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是中國最有名的經濟學家
歷史上中國在西方經濟學領域最有名的經濟學家是馬寅初。1914年馬寅初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士論文《紐約市的財政》在美國引起轟動,並被選為經濟學新生的必讀教材。在1919年回國後,在北大任教。他是當時中國第一個接受正統經濟學教育並有所成就的人。回國後,馬寅初發表了許多經濟學方面的演說和文章,尤其對中國的貨幣體制改革進行了研究。1928年,在大量研究中國金融體系現狀後,他認為當時要採取金本位已經不可能,而且西方國家也有許多已經放棄了金本位,而虛金本位又由於沒有具備絕對實力的中央銀行而為時尚早。所以,馬寅初,作為民國議員,提出了「廢兩改元」的議案。馬寅初的「廢兩改元」實際上是走向虛金本位的第一步。
最終在1933年,在孔祥熙任財政部長時實施了「廢兩改元」,對同一中國貨幣,抵制外國貨幣(「鷹洋」),發展中國經濟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緊接著1934年美國的《白銀條例》對中國金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隨後在1935年發行了中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紙幣,法幣。如果馬寅初的議案能夠早些通過,並在統一貨幣後,平穩過渡到以白銀為本位的法定貨幣體系,後來的中國經濟就不會那麼被動。看看馬寅初全集中的文章就可以看到當初馬老的經濟學水平是與世界經濟學發展水平接近的。
中國後來的經濟學界,在78年以前的計劃經濟中沒有獨立性,98年以前都處於對計劃經濟的批判和市場經濟的探索,後來到現在的學者們大都從美國回來,受美國影響很大,但有獨立見解的幾乎沒有。
Ⅱ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是誰
吳敬璉
吳敬璉(1930年1月24日-),經濟學家,南京人,畢業於復旦大學,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他始終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主張,研究的重點逐步轉向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比較研究方面,形成了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體制改革的想法。有《社會主義的過渡性》《全民所有制經濟論》等著作。
工作歷程:
1954-1984年中國科學院(後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55-1956年跟後來在柯西金時期成為著名改革派經濟學家的前蘇聯專家阿·畢爾曼學習,研究企業財務和國家財政問題
1956-1957年參加全國范圍的體制調查和體制改革研究
1957-1974年12月3日,師從顧准研究經濟學。老師顧准留給病床前的學生吳敬璉最後一句話,「中國的神武景氣終將到來」,「待時守機」
1979——198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副研究員
1979年開始,把研究的重點逐步轉向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比較研究方面。在這種研究的基礎上, 逐步形成了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的想法
1982年和別人合寫的《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經濟屬性和商品經濟屬性》和《試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調節方式》等文章,鮮明地提出社會主義經濟具有商品經濟的屬性
1983——1984年 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和社會政策研究所做訪問研究員
1983年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1984年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198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幹事
Ⅲ 中國最頂尖的經濟學家有哪些
歷史上中國在西方經濟學領域最有名的經濟學家是馬寅初。1914年馬寅初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士論文《紐約市的財政》在美國引起轟動,並被選為經濟學新生的必讀教材。在1919年回國後,在北大任教。他是當時中國第一個接受正統經濟學教育並有所成就的人。回國後,馬寅初發表了許多經濟學方面的演說和文章,尤其對中國的貨幣體制改革進行了研究。1928年,在大量研究中國金融體系現狀後,他認為當時要採取金本位已經不可能,而且西方國家也有許多已經放棄了金本位,而虛金本位又由於沒有具備絕對實力的中央銀行而為時尚早。所以,馬寅初,作為民國議員,提出了「廢兩改元」的議案。馬寅初的「廢兩改元」實際上是走向虛金本位的第一步。最終在1933年,在孔祥熙任財政部長時實施了「廢兩改元」,對同一中國貨幣,抵制外國貨幣(「鷹洋」),發展中國經濟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緊接著1934年美國的《白銀條例》對中國金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隨後在1935年發行了中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紙幣,法幣。如果馬寅初的議案能夠早些通過,並在統一貨幣後,平穩過渡到以白銀為本位的法定貨幣體系,後來的中國經濟就不會那麼被動。看看馬寅初全集中的文章就可以看到當初馬老的經濟學水平是與世界經濟學發展水平接近的。中國後來的經濟學界,在78年以前的計劃經濟中沒有獨立性,98年以前都處於對計劃經濟的批判和市場經濟的探索,後來到現在的學者們大都從美國回來,受美國影響很大,但有獨立見解的幾乎沒有。
Ⅳ 著名的經濟學家和他的著作有哪些
著名的經濟學家和他的著作有:
萊昂·羅賓斯《過去和現在的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資本論》。
大衛·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馬爾薩斯《人口原理》。
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
凱恩斯《通論》。
斯拉法《用商品生產商品》。
羅伯特·席勒《金融與好的社會》。
羅伯特·席勒《新金融秩序》。
喬治·阿克洛夫,羅伯特·席勒《動物精神》。
埃德蒙·費爾普斯《大繁榮》。
艾倫•格林斯潘《動盪的世界》。
成思危《人民幣國際化之路》。
林毅夫《從西潮到東風》。
巴.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
經濟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是衡量一個經濟學人是否經濟學家的唯一標准。在日常生活中經濟學家(英文:Economists)也指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及其應用工作的專家,其通常在經濟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
Ⅳ 我國著名的經濟學者(家)都有誰
法學家,或立法,或立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般來說,中國近代以來法學家分為五代。
第一代是晚清,傳統儒家社會受到西方思想背景的沖擊,許多男性和女性懷著崇高的理想去學習國外的思想,以振興中華民族。有「沈家本、梁啟超」等人代表。
第二代是中華民國早期,石尚款,胡昌青,錢端勝,吳靜雄,王世傑等。在變革的風中,接受社會主義,法學家卻十分凄涼。
私認為當代中國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經濟騰飛和繁榮的助推器。他們的突出貢獻有目共睹。在中國,這樣的一組經濟學家的關鍵是,除了寬松的學術環境和個人的智慧。我們應該站在黨、國家、社會、歷史的地位,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感謝有這樣經濟學者的存在,只有這樣,我們的經濟才能深入。
Ⅵ 我國殿堂級的經濟學家都有誰主要經濟觀點是什麼
殿堂級是指那些在某領域具有巨大貢獻以及深遠影響力的人物或作品。其產生的作用和貢獻可以被視作是該領域發展過程中一個時代的里程碑,在其領域或其時代具有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在經濟學領域,公認的殿堂級人物有亞當斯密、馬歇爾、凱恩斯、薩繆爾森、弗里德曼。
其理論的要義是透過某些因素的變動,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樣。如果產權弱化,或是政府過度干預資源配置時,將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如果能夠定土地產權,明晰產權制度,允許土地自由轉讓,這是使生產要素與土地發揮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門。
所以,個人認為,在我國經濟學家中,大概只有這兩位可以稱得上是殿堂級的經濟學家了吧。
Ⅶ 四大首席經濟學家是誰
四大首席經濟學家是劉詩白、吳敬璉、張維迎、厲以寧。
吳敬璉始終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主張,研究的重點逐步轉向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比較研究方面,形成了對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體制改革的想法。有《社會主義的過渡性》《全民所有制經濟論》等著作。
經濟學家劉詩白的工作歷程:
1954-1984年中國科學院(後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55-1956年跟後來在柯西金時期成為著名改革派經濟學家的前蘇聯專家學習,研究企業財務和國家財政問題。1956-1957年參加全國范圍的體制調查和體制改革研究,1957-1974年12月3日,師從顧准研究經濟學。
Ⅷ 民國時北大四大名師是誰
梁啟超
陳寅格
趙元任
王國維
Ⅸ 中國傳奇母親:一生育6個子女,兩位國母,親手締造民國第一豪門,是誰呢
長子宋子文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研究生,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之後任財政部長,是民國時期極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外交家,曾經過談判使中國收回了關稅自主權。此外,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聯合抗日等,他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次子宋子良先後擔任上海會文局局長、 中國國貨銀行總經理等,還一手創辦了中國汽車製造公司。小兒子宋子安較少涉政,但在商界成就斐然,是著名企業家。
倪桂珍對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對丈夫的扶持是成功的,也正是這樣,宋家才能成為民國時期的名門望族,走出許多傑出人物。
Ⅹ 民國時期清華北大著名的學者教授
1911年4月,清政府設立留美預備學校,因校址是在幾處清代皇家園林遺址上的「清華園」,而得名清華學堂,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15年冬,梁啟超先生來到清華發表演講,即以《君子》為題,提倡「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他認為清華應該是培養君子的地方,勉勵大家「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
民國年間,名動天下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都是誰?
陳丹青繪《清華國學院》,左起: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此後,清華即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並製作校徽。這兩句話具大氣魄,智慧深遠,是中華民族魂的體現,與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長時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異曲同工、相映成輝,成為當時引領中國大學精神的旗幟。
但是,清華建校之後,屢被社會指責為「洋奴學校」 ,認為其忽視中國文化和國情知識的研究。
因此,1925年,清華學校在成立大學部的同時,又增設了一個國學研究院,成為校內與大學部、舊制留美預備部並列的三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之一。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任為吳宓,並聘請當時學術界最負盛名的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學者為研究院導師,這就是後來名動天下、流傳久遠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
民國年間,名動天下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都是誰?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是我國近代最富創見性的學術奇才,享有國際盛譽的大學者。他學貫中西,在哲學、文學、戲曲史、甲骨文、漢晉木簡、敦煌文獻、西北地理、蒙元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並在諸多學術領域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梁啟超因此稱他是「學界重鎮」 ,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人物,並譽之為中國現代文化的「金字塔」 ,就連一向極少贊譽別人的魯迅也不得不承認: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
在清華大學期間,王國維以其精深的學識、篤實的學風、科學的治學方法和樸素的生活影響了清華學子,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專家學者,被時人稱為「教授的教授」。
民國年間,名動天下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都是誰?
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1929年),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更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維新派」代表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網路全書式」的巨人。
梁啟超先生對近代中國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許多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當時,學術界公認「章太炎為南方學術界的泰山,梁啟超為北方學術界的北斗。」
陳寅恪(1890年—1969年),留洋十六載,於哈佛、柏林等歐美名校轉學過很多次,沒有拿回來一張博士文憑,卻在年僅35歲成為世人公認的國學大師。
陳寅恪是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民國年間,名動天下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都是誰?
趙元任
趙元任(1892年—1982年),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191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25年,趙元任回國後即在清華大學教授數學、物理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和西洋音樂欣賞等課程。
在「四大導師」之中,只有趙元任一人獲得美國博士學位,還是畢業於哈佛大學。而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格三人,都不是高學歷,有的甚至連學士學位也沒有。
這種現象,使清華大學多了一條被後世廣為稱道的鮮明特點:即重視真才實學,不慕虛名,不輕信文憑。
這四大導師學貫中西文化,倡導教育和學術獨立。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在這幾位國學大師的影響下,很快成為了民國年間「大師時代」的開端,開創出一股研究國學的新風氣,成為清華大學學術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