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在說全球經濟低迷,它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說是全球性的經濟下行
你問的這個問題相對比較復雜,全球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很多行業的供應鏈甚至遭受到了嚴重破壞,這會進一步導致各行各業的商品的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相應的商品也會出現漲價的現象,所以很多國家和地區會出現通貨膨脹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會進一步導致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下行周期的趨勢。
每當我們提到經濟發展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的經濟周期,同時也會非常關注經濟發展的趨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機密的時候,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不會太好過,因為大家的生活成本會進一步提高,生活開支會變得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可能會因此而顯著降低。
與此同時,經濟下行也意味著很多人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有些企業可能會因為業務經營的問題而破產倒閉,很多普通人也會因此而失業。
『貳』 全球經濟將可能陷入深度衰退,經濟衰退的原因有哪些
對於我們現在所在的世界來說,大家也是知道的。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每一個國家之間都不斷發生經濟的貿易,所以全球經濟是大家所擔心的問題,這一次人們也會感到困惑全球經濟將可能陷入深度衰退,經濟衰退的原因有哪些?我覺得這一次全球經濟可能陷入深度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畢竟很多國家這方面控制都是很差的,導致當地人民還有企業出現倒閉,還有亭子這樣經濟自然就會下滑很多。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吧。
1:美國控制特別差:
還有,在這里我想要提醒大家馬上就要過年了,面對著新的,我們應該保持警惕,不要放鬆。因為去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我們全國人民一起努力,在成功穩定下來的。不要讓全國人民的努力因為自己的放鬆而成為一場笑話,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好的。大家應該保持跟隨國家的號召,然後保持自己的警惕,即便回家過年也要注意好自己的安全,隨時帶好口罩。口罩的作用性非常大,大家千萬不要覺得現在不用戴口罩,這是絕對錯誤的想法。
『叄』 全球經濟衰退的原因
一、什麼是經濟衰退 經濟衰退(Recession),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宏觀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並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將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經濟衰退的表現形式 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投資和公司盈利,其它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於滯脹(Stagflation)的狀態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 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於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 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是經濟周期的存在,然而經濟衰退並非總是存在。經濟學領域在「政府幹涉是可以抹平經濟周期(凱恩斯主義)、或是放大經濟周期後果的影響(真實經濟周期理論)、還是製造了經濟周期(貨幣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論。 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衰退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失業率大約是25%,也就是說4個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這段經濟大蕭條給人們帶來的困難不僅僅限於收入的減少,對於某些人來說,它還破壞了正常生活和健康的家庭關系。 美國經濟衰退原因及前景預測 2000年下半年,美國經濟結束了自1991年3月以來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期,步入了低速增長時期。2001年的經濟增幅逐季下降,突如其來的「9.11事件」更是嚴重打擊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國經濟的下滑速度。2001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出現了1.3%的負增長。美國政府為挽救經濟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緊急撥款400億美元用於反恐和經濟重建計劃,並向航空、保險業提供150億美元的援助;四次調低聯邦基金利率(2001年美聯儲共11次降息);提出了1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等各種方案用以挽救美國經濟。經過多方干預,美國經濟重現曙光:2001年第四季度GDP止跌略升,經濟增長率達到1.4%,各項經濟指標也似乎表明美國經濟出現了觸底反彈的跡象。然而美國經濟是否確實復甦,復甦的力度有多大,仍然是眾說紛紜。 美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美國經濟衰退是經濟發展周期性調整的結果,是美國經濟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後進行的一次結構性修復。自1991年走出衰退後,美國經濟開始高速擴張並持續了10年之久。但是,經濟周期的內在規律客觀上要求美國經濟必須進行適度的調整,因此在高新技術行業進行產業調整之時美國經濟陷入周期性波動也就顯得十分必然了。 1.「新經濟」不但無*消除周期波動,而且自身也需要結構性調整 「新經濟」雖然有高增長、低通貨膨脹、全球化導向和倍速發展等新特徵,但由於其脫胎於傳統經濟並與傳統經濟長期共存,所以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傳統經濟周期規律仍將發揮作用。同時,由於信息技術及網路化的發展,使整體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經濟調整從一個部門向另一個部門的傳導速度加快,從而導致整體經濟的變化速度與增幅較以往的經濟變動更為靈敏。「新經濟」對經濟波動的放大作用是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信息產業投資熱的蔓延,美國在90年代後期吸收了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大量外資,從而造成美國股市的大規模膨脹。1999年外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不包括美國財政部的國債)為6070億美元,2000年為7824億美元。由於信息不對稱,爭先恐後的群體效應造成了投資需求的過度膨脹,出現了大量重復建設。一旦經濟出現波動,技術投資造成的供給過剩就立刻顯現出來,其直接後果就是網路公司大批倒閉。據美國網路兼並公司調查,到2000年底約有210家上市的網路公司停止營業,約占上市網路公司總數的60%左右。 2.股市泡沫破滅後,財富效應變為負效應,使過度消費驟然下挫到谷底 據美國稅收署估算,1995年-1999年美國股市處於牛市時期,實際資本收益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4%,為居民增加了1.7萬億美元的收入。股市的財富效應刺激了消費的空前高漲,帶動經濟每年多增長約1個百分點。然而1999年以後,股市暴跌使金融資產大幅縮水,財富效應由此走向了反面。同時,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大批公司紛紛裁員或降低雇員薪金,消費者收入水平明顯下降。 前幾年過度消費使美國儲蓄率由1992年的8.9%下降到2000年的—1%,這是美國1933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儲蓄率。從1995年到1999年,消費貸款增加了34%,達到6.2萬億美元。如今,為了償還超前消費欠下的債務,眾多消費者開始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於是消費降溫造成了美國經濟下滑。 3.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減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現在美國石油進口比例高達54%,國際油價從1998年底的每桶不到10美元上升到每桶14.9美元(2000年9月),這使相關企業的經營成本和消費者在能源方面的開支大幅增加,嚴重地抑制了經濟增長。據美國製造協會估計,1999年—2000年間的油價上漲使美國經濟損失了1150多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一個百分點,油價上漲對美國的經濟衰退產生了負面影響。 4.美國經濟還存在著三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對外貿易巨額逆差、美元匯率超值和個人儲蓄負增長是當前困擾美國經濟的三個主要問題。美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需,一般情況下對外貿易巨額逆差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大。但是當內需大幅下滑,經濟不景氣時,巨額逆差則會加速經濟的衰退。美元保持強勢會影響出口,進一步擴大貿易逆差;個人儲蓄負增長則會導致貨幣市場萎縮,在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下挫時,貨幣市場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5.「9.11事件」加劇了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對美國經濟造成了直接與潛在的影響 「9.11」事件之前,美國經濟的減速僅限於信息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產業,佔美國GDP很大比重的第三產業及航空業等還在勉力支撐。而遭受「9.11」事件打擊最重的恰恰是當前美國經濟的優勢領域,如航空、保險、金融、旅遊和商業等。另外「9.11」事件與自然災害相比,它對人們造成的心理影響更為深遠,美國民眾對經濟及政治的安全感被嚴重削弱。 現階段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各因素分析 一.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分析 1.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有所恢復 2001年第四季度,受汽車無息貸款促銷和消費預期有所改變的影響,耐用品消費增長了38.4%,增幅比第三季度提高了36.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私人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據美國會議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消費者信心較「9.11」事件發生時有所恢復,美國2002年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97.3,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2.7個百分點。同時,The Conference Board的最新調查也顯示,企業界的商業信心也出現躍升,公司的行政主管對行業和經濟的信心普遍較以前有明顯的增強,紛紛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好。 2.製造業有走出持續衰退之勢 2002年1月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的經濟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12月份美國的「購買經理指數」在11月份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到48.2,此後便持續上升,至2002年2月份該指數達到54.7,自2000年7月份以來首次超過50.由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公布的「購買經理指數」是衡量美國製造業是否增長的核心數據,如果該指數在50以下,即表明製造業處於衰退之中。此外,2002年2月份美國的生產指數也急增至61.2,尤其是計算機業與半導體業的工業生產值分別於2001年的10月份與8月份開始回升,其上升趨勢持續至今。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3月份美國工業增長0.7%,為2000年5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這些數據進一步證明美國製造業已逐步開始復甦。 3.設備和軟體投資降幅縮小,企業存貨調減已接近尾聲 2001年以來,信息產業投資銳減,全年設備和軟體投資下降4.4%,按年率計算,各季分別下降4.1%、15.4%、8.8%和5.2%。從第二季度開始降幅逐季減小,這表明美國信息產業繼續調整的空間在縮小。同時,由於企業加速消化庫存,使庫存水平持續降低。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2月份美國企業的庫存比1月份下降了0.1%,已連續13個月下降。而且目前美國企業非農業部門庫存與銷售之比已降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前兩年過度生產引發的泡沫已經大幅消化,PC庫存天數已降至5年來的新低,部分產品(如零售業)甚至必須提高庫存水平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4.進口降幅縮小,有利於國際市場需求的回升 美國進口額約佔全球進口總額的20%,美國進口下降會導致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從而減少對美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引起美國出口下滑。2001年第四季度美國進口降幅開始大幅縮小,加上國內需求止跌轉升,有利於擴大國際市場需求,增加美國出口,促使美國經濟加速上升。 5.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較快,消費潛力增大 受減稅、降息和政府轉移支付增多等因素的影響,2001年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6%,比2000年提高0.1%。收入的增加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消費需求有望繼續回升。 二.影響美國經濟運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1.美國企業與宏觀經濟的表現不同步 至2001年第四季度,美國非金融公司的稅前利潤繼續下降,其中製造業、運輸業和服務業利潤下降的幅度最大。2001年第三季度,非金融公司稅前利潤下降了577億美元,第四季度非但沒有止跌反而加快了下降速度,達到612億美元。再考慮到政府減稅等因素的作用,第三季度企業稅後利潤下降347億美元,而第四季度企業稅後利潤下降額則達到540億美元。如果美國公司的利潤無法在短期內真正實現止跌轉升,那麼企業投資就無法真正恢復,勢必會影響總需求的增長。 2.美國固定資產投資(包括住宅投資在內的各類投資)仍在繼續大幅度下降 在2000年第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包括住宅投資在內的各類投資)的增長速度為19.5%,此後固定資產的投資速度便逐季度下滑。事實上,在2001年第四季度,當個人消費需求恢復增長的同時,固定資產的投資下降幅度卻達到了自2000年以來的最大值。從2000年第三季度到2001年第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幅度分別為:—2.8%,—2.3%,—12.3%,—12.1%,—10.5%和—23.5%。其中,2001年第四季度非居民固定投資下降了3.8%(第三季度下降8.5%),非居民建築投資下降了33.6%(第三季度下降7.5%)。 未完繼續 xjzrckfaym1136128405ug栓bxスソm¥k、q┱xスソg栓l住ω
『肆』 經濟衰退跟什麼因素有很大關系
經濟衰退本質上與社會再生產能力下降有關,簡單地說,一個企業持續擴大投資,而利潤的增加卻越來越小,直到變為零,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企業就會逐漸減少用於購買原材料和工人的支出,造成工資下降,工人失業,如果整個社會都出現這種現象,就是經濟衰退了。改變經濟衰退只有一個方法,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增加企業利潤,這樣的話,企業每一次投資會進入擴張周期,整個經濟將復甦。
『伍』 經濟衰退的原因
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只是「理想化」的一種導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所謂「理想化」,就是不考慮其它政治、金融、社會等因素的情況。
所有的經濟衰退都是復雜的政治、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的綜合產物,換就話說,經濟的發展和衰退都和這些因素密不可分。
比如,2007年代美國的經濟大衰退,就是由於金融問題導致的,過渡泛濫、沒有足夠監管的金融衍生品導致金融體系受到打擊,導致經濟衰退。上世紀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破碎,也是由於過渡發行貨幣導致的。這些和實際的經濟發展情況關系不大。
中國目前的經濟降溫,是和07年以來的過渡的貨幣寬松政策有直接聯系的,政府、國企和地方債務問題,導致必須收緊貨幣政策,錢少了,經濟必然降溫。這和上世紀日本的情況很類似。
另外,政治因素是很多以上情況的另一個背景因素。例如,目前的俄羅斯的情況,呵呵。
謝謝!
『陸』 全球為什麼經濟衰退
全球經濟衰退原因之一地緣政治和沖突的加劇。30多年前,原先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取而代之俄羅斯,目前的經濟體量大概只有中國的1/10。中國經濟則在90年代初開始崛起,在全球GDP的份額從60年前的3%提高到18%,而美國從60年前的39%下降到了24%,減少15%。所以,這樣原先的中美互補關系現在越來越變為競爭關系了。當前世界上的地緣沖突,包括貿易戰、金融戰不斷,加上疫情的持續,由此也影響了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問題,進而引發了通脹。
『柒』 經濟為什麼會衰退
下面我簡單說下吧:如果能解決你的疑惑我感到榮幸.
經濟之所以會衰退.是由於這一次的金融海嘯所造成.金融海嘯是由於經濟泡沫引起的,個人和公司向銀行大量貸款,而短期內造成無法還貸,所以造成銀行倒閉,而儲戶的利益無法保障,所以造成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捌』 李迅雷說全球經濟衰退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李迅雷說全球經濟衰退的真正的原因是經濟結構長期的扭曲造成的,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對外依賴度也不斷增強,發達經濟體的眾多製造業都外遷了,導致內部的空心化。
李迅雷表示從未來的世界經濟走勢來看,他認為既不是U型,也不是V型,我們所經歷的會是一場較長時間的衰退。這種衰退主要是經濟結構長期的扭曲造成的,疫情只是導火索。
由於全球經濟長達75年的和平期,各個國家都按照它原先的游戲規則在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主要經濟體的債務水平在不斷提高,貧富差距顯著拉大。
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對外依賴度也不斷增強,發達經濟體的眾多製造業都外遷了,導致內部的空心化,就業壓力的增大,因此它的經濟本身就有很多問題。
此外歐美國家主要是靠來拉動的,那麼這次疫情又使得整個居民收入的減少,對消費又會帶來負面影響。同時由於貧富差距拉大,使得整個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像這些問題都會阻礙經濟的發展。
而特朗普為了連任採取了很多短期的刺激措施,這些措施是治標不治本的,進一步增加了美國政府的債務水平,又給社會帶來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是需要通過改革來解決的,然而改革又不到位。這樣的話,全球經濟都會有繼續下行的一種壓力。
(8)什麼原因造成經濟衰退擴展閱讀
李迅雷的履歷:
1989年開始從事國內證券市場研究。
1991年至1996年,工作於上海財經大學研究所。
1996年7月加盟君安證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98年至2011年,先後擔任原君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
2005年起兼任銷售交易總部總經理、總裁助理;後任國泰君安總經濟師、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管理委員會主任。2011年10月離職。
2012年起至2016年12月,任海通證券副總裁,同時兼任首席經濟學家。
2020年4月,不再兼任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一職,繼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
『玖』 經濟下滑的原因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並不否認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中國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連續十八個季度的增長減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續長達四年多的增長減速是不曾有過的。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發展的前景有很多憂慮。
尤其在國外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是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內部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內因要解決起來相當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結構性改革,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難推行。
按照這種判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繼續下滑,導致的結果可能會使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矛盾總爆發,從而認為中國經濟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但對中國的前景非常憂慮的人還是不少。中國常講對症下葯才能葯到病除,持續的經濟增速的下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拿發達國家的標准來看,一定有體制的落後性。中國還是一個轉型中國家,必然也有體制的扭曲性,這兩點都不能不承認。
從標準的理論來看,體制的落後性和制度的扭曲性也必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是重要的問題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不是真的就是這些體制機制的內因造成的?
如果真是內因造成的,改起來很難,可能會像悲觀論者認為的,崩潰難於避免。
如果不是內因,即使能改,要不是對症下葯,忽視了問題的真正原因,採取的措施對解決造成經濟下滑的原因沒幫助,還可能惡化了經濟速度的下滑。
所以,雖然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討論,還是有必要正本清源把它弄清楚。
並不否認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筆者個人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
最明顯的理由是:中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10.4%,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同一個時間里,印度呢?2010年10.1%,2011年7.1%,2012年變成5.3%,2013年只剩下4.9%,和中國一樣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中國還厲害,總不能說因為中國的體制機制問題造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連帶把印度也往下拉?
再來看,同樣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2010年是7.5%的增長速度,2011年接近崩盤了,2.7%。2012年完全崩盤,只有0.9%的增長,2013年才恢復到2.2%。增長的態勢和中國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嚴重,同樣不能說因為體制機製造成中國下滑,把巴西往下拉得更厲害。
新興市場經濟體有這樣、那樣的體制、機制問題,一些高收入、高表現經濟體,像韓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6.3%,2011年 3.7%,2012年只有2%的增長,2013年恢復一點,不過是2.8%。
既然是高收入經濟體,照理說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非常少,但是表現情形跟中國完全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厲害。
新加坡,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是現在亞洲地區唯一的人均收入超過美國的國家,也是二戰之後,少數幾個從中等收入進入到高收入並超過美國的國家之一。
它在2010年增長速度是14.8%,2011年是5.0%,2012年是崩盤,1.3%。2013年恢復到3.7%。從這些高表現經濟體來看,它的發展態勢和中國一樣,而且下降幅度比中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