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唐朝採用什麼措施發展經濟

唐朝採用什麼措施發展經濟

發布時間:2022-10-25 20:28:42

① 唐太在經濟方面實行了哪些措施拜託了各位 謝謝

唐朝盛世主要指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兩個盛世局面是為歷代人民所稱頌的,經過研究,我們認為之所以能出現「盛世」的局面,其原因如下: 一、政治上注意以史為鑒,選賢任能,從諫如流。 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訓,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而,他經常告誡各官員要處理好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關系。 太宗還比較重視人才選拔和發現人才。唐太宗深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把選拔優秀人才作為朝廷的頭等大事來對待。他強調要德才兼備,不避親仇,注重品德。此外,唐朝對科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實施,也為廣選人才開辟了基本途徑。 唐太宗能夠虛懷博納,從諫如流。魏徵在諫臣中尤為突出,他曾對太宗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魏徵和太宗討論問題能直言進諫,既使引起了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讓。初唐時由於太宗的虛懷納諫,避免了封建君主制度下由於皇帝的獨斷專行而產生的許多弊病。 二、經濟上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李世民重視農業生產,積極推行一系列重農業的政策,輕徭薄賦。隋末唐初戰亂頻繁,人口稀少,李世民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法,限制世族,豪強對土地的壟斷和霸佔,一方面鼓勵農民遷往荒地開荒,這一系列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同時,李世民比較注意勤儉節約,做了皇帝後,住得仍是隋朝的宮殿,大部分已經破舊。當洛陽發大水,百姓房屋被沖毀時,他還下令拆掉洛陽的一些宮殿,把木材分給百姓修房用。 三、軍事上實行「寓兵於農」的兵制。 唐前期沿襲了前代的府兵制,到太宗時進一步得到改進,使之更為完善。府兵制是建立於均田制基礎上,府兵戰時出征,平時在籍,春、夏、秋務農,冬季習武,兵農合一。對「貞觀之治」起到積極效果。到唐玄宗即位時期,由於邊防危機已十分嚴重,也為順應時勢,改府兵為募兵,養馬屯田,憑借強盛的國力和兵力,逐步恢復了失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安寧,之後不久,便出現了有名的「開元盛世」。由此可見,軍事制度的正確與否,也是一個國家興盛的重要標志與保障。 四、文化方面,銳意經史,倡導儒學。 李世民深知「武以定邦、文以興國」的道理,極其注重改革科舉制度,發展學校教育,為唐朝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 貞觀時期崇孔尊儒,興學重教,正是儒學發展的關鍵時期之一。開元年間,是我國文學史上詩歌創作最為繁盛的時代,涌現了李白、杜甫等風格各異的偉大詩人。詩歌創作的繁榮與唐玄宋的提倡是分不開的,唐玄宗喜愛李白的詩,就把李白從一個平民百姓直接提升入翰林院,還多次召李白入宮,在物質生活方面給予優厚待遇,唐玄宗的行為鼓勵了更多人投身於詩創作,並且精益求精,使詩歌藝術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民族關繫上採取 「華夷一體」等較為平等的民族政策,慎征伐,重安邊,以和親代替戰爭. 漢民族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一直都是歷代統治者十分重視的。唐太宗通過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處理民族矛盾,改善民族關系。對於那些被征服的以及主動來歸附的少數民族部落,注意不強行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並且任命他們原來的首領擔任各級官職,管理本地區或本部落的人民。同時,送給他們農具、耕牛等物品,幫助他們發展農牧生產。此外,唐太宗還十分注意用「和親」的方式,來加強與少數民族間的聯系和團結。他多次把宗室女兒嫁給少數民族的首領,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皇帝的戰、和兩手的成功運用,實現了邊境地區的統一和安定,民族間交往的密切。

② 唐太宗時期採取了哪些發展經濟措施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②他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如「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敢於直言的魏徵等。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避免宰相專權。 ④合並州縣,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減輕人民負擔。 ⑤重視文化教育,完善科舉制,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中央設國子學、太學等,學校還有了專業分科,如醫學、算學、天文學等。 ⑥唐太宗以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民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尊稱他為「天可汗」。唐太宗還設立安西都護符作為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加強了唐蕃友好關系,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發展。⑧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學習熬制砂糖的技術 結果貞觀之治」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

③ 唐太宗在經濟方面實行什麼措施

措施:輕徭薄賦,提倡節儉,力戒奢侈浪費;知人善任,重視納諫;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權力;合並州縣,精簡機構,以節省財政開支,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科舉制。效果: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較為清明,經濟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④ 唐太宗採取哪些措施來發展經濟.鞏固統治

唐太宗從隋亡中吸取教訓。採取措施,調整統治政策,實行均田制,租庸調制,採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完善科舉制,鞏固中 央集權,緩和階級矛盾,發展生產,重視選官用人和納諫。

⑤ 請你列舉唐太宗為發展經濟所採取的主要措施

1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2狹鄉遷寬鄉。所謂「狹鄉」,就是人均土地面積少,人口密集的地區。所謂「寬鄉」,就是人均土地面積少,人口較多的地區。說白了就是
人少地多的地方 。使得每個可授田的人口得到的土地達到政府的規定。不過這個設想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大部分土地問題,但是最後農民還是沒有能夠拿到規定土地,至少歷史記載是這樣的。

3攘外安內。唐太宗時期,除了東征高句麗失敗以外,其他的戰爭(如漠北薛延陀、東西兩突厥,吐谷渾等)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尤其是打敗了強大的突厥部落,非但維護了唐民的利益,而且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發展,並且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戰爭的連連勝利確保了國內發展的有利環境,唐朝的商業空前發達。

4實施均田制和租庸調制。

⑥ 唐玄宗採取了哪些措施發展了唐朝的經濟

即位之初,採取措施,保持了政治穩定。曾裁汰冗員,裁減閑散機構,慎選官吏,整頓吏治。又曾親自復試吏部新任縣令,斥退不合格者40餘人。
重視農業生產。接受姚崇建議,派專使督察州縣大力捕蝗,減輕災害。另外各地屯田,加強農田水利管理。
開元十一年, 玄宗廢除伏兵番上宿衛制,改用募兵制。開元25年,又全部招募人員戍邊。這樣的兵制改革,節省了番上、戍邊往來於途的大量人力物力消耗,減輕了人民負擔。

⑦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就一蹶不振,那時候經濟改革做了哪些措施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經濟一蹶不振,藩鎮割據局面沒有絲毫消除,許多城池被毀,國家重建資金窘迫。隨著均田制被破壞,國家的財政賦稅與稅收,都已經無以為繼。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家許多政治家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

一是中唐劉宴的財政改革。劉宴是中唐時期著名的理財家,在擔任戶部侍郎、充度支、籌錢、鹽鐵等使期間,積極開展了鹽政、漕運、賦稅、鑄幣、平抑物價等方面的財政經濟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改革鹽法。

兩稅法,更加實際,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古代稅收征取辦法,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有利於國家財政的進一步充實。在兩稅法實施中,無論有錢人,還是窮人,都要交稅,只不過交稅的額度不一樣,國家根據每戶的資產情況分為九等,按照等級課稅。同時,兩稅法的實行,弱化了原先的人身依附關系,所有人都有了獨立的戶籍,使社會更加平等。

⑧ 貞觀年間在經濟上採取了什麼措施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年間,經濟上採取一系列的措施,發展農業和商業。
如在農業方面,採用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租庸調制是貞觀之治實行的賦稅制度,以徵收穀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在推行過程中,薄賦尚儉,振災恤貧,讓人民得到休養生息。
唐太宗初年,大力提倡商業,給商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對外經貿的開放,促進絲綢之路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唐朝採用什麼措施發展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2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