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山西臨汾適合種哪些經濟林

山西臨汾適合種哪些經濟林

發布時間:2022-11-03 18:31:02

『壹』 經濟林主要有哪些樹軟籽石榴樹是不是經濟林

『貳』 山西臨汾適合養殖或者種植什麼

養殖 小龍蝦 小龍蝦在全國一直都是缺貨狀態
成本小 回報大 種植 蔬菜 這幾年的菜價一直很好
比如西紅柿一個就賣到1塊錢了

『叄』 山西老家有十幾畝山地,適合種植什麼經濟作物

山西山地適合種植葯材,牧草,林才和果木。

山西省在中國的位置:

山西是內陸省份,位於黃河中游東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環水繞,與鄰省(區)的自然境界分明。東、南依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南隔黃河與秦、豫相望;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毗連。全境總面積為15.6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6%。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南北間距較長,縱長約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縣南張村南,北緯34°34′;最北端在天鎮縣遠頭村北,北緯40°44′。東西間距較短,寬約385千米:最東端在廣靈縣南坑村東,東經114°33′;最西端在永濟市長旺村西,東經110°14′。

地形地貌:

山西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0.1%,平川、河谷面積占總面積的19.9%。山西境內主要山脈:太行山、呂梁山、恆山、五台山、中條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內七大盆地: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運城、長治、晉城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等小盆地。

氣候:

山西地處大陸東岸中緯度的內陸,東距海岸雖只有300~500千米,但由於省境東部山嶺阻擋,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弱,在氣候類型上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北部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比較寒冷;南部受到從河南黃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濕氣團的滋潤,比較溫和;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氣候特徵是: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南長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氣候多變,風沙較多;秋季短暫,天氣溫和。全境日照充足,熱量資源較豐富;災害性天氣較多,「十年九旱」;晝夜溫差較大。

水文: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餘條,主要特點是河流較多,以季節性河流為主,水量變化的季節性差異大。山西河流源於東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黃河流域在山西境內的面積有9713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2%;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積5913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8%。

植物資源:

山西植物資源豐富,已知的維管植物有27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種。山西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區;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布區,是森林分布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乾旱草原分布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翅果油樹、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葯用植物有100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連翹等。

『肆』 臨汾地區適合種什麼葯材

臨汾市適合種植的中草葯品種有生地、柴胡、連翹、黃芩、遠志、地黃、芍葯、丹參、穿地龍等。2015年,臨汾市新發展種植面積25.33萬畝,加上上年留床面積44.67萬畝,中葯材家種面積達70萬畝;新增加野生撫育面積3萬畝,加上歷年累計野生撫育面積137萬畝,中葯材野生撫育面積達140萬畝。全市中葯材總面積達210萬畝。在植物分布上,東南山地丘陵地帶以油松櫟類和華山松占優勢,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等,經濟林有蘋果、核桃、柿、板栗、山楂等,土特產主要有黑木耳、猴頭等,名貴中草葯植物有菖蒲、竹節人參和靈芝等;東部山地以沙棘、荊條等次生灌草叢植被為主。經濟林有核桃、瓦氏椋子、山楂、棗、桑、蘋果、梨等,土特產有猴頭、佛手和煙草,農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這一地帶盛產葯材,其中山芋肉、貝母負有盛名;太岳山區以油松、遼東櫟林及次生灌草叢植被為主,是山西省主要的林業基地。

『伍』 山西省臨汾市能否種植荔枝

山西省臨汾市不適合種植荔枝,喜高溫高濕,喜光向陽,它的遺傳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對低溫,但最低氣溫在-2~-4℃又會遭受凍害;開花期天氣晴朗溫暖而不幹熱最有利,濕度過低,陰雨連綿,天氣乾熱或強勁北風均不利開花授粉。花果期遇到不利的災害天氣,會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
土壤
實生苗嫁接繁殖
荔枝大部分是種在丘陵、坡地,這些土壤通常有機質含量較少,土層較淺,保水保肥能力差,如不注意土壤管理,荔枝的生長發育將受到嚴重影響。
⒈樹冠下的土壤管理
荔枝幼齡樹的根系較少,生長弱,而且具有與某種真菌共生的菌根,菌根的生長要求具有比較通氣的土壤環境。因此,荔枝樹冠下樹干周圍土壤必須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
才有利於菌根的形成和根系的迅速發育。所以,樹冠下的土壤要及時鬆土,多施有機肥,地面復蓋,防止板結。
⒉樹盤外的土壤管理
幼齡期的荔枝園,為了增加經濟收入,行間應間作短期作物(蔬菜、豆科綠肥等矮生作物),結合間作進行多次的施肥、灌溉、鬆土,並將間作物收獲後莖桿和綠肥翻入土中,增加有機質、改良土壤。植後第二、三年,必須有計劃的把樹盤外圍的土壤進行改良。具體做法,秋冬季時,在原植穴外挖50厘米深,40~50厘米寬的溝,每株每年壓入100公斤左右的雜草、樹葉或綠肥,加1.5公斤過磷酸鈣,上面再蓋土。挖壓青施肥溝,第一次在苗木的東西側挖,第二次在苗木的南北側挖,或者沿樹冠外圍挖一圓圈。

施肥
定植後一個月即可開始施肥。二、三年內以增加根量、促梢、壯梢為主。掌握「一梢兩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頂芽萌動時施入以氮肥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長和長葉;當新梢生長基本停止,葉色由紅轉綠時,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轉綠,增粗枝幹。新梢轉綠之後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後第一年根少樹小,每株每次用復合肥25克,尿素約15克,氯化鉀10克,過磷酸鈣50克混合施用。幼樹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噴施葉面肥5~6次。
定植後1~2年生幼樹的肥水管理,能促發根群和枝梢總葉面積。定植成活後的荔枝幼樹根系少而弱,吸收力也弱,因此不宜大肥大水。施肥以腐熟優質、以氮為主配合少量磷、鉀肥、少而精、勤施薄施為原則。定植當年的幼樹可以每月施稀薄的肥水1~2次。第二、三年以增加根量,促梢、壯梢為主。每次枝梢頂芽萌動施一次以氮肥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長;葉片由紅轉綠時施第二次肥,促使枝梢迅速轉綠,提高光合效能,積累營養物質。也可在新梢轉綠之後再施一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縮短梢期。
施肥量,第一年每株每次可施尿素20克左右,或施復合肥30克左右,或稀薄的人糞尿中每擔加入尿素200~250克或磷鉀肥,每年每株1~2公斤。第二年起,施肥量應逐步提高,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50~60%。施肥的方法,第一年幼樹最好將化肥溶於水中,在樹盤內潑施,第二年以後可在樹冠外圍土壤上開淺溝施,施後蓋土,乾旱時要及時灌水。
葉片對肥料的吸收快,吸收率高,因此,可在新梢轉綠後進行根外施肥,以0.2%尿素,0.3~0.5%的磷酸二氫鉀噴灑葉片,能促使枝梢迅速老熟。但使用濃度應特別注意,濃度過高易灼傷葉片。高溫乾旱時應適當降低濃度。幼齡荔枝樹根系弱,分布淺,易受表土水分變化的影響,在高溫乾旱的情況下,如土壤水分過少,將抑制枝梢的萌發生長,甚至植株枯死。因此,旱季應注意灌溉保濕。雨季則要注意排除積水。

澆水
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樹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年荔枝樹根少且淺,受表土水分變化的影響大,在土壤乾旱,大氣乾燥的條件下,應注意淋水保濕。雨季防止植穴積水,下沉植株宜適當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長。
荔枝菌根好氣,土壤疏鬆通氣,利於根系生長發育。幼齡果園一般每年鬆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溫多濕,雜草生長迅速,鬆土除草次數宜多,春季地溫較低,冬季地表乾燥,雨量少,雜草生長較緩,耕作次數較少。荔枝園的土壤改良主要內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層,增加有機質。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肥力,為根群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改土方法是原植穴外圍開環狀溝或2條平形施肥溝。每條溝施入農家肥8~10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復合肥0.5公斤,然後蓋土高出地面25~30厘米。

除草
荔枝菌根好氣,除草、鬆土有助於土壤疏鬆通氣,能促進根系的發育。幼齡樹可結合間作物的管理進行除草鬆土。夏秋季高溫多雨,雜草生長快,土壤也易板結,除草鬆土次數宜多;冬春氣溫低,乾旱,雜草生長慢,除草鬆土次數較少。
幼樹根淺,因此,根據范圍內鬆土應淺,8~10厘米為宜,根際范圍以外可深至15厘米左右。

間作
荔枝幼齡果園有較大的空間和地面,充分利用土地間種、套種,有利於達到以園養園、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增加收益的目的。並可通過對間種物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抑制雜草,防熱保濕,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荔枝幼齡期行間間種短期矮生作物,可充分利用土地,以短養長,增加收益,並可抑制雜草,防止水土流失,間作物的莖葉可作施肥和蓋草材料,改良土壤。但切忌種植高桿作物、攀緣作物和吸肥力很強的作物,以免爭奪荔枝的養分水分和陽光。間作應加強施肥、灌溉,提高地力。

『陸』 山西臨汾適合種植什麼葯材

山西臨汾適合種植黃芪、連翹、黨參、遠志、柴胡、山葯、地黃等。

氣候特徵:

  1. 臨汾市地處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

  2. 氣溫的特點是冬寒夏熱。

  3. 全市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冬季寒冷乾燥,降雪稀少;春季乾旱多風,秋季陰雨連綿;夏季酷熱多暴雨,伏天旱雨交錯。

  4.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48.4—2512.6小時,年平均氣溫9.0—12.9℃,降水量420.1—550.6毫米,無霜期127—280天。

生物資源:

  1. 臨汾市植物資源豐富,除農作物外,現已調查到的種子植物有606種,分屬97科、386屬,佔全省植物區系總種數的62.1%,總科數的81.7%,總屬數的79.3%。

  2. 在植物分布上,東南山區丘陵地帶以櫟類占優勢;東部山地以油松為主;太岳山區以油松、櫟類為主;臨汾盆地以楊樹為主。

  3. 葯材連翹、黃芩、黃芪、黨參、款冬花、柴胡、山楂、知母、旱半夏、豬苓、瓜蔞、酸棗仁等。

  4. 呂梁山以側柏、石榆為主;西部黃土殘塬丘陵植被區以側柏、刺槐為主。臨汾森林面積較為貧乏,全市森林覆蓋率28.9%。

  5. 其中,天然林面積34.44萬公頃,人工林面積20.03萬公頃,木材蓄積量1675.14萬立方米。臨汾市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兩棲類動物9種,鳥類232種,獸類46種,爬行類23種,分別佔全省總種數的69%、71.8%、44.29%和82.1%。

『柒』 幫我介紹一下臨汾

臨汾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黃河中游。最東段在安澤縣良馬鄉西坡以東,最西段在永和縣南庄鄉咀頭附近,最南段在翼城縣大河鄉關家窯以南的中條山主峰舜王坪腳下,最北段在永和縣坡頭鄉白家崖附近。南北最大縱距 170 多公里,東西最大橫距約 200 公里,全市總面積 20275 平方公里,佔全省 13% 。臨汾「南通秦蜀,北達幽並,東臨雷霍,西控河汾」,整個地區大致呈不規則的梯形,東倚巍巍太岳與長治晉城為鄰,西隔滔滔黃河與陝西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地區毗鄰,南與運城接壤。因其地理位置重要 , 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地處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 , 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 四季分明 , 雨熱同期。但由於受地形影響 , 山區平川氣候差異較大 , 氣候特徵迥異。

臨汾市資源豐富,尤其是礦產資源得天獨厚,素稱「膏腴之地」和「麥棉之鄉」,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和麥棉生產基地之一。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 20275 平方公里,受水熱條件影響,臨汾市土壤發育較完全,形成深重粘化層,養分含量較為豐富。全市普遍分布的地帶性土壤類型為褐土,此外還有草原草甸土、棕壤土、草甸土、沼澤土等幾種類型。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尤以臨汾至霍州的汾河兩岸比較集中,土質發綿,比較肥沃。草原草甸土分布在地勢較高的霍山、中條山、呂梁山的個別山頂,土壤濕潤、溫度高、有機含量豐富,是開辟天然牧場、發展畜牧業的重要資源。臨汾市土地資源豐富,穩產高產肥沃耕地分布集中,由於「二川三山五丘陵」,土地類型多樣,宜林宜草面積大。但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從土地利用情況看, 1998 年末,全市已利用面積 1523.3 千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75.1% ,其中,耕地面積 523.7 千公頃,占總面積的 25.8% ,宜林面積 585.2 千公頃,約占 28.9%, 未利用土地 504.2 千公頃,占總面積的 24.9% 。 臨汾市後備土地資源仍較為豐富,大量的鹽鹼荒地、沙荒地、沼澤地可改良開墾為農林牧用地,但需要排水、治河、修建護岸工程開發投資很大。全市土地開發利用率 75.1% ,土地墾殖率 26.2% ,耕地復種指數 126% ,農業用地率 68% ,建設用地率 5.6% ,人口密度 185 人 / 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臨汾市物華天寶,礦產豐富,不僅礦種多,分布廣,且開采歷史悠久。目前已探明的礦種有 41 種,主要有煤、油頁岩、鐵、銅、鋅、鋁、金、鈷、稀有元素、石膏、石灰岩、白雲岩、耐火粘土、硫鐵礦、膨潤土、大理石、花崗石、重晶石、長石、石英、硅石、磷、硅線石等。其中煤、鐵、石膏、石灰岩、白雲岩、膨潤土、花崗岩、大理石、油頁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內及全國均占重要地位。臨汾市礦產資源綜合優勢度為 0.73 , 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二位,礦產潛在價值量為 19350.5 萬元,居全省之首。

煤炭資源是臨汾市首屈一指的礦產資源,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有河東、霍西、沁水三大煤田。全市含煤面積 1.54 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 56% ,分布在 12 個縣市。總儲量達 629 億 噸,探明儲量為 398 億噸。臨汾市煤炭資源具有以下特點:⑴煤種齊全,伴生礦產較多。全市煤種有貧煤、瘦煤、無煙煤、焦煤、肥煤、氣煤等 6 種,其中焦煤、氣煤、肥煤和瘦煤都是煉焦煤,主要伴生礦有油頁岩、鋁土礦、耐火粘土、錳鐵礦等。另外還有大量的風化煤。⑵煤炭質量較好,灰分和硫的含量適中,變質程度高,發熱量大,中等可選,結焦性能好。鄉寧主焦煤為全國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⑶開發條件優越。臨汾市三大煤田除霍州煤田的霍山西麓邊緣地質構造復雜,開采較困難外,其它煤田的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條件都比較簡單,煤層多,單層厚,煤層穩定,傾角小,埋藏淺,交通方便,開發條件較好。

鐵礦是臨汾市的第二大礦產資源,總儲量為 4.2 億噸,其中磁鐵礦儲量為 1.8 億噸,褐鐵礦和赤鐵礦儲量約 2.4 億噸。臨汾市的鐵礦富礦比例高,佔全省富礦的 70% 以上,大部分開采條件較好。

臨汾市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種類較多,有銅、鉛、鋁、鈷、金、銀等 7 種,但大部分儲量不大。銅礦主要分布在塔兒山 - 二峰山一帶的襄汾、翼城、曲沃等縣,保有儲量 2.7 萬噸。雖儲量不大,但品位高,伴生的有益組分含量高,開采價值大。鉛、鋅礦分布在洪洞、翼城、蒲縣、古縣的部分區域,金礦分布於塔兒山 - 二峰山一帶,探明儲量 5325 公斤,預計儲量 1 萬公斤,均為岩金礦。鋁土礦分布於霍州什林和汾西店底一帶,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低。臨汾市的稀有元素礦產主要有鋰、銣、稀土、鈮、鉭等幾種,其中翼城石姑娘山的鋰銣礦是省內獨一無二的。

臨汾市非金屬礦產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資源十分豐富,現已發現的 24 種非金屬礦產中石膏、電石灰岩、白雲岩等在全省或全國具有重要優勢,特別是石膏礦膏體厚位大,品位高,分布廣,開采條件好。其餘如水泥灰岩、膨潤土、花崗岩、耐火粘土、麥飯石等則可望成為國內優勢礦產。

植物資源 臨汾市的植物資源是全省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除農作物外,現已調查到的種子植物有 606 種 。在植物分布上,東南山地丘陵地帶以油松櫟類和華山松占優勢,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等,經濟林有蘋果、核桃、柿、板栗、山楂等,土特產主要有黑木耳、猴頭等,名貴中草葯植物有菖蒲、竹節人參和靈芝等;東部山地以沙棘、荊條等次生灌草叢植被為主。經濟林有核桃、瓦氏椋子、山楂、棗、桑、蘋果、梨等,土特產有猴頭、佛手和煙草,農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這一地帶盛產葯材,其中山芋肉、貝母負有盛名;太岳山區以油松、遼東櫟林及次生灌草叢植被為主,是山西省主要的林業基地。果品主要有梨、柿。中草葯種類繁多,其中以黨參、貝母、山茱萸、霍香等最著名;臨汾盆地以冬麥、棉花等農作物栽培為主,土產豐富,以曲沃的煙草、臨汾的堯棗、洪洞的蓮菜等聞名於省內外;呂梁山以油松、白皮鬆、遼東櫟林及次生灌叢植被為主,土特產有松香、生漆、猴頭、木耳等,中草葯以甘草、五加皮、蒼術、黨參、核仁等著名;西部黃土殘塬丘陵植被以灌叢和草叢為主,土特產有隰縣金梨和永和紅棗,農作物以冬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等。

臨汾的森林資源比較貧乏。現有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總面積 244.7 千公頃,人均林地 0.07 公頃,為全國人均林的 1/2 左右。人均木材蓄積量 1.7 立方米,只佔全國人均蓄積量的 1/6 。臨汾市的森林不但面積小,蓄積量少,而且分布不均,林齡組成不協調,森林質量差。臨汾市的天然草地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 24.9% ,現已查明的主要草種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棲狀黃芪、蘭花棘豆、米口袋、野豌豆,禾木科的黃茨、隱子草、早熟禾、白羊草,禾草科的苔草、蒿草等。

野生動物資源 臨汾市野生動物種類豐富,陸棲脊椎動物有 300 余種,佔全省總種數的 74% 。在本區動物種類中,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有白鸛、黑鸛和褐馬雞三種,其中褐馬雞是世界聞名的珍稀動物,是我國的國寶和特有珍禽。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大天鵝、鴛鴦。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大鴇、金雕、玉帶海雕等。由於臨汾市處於古北界的南部,隨著夏季太平洋暖濕氣團的深入,東洋界動物也不斷潛入到本區,使得臨汾市古北界和東洋界動物俱有,區系組成復雜。獸類主要有狼、狐、兔、果子狸、豬獾等,鳥類主要有麻雀、家燕、喜鵲、鳳頭杜鵑、龍斑鳩、大嘴烏鴉、鳳頭百靈、石雞、褐馬雞、胡兀鷲、岩鴿等,兩棲爬行類有黑斑蛙(青蛙、田雞)、花背蟾蜍、無趾壁虎、中華大蟾蜍等。

水資源 全市水資源總量 18.9 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 14.8 億立方米(含泉水 3.14 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 4.1 億立方米。平均地面水入境量 10.2 億立方米,泉水入境量 2.5 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佔全省 13.9% ,人均佔有量 540 立方米,比全省多 71 立方米,為全國的 21.9% 。畝均佔有量比全省少 29 立方米,相當於全國的 10.8% ,同全國相比屬貧水區。

歷史沿革
臨汾市是中華民族最早發祥地之一。襄汾「丁村人」遺址和其他一些考古發現,證明遠在十多萬年以前的石器時代,汾河沿岸的土地上就勞動、生息、繁衍著中華民族最早的原始人群和村落。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原始公社的傳說,《帝王世紀》稱:「堯都平陽」,即今臨汾。堯王訪賢、讓位於舜的傳說就發生在本地。

商朝時,臨汾為商版圖上的冀州之地,洪洞、曲沃等地出土的青銅器,其造型和紋飾等都具有顯著的殷商文化特徵。西周時,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即傳說中的「桐葉封弟」,唐就是今翼城。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國內有晉水,就把唐改稱晉國。春秋時期,臨汾屬諸侯國晉,晉文公重耳當政時,晉國的中心就在現今曲沃、侯馬一帶,當時的晉國因有名相趙衰、弧偃(兩人俱是平陽人)等輔政,發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使晉國出現了「政平民阜、採用不匱」的局面,逐漸強大起來。晉文公北方稱霸後,臨汾對當時的山西乃至全國局勢都有一定影響。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把全國劃分為 36 郡,以後又不斷增設到 48 郡。當時山西境內設有 5 郡,臨汾屬河東郡。西漢取代秦後,劃全國為 103 郡國,臨汾(今襄汾)、平陽、襄陵、彘(今霍州)、楊(今洪洞)、北屈(今吉縣)、蒲子(今隰縣)、降(今曲沃)、弧鑷(今永和)、騏(今鄉寧)均屬河東郡司隸部轄。

隋朝建立以後,結束了中國歷史上 400 年分裂割據,出現大統一局面。隋朝精簡了行政區劃,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臨汾、翼城、洪洞、汾西、永和、蒲縣即是隋代命名而沿用至今的。

唐朝時,臨汾市 屬河東道。由於唐王朝對山西十分重視,誠如太宗李世民所說:「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當時的臨汾市 農業和手工業空前繁榮。晉州(今臨汾市 東半部)粟米常通過漕運接濟京師長安。「河渭之間,舟輯相繼,會於渭南」。臨汾市 的手工業產品如白蜜、蠟竹、龍須席等,均被列為貢品。平陽的煉礬,岳陽(今古縣)、翼城、昌寧(今鄉寧)和汾西的采礦煉鐵均很有名。臨汾城內大雲寺(今地區展覽館)磚塔內有唐貞觀時鑄造的鐵佛頭像,洪洞廣勝寺有唐太宗御制贊石刻,曲沃閻村有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撰寫的靈光寺碑等,均為罕見的藝術珍寶。

五代十國時期,在短短半個世紀中,華北和中原前後經歷了 5 個朝代,歷史上稱為「五代」。由於戰亂不已,臨汾市 人民死傷、逃亡者很多,戶口銳減,經濟衰落。公元 960 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宋王朝。北宋初年,臨汾市 的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晉州(後改名為平陽府)是宋代設鐵官的「十二治」之一,鑄大錢,以一當十,助關中軍費,成為當時北方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太宗淳化元年雕刻的浮山縣慶唐觀重修功德碑、徽宗政和三年鑄造的翼城縣十方院的鍾與宣和四年鑄造的曲沃縣內社全巷的鍾等,均可看出那時本區書法、雕刻和鑄造等技藝的水平。

趙宋王朝偏安江南後,中國形成宋與金南北對峙的局面。山西全部被女真族所統治,其時臨汾市 屬河東南路,由平陽府的 10 個縣、隰州的 4 個縣、吉州的 2 個縣和降州的 3 個縣共 19 個縣組成。平陽的造紙和印刷業十分發達,平陽麻紙馳名全國,是金朝四大刻書中心之一,金元時把平陽所刻印的書籍叫「平水版」。著名的趙城《大藏經》就是由民間集資雕刻印刷。平陽姬姓雕版作坊所刻的《四美人圖》、《關羽圖像》繪畫精美,形象逼真,開創了人物版畫的先聲,是中國版畫的一大轉折。金朝還在平陽設置綾錦院(全國共五處),派官員管理公私營手工絲織業作坊以及征購布匹、綢絹等事,平陽卷子布、隰州綠礬、龍門椒、紫團參、甘草、蒼術等頗負盛名。

元朝時,臨汾為河東山西道宣慰司晉寧路。洪洞廣勝寺明應五殿的元代戲劇壁畫就是這一時期所修建。明清時重設平陽府,統領 35 個州縣,相當於今臨汾和運城兩地區。明洪武和永樂年間,為恢復中原經濟,推行大規模的「移民墾荒」政策,官府在洪洞廣濟寺設局駐員,從平陽、太原、汾州等地選「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分其丁以實北平(今北京)」。據說每次移民搬遷前,都在洪洞大槐樹下集散,移民臨行前頻頻折槐為記,戀別故土,所以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傳著「若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史話。明清時代,臨汾的商業和工場手工業十分活躍。「山西平陽府富國、豐國二治(均在吉州)歲輸鐵各二十二萬一千斤有奇。」「平陽、澤、潞豪富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15 世紀時,全國出現了 33 處大工商業都市,平陽就是其中之一。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於 1912 年對行政區劃進行了改革和整頓, 1914 年又增設道的建制。臨汾、洪洞、趙城、襄陵、汾城、曲沃、安澤、浮山、翼城、鄉寧、吉縣、霍縣、汾西、隰縣、蒲縣、大寧、永和等縣屬河東道管轄,廢道後由省直屬。 在漫長的歲月里,臨汾市 人民百折不撓,勤勞勇敢,走過了繁榮、衰敗、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新紀元。 1946 年各縣陸續解放, 1948 年 5 月 17 日臨汾攻堅戰勝利結束,臨汾全境解放。 1949 年 2 月成立了晉南區,歸陝甘寧邊區政府領導,同年 9 月 1 日改屬山西省。 1950 年 1 月成立臨汾專區, 1950 年 5 月石樓縣劃歸臨汾市 。 1954 年同運城專區合並為晉南專區(專署駐臨汾),同年,洪洞縣、趙城縣合並為洪趙縣。 1956 年設侯馬市。 1957 年撤侯馬市歸曲沃縣。 1958 年撤曲沃縣設侯馬市。 1959 年改洪趙縣為洪洞縣。 1962 年撤侯馬市歸曲沃縣。 1970 年專區改地區,晉南專區又按原建制劃分為臨汾、運城兩地區,同時恢復侯馬市,設立臨汾市,並由安澤縣、浮山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立古縣。 1971 年石樓縣劃歸呂梁地區。 1978 年臨汾市 改名為臨汾市 行政公署。 1983 年撤消臨汾縣,將其管轄區域並入臨汾市。 1989 年撤消霍縣,設立霍州市(縣級市)。 1998 年末,全區有臨汾市、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和汾西縣2市1 區14 縣, 20個街道辦事處, 75個鎮, 76 個鄉, 2956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6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1)撤銷臨汾地區和縣級臨汾市,設立地級臨汾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堯都區。(2)臨汾市設立堯都區,以原縣級臨汾市的行政區域為堯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鼓樓東大街。(3)臨汾市轄原臨汾地區的汾西縣、吉縣、安澤縣、大寧縣、浮山縣、古縣、隰縣、襄汾縣、翼城縣、永和縣、鄉寧縣、曲沃縣、洪洞縣、蒲縣和新設立的堯都區。原臨汾地區的侯馬市和霍州市由山西省直轄。

『捌』 求教經濟林樹種

你的要求是:「短期收益」、「要求樹種四季常青」,這就有點難:
在我的記憶中,能在襄樊生長「四季常青」的經濟林樹種:杉木、三葉的馬尾松、樟樹等,但這些樹都不能「短期收益」,起碼也要10-20年以上,這要依對原木材的要求而定;
如果不考慮「四季常青」,只要「短期收益」的有:泡桐、臭椿、梧桐、水杉、冷杉等,其中泡桐、臭椿在10年內可收益,前幾年泡桐特別好賣,但從09年開始不太好賣;臭椿一直好賣,尤其最近這幾年供不應求,價格高漲,主要供往廣東等沿海省。
我認為另一能「短期收益」、「四季常青」的經濟林——毛竹,但是毛竹從生物學上講,不屬於樹林,是草林,不過用肉眼看是像林子,而且是「四季常青」,又能「短期收益」,大概只要2-4年就能收益,就看你個人認為算不算。

『玖』 經濟類樹種有哪些

可參考《50種經濟林果豐產栽培技術》是2014年3月1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立新、王法格。《50種經濟林果豐產栽培技術》重點介紹我國目前廣為開發利用且經濟價值較高的油茶、油桐、烏桕、杜仲、山茱萸、*、八角、肉桂、花椒、筍用竹、香椿、茶樹、沙棘、板栗、核桃、仁用杏、榛子、柿、石榴、棗、山楂、獼猴桃、甌柑、楊梅、藍莓、枇杷、番石榴、百香果、番木瓜、楊桃、黃皮、椰子、油橄欖、金銀花、胡椒、腰果、無花果、扁桃、厚朴、果桑、山核桃、玫瑰、枸杞、五味子、黃柏、辛夷、香榧、歐李、刺梨共50種經濟林果豐產栽培技術。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拾』 山西臨汾可以栽板栗樹嗎

山西臨汾可以栽板栗樹,板栗樹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主要產地集中在中國北方地區,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上海、安徽、陝西等地,浙江、福建、湖北、江西也有分布。
一.板栗對氣候土壤環境的要求
一板栗對氣候土壤環境的要求板栗對氣候、土壤條件的適應范圍較廣,但是我國亞熱帶地區果實生長的品質較差,北方過於寒冷地區和西北乾旱地區不適宜生長。板栗對土壤的酸鹼度反應敏感,因此在發展板栗生產時,首先要考慮氣候、土壤的條件。
1.氣候條件:
(1)溫度:板栗在年平均溫度10.5-21.8攝氏度,最高不超過39.1攝氏度,最低不低於24.5攝氏度的地區,都能正常生長結果。
(2)雨量:我國北方板栗產區,雨量在50-80毫米,板栗一般生長良好,雨水較好的年份產量比較高,乾旱年份影響產量。
(3)光照:板栗屬於喜陽樹種,要求光照充足。特別是花芽分化要求較高的光照條件,光照差只形成雄花而不形成雌花,這是板栗樹外圍結果的主要原因。所以栽植板栗選擇光照好的場地。
2.土壤條件:
板栗適宜在含有機質較多的沙質土壤生長,有利根系的生長和產生大量菌根。粘重通氣性差,積水多的土壤生長不良。
板栗樹對土壤酸鹼度敏感。石灰岩風化的土壤,一般為鹼性栗樹生長差,花崗岩·片麻岩風化的土壤為微酸性,適合板栗生長,因此板栗必須在酸性土壤地區發展。
二 育苗技術:
播種時期和方法:播種時期分秋播和春播。秋播在秋後冬初,氣候下將到5-10攝氏度左右時播種。秋播的優點是不必要儲藏,利用秋後空閑時間完成,缺點是如果濕度過高或過低,易引起種子霉爛,另外易遭鼠害和蟲害。
春播取決於種子的萌發情況,種子採收後,在房屋的南牆根打1米深坑,將種子一層栗,一層沙中間豎一草把將土埋好,種子一般在清明前後萌芽,萌芽後及時播種。播種有直播盒育苗法兩種。
直播法:不經苗圃育苗,直接播種造林。一般在山地常用這種方法。
直播前應先整地、魚鱗坑、條田均可。每穴播2-3粒,每粒相隔10厘米左右(出苗後選留1株)深度5厘米,直播的優點是節省勞力,同時板栗根系發達。
育苗法: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5厘米,深度3-4厘米,每畝播種量為100-150千克。播種時最好把種子平放,尖端不要朝下或尖端不要朝下或朝上,播後可在條溝中用腳踩一下,保證種子和土完全接觸。幼苗出土後立即中耕除草。

閱讀全文

與山西臨汾適合種哪些經濟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9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9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8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6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1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3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