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東最窮的地方
廣東最窮的地方
廣東最窮的地方,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可以說已經基本脫貧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城市跟不上發展,經濟發展水平還是相對的落後,那這些地方都是哪裡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廣東最窮的地方。
清遠市英德
英德隸屬於清遠市,屬於一座縣級市。這個地方最盛產的就是英石,本地最重要的產業就是竹筍的種植以及水泥。盛產水泥不免讓人會覺得英德這個地方比較落後。曾經還有一個香港電視劇提到英德這個地方,說這里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這也造成了英德本地人的不滿,但事實上英德確實有著78個省級評選的貧困村,這樣多的貧困村數量也是造成英德發展較為緩慢的一個原因。
河源市龍川縣
龍川縣的地形大多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形狀類似於一個馬鞍形。其實龍川縣的歷史文化還是十分悠久的,在中國也是保留著最古老縣名的一個縣之一。但是龍川縣的經濟發展一直不是特別的好,整個縣一年的GDP總量才只有百億元,可見這個地區的貧困程度了。
梅州市五華縣
五華縣的地形十分復雜,丘陵和山地交錯,屬於十分典型的山區縣。五華縣海拔達到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多座,因為處在深山所以交通這方面並不是十分的發達。交通也成為阻礙五華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五華縣的貧困村數量十分之多,梅州市接近一半的`貧困人口都是來源於五華縣的。
湛江市雷州
雷州市的文化歷史氣息十分醇厚,是廣東省唯一一座有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縣級市。因為在南宋時期很多的閩南人都搬去雷州,這也形成了奇特的雷州文化。雷州的兩面都靠著海,地理位置上來說的話還是十分優越的。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經濟發展卻比較落後,整個雷州市的省級貧困村數量就達到了73個。
汕尾市陸豐
陸豐地區的居民一直以來都被人認為十分的強悍,陸豐和潮汕地區搭界。當地流通的語言也基本都是閩南語和陸豐本地方言,陸豐的人口數量比較多,本地人口就已經達到了168萬人。所以也造成了整個陸豐市的經濟發展落後,一直都不能跟上整個廣東的經濟發展速度。
梅州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是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梅州市下轄2區1市5縣,面積15876.06平方公里,人口為551.40萬人。GDP僅1060億,廣東省內排名倒數第五位。梅州是客家人集中聚居地之一,被譽為「世界客都」。梅州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700多萬,著名的僑胞有李光耀、李顯龍、他信、英拉等人。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也是梅州人,葉劍英紀念園也坐落於梅州市。
潮州市,位於韓江中下游,下轄潮安區、湘橋區和饒平縣,總面積3679平方公里,人口為272.04萬人,GDP為976.83億 元,廣東省排名倒數第四位。潮州市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也是粵東地區文化中心。潮州也是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故鄉。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下轄1個市轄區、5個縣,總面積為1.58萬平方公里,轄區人口368萬人,GDP為898.72億元,廣東省倒數第三名。河源是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河源的「客家釀豆腐」、「東江鹽焗雞」、「客家釀豬紅」、「客家菜卷」、「梅菜扣肉」等菜名揚海外。河源有個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最多的地方,超過17000多枚。
汕尾市,地處廣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下轄一市一區二縣,總面積5271平方千米,轄區人口約350萬,GDP為828.49億,廣東省倒數第二位。據統計,汕尾市空氣優良指數在廣東21個城市中排名第1,汕尾還享有「設計之都」、「小提琴之城」、「海鮮美食之都」等美譽。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部,下轄兩區兩縣一市,全市總面積7779平方公里,轄區人口為286萬人,GDP為778.28億 ,是廣東省GDP最低的城市。雲浮市山區面積佔60.5%,丘陵面積佔30.7%,是廣東省典型的山區市。雲浮市盛產大理石,素有石材王國之城,這里也是著名的「沙糖桔之鄉」。
❷ 潮汕地區東有台灣,西有香港,還是東南沿海有汕頭這個經濟特區為什麼還是這么落後
自然環境的限制:汕頭位於廣東省東南部蓮花山脈以南的潮汕平原之上,背靠大山,面臨南海,使得汕頭成為了「國角省尾」,不僅缺乏經濟腹地,更因交通不便。
汕頭,簡稱「汕」,廣東省轄地級市,潮汕四市之一,汕潮揭都市圈城市,經濟特區,位於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鄰揭陽,南瀕南海,與台灣隔海相望,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內海灣的城市。
汕頭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興盛地之一。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無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
2019年3月,汕頭獲得2021年第三屆亞洲青年運動會舉辦權,為繼北京、廣州、南京、杭州後第五個獲得洲際綜合性運動會舉辦權的中國城市。
海洋資源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汕頭市可供開發的港口有103處,僅南澳島可供開發的深水港就有7處,市區的珠池、馬山、蘇埃、廣澳等4處港址可建1—10萬噸級碼頭泊位69個。
有多處港灣和大片淺海灘塗,10米等深線內淺海灘塗面積74.3萬畝,可利用面積46.8萬畝,200米等深線內漁場面積5.3萬平方千米,適宜海水養殖,濱海盛產海鹽。近海已知的魚類有471種、蝦蟹類17種、貝類30多種、藻類近20種。
❸ 饒平縣政府為什麼那麼窮啊!
我來幫你解答。饒平的窮是必然的,主要原因:(1)、饒平經濟一直受潮州控制,潮州早已經制定要先建設市內,加快支持潮安涼果和采塘不銹鋼,楓溪陶瓷發展,其次再考慮潮州港,這些意味著什麼,裡面沒有饒要發展的部分呀。所以投資方面是沒有考慮你饒平的,政府方面是饒平收入每年要上繳不少於潮安百分之鬼的財稅,你想想饒平那經濟能上交跟潮安差不多的財稅嗎,所以迫使饒平縣是窮上加窮,自己饒平要想拿出錢來投資自己饒平那是個大問題,沒有錢怎麼辦,向省政府貸款,從省貸到的錢還是要經過潮州,貸一個億潮州市要抽一半建設潮州市內先,然後那此到了饒平政府還不夠填上饒平每年政府接待費用呢,這樣的話那饒平還想要發展什麼,只能欠債過日子了,這樣能富嗎?
不過告訴你現在比以前好一點了,饒平財政經過省的審批現在由省直接管了,這給我們看到一點點盼頭了,潮州市前幾年的噴泉工程,橋梁工程,市內改造工程也完成了,現在不好意思厚著臉皮再到饒平要錢了,我們以後財政收入希望不會跟大唐電廠地皮費和環境污染改造費那樣被全拿走了。
(2)、我們目前公路是低級的公路,我們跟的環境改造還遠遠不足,我們沒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很難吸收投資商的到來,使我們還是處於落後也是必然的。幾十年來饒平在城鎮改造上一直處於微觀狀態,縣城改造至今還是處於農村不是農村城市不象城市的狀態,與其它城市相比饒平根本上找不到一塊真正城市的住宅區,真正城市住宅區是要有一定規劃的,需要有萬人以上高檔的商品樓,現代化的商業街,配套大型商場,文化廣場,高級綠化工程,規模的幼兒園,小學學校,酒店中心,公共場所,公共交通站,信息站,快遞中心,寬闊的大馬路,良好的治安秩序,這樣的話才能活躍饒平的投資環境,因為有這樣的配套,饒平每年在汕頭買房的有錢人就不需要到汕頭買房了,饒平目前在汕頭買房的人超過五十萬人,這些人要是回饒平買房那麼饒平房地產就會出現騰飛狀態,人氣充足城市就會活躍,外來投資商就不會感嘆到饒平投資招聘技術人才難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沒有解決這方面問題時還得繼續處於落後狀態。
(3)、在與鄰近市縣比對投資環境方面我縣處於沒有太多的優勢。如澄海,潮安,潮州,汕頭、紹安、大埔,這些地方對比我們唯一能比的只能跟大埔縣比,但是我們卻把這個最好的利用資源的地方給忘記了,總結到現實大埔縣才是饒平縣最好的合作資源縣,但是我們交通卻互不對流,直到現在我們與大埔縣的交通還是處於封鎖狀態,我們投資環境比大埔優越多了,交通各方面都是佔有著極大的優勢,大埔縣有著強大的海外華僑,富有的海外華僑不少於50萬人,象前新加坡總理這樣的名人太多了,他們好多回鄉投資首選的地方有三個地方,一個是梅州市,一個是饒平縣,一個是大埔本縣,好多到饒平考察的投資商感覺饒平地理位置比梅州好,比大埔縣好,就是沒有跟大埔縣交通互動,民風互動,文化互動,感覺饒平再好也是別人的地方,如果饒平這方面能夠改變他們都願意到饒平投資,(這是出自於大埔縣某個著名的海外華僑的感慨,因為大埔人認為發展家鄉只有兩條路可走,在大埔那個面臨交通阻礙的地方走饒平路是走直路最直接的發展捷道,而走梅州則是彎路,不可能給大埔縣帶來高速發展的地方,所以大埔人盼望著饒平能夠與其友好共處,共同發展相互促動經濟,但一直等不到饒平能夠給他看到希望,我們要想想,我們到鄰近其它縣招商有這樣的機會嗎,而人家是希望到我們來的卻得不到這樣的解決,太可惜了,因此饒要著力放眼一切宏觀路線,大埔資源才是我們最好的資源,其旅遊業,特產資源都是我們最好的利用資源,我們要積極與其互動,特別是打通大埔公路,這樣才是我們全縣發展的渠道,特別對饒北發展更有著重要的誇越作用。
(4)、饒平各鎮經濟上缺乏企業主導產業。現階段一個沒有企業主導產業的地方是得不到經濟發展的,饒平二十二個鎮中只有四個鎮有企業發展,其他十八個鎮一直都是窮得叮當響的,其實饒平縣政府在主導產業發展中都缺乏經驗,饒平縣中片被列為農業發展區後一直沒有看到任何工業的存在,其實各個鎮都可以搞活自己的工業特色的,如中片浮山鎮、浮賓鎮、湯溪鎮三鎮合一可以扶持手工業加工是具有很大優越條件的,現時三個鎮的家庭手工業代加工已經正在進行之中,就是帶頭人缺乏資金無法開成規模,一直都只能小打小鬧,家庭代加工,存在著有就來無就勿的狀況,如果能夠引資辦起中小型服裝業和玩具加工業那就會給中片經濟帶來高速發展前程,但這一問題很多小投資商都得不到資金的扶持解決。做服裝和巴比裙的人才已經很充實了,做玩具加工業的人才也到處可見,但就是投資者沒有,也就是資金沒有所致,為什麼縣政府不考慮扶持這方面企業,這些會給當地鎮給縣經濟帶來多少促動,這是個條件成熟的地方卻得不到解決的地方,縣政府做工作是欠缺的。如果縣政府能夠抓住時機,把山內片區引進潮安涼果生產技術開發山區涼果淹制及生產包裝企業,給與每個鎮都增加一種工業特色那我們縣經濟發展肯定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但是這可能只是一種未來的夢想而以。
這些多層條件的有限,使我們縣經濟發展一直處於落後是必然存在的,我們一直只能盼望,盼望著有一天能改變未來成為現實,朋友窮不可怕,怕的是無條件不勤勞無智慧。
❹ 請問潮州饒平的經濟發達嗎
不發達。
饒平縣農業基礎比較雄厚,耕作歷史悠久。農副產品種類繁多,主要有水稻、甘蔗、花生、茶葉、荔枝、蜜柑、水產品等。在工業的發展中,利用該縣的自然資源優勢和農副產品發展形成了機械、食品、陶瓷、服裝、紡織、醫葯、水產品加工等一系列行業。此外,饒平縣以黃岡、錢東工業園區和三饒、新豐陶瓷工業園區為載體,加大重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投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全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強,全縣公路已基本上實現鎮通鄉。從柘林港起經過大唐電廠、華豐造氣廠到國道324線的進港道路,北部地區公路和大修工程基本完成。在能源供應方面,已形成了水電、火電和省電三位一體的供電網路,大唐電廠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更大大改善夏季電能不足和局面。郵電通訊、科教衛生等也有了很大的進展。
但由於處於廣東省東部邊緣地帶,對省內外的聯系不夠,原有經濟基礎又比較薄弱,也沒有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投資環境也不盡如人意,與廣東省先進縣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例如,2005年饒平縣全縣實現的GDP為72.13億元,遠低於珠三角地區的增城區(GDP為255.26億元)。因此,應根據饒平縣的實際情況,發揮區域優勢、揚長補短,制定饒平縣經濟發展戰略,加速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速度。
社會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
由於人口數量多、義務教育未普及以及受傳統觀念影響等原因,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未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甚至是只讀了小學。這種局面目前已經有所改善,但遺留下來的問題是中年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只能從事文化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另外,在教育子女上,不少人堅持傳統觀念,認為讀書不如賺錢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的一代上學受教育的程度。
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饒平縣各種受教育程度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對饒平縣今後經濟的發展限制較大。
2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
饒平縣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積較小。常用耕地面積為19065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20公頃,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083公頃/人)。長期以來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利用浪費等現象。 近年來,農民佔用耕地建房現象突出,普遍存在「一戶二宅」、「一戶多宅」以及「空心村」。不少地方政府幹部為了自身利益圈地(耕地)賣地作為農民建房用。由於人均耕地面積小,出現糧食、蔬菜等多種農作物不能自給的現象;農業勞動力也出現過剩,為此,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勞動力。這對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產生不利影響,同時,部分耕地被撂荒。出現上述這些情況,對饒平縣農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當地的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
饒平縣有豐富的農產品,但不少地方的人民只滿足於自給自足,收獲的農產品只限於自身消費;賣出的農產品也僅限於初級加工品,甚至是完全未經加工過的。豐富農產品資源優勢未能完全發揮。在饒平縣GDP構成中,第二產業比重不高。並且第二產業比重增加的速度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該縣未能將初級產品進行加工,增加第二產業構成比重。
此外,農村中有大量的閑置的勞動力,尤其是結了婚的中青年女性勞動力。這些人除了干少數農活外,沒有其他職業。這也是饒平縣近些年來「六合彩」賭博泛濫的主要原因。
4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饒平縣位臨南海,台風、暴雨及其引起的洪澇、滑坡、泥石流等對饒平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每年影響該縣的台風有3~4次,平均3.3次。台風對南部濱海區水產養殖影響較大,每年的水產養殖必定會遭受一定的損失。台風帶來的強降雨會給沿海低窪地區、北部山地丘陵帶來了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2006年的台風「碧利斯」給饒平縣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全縣受災人口達82萬人,造成21人死亡,126個村莊受洪水淹浸,發生山體滑坡37處,民房損毀5350間,其中全倒塌1540間,重危房1493間,一般損壞2317間,直接經濟損失26.0953億元。
5其他問題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饒平縣還面臨著以下問題:農村經濟落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擔子很重,區域發展不平衡,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力度還需要繼續加大;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各種利益矛盾和社會治安問題還比較突出,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仍然較大。此外,不少地區的政府腐敗現象較嚴重,對外商的投資收取過多的稅款。
饒平縣經濟發展新戰略
依據饒平縣目前的實際情況,適時制定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戰略。抓住機遇,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整頓政府內部的腐敗現象,為促進饒平縣社會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鋪路。
上述提出的饒平縣社會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必須採取適當措施來解決。例如,可以通過加快普及教育來解決勞動力素質低的問題,包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推廣高中教育、鼓勵接受大學教育等。針對成人勞動力,適當開展職業培訓,如生產領頭單叢茶技巧的培訓、科學種植水稻的方法培訓等。在土地利用上,應該嚴格整頓濫用土地的現象,加強土地管理監督,合理規劃土地並用強制措施實行土地制度。
為了更好地吸引外資,給外商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除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還必須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例如,降低企業用地租金、降低企業用水用電收費標准,減少苛捐雜稅。此外,通過在主要城市建立饒平商會和經濟促進會、通過不同的方式,積極提高饒平縣在外的形象。
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是饒平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發展旅遊業可以其他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是「投入少、收益多」的產業部門。根據饒平縣旅遊資源的特點,饒平縣的旅遊開發應緊緊依託所擁有的「海、山、城、史、河」資源,大力發展濱海漁業旅遊、休閑農業旅遊、文化和歷史旅遊,提供觀光型、休閑度假型、體驗型、商務型旅遊產品。
❺ 為什麼廣東這么發達而廣東的潮汕的經濟這么落後
廣東這么發達而廣東的潮汕的經濟落後的原因:政策因素、地理因素、人才流失等。
潮汕地區(Chaoshan area),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屬潮汕文化區和潮語方言區,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與集中地,潮汕文化的發源地、興盛地,是通行潮語、流行潮汕文化的地區,包括汕頭(經濟特區)、潮州、揭陽三市。
潮汕東接福建省,西鄰汕尾市,南伴南海,北臨梅州市。潮汕不僅僅包括內部的平原地帶,還有外圍的內海島,以及丘陵和山地,整體面積約10918.5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1391萬。
潮汕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名茶之鄉,美食之鄉,柑桔皇後之鄉、蕉柑之鄉、青梅之鄉、青欖之鄉、竹筍之鄉、荔枝之鄉、潮州菜之鄉,潮菜是粵菜主幹與代表,2004年潮菜榮獲第五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團體金獎,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
❻ 廣東最窮五個縣
一 梅州市五華縣
五華縣地處粵東蓮花山區,該縣四周山嶺為障,境內地地形復雜,山地丘陵相間,河谷盆地交錯。其中山地佔49.1%,丘陵佔41.3%,河谷盆地僅佔9.6%,屬於典型的山區縣。 五華縣海拔上千米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七目嶂海拔1318米。地處深山交通不便,讓五華很多鄉鎮發展受限。五華縣擁有廣東省最多的省級貧困村,共計93個。基本上梅州近一半的貧困人口都是來自五華。
二 清遠市英德市
英德是清遠下面的一個縣級市,石灰岩溶洞眾多,盛產英石,當地主要產業是水泥和竹筍種植。香港TVB電視劇《我的如意郎君》大結局中,提到英德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劇情大致如下:女主角董幗馨叫男主角高爾泰拿30條金條回大陸英德發展,高爾泰就嫌棄英德窮鄉僻壤。這件事讓很多英德人不爽。但是英德的確有78個省級貧困村,貧困村數量在全省排名第二。
三 湛江市雷州市
雷州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氣息濃厚,是廣東省唯一一座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宋時期,幾十萬閩南人移民雷州半島,跟當地黎族通婚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雷州文化。雷州通行黎話,學術名稱為漢語族閩南語雷瓊片雷州話。雷州地處半島沿海,兩面臨海,海灣港口眾多,地理位置優越,但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雷州貧困人口還有很多,全市目前仍有73個省級貧困村。
四 河源市龍川縣
龍川也是一座山區縣,地處粵東北山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南北高、中間低,似馬鞍形。龍川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其中最高峰是東南部跟五華交界的七目嶂,海拔1318米。龍川縣歷史悠久,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嶺南始置龍川縣,是中國保留最古縣名的縣份之一。龍川縣經濟基礎比較薄弱,2016年全縣GDP為133億元。龍川全縣有70個省級貧困村。
五 汕尾市陸豐市
天頂雷公,天下海陸豐。海陸豐地區民風比較彪悍,特別是陸豐三甲地區(甲子),曾經以毒品村聞名全國。陸豐地處汕尾東部沿海,跟潮汕地區交界,當地主要通行閩南語海陸豐話,三甲地區則通行閩南語潮州話。陸豐市2016年GDP約255億元,跟臨縣普寧市(635億元)差距比較大。陸豐是人口大縣,本地戶籍人口約168萬人,貧困問題也比較嚴重,全市有68個省級貧困村。
❼ 潮汕分別是哪幾個.哪幾經濟最好
廣義的潮汕地區是汕頭地區,汕尾地區,潮州地區,揭陽地區,梅州的豐順縣
狹義的就是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
處於省委國腳的潮汕地區,論GDP,一直在經濟上處於落後的水平,不敢恭維。如果論做生意賺錢能力,這里的人再苦再累的都願意去做,論打工的比例,這里的人應該是全國比例最少的。
至於潮汕城市排名:沒錯的話就是應該是:汕頭了,商業消費中心,畢竟經濟特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嘛。
還有出門在外的潮汕人是最團結的,在外聽到是潮汕話的都會問來自潮汕哪裡的,然後互相留下聯系方式。
❽ 為什麼潮汕經濟會衰落
潮汕經濟衰落原因:
一、發展空間不足
2005年以後,粵東四市意識到發展落後的格局,也紛紛開始發力。但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可能都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每個潮汕人都可以談出很多理由,主觀的、客觀的、內部的、外部的,應有盡有。
但是被提及最多的一條,是這里從歷史延續下來的「人多地少」格局。
汕頭一位民間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潮汕人大多信奉「多子多福」的觀念,這一觀念遠可以追溯到最早遷徙至此的中原文化的影響,而在延續發展的過程中,這一觀念能被保留下來,「一定是被反復證實過的」。
人多,地自然相對就少了,這在潮汕造成了迥然相異的結果,一方面是潮汕人大量出海尋求發展空間,這是海外潮商能形成規模的基礎;另一方面是本地人不得不「種田如綉花」,並繼續多生孩子,依靠宗族勢力在激烈的競爭中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2010年,粵東四市總面積15516平方公里,占廣東全省的8.6%;常住人口1689萬人,占廣東省的16.2%,人口密度超過1100人/平方公里,比廣東省460人/平方公里的密度高出兩倍多,是廣東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如果把視野放到全國范圍內看,包括揭陽在內,潮汕地區用全國約千分之一的土地,養活了佔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這相當於一個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
當記者坐車從普寧趕往汕頭時,道路兩旁呈現的景象讓人唏噓。村莊和廠房讓人彷彿置身於珠三角一般,嚴格按照四方位置排列,其密集程度也不亞於珠三角。
人多地少造成的直接困境,便是難有成片的土地可供發展產業之用。尤其是在城鎮化率更高的中心城區,土地問題更是成為難點。
以汕頭為例,其正在規劃建設,希望能夠升級成為省級和國家級平台的海灣新區,480平方公里的面積很大部分需要填海而來。
汕頭市一位官員也向記者透露,曾經有一家央企來談合作,可以進一步開發港口,但對方提出需要1200畝的土地,汕頭無法滿足這一條件,只得作罷。
土地空間的制約,也造成了目前汕頭、揭陽、潮州各自不同的發展態勢。
在1991年剛分拆成立時,揭陽在三市當中最落後。到2010年,廣東決定在粵東地區布局重大項目時,擁有相對豐厚土地資源的揭陽,獲得了廣東省的垂青,揭陽潮汕機場和中委廣東石化煉油項目紛紛落地,揭陽的經濟也在這幾年突飛猛進,大有趕超汕頭之勢。
而即便是揭陽,也需小心謹慎的經營已所剩不多的可供開發空間。
二、「供養模式」文化悖論
當然,盡管發展空間不足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觀點,但更多的潮汕人還是願意從文化上去找原因。有觀察人士提出了在潮汕地區普遍存在所謂「供養模式」,來解釋粵東何以落後。
10月27日,作為僑博會期間一項重要的文藝活動,汕頭請到了中央電視台知名主持人阿丘、謝映玲來汕頭,專門拍攝一組與僑批有關的短片,計劃在僑博會文藝演出中播放。僑批,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產物,最為典型的表現出潮汕地區的文化特色。
自清末
以來,遠在海外的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贍家匯款和平安家書,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僑批」。在清末,金融郵政機構極不完善,海外僑胞捎回家鄉的錢款和書信,主要是經由「水客」、「客頭」及海內外的僑批館遞送。
僑批兼具了家書和匯款的功能,華僑用在外界辛苦掙來的錢,養活了在潮汕地區的一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潮汕地區盡管人口眾多,但存在很大一部分不需要工作的被供養家庭。
如今,盡管僑批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此種「供養」模式並未走出歷史。
「在我的住宅小區有潮陽人,父母妻兒都從潮陽搬到汕頭住,男主人在深圳、廣州打工,為那裡創造財稅,每個月匯款回來給整個家庭用度,男主人每年回來兩次。」一位蔡姓企業家說,很多潮陽青壯年像這樣,家裡的人衣食無憂,但也沒有創造性。
而由「僑批」文化推而遠之,是華僑對整個潮汕地區的復雜態度。
「華僑的確很愛家鄉,但是他們也很難回來投資。」上述企業家說,因為要回鄉掙家鄉人的錢,鄉情上總感覺說不過去,「李嘉誠回來也是捐錢做教育,建醫院啊」。
「親情、鄉情是靠不住的,人民幣才靠得住。」陳鴻宇說,華僑也不一定都是有錢的。最大款的李嘉誠,在汕頭搞大學、修橋,但是他真正賺錢的是放在香港,投到深圳了。
而另一個讓華僑產生疏遠之感的,是1991年三市分拆後,對潮汕文化整體的割裂。在分拆之前,不管是汕頭、潮州還是揭東,統一都說「潮州話」,吃「潮州菜」,但現在這些被有意的區分開來。
在上述民間觀察人士看來,三市本來就屬於同一個大潮汕文化體系,如果因為行政壁壘而將這種聯系人為割裂,對整個潮汕地區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改善潮汕經濟的方法:
一、向東還是向西?
在粵東整個發展歷程中,一個重大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從地理位置上看,粵東地區是廣東距離台灣最近的區域,處在海峽西岸對接台灣的最佳位置,與福建的廈門地區極為接近。加之兩地人緣文化相近,商貿合作頻繁,因而與海西地區的合作,應該是粵東的發展方向。
但另一項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粵東地區在行政歸屬上,畢竟是廣東省管轄的地區,臨近的珠三角,對粵東也有著極大的誘惑力。
如今,對於汕尾來說,向東或者向西已經不是一個問題,與深圳共建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成為了汕尾的選擇。但對於汕頭、潮州和揭陽來說,這依然是一個問題。
早在2005年,便有民間觀察人士指出,粵東等非珠三角地區,只有主動、深入地融入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利用珠三角的產業轉移機會,才能實現自身的大發展。
但在2008年12月,廣東省出台的《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決定》中,單獨將支持汕頭擴大對台經貿合作,參與海西經濟區建設列出來。
而在次年8月,另外一份題為《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粵東地區實現「五年大變化」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中,透露出來的思路是要求粵東主動融
入珠三角地區,參與海西經濟區建設被放在次要位置,廣東省將在此布局39個大項目,爭取到2011年粵東經濟實力上一個台階。
到粵東與海西地區,在產業上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年從粵東地區撤走的企業,有很多輾轉到臨近的閩南地區,兩地產業協作有很好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海西經濟區是對岸的台灣,曾經也是粵東外來投資的主體。
一位觀察人士指出,粵東地區總是想「左右逢源」,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參與海西經濟區,還是融入珠三角,粵東地區都是被邊緣化的。原因在於,海西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由其主導的規劃,主體必然是以廈門、泉州等地為主,粵東只能沾點邊。
而對於珠三角來說,其規劃受惠的主要地區,自然是屬於珠三角之內的地市,廣州、深圳作為區域經濟中心向外輻射,受惠地區也主要是中山、江門、惠州等地,相隔甚遠的粵東很難受惠。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這位人士表示,在錯過了產業轉移大潮和投資大潮後,粵東的發展只能靠自己老老實實發展實業。
二、粵東的夢想
其實,即便是在經歷了經濟上的沉重打擊後,粵東地區也有著不錯的發展基礎。
在粵東,集中了廣東四分之一的專業鎮,如澄海玩具、潮州瓷器、普寧的中葯飲片等,均是粵東特色經濟的代表。這些專業鎮集中在潮汕揭三市銜接的區域內,占據了粵東地區50%到70%的經濟總量。
如果按照統計數字來看,粵東地區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7%,比粵西地區要高出近20%。但在陳鴻宇看來,粵東的中心城區難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本身並沒有完成城鎮化,而是煮了「夾生飯」。
如今,社會早已淡漠了對粵東投資環境的負面印象,但也並未發現什麼突出優勢。
汕頭經濟特區的頭銜和政策,或許是粵東的一塊招牌。根據其他特區的經驗,它不光可以為粵東招徠大規模的投資資金,也可以為這個地區注入體制創新和對外開放的基因。
回看今日的汕頭經濟特區,並沒有朝人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經濟發展自不待言,在引領全國的各項體制機制創新領域,汕頭特區也鮮有走在全國前列的。
針對這個問題,對廣東經濟深有研究的美國學者傅高義,在其著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中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深圳、珠海在一個空白區域設立特區,汕頭特區卻是在原有汕頭市的行政架構下搞特區,體制上無法大膽創新,這是造成汕頭經濟特區體制創新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鴻宇認為,這一影響一直持續到特區擴大後。「1992年特區擴大到全市,問題就來了,特區的銳氣和勇氣已經被融化、腐蝕在一個舊體制裡面,按照老體制管理整個特區。」在這樣的情況下,汕頭經濟特區的發展未能創造出像深圳那樣的速度。
這樣一來,定位為粵東區域中心城市的汕頭,便難以發揮出輻射和帶動作用。汕頭、潮州和揭陽三市,因為經濟結構同樣落後,在爭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時,便習慣性的墜入競爭的套路,難以形成產業布局上的合力。
這一趨勢,在廣東省2007年召開粵東工作會議,並出台支持方案後變得更為明顯。
以揭陽潮汕機場的建設為例。記者了解到,該機場選址在三市還沒有拆分的時候就有過考慮,現在的地址也是考慮到要統籌三個地市的需求,三市均接受了這一選
址方案。但在機場名稱確定時,卻頗費了一番周章。考慮到機場最終選址是在揭陽境內,機場名稱被確定為揭陽潮汕機場。對很多外地客商來說,揭陽並不是一個知
名度很高的地名,將其放在潮汕兩字之前,多少會有些不便。
「潮汕分市以後,大家都在爭中心城市,大家跳過十公里就能到海里去,為什麼要局限在這一個湖裡面爭呢?」前述觀察人士表示,從一個城市的定位,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眼光和格局。
以汕頭為例,在《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中,將汕頭定位為粵東中心城市。但是在他看來,是不是中心城市,不是省政府一份文件說你是就是的,而是需要整個城市的奮斗爭取的,是要能在對粵東以外的地區競爭中表現出中心城市的氣勢的。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中國夢,具體到汕頭,十年前汕頭政府出台一個規劃,說要成為粵東中心城市。可你本來就是中心城市,你如果還把這個作為你的定位,你還有夢想嗎?」
他進一步指出,整個粵東的問題,都需要一個大格局的定位來廓清發展思路,如果粵東的城市不能打開視野,放眼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定位,那復興也無從談起。
❾ 目前潮州的經濟好嗎在潮汕算落後嗎
潮州的經濟在潮汕三市中領先於揭陽,稍次於汕頭,目前潮州的婚紗、楓溪的陶瓷、彩塘的五金、庵埠的食品、金石的園林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中都有一定的份額,潮州的城區建設也越來越好,人文氣息超越汕頭。
❿ 潮汕地區哪個地方最落後
第一是南粵(指珠三角城市),代表性城市廣州、深圳,經濟第二的是粵東,第三的是粵西代表城市湛江,茂名,第四粵北代表城市韶關,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