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和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哪個好
你這個問題好雷啊!
你說的是什麼好?好指的是什麼?
山東出了青島,其他所有地方的物價低的實在不行,甚至比東北的物價還便宜。所以生活很實惠,如果你是山東人,還是在山東發展,可以去青島找機會。
溫州怎麼說呢,性價比一般,由於本市眾多的私企老闆,注意他們不是考政府,企業單位那點可憐的工資吃飯的,所以溫州物價非常的高,房價從來沒有下跌,因為鹿城區本來就很小,沒幾個大的樓盤,但價格卻和杭州、上海的好樓盤一樣貴,如果你是山東人就別來溫州了,不實惠的選擇。
最後濟寧這個地方實在是....擺不上檯面把,山東同學都沒想去這個地方。
Ⅱ 溫州的經濟總量在山東省內,能排第幾名呢
溫州不像其他城市,或以人文景觀而聞名全國,又或以自然景觀引人入勝。它最出名的地方就是這里的人。溫州被認為是我國智商最高的地方,而溫州人有著“東方猶太人”之稱。在這里,不但走出了許許多多對我國有重大貢獻的數學家、科學家等等偉人。更多的是遍布全國的溫州商人。全國各地都有大量的溫商溫籍企業,可以說,溫州的資本已經滲透到了全國各地。而與之相比,溫州本地的經濟發展則要暗淡許多。所以,溫州的經濟總量遺憾的落在了濰坊市之後,但卻在同樣為工業強市的淄博市之上。所以,綜合來說,如果把溫州市的經濟總量放在山東省來看,它可以排在濰坊市之下、淄博市之上。暫時排在山東省的第五位。當然,這也是由於溫州人的許多產業不在本地的原因。你覺得溫州市在2019年會繼續創造怎樣的奇跡呢?
Ⅲ 溫州的經濟在全國大概能排第幾
溫州的GDP經濟在全國排名35。
Ⅳ 中國內地十大經濟強市排行
冒昧的說一句:比總量有說明實際意義嗎?就像中國現在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際上還是日本是第二大經濟體。光看總量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Ⅳ 中國哪十個城市經濟最發達,按強到差排。
01.上海 中國的經濟中心
02.北京 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03.深圳 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經濟開發區(試驗點)
04.廣州 中國南方的天堂
05.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經濟在歷史上就很發達
06.杭州 同上
07.天津 因為緊靠首都,面積小,近水樓台
08.寧波
09.南京
10.溫州
Ⅵ 全國各城市經濟排名
2014年上半年中國各省市GDP數據排名中,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這4個經濟大省依舊占據著榜單的半壁江山。
上海市以23560.94億元雄踞首位,北京以21330.80億元緊隨其後,成為唯一兩個GDP超2萬億元的城市。
排名第三位的廣州市GDP總量為16707億元,深圳排名第四為16002億元。GDP數據超萬億的城市依次還有是天津15722億元,重慶14265億元,蘇州13761億元,武漢10060億元,成都10056億元。
Ⅶ 濟寧是幾線城市,濟寧到底屬於幾線城市
近日,2017中國城市等級劃分出爐。榜單中,一線城市有五個,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其中,山東的濟南、青島為二線發達城市。具體的城市劃分等級為: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二線發達城市8個、二線中等發達城市15個、二線發展較弱城市7個)、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城市。濟寧與濰坊、聊城、臨沂、泰安、威海等省內城市位居三線城市。
根據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工業等多方面的中國城市等級劃分為:
一線城市5個: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天津(重要經濟大港)二線發達城市8個:杭州(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南京(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重慶(直轄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島(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大連(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寧波(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廈門(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二線中等城市15個:成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武漢(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哈爾濱(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沈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西安(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春(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沙(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福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鄭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蘇州(經濟強市、中國地級市經濟最強市)
佛山(經濟強市)
東莞(經濟強市)
無錫(經濟強市)
煙台(經濟強市)
太原(經濟強市、地級市省會)二線發展較弱城市:合肥(地級市省會)
南昌(地級市省會)
南寧(地級市省會)
昆明(地級市省會)
溫州(重要的經濟城市)
淄博(重要的工業城市)
唐山(河北經濟強市)三線城市:烏魯木齊(新疆自治區首府)
貴陽(貴州省會)
海口(海南省會)
蘭州(甘肅省會)
銀川(寧夏自治區首府)
西寧(青海省會)
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經濟第一強市)
包頭(內蒙古第一大城市,經濟第二強市)
南通(江蘇經濟強市)
大慶(黑龍江經濟強市)
徐州(江蘇經濟強市)
濰坊(山東經濟強市)
常州(江蘇經濟強市)
鄂爾多斯(內蒙古經濟第一強市)
紹興(浙江經濟強市)
濟寧(山東經濟強市)
鹽城(江蘇經濟強市)
邯鄲(河北經濟第三強市)
臨沂(山東經濟強市)
洛陽(河南經濟強市、古都)
東營(山東經濟強市)
揚州(江蘇經濟強市)
台州(浙江經濟強市)
嘉興(浙江經濟強市)
滄州(河北經濟強市)
榆林(陝西經濟第二強市)
泰州(江蘇經濟強市)
鎮江(江蘇經濟強市)
崑山(全國百強縣第一名)
江陰(全國百強縣第二名)
張家港(全國百強縣第三名)
義烏(浙江經濟強市縣級市)
金華(浙江經濟強市)
保定(河北經濟強市)
吉林(吉林經濟第二強市)
鞍山(遼寧經濟第三強市)
泰安(山東經濟強市)
宜昌(湖北經濟第二強市)
襄陽(湖北經濟第三強市)
中山(廣東經濟強市)
惠州(廣東經濟強市)
南陽(河南經濟強市)
威海(山東經濟強市)
德州(山東經濟強市)
岳陽(湖南經濟第二強市)
聊城(山東經濟強市)
常德(湖南經濟強市)
漳州(福建經濟第四強市)
濱州(山東經濟強市)
茂名(廣東經濟強市)
淮安(江蘇經濟強市)
江門(廣東經濟強市)
蕪湖(安徽經濟第二強市)
湛江(廣東經濟強市)
廊坊(河北經濟強市)
菏澤(山東經濟強市)
柳州(廣西經濟第二強市)
寶雞(陝西第二大城市、經濟第四強市)
珠海(特區、廣東經濟第十強市)
綿陽(四川第二大城市)四線城市:株洲(湖南經濟第五強市)棗庄(山東經濟第十五強市)許昌(河南經濟第四強市)通遼(內蒙古經濟第四強市)湖州(浙江經濟第八強市)新鄉(河南經濟第五強市)咸陽(陝西經濟第三強市)松原(吉林經濟第三強市)連雲港(江蘇經濟第十二強市安陽(河南經濟第六強市)周口(河南經濟第七強市)焦作(河南經濟第八強市)赤峰(內蒙古經濟第五強市)邢台(河北經濟第七強市)郴州(湖南經濟第六強市)宿遷(江蘇經濟第十三強市)贛州(江西經濟第二強市)平頂山(河南經濟第九強市)桂林(廣西經濟第三強市)肇慶(廣東經濟第十一強市)曲靖(雲南經濟第二強市)九江(江西經濟第三強市)商丘(河南經濟第十強市)汕頭(廣東經濟第十二強市)信陽(河南經濟第十一強市)駐馬店(河南經濟第十二強市)營口(遼寧經濟第四強市)揭陽(廣東經濟第十三強市)龍岩(福建經濟第五強市)安慶(安徽經濟第三強市)日照(山東經濟第十五強市)遵義(貴州經濟第二強市)三明(福建經濟第六強市)呼倫貝爾(內蒙古經濟第六強市)長治(山西經濟第二強市)湘潭(湖南經濟第七強市)德陽(四川經濟第三強市)南充(四川地級市)樂山(四川地級市)達州(四川地級市)盤錦(遼寧地級市)錦州(遼寧地級市)宜春(江西地級市)宜賓(四川地級市)張家口(河北地級市)馬鞍山(安徽地級市)呂梁(山西地級市)撫順(遼寧地級市)臨汾(山西地級市)渭南(陝西地級市)開封(河南地級市,古都)莆田(福建地級市)荊州(湖北地級市)黃岡(湖北地級市)四平(吉林地級市)承德(河北地級市)齊齊哈爾(黑龍江地級市)三門峽(河南地級市)秦皇島(河北地級市)本溪(遼寧地級市)玉林(廣西地級市)孝感(湖北地級市)牡丹江(黑龍江地級市)荊門(湖北地級市)寧德(湖南地級市)運城(山西地級市)綏化(黑龍江地級市)永州(湖南地級市)懷化(湖南地級市、湘西第一大市)黃石(湖北地級市)瀘州(四川地級市)清遠(廣東地級市)邵陽(湖南地級市)衡水(河北地級市)益陽(湖南地級市)丹東(遼寧地級市、中國口岸第一大市)鐵嶺(遼寧地級市)晉城(山西地級市)朔州(山西地級市)吉安(江西地級市)婁底(湖南地級市)玉溪(雲南地級市)遼陽(遼寧地級市)南平(福建地級市)濮陽(河南地級市)晉中(山西地級市)資陽(四川地級市)都江堰(四川縣級市)攀枝花(四川地級市)衢州(浙江地級市)內江(四川地級市)滁州(安徽地級市)阜陽(安徽地級市)十堰(湖北地級市)大同(山西地級市)朝陽(遼寧地級市)六安(安徽地級市)宿州(安徽地級市)通化(吉林地級市)蚌埠(安徽地級市)韶關(廣東地級市)麗水(浙江地級市)自貢(四川地級市)陽江(廣東地級市)畢節(貴州地級市)五線城市:拉薩(西藏自治區首府)克拉瑪依(新疆經濟第二強市,地級市)庫爾勒(新疆第二大城市,縣級市、州府)昌吉(新疆縣級市、州府)哈密(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伊寧(縣級市、州府)喀什(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阿克蘇(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石河子(新疆兵團第一大城市)晉江(福建經濟發達縣級市)增城(廣東經濟發達縣級市)諸暨(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丹陽(江蘇經濟發達縣級市)玉環(浙江經濟發達縣)常熟(江蘇經濟發達縣級市)崇明(上海經濟發達縣)餘姚(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奉化(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海寧(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瀏陽市(湖南縣級市)大理(雲南縣級市、州府)麗江(雲南地級市)普洱(雲南地級市)保山(雲南地級市)昭通(雲南地級市)西昌(四川縣級市、州府)雅安(四川地級市)廣安(四川縣級市)廣元(四川地級市)巴中(四川地級市)遂寧(四川地級市)天水(甘肅第二大城市)酒泉(甘肅地級市)嘉峪關(甘肅地級市)武威(甘肅地級市)張掖(甘肅地級市)石嘴山(寧夏地級市)吳忠(寧夏地級市)北海(廣西地級市)百色(廣西地級市)
虎門鎮(全國第一大鎮、廣東東莞市建制鎮)長安鎮(廣東東莞市建制鎮,全國人口經濟大鎮)鰲江-龍港鎮(浙江建制鎮、浙最南端中心城市)以及其他省份的地級市及經濟強縣(縣級市)六線城市:除以上以外的所有縣級市和經濟強縣、城市規模大縣
;Ⅷ 中國十大經濟強省
省 份 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 增長率
廣東省 30673.71億 14.5%
山東省 25887.67億 14.3%
江蘇省 25560.10億 14.8%
浙江省 18638.36億 14.5%
河南省 15058.07億 14.4%
河北省 13863.50億 12.9%
上海市 12001.16億 13.3%
遼寧省 11021.73億 14.5%
四川省 10505.30億 14.2%
福建省 9160.14億 15.1%
湖北省 9150.01億 14.5%
湖南省 9145.00億 14.4%
北京市 9006.23億 12.3%
安徽省 7345.69億 13.9%
黑龍江 7077.20億 12.1%
內蒙古 6018.81億 19.0%
廣西區 5885.88億 14.9%
山西省 5696.15億 14.2%
江西省 5469.25億 13.0%
陝西省 5369.85億 14.4%
吉林省 5226.08億 16.1%
天津市 5018.28億 15.1%
雲南省 4721.77億 12.3%
重慶市 4111.82億 15.6%
新疆區 3494.42億 12.2%
貴州省 2710.28億 13.7%
甘肅省 2669.20億 12.1%
海南省 1229.64億 14.5%
寧夏區 834.16億 12.4%
青海省 760.96億 12.5%
西藏區 342.19億 14.0%
城 市 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 增長率 省份
上海市 12001.16億 13.3% 滬01
北京市 9006.20億 12.3% 京01
廣州市 7050.78億 14.5% 粵01
深圳市 6765.41億 14.7% 粵02
蘇州市 5700.85億 16.0% 蘇01
天津市 5018.28億 15.1% 津01
重慶市 4111.82億 15.6% 渝01
杭州市 4103.89億 14.6% 浙01
無錫市 3858.00億 15.3% 蘇02
青島市 3786.52億 16.0% 魯01
佛山市 3588.50億 19.2% 粵03
寧波市 3433.08億 14.8% 浙02
成都市 3324.36億 15.3% 川01
南京市 3275.00億 15.6% 蘇03
東莞市 3151.00億 18.1% 粵04
武漢市 3141.00億 15.6% 鄂01
大連市 3131.00億 17.5% 遼01
沈陽市 遼02
煙台市 2878.97億 16.6% 魯02
唐山市 冀01
濟南市 2554.29億 魯03
石家莊 2437.00億 13.1% 冀02
哈爾濱 2436.80億 13.5% 黑01
鄭州市 2421.00億 16.0% 豫01
泉州市 2288.60億 16.0% 閩01
長沙市 2190.25億 16.0% 湘01
溫州市 2157.00億 14.3% 浙03
南通市 2111.82億 16.2% 蘇04
長春市 2089.00億 17.7% 吉01
濰坊市 2056.02億 魯04
福州市 1974.59億 15.1% 閩02
紹興市 1971.00億 14.3% 浙04
淄博市 1945.02億 16.0% 魯05
大慶市 1824.10億 10.6% 黑02
常州市 蘇05
東營市 魯06
西安市 1737.10億 14.6% 陝01
濟寧市 1736.01億 16.3% 魯07
台州市 1722.89億 14.5% 浙05
徐州市 1679.56億 15.3% 蘇06
臨沂市 1660.46億 魯08
洛陽市 1595.50億 16.0% 豫02
嘉興市 1585.18億 14.4% 浙06
威海市 1583.45億 15.3% 魯09
邯鄲市 冀03
滄州市 冀04
金華市 1462.45億 14.8% 浙07
昆明市 1393.69億 12.5% 雲01
保定市 冀05
南昌市 1390.10億 15.5% 贛01
Ⅸ 中國發達城市排行榜
一線城市
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天津(重要經濟大港)
二線城市
二線強
杭州 南京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重慶(直轄市)
青島 大連 寧波 廈門(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二線中
武漢 沈陽 哈爾濱(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西安 成都 長春(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蘇州 佛山 東莞 無錫(經濟強市)
長沙 福州 鄭州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二線弱
太原 合肥 南昌 南寧 蘭州 貴陽(剩下的地級市省會)
煙台(環渤海重要港口、經濟強市)
溫州(重要的經濟城市)
烏魯木齊 昆明 呼和浩特(國家重點發展的邊疆城市)
淄博(重要工業城市)
准二線
泉州(閩南經濟中心城市)
常州 南通 濰坊(新興的經濟強市)
唐山(環渤海重工業大城市)
包頭(重工業大城市)
邯鄲(鋼鐵及棉紡 工業城市)
三線城市
三線強
海口 紹興 台州 大慶 鞍山 九江 中山 珠海 威海 汕頭 泰安 吉林 柳州 東營 鎮江 濟寧 徐州 三線中
拉薩 臨沂 銀川 西寧 保定 秦皇島 滄州 鄂爾多斯 揚州 德州 洛陽 濱州 湖州 嘉興 金華 泰州 桂林 惠州 湛江 江門 茂名 株洲 岳陽 衡陽 宜昌 襄陽 開封 許昌 平頂山 萍鄉 宜春 上饒 新余 景德鎮 商丘 綿陽 齊齊哈爾 牡丹江 撫順 荊州 日照 鹽城
三線弱
本溪 丹東 蕪湖 遼陽 錦州 營口 寶雞 咸陽 葫蘆島 承德 邢台 張家口 連雲港 大同 榆林 延安 克拉瑪依 喀什 石河子 南陽 濮陽 安陽 焦作 新鄉 棗庄 聊城 蚌埠 淮南 馬鞍山 麗水 衢州 安慶 撫州 天水 吉安 鷹潭 湘潭 常德 郴州 漳州 淮安 清遠 揭陽 梅州 肇慶 玉林 北海 菏澤 德陽 宜賓 遵義 大理
四線城市
剩餘的所有地級以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