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近代經濟結構有哪些變化

近代經濟結構有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22-10-22 07:20:08

『壹』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表現在哪些方面

表現:
①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②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中國近代企業誕生。
③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原因:
①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外國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沖擊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原因。
②中國絲、茶等農副土特產品大量出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③在洋務運動中,中國出現的第一批近代企業,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④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經濟瓦解的過程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出現。

『貳』 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歷了哪三個主要階段

一、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1.鴉片戰爭以後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它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二、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

1.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

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2.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

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三、近代外來企業在中國的發展

1.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外商投資擅自設立船塢。為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勞動力,外商創辦了各種加工廠,如磚茶廠、繅絲廠等。

2.從19世紀60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中國投資經營輪船公司,如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等。

3.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他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後在中國開設工廠。這些廠礦企業的特點是:資金充足,規模大,技術新,管理先進,產量高,成本低;在中國近代廠礦企業中,居於壟斷地位。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4.《辛丑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擴大了在華投資辦廠的規模。

5.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帝國主義擴大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6.1938年,日本在中國成立「華北開發會社」與「華中振興會社」。日本侵略者將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事業,由日本公司專營。

7.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不同情況接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採取合資經營、外商獨資經營等多種形式吸收外資。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

四、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歸宿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1)條件: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一方面摧殘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獨立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擴大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

(2)標志: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投資於近代企業,中國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如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縣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2.初步發展(19世紀末)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912~1919年)

(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②辛亥革命使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他們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③民國初年出現各種實業團體,形成了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新熱潮。

(3)特徵:這一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雖然取得較大的發展,但仍然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①民族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在輕工業方面,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國主義的控制下,民族工業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③民族資本與封建經濟相比,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這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極大的束縛。一些資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業投資的同時,並不放棄土地和其他封建剝削。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挫折

(1)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政策,民族資本受到官僚資本的擠壓和摧殘。

(2)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形成獨佔地位,這對中國的民族資本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5.中國民族資本的歸宿

新中國建立後,合理調整工商業,使民族資本又獲得一次大發展。1953~1956年,我國完成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本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2)近代經濟結構有哪些變化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工業是指在1840~1949年間在中國設立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製造工業,中國近代工業主要的特徵是短暫、快速、發展迅猛。

近代工業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把中國推進了近代社會的大門,但由於這個進程不是中國近代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而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它一開始就呈現出了有違近代工業發展一般規律的畸形特徵。

『叄』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發生了什麼社會變化

1、在西方經濟侵略下,自然經濟逐步瓦解,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2、中國近代工業產生,艱難發展;
3、經濟結構變動引起相應社會結構變動,產生一些新的階級和階層,如買辦、無產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

『肆』 近代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怎樣的變動

總的來說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
就是
以外國的經濟入侵為直接推動力
自然經濟自身的局限性為根本原因的
自然經濟的瓦解
經濟侵略帶來的自然經濟的瓦解
同時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有因為經濟侵略
使中國的民資難以獨立發展
自成體系
也因為自然經濟的基礎還比較強大
所以民資也難以快速發展
1840年
中國大門被迫打開
1840-1842紡織分離—織耕分離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附屬《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
加《望廈條約》,《芸浦條約》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民族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產生
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張裕葡萄酒公司(煙台)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經濟
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60年代自強
70年代自富
早期維新派,鄭觀應等經濟文化上的觀點,政治上提出君主立憲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民資初步發展;張謇——大生紗廠(江蘇南通
1895年
中日
馬關條約
人民負擔賠款,拓展資本輸出渠道(設銀行等),掀起瓜分狂潮,列強侵略深入內地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十九世紀末,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台
民資較快發展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十年對峙
土地革命(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7-1937《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1936

『伍』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有哪些表現影響是什麼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導致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瓦解;洋務運動的誘導;外商企業的的入侵。具體的表現是:
1、外資企業在中國興辦。那時候,外國商人為了貿易和航運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創辦了一批船舶維修廠、磚茶廠和機器繅絲廠等。外國資本主義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
2、資本主義萌芽夭折。在東南沿海地區,棉紡等中國傳統的手工業部門也同時受到打擊和排擠,這些部門的資本主義萌芽枯萎了。這樣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3、自然經濟走向瓦解,商品經濟發展起來。五口通商以後,西方商品輸入與日俱增,尤其是洋紗洋布的輸入,摧毀了東南沿海地區中國傳統的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造成紡與織、織與耕的分離。這些地區的農民開始買洋紗織布,或者直接買洋布,從而為機器棉紗織業的產生准備了一定的原料市場和產品市場。但是,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只是發生在東南沿海局部地區,內地廣闊的農村封建生產關系基本沒變。
4、隨著農民和手工業的破產,生計日益艱難的農民和手工業者陷入破產與失業的境地,這就為近代機器工業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近代無產階級的誕生。
5、外國企業在中國的開辦,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機器與技術,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從而為中國洋務運動的興起和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陸』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是什麼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是從農業基礎薄弱,輕工業和重工業比例失衡,通過優先發展輕工業,擴大高檔消費品進口,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中國的經濟結構趨於協調,並向優化和升級的方向發展。

PMI預估值是自上周官方發布GDP以來的又一個真實經濟活動指標。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率低於官方目標,盡管9月份經濟出現了強勁信號,但仍成為了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值。這份PMI預估值調查數據主要來自小型的出口導向型的中國私營製造商。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資訊

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得到恢復,經濟學家預計,如果當前的環境不變,不需要其他的刺激,中國經濟就將穩步復甦。

外部的挑戰和一項針對采購經理的調查顯示,隨著新增訂單和產出達到數月來的最高值,中國經濟正在從三年來最低迷的時期緩慢而平穩的復甦。

10月份匯豐製造業采購經理人預估指數達到了三個月來的高位,為49.1,但仍然低於50,這是劃分工業活動增長和萎縮的分界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經濟結構

『柒』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有哪些

引起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強的侵略②自然經濟的解體,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有識之士的推動④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原因:(1)從政治上來看,有外在與內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鴉片戰爭使國門大開、西方工業文明的傳入對社會生活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更主動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會生活的極大變化。另一方面是,中國社會內部新興進步力量在理論上與實踐上的努力。中國近現代史上三次歷史性巨變對社會生活的變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舊的風俗習慣受到極大的沖擊,人們的精神生活都相應地發生了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些社會丑惡現象被取締,呈現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生活特色;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小。(2)從生產力角度來看,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新的發明創造不斷涌現,火車、電燈、有線無線電報、電話、電影、輪船、打字機以及現在高科技領域的許多成果等,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幫助;石油的發現和汽車、火車、輪船的普及則促進了交通事業的發展,擴大了人們活動的范圍。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重視科技的發展,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後制定了三個科學技術發展的遠景規劃,如第三個遠景規劃擬在生物工程、空間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等幾個最主要的高技術領域有所突破,這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3)從思想啟蒙和思想革命角度來看,歐洲的啟蒙運動,中國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等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對人們思想觀念、衣食住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總之,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是工業文明對我國全方位的沖擊造成的,實質上體現了西方生活方式、民主自由精神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同時也是中國人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富裕的結果,從而引起了中國社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西方近代物質文明和生活方式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西方近代物質文明和生活方式對中國產生了雙重影響:一方面,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隨著大炮和殖民主義侵略強行進入中國人的生活的,它破壞了中國長期安定、寧靜的社會環境,也迫使中國人不得不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並承受了這種變化所帶來的陣痛。另一方面,西方傳入中國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進性,代表了新的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而且這些東西一進入中國,就對傳統的落後的生產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強大的破壞作用,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結構的轉型,引發了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的新變革。

『捌』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是什麼

經濟結構方面變化的史實,然後從內因、外因兩方面分析原因。
(1)經濟結構變化:
①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②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中國近代企業誕生。
③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變化原因:
①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外國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沖擊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原因。
②中國絲、茶等農副土特產品大量出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③在洋務運動中,中國出現的第一批近代企業,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④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經濟瓦解的過程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出現。

『玖』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表現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有哪些

一、小農經濟解體
1.原因
(1)主要原因:資本主義的入侵。
(2)前提條件:國內市場的擴大。
(3)自身局限:小農經濟自身的脆弱性和落後性,抵擋不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沖擊。
2.表現:鴉片戰爭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一直占統治地位。鴉片戰爭後,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傳統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開始解體。
3.影響:
(1)自然經濟是封建社會的基礎。自然經濟的解體、商品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沖擊著封建制度。
(2)為民族經濟的發展准備了自由勞動力、市場和資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3)是列強侵華的結果之一。中國社會的商品化程度雖然增加了,但是中國逐漸依附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

『拾』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是什麼

影響經濟結構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會對最終產品的需求,而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有重要影響。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閱讀全文

與近代經濟結構有哪些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0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5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3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9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