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主要有哪些經濟成分
1、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其他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個體,私營經濟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中國有哪些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主體地位: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
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是同社會發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依靠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的力量,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充分利用經濟手段引導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沿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③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控制生產和流通。
④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
『貳』 國家的財政收入除了稅收,還有哪些經濟來源
我國的財政收入除了稅收,還有國營企業的收入以及國家投資的產業收入,國家基金的盈利。還有國家投資外匯在海外投資一些產業所帶來的差價收入。以及通過販賣一些東西所帶來的利潤收入。
『叄』 國家除了稅收還有什麼經濟來源
說到國家經濟收入來源,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是稅收,甚至很多人以為稅收是國家唯一的收入來源。
實際上一個國家的收入來源是有很多種方式的,稅收只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收入來源而已。
比如2019年,我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57992億元,非稅收入32390億元。
具體來說,國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一種幾種方式。
七、捐贈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些人會把個人財富捐給國家,比如愛國人士庄世平就把南陽銀行捐給了國家。
八、貨幣發行。央行作為國家貨幣發行的唯一機構,在有必要的時候,國家是可以直接通過增發貨幣的方式來獲取收入的。
只不過這種方式並不常見,因為國家亂發貨幣容易造成通貨膨脹,所以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國家都不敢動用這種方式。
『肆』 國家除了稅收還有什麼經濟來源
國家收入主要有哪些?這個還要根據不同的國家,比如西方國家和中國,因為所有制和歷史原因不同,不同體制的國家收入結構完全不同。原則角度來看,一個國家只會有稅收收入,而不同的國家收入高低,幾乎完全取決於稅率的高低和企業增長的高低,簡單以中美進行對比,可以發展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
『伍』 國家除了稅收還有什麼經濟來源
國家除了稅收還有什麼經濟來源?用中國做比方吧,我們國家除了稅收收入以外,還有國有資本產生的收入,以及土地拍賣獲得的收入,這是三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9年我們國家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共計19萬億,其中稅收收入為15.8萬元;非稅收收入為3.24萬元。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再說養老這個問題,我們的大量國有企業的股權最後劃撥給了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就是對應的全國人民的養老的,這個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全民所有吧。
『陸』 中國主要的經濟來源靠什麼
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內需、消費、投資和出口。此外,從發展因素看,優化經濟結構、把握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是主線,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科技創新動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進和諧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務。
依據:
1、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流通、管理和服務中成本和時間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簡、廉潔、高效的管理、服務、流通環節,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2、生產要素的變化包括數量的增加、結構的變化和質量的提高,以及實現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方式。
3、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內容。
(6)中國有哪些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柒』 經濟來源
你好,中國經濟來源:
1、中國的經濟GDP來源約50%靠第二產業,即工業,製造業,中國有世界工廠之稱。第三產業在發展,佔35%,農業15%。國家財政主要靠稅收。
2、現在已經是經濟、軍事大國。要達到可以同美國叫板,或達到同美國接近,還要20年(順利發展才行),那時GDP約8萬億美元,軍費2000億美元,三軍二炮現代化。日本的主要產業發展狀況 不同產業發展狀況差別很大。
從產業分類來看: 第一產業進一步萎縮。農林水產業的綜合產量指數逐年下降,主要農產品除大米、雞蛋、牛肉、牛乳較為穩定外,其餘產量均大幅下滑。
『捌』 中國的主要經濟來源於什麼
如果是經濟收入(我理解為GDP),則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最主要是出口,與出口導向相媲美的拉動經濟馬車,在中國顯然非固定投資莫屬。當資本和市場相遇,空前規模的固定投資開始風生水起。2003年以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了23%,以房地產為例,1997年至2006年間,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幅超過20%,為同期GDP年均增幅的2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總貢獻率達到了五分之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房地產業迅速成長並帶動了銀行、土地、鋼鐵、水泥、建材、裝修、家電等上下游產業發展。隨之增收的,不僅僅是當地財政,還有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各行各業。收入增加之後的人們,開始要求改善居住條件,房地產業的市場因此日漸擴大,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追隨其後的人們暫時失去了理智——有人發現,房地產不僅僅是消費品,而且還是價值可觀的投資手段 出口和投資,就這樣成就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而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則多年持續低迷。這導致了中國內需的長期低迷。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花錢?一方面,收入增長低於經濟增長,可支配收入不足;另一方面,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已經市場化,而社會保障體系又不完善。這使得很多老百姓對未來難以把握,從而不得不放棄生活必需之外的消費需求,把錢存起來以備不虞之需。 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占我國財政收入的91%以上。並且近年每年稅收的增長均高於GDP的增長。
『玖』 建國之初的國營經濟的來源有
來源有:沒收官僚資本、解放區的公營經濟,對外國資本主義在華企業採取多種形式收歸國有。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官僚資本主義反抗力量相當頑固,其生產關系也相當不穩定,極其妨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必須革命的對象。新中國對舊時代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實行社會主義國有化,通過改變它們的關系,實行監督生產,再逐漸進行調整和改組。這是隨著各個地區的解放而逐步實現的。
沒收官僚資本,推翻三座大山之一,其性質和意義是消滅它們的落後性和腐蝕性,既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務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需要,這正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