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如何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1)應當把公有制與公有制實現形式區分開來。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質而言的。生產資料由國家佔有和勞動群眾集體佔有,是從社會宏觀角度對生產資料佔有形式進行界定。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財產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即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兩者是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實現形式,關繫到公有制優越性的發揮及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這是我們黨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經濟建設和所有制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一方面,我們對於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創造公有制新的實現形式,允許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這絕不是搞私有化。股份制將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3)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公有制經濟只要找到合適的實現形式,就能夠充滿生機活力;就能夠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同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使公有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就能夠真正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
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表現,實際上是指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
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是同社會發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依靠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的力量,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充分利用經濟手段引導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沿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③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控制生產和流通。
④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
㈡ 如何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1)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中占優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具體的從兩個方面: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第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而不是體現在數量上是否優勢.控制力主要表現為,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
㈢ 如何認識和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立國的最基本的經濟綱領。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遵循了我國的經濟發展規律 所有制的狀態是由一定歷史階段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我國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對中國經濟的社會形態發展客觀規律的遵循。建立在機器生產基礎上的近代生產力和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現代生產力,都提出了社會化生產的要求;盡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被動地適應這種要求,但是公有制則是社會化生產方式本身的必然要求,我國的所有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就體現了這種要求。同時,由多層次生產力的狀況決定,我國的公有制經濟還不可能覆蓋全社會,還必須同時發展私營經濟、個體經濟,利用外資經濟。 有人認為,中國過去長期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因此,必須「補資本主義的課」。我們認為這是很大的認識誤區。這種觀點忽視了如下事實:即使相對於近代的機器生產力,公有制比起私有制也更能適應;而且,決定一國所有制的因素,必須從本國多方面具體因素的綜合作用出發,才能作出利國利民的正確選擇。 我國選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由國際經濟環境和國情等歷史條件決定的。近現代經濟史表明,外國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尤其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早已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現代化形成經濟霸權主義的限制。因而,當代一般的發展中國家,想走歐美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已經失去了外部的優越條件。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真正獨立自主謀發展,靠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是無法擺脫外國壟斷資本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控制的,私有制經濟不可能形成堅強的整體性的民族經濟合力。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證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真正獨立自主地發展起來。因為,唯有建立並鞏固公有制這個經濟基礎,才能使整個中華民族形成抵擋外國壟斷資本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欺負和壓制的根本條件,這就是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基本道理。新中國建立以來近60年的實踐已經表明,正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根本制度保證了新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增強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㈣ 為什麼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如何體現的
( 1 )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第一,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 同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特徵, 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確立, 是我國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標志。第三, 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 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 控制生產和流通。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 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依靠力量, 是我國經濟自主的主要物質基礎和保持社會安定的主要經濟條件。第四, 公有制還是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 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物質保證。
( 2 )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二是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 有的地方、 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 要有量的優勢, 更要注重質的提高。
( 3 )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是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 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 我們都要堅持這條原則。只有確保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才能防止兩極分化, 實現共同富裕。任何動搖、 放棄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做法, 都會脫離社會主義的方向, 動搖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損害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社會主義, 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 4 ) 國有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 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 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具有關鍵性作用。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 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 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 以加強重點, 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
( 5 ) 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集體經濟, 對於實現共同富裕有重
㈤ 怎樣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要繼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要繼續大力發展。
㈥ 如何全面理解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憲法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正確認識和科學界定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是正確發揮和有效實施公有制主體作用的關鍵,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政策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經濟不斷發展和壯大,這既是發展、壯大國民經濟的重要條件,也是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有經濟的發展,不僅對保證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加強各族人民的團結、保證國家長治久安也具有重大意義。歷史證明,沒有國有經濟為核心的公有制經濟,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就沒有共產黨執政興國的強大物質基礎。
正確理解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應當把握好以下幾點:
第一,要更新觀念,不能把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僅僅理解為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為在各類所有制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數量越多越好。我們應當用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重新認識和科學界定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含義。
第二,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長期以來,國有經濟分布過寬,整體素質還不高,資源配置還不盡合理,如果不作戰略性調整,就難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從而影響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鞏固和發展。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第三,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國有經濟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二是,國有經濟應當保持必要的數量,但更要注重在整體分布上的優化和經濟素質、技術素質、管理素質等方面質的提高,影響力的擴大。三是,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控制力的發揮,不只是通過國有獨資企業的作用來實現的,更要通過大力發展由國家控股和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來實現,使國有資本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四是,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在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產業和不同地區,可以有所差別。比如,在流通領域、服務性行業、小商品生產領域及一般加工工業中,國有經濟不一定都要佔優勢。同時,還要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國有經濟還應當不斷地調整布局,以發揮最佳控制效果。
第四,正確認識國有經濟發展的進退問題。國有經濟在經濟領域某些方面的「退」,是為了在某些方面更好地「進」。無論是「退」還是「進」,都是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需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總量將會繼續增加,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分布更加合理。只要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國有企業數量即使減少一些,比重即使適當調減一些,也不會影響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不會影響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和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㈦ 怎樣理解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所決定的。堅持社會主義,對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必須堅定不移。如果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生動搖,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就會改變。
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二是國有經濟要起主導作用。從公有資產占優勢方面來看,公有資產的優勢,不僅要注意量的方面,還要注意質的方面,從質和量的統一來確定公有資產是否占優勢,這就排除了那種只從量的方面,即只從所佔比重多少來確定是否占優勢的片面觀點。從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方面看: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必須占支配地位;但這主要就全國而言。至於「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在當前,要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就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弄清上述主體的基本內含以後,主體和主導之間的關系也就清楚了。「主體」包括「主導」,「主導」是主體的內容之一。如果國有經濟不起主導作用,公有制主體地位就不能完整地實現;如果公有制不佔主體地位,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㈧ 如何認識堅持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和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體現
1、堅持公有制經濟的含義
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堅持公有制經濟就是堅持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2、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
補充:
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的具體表現,實際上是指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指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經濟形式,是同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其他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相適應的一種社會主義公有制。
㈨ 如何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如何保證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堅持以國有和集體所有制為主體,在國家關鍵部門和單位,例如電力,礦產,軍工等行業採取國家絕對控股,即至少擁有51%
㈩ 如何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國家以憲法的形式確認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從而從政策、經濟、行政等各方面予以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據與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