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包括什麼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30 21:09:07

①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國務院批復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國函〔2014〕46號
湖南、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委:
發展改革委《關於報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送審稿)的請示》(發改地區〔2014〕255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立足保障生態安全、水安全、國家糧食安全,著力構建和諧人水新關系、現代產業新格局、統籌城鄉新福地、合作發展新平台,加快解決血吸蟲病、城鄉飲水安全等突出民生問題,加快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
三、湖南、湖北兩省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合作機制,根據《規劃》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編制實施重點領域專項規劃,落實協調推進機制,抓緊推進重點工作和相關項目實施。完善社會監督,定期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規定程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在專項規劃編制、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合力解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會同湖南、湖北兩省人民政府適時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深入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路徑,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長江全流域開發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提高認識、緊密合作、扎實工作,共同推動《規劃》的落實,努力實現洞庭湖區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全面發展。
國務院
2014年4月14日

②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洞庭湖經濟區官方網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網主要致力於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政策宣傳、科研課題發布、專家學者論壇、新聞動態、招商宣傳、挖掘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歷史文化、開展相關商貿、投資、論壇、文化活動,為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建立全方位的輿論宣傳陣地,密切關注中央、省市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最新資訊。
一直以來,洞庭湖地區沒有受到國家級區域政策覆蓋。省委、省政府力爭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納入國家戰略,這既是湖南省情的需要,是區域發展的需要,同時,對於保障國家糧食、生態、水利和民生安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深入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路徑,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長江全流域開發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提高認識、緊密合作、扎實工作,共同推動《規劃》的落實,努力實現洞庭湖區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全面發展。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包括岳陽、常德、益陽3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規劃總面積6.05萬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2200萬。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5964.9億元。現有22個商品糧基地縣、9個商品棉基地縣、13個水產基地縣、5個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棉花、油料、淡水魚產量分別佔全國的1.5%、2.3%、6.4%、4.7%、7.8%,是我國重要的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

③ 介紹一下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20世紀90年代末,據水利部門測算,有面積2579.2平方公里(一說2740平方公里);但它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積(一說1.878萬平方公里)。兩者合計,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長為803.2公里,總容積220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積178億立方米,河道容積42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跡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拓展資料

洞庭湖區,位於長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以洞庭湖為核心,向東、南、西三周過渡為河湖沖積平原、環湖丘陵崗地、低山,為一碟形盆地。在行政區劃上,包括岳陽、華容、湘陰、南縣、安鄉、漢壽、澧縣、臨澧、桃源、望城10縣,臨湘、沅江、汨羅、津市4縣級市。

以及岳陽市的岳陽樓區、君山區、雲溪區,益陽市的資陽區、赫山區,常德市的武陵區、鼎城區7區,共計21個縣市區,此外還涉及湖北省的松滋、公安、石首等縣市。其中湖南部分土地面積3.1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5%。

洞庭湖區是湖南乃至全國的「魚米之鄉」,周圍地區自然資源極為豐富,農業生產基礎雄厚,勞動力眾多。建立洞庭湖環湖經濟圈對於加速洞庭湖區以至湖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強調經濟效益並堅持環境效益的前提下,可建立全國特大型商品糧基地、商品生豬基地、商品水產基地、高水平創匯農業基地和生態農業基地;建立高層次、高水平的旅遊基地、科技文教基地以及商貿基地,實現湖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先秦兩漢時期,洞庭湖又稱「九江」,它匯合了湘、資、沅、澧四水及荊江的分洪水流,向北流入長江。當時江水能到達澧水下游並過九江,即分流通過洞庭湖,而荊江南岸至澧水下游的地勢為北高南低(這與現在的情形正好相反)。

由於荊江上游的長江流域及四水流域人口稀少,開發程度低,原始森林保存尚較完好,水土流失情況極為輕微,因此,洞庭湖雖然接納四水與荊江分流洪水,但入湖泥沙很少,水流清澈。

④ 關於洞庭湖的資料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20世紀90年代末,據水利部門測算,有面積2579.2平方公里(一說2740平方公里);但它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積(一說1.878萬平方公里)。兩者合計,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長為803.2公里,總容積220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積178億立方米,河道容積42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跡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拓展資料

洞庭湖區,位於長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以洞庭湖為核心,向東、南、西三周過渡為河湖沖積平原、環湖丘陵崗地、低山,為一碟形盆地。在行政區劃上,包括岳陽、華容、湘陰、南縣、安鄉、漢壽、澧縣、臨澧、桃源、望城10縣,臨湘、沅江、汨羅、津市4縣級市。

以及岳陽市的岳陽樓區、君山區、雲溪區,益陽市的資陽區、赫山區,常德市的武陵區、鼎城區7區,共計21個縣市區,此外還涉及湖北省的松滋、公安、石首等縣市。其中湖南部分土地面積3.1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5%。

洞庭湖區是湖南乃至全國的「魚米之鄉」,周圍地區自然資源極為豐富,農業生產基礎雄厚,勞動力眾多。建立洞庭湖環湖經濟圈對於加速洞庭湖區以至湖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強調經濟效益並堅持環境效益的前提下,可建立全國特大型商品糧基地、商品生豬基地、商品水產基地、高水平創匯農業基地和生態農業基地;建立高層次、高水平的旅遊基地、科技文教基地以及商貿基地,實現湖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先秦兩漢時期,洞庭湖又稱「九江」,它匯合了湘、資、沅、澧四水及荊江的分洪水流,向北流入長江。當時江水能到達澧水下游並過九江,即分流通過洞庭湖,而荊江南岸至澧水下游的地勢為北高南低(這與現在的情形正好相反)。

由於荊江上游的長江流域及四水流域人口稀少,開發程度低,原始森林保存尚較完好,水土流失情況極為輕微,因此,洞庭湖雖然接納四水與荊江分流洪水,但入湖泥沙很少,水流清澈。

⑤ 什麼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

中國政府網22日消息,國務院原則同意《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批復要求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立足保障生態安全、水安全、國家糧食安全,著力構建和諧人水新關系、現代產業新格局、統籌城鄉新福地、合作發展新平台,加快解決血吸蟲病、城鄉飲水安全等突出民生問題,加快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批復還指出,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深入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路徑,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長江全流域開發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⑥ 如何利用洞庭湖經濟區政策優勢發展當地經濟

洞庭湖地跨湖南、湖北兩省,湖區范圍包括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面積6.05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萬,地區生產總值7152億元。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長江中下流地區最大的調蓄性湖泊和亞洲最大的內陸濕地,是長江流域綜合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畜禽、水產品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的美譽。
但近年來,受江湖關系、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洞庭湖湖泊日益萎縮,已由洪澇災害頻發演化為趨勢性缺水,低枯水位期提前,長江年入湖水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惡化,濕地萎縮,加上農業源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增加,導致湖體自凈能力降低,水質總體呈中營養狀態,工農業生產用水特別是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湖區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三農」問題突出,生態保護區、蓄滯洪區發展制約因素多,基礎設施滯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不高,地方財力比較薄弱,湖區已從歷史上的富庶之地變成發展較慢、相對落後的地區。
國家高度重視洞庭湖區經濟社會發展,國務院專門就加快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作出重要批示。國發〔2012〕43號文明確提出要「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2013年5月,經報國務院批准同意,我省將編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列入2013年區域規劃審批計劃。
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統籌湖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利於建立新的江湖平衡關系,保護和修復湖泊生態系統,保障長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有利於鞏固提升湖區糧食主產區地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利於平衡區域利益關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利於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途徑,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和長江全流域開發開放。

⑦ 洞庭湖區概況

洞庭湖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接納湘、資、沅、澧四水,吞吐長江,是調蓄長江洪水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對洞庭湖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山海經·中山經》:「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間,出入必以飄風暴雨。」唐代李思密作的《湖君廟記略》記載:「洞庭湖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洞府之庭故以是稱。」

長江從三峽以上的地區,進入宜昌以下的平原,在自然狀態下,存在許多湖泊窪地,用以調蓄洪水。早在雲夢澤存在的時候,洞庭湖區是一低窪河網湖沼平原。後來,由於江漢平原的擴展和荊江大堤的修建,長江向南分流之水逐漸形成並擴大了洞庭湖。1860年和1870年的長江兩次特大洪水,在荊江南岸沖出了藕池河和松滋河,形成荊江洪水大量進入洞庭湖的局面。入湖洪水同時也帶入了大量泥沙,泥沙淤積使洞庭湖不斷萎縮。據1825年的圖志測算,當時洞庭湖面積達6000 km2,容積約400億m3。以後湖底不斷淤高,大片湖灘露出水面,土地被圍墾開發,洞庭湖的面積和容積都迅速縮小。1949年面積減為4350 km2,容積減為290億m3;1983年湖面積又減為2691 km2,容積也進一步縮小。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景觀,已被大片圩垸林立的平原分割成目平、南洞庭和東洞庭三個由洪道相連的湖泊。

洞庭湖是一個典型的季節性淡水湖泊,洪水期汪洋一片(圖12-1 左),枯水期幾條帶狀水域(圖12-1右),對長江來水來沙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洞庭湖區包括洞庭湖水域及其周圍的地區,是由河湖港汊及河湖沖積平原、環湖崗地、丘陵、低山等組成的一個碟形盆地,介於N27°55′~30°23′,E110°50′~113°45′之間,東西之間直線距離243 km左右,南北之間直線距離約為183 km。在自然區域上,洞庭湖區還涉及湖北省的松鶿、公安、石首等縣市。

洞庭湖區所轄范圍系指長江中游荊江段(枝域—城陵磯)以南,京廣鐵路(長沙—城陵磯路段)以西,長常桃公路(長沙—益陽—常德—桃源路段)以北和太陽山—鳳凰山—嘉山以及枝柳鐵路(枝城—石門路段)以東的廣大平原湖泊水網地區,海拔高程(吳淞零點)變幅約25~50 m。屬於純湖區總面積18780 km2,其中湖南15200 km2,湖北3580 km2。現有堤垸控制面積12609 km2,其中湖南9323 km2,加上四水尾閭受堤防保護的面積895 km2,合計為10218 km2

由於區域界線通常具有過渡性和模糊性的特點,加上不同研究者的出發點、側重點不同,以及受歷史局限性和劃區基礎資料的影響,對洞庭湖曾出現過幾種不同劃分方法,因各自所依據的劃區因素和指標不同,劃分的范圍各有差異。例如,1982 年以進行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和環境治理保護為目的所劃分的洞庭湖區,包括19縣(市)和境內15個國營農場共3.16萬 km2 (摺合5246萬畝)的面積。湖南省水利水電廳1996年編印的《洞庭湖治水簡介》認為,洞庭湖總面積為18780 km2 ,包括天然水面面積 3998 km2 ,受堤防保護面積11094 km2 ,其中耕地面積約1000萬畝,人口1008 萬人(1993 年)。1997 年9 月編制的《湖南省洞庭湖區防汛調度指揮決策總體方案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從有利於防汛信息系統建設出發,所指的洞庭湖區包括長沙、岳陽、株洲,湘潭、益陽、常德等 6 市的 31個縣(市、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 1997 年 9 月制定的《洞庭湖區綜合治理近期規劃》認定的湖泊總面積為 2625km2,其中七里湖 75 km2,目平湖 332 km2,南洞庭湖 905 km2 ,東洞庭湖1313 km2 ,洪道面積141.8 km2 ,受堤防保護面積14642 km2

圖12-1 洞庭湖洪水期(左)、枯水期(右)TM衛星圖像

上述對洞庭湖區范圍的不同劃分,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實用性,因此范圍難以統一。從科學意義上劃分洞庭湖區的范圍,應首先考慮區域自然地理特徵。湖區主要由湖泊水體及濱湖平原組成,此外還包括散布在濱湖平原上的局部崗地和丘陵。同時,為照應行政范圍的完整性,又應將湖區邊緣的部分低山、丘陵、崗地包括在內。

為了有利於洞庭湖區環境遙感調查評價,採用的洞庭湖區范圍包括湖濱堤垸區及「四水」尾閭受堤垸保護的地區。湖南省境內的洞庭湖區按現行區劃,轄常德、益陽、岳陽、長沙、湘潭、株洲六市的27個縣(市、區),15個國營農場。27個縣(市、區)包括純湖的武陵區、鼎城區、漢壽縣、安鄉縣、津市、澧縣、資陽區、赫山區、沅江市、南縣、華容縣、湘陰縣、岳陽縣、臨湘市、岳陽樓區、君山區、雲溪區、望城縣等18個縣(市、區),尾閭地區包括桃源縣、臨澧縣、汨羅市、長沙縣、寧鄉縣、湘潭縣、湘潭市郊、株洲縣、株洲市郊等9個縣(市、區)以及長沙市的部分郊區。15個國營農場是涔澹、西洞庭、西湖、賀家山、茶盤洲、千山紅、大道湖、北洲子、金盆、南灣湖、錢糧湖、君山、建新、黃蓋湖、屈原農場。湖區耕地約1000萬畝,人口約1008萬人,每平方公里627人,人口密度為全省的2.1倍。

洞庭湖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明清兩朝以來一直是我國著名的糧棉生產基地,在湖南和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 洞庭湖區的開發和繁衍,對湖南和全國已經作出了巨大貢獻;② 洞庭湖調蓄長江洪水,對緩解長江下游水患具有重要的作用;③ 湖區人民承受發展生產和防汛抗洪的雙重作用,歷年來給國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洞庭湖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基地,也是湖南的重要工業原料基地。據統計,洞庭湖區工農業總產值和糧食產量約佔全省的1/3,棉花佔全省的7/8,油料和水產品佔全省的1/2,麻類、蘆葦、湘蓮、生豬、家禽等農產品產量也頗具規模。1997年,洞庭湖區工農業總產值達1700多億元,糧食產量863萬噸,棉花產量22.5萬噸,油料60萬噸,水產品55萬噸。1950年以來累積上交國家商品糧1500多億公斤,按人均每年需糧食300公斤計算,每年可養活1000萬人口,即湖區人民平均每人為國家養活人口1名。

洞庭湖是我國的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同時又是長江的心腹之患,也是全國治水的一個難點。從長江中游的總體來講,城陵磯以上的洪水來量大,城陵磯以下可能的泄量小,因此,必須要洞庭湖進行蓄洪。長江每年經過洞庭湖1000億m3的水,留在洞庭湖的泥沙,照過去的測算每年平均約1億m3;由於下荊江裁彎和上荊江水位降低,按長江水利委員會最近的測算,每年入湖水量有所減少,但每年留在洞庭湖的泥沙也總是8000萬到1億m3。在三峽工程建成之前,每年進入這么多的水和泥沙是不可避免的。這樣一個洪水和泥沙的狀況,造成了江湖關系的根本格局。在三峽工程建成之前,這個根本格局難以改變。

長江中游防洪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有的認為,是長江上游來水大,中遊河道的泄量小;有的認為,是洞庭湖的淤積嚴重。確實,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面對洞庭湖的不斷萎縮,長江中游洪水如何調蓄?這是清代以來長江治理的難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100年,除了努力培修堤圩外,別無它法。建國以後,制定了綜合防洪規劃,包括:上游加強水土保持,支流和幹流修建水庫,中下游加高加固堤防圩垸,兩岸平原犧牲部分地區臨時分蓄超額洪水。近五十年來,通過加高加固堤防,使荊江河道的泄洪能力(包括向洞庭湖分洪)達到了6萬多立方米/秒,加上臨時分洪和防汛搶險,可勉強抵禦8萬立方米/秒的洪峰。

據近800年的歷史記載,荊江洪峰來量超過8萬立方米/秒的有8次,其中1870年達11萬立方米/秒。如果再遇上1870年的洪水,勢必漫溢潰決,洪水將橫掃洞庭湖的圩垸。由於洞庭湖分蓄洪水的能力比1870年大大降低,北岸荊江大堤仍有潰決危險。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水是柔弱的,也是浩大的。人只有首先順應自然,然後才能改造自然。如果人為的因素超過自然環境(包括生態環境與地質環境)所能忍耐的極限,自然規律就會對人類進行無情的報復。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在開發水資源與治水這兩個問題上,也同樣遵循這種辯證的原理。

開發江河的沖積平原,必然遇到江河的防洪問題,如果開發不當或開發過度,就會受到洪水懲罰,最後導致失敗。對洞庭湖區的開發,面臨著洪澇災害頻繁,泥沙淤積加劇,安全設施薄弱,血吸蟲病回升,人民負擔沉重等問題。

在治理洞庭湖時,應考慮如下問題:① 加快洞庭湖二期治理工程的步伐和力度,著重加強蓄洪區的安全設施建設,如河道的疏浚清障,重點堤垸壩基的加固以及城市防洪的提高;② 加快湘資沅澧四水建庫,三峽工程建成後,四水將成為洞庭湖治本的必要措施;③ 抓緊搞好三峽工程建成後洞庭湖根本治理的前期工作,盡快提出長江三口建閘的可行性,並研究三口建閘後洞庭湖根本治理的規劃。

從人造地球衛星俯瞰長江中游,洞庭湖區及相鄰的江漢平原仍是一片鬱郁蔥蔥的圖景。洞庭湖象一顆明珠鑲嵌在長江南岸。對洞庭湖的未來,學術界有三種預測:一是大量泥沙淤積和圍墾,洞庭湖逐步走向衰亡;二是若新構造運動帶來的沉降大於淤積,洞庭湖近期內不會消亡;三是如果降沉與淤積的情況基本相符,洞庭湖就能保持現狀。一切預言都有待證實。

⑧ 洞庭湖河道清淤項目

摘要 1.洞庭湖湖區溝渠清淤疏浚

閱讀全文

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2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