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中的AD曲線
簡單來說,AD曲線是貨幣市場均衡和產品市場均衡同時決定的。即AD曲線可以從IS,LM曲線聯立求得。
『貳』 如何用AD--AS模型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通貨膨脹是由於需求大於供給而導致大部分商品價格普遍持續上漲,所以要增加商品供給即AS曲線要向右移動。
增加對同類替代商品生產,降低對價格上漲商品的需求,即AD曲線向左移動。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一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AD-AS模型
AD-AS模型是將總需求與總供給結合在一起放在一個坐標圖上,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考察價格變化的原因以及社會經濟如何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後凱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綜合派用於分析國民收入決定的一個工具,這個模型是在凱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將總需求和總供給結合起來解釋國民收入的決定及相關經濟現象,是對前兩個模型僅強調總需求方面的片面性進行的補充和修正。所以,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所依據的理論已經不是標準的或純粹的凱恩斯理論。
『叄』 AD曲線的經濟意義
在最終模型中,影響GDP的因素由三個(真實貨幣供給、稅收、政府購買支出)減至一個(稅收),但並不意味著其它兩個因素(真實貨幣供給、政府購買支出)不影響GDP,而是因為在模型中上述三個變數之間存在高度的線性相關關系,所以用稅收代表了這三個因素對GDP的影響。同時,模型為對數形式,其系數的經濟含義為衡量稅收對GDP的影響時,其變化量均為相對數的形式。
從模型中可以看到,稅收政策與GDP為正相關關系,而普遍認為稅收政策與GDP之間應是負相關關系。對此我們認為模型的結果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稅收與產出之所以存在負相關關系在於認為稅收會抑制勞動者積極性,但就我國發展歷程來說,體制改革對勞動者積極性的促進作用才是主要的方面,而稅收對其影響並不明顯,因此稅收的增長並不意味著產出會減少。
『肆』 用AD-AS模型分析宏觀經濟波動遵循的四個步驟是什麼
分析宏觀經濟波動的四個步驟
1.確定某個事件是使總需求曲線移動,還是使總供給曲線移動(或者兩條曲線都移動)。
2.確定曲線移動的方向。
3.用總需求和總供給圖說明這種移動如何影響短期的產量和物價水平。
4.用總需求和總供給圖分析經濟如何從其新的短期均衡變動到其長期均衡。
曼昆的宏觀經濟學教材上復制下來的~
『伍』 如何用AD-AS模型描述經濟蕭條、經濟高漲和經濟滯漲.
宏觀經濟學在用AD-AS模型說明經濟中的蕭條、高漲和滯脹狀態時,主要是通過說明短期的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來完成的。如下圖所示。
從圖(a)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AD是總需求曲線, SAS是短期總供給曲線,總需求曲線和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交點E決定的產量或收入為y,價格水平為P,二者都處於很低的水平,第一種情況表示經濟處於蕭條狀態。
第二種情況是,當總需求增加,總需求曲線從AD向右移動到'
AD時,短期總供給曲線SAS和新的總需求曲線'AD的交點'E決定的產量或收入為'y,價格水平為'
P,二者都處於很高的水平,第二種情況表示經濟處於高漲狀態。
現在假定短期總供給曲線由於供給沖擊(如石油價格和工資等提高)而向左移動,但總需求曲線不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短期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可以用圖(b)表示。
在圖(b)中,AD是總需求曲線,SAS是短期總供給曲線,兩者的交點E決定的產量
或收入為y,價格水平為P。現在由於出現供給沖擊,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到'SAS,
總需求曲線和新的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交點'E決定的產量或收入'y,價格水平為'
P,這個產量低於原來的產量,而價格水平卻高於原來的價格水平,這種情況表示經濟處於滯脹狀態,即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結合在一起的狀態。
圖在高鴻業 宏觀部分 498和499頁 自己一看就明白 要分~~
『陸』 宏觀經濟學LM與AD
首先,你要知道總需求曲線AD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可以用數學推導和幾何推導兩種方法作以證明。利用IS-LM模型,隨著物價的上漲,使得實際貨幣供給量M/P減小了,這是得LM曲線不斷左移,導致均衡利率上升均衡產出下降。所以隨著物價的上漲,國民收入降低,即總需求曲線斜率為負。由於LM曲線可以描述為M/P=kY-hi,LM陡峭代表利率對產出的變化非常敏感,我們假設利率的敏感程度h不變,那麼k值較大,這樣隨著物價上升或下降一個單位,產出Y的變化就比較小了,反映在總需求曲線上就是比較平緩。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