的文章《農村 市場:農民富裕是前提》就分三個部分為農村市場把脈開方:要從戰略高度看待農村市場的開拓;要深入農村作市場調查,了解農民的需求;要健全農村市場購銷 網路 ,嚴把質量關。這則新聞實際上就很好地體現了經濟 新聞服務廠商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經濟實用性。
4 相對保密性
有些經濟信息由於直接關繫到國家進出口計劃、新技術新工藝,不到一定的時候不宜報道,因此,經濟新聞必須注意保密,注意做到內外有別,重大問題在報道前一定要請示有關主管部門。比如,我國或我方的進口計劃一經制定,就要堅決執行,即使國際行情看漲,也要兌現。這種進口計劃如果泄露,外商就會借機抬價,使我方蒙受損失。同樣,如果外商了解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庫存積壓情況,就會借機降價,使我國在外貿中處於不利地位。
又比如,有的國家或外商由於與我國較友好,在出售給我國某一商品時價格較低,而出售給他國時價格高些。如果把成交價格公布出去,會使對方難堪。還比如,一些敏感問題的報道,如勞改產品出口問題。西方認為,勞改產品出口屬於不等價交換,不能出口。如果記者不了解這點,專門報道我國勞改產品出口創匯的成績,就會帶來嚴重的負作用。正是由於經濟新聞具有相對保密性,所以在報與不報,何時報道,從什麼角度報道時,都要格外慎重和警惕
⑦ 財經新聞應該怎麼看
首先,在當今的社會,除非你的生活能夠遠離金錢,否則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需要關注財經新聞,並且不僅要關注國內的,更要關注國際的。因為這些年來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全球經濟已經一體化,大家可謂都生活在一個村裡――地球村。任何地方發生的財經事件,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影響到如何理財。說白了,財經新聞將直接關繫到你我錢包的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時每刻,報紙、雜志、電台、電視的財經新聞猶如潮水向我們涌來,我們究竟該關注哪些呢?
記得以前我剛到美國時留意到,中美兩國所播報的新聞,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那時國內電視、電台里的新聞一般都是特大喜訊,全是形勢一片大好的消息。而打開美國的電視、電台,新聞里的所謂Breaking News(突發爆炸性新聞),不是殺人就是放火,不是搶劫銀行就是偷盜汽車;財經新聞也是愁雲慘淡烏雲一片,不是失業率又高了,就是股市下跌了。
美國不是超級經濟大國嗎?好萊塢、華爾街是美國的象徵,科技文化領先於全球,為什麼輿論媒體到處傳播著壞消息?難道就沒有一條值得報道的特大喜訊嗎?於是,在大眾傳播學的課堂上,我忍不住請教了教授。
教授解釋說:「你聽說過這句話嗎?叫『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現在處於和平年代,社會穩定是常態,這類新聞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殺人、放火這類非常態事件,才會被當作新聞報道出來。新聞就是要報憂不報喜,因為喜本該是常態,不足掛齒。」
原來如此!怪不得我常常聽美國人說: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為了進一步理解這句英語短語,我還特意查詢了它的出處。這句在美國眾所周知的短語,源於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1616年)說過的一句話:「No news is better than evil news.」(沒有消息要勝過邪惡的消息)。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短語被後人用來形容在惡劣的情況下,比如戰爭或瘟疫,如果沒有失去親人的壞消息,這就意味著是好消息!
其實看財經新聞也一樣,大家要特別留意壞消息,「好消息」根本不用去關注,因為「好」是常態,是理所當然的,比如生產力提高啦、GDP和人均收入增加啦。在一個和平的社會中,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做到這些是應該的。與此同時,任何事物都該一分為二地來觀察,即便在「好消息」中,我們也必須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其「壞」的一面。以此來推論,對於「壞消息」我們就更應該做好充分的准備。所謂Wishing for the best,preparing for the worst(做最好的許願,做最壞的准備)。
多年來,美國人好日子過慣了,太樂觀了,他們向來Wishing for the best,and preparing for the best(做最好的許願,做最好的准備)。前幾天,美國的電台、電視、報紙、雜志又在報道美國國債上限的新聞,是近年來最壞的消息。美國的國債上限達到14.29萬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GDP的90%。如果幾天之後美國國會依然無法就提高國債上限的問題達成協議,屆時不能通過借新錢來還舊賬的美國,將面臨國債違約的風險。
我們該怎樣來解讀這條壞消息呢?
一聽美國國債違約,好些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美元將隨之崩潰,於是便把美元換成黃金來避險,立刻引發金價大幅上升,已飆升至每盎司1900美元的歷史新高。
其實人們把美國國債和美元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混淆了。美國國債是指美國財政的收支信用,一旦違約,即意味著暫時沒錢還債了;而美元是美聯儲的信用貨幣,只要美聯儲的貨幣信用不垮,美元的風險是有限的。因為如果美債限額持續不斷地提高上限,美聯儲就不得不通過增發貨幣(美元)來購買美國國債,這就像給豬肉注水那樣,「注水」(如QE1和QE2)之後的美元,正是這些年美元每況愈下的根本原因。
但是,美債違約和美元崩潰非但沒有必然的聯系,而且是負相關的。一旦美債違約,就意味著美元不再「注水」了,美元將立刻走強,而金價就可能大泄了。很顯然,美債違約之後美國將不能借貸消費了,但債還是要還的,結果就只能勒緊褲腰帶,將變成賺一百美元頂多隻能用五六十元。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終將會有那麼一天。
當然說起來輕松,美債違約在短期內的危害,將大大超過這次金融海嘯引發的金融危機。更有讀者會問了,美債違約會對中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⑧ 怎樣看懂財經新聞和股票
1、每天的財經新聞浩如煙海,你看得過來嗎?重視財經新聞的人絕對不願放過自認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可是我們的能力有限。所以,做股票應該關心重大的財經新聞,但是沒必要過於關心,因為做股票最終都會落實到每家上市公司,那麼,關心上市公司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我個人來說,我現在幾乎就不看任何財經新聞,每天上網瀏覽一遍財經新聞的標題就好,不是重大經濟決策,根本就不看。
2、關於股票的問題,說起來十分簡單,就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可是何時是低價、何時是高價?很多股市參入者並不研究,所以造成股市80%以上的人虧損累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系統學習「價值投資理論」,也就是股神巴菲特的股市操作方法理論。
⑨ 經濟學學生在大學里要怎麼儲備知識才能應對社會局勢
經常聽到大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我該讀研還是找工作?我該專心學習還是做兼職賺錢?人生必須要讀的書有哪些?我該創業開個奶茶店嗎?
大學生如果總在糾結這些問題,只能說眼界太窄。
我見過很多大學生,或者大學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們非常優秀,從來不問這些問題。他們要麼正在做著自己認定好的事情,要麼已經成為導師,正在教別人該做什麼樣的選擇。
比如大名鼎鼎的李叫獸,大學畢業後創辦了一個公司,一年後公司被網路全資收購,25歲就成為了網路副總裁。
再如公眾號博主小貓倩倩,憑借著不懈的寫作,認識了一些改變她命運的人,現在也只有二十多歲,已經帶領數百人開始寫作之路了。
還有一些在讀的大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在各平台寫作,不斷摸索經驗,現在已經是數萬粉絲的博主。
真正優秀的人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在迷茫上,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在行動上。普通人的猶豫、反復斟酌其實是拖延的一種方式。
大學生應該多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是因為大家都說這是對的,而是因為你想做一些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就要比別人知道更多的信息。
知識儲備的過程不是靠一篇方法論文章就能夠完成的。就好比我告訴你糧食在那邊,但是你要自己去搬才能把糧食搬回家啊。所以我在這里只是提供一種思路,而不是幫你完成知識儲備這件事情。
就像開頭我提出的幾個非常平庸的問題,大學生之所以眼界不夠開闊,總是人雲亦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貧窮限制了想像」。
近幾年我深刻體會到了金錢的重要性。這個世界其實是被金錢劃分了很多等級的。如果你手上沒有錢,世界上的很多門就會關上,禁止你進入。
比如你是一個剛工作的職場小白,月收入很少,資金儲備不足,那麼你絕對不敢碰房地產。當周圍資金比較雄厚的中年人談論買房的事情事,你對此一無所知。不知道哪裡有好樓盤,不知道買房有哪些政策,不知道買房的流程。在別人談論房子的時候,你只能畏畏縮縮在一旁聽著,插不上話,那不是你的世界。
再如你是一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有限,你可能會去學校周邊的護膚品店或者淘寶淘一些便宜的護膚品,到處比價,查信息。無論你怎麼用心挑選,便宜的護膚品,功效總是非常雞肋的。而商場專櫃的大牌護膚品,你可能從來都不敢觸碰,生怕別人看出你囊中羞澀。那也不是你的世界。
又或者你是個大學生想要做兼職,你發現身邊有的朋友在健身房做瑜伽教練,有的朋友做「試睡師」,有的做平面模特,有的在各平台寫作賺錢。你好生羨慕。但是你發現做瑜伽教練的朋友自己先報了瑜伽班,然後考證才能上崗,你發現自己連報班的錢也沒有。做試睡師的朋友有很多旅遊經驗,還有專業相機拍照,而你也沒有。做平面模特的朋友要先學會打扮自己,到處去試鏡,有時可能會受騙上當,你覺得太麻煩。你也想在平台寫作,但是下筆後感覺沒什麼可寫。
你說兼職怎麼這么難啊,最後選擇了不需要技巧和技能的發傳單和超市銷售,除了賺一點微薄的工資,自己一點長進也沒有。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要先付出才會有收獲。如果不想要付出,不想先掏出一點錢,這個世界會關上很多扇門,留下少數幾扇平庸的門,任一堆平庸的人擠來擠去。
所以我希望你在儲備知識以前,先建立一種思維——付費思維。付出一部分金錢,收獲更多的利益。
在這個信息時代,人人都不缺信息,每個人的收藏夾里都會有數不清的知識。知識是免費的,但是經過整理的知識是要付費的。
每個人的時間太寶貴,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迷茫自己未來的方向,我們不可能拿大筆大筆的青春去嘗試一切未知的東西,又在摸不清門道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
這時有一群人他先掌握了這些知識,其中又有一部分人願意和你分享他的學習經驗。但是他覺得自己學的辛苦,希望從你那裡收取一點點費用,然後就打算把自己多年所學傾囊相授。其實他打包輸送給你的不止是知識,還有他之前默默學習和整理的時間。
我大學時曾花了1000元辦了健身卡,去了幾次。花了幾個晚上在操場上跑步,放棄了。一直沒有減下肥來。
工作後,我花了一萬元左右報了私教課,上了一年左右,現在肌肉緊實,不擔心宵夜,從來不節食。
去年九月,我花了9.9報了一個14天小白理財訓練營,雖然沒有學會理財的真本事(真本事需要繼續交一兩千才能學習),但是它激發了我理財的興趣,後來我開通了股票賬號,開始控制自己的消費,發了工資就投一部分到股票里,目前已經攢了近十萬塊,同時也賺了近一萬。
今年三月,我花了699報了一個寫作班,老師逼著我們寫作。我從大學起就想要寫作,但一直沒有動筆,被老師一逼,我發現自己仍然熱愛寫作,並致力於把寫作作為終生的事業。現在我已經開通了知乎賬號,這是我的第五篇文章。
我真正的改變都是從付費開始的。付費讓我見識到了一個普通人見識不到的世界。如果你想要更快、更系統地儲備知識,我建議你付費學習。現在的網上課程非常豐富,學什麼技能的都有,你學會了技能,再把剛開始付出的金錢賺回來,綽綽有餘。
如果你想學心理學,我建議你從武志紅開始。如果你想學經濟學,我建議你從薛兆豐開始。因為他們都是把專業知識講的有趣,講的大氣的人。如果你一開始就抱著心理學、經濟學的書籍去看,我估計你沒幾天就會放棄。所以從他們開始,然後把知識一點點延展開去。
我建議你學一點營銷知識,無論是營銷產品還是營銷你自己,了解自己、了解別人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我建議你跟著李叫獸學起。
我還建議你學一點寫作技能,這個世界永遠缺少會寫作,會說話的人。看近幾年流行的綜藝節目,你會發現能紅的那些人一定是會說話,討人喜歡,在人群中閃閃發光的人。
如果你說大學生沒有錢接觸那些課程或訓練營,我建議你從理財學起,關注相關的微信公眾號,買一些相關書籍,用心啃下去,這將是讓你一輩子受益的事情。
⑩ 怎樣分析財經新聞
廣義的財經新聞或稱泛經濟新聞,覆蓋全部社會經濟生活和與經濟有關的領域,包括從生產到消費、從城市到農村、從宏觀到微觀、從安全生產到服務質量,從經濟工作到政治、社會生活中的相關領域。
狹義的財經新聞,則重點關注資本市場、金融市場以及與投資相關的要素市場,並用金融資本市場的視角看國家經濟主義生活。
由此可以得出,首先要抓住一個話題,比如說一組數字,或是現實的情況等等,以下面的材料為例: 工行將斥資12億控股金盛人壽
工行28日宣布將斥資12億元持有金盛人壽60%股權。股權交易完成後,金盛保險人壽將更名為「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點評:這是中國國有大型銀行走向綜合性銀行的第一步,對於提高中間業務是好事
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這是狹義的財經新聞)點評並沒有多麼的復雜,只要觀察到要點即可,所以評論財經新聞,絕大部分要從分析數據入手,仍以上文為例:
工行28日宣布將斥資12億元持有金盛人壽60%股權。
這是關鍵句,從中可以分析,工行(中國國有大型銀行),持有金盛人壽60%股權(走向綜合性銀行),分析事實完畢,得出結論,或可稱為觀點:對於提高中間業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