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學之父是誰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國經濟學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1723年他出生於蘇格蘭一個海關官員的家庭,14歲考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數學和哲學,並對經濟學產生興趣。17歲時轉入牛津大學。畢業後,1748年到愛丁堡大學講授修辭學與文學。
1751~1764年回格拉斯哥大學執教,期間他的倫理學講義經修訂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論》為名出版,為他贏得了聲譽。1764年他辭了教授。擔任私人教師,並到歐洲旅行,結識了伏爾泰等名流,對他有很大影響。
(1)蘇格蘭有哪些經濟學家擴展閱讀:
在斯密看來,人類的行為是由六種自然的動機所推動的:自愛、同情、追求自由的慾望、正義感、勞動習慣和交換傾向。這些動機經過各種社會機制的細致平衡,會使一個人的利益不至於與其他人的出現強烈地對立,由此而產生的自利行動必然在個人的利益追求中考慮到其他人的利益。
由於深信人類動機的自然平衡和對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論斷: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都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達到並非出於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經濟學理論正是以這種基本觀點為基礎而對經濟過程作出分析的。
在微觀經濟學方面,斯密的價值論把勞動看成是價值的惟一源泉,並且把每一種商品中所包含的勞動量視為是衡量交換價值的尺度,並以此為基礎.通過考察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的關系.分析了競爭約束個人自利行為的作用形式和價格機制配置社會資源的運動過程。
⑵ 三大經濟學之父是誰
世界三大經濟學之父分別是凱恩斯、坎蒂隆、亞當斯密。
1、凱恩斯
梅納德凱恩斯,英國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凱恩斯因開創了經濟學的凱恩斯革命而稱著於世,被後人稱為宏觀經濟學之父。
(2)蘇格蘭有哪些經濟學家擴展閱讀:
經濟學經歷的主要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此時以微觀經濟學為主,代表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理論研究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代表作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始建立,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最終確立,建立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⑶ 國富論和資本論的作者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著作,《國富論》是具有"現代經濟學之父"美譽的蘇格蘭經濟學家、哲學家亞當·斯密的一本經濟學專著。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強調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以及勞動分工,被譽為「古典經濟學之父」「現代經濟學之父」。
⑷ 哪位經濟學家是從格拉斯哥畢業的
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
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代表作品:《國富論》《道德情操論》
1723年6月5日,亞當·斯密14歲就進入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語、希臘語、數學以及道德哲學。在格拉斯哥學習期間,哲學教授弗蘭西斯·哈奇森的自由主義精神給予斯密啟發。
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講邏輯學和道德哲學。在格拉斯哥大學任職期間,斯密公開發表經濟自由主義的主張,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觀點。
⑸ 提出國富論的是誰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
《國富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麼,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和倫理學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奠基人,被後人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他總結了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發展經驗,構建了近代最主要的經濟學體系,並就經濟與倫理關系提出了見解。斯密終身未娶,以教學為生,主要著作有:《道德情操論》(1759年)與《國富論》《1766年》。
⑹ 《國富論》講的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1、富國裕民:經濟學的目標
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即政治經濟學到底是干什麼的。斯密認為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目標是「富國」和「裕民」。
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沒有民眾的富裕,「國富」就成了無源之水。而無論是富國還是裕民,皆有賴於國民財富的增加,即首先是把蛋糕做大。
要想實現國民財富的增加,就必須解決如下互有聯系的兩個問題,即什麼是國民財富以及如何才能增加國民財富。前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問題,後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增進的原因。
2、分工交換: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是富國裕民,如何才能增進一個國家的國民財富,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加主要有兩條途徑和一個保障:途徑之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它主要依賴於分工的深化和市場交換過程的順暢;二是增加勞動者人數,而這又依賴於資本積累和適當的資本運用。
在這個過程中,堅持經濟自由、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適當干預、讓經濟活動依其天然秩序運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斯密認為,分工通過提高勞動者技能、促進技術進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並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眾的普遍富裕,這是市場經濟不同於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的重要特徵。
有了分工,就會涉及交換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必須通過平等自願互惠的市場交易,才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在斯密看來,只有以利己心為基礎、以平等的交換行為為基礎的表現形式的市場交換,才是能夠保持持久的常態。
3、「看不見的手」:市場經濟的密碼
政府幹預和管制的主張在重商主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斯密以七章的篇幅對重商主義的學說和各種干預措施加以鞭。
在抨擊重商主義的過程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斯密認為,重商主義就其性質與實質來說,是一種限制與管理的學說,是實現國民財富增進的最大阻礙。矯正和克服這種弊端的出路,在於實現真正的自由放任,確立「最明白最單純的自然自由制度」。
對於自然自由制度的後果,斯密持有十分樂觀的態度。在斯密看來,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每一個人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受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
自然自由制度和經濟自由主義,是令「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效力的重要保障。
4、適度提高工資:市場經濟應有之意
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尤其是工資和利潤的關系問題。斯密認為,適度提供工資水平利大於弊。
勞動工資的提供是由於對勞動需求的增加,而對勞動需求的增加又源於一國國民財富的增進和資本的增進。因此,工資水平與國民財富的發展水平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說,提高工資不僅同富國有內在的一致性,而且是裕民的應有之意。
(6)蘇格蘭有哪些經濟學家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到18世紀上半葉,英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已經遙遙領先。《國富論》的寫作正值工業革命的前夜。當時工場手工業仍是英國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形式,但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技術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盡管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已經完成,但由於封建勢力在政治上佔有統治地位,封建經濟大量存在,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時代迫切要求一個新的經濟學說體系的誕生。
在格拉斯哥大學教書時,斯密除了關注道德問題外,還經常去格拉斯哥工業區實地考察那裡的經濟生活,漸漸地將自己的學術重心研究轉移到經濟方面。同時,他還參加了格拉斯哥地區的政治經濟學俱樂部。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斯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思想。
1764年斯密辭去道格拉斯大學教授職務,改任青年公爵貝克萊的私人教師,陪同他到歐洲大陸旅行。在巴黎,他結識了法國啟蒙學派代表人物伏爾泰、重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魁奈何杜爾閣等名流,在交往中他受益匪淺。
1767年斯密返鄉後閉門著書。1773年他帶著自己的著作到倫敦准備出版。可到了倫敦後斯密發現,在他隱居的這幾年又出了許多新的資料,他又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對這本書進行了增補和修訂,終於在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
⑺ J.S.Mill是誰只知道他是個經濟學家````
穆勒(John Stuart Mill)生為蘇格蘭歷史學家、哲學家兼行政官員詹姆士·穆勒(James Mill)的兒子,是幸或不幸,至今見仁見智。他1806年出生於倫敦,未離即搖籃之時,已開始在父親手中接受教育。以當時流行的浪漫主義標准視之,小穆勒可謂毫無童年。老穆勒顯然認為年幼無礙艱深的學習。穆勒15歲讀邊沁著作(法文版),但更早幾年就已進入這位偉人的談話圈子。穆勒不曾打過板球,少年時代被逼著在功利主義倫理學、古典經濟學上表現早熟的聰明,並且熟讀歷史。到了20歲,穆勒的書本學問大概已多過絕大多數人畢生所有。有人因此說穆勒的心智全是後天製造,或者,至少說他所受教育使他的心智過於容易受外在影響左右。穆勒的著作顯示他的心智有非比尋常的開放(孔德的影響是最明顯的例子),穆勒也在無意之中提示這一點:他誠實交待他思想論點的來源,並且希望世人知道,我們在穆勒名下讀到的東西其實是他與妻子海麗特·泰勒(Harriet Taylor)合作的成果。然而這決不是說穆勒心靈開放而腦子空空。外來影響多,有人為所淹沒,有人能容而大;此外,浪漫主義標榜不教而能、遺世獨立的天才,頗失浮誇,有人卻據此天才觀念評斷穆勒,說他的思想是二手思想,因此是二流的。
穆勒20歲那年,灑了觀念史上最有名的一場眼淚,《自傳》所述,今日讀來,仍然很難不感動。穆勒是哭他錯過的少年,還是哭他早年信奉的功利主義已不能作為人生圭臬,至今仍非完全清楚,不過,這場危機之後,穆勒將感情、感覺的教育與培養列為哲學激進主義(Philosophical Radicalism)的要務,勇敢努力將功利主義與麻木不仁的理性主義分開來。
23歲,穆勒隨父親進入東印度公司,任職至1858年退休。印度叛變(Indian Mutiny)平定之後,英國國內抗議囚犯所受待遇者不過數人,穆勒其一。穆勒單憑知識精力,即足為傑出的維多利亞人。當代所有思潮——浪漫主義、實證主義、政治經濟學、選舉權問題(包括婦女投票權)、節育、社會主義(穆勒對巴黎公社社員頗有寬厚之言),都在穆勒腦海會合。1865年至1868年,他擔任國會議員,代表威斯敏斯特。論自由(On Liberty)1859年問世,海麗特·泰勒前一年去世,其時穆勒已是當代首屈一指的社會科學思想家,自由主義的導師。他1873年去世於阿維尼翁(Avignon),也在那裡安葬。
註:約翰·穆勒即約翰·密爾,本文摘自《西方政治思想史》,作者〔美〕約翰·麥克里蘭(J.S.McClelland),彭淮棟譯,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次印刷。
⑻ 亞當.斯密的個人介紹
1、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強調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以及勞動分工,被譽為「古典經濟學之父」「現代經濟學之父」。
2、1723年6月5日,亞當·斯密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一個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鎮寇克卡迪(Kirkcaldy)。幼年的斯密聰明好學,14歲就進入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語、希臘語、數學以及道德哲學。在格拉斯哥學習期間,哲學教授弗蘭西斯·哈奇森的自由主義精神給予斯密啟發。
3、1740年,斯密獲得了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學習,1746年畢業後回到故鄉柯卡爾迪。1748年,斯密開始在愛丁堡大學擔任講師,主講英國文學,幾年後又開始講授經濟學課程。
4、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講邏輯學和道德哲學。在格拉斯哥大學任職期間,斯密公開發表經濟自由主義的主張,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觀點。
5、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出版。1764年,斯密受布克萊(Buccleuch)公爵之邀,離開格拉斯哥大學,到歐洲大陸旅行。旅行的經歷以及在旅行過程中同許多大陸學者的交往,促使斯密經濟理論走向成熟,尤其是重農主義的經濟學家魁奈對他影響很大。三年後,斯密回到倫敦,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斯密回到故鄉寇克卡迪,開始潛心撰寫經濟學著作。
6、1776年,這部寫作歷時六年,修改三年的經濟學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終於完成。它的發表,標志著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正式誕生。在寫作《國富論》的過程中,斯密積勞成疾。自1784年開始,他健康狀況持續惡化。但斯密依然筆耕不輟,繼續寫作兩部關於哲學和經濟學的著作。
7、1787年,斯密應邀去倫敦為英國內閣成員講授經濟學,同年11月,又被推薦擔任母校格拉斯哥大學的校長。1790年7月17日,斯密逝世_
8、斯密在臨終前,他堅持將未完成的十幾部手稿付之一炬。在他逝世後,後人根據他的學生所記的筆記,1796年整理出版了《正義、警察、歲入和軍備講稿》,其他遺稿也陸續整理出版,包括1793年的《哲學問題論集》,1795年的《天文學史》等等。
⑼ 經濟學之父分別是誰
經濟學之父是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體系結構嚴密,論證有力,使經濟思想學派在幾十年內就被拋棄了。實際上亞當·斯密把他們所有的優點都吸入進了自己的體系,同時也系統地披露了他們的缺點。
亞當·斯密的接班人,包括像托馬斯·馬爾薩斯和大衛·李嘉圖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對他的體系進行了精心的充實和修正(沒有改變基本綱要),今天被稱為經典經濟學體系。
雖然現代經濟學說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這些大體說來是經典經濟學的自然產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甚至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學說)都可以看作是經典經濟學說的繼續。
(9)蘇格蘭有哪些經濟學家擴展閱讀:
亞當·斯密(1723~1790)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1723年亞當·斯密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亞當·斯密的父親也叫亞當·斯密,是律師、也是蘇格蘭的軍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關監督,在亞當·斯密出生前幾個月去世;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兒,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管理學的理論奠基人: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公認的經濟學祖師,但他在管理學中的地位卻十分微妙。
作為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立者,亞當·斯密在經濟學界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國富論》在經濟學領域的影響極為深遠。同時,他在倫理學方面的建樹也十分出名,他的《道德情操論》至今依然是經典之作。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斯密對管理學的貢獻。在管理學領域,人們總是把斯密看做經濟學家,在推崇他的經濟學理論的同時又把他置於管理學之外。所謂地位微妙,是指管理學家們都客客氣氣地尊奉斯密為大師先哲,但又不把他看做管理學的圈內人士。
厄威克的名著《管理備要七十位先驅者生活和工作的歷史記載》,收錄了從工業革命到古典管理學時期的眾多人物,應有盡有,連製造蒸汽機的小瓦特和博爾頓也有一席之地,唯獨沒有亞當·斯密。因而,如何認識斯密與管理學的關系,至今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⑽ 西方經濟學大師有哪些
主要的西方經濟學家有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凱恩斯等。
1、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凱恩斯也為地名,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海港城市。位於大陸東北部太平洋沿岸,瀕特里尼蒂灣,在布里斯班西北1380公里。
2、大衛李嘉圖: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李嘉圖早期是交易所的證券經紀人,後受亞當斯密《國富論》一書的影響,激發了他對經濟學研究的興趣,其研究的領域主要包括貨幣和價格,對稅收問題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圖的主要經濟學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1819年他曾被選為上院議員,極力主張議會改革,支持自由貿易。李嘉圖繼承並發展了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他認為限制政府的活動范圍、減輕稅收負擔是增長經濟的最好辦法。
3、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亞當·斯密的父親也叫亞當·斯密,是律師、也是蘇格蘭的軍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關監督,在亞當斯密出生前幾個月去世;母親瑪格麗(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JohnDouglas)的女兒。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拓展資料:
一、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就是被運用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學,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為標志,西方經濟學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從斯密、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經濟學大師輩出;從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流派林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帶來西方經濟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致於文獻上有「經濟學帝國」之稱。
二、西方經濟學研究內容:
西方經濟學它主要介紹流行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還大膽解說政府日益加碼的經濟調控。它既贊美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效率優勢,也無情的剖析市場機制在不少領域資源配置上的諸多缺陷。西方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動態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