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從哪裡來呢

經濟從哪裡來呢

發布時間:2022-10-24 00:53:28

① 經濟一詞怎麼來的呀還有它的含義!

經國濟世,簡稱經濟。用到現在,泛指:國民經濟,就是生產狀況。

② 中國的主要經濟來源於什麼

如果是經濟收入(我理解為GDP),則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最主要是出口,與出口導向相媲美的拉動經濟馬車,在中國顯然非固定投資莫屬。當資本和市場相遇,空前規模的固定投資開始風生水起。2003年以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了23%,以房地產為例,1997年至2006年間,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幅超過20%,為同期GDP年均增幅的2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總貢獻率達到了五分之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房地產業迅速成長並帶動了銀行、土地、鋼鐵、水泥、建材、裝修、家電等上下游產業發展。隨之增收的,不僅僅是當地財政,還有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各行各業。收入增加之後的人們,開始要求改善居住條件,房地產業的市場因此日漸擴大,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追隨其後的人們暫時失去了理智——有人發現,房地產不僅僅是消費品,而且還是價值可觀的投資手段 出口和投資,就這樣成就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而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則多年持續低迷。這導致了中國內需的長期低迷。老百姓為什麼不敢花錢?一方面,收入增長低於經濟增長,可支配收入不足;另一方面,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已經市場化,而社會保障體系又不完善。這使得很多老百姓對未來難以把握,從而不得不放棄生活必需之外的消費需求,把錢存起來以備不虞之需。 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占我國財政收入的91%以上。並且近年每年稅收的增長均高於GDP的增長。

③ 經濟一詞怎麼來的有沒有什麼典故,請詳解

關於經濟economy一詞的由來 經濟這一詞來源於希臘語,其意思為"管理一個家庭的人" 唯物主義代表色諾芬在他的《經濟法》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的結合理解為經濟.嚴復曾將經濟一詞翻為生計.日本人將其正式翻為經濟,後由孫中山先生從日將這一說法引入中國.經濟的詞源 (一)古代漢語中的「經濟」 公元4世紀初東晉時代已正式使用「經濟」一詞.「經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本來意思都是「經世濟民」、「經國濟物」,也就是治國平天下之意.(二)中文「經濟」的語源是日譯西文 西方經濟學19世紀晚期傳入中國,最初,「economics」被直接譯為「富國策」、「生計」、「理財學」等詞.首先用漢字「經濟學」翻譯「economics」的是日本人,後來中國人把這個西文日譯的詞「譯」回了中國,成為了現代漢語中的「經濟」一詞的另一來源.

④ 好多人問我為什麼我可以不用賺錢整天玩,經濟從哪裡來

家裡有礦,父母有錢,自己就可以這樣不幹活還有錢啦

⑤ 經濟來源是什麼

人類誕生以後,就產生了人與自然界的物質變換關系問題。這一關系的實質內容就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通過勞動利用和改造自然資源以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多方面需要。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要採取什麼形式進行,不少思想家和經濟學家都進行過考察和研究,而馬克思的論述是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他提出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是: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三個歷史階段。而現時我們所處的正是商品經濟後階段為「復雜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發展時期。
在猜想未來世界經濟格局前,先得有一個對經濟發展的認識,這就是社會客觀經濟形態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由產生到成熟、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因而會體現出不同發展時期的階段性。認識了這點就明白了發展的總體方向。
市場經濟在本質上就是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形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以「市場」為核心、以市場機制為紐帶來構建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系統,通過市場把社會各個經濟主體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網路結構。

⑥ 經濟是哪裡來的

日本近代發明的詞彙

⑦ 經濟一詞怎麼來的有沒有什麼典故

中文的經濟出自東晉時代葛洪《抱朴子・內篇》中的「經世濟俗」,意為治理天下,救濟百姓。隋朝王通在《文中子・禮樂篇》則將提出了「經濟」一詞:「皆有經濟之道,謂經國濟民」。後人遂將「經濟」一詞作為「經國濟民」的省略語,作為「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的同義詞。清末戊戌政變後,改革科舉制度,開「經濟特科」,就是沿用了「經濟」的本義。
明清之際,政治秩序的巨大變動使得以王夫之、顧炎武、黃梨洲等為代表的一部分儒家學者開始理論反思,批判程朱理學和心學末流,提出學術要「經世致用」的口號。這種學術思想傳播到了日本,影響了日本江戶時代的學術,「經世論」開始在一部分學者中流行。
但江戶後期至明治時期,歐美思潮湧入日本。神田孝平首先在《經濟小學》一書中用經濟一詞翻譯英文的「political economy」,然而也有人認為是福澤諭吉首先使用這樣的譯法。這段時期,日本學者開始用經濟一詞指代貨幣經濟發展帶來的種種活動,並有了「經濟指維系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生產、消費、交易等的活動」的提法。這種與金錢、財物等實際問題相關的定義逐漸在日本流行,這種用法與明清時期中文語境中的「經濟」的原始用法不同。當時日本亦有另一種譯法「資生」,但是並未被普遍接受。而後用「經濟」一詞翻譯英文的「political economy」的這種譯法又被梁啟超引入漢語,也取代了嚴復在《原富》中的譯法「計學」或是傳統的「生計學」、「平準學」,並進而在整個漢字文化圈內逐漸取代了經濟一詞的原本含義。
簡明扼要就是漢語:經濟一詞源自中國古代,小日本給精簡了

⑧ 經濟來源是什麼意思

摘要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⑨ 中國主要的經濟來源靠什麼

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內需、消費、投資和出口。此外,從發展因素看,優化經濟結構、把握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是主線,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科技創新動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進和諧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務。

依據:

1、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流通、管理和服務中成本和時間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簡、廉潔、高效的管理、服務、流通環節,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2、生產要素的變化包括數量的增加、結構的變化和質量的提高,以及實現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方式。

3、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內容。

(9)經濟從哪裡來呢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閱讀全文

與經濟從哪裡來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0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5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3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9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