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蘇2021年GDP11.63萬億,增長8.6%,如何評價這一成績
引言:我們能夠看到在全球疫情的大形勢下,我國經濟依然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2021年江蘇GDP為11.63萬億,增長了8.6%。這樣的經濟實力,可以說是江蘇的經濟又上了一個台階。
2021年江蘇省GDP為11.63萬億,增長8.6%。這讓我們看到了江蘇省在這樣的疫情沖擊下,仍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努力為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Ⅱ 江蘇屬於幾線城市
江蘇省的部分城市屬於新一線城市,部分城市屬於二、三線城市。
江蘇省是我國經濟綜合實力第一大省份,比起廣東更有均衡。在2021年,江蘇省的經濟總量成功突破11萬億元,達到116364.2億元,僅次於廣東省。
再從經濟總量來看,江蘇省下轄13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排名最低的是宿遷,其GDP總量也有3719.01億元,位列全國第75。
最新由第一財經旗下城市數據研究項目新一線城市研究院在上海發布的《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江蘇省13市全部進入三線及以上排名。
Ⅲ 江蘇這個城市怎麼樣
很高興可以回答您這個問題。
江蘇是我國東部的一個省,不是一個城市。
江蘇省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跨北緯30°45'~35°08',東經116°21'~121°56',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地勢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構成;東臨黃海,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江蘇地理上跨越南北,氣候、植被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
省會是南京市,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綜合實力百強區、百強縣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江蘇近年來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經濟已經接近廣東省,位列全國第二,其中太湖沿岸四小龍作為上海後花園的發展趨勢,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體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蘇州已成為承接上海的重要一環,使得這座古城新晉成為超一線城市。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環境,使得江蘇成為我國最適合人們居住的省份之一,環太湖經濟帶的興起及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使得江蘇人民的生活富足且美滿。
無錫、南京、揚州等城市已經成為全國幸福感前列的城市,很適合宜居。
Ⅳ 江蘇鹽城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江蘇鹽城的經濟水平還不錯,2018年,鹽城市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0.5:44.4:45.1,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75987元(按2018年年平均匯率折算約11483美元),比上年增長5.8%。
2018年,鹽城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同比上漲1.9%。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1.9%,衣著類上漲2.3%,居住類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3.8%,交通和通信類上漲3.8%。
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1%,醫療保健類上漲1.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下跌0.3%。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3.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同比上漲4%。
(4)江蘇省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江蘇鹽城的地理環境
鹽城市地處北緯32°34′~34°28′,東經119°27′~120°54′之間。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泰州市接壤,西與淮安市、揚州市毗鄰,北隔灌河與連雲港市相望。
全市土地總面積1.7萬平方千米,其中沿海灘塗面積45.53萬公頃,占江蘇省沿海灘塗面積的75%;海岸線長582千米,占江蘇省海岸線總長度的56%。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還以每年1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
鹽城市全境為平原地貌,西北部和東南部高,中部和東北部低窪,大部分地區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對高度不足8米。分為3個平原區:黃淮平原區、里下河平原區和濱海平原區。黃淮平原區位於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其地勢大致以廢黃河為中軸,向東北、東南逐步低落。
Ⅳ 江蘇經濟為啥這么發達
在工業時代,地形永遠都是制約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平原地區大規模發展工業體系要比在山區容易得多,無論是廠房跟配套設施的建設還是原料跟產品的後期物流,平原地區的優勢遠不是山區可以比擬的。
江蘇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這就為江蘇大規模發展工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江蘇水運極其發達。
2020年,全省水路貨運量佔全社會綜合運輸量的1/3以上,貨物周轉量佔2/3以上,眾所周知,水路運輸是所有運輸方式中運量最大、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如果按照內河貨物周轉量折算,每年可以節約物流成本400億元,這些費用絕大多數都是為企業節省下來的。
Ⅵ 江蘇怎麼樣
問題范圍比較廣,雖然江蘇的省域面積不算大,但從綜合層面講江蘇絕對是一個實力強悍的省份,不管是經濟還是教育、醫療,江蘇都位居國內前列,甚至江蘇的文化也有非常獨特的氛圍。
從經濟方面講,我們不與其他省份作比較,單純看省內的經濟結構,不管是傳統的工業發展,還是迅猛增長的服務行業,江蘇都非常不錯,尤其新興的信息技術、金融、互聯網等第三產業,近些年增速甚至超過了第二產業。更重要的是江蘇的工業生產製造,已基本由傳統製造模式,實現了科技製造全面升級。
Ⅶ 江蘇和浙江的經濟情況相比怎麼樣
浙江省和江蘇省都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如果非要比出一個高低的話,我認為浙江省更富裕。
雖然在GDP和人均GDP這兩項數據上江蘇都是高於浙江的,但居民生活水平則是浙江要高於江蘇。
2018年江蘇省GDP首次突破9萬億元,達到9.26萬億元人民幣,排名全國第二。同年浙江省GDP5.54萬億元人民幣,排名全國第四,總量比江蘇少40%。
但浙江省人口只比江蘇少30%,這意味著這就上人均GDP是低於江蘇的。
江蘇省的經濟規模明顯大於浙江,那麼他的財力肯定也是強於浙江的。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參考。
2018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98億元,而江蘇省只要達到了8630億元。同比之下江蘇領先了,浙江約2000億元。
通過以上兩項數居可以明顯的看得出,江蘇省由於經濟規模遠超過浙江省,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是超過浙江的。如果把富裕的主體認定是政府的話,那麼江蘇是強於浙江的。
Ⅷ 江蘇到底有多發達
江蘇挺發達的。
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下轄13個地級行政區,是全國唯一所有地級行政區都躋身百強的省份。江蘇人均GDP、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全國省域第一,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居全國首位,人均GDP自2009年起連續穩居全國第一位,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2020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0.27萬億元,歷史性突破1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7%,增速快於全國1.4個百分點。
水資源
江蘇境內降雨年徑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間。江蘇省平原地區廣泛分布著深厚的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地下水源豐富。
江蘇地處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氣候過渡帶,河湖眾多,水系復雜。江蘇省本地水資源量321億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過境水量9492億立方米,其中長江徑流佔95%以上。
Ⅸ 江蘇經濟為什麼這么發達
江蘇經濟發達的原因:
首先,江蘇歷史上就是我國發達的省份,地理位置比較好,氣候適宜,在農耕時代就已經非常繁榮,江蘇平原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占江蘇省面積的70%以上,比例居中國各省首位。
其次,江蘇資源豐富,交通發達。江蘇農田多,人口多,還有豐富的鹽業資源,又有非常方便的水路交通,使得江蘇通過歷史上不斷的積累,有了相對更加厚實的經濟基礎。
而在改革開放之後,江蘇又勇於爭先,走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列,藉助「鄰居」上海金融中心的帶動,打造出以蘇洲為代表的蘇南模式,帶動經濟出現持續的高速增長。
最後,就是江蘇對外資投資的吸引力,江蘇的蘇州被譽為是改革開放外商投資之典範城市,蘇州市有中國新加坡工業園區和國家高新區。外商持續的加大對江蘇省內的投資。
江蘇13市經濟表現亮眼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徐州、揚州、鎮江、鹽城、泰州、連雲港、淮安和宿遷是江蘇省的13座地級市。這13座地級市的GDP總量常年位居全國城市百強之列(無一例外),其綜合經濟競爭力也都是位於全國城市100強之內(無一例外),人均GDP有8座城市突破10萬元大關,剩餘的5座城市都在6.5萬元以上。
在全國主要城市當中,人均GDP超過15萬元的6座城市(不含一些資源型城市),這其中有三座來自江蘇。分別是無錫165776.68元(全國第一)、南京159081.6元(全國第三)、蘇州158221.57元(全國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