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都是靠什麼產業帶動起來經濟的且成都的公司主要以經營什麼為主拜託各位了 3Q
成都的主要產業有旅遊業、農業。經濟、高新技術在西部都算老大 成都將先後啟動建設南部、東部、北部、西部四大新城,充分發揮新城聚集要素、人口和經濟的功能。根據安排,2008年「四大新城」的投入將超過50億元。 南部科技商務城:以行政中心、會展中心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為支撐,重點發展信息服務、數字娛樂、商務、物流等產業。2008年將進一步形成規模,開展南站公園及體育公園、電力隧道等公建配套項目的建設。 東部工業商務城:重點發展汽車製造、工程機械、電子元器件等現代製造業和與之配套的研發設計、展示交易、人才培訓、中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2008年將加快開展三聖、洪河起步區、新客運站片區、十陵片區基礎設施建設,高壓電力遷改及下地項目、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路改造等項目,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以上的項目,盡快形成城市形象,帶動包括龍泉、十陵在內的東部新城建設。 http://93304650.qzone.qq.com 北部商貿城:重點發展商貿流通,配套發展物流、會展、酒店等相關產業,2008年要完成片區的總體規劃,加速引入社會資金建設北部「成都國際商貿城」,積極實施鳳凰山片區改造 (含機場搬遷),金牛區、新都區要加快成彭高速入城段道路沿線的拆遷安置工作,確保年內完成主體建設,興城公司要做好川陝路改造的前期工作,確保10月開工。 西部健康休閑城:以高新西區為核心,包括郫縣、溫江相關區域,重點發展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服務業。2008年要研究確定發展規劃,完成IT大道入城段的建設,啟動老成灌路城外段的建設,為片區的發展打下基礎。將通過3至5年的努力,使四大新城成為城市核心功能的拓展區域,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承接經濟、人口轉移的重要載體。
『貳』 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發展的高中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在去年這份「成績單」中,一組關於「創新」的數據格外令人矚目——全市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凈增超5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首破千億;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6020件,同比增長17.43%;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29項……
數據背後,是成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助推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不懈努力。
『叄』 分析成都發展成為特大城市的原因
因為西南部就只有成都一個綜合實力比較強大的城市,首先成都是省會,而且成都人口眾多這就不說了,成都的旅遊和娛樂飲食行業我覺得是支柱行業,還有國家為了發展西部必須要弄一個發展基點,成都就是這個基點,成都的機場客流量穩居全國前4,成都的交通也算是非常發達了,所以一些政策上國家會傾向於成都的。前不久不是財富論壇在成都召開了,現在很多歐洲企業都有意向在成都設點,所以成都未來5年到10年是發展高峰。
『肆』 成都的經濟發展機遇如何
成都將66個產業功能區,推動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生物醫葯、食品飲料、裝備製造五大支柱產業能級躍升,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優勢產業快速崛起,人工智慧、精準醫療、虛擬現實等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形成了7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位列全球62位、中國最佳營商環境榜首城市、中國最佳表現城市……范銳平給大家分享了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單」,並詳細介紹了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
『伍』 成都溫江是靠什麼發展經濟的
成都溫江主要是以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為發展,它是從1992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19年歷史。
2012年溫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35億元,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17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60.94億元,增長15.0%;第三產業增加值126.23億元,增長11.8%。
一、二、三產業對溫江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62.7%和35.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828元,增長12.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6:54.1:40.3調整為5.0:53.2:41.8。
『陸』 成都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這是一座把野心藏在吃喝玩樂表象下的城市,她的野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相比2013年增長1.5倍。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889.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條”實施,短短10個月就有本科以上人才17.62萬人落戶,其中30歲及以下青年人才佔八成。
成都——通過新型工業化注入內生動力。2004年成都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基於新型工業化的落實,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幾乎是從零起步,迅速成為成都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增長帶動力量。
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2016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4800億元、增長3.5%,其中軟體業務收入2300億元、增長12%。到2020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總規模將力爭達到10000億元,成為首個上萬億的工業產業,建設為國家先進電子製造基地和世界軟體名城,為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西部經濟中心提供有力支撐。成都——中國城市中自我營銷、自我推廣意識最濃,營銷也很成功的城市。成都是中國城市較早開始城市營銷,並取得成效的城市。今天成都在中國類似於網紅級知名度和好感的城市,與一系列城市營銷是分不開的。
『柒』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是指什麼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是指:「一干」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充分發揮成都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多支」則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五區協同」則是強化統籌,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之間協同發展。
從其他城市群的實踐看,上海、廣州、深圳周邊的城市,諸如崑山、佛山、東莞都得到了充分發展,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之所以四川省此次提出將環成都經濟圈單獨作為「一支」,與成都市區分開來,鄧長金解釋,主要是考慮成都作為經濟中心城市與其他城市功能定位不一樣,成都周邊各市有各市的定位,與成都是「近水樓台」而不是「月明星稀」的關系。「五區協同」中將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統一定位為成都平原經濟區,則是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需要。鄧長金進一步解釋,這一新的區域發展格局,關鍵是要實現各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整體提升四川省綜合實力。
在新的格局中,作為「主幹」,成都要重點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加快建設「五中心一樞紐」,高標准建設天府新區,高起點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增強對國際國內高端戰略資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強對四川省其他區域的引領輻射帶動能力。
作為「支點」,川南經濟區,擁有得天獨厚的「長江黃金水道」,食品、機械、化工等產業基礎厚實,智能終端、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很大,人口、教育、財力等比較優勢明顯,最有可能率先成為四川省第二經濟增長極,要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