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民種植什麼最賺錢
四川農民要種植附子和道地葯材最賺錢。一般的種植賺不了大錢。
附子別名:川附子、黑附子。
附子為毛莨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側生塊根,經加工成附子葯用。附子有回陽救逆、溫中止痛、散寒燥濕功效。主治四肢厥冷、嘔吐、泄瀉、陽衰欲脫、風寒濕痹、腰膝冷痛、腎虛水腫等症。
主要生長栽培區域:附子主產四川江油、陝西漢中,全國多數省份有栽種。烏頭栽培技術不高,但是附子加工技術性很強,一般人員不易掌握,所以種植地區有其局限性。
【植物形態】
附子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塊根呈塊狀,肥厚塊根與多數子根連在一起,常呈倒圓錐形,外皮深棕色,有縱皺,上端有白色鱗片包裹的芽,下端有細長根。莖直立,綠色,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葉互生;有葉柄,具溝;葉片革質,卵圓形,三裂,深達基部,兩側裂片再2~3裂,中央裂片菱狀楔形,先端再3淺裂,各裂片先端具有粗齒或缺刻。總狀花序頂生,花序梗上貼生伏柔毛,花梗粗壯,密被貼伏柔毛,有2苞片;花萼具5萼片,呈花瓣狀,藍紫色,上萼片凸起似鋼盔形,側萼片近圓形,下方2萼片小。呈披針形或卵形,外被短毛;花瓣變為蜜腺體,2枚,藏於上萼片內,蜜腺體呈片狀;雄蕊多數;雌蕊3~5枚,分離。花期9~10月。
【生物學特性】
烏頭性喜溫和濕潤氣候和充足的陽光,耐寒,怕高溫積水。四川的丘陵、高山地帶,多栽培於黑棕色油砂土、黃泥土地塊;北方的沖積平原,栽培於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產量高。黏土、低窪地不宜栽種。忌連作。四川在12月上旬栽種較好,先發根,後出苗,翌年長勢壯。北方以「秋分」前後栽種為宜,山東省在「寒露」栽種。一般於翌年2月中、下旬幼苗出土,3月上、中旬抽莖,3月中、下旬開始長出側生塊根(小子根),5~6月塊根膨大較快,7月下旬四川I即可收刨加工,而北方的附子需經8~9月進一步充實後,於10月初收獲。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日照充足、地勢高燥、土壤疏鬆肥沃、微酸性和灌溉方便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地塊。前茬以輪作4~5年的玉米或水稻為好,不宜在種過茄子、地黃、玄參、白術等植物的地中栽植。選好地後,畝施5000kg腐熟圈肥和1O0kg餅肥,深耕20~25cm,耙細整平,做成130cm寬平畦,備播。四川則是8月先犁地炕田,12月反復犁耙。栽前進行牽繩「踩畦」,踩成1m寬平畦,再將肥料撒在畦上深鋤,以利栽種。
2.繁殖方法
附子主要用塊根繁殖。栽種期:北方為「秋分」前後、最遲不過「霜降」,四川12月中旬為宜。栽前,選直徑2~93cm、色鮮、無傷、個圓、芽口緊包的塊根,用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種3~4小時,撈出晾乾表面水分,隨即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25cm,開8~9cm深的溝,將種栽按株距10~12cm栽於溝內,芽頭向上,覆土耬平踩實。適時栽種,即可年前紮根,第二年出苗旺,則塊根大、產量高;如栽種過晚,年前不紮根,第二年出苗不齊,則生長不旺,影響產量。每畝用種量75~1-O0kg。冬季可間作菠菜、蒜苗等。
3.田間管理
(1)灌溉與排水:北方,封凍前如地干需澆一次水,以利根系生長。春季苗高1Ocm時及麥收時節乾旱,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高溫多雨季節,需要特別注意排水,防止地中積水爛根,降低產量。
(2)中耕除草:翌春苗出土前,在壠間用鋤淺鬆土,以提高地溫,促其早出苗。出苗後,及時鋤地鬆土,缺苗處用帶土移栽法補栽至全苗。以後,雨後及地內出現雜草應適時中耕,保持整個生長期土壤疏鬆,無雜草。
(3)追肥:附子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還要進行2次追肥。苗高15~18cm時,在行間開溝,畝施15kg碳酸氫銨或7~8kg尿素,以促進苗期生長。7月份,雨後或結合澆水追施適量人糞尿,促使塊根膨大。方法是施肥後蓋土,耬平,澆水。四川主產區一般追3次肥,第一次於3月份,第二次在4月份,於5月上旬重施第三次,畝施5000kg圈肥,加75kg菜子餅,進行穴施。
(4)打頂摘芽:為控制地上莖葉徒長,減少養分消耗。一般在7月中、下旬,選晴天將莖頂摘除,保留10~12片葉。打頂後,復生腋芽,應經常抹去。四川主產區於4月上旬摘尖,以後隨時掰掉腋芽。
(5)修根:這是附子主產區提高質量的重要措施。通常修2次,第一次在4月中旬,第二次於5月初。第一次修根時,用鏟子把植株附近的土刨開,露出母根與子根,每窩留對生的大子根各一個,其餘的小塊根割去;第二次修根與第一次相同,唯挖土較深,注意勿傷根部。修根後隨即蓋土壓實。留種的植株不修根。
(6)防治病蟲害
1)白絹病:病原為真菌中的整齊小核菌危害根部。烏頭植株染病後,塊根開始腐爛,莖上葉片由下至上逐漸變黃,塊根大部分腐爛時,葉片萎蔫,最後植株死亡。在根部可見到白色絹絲狀的菌絲和似褐色菜籽狀菌核。防治方法:與水稻、玉米輪作;種栽用退菌特浸種;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退菌特500倍液加石灰12kg和尿素0.5kg澆灌病穴及周圍健株。
2)葉斑病:病原為真菌中的烏頭殼針孢菌,俗稱「麻葉」。發生在4~9月,基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葉片上呈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具輪紋。後期病斑上產生小黑點,嚴重時,致使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忌連作;摘除病葉、集中燒毀;發病期用多菌靈500倍液或用1:1:150波爾多液每10天噴灑一次,連噴3次。
3)根瘤線蟲病:病原為一種根結線蟲屬的低等動物。以土壤或種栽傳播,北方發生較重。線蟲吸食根的汁液,使塊根長出根瘤,呈念珠狀,影響植株生長。防治方法:與禾本科植物輪作;進行土壤消毒,栽前15天或收獲後,每畝用50%敵敵畏油劑10kg溝灌。
4)蟲害:危害幼苗和塊根的還有地老虎、螻蛄、蠐螬等害蟲,施用毒餌誘殺。4.選育良種收刨時選直徑大eJ,女n1元硬幣,皮光滑無病斑的子根留種。選好土地進行育苗地專門管理,培育良種。
【收獲加工】
北方山東等地栽種後第二年「秋分」前後收刨;四川於第二年7月下旬收獲產量高。選晴天挖出塊根,將母根與側根分開,母根曬干作草烏入葯,側根先分檔,再去掉須根,洗凈泥土進行加工。因銷售習慣的不同,加工的種類也不一樣。南方主要加工成白附片、黑順片和鹽附子;山東將大個加工成黑順片,小個曬干作川烏入葯。下面介紹山東黑順片的加工方法:將洗凈的附子置於缸內,按每50kg鮮附子加30度的鹵水20kg,再加6kg清水,浸泡5天撈出。浸泡後的水叫「老水」。
先把泡子根的水倒人鍋內,再加人3kg30度的鹵水,再將浸沒的子根放在鍋里煮開,大火燒,並不斷攪動,水開後約5~10分鍾,達到切開斷面無生心為度,撈出放在清水中浸泡1天(期間換清水一次)。縱切4~Smm厚的片,再放人清水裡泡3~4天(遇陰雨天加適量鹵水防腐爛),每天換清水一次。待水面沒白沫,口嘗稍有麻辣感時,置蒸籠上蒸6~7小時,至片的兩面有油亮時,曬干或烘乾。
四川主產區將切片用紅糖在缸里浸染成黃黑色時再蒸。每1O0kg鮮片用紅糖1kg。通常4kg鮮塊根,可加工1kg附子(黑順片)。附子有大毒,加工時每個環節都要適當掌握,才能符合葯用,不可輕視。商品以黃褐色或灰褐色、切面有油潤光澤、半透明狀的為佳。
『貳』 農業生態工程的庭院經濟農業生態工程
庭院農業生態工程就是利用庭院內外土地、水面、房舍等,從水平和垂直空間上進行多物種多層次科學配置綜合生產。農家庭院生產經營場地狹小(一般0.2—0.5畝),必須根據各種農業生物的不同生長發育特性和它們對生態條件的不同要求,進行多物種、多層次的科學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和時間,利用各種農業資源,才能提高庭院生產的經濟效益。在我國農村發展庭院生產,農民樂於接受。據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調查,當地庭院一般佔地相當於總土地面積的6—10%,這部分土地的產值是高產農田的5.92倍。庭院生產項目多,便於集約化經營,土地利用率高,資金周轉積累快,對人的生活環境質量影響最為直接。庭院是整個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系統的物質、能量、資金和信息的流通轉換中起重要作用。
庭院農業生態工程的核心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利用庭院空間,包括陸地立體空間(地面、地下、地上、屋頂、陽台、牆體)和水體空間(水面、水下、水上)。由於庭院的土地被房屋或其它設施分割成為零星小塊,造成光照、溫度、水分、土壤肥力等生態環境的差異。因此,庭院利用應注意因地制宜 ,因種制宜,必須根據種植的作物或飼養的畜禽等到的生長發育特性,適地種養。在種植上,在光照較強的環境中配置果樹、蔬菜等陽性植物;在光照較弱的環境中配置陰性植物。
在養殖上,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可改傳統的平面單層養殖為立體多層養殖,或利用不同動物種群混養(雞、羊、豬混養等)、套養(同品種個體大小不同,畜、禽、魚套養)、兼養(以一養為主,帶養其他,如蚯蚓、雞、豬兼養)以及高空養殖,如房上養鴿、魚、金魚、水貂、福壽螺等;地下室可養蠍子、蝸牛、土元等。
庭院水體一般單一養魚、養鴨或種蓮藕。為了充分利用有限水體宜進行立體開發,以發展水生生物為主體,種養結合,分層養魚,混養魚禽,等到。池邊種葡萄可用去架拉引線引向水上空間。
在庭院總體利用上,宜採用水陸空並舉,立體經營;池塘(河溝)養魚,繁殖蚌珠和圈養鴨、鵝;陸地和塘邊(溝邊)種植牽蔓性葡萄和瓜類,向水面延伸,向空間發展,並在葡萄或瓜類架下圈養蛋雞、肉雞等,利用雞糞養豬,豬糞生產沼氣,沼液沼渣喂魚,形成良性循環的立體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