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威縣章台鎮經濟怎麼樣

威縣章台鎮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30 10:07:30

❶ 106規劃經過章台鎮西里村嗎

不經過。
威縣段106國道東移都經過安陵新村、李寨村、張霍寨村、後麻固村。
該項目全長約32.8公里,整體東移9公里。
項目實施後,現有G106威縣段東移,將從根本上解決干線公路穿城、與城市交通混行、存在交通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
對進一步優化我縣交通路網結構,拓展威縣縣城發展潛力,擴大縣城帶動輻射作用,增強縣域交通承載能力和拉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❷ 邢台百耀飲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邢台百耀飲品有限公司是2017-06-0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威縣章台鎮三益庄村。

邢台百耀飲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533MA08MPG042,企業法人張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邢台百耀飲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飲料(瓶、桶)裝飲用水生產、銷售;純凈水、蘇打水、碳酸飲料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邢台百耀飲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威縣怎麼樣

威縣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西北距河北省會石家莊市 150公里,北距北京市380 公里,西至邢台市70公里,南距邯鄲市100公里,東至山東省會濟南市180公里,東北距天津港、黃驊港各300多公里。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70公里, 東距京九鐵路40公里。106國道縱穿南北,邢臨、邢清公路橫貫東西,與450公里的鄉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 威縣自然環境優越。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資源充裕,水質優良。氣候四季分明,為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 集中在夏末秋初;無霜期198天;年平均溫度攝氏13度;全年日照2574.8小時。 威縣通訊網路發達,電力充足。通訊實現了傳輸數字化,交換程式控制化,中繼光纜化,電話全部國際國內直撥。行動電話實現全國自動漫遊。電力總裝機容量12萬千伏安。 威縣是史學界公認的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現有義和拳議事廳遺址,可供考察、 旅遊、觀光。擁有批零交叉的大型綜合市場,商業繁榮。 「普九義務教育」通過省驗收,並有省、市、縣三級完全中學----威縣一中;有建於五十年代的趙庄省師(即現威縣師范),社會事業相對發達。 威縣工業基礎良好,形成了機械、紡織、食品、釀酒、橡膠、木業加工等行業。總投資3000萬元的邢台橡膠有限公司,已達到年加工 150萬條汽車內胎的生產能力;縣農葯廠生產的對硫磷、敵百蟲等農葯已打入國際市場;縣橡膠廠加入河北鯨魚集團,達到年產 100萬條汽車墊帶加工能力; 邢台�水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新�水系列酒,入口綿甜,回味悠長,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鄉鎮企業突飛猛進, 形成了皮毛皮革、毛氈、橡塑製品、汽摩配件、造紙、建築陶瓷等八大行業,年總產值30.4億元。農業經濟實力雄厚,是河北省糧、棉、油主要產區之一,棉花總產連續十五年居河北省第一,素有 「冀南棉海」之稱。 科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已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

[編輯本段]歷史
威縣本沿用威州之名。威州始置於金代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蓋因統治者企圖以武振威為名。此時威州並非在今威縣地,而在其西北三百餘里之遙的今井陘縣威州村。今威縣當時為洺水縣,屬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縣遙屬威州,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從井陘徙治於洺水縣,於是威州之名,始出現在今威縣地。元末省洺水縣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為縣,縣襲用州名,故名威縣,即為今縣名之由來。 威縣境域,在春秋時先屬齊,後為晉之東陽地。戰國時屬趙。秦代屬鉅鹿郡。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於此地封廣宗國,故城在今縣東南二十里。新莽時廢。東漢永元五年(公元93年)又封廣宗國,不久罷為廣宗縣,屬鉅鹿郡(見《大清一統志》)。三國魏時改屬安平郡。晉初屬安平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國名長樂國,廣宗縣仍屬之。北魏初,廣宗縣屬長樂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廣宗縣北部與南宮縣南部地置經縣,故城在今威縣城北約五十里的經鎮,今威縣此時為廣宗、經縣兩縣地,十一年兩縣改屬廣宗郡,郡治經縣,不久即廢郡。兩縣復屬長樂郡,孝昌中(公元525—527年)復置廣宗郡,兩縣仍屬之。北齊廣宗、經縣復隸長樂郡,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經縣名武強縣。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廣宗、武強縣復屬廣宗郡,郡治武強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廣宗、武強兩縣改屬貝州,六年武強縣改名經城縣,十六年析經城縣置府城縣,故城在今縣東北,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因避皇太子楊廣名諱,改廣宗縣為宗城縣,大業初年(公元605年)省府城縣復入經城縣,三年罷貝州,宗城、經城兩縣更隸清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析經城縣置府城縣,同年於宗城縣置宗州,宗城、經城、府城三縣均屬之,九年復省府城縣入經城縣,宗城、經城兩縣更隸貝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州罷改為清河郡,兩縣仍屬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復為貝川,兩縣依舊屬,至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溫父名誠之諱,復改宗城名為廣宗縣,且更隸魏州,而經城仍屬貝州。五代初兩縣依舊屬,後唐又改廣宗縣為宗城縣,並與經城縣同屬貝州,後周宗城、經城兩縣改隸大名府。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宗城縣因避河患,徙治邵固鎮(即今威縣城東邵固),六年經城縣省入宗城縣為經鎮,宗城縣仍屬大名府。金代,析宗城縣北部的經城縣故地置洺水縣,屬洺州,故城在今縣北五十五里的古城,宗城縣亦更隸洺州。元初,宗城縣省入洺水縣,遂徒洺水縣治於今威縣城,仍屬洺州,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縣遙隸威州,(其時威州治井陘縣),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始將威州自井陘縣徙至洺水縣,至正(公元1341—1368年)中洺水縣省入威州,州屬廣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為威縣,屬廣平府。清代因之。 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冀南道,次年更名大名道,縣仍屬之,十七年(1928年)威縣始直隸於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遂於次年八月建立威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冀南區四專區。後因抗日斗爭形勢需要,在威縣北部、東南部、南部還分別設有清江、宏毅、企之縣,到1941年11月四縣均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三專區,其後便撤銷新設三縣,仍並入威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威縣屬冀南區四專區。1948年9月屬華北人民政府冀南區四專區。直到1949年8月1日,威縣始劃歸河北省邢台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威縣仍屬河北省邢台專區。1958年4月28日,撤銷邢台專區,將威縣劃歸邯鄲專區,同年12月20日,撤銷威縣並入南宮縣(當時也屬邯鄲專區)。1961年7月9日,析南宮縣復置威縣。仍屬同年復置之邢台專區。1970年邢台專區改稱邢台地區,威縣依然屬邢台地區管轄。1993年7月,邢台地區與邢台市合並,改稱邢台市管轄。
[編輯本段]威縣亂彈
亂彈是地方戲曲之一,是深受群眾所喜愛的一種具有鄉土氣息的地方戲。它分東西兩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東路亂彈的活動范圍是邢台、邯鄲以東,石德線以南及魯西北一帶。西路的活動范圍是山西上黨以東及石家莊地區東北一帶。 亂彈的演出劇目大都取材於歷史演義及古代傳奇、雜劇等,以反映帝王將相、宮廷糾紛的戲為主。亂彈的唱腔高亢,朴實,鄉土氣息濃厚,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常用板式有慢板類,二板類,散板流水類,其中以《二鼓頭》、《一鼓頭》、《慢亂彈》、《流水板》為主。 伴奏樂器在生、凈角的演唱中,以嗩吶為主;旦角的演唱則以笛子為主。配以笙、琵琶、二胡、低音胡等樂器,本劇種曲牌十分豐富。 解放後,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亂彈得到了很大發展。"四人幫"橫行時期,亂彈這個具有獨特風格的古老劇種被砍掉了。粉碎"四人幫"後,亂彈才得到新生。在省、地、縣個級領導的重視關懷下,威縣亂彈劇團於一九七七年十月一日正式恢復成立。這是全國唯一的專業亂彈劇團。這個劇團先後排出了《楊金花奪印》、《王懷女》等十幾個劇目,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他們演出的《王懷女》曾被省電視台錄象,先後在河北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播放。省電視台、中國唱片社還灌制了唱片。
[編輯本段]義和團旗手趙三多
趙三多趙三多(1841-1902) 義和團首領。直隸威縣(今河北省邢台威縣)沙柳寨人。又名洛珠。字祝盛。人稱「趙老祝」。世代務農,少年時家境貧寒,扛過活,青年時曾以販碗為生,早歲即習「梅花拳」。(後稱「義和拳」)為拳教師。在山東直隸兩省交界地區各村鎮廣設拳場,收徒先後達兩千餘人。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山東冠縣(位聊城市西)於;梨園屯發生外國教會勢力勾結官府,強拆「玉皇廟」改建為教堂事件,他被當地人民邀請率卒眾聲援。1896年(德宗光緒二十二年)4月,率徒弟至梨園屯比武「亮拳」三天。周圍拳眾聞訊前來參加者達三千餘人。迫使清軍不敢動手拆廟。次年冠縣署任曹倜出面談判,表示放棄拆廟另建教堂。他亦率眾撤離梨園屯。1898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議偏袒教會勢力,10月他再次受梨園屯人民的約請,在冠縣蔣家莊(今南宮縣蔣庄)集聚三千餘人祭旗起義,攻打當地紅桃園等教堂武裝據點。起義軍樹「助清滅洋」旗幟,不久遭山東清軍五營圍攻,起義軍突圍走散。他帶領余部到臨清(今冀魯邊界臨清市)隱藏多日,潛回老家。1900年5月和7月,又在直隸阜城(位本省武強縣西南)和山東臨清等地多次帶領「義和團」攻打教堂。11月被山東巡撫袁世凱部包圍於威縣(位今臨清市西北)起義軍死傷慘重,他仍率殘部突圍,轉移到直隸廣宗(位威縣西北)。1901年,參加景廷賓起義。次年7月,起義失敗後被捕,後在南宮縣獄中絕食而死。 1841年5月26日,趙三多出生於威縣沙柳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傳人張如純為師,學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後來當了拳師,很受人擁戴,在各地設廠授徒,先後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拳首領。 1897年春,趙三多與閻書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園屯「亮拳」三天,藉此向教會勢力和官府示威,也是義和拳開始轉向武裝斗爭的標志。此後,梨園屯教會勢力尋釁,趙三多則率領義和拳攻打梨園屯教堂,殺死教民2人,使義和拳的聲勢大振。趙三多加緊聯絡拳眾准備起義,各地拳眾紛紛向沙柳寨一帶集合,起義遂成一觸即發之勢。 1898年10月25日趙三多與閻書勤、姚書起、朱九斌、劉化龍、項得勝等人集合義和拳眾3000餘人,在冠縣蔣庄馬場祭旗起義,豎起順清滅洋大旗。接著率領起義隊伍先後攻打本村及紅桃園、小里固等村教堂,隊伍逐漸發展壯大。11月上旬,趙三多率部眾在威縣侯村、魏村一帶迎戰清軍,拳民隊伍嚴重受挫,趙三多怕造成更大損失,決定化整為零分散活動,以圖再舉。 1899年5月17日,趙三多等人決定將義和拳改名為「神助義和團」,增強了迷信色彩。1900年5月2日趙三多、閻書勤等人在直隸棗強縣卷子鎮再度舉起義旗,宋赤子率領的神拳民眾也趕來參加,並開展均糧斗爭,強令富戶將糧食分給農民。無以糊口的廣大飢民紛紛參加,隊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趙三多帶領團民攻打景州朱家河教堂,殺死了許多教民。 1901年屈辱的《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將巨額的賠款負但轉稼到了廣大勞苦大眾身上。人民群眾掀起了抗捐斗爭。廣宗縣景廷賓於1902年4月23日在巨鹿縣廈頭寺宣告起義,提出了「掃清滅洋」,「官逼民反」的口號。趙三多率義和團余部加入起義隊伍,被推為主將,攻打威縣。袁世凱派段祺瑞率兵前來鎮壓,趙三多突出重圍至巨鹿縣姬家屯遭武舉范炳綱出賣被俘,在南宮監牢絕食7天而死,終年62歲。由於趙三多最早舉起義旗,威縣便成為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編輯本段]威縣特產「三白瓜」享譽四方
始種於明朝,曾定為明清兩代貢品的河北省威縣傳統特產「三白瓜」,最近又以其高硒、低糖、富含氨基酸的獨特優勢而深受消費者青睞,北京、石家莊等地客商紛紛簽訂合同前來購買。 「三白瓜」即「三白西瓜」,以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是威縣的傳統特產,種植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環境為三白西瓜提供了優異的生長環境,使其成為享譽四方的名瓜。「三白瓜」個頭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細,耐貯藏,最長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時節。每年到陽歷12月份時,其瓜外表不變,其瓤則會成為湯糊狀,這時其味則更為淳濃,在其頂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著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會更甘涼沁脾。當地的群眾還將其糖漬醬腌,已成為百姓餐桌上獨具風味的佳餚。 種植「三白瓜」時間最早的第什營鄉張王目村,具有較大的傳統種植技術優勢,他們抓住時機,大做規模文章,並以實行統一地塊、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措施來激發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今年一開春,400畝的西瓜地塊早早就規劃丈量好了,瓜農們在傳統種植技術優勢上,使用培育優選良種,嚴格按照縣農技人員介紹的技術要點,進行地膜覆蓋,根據不同的土質多蔓整枝,像呵護嬰兒一樣精心管理,並且嚴格做到不施農葯不用化肥,確保特色產品綠色無公害,目前全獲豐收,種植戶家裡到處是大堆大堆小山樣的西瓜,平均畝產達5000斤,畝收入5000多元。他們還十分重視銷售,不僅僅滿足於當地市場,而把目標定在更大的城市,把目光放得更長遠。精明的村黨支部書記張廷梅在去北京跑銷路時,拿著樣品到國家食品質量檢驗中心進行鑒定,結果發現此瓜不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體大、耐貯等品質,更為獨特的是此瓜含十八種元素,高硒、低糖、富含豐富的氨基酸,具有一般瓜類所沒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專家稱之為罕見的保健、葯用佳品。同時,還把「三白瓜」拿到第六屆北方農副產品暨農業技術名優產品交易會進行參展,榮獲優質產品獎。消息一傳開,一車車甜蜜的西瓜拉出去,換回一沓沓的鈔票,贏回村裡群眾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為進一步開發這一獨特產品,縣委、縣政府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遵循發揮優勢、注重特色的原則,以該村為試點,重點進行扶持。縣質監、農業等部門通過實地調查,完成了「三白瓜」地方標准起草工作,並順利通過省級審定。該縣將准備建立標准化示範區,按標准生產,提高三白瓜質量,而後輻射推廣,使其形成規模種植。
[編輯本段]特殊地方
河北威縣師范學校簡介
河北威縣師范學校,1950年10月創建於威縣城北20華里的趙庄,俗稱「趙庄省師」。1960年,曾被評為全國文教衛生戰線先進單位,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教衛戰線群英會,榮獲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先進單位」獎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的建設、改革和發展進入了新時期。1988年暑假,學校遷址到威縣縣城西關外,學校佔地19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800萬元,學校擁有音樂樓,語音室,微機室等先進教學設備,均達到省級標准。現有教職工198人,專職教師 100人,30個教學班,學生1563人。附屬小學一所,教職工18人,學生 400餘人。建校48年來,為社會培養了 14377名人才,為冀南地區尤其是邢台市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振威市場簡介
振威市場位於威縣縣城交通北大街西側,縣農業局北鄰。市場始建於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五年正式開業,一九九七年又進行了擴建,總投資額達2500萬元,佔地面積96280平方米,有門店1213間,擁有攤位3000個,是一個大型綜合市場。市場主要經營工業品,以服裝、鞋帽、煙酒、日雜為主,日均客流量3萬人,97年市場成交額達3億元,市場內設施齊全,秩序規范,在周邊縣市有很高的知名度,歡迎有識之士前來經商,我們將為您提供方便並給以最大的優惠。
威縣第一中學簡介
威縣第一中學座落在威縣縣城北外大街北端左側,南鄰原威縣汽車站址,北以北外四路為界,佔地面積87畝,是威縣唯一的省、市、縣三級重點完全中學。威縣一中始建於1951年,建校40多年來,共培養初高中畢業生13000餘人, 為各類院校輸送生員3000餘名,有的成為國家部門重要領導人,專家學者,如國家海洋局局長張登義,醫學專家宋步需等。 目前,威縣一中設初高中兩部,計28個教學班,教職工 15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23名,中級教師40名。實驗樓、語言教學室、微機房、圖書館、閱覽室、電教室等教學設施齊全。校園內栽植了大量松柏、月季、冬青等,綠化美化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環境優美,是廣大有志青年的學習、成長的最佳選擇,我們願為勤勉朴實、刻苦上進的莘莘學子們做鋪路石、登天梯。
義和拳議事廳簡介
河北省威縣是義和拳(團)運動的發源地,著名義和團首領是直隸威縣沙柳寨人。在沙柳寨現保存有「義和團議事廳」,這是趙三多等義和拳(團)首領計議軍機大事的場所。 義和拳運動的導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於趙三多領導的義和拳於1898年10月25日在蔣庄馬場首義,舉起了「助清滅洋」的旗幟,史學界公認義和拳運動是義和團運動的起源。義和拳起義來勢之猛,規模之大,超過了以前任何一次反洋教斗爭,極大地震動了清朝統治者。 趙三多自1898年秋起義至1902年犧牲,歷時五年,起義三次,堅持斗爭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影響最大,他是義和團運動史上唯一身歷運動始終的重要領袖。「義和拳議事廳」是義和拳運動的歷史見證,該廳為一傳統民居,院內有北房五間,屋內布置有一套介紹趙三多和他領導的義和拳斗爭的展覽,並陳列有部分義和團文物。在威縣,還有趙三多墓、義和拳演武場、蔣庄馬場起義遺址、梨元屯教案發生地等外景點,它們以歷史的真實、立體的感覺向人們展示著義和團反帝反封、不屈不撓的斗爭歷史。
威縣西紅柿大棚蔬菜基地
起初的時候,主要以威縣高公庄村、東趙庄村大棚等 後逐步擴展到經鎮、七級、魚台等周邊地區。西紅柿大棚的興起使更多的農民得到了實惠,種植技術不斷的提高,收入也不斷的增加。
[編輯本段]威縣地方方言
問侯語、常用語 ----------------- 走啥《做啥》 慢兒(語調上揚)《什麼》 啥哎、啥個、啥也哎《什麼?怎麼?》 走啥來《干什麼呢》 吃藍拜《吃了嗎》 誰(四聲)也哎《誰呀》 走慢兒(語調上揚)力;《做什麼呢》 貓(mao)貓 《看看》 曾么結;增么著《怎麼樣、不友好含意》 固擁《動一動》 喃漢《那裡》 感受類 ---------------- 歇得(dei)《很好》 真得(dei)《正好》 能(四聲)得(dei)《非常好》 頂得(dei)《恰好》 得(dei)勁兒《舒服》 楚貪;區坦《舒服,寬暢》 惡應《隔應,討厭,含讓人惡心意》 形容詞 ------------------ 挫惡(惡輕讀)《低》 搓子《矮個子》 漢們《爺們》 撐僅嗯《有錢,擺譜》 柴(四聲)《不正經,偏指於好色,區別於隆堯內邱一帶的柴指弱小、不漂亮之意》 展瓜《漂亮,指活做的漂亮較多》 瓜凈《同上,指勞動成果漂亮》 長短....《無論怎樣》 不淤群 《不合群》 現眼《丟人現眼》 眼子《事非不清,吃虧而不知的人》 釀人(那樣人急讀)《貶義,形容人品很差》 血淋乎辣(音:斜吝虎旯)《好多血,很可怕》 邪呼(音:歇虎)《耐性差、不經痛疼,含意可推而廣之》 迪留;踢六《向上提》 出留;楚驢《往下滑》 擺置;掰即(ji)《辦,解決》 呲毛(音:此帽)《次、差勁》 更么《趕緊》 得(dei)意兒得(dei)《故意地》 老絲《老是,總是》 牢西(xi)老實 樣方 《好看 漂亮》 柔頭 《軟和》 和柔 《空盪盪的》 名詞類 ----------------- 條句《苕帚》 掃句《掃帚》 飲句《炊帚》 洋茄子《汽球》 它拉(音:塔旯)《拖鞋》 營營兒、老陽兒《太陽;陽光》 胳拉拜《膝蓋》 顏臉蓋《額頭》 胳拉窩《腋窩》 瓢《舀子》 胰子《香皂》 鋪團子、鋪潭子《板凳,草制,較低》 玉子《辱子》 鋪地《辱子》 蓋地《被子》 二布攪《半薄半厚的(衣服或被子)》 瓮《水缸》 燒《桶》 且答子《自行車前樑上掛的袋子》 窩單《大包袱》 茅子《廁所》 手把掌兒《手套》 都地《地上、大地》 排子車(qie)《手推車》 荊笆《手推車上面為載貨而加高的攔板》 三蠻(三馬)《三輪車》 撞屋《東西屋配房》 nia花《棉花》〔威縣東北地區〕 家北、家南、家西、家東《自家村子的北南西東之外,指方向》 吐沫《唾液》 哈拉拉《哈喇子、口水》 鼻子桶《鼻涕、濕》 鼻子疙渣《鼻屎、干》 赤嘛虎《眼屎》 耳遂《耳屎》 打涕粉《噴涕》 稜子《冰雹》 行為類 -------------------- 拉臭臭、拉八八、解大手《拉屎》 臭長興《臭美》 羅羅、拉拉《商量、討論》 拉管《講故事》 遙達《到處》 惡(e)整《蠻干》 一工勁《一直、一氣呵成》 吃沒沒《吃奶》 確確《折中》 股丟下(蹲下) 冷子(冰雹) 食物類 ------------------- 居(ju)《煮》 糊(hu)《煮》 騰(teng)《蒸》 六(liu)《蒸》 榨(zha)《煮,專指煮老陳腌鹹菜》 卷子、饃饃、干糧、干滴《饅頭》 黃菜《大白菜》〔東南部分村莊〕 麻糖《油條》 果子《油條,也指點心》 細果子《點心》 氣布袋、荷包《布袋狀油條里放雞蛋》 蘿北《蘿卜》 黑筍《海帶》 粉欠《澱粉》 棒子《玉米》 茄夾《類似茄盒,茄與肉沫間隔蒸制而成》 宮醬子、小拐磨、拐磨子《黃豆磨半碎狀和米、菜、粉條等煮制的地方食物》 ....那夠《又稱苦力,青菜加麵粉蒸制的食物,前面常冠以青菜名,有名家考證來源於滿 族,滿語,待定》 老鹹菜、老陳鹹菜《籮卜等腌制後煮熟放置半干狀的鹹菜》 尿(sui)包《膀胱》 薰菜、髓包肉《膀胱內放肉的一種地方熟食,類似火腿》 時間類 ----------------- 那會兒《片刻之前》 過會兒、待會兒《片刻之後》 夜呵《昨天》 前夜呵、前事呵《前天》 大前夜呵、大前事呵《大前天》 今兒《今天》 起五京(起五更)《清早》 早起《早晨》 氣老飯《上午九時許》 晌戶《中午》 過晌兒《下午》 天西《下午》 螞蚱眼《黃昏,天色將黑未黑》 黑呀、黑家《晚上》 半黑呀、半黑家《半夜裡》 下二點《半夜二點左右》 趕明兒《明天》 過明兒《後天》 大過明兒《大後天》 夜呵黑家《昨晚》 前夜黑家《前天晚上》 大前夜黑家《大前天晚上》 年是《去年》 前年《二年前》 大前年《三年前》 來年《明年》 七功夫(吃功夫)《花費時間》 動物類 -------------- 米米蛾《蝴蝶》 馬螂《蜻蜓》 夜貓子《貓頭鷹》 長蟲《蛇》 不個《鴿子》 老鴰《烏鴉》 花野巧、麻野巧《喜鵲》 老照、老貓照《麻雀》 鑿鑿木子《啄木鳥》 乖子《青蛙、視環境也指螞蚱》 米陽、米米陽《螞蟻》 血里虎、血虎子《璧虎》 花花叫《飄蟲》 刀螂、長脖子大螂《螳螂》 老鴰蟲《黑色的飄蟲,不知學名》 綠豆蠅、大屎蠅《蒼蠅》 黑小子《天牛》 第流《蟬》 第流牛、第流猴、西流猴《蟬蛹,夏季美食油炸金蟬》 淹白虎、壓白虎、燕巴虎《翩蝠》 油淹《蜈蚣》 黃蚰《黃鼠狼》 光棍打鋤《布穀鳥》 米樣 《螞蟻》像米一樣

❹ 威縣海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威縣海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是2014-02-21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威縣章台鎮章劉村。

威縣海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130533MA0A1Y9CXT,企業法人劉海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威縣海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組織采購、供應成員種植農作物所需的生產資料;銷售成員種植的農產品,為成員提供與農作物種植有關的技術信息咨詢服務。(國家禁止和限制經營的項目除外,需經批準的項目未經批准不得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威縣海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章台是什麼地方

章華台位於潛江龍灣。

章台為古台名即章華台,春秋時楚國離宮。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2000年,楚章華台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另有戰國時秦國王宮地名和西漢長安城街名。在詩詞中用章台和灞岸來代指柳。

(5)威縣章台鎮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相關典故——

1、章台楊柳:

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後韓使人寄柳詩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2、走馬章台:

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張敞》。章台街為漢代長安街名,多妓館。後因以「走馬章台」指涉足娼妓間,追歡買笑。

❻ 威縣鼎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威縣鼎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是2014-03-26在河北省邢台市威縣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威縣章台鎮東柏悅村。

威縣鼎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130533MA07UKR543,企業法人申超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威縣鼎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組織采購、供應成員種植農作物所需的生產資料;銷售成員種植的農產品,為成員提供與農作物種植有關的技術信息咨詢服務。(國家禁止和限制經營的項目除外,需經批準的項目未經批准不得經營)。在河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879307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3629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威縣鼎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❼ 威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威縣所屬的市:邢台市。威縣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地帶,是河北省高速公路樞紐縣,大廣高速、106國道縱穿南北,青銀高速、東呂高速、340國道橫貫東西。

京廣高鐵、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邯黃鐵路、京港澳高速四周環抱,距石家莊、濟南機場各150公里,距天津港350公里,距黃驊港300公里,形成了10分鍾上高速、30分鍾乘高鐵、60分鍾坐飛機的交通格局。

截止到2020年12月,威縣轄11個鎮、5個鄉。洺州鎮、梨園屯鎮、章台鎮、賀營鎮、侯貫鎮、七級鎮、張家營鄉、方家營鎮、常庄鎮、第什營鎮、棗元鄉、高公庄鄉、固獻鄉、趙村鎮、常屯鄉、賀釗鎮。

(7)威縣章台鎮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邢台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華北平原中部,晉冀魯三省之中。北緯36°50′~37°47′,東經113°52′~115°49′之間,東以大運河和山東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鄰,北及東北與石家莊市、衡水市相連,南接邯鄲市。

截至2020年,邢台市下轄4個市轄區(襄都區、信都區、任澤區、南和區)、12個縣(內丘縣、臨城縣、隆堯縣、柏鄉縣、寧晉縣、巨鹿縣、平鄉縣、新河縣、廣宗縣、威縣、臨西縣、清河縣)、代管2個縣級市(沙河市、南宮市),另設有邢台經濟開發區、邢東新區。

網路-威縣

網路-邢台市

閱讀全文

與威縣章台鎮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2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