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定經濟發展程度與合肥相比
比合肥差些,保定的發展在河北的城市裡都比較靠後,與合肥沒法比,但比較宜居,生活消費低!
『貳』 保定是怎麼樣的城市,人們素質高嗎,比合肥發達嗎
宜居城市。小吃眾多。公交車上能給老人主動讓座。合肥沒去過,沒法比較
『叄』 合肥與廊坊哪更好一些
當然是合肥了,廊坊還是稍遜一籌的。你不應該道聽圖說,應該客觀的去了解。要知道,合肥現在發展的相當不錯,尤其是中部崛起的這幾年。實事求是的說,和合肥相比廊坊不適合發展;如果從長遠看,其發展潛力更沒有合肥大。
於2.25再次補充說明:「掛在心上」,你的話才是真的不客觀!既然你喜歡擺資料,我也給你一些資料:
合肥,安徽省省會,位於中國中部(北緯32°、東經117°),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而聞名海內外。自東漢末以來,合肥數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東漢劉秀升合肥為侯國,三國時為揚州治所。明清時為廬州府治,故又別稱為「廬州」。合肥解放後由縣設市,三年後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駐合肥市。
合肥市轄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區和肥東、肥西、長豐3縣,並賦予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綜合試驗區市級管理許可權。全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7029.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積233.4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838.52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積72.93平方公里,新增南崗鎮面積91.95平方公里,新增煙墩鄉面積106.78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為224平方公里。
合肥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59.5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1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0.69%。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34.48萬人,增長了8.11%;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了0.14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合肥市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GDP連續20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階。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53.57億元,增長16.9%;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5.27億元,比上年增長36.4%;財政收入達到130.88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為57.64億元,增長28.3%;全年實現海關進出口總額41.83億美元,同比增長19.2%,其中,出口27.94億美元,增長2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3207元,增長11%。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層半徑為100公里,引領並形成皖中一體化發展格局,有效地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到2020年,合肥市將成為寧鄭漢之間最大的區域經濟中心。
「141」城市發展框架: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區,並在老城區的東、西南、西、北方向建設四個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設一個生態型、現代化的濱湖新區。濱湖新區位於合肥主城區東南部,南依巢湖,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閑旅遊基地、綜合居住新區。
「十一五」發展前景:
「十一五」時期,合肥將以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主線,以壯大工業經濟、強化縣域經濟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為著力點,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逐步把合肥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當先鋒、中部崛起中爭先進位。總體目標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確保1900億元,年均增長15.5%,力爭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1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財政收入達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市區人口達到300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經過不懈奮斗,把合肥基本建設成經濟更加發達、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規劃成果公示內容
前言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地處長江、淮河之間,江淮分水嶺南側,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過。合肥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之稱,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著稱於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建國後城市得到快速發展,由一個五萬人的小城,迅速成長為現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城市通過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區人口已達224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所確定的社會、經濟及城市建設的各項目標到2005年底均已實現或突破。經建設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組織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
在新的時期,合肥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國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東向發展」戰略的實施,對合肥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市委、市政府面向未來的「141」城市空間發展布局,緊扣「大環境、大建設、大發展」的主題,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和全國科教基地的優勢,促進合肥奮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設成為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
為了更好地謀劃合肥的長遠發展,體現「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規劃編制方式,現將《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請廣大市民獻計獻策。
總體規劃主要內容簡介:
一、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人口與用地規模
(1)市域總人口與城鎮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總人口為58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6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62%;
遠期2020年合肥市域總人口為7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5萬人,城鎮化水平為74%。
(2)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300萬人;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360萬人。
(3)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
2、城鎮空間結構規劃
城鎮空間組織結構:「一核一圈五軸」。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區為核心,周邊城鎮密集區為重點發展圈層,沿主要交通軸線向東、北、西、西南、東南輻射的五條拓展軸。
城鎮等級規模結構:
市域城鎮體系將形成四級結構。包括:
(1)一級城鎮: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規模360萬人;
(2)二級城鎮:店埠、上派、水湖、雙墩、撮鎮等5個城鎮,人口規模為10—35萬人;
(3)三級城鎮:主要是各重點鎮,包括橋頭集、三河、梁園、長臨河、高劉、崗集、下塘、小廟、山南、紫蓬等10個城鎮,人口規模為2—10萬人;
(4)四級城鎮:一般建制鎮共16個,人口規模小於2萬人。
3、空間分區管制
綜合自然資源、工程地質條件、生態適宜性、文物保護等多方面因素,規劃在合肥市域范圍內原則劃定禁止建設地區、限制建設地區和適宜建設地區。
4、市域綜合交通規劃
(1)市域鐵路系統
規劃形成六條線(北淮南線、南淮南線、西西寧線、東西寧線、合九線、滬漢蓉鐵路),銜接七個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蕪湖、九江、西安、武漢),具有以合肥東站為編解系統,以合肥高鐵站、合肥站、合肥西站為客運系統和以合肥北站為貨運系統的樞紐格局。
(2)市域公路系統
市域對外公路主要由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組成,形成「一環十射」的對外公路網路骨架。
在市域內規劃形成「雙墩—元疃—橋頭集—長臨河,豐樂—柿樹崗—山南—官亭—高劉—吳山」的市級公路環路,促進市域各經濟區及各旅遊區之間的橫向交通聯系。
(3)航空港
在肥西縣高劉鎮建設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搬遷駱崗機場。
(4)水運及港口
在南淝河下游段規劃集裝箱碼頭。在店埠河合裕路南側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側規劃綜合貨運港。在巢湖沿岸規劃建設旅遊客運碼頭。在濱湖新區規劃設立一處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園區規劃
合肥市物流基礎設施採用「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貨運站」分層次總體布局,建成「4園區、4中心」。建設東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園區;設立工業、建材、農業、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礎設施、信息網路、商貿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礎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
2020年中心城區和市域重點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在滿足中心城區供水的前提下向周邊鄉鎮供水。規劃2020年三縣供水能力達到97萬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區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市域重點城鎮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8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
(3)能源供應到2010年,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到2020年,萬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電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總裝機總容量為8872 MW,供電總能力達6373 MW。合肥電廠、合肥二電廠、熱電聯控電廠裝機總容量為2464MW,供電能力為2218MW。其餘用電由區域高壓輸電網提供。現狀500kV肥西變增容至3204 MW;規劃新建500kV肥東變電所,容量為3204MW。
(5)通信工程 到2020年,市域固定電話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行動電話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換機容量達390萬門,行動電話用戶達到480萬戶;小靈通用戶40萬戶;互聯網用戶120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家庭入網率達到60%以上。建成實物傳遞、電子郵政和信息服務等具有較大規模的綜合業務體系。
(6)環衛工程中心城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市域范圍內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處理工藝以焚燒處理為主,填埋處理為最終保證措施,混合垃圾不再進入垃圾填埋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地區無垃圾污染。
(7)防洪排澇工程中心城區:近期100年一遇,遠期200年一遇;
店埠、撮鎮、上派、水湖、雙墩:20—50年一遇;
其它26個城鎮:10~20年一遇;
6、城鎮密集區規劃協調
(1)主城與外圍城市組團
外圍組團分別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次中心,通過快速交通網路與主城便捷聯系;生態廊道穿插其中,與主城形成有機聯系。
(2)主城與周邊城鎮
周邊城鎮沿對外交通軸線拓展,根據自身特點,發揮特色,並與城市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
(3)主城與兩個風景名勝區
主要協調主城與巢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之間的關系。
主城與巢湖風景名勝區:協調濱湖新區與風景名勝區建設的關系,保護巢湖自然生態環境,結合防洪設施建設,恢復濱湖生態濕地,促進巢湖綜合治理。
主城與大蜀山風景名勝區:注重山體與植被的全面維護,保持城市山體制高點的地標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觀與生態環境,加強周邊地段建設的控制,協調城市建設風貌。
二、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1、城市規劃區范圍
本次規劃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合肥市域范圍,總面積7029.4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包括合肥現狀市區、肥西縣南崗鎮、桃花鎮和煙墩鄉,面積約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2、城市性質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區域性交通樞紐,長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職能
(1)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
(4)區域性交通樞紐。
(5)區域旅遊會展、商貿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間發展策略與空間形態
規劃期內城市主要向西、向南發展,適當向北、向東方向發展。老城提升,三面整合,兩向拓展,兩帶控制。城市以老城為中心,沿幾條對外交通放射線向東、南、西南、西、北五個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間形態。
5、城市分區
規劃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八個城市分區:老城區、東區、北區、西區、南區、經開區、高新區和濱湖新區。
老城區:環城馬路以內地區,建設用地面積約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萬左右。
東區:瑤海區行政區域內,即板橋河、南淝河左岸地區,包括瑤海經濟開發區和磨店職教基地,建設用地面積約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萬左右。
北區:除老城區以外的廬陽區行政區域,板橋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區,包括廬陽工業園區,建設用地面積約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萬左右。
西區:蜀山行政區域的一部分,東以金寨路、環城西路為界,西到二環西路、合九鐵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國道為界,包含政務文化新區,建設用地面積約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萬左右。
南區:包河行政區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為界,北到環城南路,東到南淝河,南以312國道為界。建設用地面積約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萬左右。
經級技術開發開區(國家級): 312國道以南,滬-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鐵路以東,派河以北地區,建設用地面積約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萬左右。
高新技術產業區(國家級):東以二環西路、合九鐵路為界,北到董鋪水庫南岸,南到滬-漢-蓉高速鐵路,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蜀山經濟開發區,建設用地面積約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萬左右。
濱湖新區:312國道以南,滬蓉高速公路以東,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區,包括濱湖新區和包河工業園區,建設用地面積約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萬左右。
6、中心城區空間管制
(1)規劃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建成區、適宜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四種用地類型。
(2)建成區
主要指現狀的城市建設用地。
(3)適宜建設區
綜合條件下適宜城市發展建設的用地。新增城市建設用地主要安排在適宜建設區。
(4)限制建設區
主要是指生態敏感區和城市綠楔。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水域生態敏感區和山地、丘陵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的二級保護區、巢湖周邊以及江淮分水嶺。
(5)禁止建設區
規劃將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基本農田、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地質災害區、城市生態廊道以及城市滯洪區等作為禁止建設的控制范圍。
7、工業用地規劃
重點發展「五個工業組團」。
西部工業組團: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蜀山經濟開發區等為主體,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
西南部工業組團:以經濟技術開發區、桃花工業園區、包河工業園區為主體,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相關產業。
北部工業組團:發展廬陽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現代印刷、電力設備、建材、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加強與長豐縣雙鳳經濟開發區相協調。
東北工業組團:以瑤海經濟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物流、服裝、電纜、建材及相關配套產業。
東部工業組團:發展肥東經濟開發區(龍崗),重點發展家用電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輕紡、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
8、倉儲用地規劃
(1)倉儲集中區
規劃將現有倉儲用地集中整合為3個集中區域:利用鐵路交通設置合肥北站倉儲集中區;利用公路交通設置大興倉儲集中區;利用水運交通設置派河倉儲集中區。
(2)危險品倉庫
保留井崗鎮北部危險品倉庫,搬遷合作化路煤氣儲氣站、石油庫、生態公園危險品倉庫至中心城區外圍。
9、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中心城區規劃2個市級中心和6個城市分區中心。市級中心位於老城區和濱湖新區。
規劃公共設施總用地5940.7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16.52%,人均16.50平方米。主要位於市級中心和分區中心內。
10、中心城區交通規劃
(1)中心城區骨架道路布局
城市骨架路網由快速路和I級主幹路組成,快速路網在整個城鎮密集區內構建,規劃為「四橫四縱」網路,I級主幹路布局結構為「環形、放射加方格網」:在二環內組成環網狀,向外圍組團及功能區呈網狀放射形結構。
(2)公共交通規劃
推行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快確立公共客運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導地位。規劃設置「兩橫兩縱」四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長度為120公里,線網密度為0.33公里/平方公里。規劃設快速公交線路總長度180公里,線網密度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環五射」格局。
11、綠地系統與景觀風貌
(1)綠地系統布局結構
綠地系統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風景名勝區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護綠地為紐帶,以大型公園為節點,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的生態綠地系統。
空間格局為「三環四楔五脈多園多廊道」。
(2)城市景觀風貌控制
重點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觀軸線,重視城市步行空間環境,增強旅遊和遊憩線路的明晰性,創造積極的城市開放空間,增加小型公共空間,重視帶狀綠化空間在城市景觀組織中的作用。
12、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
合理布置水廠,現有的二、三、四水廠基本保持現狀的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質,改造供水管網,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對五水廠進行擴建,規劃新建六水廠和七水廠。2020年總供水能力為202.5萬m3/日,其中向周邊城鎮供水約28萬m3/日。城市自來水普及率100%。
(2)排水工程
排水體制採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現有的合流制排水設施,新區規劃嚴格按照分流制建設排水管網。中心城區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污水處理能力為130萬m3/日。
(3)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達到60%以上。積極穩妥地推廣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用於農業灌溉,一部分出水經過深度處理後通過城市中水系統用作城市河湖景觀、綠化、道路澆灑及降塵、建築沖廁、工業低質等用水水源。
(4)電力工程
擴建合肥電廠、合肥二電廠。增容500KV肥西變,新建500KV肥東變,確保中心城區電力供應和主電網安全。
(5)通信工程
中心城區固定電話裝機容量為320萬門,移動通信在繼續發展GSM和CDMA等第二代移動通信網的基礎上,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網,完善移動網路結構;按300米~500米服務半徑設置移動通信基站。建立全市統一的廣播電視傳輸網,優化設施建設和有線電視網路。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結構構建郵政網點體系。
(6)燃氣工程
城市燃氣氣源採用「以天然氣為主,液化氣等為輔」的原則。合肥市利用「西氣東輸」工程,通過定遠高壓長輸管道接入,門站設在三十埠,在門站及合肥經濟開發區、城市北部各設一個儲配站。
(7)供熱工程
城市熱網集中供熱佔中心城區總供熱面積的60%;燃氣供熱佔中心城總供熱面積20%;電採暖供熱面積佔中心城總供熱面積的20%。
(8)環衛工程
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密閉清運、衛生處理系統,垃圾清運機械化程度達到100%,道路清掃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糞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以上,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13、環境保護規劃
(1)水環境保護
各水環境功能區全面達標;生活污水處理率超過90%;工業廢水達標排放。
(2)大氣環境保護
採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熱設備提高熱效率,減少燃煤量,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實施清潔生產,進行源控制。
(3)聲環境保護
雜訊達標區覆蓋率大於95%。
(4)固體廢棄物污染及輻射環境管理防治
繼續加大對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輻射環境的管理工作,切實消除隱患。
14、城市近期建設規劃
(1)城市規模
到2010年,合肥中心城區總人口300萬人,建設用地300平方公里。
(2)近期城市發展方向
近期重點向南、向西發展,建設濱湖新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適度向北部、東部和西南部發展。
(3)近期城市重點發展地區
近期重點建設濱湖新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蜀山經濟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磨店地區、新站北地區、黃山公園地區、森林公園地區等6個地區。
15、規劃實施
本規劃經批准後,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導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市政府各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應嚴格依法行政,認真實施,自覺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城市規劃體系,並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及時修編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分區規劃、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縣城總體規劃;本市其他各行業規劃應與本規劃相協調,確保城市總體規劃的各項內容得到落實。(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新概念:
三大推進
推進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簡稱「三大推進」,是合肥市委在關鍵時期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和大局,是2006年全市工作的主題。
「效能革命」
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環境好不好,根子在機關,關鍵在機關作風、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必須牢牢抓住這一主要矛盾,以「商鞅變法」的精神,深入開展「2006機關效能建設年」活動,來一場「效能革命」,務求以機關作風、幹部作風的大轉變推進發展環境的大優化,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國內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
濱湖新區
「濱湖新區」是合肥市141工程中的一項工程,新區的范圍是南依巢湖,北靠二環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東臨南淝河,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其中312國道以北(北部片區)規劃面積約27平方公里;312國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區)規劃面積約 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邊(南部片區)規劃面積約83平方公里。根據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南部片區一期建設區面積初定為20~30平方公里(具體范圍由概念性規劃確定)。
根據規劃,濱湖新區的核心功能是行政辦公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閑旅遊基地、居住綜合新區等。作為合肥未來通過巢湖,走入長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水上門戶,這里將是合肥未來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區,因此其建築將採用多樣化設計,強調富有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品質。濱湖新區核心區的公共建築群應以高層為主,以利於勾勒出令人賞心悅目富有韻律的城市輪廓。
在濱湖新區內的合適位置,將建設合肥市南部新的中心,合肥也將因此動作從單中心結構轉向多中心結構。
未來的濱湖新區還將是省級休閑旅遊基地,巢湖的風景名勝將被充分利用。同時,根據城市防災和生態建設要求,合肥將保護性開發和利用巢湖資源,充分考慮城市引風口的功能需求,充分考慮新區綠化和生態農業的建設需求。濱湖新區范圍內的圩區,未來將作為景觀農業用地,也將承擔起城市生態調節區的功用。
「城市一卡通」
積極推進城市信息化試點工作,實施「城市一卡通」、數字城管、市民信箱等項目建設,擴大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信息化水平。2007年,合肥將在全市范圍內發行用於城市生活的IC卡,應用於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領域及公用事業繳費、旅遊、商務等各種小額消費應用領域,且為便於市民查詢消費信息,還將建立城市公共事業管理信息平台,把市民的生活信息和消費信息通過使用IC卡進行數字記錄和關聯。同時,合肥市政府公告、社會保障信息、信用卡賬單、水電氣賬單、汽車違章信息等,將通過「市民信箱」迅速傳達給市民。
『肆』 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排名
中國總收入最高的城市毫無疑問上海,在大陸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克拉瑪依市,接近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當然和最富有的東京比起來還遠遠不夠,但是克拉瑪依僅僅是縣級市,而東京怎麼也是日本首都,要是國家重視發展旅遊業政府重金改造像迪拜那樣搞,克拉瑪依會有機會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的小城市的!當然總體收入怎麼可能和大城市比,大城市面積大人口多,還是重復一次比例吧!我一個人有100塊錢,我的5個朋友每個人有35塊錢,誰更有錢的?答案;我比他們更有錢!他們人多錢全部都加起來就比我一個人的多,但是一比一我勝於他們任何一個的!比富有就要分兩種總體和人均收入,要是比人均收入上海比不過克拉瑪依市!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國貿易進、出口大門,深圳也是重金開發的特區主要以科技電子工業開發比如華為手機公司還有出社交軟體的騰訊公司等等,而克拉瑪依主要靠油氣,全世界80%的油氣來自那裡,克拉瑪依僅僅地級市主要資源豐富也成為當地人的財富!
香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上海人口多城市面積也大總收入當然超過香港,香港人均GDP比上海高幾倍,重復一次比例吧!我一個人有一百塊錢,我的5個朋友每個有35塊錢,他們5個人的錢加起來確實比我一個人的多,到底誰更有錢?答案;我!我一個人手上一百塊他們有5個人,人數比我多全加起來才比我的多啦,一比一我贏!所以香港更發達,但是發展速度上海比較快,不知道的人總以為迪拜豪車成群還說世界最富的城市就是迪拜非常幼稚的想法,人均收入迪拜還嫩於香港得多啦!全世界最富的城市.日本首都東京!二戰日本投降美國鎮壓日本軍事,美國軍隊駐扎,還鎮壓經濟發展,一開始日本的娛樂圈都是被美國電影、歌手蓋住,導致日本人主要選擇AV,十幾年過去啦才對日本開放經濟發展,日本娛樂圈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成為全世界音樂市場最好的國家,東京成為全世界人均GDP最好的城市,不要跟我計較迪拜,這里我補充!迪拜是通過重金打造繁華城市吸引有錢人去旅遊消費的,香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同時也來自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商人、企業家等等到香港生存發展還有來旅遊的!迪拜GDP也沒有中國上海強!豪車成群那些都是來自世界多國家的有錢人真以為迪拜人?上海市是中國最大、最經濟繁華城市也是國際一線城市,總體來說GDP比迪拜強好幾倍!上海來自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商人、企業家發展,而迪拜來自世界200多個國家有錢人來消費的地方!這就是不同之處!
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紐約,很多國際行業比如金融、玩具、旅遊太多啦,而迪拜就是政府出錢直接通過綠化改造建立高樓成為國際大都市來消費的,主要靠石油支撐而來靠旅遊行業吸引全球有錢人來消費,滿街成群的豪車來自世界各國而不是迪拜本地的懂不懂?香港同時也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相對於迪拜來說,它是另一種概念,香港作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來說,他的許多行業都是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比如鍾表業,玩具業,旅遊業,金融業等。它具有許多實際的行業,而反觀迪拜,恐怕除了旅遊業以外,沒有實際的行業,可以這么說,阿聯酋的國民都是國家養著的,而國家又靠石油養著的;再來說香港,香港公民不依賴於香港區政府,而反而是香港區政府依賴於香港公民的稅賦,這是其最重要的財政收入。
這其實是它們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依賴性關系。
說到國際化,香港的國際化水平遠遠比迪拜高。
PS: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香港都會比較好的,畢竟香港有許多成熟的行業,上面已經提到了,它具有相當的城市競爭力,當然香港受限於地理位置的影響,城市面積不能再擴張,那麼城市規模就不能再擴大了。
紐約美國最大城市也是美國最富城市,GDP比較對紐約來比的小面積港口城市香港當然香港比不了,因為紐約面積比香港大好幾倍人口也是的,人均收入香港完勝的!
而迪拜,其實就是用石油來供養的城市,就是資源性依賴性的城市,沒有核心競爭力,前途很不光明。
人均收入最高的東京、香港、紐約、上海、迪拜
全球最富有城市排名中國的香港十多年來一直排在上海前面好前面
中國城市人均收入排名這幾年排前十名有香港和澳門,大陸首位就是克拉瑪依市其餘的有內蒙古自治區和浙江省、江蘇省出的排名前十位城市!
『伍』 全國經濟排名前100名的城市
2009年國中國各市GDP排名前1002009年國中國各市GDP排名前100排名 城市 生產總值(億元) 1 上海市14900.9 滬2 北京市11865.9 京3 廣州市9112.7 廣東14 深圳市8201.2 廣東25 蘇州市7740.2 江蘇16 天津市7500.8 津 7 重慶市6528.7 渝8 杭州市5098.6 浙江19 無錫市5000 江蘇210 青島市4890 山東111 佛山市4814.5 廣東312 武漢市4560 湖北113 成都市4502.6 四川114 大連市4410 遼寧115 沈陽市4359 遼寧216南京市4230.2 江蘇3 17 寧波市4214.6 浙江218 唐山市3850 河北119 東莞市3763.2 廣東420 長沙市3744.8 湖南121 煙台市3728.6 山東222 濟南市3351 山東323 鄭州市3300 河南124 哈爾濱3258.1 黑龍江125 石家莊3110 河北226 泉州市3002 福建127 長春市2919 吉林128南通市2860 江蘇4 29 濰坊市2727.7 山東430 西安市2719.1 陝西131 溫州市2527.8 浙江332 福州市2524 福建233 常州市2518.6 江蘇5 34 淄博市2473 山東535 徐州市2390.1 江蘇636 紹興市2375.4 浙江437 濟寧市2279.1 山東638 邯鄲市2150 河北339 大慶市2120 黑龍江240 臨沂市2110.1 山東741 合肥市2102.1 安徽142 包頭市2100 內蒙古143 鄂爾多斯2100 內蒙古244 東營市2076.6 山東845 洛陽市2075 河南246 台州市2025 浙江547 威海市1969 山東948 嘉興市1917.9 浙江649 鞍山市1915 遼寧350 滄州市1900 河北451 鹽城市1860 江蘇752 南昌市1837 江西153昆明市1808.6 雲南154 揚州市1800 江蘇855 保定市1785 河北556 南陽市1780 河南357 金華市1765.9 浙江758 泰安市1700 山東1059 泰州市1650 江蘇960 廈門市1623 福建361 鎮江市1580 江蘇1062中山市1564.4 廣東5 63 德州市1530 山東1164 呼和浩特1520 內蒙古365 太原市1512 山西166吉林市1500 吉林2 67 南寧市1492.3 廣西168 惠州市1410.4 廣東669 江門市1355.2 廣東770 濱州市1350.9 山東1271 聊城市1340 山東1372 岳陽市1316.8 湖南273 榆林市1302.3 陝西274 宜昌市1245.6 湖北275 茂名市1239.8 廣東876襄樊市1201 湖北3 77 棗庄市1200 山東1478廊坊市1200 河北679 常德市1160 湖南380 湛江市1156.17 廣東981許昌市1150 河南4 82 平頂山1140 河南583 淮安市1121.8 安徽284漳州市1113.1 福建485 湖州市1111.5 浙江886 衡陽市1107 湖南487 安陽市1106 河南688 烏魯木齊1095 新疆189 邢台市1090 河北790 焦作市1085 河南791 周口市1073 河南892 新鄉市1054.5 河南993 珠海市1037.6 廣東1094 汕頭市1035 廣東1195 柳州市1030.02 廣西2 96株洲市1020 湖南5 97 通遼市1015 內蒙古498 桂林市1000 廣西399 商丘市1000 河南10100菏澤市953.6 山東15
『陸』 合肥市和保定市哪個城市更好些
那當然是合肥市好些了,不管從國家政策扶持還是經濟規模等級,城市等級,合肥都要逼保定好,氣候就更不用說了。
『柒』 中國大陸各城市人均GPD排名
第一陣營:人均CDP1萬美元以上
深圳: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 蘇州:人均GDP12500美元 鄂爾多斯: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
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2007年深圳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統計快報。深圳2007年人均GDP為10628美元!這是深圳首次躍上人均1萬美元的新台階,也讓深圳成為我國內地目前首個人均GDP過萬美元的城市。[詳細] 蘇州經濟發展有3件寶:園區的親商理念(親商、安商、富商、扶商)、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廣為人們所稱道。而在新時期,更為讓人們看重的是科技創新——蘇州經濟的高速發展。[詳細] 從剛結束的鄂爾多斯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了解到,鄂爾多斯市超額完成今年確定的11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指標,將達到1200億元。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詳細]
第二陣營:人均GDP7000——10000美元
北京:人均GDP超7000美元 上海: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 杭州:人均GDP超8000美元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21日聯合對外發布消息,2007年北京人均GDP首次突破7000美元,2007年北京GDP總量9006.2億元。[詳細] 在近日舉行的市政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市統計局局長潘建新透露,2006年本市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經國家統計局聯審通過,本市去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296.97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詳細] 杭州市發改委預計,2007年杭州經濟總量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人均GDP按2007年平均匯率和戶籍人口計算可超過8000美元。2007年以來,杭州市三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加快,[詳細]
第三陣營:人均GDP4000——7000美元
青島:人均GDP首次超過6000美元 天津: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 鄭州:人均GDP達4400美元
2007年,青島市GDP增長16%以上,人均GDP首次超過6000美元;青島在全國的綜合實力,由2003年的21位上升到第8位。[詳細] 據市統計局對天津市2007年經濟發展運行情況進行的綜合評估,按常住人口計算,2007年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詳細] 初步預計,鄭州市2007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2400億元以上,比2006年增長16%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3000元,約合4400美元,突破了4000美元大關。[詳細]
武漢:人均GDP4700美元 長沙:人均GDP4472美元 成都:人均GDP超4000美元
去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核算為3141億元,在中西部地區與成都一起首次成為全國超3000億元的城市,打破了由東部沿海城市「壟斷」的局面。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4700多美元。[詳細] 預計2007年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到2179億元,同比增長15.2%;人均GDP突破3萬元,達到33000元(約合4472美元),同比增長14.2%。[詳細] 成都市市長葛紅林在中共成都市委十一屆四次全委會上首次披露: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23億元,人均超過4000美元。這表明,成都已邁入中上等收入地區行列。[詳細]
第四陣營:人均GDP1000——4000美元
重慶: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 合肥:人均GDP已達到3853美元 哈爾濱: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重慶市政府今天召開200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改革綜述新聞發布會,據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介紹,初步統計,2007年重慶財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詳細] 2007年,合肥市新增GDP佔全省兩成多,人均增量近5000元。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28125元,比上年增加4922元,按現行匯率計算,合肥市人均GDP已達到3853美元。[詳細] 哈爾濱市統計局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哈爾濱市GDP超過2400億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據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分析,按照發展經濟學觀點,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為經濟起飛階段
『捌』 開封、保定、安慶、桂林、鎮江、吉林六個老省會城市為什麼衰落
開封,保定,安慶,桂林,鎮江,吉林六個省會城市衰落的原因就是因為跟不上時代發展。
『玖』 在中國三十一個省中哪個城市的經濟綜合方面最好
在中國大陸三十一個省中,上海市的經濟綜合方面最好。 2009上半年中國城市經濟排名前130位
1、上海市 6612 (滬)
2、北京市 5308.4 (京)
3、廣州市 3917.3 (廣東1)
4、深圳市 3631.7 (廣東2)
5、蘇州市 3311.05 (江蘇1)
6、天津市 3154.85 (津)
7、無錫市 2350 (江蘇2)
8、重慶市 2322.26 (渝)
9、佛山市 2293.2 (廣東3)
10、青島市 2282.4 (山東1)
11、杭州市 2210.8 (浙江1)
12、沈陽市 2054.2 (遼寧1)
13、武漢市 1983.2 (湖北1)
14、大連市1968.8 (遼寧2)
15、成都市 1951.3 (四川1)
16、南京市 1911.1 (江蘇3)
17、寧波市 1819.8 (浙江2)
18、煙台市 1817.8 (山東2)
19、唐山市 1718.3 (河北1)
20、東莞市 1690.2 (廣東4)
21、濟南市 1531.7 (山東3)
22、鄭州市 1524.3 (河南1)
23、長沙市 1484.1 (湖南1)
24、濰坊市 1402.6 (山東4)
25、哈爾濱市1373.4(黑龍江1)
26、石家莊市1365.4 (河北2)
27、南通市 1350.02 (江蘇4)
28、泉州市 1289.42 (福建1)
29、長春市 1194.3 (吉林1)
30、常州市 1167 (江蘇5)
31、淄博市 1150.5 (山東5)
32、濟寧市 1127.9 (山東6)
33、徐州市 1091.46 (江蘇6)
34、溫州市 1087.49 (浙江3)
35、西安市 1076.3 (陝西1)
36、紹興市 1058.18 (浙江4)
37、臨沂市 1039 (山東7)
38、福州市 1003.2 (福建2)
39、威海市 981.1 (山東8)
40、東營市 936.6 (山東9)
41、大慶市 930 (黑龍江2)
42、邯鄲市 910.4 (河北3)
43、包頭市 900.1 (內蒙古1)
44、台州市 897.88(浙江5)
45、洛陽市 895.8 (河南2)
46、鞍山市 884 (遼寧3)
47、鄂爾多斯 870 (內蒙古2)
48、鹽城市 870 (江蘇7)
49、泰州市 845.45 (江蘇8)
50、嘉興市 841.27 (浙江6)
51、合肥市 835.2 (安徽1)
52、保定市 820.6 (河北4)
53、揚州市 820 (江蘇8)
54、鎮江市 814 (江蘇9)
55、德州市806.2 (山東10)
56、南昌市787.3 (江西1)
57、泰安市784.7 (山東11)
58、金華市772.5 (浙江7)
59、南陽市 770.4 (河南3)
60、昆明市770.2 (雲南1)
61、吉林市 731.3 (吉林2)
62、中山市 708.69 (廣東5)
63、廈門市 696.4 (福建3)
64、太原市 683.9 (山西1)
65、南寧市 671 (廣西1)
66、呼和浩特658.1(內蒙古3)
67、聊城市 646.7 (山東11)
68、濱州市 627.4 (山東12)
69、江門市 612 (廣東6)
70、惠州市 603.2 (廣東7)
71、棗庄市 583.4 (山東13)
72、滄州市 582.48 (河北5)
73、茂名市 560 (廣東8)
74、宜昌市 558 (湖北2)
75、平頂山 550.8 (河南4)
76、岳陽市 539.6 (湖南2)
77、廊坊市 535 (河北6)
78、焦作市 515.8 (河南5)
79、湛江市 511 (廣東9)
80、許昌市 509 (河南6)
81、湖州市 505.63 (浙江8)
82、汕頭市 501 (廣東10)
83、安陽市 496.7 (河南7)
84、襄樊市 488 (湖北3)
85、常德市 484.1 (湖南3)
86、淮安市 483.62(江蘇10)
87、新鄉市 472.47 (河南8)
88、周口市 471.2 (河南9)
89、柳州市 465.13 (廣西2)
90、漳州市 455.6 (福建4)
91、商丘市 453.31(河南10)
92、邢台市 448 (河北7)
93、珠海市 447.8 (廣東11)
94、衡陽市 446.5 (湖南4)
95、株州市 440 (湖南5)
96、烏魯木齊437.5 (新疆1)
97、信陽市 437.1 (河南11)
98、菏澤市 428 (山東14)
99、榆林市 424.11 (陝西2)
100、連雲港 418 (江蘇11)
101、駐馬店 413.4 (河南12)
102、蘭州市 411 (甘肅1)
103、贛州市 410 (江西2)
104、通遼市 392 (內蒙古4)
105、綿陽市 388.59 (四川2)
106、貴陽市 385.1 (貴州1)
107、蕪湖市 380.8 (安徽2)
108、營口市 380 (遼寧4)
109、日照市 378.1(山東15)
110、赤峰市 373.5 (內蒙古5)
111、桂林市 371.61 (廣西3)
112、秦皇島 370.57 (河北8)
113、安慶市 353.3 (安徽3)
114、開封市 353 (河南13)
115、揭陽市 350 (廣東12)
116、咸陽市 347.5 (陝西3)
117、錦州市 347.4 (遼寧5)
118、德陽市347.3 (四川3)
119、郴州市 342.3(湖南6)
120、撫順市 342 (遼寧6)
121、寶雞市 342 (陝西4)
122、龍岩市 336.8(福建5)
123、臨汾市 330.3(山西2)
124、清遠市 329 (廣東13)
125、曲靖市 326.6(廣西4)
126、馬鞍山326.1 (安徽4)
127、肇慶市 318.4(廣東14)
128、九江市 314.9(江西2)
129、本溪市 310 (遼寧7)
130、張家口 304 (河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