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維埃政府在十月革命後採取了什麼措施
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在攻打冬宮的隆隆炮聲中,全俄羅斯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首先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臨時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權力歸蘇維埃。
1917年11月8日,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國主義掠奪性戰爭,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願望,建議一切交戰國立即進行談判,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
《土地法令》法令規定立即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交給勞動農民使用。最後,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人民委員會下設各部,執行無產階級國家的各種職能。斯大林當選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托洛茨基當選為外交人民委員。
『貳』 簡要評述十月革命後蘇俄的經濟政策
1.從指導思想來看:
新經濟政策是蘇俄國內戰爭勝利後,蘇維埃經濟遭到戰爭嚴重破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遭到普通反對的情況下,於1921—1927年在農業、商業、工業等各個領域陸續實施了一系列新的經濟政策的統稱。其指導思想是:恢復經濟,以擺脫困境,鞏固政權,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途徑。實質是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鞏固與擴大工農聯盟,逐步地、間接地過渡到社會主義,推進以生產力為核心的現代化建設。一般來說判斷一種政策是否正確的依據在於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有利於政權的鞏固,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廣大人民長遠的根本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新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也是正確的。
2.從措施來看
以固定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有利於保證生產者勞動經營活動,納稅後剩餘糧食歸農民所有,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從而緩解了政府與農民之間的矛盾;解除對大部分小型企業和一部分中型企業的國有化,將這些企業以出租的方式交給原來的業主經營,並允許私人開辦小型企業,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貿易方面,改變國家壟斷的做法,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分配方面,廢除實物分配製,實行以工人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為依據的按勞分配製,調動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這些措施的著眼點都在於恢復經濟和發展生產,是符合蘇俄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3.從影響來看
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和經濟命脈的情況下,利用商品、市場和貨幣關系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一種探索。它反映了蘇俄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探索了小農生產者占優勢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實踐證明,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不但推動了生產的發展,而且鞏固了工農聯盟,保證了蘇俄穩步向社會主義過渡。
但是新經濟政策在實踐上沒有經驗可借鑒,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矛盾,因而,對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感到"困難",甚至是"痛苦"。俄共和後來的蘇聯領導人對實施這種政策的必要性和長期性又認識不足,以致後來過早地終止了新經濟政策的執行,這和後來蘇聯的解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叄』 蘇聯的新經濟政策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1)農業方面:推行糧食稅,納稅後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用勞工。(2)工業方面: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3)流通方面:允許自由貿易。(4)分配原則:按勞分配。
評價意義:(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逐步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2)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找到了一條小農占優勢的落後的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實踐表明,新經濟政策可以作為在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不發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內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戰略。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肆』 蘇維埃三年內戰實行什麼經濟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又稱「軍事共產主義」。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在1918~1920年國內戰爭時期採取的經濟政策。蘇俄國內戰爭爆發後,蘇俄的糧食、煤炭、石油和鋼鐵的主要產地陷入敵手,蘇維埃國家處境十分困難。蘇俄政府為粉碎國內地主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發動的反蘇維埃政權的戰爭而採取的一系列特殊的臨時性的社會經濟政策的總稱。
『伍』 蘇聯新經濟政策是什麼
蘇聯新經濟政策指的是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1、農業
推行糧食稅,納稅後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傭勞工。
2、工業
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
恢復私人小企業。
3、流通
允許自由貿易。
4、分配原則:按勞分配。
(5)蘇維埃政府的經濟政策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背景:
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日用物品嚴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1年2月,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發生水兵兵變,被迅速平息下去,但蘇維埃政權的處境仍十分危急。1921年3月,俄共「十大」召開,開始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過渡。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意義: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逐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並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2、新經濟政策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新經濟政策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陸』 所學知識,在當時的形勢下,蘇俄實行了什麼經濟政策
(1)材料一是針對當時蘇俄實行的什麼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說明了蘇俄的經濟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分析政策變化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影響 ?
答案:
(1)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②變化:以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原因:蘇維埃急需恢復遭戰爭破壞的經濟,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超出了俄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農民對佘糧收集制極為不滿,頻頻發生暴動;國家無力直接領導和組織所有企業的生產。影響:嬴得廣大工人、農民的支持,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
『柒』 蘇俄的新經濟政策
導讀:十月革命後,蘇俄實行余糧徵集制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起農民極其不滿。所以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一個美國青年來到克里姆林宮前,路上的人們以驚異的眼光注視著他。很快人們就得知他就是受列寧熱情邀請而來的美國商人阿曼德·哈默。
當時23歲的哈默已是在哥倫比亞醫學院就讀的、獨一無二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1921年6月,他克服種種困難來到蘇俄,原本想幫助醫治當時流行的斑疹傷寒,但大規模的飢荒所引起的災難卻使他大為震驚。他立刻用100萬美元購買了100萬普特小麥,用船運到蘇俄銷售。
列寧知道這件事後,熱情邀請哈默前來。在辦公室里,列寧用英語和哈默交談著,他問起哈默在蘇俄旅行的印象。哈默告訴他說自己剛在飢荒地區和烏拉爾地區呆了一個月。列寧聽到這里,臉色露出憂郁的神情,緩慢地說:「是的,飢荒。我聽說你本來想做些醫務救濟工作,當然這種工作很需要,不過,我們最需要的是美國商人,需要的是美國的資本和技術。」列寧順手從桌上拿起一本《科學的美國人》雜志,一邊翻,一邊說:「瞧!這是你們人民做出的成績。這就是進步的含義,高樓大廈,發明,發展機械來代替人的雙手。」他放下雜志,「我們是個落後的國家,資源豐富而未經開發。你們和我們可以取長補短。美國可以在這里找到原料和銷售機器的市場,以後還可以在這里推銷工業產品,而我們需要美國的技術和 方法 ,以及美國的工程技術人員。」
哈默談起訪問烏拉爾區的印象,認為俄國的物資人力都很充足,許多工廠的狀況比他預計的要好。列寧點點頭。「不錯,內戰使一切陷於停頓,現在我們必須從頭做起。我們剛剛制定出的新經濟政策就是要求重新發掘我們的經濟潛能。我們希望建立一種給外國人的工商業承租權的制度,來加速我們的經濟發展。它將為你提供很好的機會。」
哈默懷著極大的興趣聽列寧談新經濟政策。
十月革命勝利後的蘇維埃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帝國主義列強驚恐萬分,正在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法、美、日各國以及德國,都派出軍隊入侵蘇俄,進行直接的武裝干涉;國內的反動勢力也紛紛叛亂,企圖一舉顛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布爾什維克和蘇維埃政府帶領著人民,經過近3年的浴血奮斗,到1920年10月,終於打敗了國內外的武裝,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但是,新的政權面臨著更為艱巨的任務,那就是治理戰爭留下的巨大創傷。飢荒成為廣大農村地區的災難,農民迫切需要蘇維埃政府經濟上幫助他們,要求城市供給他們布匹、靴子、釘子、犁和其他工業品,要求改善生活。而連年的戰禍同樣使工業衰敗不堪,千百個工廠處於半毀壞狀態,多數設備破舊得如同廢鋼爛鐵;鐵路運輸幾乎停頓,幾百座鐵路橋被炸毀,幾千公里長的鐵軌報廢,大部分機車和車廂已經超期限使用;一部分工人失業,跑到了農村。
在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聯合起來,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還在暗地裡組織匪幫和富農暴動,時刻准備進行顛覆活動。
面對嚴峻的形勢,列寧認識到,黨和政府必須來個重大轉變。斗爭的重心要逐漸轉到經濟方面,在改進農業的基礎上,恢復工業,必須把機器和貨物供應到農村,從經濟上加強工農聯盟;在國家電氣化的基礎上恢復工業。
1921年3月,布爾什維克第四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經濟政策的決議。新經濟政策以糧食稅代替徵收,允許農民自由出賣余糧,允許私商自由貿易,並且將一部分小工廠還給私人,還准備把一些企業租給外國資本家等等。
盡管這些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但它明顯對恢復經濟起到了巨大作用。
哈默從同列寧的談話中,得到了很多的啟發。不久後,哈默就成了第一個在蘇俄經營租賃企業的美國人。他還勸說大資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國開辦企業,經銷汽車和 拖拉機 ,於是其他一些公司也蜂擁而來。後來,福特還在俄國修建了一個汽車廠。雖然福特一向與布爾什維克主義為敵,但對這筆生意卻頗為滿意。因為蘇維埃政府的新經濟政策,保證了外國商人有利可圖,有錢可賺,也使蘇俄沖破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
新經濟政策使蘇維埃國家的經濟順利恢復起來,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22年12月,第一屆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宣布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制定了第一部憲法。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終於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
『捌』 蘇維埃政權初期的政治、經濟、外交政策是
蘇維埃政權初期的政治經濟措施 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遭到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強烈反對,布爾什維克黨在回擊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進攻的同時,開展了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創建新的政權機關的工作。在農村,農民根據土地法令,沒收了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全部土地。在分配土地過程中,貧苦農民同富農展開了激烈斗爭
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來用於戰爭,蘇維埃政權陸續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政府頒布了余糧收集製法令,要求農民按國家規定的數量交售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政府組織工人征糧隊下鄉,以確保征糧任務的完成。在城市,除大工業外,中等工業也收歸國有,對小工業則實行監督。國家通過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各總管理局對工業的管理、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實行嚴格的集中領導。排斥自由貿易,實行糧食和日用工業品的配給制。對全國成年人實行勞動義務制。所有這些應急措施,後來統稱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一政策是在戰爭和經濟被破壞的條件下被迫採取的。它對捍衛蘇維埃政權,保衛國內戰爭勝利起了積極作用。但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國內戰爭基本結束的情況下,非常措施不僅沒有收縮,反而進一步加強。這說明制定這一政策的指導思想中也有重大失誤,即「決定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
外交方面1918年,在列寧和蘇維埃政府的努力下,終於同德國簽訂了單獨停戰協議,即布列斯特
一里托夫斯克和約。這樣,就使協約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借德帝國主義之手來扼殺蘇維埃俄
國的夢想落空了。
『玖』 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為什麼要實施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是什麼結果是什麼
1921年秋天,蘇聯進入「新經濟政策」時代。
(1)主要內容:
①以農業稅(單一稅種)代替余糧徵集制
徵收農業稅符合當時的國際慣例,提升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
②國有企業兩全分開,即所有制和經營權分開,採用租賃和租讓的形式搞活國有企業。
對內採用租賃方式國有民營,對外採用租讓方式,,招攬外國企業家,租讓方式未大規模推開。租賃的結果: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大型國有企業經營狀況不佳。
③大力發展個體經濟(活躍了社會經濟,雇員數≤8人)
④恢復貨幣發行,恢復工資發放;大力發展商品交換,發展自由貿易(大力發展市場經濟)。
⑤對於關於國際名聲和國家命脈的重要部門和重要企業,依然採用國有國營的方式,由國家直接控制。
⑥集體所有制的創造
列寧稱之為:蘇聯農民的偉大創造。
條件較差的農民自發組成「消費合作社」(組成原則:自願;經濟利益)(在當時,全國不超過20%)
(2)「新經濟政策」的作用:1925年,蘇聯經濟得到全面的恢復和一定的發展,使得蘇聯經濟總量處於歐洲前列。至斯大林停止「新經濟政策」走向斯大林模式,蘇聯經濟總量居歐洲第三(現有美國學者認為時居世界第三)。
(3)「新經濟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
很好地解決了落後國家進行經濟建設的5個重要問題
①農業方面,通過保障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業生產力大幅度提高,農業現代化程度提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②所有制結構問題:形成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多種所有製成分共同發展的局面。
③兩權分離,搞活國有企業。國有不國營,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分離。
④及時採用商品貨幣經濟的政策。在落後國家欲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實行商品貨幣經濟,即市場經濟。
⑤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提示我們,落後國家搞經濟建設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按市場規律進行。
「新經濟政策」的邏輯、本質、原則,對落後國家的經濟建設具有普遍意義。
『拾』 1921年俄國實施了什麼政策
1、1921年蘇維埃俄國實施了新經濟政策。
注意這里不是俄國,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或蘇俄。
2、新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余糧完全歸個人所有,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允許外資企業管理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恢復商品貨幣關系進行調節生產的作用。
3、新經濟政策使蘇維埃國家的經濟順利恢復起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始了。1922年12月,在全國上下團結的基礎上,召開了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制定了第一部憲法。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終於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
(10)蘇維埃政府的經濟政策是什麼擴展閱讀:
列寧提出了「新經濟政策」,它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一次大膽探索,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一次積極完善,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以及現實啟示意義。
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靈活運用,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奠定了經驗基礎,歷史價值十分突出。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實事求是和科學的態度對待「新經濟政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回顧這一段歷史片段、審視蘇俄「新經濟政策」的歷史根源、剖析其失敗的原因以及對整個國家的影響,總結蘇俄「新經濟政策」的教訓,對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