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學案例哪裡有

經濟學案例哪裡有

發布時間:2022-11-02 06:50:12

❶ 生活中有什麼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案例

比如說油的價格上漲了之後,物價水平也會上漲,運輸的成本價格也會上漲,之後很容易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的情況。

現代西方經濟學把經濟學原理或經濟理論 ,即與經濟問題相關的知識體系的全部內容,分為兩大組成部分或兩大分支,即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是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❷ 有沒有哪些著名的經濟學案例能夠用到供給需求曲線,消費者均衡,消費者行為,彈性,生產論,成本論等經

經濟學案例

2008年12月,肯德基率先推出了降價措施,其新年優惠券和早餐優惠券派發活動將一直持續到2009年2月底,產品組合的最高優惠幅度達6.4折。而麥當勞同一時段則僅在南京、廣州和深圳市場推出超值套餐,並且限時段供應。直到兩個月後,才把這種優惠擴展到了全國。2月5日,肯德基的母公司美國百勝公布,2008年全年中國銷售額增長7%,低於前年的12%。麥當勞新近發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財報同樣顯示,最近一個季度麥當勞中國門店的銷售放緩。麥當勞首席執行官吉姆?斯金納日前在美國本土進行宣傳時表示,將用新策略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下吸引更多就餐者。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市場推廣官張家茵則估計,由於經濟危機大環境之下的消費者對價格較為敏感,這次大幅降價有望使麥當勞銷售額增加5%左右。除了靠降價提升單店銷售額,麥當勞看起來還打算以數量取勝。就全球而言,麥當勞擁有3.1萬家店面,遠超過肯德基的1.1萬家。但在中國,麥當勞僅有1065家門店,肯德基的中國門店數則已超過2300家。2009年,麥當勞計劃在中國內地創紀錄地增開175家新店,成為其2009年全球市場中新增門店最多的地區,並為新店招聘超過1萬名員工。顯然,在麥當勞看來,中國市場已經迎來了快速擴張的好時機。施樂生表示,麥當勞近年發展積累的利潤、人力資源等因素為其快速擴張提供了機遇。麥當勞第四季度凈利潤為9.853億美元,全球各分店銷售收入增長7.2%,其中,中國市場所在的亞太地區增長達10%。

❸ 誰可以幫我找關於經濟學的案例分析

《奶牛廠雖小,經濟學的問題卻大》案例分析

奶牛廠雖小,經濟學的問題卻大
甘肅省南部某鄉鎮企業與八十年代初,為適應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對牛奶需要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開辦一個向城市居民提供高質奶粉為主要產品的奶牛廠,由於該廠地處畜牧區,當時該地區牧場較少, 奶粉市場供不應求,該企業經濟效益較好,奶牛數量從開始的20頭發展到50頭。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 皮革業發展迅速,皮革原料緊缺,皮革原料價格高速上漲,各地的皮革工廠經濟效益大幅上漲,該廠廠 長決定將原有奶牛全部宰殺,用原奶牛廠所獲全部積累利潤和50萬元貸款,於兩年內將原工廠改建為當 地較大規模的皮革加工廠。但進入九十年代後,輕工業日益疲軟企業財務入不敷出,開工率從原來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資拖欠達一年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回收率不到60%。為盡快扭轉企業虧損 面貌,廠長決定以購價30%的價格(設備折舊率累計達40%)出售製革設備,重新興辦奶牛廠。

(-)試選擇以下題目之一,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

(1) 從供需均衡角度看,該廠長的決策是否正確?為什麼?
(2) 以邊際分析方法,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有何值得借鑒之處?為什麼?
(3) 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是否正確?為什麼?
(二)如果你是該廠廠長,如何從事上述決策?

案例分析

(一)
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該廠長的決策是正確的
經濟學中對"機會成本"是這樣解釋的,由於選擇一種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稱擇機代價或替換成本。它反映不選擇最佳方案或機會的"成本",或者說是因選擇某一經營項目所犧牲的另一機會可獲得的利益。通俗地說,假若你不這樣做,你所付出的代價是不將潛力付諸實踐的價值。如果你明知道你現在可以創造價值,但是你不這樣做,你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一次機會。你也許不清楚不做某件事情的價值,但懂得價值創造的人會非常清楚。商業中,如果一位執行總裁本來有能力發展公司,但由於害怕風險,他不敢向銀行貸款促進增長,他可能就使企業失去了一次機會成本。
對於奶牛廠來說,八十年代中期,放棄盈利的奶牛廠,轉產皮革廠,雖然從市場的供求狀況來看,不失是一種選擇,但是,他的第一個選擇已經是失去了一次機會成本。因為,雖然市場上皮革銷售需求很旺,但是奶製品市場依然供求旺盛,當他放棄一種盈利狀況而轉入另一個對他陌生的行業,風險還是很大的。
進入九十年代後,輕工業日益疲軟企業財務入不敷出,皮革廠的開工率從原來最高 的95%下降到40%,工人工資拖欠達一年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回收率不到60%。為盡快扭轉企業虧損 面貌,該廠長決定以購價30%的價格(設備折舊率累計達40%)出售製革設備,重新興辦奶牛廠。 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他的做法還是正確的。如果該廠長不選擇轉產,他將面臨著企業的倒閉,與其倒閉不如一搏,再說,他還有奶牛廠的管理經驗。我認為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原因有四:

一、進入九十年代,國內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都對牛奶市場的需求量大增。據統計,人均收入的增長與人民幣購買力的增強將促進奶類消費的增長。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未來幾年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長勢頭,而大量研究結果已證明人均收入與奶類消費支出是高度相關的,如果在2001年的基礎上,國內奶類消費人均每增長10%,就意味著90多萬噸的增量,這相當於2001年液態奶產量的一半左右。

二、觀念的改變,使奶製品市場不斷擴大。曾經被認為高品質生活象徵的"奢侈品"---牛奶變得普通而實在。我國目前正在創導 "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健康飲食新理念。牛奶富含營養,是有利於人體健康的食品。作為簡單、便捷的補鈣方式,喝牛奶成為更多人的飲食習慣。抓住這一機會,重新開辦奶牛廠還是有盈利的機會。從下面一些數據,我們能看到國內市場對牛奶的需求量變化。
據統計,盡管我國人均牛奶消費量僅為世界人均6.4%,但是我國已經從"貧奶"大國中"脫貧"出來。看各地的數據。北京市場牛奶消費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日均消費量已達到500噸。南京每人的年均牛奶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每年,南京人的牛奶消費量以30%的速度增長,去年,南京奶業集團收購的生奶就達到了7萬多噸。盡管如此,南京人的牛奶消費量在全國只能算上中等水平,落後於北京、上海在經濟並不發達的鞍山地區,市區居民家庭人均鮮牛奶消費量已達12.70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長79.6%,人均支出53.3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3%。
今年受非典疫情影響,牛奶消費量增長迅速,可以看出牛奶的營養價值正在被廣大消費者認識並接受。

三、乳業是朝陽產業,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奶類市場增長潛力有多大?在過去的9年中,全國的牛奶消費量增加了66%,去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為20公斤,從周邊國家奶類消費成長規律看,要達到30公斤至40公斤才會進入相對穩定增長階段,因此這一快速增長的趨勢還將繼續。
1998年以來,中國乳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1999年全國奶類總產量806.9萬噸,僅為世界總產量的1.43%。奶類人均佔有量的差距也十分懸殊。歐盟1997年的一份統計材料表明,在世界奶類人均佔有量的排名中,中國被排在第148位。目前中國奶類人均佔有量僅為6.4公斤,不要說與發達國家相比,就是與亞洲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僅為1比6.25。
另外,據統計,乳業企業平均利潤率在25%左右, 奶業成為農業經濟中增長最快的一個行業。

四、從生產管理經驗來說,重新發展奶品產業還是有機會成本的。從地域上來將,目前我國的乳業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西部地區乳業還處於稀缺狀態,整個市場處於不飽和狀態,投資興辦乳業大有可為。而且該廠處於畜牧基地,在資源供給上存在優勢。
該廠原來是從奶牛廠轉產來的,對於奶牛廠的管理比較成熟,這樣從成本學的角度來說,也要提高很多。

(二)
如果我是廠長:
如果我是奶牛廠廠長,首先,在原來奶牛廠盈利的基礎上,八十年代中期,就應該進行多元投資,利用奶牛廠的資源優勢,再投資經營一家皮革廠,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如果經濟形勢發生變化,也可以實現收益的互補。
其次,在這次轉產中,廠長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改革:
1、 因為企業已經虧損,並且拖欠工人工資一年多,在工廠虧損的狀況下,依靠銀行貸款就基本不現實,這時,企業進行轉產,首先可以實現體制的轉變,可以採取工人入股的辦法,實現企業轉制,這樣也能籌集到重新開辦牛奶廠的資本;

2、 資源可以採取租賃的方式。應該地是畜牧業基地,當地奶牛資源比較豐富,在奶牛廠開辦初期,因資金緊張,也可以採取部分奶牛租賃的方式。

3、 奶牛廠發展起來後,可以實現奶製品的多元化經營。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創新。

4、 當奶牛廠有盈利後,資金積累,不妨可以多元化發展,進行其他行業的投資。

❹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例子有哪些

1、實證經濟學

例如,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能否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則是一個實證經濟學問題。

糧油漲價10%的問題,實證經濟學則首先要搞清楚漲價的前提條件,然後經過析論證,得出能否實現的結論,研究實現的途徑,並預測糧油漲價10%將會帶來的結果。

2、規范經濟學

窮人必須工作才能得到政府幫助嗎。應該提高失業率以確保通貨膨脹不會迅速上升嗎。美國應否因為微軟違反了反托拉斯法而將其拆分。由於這類問題涉及到倫理、價值而非事實本身,因此其答案也就無所謂正確或錯誤。它們只能靠政治辯論和決策來解決,而不能僅僅依靠經濟分析。

(4)經濟學案例哪裡有擴展閱讀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可以歸納為四點: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

❺ 經濟學案例題,最好逐條列出來,在線等!

1、參考《經濟學案例分析》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超 、劉宏霞。《經濟學案例分析》在內容設計上嘗試突破這種界限,在內容上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微觀經濟學的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是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第三部分是發展經濟學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是產業經濟學的案例分析。

2、參考《經濟學案例解析精選》是2010年10月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晉康。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❻ 經濟學案例分析(關於消費者行為)

1.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剩餘大於或者等於0時,消費者可以做出購買決定。在這個案例中,A的消費者剩餘實際是20,B是0.C/D因為消費者剩餘小於0而放棄購買,B沒有購買可以理解為B因為受A的干擾,認為繼續拍賣將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圍,於是放棄,80元已經是B的承受底線。
2.可以說,對於賣方而言沒有實現利潤最大化,對於買方A而言消費者剩餘為20,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是比較劃算的。
3.對我們的啟示:作為賣方,要合理制定拍賣規則,除了從底往高拍,更可以從高向低拍。例如:起價150,然後140,130,這樣就能首先激發A的購買慾望,A首先作出決策,保證利潤最大化;還可以採取自由拍賣,也就是買家自由出價,一共出三輪,最後根據出價最高決定買主,這樣的方式對買方有一定的逼迫性,如果不是買方之間有協議,那麼和容易逼近他們的購買底線,可能保證利潤的最大化;如果是自低向高拍賣,可以變化每次競價的價差,想辦法越過80,但這個方法操作性很差,需要拍賣前的資料,只作為參考;
對買方而言,如果有協議或者默契,能統一壓低出價,那麼賣方的價格體系就會失靈,最終的購買者會有更大的消費者剩餘。

❼ 經濟學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一]對賬單背後的秘密
2001年1月13日,某市政二公司五分公司出納鄧某因盜用公款被監察院批准逮捕。經審訊,他交代了5年來自己侵吞百萬余元公款的經過……
1994年底,公司因故取消原定發獎金的計劃,而使一張開好的支票作廢。按慣例,領導要求他在支票上寫上「作廢」,並劃掉金額、剪下支票號碼。鄧某並為把支票作廢,而是用這張支票到銀行私自提取了8000元的獎金。為了不露馬腳,鄧某私自偽造了銀行對賬單。在數次得手後,鄧某便一發不可收拾。起初他只是利用廢票作案,之後他又利用保管空白支票之便以及會計對支票印鑒保管的疏忽,盜用印鑒,私開現金支票。到最後,每次最多隻能領取20000元的現金支票已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又將犯罪的手伸向了轉賬支票。而其偽造對賬單的手法,也從最初的塗改復印發展到自行列印。到2000年案發為止,利用上述手段,他一共侵吞公款百萬余元。
背景材料:《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
案例思考題:
1. 鄧某在利用支票盜取公款後,為何要偽造銀行對賬單?
2. 在鄧某長達5年的作案過程中,該公司一直沒有發現,說明該公司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體系顯然存在許多漏洞。清提出改善企業內部控制以避免類似是想再次發生所需採取的至少3條建議措施。

[案例二]八億多銀行存款的本質
某上市公司公布的2003年度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項目列示金額為800900600元,而其後的報表附註對該項目做出如下解釋:
項目 期末數
現金 200300.00
銀行存款 800700300.00
其他貨幣資金 —
合計 800900600.00

其中:
不可提前支取的銀行存款定期存單用於抵押借款的貨幣資金400700300元,系為其下屬公司某項目開發提供質押貸款(期限24個月)
背景材料:《企業會計制度》。
案例思考題:
1. 什麼是流動資產?劃分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的標準是什麼?
2. 該公司的報表中所列示的貨幣資金是否都屬於流動資產?
3. 若該公司在2003年底撤銷了抵押,然後公司向銀行申請單位信用卡,根據銀行要求交存備用金700000元,公司從其他銀行轉賬存入。請問此時公司在流動資產中列示的貨幣資金總額應為多少?

❽ 微觀經濟學原理案例與應用這本書蘭州那裡有賣的

微觀經濟學原理案例與應用可以在京東或淘寶等平台上進行購買,因為這類書一般圖書館是沒有售賣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案例哪裡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2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