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衰退了怎麼過冬

經濟衰退了怎麼過冬

發布時間:2022-11-03 00:27:05

Ⅰ 當前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主要是對資本市場的沖擊;對我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影響,進而影響國內部分金融機構的業績。如果我國持有的一些美國公司的債券並且該美國公司面臨倒閉,不言而喻,這部分借款面臨無法收回的風險,畢竟有一些債券是無抵押債券,因此,相關部門就該相應地計提相關損失。

我國歷年持有國外債券的比率不足國際投資總頭寸資產的10%。如果把貸款也考慮其中,這一利率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國際頭寸資產中主要還是以外匯為主。分別占頭寸總資產比重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國際投資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綜合以上數據,說明我國對帶外匯儲備的管理一直保持著謹慎和穩健的投資態度,始終貫徹執行合理有效的風險管理。因此,我們認為美國信貸危機的爆發,即使有國美大投行的倒閉對我國外匯儲備影響是相對有限的。但是如果考慮到美元因素的話,我國外匯儲備受到美元等貶值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畢竟我國外匯絕大多數是外匯形式存在。

同時,國內一部分銀行也持有的美國此類公司債務。因此,目前我們需要了解國內外匯儲備中的債券所佔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債務類別等情況以及國內部分銀行所持有的美國乃至歐洲國家的債券數額和債券的屬性。

另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如果國外投行的倒閉清算時,畢竟會將其全球投資組合中的資產頭寸進行結算,如果我國的金融資產是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那麼這部分金融資產的拋售勢必又加劇了國內資本市場的緊張局勢,最近港股市場的大跌就應該於此有很大的關系。值得慶幸的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響不會很大,多為心理上的沖擊而已。

目前65家QFII實際規模為106.7億美元,如果未來雷曼正式破產清算,則對於其所持股票的處理將會對部分個股產生沖擊。

如果考慮到QFII所重倉的股票多為優質股票,如果公司基本面未發生變化且遭到QFII大量拋售的話,相信對投資者來說是不錯的介入時機,上周中國中鐵的走勢就說明部分資金本著「人棄我取」投資策略入住中國中鐵H股和A股。

●間接影響:

主要是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沖擊;美國次債危機演變成美國的經濟危機,而且號稱「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對美國這樣一個國家經濟的沖擊是非常巨大的。同時,歐元區經濟體經濟同樣會受到嚴重沖擊。而我國雖然金融市場並未全面開放,但我國的經濟目前對外依存度高達60%,而國內出口最大的就是歐元區和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如果對外出口國家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其國際需求的大幅下降勢必影響到我國的出口,而國內月度出口數據正說明此趨勢。然而,我國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出口拉動國內投資,從而推動國內GDP高速增長,如果出口出現了問題,那麼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必定會受到影響,國內經濟毫無疑問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表面上看,我國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因為我國內需還尚未充分激活,未來通過擴大國內消費來刺激經濟發展的潛力還很大。但是目前看這一經濟發展趨勢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原因一:我國產業結構決定我國目前仍處於世界工廠的地位,處於給西方發達國家「打工」這么一個狀態。目前看我國「打工」這塊收入-即未來出口這塊收入受到沖擊顯而易見。同時,有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對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彈性比較大,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小幅增長就會拉動我國經濟較大幅度增長;反之,西方國家經濟小幅回落勢必對目前國內經濟有較大負面影響。而美國和歐元區是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一旦西方發達經濟體出現衰退,可想而知對中國出口會造成比較大的打擊。

原因二:刺激國內內需以拉動我國GDP增長時機未到。目前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比較低,沒有到達隨意享受生活的條件,尤其在高通脹時期的經濟敏感時期,盲目刺激國內內需更是不明智的;

原因三:國內產業升級以及產業結構調整是需要時間的;

原因四:國內有些行業目前可能面臨生產過剩的尷尬局面。即使前期國內貨幣政策出現松動,也只是緩解部分企業的「燃眉之急」的局面,但未來短期內大幅向市場或者實體經濟注入資金的貨幣政策可能不會出台。

綜合以上,我們判斷,我國經濟會在此次美國經濟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增速減緩甚至負增長時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慮到國內目前房地產行業低迷現狀,相信我國經濟回落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08年以來至今,國家上半年對控制國內通貨膨脹局面制定眾多政策,但似乎對房地產行業並未給予重點「關注」。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一,政府「期盼」已久的房地產價格終於有所回落,屬於良性回調並尚在可控范圍內;二,從上半年出台的幾個針對房市的政策,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曖昧」態度,一方面不希望房價大跌,一方面又「不太好意思」出面抑制房價的下跌的政策,只能從給老百姓減負,如提高個稅起征點;停徵個體的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等。可以看出政府開始給中國老百姓減負,也就是設法變向地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這一重要環節上。當然,這對穩定我國樓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會起到激活我國房地產行業剛性需求,有利於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從而穩定中國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穩定。 1.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趨勢明顯。
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勢所趨,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增長減速遠超出預期;
②通貨膨脹率升高的趨勢將使政府採取更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企業倒閉潮出現,工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
③信貸緊縮下房地產市場降溫,可能出現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危機;
④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鋼材、水泥、鋁合金和汽車產業投資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萬個新就業崗位完成很困難。農民工回農村種地回潮,農村隱性失業大量增加;
⑥由於明年油價和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帶來PPI繼續上升的傳導因素,2008年中國全年CPI漲幅預測值從先前的5.5%上調至7%。2009年預測值從2008年4月的5%上調到5.5%;
⑦居民消費增長速度下降,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於「畫餅充飢」。收入的不穩定性增大、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費慾望受到抑制。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經濟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
經營效益增長出現困難
主要原因:
①在經濟下滑狀態下,銀行的業務拓展空間變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穩定性加大和貨幣緊縮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與貸款增量減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
③經濟下滑帶來的行業、企業破產倒閉,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很大(比如房地產貸款下面專門分析);
④資產泡沫破裂後,銀行的抵押物大量縮水,貸款的抵押率超過「警戒線」,第二還款來源喪失。如房地產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質押的貸款最為明顯;
⑤持有美國次級債或對美國破產公司的貸款造成的損失。如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工商銀行對雷曼公司貸款5000萬美元;招商銀行對雷曼貸款8000萬美元;
⑥中國商業銀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購及投資因危機加重,過去的「抄底」行為變成了現在的「墊背」結果。按照高盛的預測,2009年香港H股中資銀行的獲利大約下降4%-8%;規模較小的股份制A股銀行獲利下降幅度更達到8%-13%。
各國央行任何救市行為都會「失靈」。
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
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
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經濟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鋼市的影響
就以剛剛發生的金融事件來說,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統注入超過1800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然而緩解畢竟只是緩解,危機已經發生,其對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卻正在擴大化。以房地產為首的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生產和需求的下滑,對鋼材需求將會出現極大的萎縮。

統計顯示,作為全球第一大鋼材生產國和鋼材出口國,2006年中國的鋼材出口量達到了4300萬噸,2007年達到了6264萬噸,而2008年1-8月份,鋼材出口4184萬噸,同比減少325萬噸,下降7.2%。一旦鋼材出口受到世界鋼材需求極具萎縮影響,必將會把中國國內鋼材產能「供過於求」的程度推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屆時國內鋼材行業將會面臨一個長期的下滑局面。

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鋼材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打擊出口,在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經濟也越來越全球化。世界經濟的衰退,也必將極大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的政策是收緊貨幣流動性。而在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抑製作用越來越大的的時候,政府又開始逐漸放寬貨幣政策。

幾乎是在美國三大投資銀行一個被收購,一個宣告破產,另一個則出現破產告急,引起美國政府800億美元的注資同時,國內央行的「加息行動」終於因勢而變。9月15日, 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按照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作相應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9月25日起,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

與以往一樣,政府政策的調整隻是因應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動是為了防止經濟過熱,此次降息將是為了防止經濟出現衰退。短短半年的時間,政策變化的如此明顯,可見中央已經預感到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巨大影響。

所以筆者斷言,既然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巨大,而中央需要通過數次上調兩率才能一直經濟過熱的發生,那麼也必將需要數次下調,才能度過愈演愈烈的經濟危機。

對於中國國內鋼材的生產、銷售和需求來說,「兩率」的下調無疑是一件利好。但由於下游房產、家電、機械製造等等鋼材需求行業的萎靡,「兩率」的下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眾所周知,近期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市場信心,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中國國內無論是開發商、炒房客,還是購房百姓,都會對房產投資再三審慎。那些整天嚷嚷著救市的開發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繼續追加投資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很有可能造成中國房地產業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低迷。

除了房地產行業以外,中國的出口型經濟也會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國的「出口拉動型」經濟轉變為「內需拉動型」經濟,但畢竟目前中國是「出口拉動型」經濟。可以預見到,如果目前國際正在發生的經濟危機真的演變成1923年的「大蕭條」,那些以出口為主中國企業必將受到沉重打擊。

我們都知道,鋼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業,幾個主要行業的萎縮對鋼材需求的影響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筆者認為,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鋼鐵業將會面臨一到兩年的蕭條時期。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航運業的影響
航運業整體為周期性行業,近些年航運市場高點使得船東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訂單,即使不考慮需求下降,都足以讓航運業進入下行周期,而基於中金宏觀組對中國和全球經濟未來更加看淡,我們認為航運市場的盛宴已經過去,08年將為周期的頂點。干散貨市場:由於訂單量巨大,將面臨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預計09-10年平均BDI為5000和3000點。油輪市場:未來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會有所反彈,成品油輪運價下行幅度將略好於原油輪。集運市場:在09年將繼續低迷,2010年是否能夠走出低谷尚取決於歐美經濟走勢。給予航運股整體「跑輸大盤」評級,未來建議「迴避強周期,區間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節性旺季帶來股價反彈將是出貨機會。我們將中國遠洋、長航油運、中海發展和中海集運盈利預測不同程度下調,同時將中海發展和中遠航運評級從「推薦」下調至「審慎推薦」,中國遠洋和長航油運評級分別從「推薦」和「審慎推薦」下調至「中性」。

Ⅱ 我國銀行業在金融危機下的對策

2008年以來,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目前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世界經濟衰退跡象明顯。由於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需求減弱,中國經濟也面臨很多困難,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銀行業作為與宏觀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行業,正在經歷金融動盪和實體經濟下滑的雙重考驗,銀行業的「冬日」已經來臨。金融危機下,銀行如何過冬已引起廣泛的思考和爭論。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機對銀行業的影響基礎上,提出一系列的應對措施。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近10年來,中國銀行業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長足發展。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到目前為止,銀行業遭受到的直接損失非常有限。從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興業、中信等7家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債券來看,占其投資比例不高,銀行已經准備了足夠的撥備缺口,並沒有對中國銀行業的基本面帶來重大影響。據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61.1萬億元,資產總額快速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改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6905.15億元,同比增長39.5%,盈利能力持續增強。由此可鑒,我國銀行業保持著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銀行業實力被認為是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主要不是對銀行業的直接財務影響,而在於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實體經濟,進而對我國銀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構成威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仍無法判斷金融危機是否已經見底。從資金投入和救市措施來看,各國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但是危機沒有在金融層面得到控制,還在向實體經濟層面傳導。銀行業與整個實體經濟密切相關,如果實體經濟出現問題,銀行業的穩健經營就會受到影響。總體來看,金融危機對銀行業的負面影響集中體現在銀行收入增速的下滑上。這主要由如下幾個原因所致:

一是信貸對象減少。當前,我國經濟仍將面臨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國內房地產等重要領域依然面臨回調壓力,將連帶影響諸多行業。不少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盈利能力減弱,銀行信貸資質大大降低。中國人民銀行第四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17.9%的企業家預計下季國內訂單繼續下降,19.0%的企業家預計下季出口訂單將下降,分別比上季增加10.2個和10.7個百分點;企業盈利預期指數為-2.0%,比上季下降14.5個百分點。第四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消費意願略有下降,未來3個月中准備購房的居民人數佔比比上季低0.6個百分點,是1999年有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在外需和國內房地產等重要行業需求下滑的情況下,企業的存貨調整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工業生產、能源消耗以及進口貿易的下行。銀行此時擴大信貸投放,需要承受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

二是利差收窄。為刺激經濟增長,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特別是去年9月以來,央行連續五次下調存貸款利率,使銀行的利差大為縮小。其中下調貸款基準利率而保持存款基準利率不變的非對稱降息,直接性的縮小了銀行存貸凈利差。為了支持房地產業發展、鼓勵個人購房,銀行又在降低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對個人購房貸款實行七折優惠。另外,還需要從隱性來看,那就是銀行存款的期限結構。2005年以來出現最多的現象是存款活期化,而2008年以來則出現的是存款定期化現象,我們知道活期存款利率水平非常低,而定期存款則要高得多。如果活期存款大量轉化為定期存款,則會顯著增加銀行成本,存貸凈利差就會縮小。由於利差收入是銀行的主要經營收入,利差縮小無疑會使銀行的盈利空間壓縮,經營壓力加大。

三是中間業務受到影響。2005年之後,受證券市場火爆行情等因素影響,銀行業中間業務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中間業務收入佔比迅速提高。但是,自2008年以來,證券市場行情急轉直下,代銷基金等中間業務收入將大大減少。另外,由於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以及消費不振,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的潛在風險正在加大,對銀行的穩健經營造成一定影響。

二、銀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

應對金融危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銀行業擔負著向實體經濟輸送「新鮮血液」的重任,其經營狀況如何不僅關繫到自身發展,更關繫到整個經濟的運行。如果金融業出了問題,銀行失去了「供血」能力,對整個經濟的影響將是致命的。因此,增強銀行業盈利能力、化解金融風險,從國家層面上,需要政府創造寬松環境,給予銀行業更多的呵護,支持銀行業的良性運轉和健康發展。比如,在放寬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的呆賬核銷條件,對銀行業中小企業貸款給予適度的風險補償的同時,還可以適當降低稅負,減輕銀行業的經營負擔。據專家測算,銀行營業稅每降低1%,盈利即可提升3%左右。銀行負擔減輕了,銀行經營就有了更大的迴旋餘地,就能夠更好地抵禦風險,為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對於商業銀行自身來說,在金融危機面前,一定要沉著冷靜,積極應對,通過多方面努力度過「嚴冬」。

1.要緊跟國家政策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2008年11月,中央公布了兩年投資總額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緊接著國務院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又陸續出台了刺激經濟的配套方案。4萬億投資中,來自中央的投資安排可達1.8萬億元,所剩資金缺口將來自社會各個方面。按照以往的市場規律,銀行業為此缺口貢獻的新增貸款至少要佔到2萬億左右。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在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也給銀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商業銀行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深入研究、合理規劃,吃好「政策飯」。

首先,直接介入政府投資項目。政府投資項目一般都是優良項目,尤其是在當前經濟景氣下滑的情況,政府投資項目更是風險較低而收益比較有保證的優質貸款項目,是各大商業銀行競相爭奪的焦點。其中,鐵路、公路、機場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是政府投資的重點。這類基建工程,一方面是中央已明確配套資金會到位,信貸投放安全系數較高,即使操作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有國家「兜底」;另一方面,基建工程的利差也頗為可觀。因而,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壓力前所未有,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甚至保險資金都對基建投資項目虎視眈眈。在這個龐大的誘人的蛋糕面前,各家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風險偏好,積極介入政府投資項目,實現貸款規模的較快發展。

其次,積極介入政策支持領域。當前,由於經濟形勢比較嚴峻,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三農」問題等比較突出,出於銀行自身穩健型經營的考慮,在這些領域的信貸必須謹慎。但是,在另一方面必須看到,中央明確提出改善民生,支持新農村建設,並安排了相應的政府投資資金。隨著這些領域政府投資的到位,加之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的到位,會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對金融需求將會大幅增加,將為銀行帶來部分商機。在一系列明確的支持政策的前提下,商業銀行可以謹慎的、有選擇的介入這些領域,通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來實現自身業務的增長。

第三,大力拓展政策扶植行業業務。這次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不僅著眼於「保八」的年度目標,而且著眼於長遠的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因此,生態環境建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行業,已作為政策重點扶植的對象,各項優惠的財稅和金融政策將陸續出台。就長遠來看,這些行業雖然當前在我過屬於薄弱行業,但是在政策扶持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預期下,這些行業有著相當廣闊的發展前景,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銀行介入這些朝陽行業不但可以實現貸款規模的擴張,而且會培育更多的潛力客戶,為銀行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要充分發展自身特色

在金融危機和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下,企業投資意願萎縮,銀行的業務資源更加稀缺,對優質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銀行的經營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競爭中奪取先機,平穩渡過困難時期,因此吃「特色飯」是銀行「過冬」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選擇。

首先,要堅持特色定位。每個銀行的發展歷史、成長環境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業務基礎和客戶群體各不相同。銀行應結合自身的特點,明確界定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和目標市場,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

其次,要提供特色產品和服務。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對吸引客戶,搶占資源極為重要,只有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夠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市場中贏得並留住客戶。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客戶對購買銀行產品更加謹慎、對風險和收益的要求也更高,商業銀行只有結合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開發一些符合金融危機下客戶需求的特色產品,才能彌補中間業務和客戶金融需求不足的消極影響,實現業務的平穩增長。

第三,要塑造特色品牌。銀行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譽的競爭、品牌的競爭,特色品牌一旦形成並被市場接受就會變成銀行持久競爭優勢,所以在危機的條件下,銀行更應該重視自身特色品牌的塑造,通過特色品牌的塑造來贏得客戶和市場的信賴。

最後,要拓展特色業務。在實體經濟增速下滑的形勢下,銀行業務蘊含的風險也在加大,銀行不應該盲目的擴張業務,而是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拓展符合自己市場定位、風險偏好的特色業務,經營自己所熟悉行業和領域的業務,這樣才能夠在危機中既保持業績的平穩增長,又可以有效防範經濟形勢惡化所帶來的風險。

3.要嚴抓風險管理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銀行盈利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在國際、國內經濟動盪的形勢下,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金融危機是對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一次檢驗和洗禮,銀行能否成功度過危機,實現平穩發展,關鍵要吃好「風險飯」。

第一,要有效識別風險。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使華爾街的頂級投行紛紛倒下,歷史悠久的商業銀行也在危機中岌岌可危。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風險識別出了問題,忽視了金融衍生產品所帶來的巨大風險。金融危機的爆發也使我國銀行業深刻認識到有效識別風險的重要性。隨著金融創新的推進,市場變得愈加復雜,風險無處不在,只有有效地識別風險,才能保證銀行資產的安全。

第二,要持續監測風險。從最初的次級債券到後來的金融衍生品風險集中爆發,可以看出風險是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潛伏期的,必須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持續監測資產的風險,及早發現及早處置。經濟下滑經常伴隨銀行資產質量的惡化,因此銀行應持續監測貸款風險,加強貸後管理,未雨綢繆。

第三,要科學經營風險。收益必然伴隨著風險,銀行不能因為有風險而不經營業務,而是要科學經營風險。當前形勢下,銀行更應該強化風險意識、完善風險制度、優化風險流程,通過金融危機的外部壓力提高經營風險的能力,在危機中積蓄未來發展的力量。

盡管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不確定性,但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態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銀行只要准確把握宏觀政策、努力塑造特色品牌、持續關注經營風險,一定能夠戰勝寒冬,迎來下一個發展春天。

Ⅲ 經濟衰退時期怎樣安然度過

失業,財產沒收和美元疲軟都會導致經濟蕭條期生活困難。不要讓自己在經濟衰退的大潮中沉沒,以下是幫助你安然度過,勇往直前的一些建議。Step 1: Secure Your Job1.保住工作Strengthen your connection to your company. Let your boss know you can be counted on ring hard times. Better yet, work your way toward a recession-proof job. E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are well isolated from recession woes. If you're working as a teacher or in the health business, you shouldn't have to worry about losing your job.增強自己和公司的聯系。讓老闆知道在困難時期可以依靠你。更好的是,在經濟衰退期可以保住工作。教育和健康服務都不受經濟衰退影響。如果你從事教育或健康行業,你不必擔心失業。 Step 2: Secure Your Finances 2.保障財政In a recession, you want to have your money in the safest possible investment, cash. Money-market mutual funds are best. If you do own stock and some of it tanks, don't sell in a panic. Traditionally, stock markets go through a "V" shape. The first stroke of the V is a loss of value, sometimes 10%. The second stroke of the V is the recovery. Keep your eye on the long run,because you very well can get it all back in 1 year.在經濟衰退期,你要把自己的錢財投資在最安全的地方。貨幣市場的共同基金是最好的。如果你持有一些股票,不要匆忙拋售。傳統來講,股票都是「V」型走勢。股票最初會下跌大約10%,然後復甦。眼光放遠一點,因為一年之內你就可以挽回損失。Step 3: Secure Your Home3.保護房子Even if you or your spouse lose your job, hang on to your house. Ask your lender about forbearance, which postpones a loan payment. Refinancing will lower a mortgage interest rate. A repayment plan will adjusts the amount e and time frame. Bottom line: recession is temporary. Make the right choices, and you'll survive.即使你和配偶都失業了,一定要保住房子。向放款人要求延長償還貸款時間。再融資會降低抵押利率。償還計劃會根據金額和時間做出調整。底線就是:經濟衰退只是暫時的。做出正確的選擇,你一定能夠安全度過。

Ⅳ 公司經濟衰退面臨破產是該怎樣降薪是全線降薪7%,還是白領降薪3%,藍領降薪5%,還是裁員

公司經濟衰退,面臨破產,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認為應該是全線降薪百分之七會比較好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挽救企業的命運

Ⅳ 怎樣應對經濟大蕭條

在經濟繁榮的時候不要亂花錢,攢錢!然後在經濟蕭條物價便宜的時候去投資,到經濟繁榮的時候再收回現金。
這樣錢會越來越多。

Ⅵ 現今市場經濟嚴重衰退,國內製造業已倒一大片,該如何有效改善國內經濟

現今市場經濟嚴重衰退,國內製造業已倒一大片,該如何有效改善國內經濟?

國際上多種因素導致經濟持續下滑

       相信各位都清楚現今全球經濟環境都在衰退,疫情、新型病毒、政策局勢不穩、戰爭、極端環保人士抗議、能源缺乏等多因素導致國外需求嚴重不足。為什麼問改善國內經濟,需要先說國外,我們要清楚一點,我國實體經濟當中,不但只有規模以上企業,還有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自從我國加入WTO之後,我國的製造業都偏向於外貿訂單。


Ⅶ 經濟衰退期應該做什麼

經濟衰退期,我們應該做到1、保持良好的心態。經濟蕭條不過是經濟循環周期中的一節,像冬天那樣,只要熬過了就會迎來春暖花開。

2、減少負債,負債是蕭條期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可以看到大蕭條期間,美國自殺的人,大量都是由於到期債務無法償還,14-15年中國股市最後自殺的人,大部分都是由於配資無法償還,而不是虧光自己的錢,因此債務的降低是必須的。

3、遠離股市、債市、房市等資本市場。

4、壓縮開支。壓縮開支並不是摳門,而是有計劃的花錢,只買必需品,不沖動消費。把省下來的錢當做備用資金,這能使你較好地維持基本日常開銷。

5、盡可能保住工作(也就是保住現金流),雖然這不由你決定。但個人的選擇能夠起到作用,盡量去到能夠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行業蟄伏。畢竟失業率不是100%。

6、發掘其他收入方式,原則是不影響工作的情況。

7、積極充電,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

8、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鍛煉身體,避免出現健康風險;降低預期,避免心理健康問題。

Ⅷ 面臨經濟衰退,企業應該做哪些准備

企業應做好過冬准備。
1、優化產業鏈。
2、優化企業產品質量、人員。
3、對企業文化、技術方面進行培養。
4、鼓勵創新。
個人調研結論是經濟會低迷至少好幾年,未來企業必定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型。
故企業應把方向轉向這方面。

閱讀全文

與經濟衰退了怎麼過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9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2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