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危機怎麼辦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編輯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機】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外。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❷ 日本制裁韓國,韓國經濟遭重創,文在寅會主動辭職嗎
我認為文在寅不會主動辭職的。雖然現在美國和日本對韓國都有制裁,並且都是落井下石的態度,但是文在寅的民調支持率卻達到了新高。他們完全可以不用依靠美國和日本,而像俄羅斯,中國等大國也是他們可以繼續依靠的夥伴。
其實雖然日本對韓國進行制裁,但是韓國對日本也有一定的傷害,韓國是日本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所以日本制裁韓國,他自己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文在寅根本不擔心自己國內的發展會變差,反而需要更加堅決的對抗日本和美國。
❸ 現在的實體經濟遭到重創,你認為該如何轉型
窗戶容易起霧的情況有雨天、冬天和冬天兩種。 一般來說,開車之前會注意到窗戶上有霧,容易應對。 但是,無論是夏天還是其他季節,在我們開車的途中,可能會下雨,窗戶上突然起霧。 這種情況下,有時處理不了。
下雨天車前的擋風玻璃容易起霧嗎? 哪種方法最快,最有效?
冬天寒冷容易起霧很容易理解,但是為什麼雨天窗戶也容易起霧呢? 其實,主要是兩個原因。
但是,此時如果不關閉空調一會兒的話,車內的溫度會上升,也會起霧。 因此,多開一點空調,用空調壓縮機除去車內的濕氣,可以比較長時間地消除車內的霧。下雨天車前的擋風玻璃容易起霧嗎? 哪種方法最快,最有效?
所以,如果我們在開車的路上,突然窗戶起霧後,毫不猶豫地打開汽車空調,打開除霧器的按鈕,把空調的冷風猛吹向窗戶,基本上不到3秒鍾霧就消失了。 然後減小風量,再開一點空調,可以去除車內的濕氣。 請注意。 此時,請打開內循環,不要使用外循環。 否則,車外的濕氣會流到車內,沒有除濕。
❹ 簡述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發生後,德國、日本和美國是如何應對的
危機中的德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的反政府情緒高漲。在這一情況下,德國的右翼勢力逐漸掌權,並利用了德國民眾的對於前政府的不滿情緒,一步步的登上德國政治舞台的中央。希特勒政府上台後,為了減緩和轉嫁這一危機,一方面對外加緊侵略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國內大力的發展以軍工業為主的重工業,此外,德國政府還「騙取」了來自英國等國的貸款,工業開始復甦,失業率明顯下降。此時的日本則明目張膽的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且國內存有大量封建殘余,勞動力沒有得到根本解放,工業化步伐落後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這次危機對於日本打擊很大,極高的失業率,階級矛盾的加劇,這使得日本政府迫切的需要用海外的資源來為自己的工業補充新鮮血液,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發動了著名的九一八事變,並最終開始了對於中國的侵略戰爭。危機爆發後,美國的經濟遭受重創。羅斯福政府上台後,實行《國家工業復興法》,從提高工業福利和增加對於社會公共工程的投入以及加強國家對於經濟的控制等措施方面,逐漸的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
❺ 美國成疫情重災區經濟受損,美國經濟還能恢復嗎
雖然我們看到了美國目前受到了疫情,從而導致了經濟嚴重受損,但是基本上只要疫情一過的話,那麼美國的經濟就能很快的恢復,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是因為美國目前為止還是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整個全球經濟都受美國的華爾街主導,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創傷,但是恢復還是有可能的,只不過恢復之後有可能他已經不是第一大經濟體了,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至於恢復之後的美國經濟,可能有以下幾種狀況:
3、重新回歸霸主地位
最後一種可能就是美國經過一系列的整頓之後,在疫情恢復過後,有可能在經濟上重新回歸霸主地位,雖然這種霸主地位不是長期存在的,但是畢竟他現在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其他國家想要超越美國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❻ 如果再次爆發金融危機怎麼辦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編輯本段特徵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新特點: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 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但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1928年春,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汲幹了本可投向德國、拉丁美洲的信貸源泉,導致上述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蕭條。中止發放海外信貸很可能加速海外經濟衰退,後者又會反過來對導致這一切的國家發生影響。20世紀 90年代,伴隨著國際游資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巴里·艾森格林和邁克爾·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現在隨機挑出的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國際貨幣、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也大大增強,往往爆發不久就如同傳染病一樣迅速從最早爆發危機的國家或地區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輿論界留下了許多描繪這一現象的詞彙:1994年墨西哥危機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 「俄羅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對貨幣、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由於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國依靠資本項目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低開放度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倖免於難,但時至今日,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盡管我國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危機傳染的風險已經大大上升,震撼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了新特點。
廣義的貨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渠道可以劃分為非偶發性傳染渠道、偶發性傳染渠道兩大類,前者指在危機爆發前的穩定期和危機期都同樣存在的傳染渠道;後者指僅出現於危機爆發後的傳染渠道。由於第一類傳染渠道源於國家或地區間實際的經濟金融聯系,危機的傳染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因此又稱為「真實聯系渠道」,或「基於基本面的傳染」,主要包括貿易聯系與競爭性貶值、政策調整、隨機總需求流動性沖擊等途徑。偶發性傳染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僅僅是投資者或金融市場其他參與者行為(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結果,因而又有「真正的傳染」、「純粹的傳染」之稱,主要包括內生流動性沖擊、多重均衡和喚醒效應、政治影響傳染等途徑。但這些傳染機制往往是建立在貿易聯系和「中心」國家對「邊緣」 國家投資的基礎之上,是因為來自發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棄新興市場資產而追逐母國優質資產所致。而就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而言,貿易聯系與外國對華投資機制的作用可能並不十分關鍵,反而是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危機傳染途徑,而且這樣的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還會日趨提升。
貿易聯系和外國對華投資傳染機制重要性有限 : 美國次級按揭規模龐大,危機初起之時公布的2005~2006年間美國累計發放次級按揭統計數字是1.5萬億美元;且房地產業是本次美國經濟景氣期的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近5年來美國新增GDP中有50%來自房地產業,居民消費增長的70%依賴於房地產增值的財富效應,次貸危機的發展與應對已經成為美國經濟走勢的決定因素之一。中美雙邊經貿規模龐大,按中國海關統計,2006年中美貿易額已達2627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035億美元;2007年1~7月中美貿易額167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1277億美元。按照美方統計,2006年美國對華貿易額已達3430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2878 億美元;2007年上半年對華貿易額為1785.9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1480億美元。許多人由此擔心,如果美國經濟因次貸危機而發生衰退,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將因此蒙受重創。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當今世界經濟體系下,盡管經濟蕭條在總體上將削弱一個發達國家的進口能力,但卻將增加其對進口低檔次廉價商品的需求;盡管我國近年來努力提升出口商品結構,但就總體而言,我國對美歐等發達國家出口依然以廉價商品為主,因此,發達國家經濟蕭條未必會減少我國對其出口,反而可能有所增進。2000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逐步滑入蕭條,但我國對美出口卻逐年增長,1999年為419.47億美元,2000年為521.04億美元,2002年已達 699.51億美元,原因即在於此。
❼ 為什麼世界經濟復甦艱難
經濟量的巨大化,且嚴重失衡。
自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經濟遭受重創,歷時8年遲遲沒能復甦,2016年將是全球GDP增速連續低於長期均值3.7%的第5年,2017年很有可能是第6年,世界經濟從未如此長時間低迷,1929年美國的股市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大蕭條,但美國經濟在1933年「羅斯福新政」實施不長時間就開始復甦,然而,這次金融危機發生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紛紛採取各種政策措施,貨幣利率政策可謂已用盡,仍未有一個國家走出低迷。
先看經濟產值,美國已接近二十萬億美元、中國七十多萬億人民幣、日本五百多萬億日元,其次看外匯交易額,2013年9月6日,據國際清算銀行調查報告顯示,三年來全球外匯日均交易額達到5.3萬億美元,為全球貿易的幾十倍1。
再看金融交易額,截至2008年2月,美國本土上掛單的金融及金融衍生品交易額高達280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經濟產值十幾倍,很明顯巨量的金融交易與實體經濟嚴重失衡,結果釀成金融危機,當危機一爆發,巨量金融交易幾乎都變成不良債權壓垮了很多金融機構。
自從2007年4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幾年間,美國倒閉金融機構高達500多家,好在美國有存款保險制度沒發生擠兌恐慌,除眾多金融機構倒閉外,還有通用汽車等257家企業也被淹沒在金融危機帶來的倒閉浪潮中。
❽ 中國經濟「開門穩」來之不易,疫情下,我們是如何發展經濟的
改變經營方式,改變發展模式,進行創新,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會提高我們的發展勁頭
❾ 當前的消費形勢並不樂觀,如何度過復工企業過度期你有什麼金點子
提問者已經看到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所以才有此一問。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在致力於"六穩"的同時,強調積極財政政策更積極有為,穩健貨幣政策更靈活適度,通過減稅䧏費、減租減息、貸款扶困等措施積極為企業紓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目前,疫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經濟社會秩序逐漸恢復正常,但我們卻沒有看到消費的報復性反彈的景象,反而是物價應聲漲了起來。如果不從需求端入手,直面改革深水區,加快國民收入分配、勞動保障、土地等方面改革,加大民生領域的投入,改善總需求,提振消費,恐怕是很難化解當前的困局。
如果消費需求得不到有效恢復和提振,即便企業復工復產後也會面臨著產能,產品積壓和銷售受阻的問題,現金流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如何深化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勞動保障,加大民生領域投入才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局的關鍵。
❿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多數企業也因此遭受了一定的損失。中小渠道在...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人們出行等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巨大,應向美索賠
*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服務貿易繼續快速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14569.9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服務出口增幅大於進口9.5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56.4%至290.3億元。這充分體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結構調整、出口競爭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我國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又進一步。
*
從最新數據來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定增長的特點仍較突出。一季度,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6156.6億元,增長14.1%。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3500.6億元,增長16.3%;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分別增長22.1%、14.6%、11.2%。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2656億元,增長11.4%;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保險服務,增速達134.9%。
*
近年來,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效果也越來越顯著。隨著我國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呈現迅猛發展之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表示,疫情深刻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視聽服務、醫療、教育、網上零售等在線提供與線上消費大幅增長,數字支付手段大量運用,為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快速增長拓展了空間。2021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增長18%;其中,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分別增長35%、26.9%、22.3%,顯示出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從今年一季度數據看,這一勢頭得以延續。
*
進一步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3.3%。服務業新動能逐步激發,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與此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製造業與服務業持續融合,服務供給的質量、效率明顯提升,我國服務業快速增長為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協調發展更進一步奠定堅實基礎。
*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貿易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從國際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區域化、本土化趨勢明顯。服務貿易復甦在疫情影響下仍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從國內看,部分服務領域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服務供給不能充分滿足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需要,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
為積極應對挑戰,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中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應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
進一步支持服務貿易發展,要扎實推進實施《「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各地落實好各項任務舉措。同時,要研究推動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大力促進數字貿易、技術貿易、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
進一步支持服務貿易發展,要不斷探索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路徑,推動出台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持續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總結推廣更多制度創新成果。遴選試點成效顯著的地區,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
*
進一步支持服務貿易發展,要推進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提質升級擴圍,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和促進體系,落實支持基地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促進服務貿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中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
(經濟日報)
","force_purephv":"0","gnid":"985122b4f4f796dc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8fde0f38d87fc6c.jpg","width":"500"}]}],"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527061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7333c71df8a31516","src":"北青網","tag":[{"clk":"keconomy_1:疫情","k":"疫情","u":""},{"clk":"keconomy_1:商務部","k":"商務部","u":""}],"title":"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如何實現再進一步?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創,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
新型冠狀病會影響經濟嗎? - 39問醫生 - 網:提問 目前情況,肺炎對於經濟形勢有一定的影響.肺炎限制人與人之間接觸,對於經濟形勢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干預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和散播,已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准確預估疫情對經濟產生多...
今年的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大嗎? - :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平靜,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們拋家棄子捨生忘我的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工廠被迫停工,學校被迫停課,或許受到打擊最大的莫過於餐飲業旅遊業,讓我們盤點一下哪些行業影響最大吧!...
2020年我國經濟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 : 2020年中國的經濟上課,因為國外的疫情很嚴重,國外的經濟受到重大打擊.而國內疫情控制的比較好,所以重啟經濟的時機比較合適.所以說在下半年經濟慢慢出現了起色.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 :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一定沖擊.部分國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會影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疫情沖擊,全球人員、商品、技術等要素流動會放慢,全球交通、餐飲以及旅遊業等服務業會受到影響,短期內全球國際貿易、...
闡述2020年一年中,國際國內發生了哪些大事,對我有什麼影響? - : 2020年一年中,中國國際內發生了的大事,有嫦娥五號平安返航,中國隊新冠疫情控制值得他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