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稱的概念是什麼
對稱的概念
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我國的建築絕大部分是對稱的。
對稱的定義
定義一:對稱,指物體或圖形在某種變換條件(例如繞直線的旋轉、對於平面的反映,等等)下,其相同部分間有規律重復的現象,亦即在一定變換條件下的不變現象。
定義二:作為哲學范疇的對稱是指宇宙的根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同一性是宇宙的本質屬性,也是對立統一規律的本質屬性,所以作為哲學「對稱」的對立統一規律不同於斗爭性佔主導、作為「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具體科學或日常生活中的對稱,包括對應、對等、平衡等均為哲學「對稱」的具體內容。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的「對稱」屬於哲學范疇。
定義三:《對稱》是舉世聞名的大手筆小冊子,是作者大學退休前「唱出的一支天鵝曲」,它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將外爾(C.H.H.Weyl,曾譯作魏爾或者凡爾)退休前的系列講座匯編而成書。據說許多網路全書的「對稱」條目都將外爾的這部小書列為主要參考文獻。
定義四:在日常生活中和在藝術作品中,「對稱」有更多的含義,常代表著某種平衡、比例和諧之意,而這又與優美、莊重聯系在一起。外爾的書首先用一章講鏡像對稱,涉及手性諸問題,有十分豐富的內容。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獎勵的課題主要是「手性分子催化」問題。如今,手性葯物在葯品市場佔有相當的份額,有機分子手性對稱性已經是相當實用和熱門的話題。這裡面仍然遺留下許多基本的問題沒有解答,比如生命基本物質中的氨基酸、核酸的高度一致性的手性(即手性對稱破缺)是如何起源的?植物莖蔓的手性纏繞是由什麼決定的?
同種植物是否可能具有不同的手性? 左右對稱在建築藝術中有大量應用,但是人們也注意到完全的左右對稱也許顯得太死板,建築設計者常用某種巧妙的辦法打破嚴格的左右對稱,如通過園林綠化或者通過立面前的雕塑或者廣場非對稱布局,有意打破嚴格的對稱。通常,嚴格左右對稱的建築,都盡可能放在了具有非對稱的周圍環境之中。 公眾可能較感興趣的是作者對摩爾文化、埃及和中國實際裝飾藝術品中對稱性的分析。在二維裝飾圖案中,總共有17種本質上不同的對稱性。作者說,在古代的裝飾圖案中,尤其是古埃及的裝飾物中,能夠找到所有17種對稱性圖案。
到了19世紀,有了變換群的概念以後,人們才從理論上搞明白只有17種可能性(波利亞的證明),而古人確實窮盡了所有這些可能。外爾有一句話特別值得注意:「雖然阿拉伯人對數字5進行了長期的摸索,但是他們當然不能在任何一個有雙重無限關聯的裝飾設計中,真正嵌入一個五重中心對稱的`圖案。然而,他們嘗試了各種容易讓人上當的折衷方案。我們可以這樣說,他們通過實踐證明了在飾物中使用五邊形是不可能的。」
這一論述非常關鍵,阿拉伯裝飾藝術的確時常費力地嘗試使用五次旋轉對稱。連續裝飾圖案中嵌入五次對稱圖元的麻煩之處在於,五次對稱要涉及黃金分割,安排下一個五邊形,則周圍需要作復雜的調整,這要比安排三角形、四邊形和六邊形的情況復雜得多。《對稱》還用相當篇幅講晶體點陣的對稱性,我當年學過結晶學和礦物學,知道這是相當復雜的事情,現依稀記得32種對稱型,146種結晶單形,42種幾何單形和230種空間群的數字,具體內容已經想不清楚了。外爾的處理當然並非想具體展示各種可能的晶格對稱性,書中討論得相當簡略,這也給普通諸者閱讀造成了困難。要想真正搞明白230種空間群,還真要讀地質學的圖書《結晶學與礦物學》。
對稱平衡論
對稱平衡論把宇宙萬物產生發展看成事物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的理論。在社會發展領域,對稱平衡論把社會發展看成以主體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在社會經濟領域,對稱平衡論把社會經濟發展看成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對稱平衡論把對稱看成動態的非線性過程,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具體反映。
關於圓和軸對稱圖形基本概念
1、口答:分別說出從1 9的值。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別等於多少?
2、概念:圓、圓心、半徑、直徑。圓周率、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環形。弧、圓心角、扇形。
3、必須熟記:
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
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條直徑都是圓的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圓的畫法。軸對稱圖形、對稱軸。公式
4、求圓的半徑r
已知直徑d,求半徑r 已知周長C,求半徑r
5、求圓的直徑d
已知半徑r,求直徑d 已知周長C,求直徑d
6、求圓的周長。
已知半徑r,求周長C 已知直徑d,求周長C
7、求圓的面積。
已知半徑r,求圓面積S 已知直徑d,求圓面積S
已知周長C,求圓面積S
8、求環形的面積: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9、求扇形的面積
10、已知扇形所在的圓的半徑r和扇形的圓心角n,求扇形面積。
11、求扇形的圓心角。已知扇形所在的圓的半徑r扇形面積。
可以這樣理解:扇形面積是它所在圓面積的幾分之幾,360度的幾分之幾就是扇形的圓心角度數。
② 經濟學核心問題什麼,為什麼
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經濟規律。因為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2)如何看待對稱經濟學擴展閱讀
幸福經濟學 以人的幸福、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標准、目的,以價值機制為經濟與經濟學核心機制的經濟學。屬於對稱經濟學範式,是對稱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傳統經濟學屬於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市場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產生、存在、發展規律和典型形態的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是運用對稱的、五維空間的、復雜系統論的方法,以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為出發點,以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實證性與規范性的統一為基本原則,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對稱發展觀為核心。
建立起來的科學的、一般的、人類的、與政治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科學經濟學,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經濟學科學理論體系。以對稱哲學為理論基礎的對稱經濟學與以一般均衡理論為理論基礎的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由於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科學經濟學。
③ 對稱經濟學的釋義
對稱經濟學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先生創立,是第一個由中國人創立的、高度原創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是以對稱哲學、五度空間理論、復雜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吸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通過對現有世界上經濟學三大流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揚棄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綜合,建立起來的真正科學的經濟學。全球性金融危機說明,經濟是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統一,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統一。隨著生產社會化、經濟宏觀化,經濟學將逐步整體化,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分離將逐步成為歷史。改革是系統工程,必須用整體的經濟學作指導。作為整體的經濟學,就是經濟學的綜合性、整體性、一般性、人類性,就是經濟學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統一。而所謂的「經濟學帝國主義」,就是用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對稱發展觀,代替片面追求貨幣GDP增長的經濟增長觀;就是以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統一、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統一為中介,使幸福與知識、幸福經濟與知識經濟得以統一;就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為核心展開的綜合哲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自然科學、橫斷科學、縱深科學成果的整體學科;就是要素與結構相對稱的經濟學,還原與整體相對稱、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相對稱的經濟學。改革,就是要建立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相互對稱、生產力功能最佳發揮的經濟系統,就是要建立「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相互對稱、理論功能最佳發揮的經濟學系統。「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相互對稱的邏輯,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相互對稱的歷史的濃縮;「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相互對稱的歷史,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雙向運動中形成。在這雙向運動中形成的,就是對稱經濟學。因此,所謂經濟學,就是對稱經濟學;所謂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統一的經濟學,就是對稱經濟學;所謂作為整體的經濟學,就是對稱經濟學。對稱經濟學,既是經濟與經濟學邏輯的歷史展開,也是經濟與經濟學歷史的邏輯濃縮。
④ 對稱經濟學怎麼樣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雖然有的政治經濟學也標榜自己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所以政治經濟學作為範式是前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第一次真正把經濟規律確立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使經濟學在對象、性質、結構、功能方面實現了與其他科學的並軌,實現了經濟學由學說向科學的轉化、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的轉化、由階級的經濟學向人類的經濟學的轉化,使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這是經濟學範式的革命。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 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不能成為科學的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之所以不能成為科學的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是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政治經濟學之所以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是因為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由參與經濟活動的所有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的。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階級在社會規律中的地位不同,但總體上社會經濟規律是他們合力的結果。只有對不同的階級在社會經濟規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合理的定位、公正的評價,才能真正正確認識和揭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而作為「階級的真理」的政治經濟學,因為都是特定階級的利益的代表,雖然都能對本階級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反映,因而也從某個側面反映社會經濟規律,但從總體上不能把握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政治經濟學不可能成為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也就不可能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凡是以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都是空想社會主義。只有以一般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才是真正的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所以必須以科學社會主義為理論依據,這就要求不能以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關系,是一般和特殊、宏觀和微觀、整體和部分、具體和抽象的關系。迄今為止的經濟學都是政治經濟學,並不等於經濟學只能是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完全可以從中提升出一般的理論經濟學,屬於全人類的理論經濟學。 只有一般經濟學——對稱經濟學才以一般經濟規律為對象,因而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經濟發展觀的理論基礎。在對稱經濟學看來,生產力只是一種生產系統的功能,功能同系統之間無所謂適合不適合問題;有什麼樣的系統,就有什麼樣的功能,有什麼樣的功能(大小),說明有什麼樣的系統。只有系統內部的結構與結構之間、結構與要素之間、要素與要素之間才有是否適合、是否對稱的問題。如果適合、對稱,功能就發揮得好;如果不適合、不對稱,功能就發揮得不好。因此,要調整的是結構和結構、結構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的關系,而不是某個結構、要素和功能的關系。從系統論的眼光看來,只有對稱經濟規律,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對稱運動規律,而沒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規律。社會系統中,矛盾是相對的,對稱則是絕對的。既然生產力是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那麼社會系統中各個要素與結構對稱與否,對生產力功能發揮程度關系重大。但如果把其中一個要素——比如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誇大到不應有的高度,勢必破壞整個社會有機體的平衡,而損害生產力的發揮。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邏輯和歷史的結果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也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相互對稱、生產力功能最佳發揮的經濟系統。在這個經濟系統中,公有制不是只有一種形態,某種特定的公有制形態不是其中必要的環節。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區別開來的最本質特徵,不是經濟系統中的某一個要素,而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對稱、效率與公平的一致。 《對稱經濟學》,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3
⑤ 陳世清的對稱經濟學
陳世清在《對稱經濟學叢書》 中提出了全新的經濟學概念、范疇、規律、原理與模型體系,並對許多舊的經濟學概念、范疇賦予新的經濟學含義 。
全新的經濟學概念、范疇有:對稱發展、再生型經濟、配置型經濟、對稱型調控、有效經濟總量、收入效益、貨幣效率、口袋經濟學、政府法人人格化、二次改革、知識市場經濟……
全新的經濟學規律有:對稱發展規律、再生型經濟發展規律、生產力發展規律、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對稱關系規律……
全新的經濟學原理有:對稱發展原理、幸福經濟學原理、生產力是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原理、市場經濟的真正基礎是產權明確、對稱代替均衡、對策代替博弈、貨幣永遠中性財政永遠積極、經濟永遠不會過熱、不存在總量失衡、市場經濟的規范性、市場沒有外部性、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改革的對稱性……
全新的經濟學模型有:對稱經濟學模型、控制經濟學模型、對稱經濟模型、再生經濟模型、社會GDP模型、綠色GDP模型、幸福指數模型、增長方式的增長模型、創業工程模型、就業工程模型、交易成本模型、宏觀微觀調控模型、再生型財政投融資模型、社會化大生產基本結構模型、產業模型、通脹模型、貨幣功能模型、金融危機防範體系模型、金融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的對稱模型、市場結構模型、經濟系統結構模型、改革開放發展系統工程模型、國民創新系統工程模型、國民創業系統工程模型……
對舊的經濟學概念、范疇賦予新的經濟學含義:商品經濟、市場經濟、GDP、經濟人、生產力、生產率、交易成本、充分自由與完全自由、充分競爭與完全競爭、實證性與規范性、增長與發展、配置與再生、對策與博弈……讀起來使你感到精彩連連、流連忘返、心曠神怡、豁然貫通,像是在享受知識美食大餐,大快朵頤
叢書在創立新經濟學範式的同時,也對舊經濟學範式的基礎理論展開批判: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口袋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私有化、產業化、自由化理論,指出揚棄凱恩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對稱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
⑥ 對稱經濟學的對稱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是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運用其首創的對稱方法與「五度空間」方法與模式,以主體與客體相對稱、主體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為基本原則與基本線索,建立起來的科學的、一般的、人類的、與政治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經濟學,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雖然有的政治經濟學也標榜自己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所以政治經濟學作為範式是前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第一次真正把經濟規律確立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使經濟學在對象、性質、結構、功能方面實現了與其他科學的並軌,實現了經濟學由學說向科學的轉化、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的轉化、由階級的經濟學向人類的經濟學的轉化,使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這是經濟學範式的革命。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不能成為科學的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之所以不能成為科學的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是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政治經濟學之所以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是因為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由參與經濟活動的所有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的。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階級在社會規律中的地位不同,但總體上社會經濟規律是他們合力的結果。只有對不同的階級在社會經濟規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合理的定位、公正的評價,才能真正正確認識和揭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而作為「階級的真理」的政治經濟學,因為都是特定階級的利益的代表,雖然都能對本階級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反映,因而也從某個側面反映社會經濟規律,但從總體上不能把握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政治經濟學不可能成為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也就不可能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凡是以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都是空想社會主義。只有以一般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才是真正的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所以必須以科學社會主義為理論依據,這就要求不能以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關系,是一般和特殊、宏觀和微觀、整體和部分、具體和抽象的關系。迄今為止的經濟學都是政治經濟學,並不等於經濟學只能是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完全可以從中提升出一般的理論經濟學,屬於全人類的理論經濟學。只有一般經濟學——對稱經濟學才以一般經濟規律為對象,因而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經濟發展觀的理論基礎。在對稱經濟學看來,生產力只是一種生產系統的功能,功能同系統之間無所謂適合不適合問題;有什麼樣的系統,就有什麼樣的功能,有什麼樣的功能(大小),說明有什麼樣的系統。只有系統內部的結構與結構之間、結構與要素之間、要素與要素之間才有是否適合、是否對稱的問題。如果適合、對稱,功能就發揮得好;如果不適合、不對稱,功能就發揮得不好。因此,要調整的是結構和結構、結構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的關系,而不是某個結構、要素和功能的關系。從系統論的眼光看來,只有對稱經濟規律,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對稱運動規律,而沒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規律。社會系統中,矛盾是相對的,對稱則是絕對的。既然生產力是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那麼社會系統中各個要素與結構對稱與否,對生產力功能發揮程度關系重大。但如果把其中一個要素——比如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誇大到不應有的高度,勢必破壞整個社會有機體的平衡,而損害生產力的發揮。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邏輯和歷史的結果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也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相互對稱、生產力功能最佳發揮的經濟系統。在這個經濟系統中,公有制不是只有一種形態,某種特定的公有制形態不是其中必要的環節。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區別開來的最本質特徵,不是經濟系統中的某一個要素,而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對稱、效率與公平的一致。
⑦ 對稱經濟學的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以人類整體的經濟現象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對稱經濟學不僅研究經濟領域中牛頓力學層面的有序現象,而且研究經濟領域中量子力學層面的無序現象。對稱經濟學的對象是有序與無序的對稱、復雜與簡單的對稱、真善美的對稱。對稱經濟學就是在有序與無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無序、用無序去填補有序建立起來的復雜系統論。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從深層本質到淺層本質、從本質到現象、從簡單到復雜;經濟認識的發展,是從現象到本質、從淺層本質到深層本質、從復雜到簡單。這是一個對稱的過程。在對稱的社會經濟系統中,經濟規律即是層次性的又是歷時性的;創造規律、全息規律、系統規律、統計規律是社會經濟系統發展從宇觀到宏觀到微觀、從高層到低層的各個層次起主導作用的規律。隨著社會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去的低層次的規律逐步轉化為現在的高層次的規律。經濟社會作為宇宙這一復雜系統的結構,是五度空間的具體化。對稱經濟學體系邏輯的形式簡單性與內容復雜性是對稱的。對稱經濟學的多學科綜合研究使我們得以全方位地認識經濟復雜系統的性質。對稱經濟學能令人信服地解釋所有經濟現象 。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實現了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統一。在政治經濟學那裡,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價值經濟學與人性經濟學、靜態經濟學與動態經濟學、結構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物質經濟學與知識經濟學是對立的。在對稱經濟學中,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價值經濟學與人性經濟學、靜態經濟學與動態經濟學、結構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物質經濟學與知識經濟學是對稱的。在對稱經濟學中,無論理論經濟學還是實踐經濟學,都是宏觀與微觀的對稱。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間本來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宏觀經濟學以微觀經濟學為基礎,微觀經濟學全息體現了宏觀經濟學。只有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知識經濟學與物質經濟學、自由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統一中,才能理解對稱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真正以經濟規律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人類經濟認識史和經濟學發展史上,是對稱經濟學第一次提出以經濟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從而以資源優化再生和資源優化配置的統一為研究對象,而不是僅以資源優化配置為研究對象。西方經濟學的經驗主義傳統使他們沒有規律這個概念,只有「趨勢」、「序列」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經濟的發展沒有因果規律性,只有事件的先後順序,經濟學就是對此順序進行描述,西方經濟學經濟模型的復雜性、各種模型之間的沖突性,源於對經濟認識的非規律性。經濟規律是事物的內在的、必然的、確定的、穩定的、普遍的、有序化的聯系;經濟本質是經濟事物的最深層次的對稱結構,決定事物的發展規律、發展趨向及發展狀態。本質決定規律,是比規律更深層次的范疇。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把握經濟客觀規律、創建經濟科學規律,實現人類予期的經濟目的。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以經濟的本質為自己的出發點。對稱的思維方式要求經濟學邏輯體系的出發點與經濟的出發點相對稱。經濟的出發點是經濟活動的本質,經濟學邏輯體系的出發點應該是經濟活動本質的抽象。經濟活動的本質是客觀本質,對經濟活動本質的抽象是科學本質。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是對稱的。經濟的本質是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結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的對稱關系就是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因此所有以不確定的可證偽的經濟「假設」(如「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和非對稱的經濟要素(如「商品」)為對象和出發點,以非對稱的、把實證性和規范性對立起來的純客觀的「實證原則」為建構體系的基本原則的經濟學都不可能是科學的經濟學。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有真正的「基本原理」。經濟學原理是反映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經濟學科學規律,由經濟學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包括經濟學公理與經濟學定理兩個層面。對稱經濟學是以對稱方法與「五度空間」方法與模式,以主體與客體相對稱、主體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為基本原則與基本線索,以人類整體的經濟現象、人類整體經濟現象背後的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建立起來的科學的、一般的、人類的、與政治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經濟學。在對稱經濟學理論體系中,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思辨與實證、科學規律與客觀規律是對稱的;因此只有在對稱經濟學範式中,才有真正的、屬於科學范疇的「經濟學原理」。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實現了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對稱經濟學之所以是科學的,是因為對稱經濟學以經濟的客觀規律為對象,以經濟的科學規律為內容。對稱經濟學之所以是主體的,是因為對稱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由經濟主體的活動組成的。貫穿對稱經濟學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的核心,是經濟學主體性和科學性的統一,財富增長和人的幸福與全面發展的統一。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實現了規范性與實證性的統一。所謂規范與實證的統一,就是在是什麼的基礎上為什麼,在為什麼的基礎上怎麼樣,在怎麼樣的指導下,去進一步認識是什麼、解釋為什麼,從而指導實踐的發展,達到真善美的統一。對稱經濟學是理想和現實的統一。對稱經濟學是發展尺度與道德尺度的統一。因此對稱經濟學是規范性與實證性的統一。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實現了經濟發展和人的幸福的統一。在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的幸福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兩個本質不同的範式。幸福經濟學是對經濟學重新定義與定位,改變政治經濟學範式,把主客體關系看成是基本的經濟關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發展看成是經濟發展的目標;是以價值機製取代價格機制,成為經濟學的核心機制。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具備可操作性。「對稱」范疇和「矛盾」范疇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對稱」是具體科學成果的提升,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因而是實證的;「對稱辯證法」和「矛盾辯證法」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對稱辯證法」的形而上學性質與實證性是內在一致的。以對稱辯證法為哲學基礎、主客體對稱的對稱經濟學把人類經濟實踐看成整體范疇,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是事實標准、價值標准與邏輯標準的統一。對稱經濟學第一次把「工程」這一概念引入經濟學體系中,作為經濟學的基本范疇;認為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工程性活動不斷擴大、非工程性活動不斷縮小的過程。對稱經濟學把經濟解釋與理論建構統一起來;解釋是建構的前提,建構是解釋的完成。理論建構是現實建構的起點,現實建構是理論建構的歸宿。對稱經濟學是社會認識論與社會控制論的統一,認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不是靠「博弈」而是靠社會制度設計。對稱經濟學的操作性與科學性是內在統一的。對稱經濟學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內在統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建設與制度設計提供了深層次的理論基礎,使社會主義真正實現從空想到科學發展,並從邏輯和歷史兩方面使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對稱經濟學的操作性與科學性是內在統一的。
對稱經濟學使經濟學第一次成為美的經濟學。只有對稱的才是美的。只有對稱的經濟學才是美的經濟學。真是真理,善是合理,美是崇高:理想和現實的統一。人類經濟活動是真善美的統一;對稱經濟學是經濟的反思、真善美的反思。對稱經濟學是追求真善美的經濟學;對稱經濟學是真善美的統一。對稱的主客體關系是對稱經濟學的核心,也是對稱經濟學的美學基礎。宏觀與微觀的對稱、法制與民主的對稱、計劃與自由的對稱、公平與效率的對稱、有序與無序的對稱,就是對稱經濟學中的美學原理。對稱經濟學,就是使知識功能化、個性化、價值化、增值化,使主體和客體、主觀與客觀、相對主體與相對客體具體地、歷史地、微觀地統一起來的知識經濟學、審美經濟學。要素與結構相對稱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是經濟規律與美的規律相對稱的經濟學範式。
本文摘自陳世清著《對稱經濟學》,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10、4,2011年02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