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綿萆薢的經濟價值如何

綿萆薢的經濟價值如何

發布時間:2022-10-25 06:12:19

『壹』 玉米須熬水的功效

玉米須有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膽汁內有機物和渣質減少,粘稠度、比重和膽紅素含量降低;利用玉米須可以幫助膽汁分泌跟促進膽汁排泄的效果,讓膽汁內的渣質減少,降低粘稠度跟膽紅素含量。

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玉米須含有維生素K,因為對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有治療效果。並且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而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降壓機制是以中樞性為主。所以玉米須煮水對降三高有幫助作用。

(1)綿萆薢的經濟價值如何擴展閱讀:

玉米須服用的時候應該注意量,不能只看到它的好處,就一味的過多食用,反而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每天玉米須的量應該控制在3~5g。

在用玉米須泡水之前,應該保證它的新鮮,不要使用一些發霉或者存放很久的玉米須,使用的時候,用水進行充分的清洗。

『貳』 這個是什麼中葯啊,有人知道嗎

葯材簡介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葯材。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其「主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 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杜仲是中國特有葯材,其葯用歷史悠久,在臨床有著廣泛的應用。迄今己在地球上發現杜仲屬植物多達14種,後來它們在大陸和歐洲相繼滅絕。存在於中國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屬僅存的孑遺植物,它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對於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以及中國植物區系的起源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現己作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卷。

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對杜仲成分進行了反復細致的研究,杜仲游離氨基酸極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質,是和絕大多數食品類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夠水解檢出對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測定了杜仲所含的15種礦物元素,其中有鋅、銅、鐵等微量元素,及鈣、磷、鉀、鎂等宏量元素。

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清除體內垃圾,加強人體細胞物質代謝,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體血壓,分解體內膽固醇,降低體內脂肪,恢復血管彈性,利尿清熱,廣譜抗菌,興奮中樞神經,提高白血球數量,增強人體免疫力等顯著功效。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25克;浸酒或入丸、散,6~10克。

功用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

臨床應用
1.杜仲酒(《外台秘要》)治卒腰痛。杜仲、丹參各25g,川芎15g。上3味切,以酒2斤漬5晚,隨性少少飲之。方中杜仲配伍各葯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2.思仙續斷丸(《本事方》)治肝腎風虛氣弱,腳膝不可踐地,腰脊疼痛,風毒流注下經,行止艱難,小便余瀝,此葯補五臟內傷,調中益精涼血,堅強筋骨,益智輕身。杜仲150g,五加皮、防風、薏苡仁、羌活、續斷、牛膝各90g,萆薢120g,生乾地黃150g。上為末,好酒3升,化青鹽90g,用木瓜250g,以鹽酒煮成膏,和杵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方中杜仲配伍續斷治肝腎不足之腰膝酸痛,腿軟無力,行走不利等症。

3.單味配豬腰子同燉吃,治腎虛腰背酸痛,腿膝軟弱,小便頻數。

此外在臨床上還可以應用於以下幾方面:

①治療高血壓病

以10%杜仲酊每次30滴,日服3次。共治119例,經1~23個月的觀察,療效滿意者51例(42.8%),平均治療9.1個月;稍進步者15例(12.6%);無效者53例(44.6%)。未發現不良反應。另有以5%杜仲酊每次5毫升,日服3次,治療124例,對早期高血壓病的療效較好,在治療1個半月內有4例血壓降至正常;對重症高血壓則不能遏制其發展。有人認為杜仲對自覺症狀的改善較其它葯物顯著。曾用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並肼苯噠嗪三組進行療效對照,結果降壓效果以杜仲最差,有效率為50%,其它兩組分別為90%、95%;但自覺症狀的減輕則以杜仲為最佳,佔82.5%,其它兩組分別為65.1%:61.3%。實驗觀察證明,炒杜仲的降壓作用比生杜仲的降壓作用大,醇浸液比水煎液的降壓作用小。

②治療小兒麻痹後遺症

用杜仲1.5兩,豬腳1隻;加水適量,文火熬4小時,取葯汁每日2次分服;次日將葯渣另加豬腳1隻再行煎服,隔日1劑,共服10劑。治療1例病史二年的患兒,用過中、西醫及新醫療法均無效,經用上方,同時進行肌肉按摩及功能訓練,1周後,肌力開始有進步,可獨立行走30米;2周後能獨立行走200米,步態較穩,肌力顯著進步;第3周已能獨立行走600米,步態穩健有力。

據日本大學葯學系高橋周七教授的最新研究表明,杜仲可以提高機體膠原蛋白的新陳代謝,小鼠試驗結果顯示,服用杜仲粉的小鼠膠血清內原蛋白含量增加1.6倍,作為膠原蛋白指標之一的羥基脯氨酸也多出1.3倍。因此杜仲具有減肥和美容的作用。

葯膳配伍
杜仲科木本植物杜仲的樹皮。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4~6月剝取,颳去粗皮,經堆置至內皮呈紫褐色,曬干。切塊或絲,鹽水炒用。

[性能]味甘,性溫。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參考]含杜仲膠、杜仲甙、黃酮類、鞣質。

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鎮靜、鎮痛和利尿作用;有一定強心作用;能使子宮自主收縮減弱,對子宮收縮葯有拮抗作用;有較好的降壓作用,能減少膽固醇有吸收,以炒杜仲的煎劑最好。

[用途]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軟,陽痿萎尿頻;肝腎虛弱,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或習慣性流產;高血壓病。

[用法]一日10~15克。煎湯,浸酒,泡茶,入菜餚。

[附方]

1,杜仲煨豬腰:杜仲10克,豬腎1個。豬腎剖開,去筋膜,洗凈,用花椒、鹽淹過;杜仲研末,納入豬腎,用荷葉包裹,煨熟食。

源於《本草權度》。本方主要以杜仲補肝腎、強腰止痛。用於腎虛腰痛,或肝腎不足,耳鳴眩暈,腰膝酸軟。

2,杜仲爆羊腎:杜仲15克,五味子6克,羊腎2個。杜仲、五味子加水煎取濃汁;羊腎剖開,去筋膜,洗凈,切成小塊腰花放碗中,加入前汁、芡粉調勻,用油爆炒至嫩熟,以鹽、姜、蔥等調味食。

源於《篋中方》。本方以杜仲補腎強腰,五味子補腎固精。用於腎虛腰痛,遺精尿頻。

3,杜仲寄生茶:杜仲、桑寄生各等分。共研為粗末。每次10克,沸水浸泡飲。

本方用二葯補肝腎,降血壓。用於高血壓而有肝腎虛弱,耳鳴眩暈,腰膝酸軟者。
營養知識杜仲知識介紹:該品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杜仲由於葯用價值高,並且用途廣,所以杜仲又被人們譽為「植物黃金」。杜仲的特徵是表皮草質,內有韌性較強的狀白絲相連,剝皮後又生。只要保護好母樹,便可以經常剝皮,一年一次。

杜仲葯材呈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卷,大小不一,厚3至7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或縱裂槽紋;有的樹皮較薄,未去粗皮,可見明顯的皮孔;內表面暗紫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微苦。以皮厚而大,粗皮刮凈,內表面暗紫色,斷面銀白橡膠絲多而長者為佳。

杜仲適合人群:適宜高血壓患者、習慣性流產婦女、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腎氣不足者。

陰虛火旺者慎服。(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杜仲食療作用:該品味甘、微辛,性溫。歸肝、腎經。氣和潤降。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尿頻,小便余瀝,陽亢眩暈,風濕痹痛,陰下濕癢,胎動不安,漏胎小產。

杜仲做法指導:可以用來泡茶,泡酒,或在烹飪時作為輔料添加於菜品中。

凡肝腎不足,腰膝酸痛,或足膝痿軟無力者,可與補骨脂、胡桃仁、金狗脊、萆薢、牛大力、千斤拔等配伍;該品常用於沖任不固所致的胎動不安或習慣性隨胎。可單用煮棗肉為丸服;或配伍續斷、桑寄生、熟地黃等,以增強補腎固胎作用;對於妊娠下血者,則可與人參、阿膠、當歸等合用。
杜仲飲料
1、杜仲茶簡介
杜仲茶是以杜仲初春芽葉為原料,經專業加工而成的一種茶療珍品,是中國名貴保健葯材,具有降血壓、強筋骨、補肝腎的功效,同時對降脂、降糖、減肥、通便排毒、促進睡眠效果明顯。

2、杜仲茶原料及分布
杜仲是遠古時代倖存下來的珍稀樹種,由於杜仲葯用價值巨大,國家葯材部門將「杜仲、七葉一枝花、冬蟲夏草、熊膽」列入四大緊缺專控葯材,而對於杜仲芽葉更有「杜仲全身都是寶,芽葉一片求長生」的美譽。

目前,在南部各省如湖南、湖北,河南、陝西,甘肅等均有分布,但論口味、養生保健當屬生長在在湖南境內、南嶺、南山、雪峰山三山環繞緩沖之地的次原始森林中野生杜仲林,樹齡皆在百年以上,為保護這一珍稀樹種,當地政府成立了專業的林業專家團隊為杜野生杜仲林提供規劃與保障。

3、杜仲茶的飲用方法
配方:杜仲茶5—15克

用法:85度左右開水沖泡,以500毫升水為宜,加蓋悶泡5分鍾,效果最佳。

酌飲:保健量15—25克/天,治療量30克/天

說明:每泡反復沖泡不宜超過3次

功效:降血壓、強筋骨、補肝腎的功效,同時對降脂、降糖、減肥、通便排毒、促進睡眠效果明顯。

注意:杜仲茶切忌洗茶,頭泡茶水有效成分更高。

4、杜仲茶適用人群
1、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人群

2、高血壓伴有血脂、血糖異常人群

3、腎虛,體虛乏力人群

4、失眠多夢,皮膚粗糙、暗淡人群

5、體弱多病,腰膝酸軟、免疫力低下人群

脂肪過多人群人群亞健康疾病人群

5、杜仲茶的功效作用
杜仲茶可喝也可吃。這是因為生命方程杜仲雄花茶的原料100%選自全球最大的有機杜仲基地,無污染、無農葯,擁有國家質檢總局出具的有機食品認證證書;而且經過十餘年品種改良和技術創新,採用國家專利技術研製,絕對不含任何致癌或有毒物質。

相反地,杜仲雄花茶中豐富的天然活性物質還具有抗病毒及解毒的功效,是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葯科技開發交流中心評定的「養生保健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因此,杜仲雄花茶的最佳飲用方法就是沖泡2~3次後,將茶渣嚼食,得到100%的營養與健康。

杜仲茶具有補血與強壯筋骨的作用,經常久坐,腰酸背痛的人易常喝。若是女性朋友還可以在生理期的末期與四物湯一起服用。[7]
注意事項
在服用杜仲的期間,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鬆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叄』 這是什麼植物,莖上面有刺,有什麼葯用價值嗎

菝葜,攀緣狀灌木。

葯用價值:以根莖入葯。主要含皂苷、生物鹼成分。性味甘,溫。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主治關節疼痛,肌肉麻木,泄瀉,痢疾,水腫,淋病,疔瘡,腫毒,瘰癧,痔瘡。經濟及觀賞:根狀莖可以提取澱粉和栲膠,或用來釀酒。多做地栽,可在棚架、山石旁進行種植,亦可作為綠籬使用。

攀援灌木;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則的塊狀,粗2-3厘米。莖長1-3米,少數可達5米,疏生刺。葉薄革質或堅紙質,干後通常紅.褐色或近古銅色,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長3-10厘米,寬1.5-6 (-10)厘米。

下面通常淡綠色,較少蒼白色;葉柄長5-15毫米,約佔全長的1/2-2/3具寬0.5-1毫米(一側)的鞘,幾乎都有卷須,少有例外,脫落點位於靠近卷須處。

(3)綿萆薢的經濟價值如何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如果有條件,宜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土壤。[2]

定植方法:地栽,菝葜多在分株後盡快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開闊、排水良好、疏蔭之地。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開穴。可在穴中施用豬糞作為基肥,注意要將其用底土蓋好。

以免燒根。通常每穴放入所分的新株一叢,先將其扶正,使根系展開,然後覆土壓實。接著澆透水一次,經3-5天後,還要再澆二水。

管理要點:菝葜喜微潮偏乾的土壤環境,稍耐旱,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豬糞作為基肥外,夏秋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

菝葜喜疏蔭環境,忌日光直射,最好保證植株每天接受不少於2小時的散光照射。它喜溫暖,較耐寒,在18-28℃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較好,可耐-10℃的低溫。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菝葜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肆』 李時珍吃苦的故事

李時珍 Li Shi Zhen
(1518年-1593年)
字東璧,號瀕湖,身高約合現今1.63米,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李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經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載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葯1094種。礦物、動物及其他葯798種,有374種為李氏所新增。每種葯首先以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誤,詳述產狀;再次是氣味、主治、附方,說明體用。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葯物學的寶貴遺產,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本草綱目》的故事於行醫的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 「品數既繁,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葯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從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此事,為了「窮搜博採」,李時珍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萬余卷的醫書,還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及敦煌的經史巨作連數位前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葯學的詩句。而這些詩句也確實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葯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葯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葯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葯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葯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葯名的混雜,使葯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十分的不明。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葯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葯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葯,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極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
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葯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葯物標本。
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葯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葯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葯。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葯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采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葯圃里,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葯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
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葯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准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以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葯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葯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過去比較常用的中葯。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食蟻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葯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葯1892種,新增葯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葯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編輯本段二、李時珍的太醫院生涯
1551—1556年這段時間內,封建皇帝征如醫官,下令各地選拔醫技精湛的人到太醫院就職,於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時珍,也被推薦到了北京。
關於李時珍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史學界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出任太醫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擔當御醫(正八品)。無論其職位高低,李時珍被薦於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太醫院的工作經歷,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他創造《本草綱目》埋下很好的伏筆。
這期間,李時珍非常積極地從事葯物研究工作,經常出入於太醫院的葯房及御葯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全國各地的葯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他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與此同時他也可能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信息,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葯物標本,使他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談到這一點,就必須聯繫到明代宮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書籍——《本草品匯精要》。
2002年,中國文化研究會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匯精要》,該書是明孝宗於弘治16年(1503)8月下詔太醫院編修的一部國家葯典。在司設監太監劉文泰的組織下,一個設有總督、提調、總裁、副總裁、篡修、驗葯等9種職位的修撰班子組成,包括謄錄、繪畫人員在內共49人。在經歷一年半修訂後,葯典編纂完成。編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證類本草》舊例順序,把入葯之物分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為上、中、下三品編寫,全書共收葯物1815種,正文用朱墨兩色分寫。正文之前繪有精美的彩色寫生圖達1358幅之多,是中國第一部大型彩繪圖書。同時編撰者還舍棄了當時已比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術,而由14位工匠分色繕寫文字,8位宮廷畫師負責繪圖。全書完成後,由明孝宗親自撰寫序言,並仿照《永樂大典》格式裝幀成36冊,裝入楠木盒中保存,是為明代宮廷的正統抄本。
但是,此書完稿後僅兩個月,明孝宗卻意外「駕崩」,其死因成為天大疑案。而原書編纂人員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謀害孝宗皇帝,遭到查辦,於是這部明代葯典《本草品匯精要》一直封藏在宮中內庫里。後不知通過何種途徑於1877年藏入羅馬國家圖書館。
李時珍是在距此事約50年左右進入太醫院任職的,他不可能前朝舊事一無所知。而此時孝宗後繼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皇帝30餘年,對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關心,所以封藏在宮中的《本草品匯精要》有可能在不公開的情況下得以窺見,因此不能排除李時珍在太醫院工作期間很幸運地看到了此書。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促使他意欲編著一部能超出此書的新本草專著,而在太醫院的工作環境是不可能滿足他的想法、實現願望的,因為李時珍淡於功名榮祿,所以在太醫院任職沒有太長時間,就託病辭職歸家了。
編輯本段三、《本草綱目》的重大貢獻

在李時珍任職太醫院前後的一段時期,經長時間准備之後,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葯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采葯,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本草綱目》凡16部、52卷,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葯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葯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葯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葯物形態圖1100餘幅。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盡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我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葯學著作。
面對浩瀚的本草寶庫,如何駕馭、操縱它便成為最關鍵的問題。可以說這是李時珍最大的貢獻之一。他不僅解決了葯物的方式、檢索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他對植物分類學方面的新見解,以及可貴的生物進化發展思想。李時珍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襲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把葯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萊、果、木、器服、蟲、鱗、介、禽、獸、人共16部,包括60類。每葯標正名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書中還系統地記述了各種葯物的知識。包括校正、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錄、附方等項,從葯物的歷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敘述甚詳。尤其是「發明」這項,主要是李時珍對葯物觀察、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新發現、新經驗,這就更加豐富了本草學的知識。
根據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時珍在植物學方面所創造的人為分類方法,是一種按照實用與形態等相似的植物,將其歸之於各類,並按層次逐級分類的科方法。李時珍將一千多種植物,據其經濟用途與體態、習性和內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類物質向上歸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為綱),部下又分成30類(如草部9類、木部6類、菜、果部各7類、谷5類是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種。他不僅提示了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而且還統一了許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總之,李時珍採用以綱挈目的方法,將《本草經》以下歷代本草的各種葯物資料,重新進行剖析整理,使近200萬字的本草巨著體例嚴謹,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內容詳備。實乃「博而不繁,詳面有要」。
雖然《本草綱目》是一部葯物學專著,但它同時還記載了與臨床關系十分密切的許多內容。原書第三、第四卷為「百病主治葯」,記有113種病症的主治葯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內傷雜病中,就包括有專門治療傷寒熱病、咳嗽、喘逆類的葯物,第四卷則主要為五官、外科、婦、兒科諸病。原書中明確提出能治療瘟疫的葯物有:升麻、艾葉、臘雪、丹砂、陽起石、火葯、大青、麻黃、威靈仙、葎草、大麻、大豆豉、葫、竹筍、梨、松、豬苓、竹、石燕、犀、桃蠹蟲等20餘種。
此外,《本草綱目》中收載各類附方11096首,涉及臨床各科,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為舊方,其餘皆為新方。治療范圍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所用劑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許多方劑既具科學科,又有簡便廉驗之特點,極具實用性。如治療咳嗽病的方劑,即在多種葯物附方中出現,舉例如下:
肺氣喘急:馬兜鈴二兩(去殼及膜),酥半兩(入碗內拌勻,慢火炒干),甘草(炙)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溫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鴨掌散:用銀杏五個,麻黃二錢半,甘草(炙)二錢。水一鍾半,煎八分,卧時服。又金陵一鋪治哮喘,白果定喘湯,服之無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個(炒黃),麻黃三錢,蘇子二錢,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錢,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一錢半,甘草一錢。水三鍾,煎二鍾,隨時分作二服。不用姜。
肺熱痰咳,胸膈塞滿:用栝蔞仁、半夏(湯泡七次,焙研)各一兩。薑汁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姜湯下。
因此,《本草綱目》在臨床治療方面亦有伋高的參考價值。
編輯本段四、《本草綱目》最著名的金陵版及其它版本
《本草綱目》脫稿於1578年,又經過反復三次修改後終於定稿。為了能盡快刊刻此書,李時珍不顧年高體弱,於1580及1590年兩次前往太倉和南京,請當代文學家、曾任刑部尚書的王世貞作序,之後經金陵出版書商胡承龍應允刻印。從1590年(明萬曆十八年)起,至1593(明萬曆二十一年)止,前後歷時四年才全部刻完。在原書即將出版之時,李時珍告別人世,沒有能目睹自己心血的問世。三年後的1596年,《本草綱目》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稱金陵版。目前該版本已成為世界珍寶,存世不多。根據日本著名醫史文獻學者真柳誠教授的研究,該書在世界各地收藏情況如下( 括弧內為目錄中所列):
1)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本(別42函 8號)
全帙本。為井口直樹所獻本。內閣文庫所藏這一金陵本,於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

『伍』 炒杜仲與生杜仲的區別是什麼

生杜仲和熟杜仲區別在於是否經過炒制。

生杜仲

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凈,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

熟杜仲

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後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乾。(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炒制後,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於煎出。

(5)綿萆薢的經濟價值如何擴展閱讀

杜仲游離氨基酸極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質,是和絕大多數食品類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夠水解檢出對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測定了杜仲所含的15種礦物元素,其中有鋅、銅、鐵等微量元素,及鈣、磷、鉀、鎂等宏量元素。

葯用杜仲,即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葯材。其味甘,性溫。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沖任、固經安胎的功效。 可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軟無力,肝氣虛引起的胞胎不固,陰囊濕癢等症。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

現代研究杜仲具有清除體內垃圾,加強人體細胞物質代謝,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體血壓,分解體內膽固醇,降低體內脂肪,恢復血管彈性,利尿清熱,廣譜抗菌,興奮中樞神經,提高白血球葯理作用。

『陸』 新疆常見中草葯的種類及用途

新疆一支蒿:

【別名】一支蒿

【來源】菊科艾屬植物岩蒿Artemisia rupestris L.,以全草入葯。夏秋采全草,曬干。

【性味歸經】辛,微溫。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胃痛,胃脹,痛經;外用治痔瘡出血,無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備注】據謂本品經葯理試驗認為有抑制癌細胞能力。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
新疆雪蓮:

【別名】雪荷、塔格來依力斯[維語]

【來源】菊科風毛菊屬植物新疆雪蓮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ex Maxim.,以全草入葯。夏季開花時採收,陰干。

【性味歸經】微苦,熱。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散寒除濕,強筋助陽。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肺寒咳嗽,小腹冷痛,閉經,胎衣不下,陽痿。

【用法用量】 2~5分,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孕婦忌服。

【備注】(1)本品有毒,過量後可出現大汗淋漓。注意用量,避免發生中毒事故。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紫草
(《本經》)

【異名】藐、茈草(《爾雅》),紫丹、紫苭(《本經》),地血(《吳普本草》),茈蔰(《廣雅》),紫草茸(《小兒葯證直訣》),鴉銜草(《綱目》),紫草根(《現代實用中葯》),山紫草(《江蘇植葯志》),紅石根(《遼寧經濟植物志》)。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

【植物形態】①紫草
多年生草本,高達90厘米。根直立,圓柱形,略彎曲,常分歧,外皮暗紅紫色。莖直立,單一或上部分歧,全株被粗硬毛。葉互生,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6厘米,寬約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糙伏毛。聚傘花序總狀,頂生;花兩性;苞片葉狀,兩面具粗毛;花萼短筒狀,5深裂,裂片狹漸尖;花冠白色,花冠管短,先端5裂,喉部具有5個鱗片狀附肢,基部具有毛狀物;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中部,花絲短或無;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線形,柱頭槌狀,淺裂。小堅果直立,卵圓形,淡褐色。種子4枚,卵圓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於山野草叢中、山地陽坡及山谷。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安徽、廣西、貴州、江蘇等地。

②新藏假紫草
多年生草本,高25~35厘米,全株被白粗硬毛。根直生,略呈圓錐形,支根常數個扭轉在一起。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兩歧,被長硬毛。根生葉叢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約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黃綠褐色;莖生葉互生,較短小,無柄。蠍尾狀聚傘花序密集於莖頂,花兩性;苞片線狀披針形,具硬毛;花萼短筒狀,裂片5狹窄葉狀,與花冠等長或超出;花冠長筒形,紫色或淡紫色,長達1.5厘米,裂片5,橢圓形,外側略被白毛,喉部與基部光滑;雄蕊5,花絲短或無;子房上位,花柱纖細,柱頭槌形,2深裂。小堅果闊卵形,淡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於高山野草叢中或向陽坡地。分布新疆、西藏、甘肅等地。

③滇紫草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直立,圓柱形,質堅硬,外皮暗紅紫色。莖單一,直立,無柄;基生葉狹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約20厘米,寬約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表面被糙伏毛,葉背中脈被長硬毛;上部葉漸小,披針形。蠍尾狀聚傘花序呈圓錐形;花兩性;萼筒幾全裂,裂片線形至披針形;花冠筒狀,紅色,長約1.4厘米,先端5淺裂,裂片呈三角形,反卷;雄蕊5,花葯5個相連包圍花柱,基部楔形,花絲短,被白色柔毛;子房上位,深4裂,花柱露於花冠之外。小堅果卵形,淡褐色。花期初夏。
生於向陽山坡草叢中。分布雲南及西藏、四川、貴州。

【採集】4~5月或9~10月間挖根,除去殘莖及泥土(勿用水洗,以防退色),曬干或微火烘乾。

【葯材】①硬紫草
為紫草的乾燥根,呈扭曲的圓柱形或略呈紡錘形,長約7~15厘米,直徑約0.7~2厘米,根頭部具莖殘基,常有側根。表面暗紫色,粗糙,有縱溝,皮部薄,稍有鱗片。質硬而輕脆,易折斷,斷面片狀,皮部深紫色,與木部之間有裂隙或呈小圓孔狀,木部較明顯,黃白色。氣特殊,味微甘而酸。
主產東北、湖北、湖南等地。

②軟紫草
為新藏假紫草的根,呈不規則圓柱形,略扭曲,長約7~20厘米,直徑約1~2.5厘米。表面暗紫色。頂端有莖基。皮部極疏鬆,成條狀的鱗片,常十幾層重重相迭,易剝落成不整齊的條狀碎片。質松軟而輕,易折斷,斷面成片狀,木部不明顯,黃白色,成環狀,中心有暗紫色的大形髓。氣特殊,味微酸。
主產新疆。

③滇紫草
為滇紫草的根除去外皮的木部,亦稱硬紫草,圓柱形,長約15厘米,直徑1~2厘米。下部長分歧。表面紫褐色,被暗紫色粉末,具扭曲的縱皺。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顆粒狀,木部黃白色而稍紫,髓部紫色。氣微弱,味微酸。滇紫草皮:為滇紫皮的根皮,呈不規則的碎片,長約0.5~5厘米,寬約0.5~2厘米,常數層相迭。表面紫褐色、內面平滑。質脆易斷。氣弱,味淡。
主產雲南。

此外尚有:①天山紫草,與新藏假紫草近似,植株較矮小,聚傘花序呈簇生狀。分布新疆。②帕米爾假紫草,根較粗大,莖多分枝;葉線狀披針形;花冠長筒狀,黃色,喉部有紫斑。分布新疆昆侖山。③假紫草,又名:內蒙紫草。高9~22厘米。莖單一或多枝。葉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1~1.5厘米,寬0.2~0.6厘米。總狀花序,花冠黃色,裂片具紫斑。分布內蒙古、甘肅、新疆。④長花滇紫草,與滇紫草近似而矮小,高15~30厘米。花冠約3厘米。分布西藏。上述植物的根均作紫草入葯。

【化學成分】紫草根含乙醯紫草醌、異丁醯紫草醌、β,β-二甲基丙烯紫草醌、β-羥基異戊醯紫草醌、3,4-二甲基戊烯-3-醯基紫草醌。

新藏假紫草根含β-羥基異戊醯紫草醌、3,4-二甲基戊烯-3-醯基紫草醌。

【葯理作用】①避孕作用
紫草根(日產)乙醇提取液100毫克/100克、30%紫草根粉末混合食喂飼動物均可抑制大鼠動情期,根中提出的色素則無效。雲南產紫草50%的糖漿劑,給予小白鼠口服1個月,能明顯抑制其動情期,停葯2個月後可恢復;並能抑制小鼠盛譽率。正常小鼠連續口服紫草兩個月,卵巢明顯減輕,子宮及垂體則輕微減輕,但對其他內分泌腺如甲狀腺、腎上腺的重量無明顯影響。油劑對去卵巢的小白鼠,陰道塗片未出現角化細胞,子宮重量亦不增加,說明無雌激素樣作用。歐產紫草葉的提取物能抑制垂體前葉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此影響不在干擾激素的合成,而是影響其釋放。新藏假紫草、廣西紫草、紫草根(品種均未註明)口服降低小白鼠的生育率,並有明顯抗垂體促性腺激素及抗絨毛促性激素的作用,而紫草醌則明顯無效。國外所產路邊紫草50%的醇浸出掖,能降低小白鼠的生育率,使正常小白鼠的動情間期延長,如再注射雌酮或促性激素仍可引起動情期;對未成熟的雄性或雌性小鼠,可引起性器官、胸腺、垂體重量減輕,生長發育延緩,此有效成分大部分在花、種子、葉、根中。其作用原理為抑制了腦下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形成,特別是抑制了黃體生成素,也可能是它使上述激素直接失去活性,即所謂"滅能"的作用。

②抗菌、抗炎作用
紫草對京科68-1病毒試管內有抑製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靈桿菌亦能抑制。前蘇聯產紫草的酊劑對化膿菌、大腸桿菌有抑製作用。並能加速上皮生長以及治療燒傷。日本產紫草根的乙醚或水提取物口服或局部應用能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大鼠皮內色素滲出法);口服提取物100毫升/公斤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後肢浮腫與布他酮有同樣的抑制效力,紫草醌及乙醯紫草醌亦有同樣的抗炎作用。局部應用可促進創傷癒合。紫草根與當歸製成之紫雲膏比單味葯效果好。紫草水煎劑對小白鼠結核病有一定療效。但對豚鼠無效。用平皿法試驗能抑制多種真菌。紫草膏可用於顏面癬。

③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新疆軟紫草(太原市購得,品種未確定)煎劑對健康家兔及蟾蜍之離體或整體心臟,皆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此作用與煎劑中含鈣有關。在全身麻醉下靜脈或肌肉注射此煎劑,能使近半數動物(兔、犬、貓)血壓急劇下降,甚至死亡,但不麻醉或口服者無此嚴重反應。對蟾蜍內臟血管及兔後肢、離體兔耳灌流皆無影響。

④抗腫瘤作用
據報道,紫草根對絨毛膜上皮癌及惡性葡萄胎有一定的療效。用美藍試管法初篩,紫草根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極輕度的抑製作用。紫草可減少(鼠)自發性乳癌的發病率。

⑤其他作用
新疆軟紫草煎劑對兔有緩和的解熱作用,對家兔離體子宮及小腸平滑肌有不恆定的興奮作用,口服煎劑能加強小腸的緊張性與收縮,靜脈注射則無此反應。紫草葉提取物可使兔血糖下降,增加豚鼠腸管張力,對大鼠無利尿作用。

【毒性】以雲南紫草糖漿5~15克/公斤喂飼小鼠2個月,一般食慾與活動正常,體重改變不明顯,病理解剖除垂體、卵巢、子宮重量減輕外,其他如甲狀腺、腎上腺的重量均無改變,在顯微鏡下檢查所有組織,均未觀察到組織上的病理改變。30%新疆紫草喂飼小鼠,1周內體重減輕30%左右,15天內有40%死亡;用根粉5克/公斤給家兔灌胃,3天後尿色深紫,尿中出現蛋白和紅細胞,並有腹瀉,停葯兩天後症狀消失。

【炮製】硬紫草:洗凈,潤透,切片,曬干。軟紫草:揀去雜質,去苗,剪斷。

駱駝蓬
駱駝蓬
(《新疆中草葯手冊》)

【異名】苦苦菜(《陝西中草葯》),駱駝蒿、臭草、臭牡丹、沙蓬豆豆(《陝甘寧青中草葯選》),阿地熱斯忙(維名),烏姆希-烏布斯(蒙名)。

【來源】為蒺藜科植物駱駝蓬的全草。

【植物形態】駱駝蓬
多年生草本,高20~70厘米,全株有特殊臭味。根肥厚而長。莖由基部四散分枝,下部平卧,上部斜生,莖枝圓形有梭。葉互生,2~3回羽狀全裂,基生葉無柄,通常3出,裂片披針狀線形;托葉刺毛狀。花單生,與葉柄對生;白色或淺黃綠色,徑約2厘米;萼片5;花瓣5,倒卵狀矩圓形;雄蕊15,花絲近基部寬展;花盤杯狀;於房3室,花柱3。蒴果球形,3裂,3室。種子三棱狀腎形,褐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於路旁、河岸、戈壁灘等乾旱處。分布河北、山西、內蒙古、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本植物的種子(駱駝蓬子)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秋割取全草,鮮用或切段曬干。

【化學成分】含l-鴨嘴花鹼、dl-鴨嘴花鹼、鴨嘴花酮鹼、脫氧鴨嘴花酮鹼、哈爾明鹼、脫氧鴨嘴花鹼、還含鴨嘴花定鹼、鴨嘴花醇鹼、鴨嘴花胺鹼等生物鹼。另含鴨嘴花酸。

在開花期間,地上部分含生物鹼量最大(5.770%),主成分為鴨嘴花鹼,含量2.842%,哈爾明鹼和駱駝蓬鹼(又稱哈梅靈Harmaline)的含量則少得多。根中生物鹼含量最高時在抽芽期(1.920~2.140%)和生長季節之末(1.926~2.310%),含量最低在花期(1.588~1.697%)和種熟期(1.526~1.874%),根中生物鹼的主成分為哈爾明鹼(52~81%)和哈梅靈(15~39%)。

籽苗和癒合組織中尚有路因鹼甙。

【性味】辛苦,涼,有毒。

①《陝西中草葯》:"酸甘,平。"

②《陝甘寧青中草葯選》:"辛微苦,涼,有毒。"

【功用主治】宣肺氣,祛風濕,消腫毒。治咳嗽氣短,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無名腫毒。

赤芍—新疆芍葯
赤芍—新疆芍葯 RadixPaeoniaeSinjian-gensis
(英) XinjiangPeonyRoot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新疆芍葯paeoniasinjiangensisK.Y.Pan 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宿根草本,全體無毛。根圓柱形,多分枝。莖高40~80cm。2回三出復葉,葉片輪廓闊卵形;小葉羽狀分裂,裂片狹披針形,全緣;葉柄長1~5cm。花紅色單生莖頂;萼片5,卵形,苞片3~5,披針形;心皮2~4(~5);骨突果卵狀,種子黑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於山坡林下。主產新疆。

【採制】 春、秋挖根,去凈殘質後曬干。

【性狀】 根呈圓柱形,稍扭曲,直徑0.5~4cm。表麵灰褐色,皺縮,可見須根痕及橫向突起的皮孔;有時可見栓皮脫落形成的片狀斑痕。質硬而脆,斷面黃白色、淡紫色;皮部窄,有時與木部分離,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時木部的放射狀紋理間有裂隙。氣香、昧微甜、澀。

【化學成分】含芍葯甙(paeoniflorin),另含少量的羥基芍葯甙(oxypaeoniflorin)、芍葯內酯甙(aibiriorin)及苯甲酸。
本品在新疆作赤芍用。

【附註】 赤芍主為芍葯P.lactifloraPall.的根。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吐血衄血、經閉腹痛及冠心病心絞痛。

新疆木通
新疆木通
(《新疆中草葯手冊》)

【異名】天山木通、花木通,青格力克(維名)。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西伯利亞鐵線蓮的莖枝。

【植物形態】西伯利亞鐵線蓮
多年生藤本,常以葉柄攀援在樹上及其他灌木上,通常長3~5米。莖木質化,有膨大的節,中部莖常具六棱。葉對生,三出復葉,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緣有鋸齒。花白色或黃白色。瘦果扁圓形,具白色冠毛。
生於山地林中及灌木叢中。分布內蒙古、新疆等地。

【性味】味苦,性微寒,無毒。

【功用主治】清心火,泄濕熱,通血脈。

【選方】①治尿道炎,小便不利:新疆木通二錢,九節菖蒲三錢,冬葵子一兩,牛膝五錢。水煎服。惡寒者加防風三錢。

②治急性膀胱炎,尿血,尿道澀痛:新疆木通二錢,金銀花三錢,焦梔子三錢,知母三錢,黃柏二錢,車前子三錢,茯苓三錢,萆薢二錢,甘草梢一錢五分。水煎服。

『柒』 中葯炒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杜仲是一種常見的中葯材,也是一味名貴葯材,炒杜仲是杜仲用鹽水淋噴拌勻,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黃褐色入葯的熟杜仲,它又有什麼功效呢?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炒杜仲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幫到你。

炒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

①《本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

②《別錄》:"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

③《葯性論》:"治腎冷臀腰痛,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腎勞,腰脊攣。入葯炙用。

⑤王好古:"潤肝燥,補肝經風虛。

⑥《本草正》:"止小水夢遺,暖子宮,安胎氣。

⑦《玉楸葯解》:"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濕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攣.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強陽道.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炒杜仲除了作為葯材入葯之外,其實還可以作為食材來製作美味的食品,比如:炒杜仲腰花、杜仲栗子雞湯等等,味道鮮美,製作簡單,可以作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菜。常吃還能強身健體,實在適合試一試哦!

杜仲的功效作用

杜仲列為中葯上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李時珍曰杜仲久服輕身耐老,說明杜仲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功效。杜仲乾燥的樹皮入葯,為名貴中葯材,無毒,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除酸痛的功效。

近代醫學證明杜仲對於治療高血壓症有特效。杜仲的葉子可以做成茶葉是非常好的保健品,而且它還可以做其它食物的輔料,所以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凡是肝腎不足,腰膝酸痛,或足膝痿軟無力的人,都可以與補骨脂、胡桃仁、金狗脊、萆薢、牛大力、千斤拔等配伍。

該品常用於沖任不固所致的胎動不安或習慣性隨胎。可單用煮棗肉為丸服;配伍續斷、桑寄生、熟地黃等,以增強補腎固胎作用;對於妊娠下血者,則可與人參、阿膠、當歸等合用。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血壓。一般中葯單味葯效果不明顯,都是配伍使用的。

國內外近年來研究發現,使用以杜仲葉為原料提取的保健品後,可使肌膚美白,消除老人斑,增加頭發黑色素細胞,提高頭發黑色素細胞的活性,防止白發,還可消除瘦削、防止牙齒松動,預防牙周病,老年痴呆症,治療畏寒症,加強機體細胞物質代謝,防止肌肉骨骼老化,使身體顯得年輕、堅固等。

杜仲的葯用價值

杜仲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尿頻,小便余瀝,陽亢眩暈,風濕痹痛,陰下濕癢,胎動不安,漏胎小產。

1、治腎虛腰痛、足膝酸楚、腰肢乏力配以其它補肝腎葯,如崐續斷、狗脊、桑寄蟲、補骨脂、胡桃肉等應用。治腎虛陽萎尿頻,崐與山萸肉、菟絲子、補骨脂、益智仁等同用。 2、安胎作用。中醫臨床經驗妊娠2~3個月胎動腰痛及妊娠崐漏血、胎動不安,常與川續斷或桑寄蟲、阿膠、菟絲子等同用。 3、降壓作用。杜仲制劑對一、二期高血壓病的療效較顯著,崐主要表現在降低血壓和客觀症狀的改善,延續服用,較長時間未崐發現副作用及毒性反應。 4、抗菌消炎作用。杜仲水煎劑對結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崐大腸桿菌、綠濃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桿菌等崐有明顯抑製作用。 5、杜仲還是一種強壯劑。服用杜仲葯劑能使體弱者頭昏減輕、精神振作、崐輕身體僵等。

杜仲的宜忌人群

適宜高血壓患者、習慣性流產婦女、小兒麻痹後遺症患者、腎氣不足者。陰虛火旺者慎服。(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杜仲茶可以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

杜仲的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功用廣為人知、但它的副作用卻往往被忽視。一般說,服用劑量每次6~15克。但服用較大劑量的杜仲或杜仲復方後出現頭暈、疲倦乏力、心悸、嗜睡等的現象;嚴重者會呼吸減弱、抽搐、昏迷。杜仲適用於腎陽不足、筋骨失養之腰痛、肝腎不足,對於低血壓、陰虛火旺及實證、熱症就不適用。

另外,杜仲還具有持久降壓和利尿作用。杜仲有一定的適應症,既不是人人皆宜,更不是多多益善,而應該合理的適量服用,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之下。

『捌』 中葯詩詞園地

        竹葉柳蒡道,泰山磐石邊。龜鹿二仙興至,逍遙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龍共舞,玉女伴天仙。陽和桃花笑,碧雲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飲,八珍餐。白頭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涼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參養榮,回春還少年。四海疏郁罷,常山浴湧泉。

        (註:詞內含湯頭三十個,依次為:竹葉柳蒡湯、泰山磐石散、龜鹿二仙膠、逍遙散、桂枝湯、四君子湯、三子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玉女煎、天仙藤散、陽和湯、桃花湯、碧雲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飲、八珍湯、白頭翁湯、何人飲、醒消丸、涼膈散、葛花解酲湯、保元湯、人參養榮湯、回春丹、還少丹、四海疏郁湯、常山飲、湧泉散。)

        紅娘子,嘆一聲,受盡了檳榔的氣。你有遠志,做了隨風子,不想當歸是何時。續斷再得甜如蜜,金銀花都費盡了,相思病沒葯醫。待他有日的茴薌也,我就把玄胡索兒縛住了你。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黃連心苦苦裡為伊擔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的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做破故紙。

        相傳古代有一對夫婦就是用中葯名寫的「兩地書。」妻子的信是這樣寫的:「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纏繞它枝,令故園芍葯花無主矣!妾仰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雲:豆寇不消心頭恨,丁香空結雨中愁。奈何!奈何!

        這封信每一句話都嵌入一味葯名,抒發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後,揮筆答道:「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苑。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蓯蓉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曰蒼耳子,明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還鄉。至時金銀相贈也」。

        回信也是葯名的聯句,將思念,艱辛,歸期和允諾躍然紙上。讀罷趣味無窮。

        血蠍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鶯宿全朝當白芷,馬牙何日熟黃精。蛇床蟬腿漸陽起,芎葯枝頭萬斛情。國老不能和百葯,將軍無計掃餘殃。黃連何為連身苦,龍骨應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闕,金花在目興應忙。蛇床獨活相思子,此德當歸續命湯。

三宿而出畫——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獨活。

曾晳死——苦參。

吾當之小於狂簡——當歸。

裨諶草創之——藁本。

出三日——肉從容。

居其所眾星拱之——天南星。

七八月之間旱——半夏。

小人之德草——隨風子。

舟車所至——木通。

以正不行,繼之以怒——苛子。

孩提之童——乳香。

興滅國,繼絕世——續斷。

若決江河——澤瀉。

亡之命矣夫——沒葯。

楚狂接與歌而過孔子——車前子。

桃之夭夭——紅花。

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蟬脫。

夫人幼而學之——遠志。

婦產房——生地

焊接——續斷

老驥伏櫪——遠志

一令又一令——千張紙

仙人之歌——神曲

孤零的一生——獨活

酣睡——安息香

條條大道無阻擋——路路通

讀書好處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備——防已

家喻戶曉——貫眾

天女撒花——降香

千里駒——馬寶

枯木逄春——蘇木

低頭思故鄉——懷熟地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幣——川貝

一斗——畝合

非同凡響——神曲

初產絕育——杜仲

破屋更遭連夜夜雨——漏蘆

月經來潮——月月紅

牧童——牽牛子

四通八達——路路通

壽比南山不老松——千年鍵

飛騎穿楊——走馬箭

盾——衛矛

浪子回頭——金不換

帶兵的人——將軍——即大黃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

罷宴——冰硼散

兩廂的傳柬人——紅娘子

奉命出差——使君子

趙雲的故鄉——常山

瀝血將盡——血竭

不薄不奢——厚朴

意志不堅——松節

孔明懷著赤誠心——卧龍丹

日中煮茗——午時茶)

開綠燈——路路通

千年裘——陳皮

讀罷群書增見識——益智

五月十五日——半夏

酸甜苦辣咸——五味子

大路上摔筋斗——滑石

離鄉背井——生地

倉庫潮潤——谷芽

嶺石上的青苔——地骨皮

人人都說家鄉好——熟地

台灣同胞盼統一——當歸

飛行員關機倉蓋——防風

三九時節——天冬

鬨堂大笑——合歡

偷梁換柱——木賊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九死一生——獨活

故鄉山水——熟地

荒土——生地

婦女節前一天——三七

金鏈接銅鏈——黃連

瀑布——澤瀉

戈壁林帶——防風

出外之人思故鄉——當歸

光榮標志——紅花

是草長年不發育——甘草

暑季自萎黃——夏枯草

必欲先睹而後快——急性子——見喜

茅塞頓開——腦立清

留芳千古——安息香

萬物齊眠——全竭

故鄉——熟地

相思病——沒葯

短笛無腔信口吹——雌黃

實而不華——無花果

塵滿面,鬢如霜——白頭翁

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遠志

天仙奏樂傳人間——神曲

全家樂——合歡

崇高的理想——遠志

古籍殘卷——破故紙

吉慶有餘(大禹治水奪豐年)——禹余糧

非同凡人——天仙子

牧童——牽牛子

不勞而獲——寄生

千里駒——馬寶

名門閨秀——千金子

織女的孩子——天仙子

天女散花——降香

病入膏盲——沒葯

箭已發完——射干

農夫耕田——牽牛

和尚服裝——(禪)蟬衣

站著不動——亭藶

蜀中遇險——川芎

晚上防盜——夜關門

張飛帶兵——急性子

遠方出差——生地

我花開後百花殺——菊花

神鳥落地變百草——仙鶴草

孔明用兵,無堅不攻——川軍

何家祖輩無白發——何首烏

為何日落末回返——當歸

大禹治水奪豐年——禹余糧

後繼無人——續斷

三年無陰雨——千日紅

手巧廚師不用油——甘草(干炒)

園田荒蕪——通草

夜聞啼雁多思鄉——懷熟地

百草凋零一葉青——獨活

萬噸鋼梁一手撐——大力子

十分老實——一錢厚朴

送客——王不留行

筆走龍蛇——書帶草

計劃生育,保障婦嬰——益母

半夜回來不點燈——熟地

一江春水向東流——通大海

                靜夜思            [宋]·辛棄疾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相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黃。

        南宋詩人辛棄疾以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輕粉、粉黛、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葯名搭配在一起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把一個深閨中的婦女,在戰亂年代的夜闌更深之時,獨守空房,思念遠離家鄉,征戰在沙場的丈夫那種悲切凄涼的心情,抒發得淋漓致盡,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中 葯 名 入 家 書

母親高堂:

        來信郎讀(狼毒),今書白紙(芷)。

知母酸辛,獨活空房;夜卧荊芥,日飲豆根。聞之血竭,似劍穿胸(川芎)!

兒穿山甲,披滿天星;苦戰生地,綿馬貫眾。思母續斷,難為苦參!

雲母自重,輕粉厚衣;冬當防風,夏避蜈蚣;春食山葯,秋嘗桂肉。

常山崎嶇,行防滑石,萬事細心(辛),不急性子。

夏盡蟬蛻,示兒當歸。天高地黃,兒當回鄉(茴香)!

          叩母千年健安!

          不孝兒敬上

(每句含一葯名,共含29 味中葯名)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葯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問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國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時,門外戶懸白頭翁。

一副對聯37味中葯

上聯:陽春三月 天仙紅娘子 龍骨玉肉 首烏容少 一點硃砂痣 面撲天花粉頭插金銀花 身穿羅布麻 項帶珍珠 腰掛珊瑚 懷抱太子在重樓連翹百步 仰望天南星 盼檳榔

下聯:冰雪連天 日人白頭翁 血竭陳皮 滿面花椒兩撮銀柴胡 背搓豬牙皂 足登棉皮鞋 披掛穿山甲 頸纏金纓胸佩琥珀 手拄虎杖 上常山獨活千年 欲成威靈仙 棄鼠婦

橫聯:各有遠志

對聯內包括了陽春砂、天仙子、紅娘子、龍骨、玉果(肉蓯蓉)、何首烏、硃砂、天花粉、金銀花、羅布麻、珍珠、珊瑚、太子參、重樓、連翹、百部、天南星、檳榔、雪蓮、薏苡仁、白頭翁、血竭、陳皮、花椒、銀柴胡、豬牙皂、綿萆薢、穿山甲、金纓子、琥珀、虎杖、常山、獨活、千年健、威靈仙、鼠婦蟲、遠志共37味中葯。

百草詩情-金銀花-菊花-女貞子

金銀花

葯用觀賞兩兼之,忍冬耐貧品格奇。淮南飄雪依舊翠,華北嚴寒半凋枝。

藤蔓春來卵葉綠,白花變黃放香時。味甘性寒解毒熱,祛病飲茶老少宜。

菊花

四君子里一嬌葩,凌霜傲骨世人誇。風流千古東籬下,冷香一秋百姓家。

本性微寒甘苦味,方便廉價療效佳。清熱平肝明雙目,常把菊花當茶飲。

女貞子

效益多重植四方,城鄉環保綠蔭行。冬至樹葉仍蒼翠,春撫小花穗穗黃。

深秋采果枝中覓,種子顆粒微黑紫。女貞泡酒防衰老,常服還使眼亮堂。

中葯詩詞(三首)

懷舊事

喝馬藍關路,王孫欲斷腸。

風揚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遠情難棄,心高意已傷。

春長山月寂,莫若早回鄉。

詩中嵌馬蘭、王孫、羊桃、郁李、志遠、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葯

古出塞

天雄志遠憶當年,赤箭長刀鎮遠巔。

劍戟如柴胡虜懼,兵聲似水銀光延。

休雲母念多幽咽,莫感當歸寫淚箋。

此夜防風多野火,王孫意氣守關邊。

詩中嵌天雄、志遠、赤箭、柴胡、水銀、雲母、當歸、防風、王孫九味中葯

燕歸梁·葯名遙侶

白紙無情對影單,半夏鵲聲歡。

思君當歸理金簪。忍獨活,夢西番。

王孫寶刃,天雄汗血,防風夜披氈。

赤箭射缺玉門關。鐵衣冷,思東川。

詞中嵌白芷、半夏、當歸、獨活、王孫、天雄、防風、赤箭、鐵衣九味中葯

一首中葯詩,兩岸相思淚

河北台屬劉氏與丈夫劉清玉均善詩文,兼通中醫葯。劉清玉解放前獨自去台灣,直至九十年代初,劉氏接到丈夫從台灣寄來的嵌有中葯名稱的四首絕句,詩句飽含鄉思離情,感人至深。春節將至,現將劉氏復詩一並貼來供博友欣賞,兼懷台灣同胞。

遊子當歸意興飛,黃連含苦知音微。

烏梅海角歲寒晚,桑葉彩孤月照扉。

菊花花開幽怨多,何來硃砂采傾佛。

九州多少女貞子,仰看牽牛思渡河。

獨活腦風閩江東,夕陽半夏兩鬢蓬。

壯小葉落鬱金盡,斑白頭翁悲道窮。

續斷銀河未了情,胖大海遠煙霜親。

鉤藤鉤起思鄉夢,漫步常山竟迷津。

劉氏接詩百感交集,依韻也用中葯名作詩回復:

天南星隱暮雲飛,煙雨園林花白薇。

不掃蛾眉意花粉,亭前紫苑掩寒扉。

黃芩枝頭噪鳥多,葳蕤未守笑儂傾。

迎春花放翠堤曉,不見牽牛來渡河。

金銀花映畫倚東,霜桑葉飄鬢疏蓬。

人間要數黃柏苦,不敷胭脂不怨窮。

血竭淚干憶君情,丁香馥郁思遠親。

可憐厚朴深情意,南燭光搖怕問津。

耐人尋味的中葯詩文

中國古代史籍浩瀚,詩文精品數不勝數,其中有一些「中葯詩」和「中葯文」風格獨特,足稱工巧,讀這些古人篇章,既可讓人欣賞到中葯文的文學性,又可增加中葯知識,甚至還能了解當時的歷史。筆者從古代中葯文中摘出一篇以描寫戰爭為題的中葯文,與讀者共賞。

在《戒庵老人漫筆》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水賊反,自號威靈仙,與辛夷前胡相連結,犯天雄兵,上謂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此小草寇,臣請折笞之』。上大喜,賜穿上甲、犀中帶,問『何時當歸』?曰:『不過半夏』。道帥兵往,乘海馬攻城,大戰百合,流血餘數里。令士卒挽川弓,發赤箭,賊不能檔,逐走,絆於鐵蒺藜,或踐滑石而躓,悉追斬之,惟先降者獨活,以延胡索系之而歸,獲無名異寶不可勝計,上迎勞生曰:『卿平賊如剪草,孫武不能過也』。」

這篇僅二百來字記載宋代當時一次戰斗經過的中葯文,暗含水賊、威靈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當歸、半夏、海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獨活、延胡素、無名異、剪草等二十幾味葯名,真可謂短小精煉,獨具妙工,讀後耐人尋味。

中醫中葯亦入聯

中醫中葯是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之一,同時,它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華文明的寶庫。以中醫中葯為題材的聯語也很多,有的寫得十分精當;有的寫得非常老道;有的構思巧妙;有的明白如話。我把此類對聯大致劃分為四個方面,謹供楹聯愛好者參考。

第一種聯:以德感人的對聯

其一,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葯生塵。

其二,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我國祖祖輩輩的老中醫,多是飽學之士,熟讀四書五經,道德文章堪稱出類拔萃;我國世世代代開中葯鋪的掌櫃,也有不少人既懂醫術,又諳為人之道。行醫也好,開葯鋪也好,為的是治病救人、懸壺濟世,賺錢發財則放在次位。其一聯有個故事。傳說某縣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開了一家中草葯店,開張那天,一位老友前去祝賀,他發現店內外竟無一聯,感到不解。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門聯:「靈丹仙葯;妙手神醫。」橫批是「興隆葯店」。主人看了之後連連搖頭說「不好,不好」。老醫生親自提筆寫下:「但願世間人無病,哪怕架上葯生塵。」親朋好友、街坊四鄰看了這副對聯,頓時為老中醫這種高尚情操和無私品德深深所感動。「如果世人都不生病,哪怕我的葯都生了塵土、賣不出去,又有什麼呢!」其二聯也有一個故事。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七十多歲的台灣老人羅泰先生,從台灣回大陸老家浙江黃岩探親,路上受了風寒,身體不適。第二天他即來拜訪從小一起長大的老友朱光宗老中醫。老中醫熱情相待,立即切脈開方,處方中有「生地」、「熟地」兩位中葯。羅老先生隨口說出上聯:「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朱老中醫聽了很高興,立即答道:「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第二種聯:以誠待人的對聯

其一,一葯一性,豈能指鹿為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

其二,修和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其一聯是說,開葯鋪的,當大夫的,都要以高度的責任心、誠實可信的態度對待病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疏忽不得,馬虎不得。這種關乎到人命的事,怎能「指鹿為馬」,又怎能「以牛易羊」呢!其二聯,是享譽國內外的我國葯店老字型大小同仁堂的祖傳家訓。同仁堂葯店的一代又一代人,都是以「和」為本,以誠待人。他們還有兩句話,道出了他們祖祖輩輩興旺發達的秘訣:「炮製雖繁,必不敢減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這種以誠信的態度經營,正是我們目前市場經濟中許多人所欠缺的。君不見,時下弄虛作假、背信棄義之舉不正在充斥商海么!君不見,當前口是心非、坑蒙拐騙不正在侵蝕著我國厚道淳樸的民風么!我們的祖宗曾雲:「誠者天下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孔子也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難怪近幾年許多有識之士都在大聲疾呼:「誠信,歸來兮!」讓我們從同仁堂的對聯中受到一些教益吧!

第三種聯:以技救人的對聯

其一,切三關,辨陰陽,興中伐賊,師承仲景;諳百草,定君臣,拯弱抑強,法效時珍。

其二,我愧無能,卅載功夫,可謂深矣;終難治貧者病根,富者錢癖;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雲足矣;更勿需經懺捐產,苫塊傷身。

作為一個醫生,僅僅道德水準高、待人以誠,還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應有精湛的醫術、高超的本領,才能治病救人、起死回生。其一聯是說,古時候某地有位老中醫,醫術精湛,葯到病除。一天,老中醫忽發興致,要與徒弟對對聯,他自己先感慨地說出一副聯:「何妨我千秋不老;但願人百病莫生。」徒弟為其師傅的醫德醫術所感動,於是立即詠出這幅聯。這聯主要是歌頌醫生的醫術高超的。「師承仲景」、「法效時珍。」仲景即漢末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著有《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葯名著。總結了漢朝以前的醫學經驗,對祖國醫學貢獻巨大。時珍,即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他經過27年的深入民間、上山采葯和苦心研究,終於寫出載有1518種葯物的《本草綱目》,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副對聯是說,作為醫生應該以張仲景、李時珍為師,不僅要學習他們治病救人的高貴品質,還應具備他們「辨陰陽」、「定君臣」的高超技藝。其二聯則是一個舊社會的老中醫窮其一生的感嘆。在舊社會,作為一個醫生,你的醫術再高,也只能給人治治病患而已,對社會問題——「貧者病根、富者錢癖」也只能無可奈何、望而興嘆罷了。下聯則是這個老醫生對自己死後「薄葬」的要求,表現了一個唯物主義者的超脫胸懷。

第四種聯:以巧迷人的對聯。

其一,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佔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葯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雲母天仙。

其二,天造奇力:曰雪曰霰曰霧,合來共為三白散;地設良葯:名芩名連名柏,煎去都成大黃湯。

這兩副聯都是以中葯葯名合成的對聯,它們合成得非常巧妙,令人拍案叫絕。尤其是第一聯,其上下聯分別用了九種中葯葯名(旋復、將軍、國老;蓯蓉、雲母、天仙均為葯名),作者只加個別動詞、副詞、連詞,便使之聯系起來;又通過比喻、比擬、轉借、雙關等修辭方法,給無生物以活力,予百草以情感。生動形象,別具一格,真是美哉妙也!

閱讀全文

與綿萆薢的經濟價值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2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