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代國防與經濟的關系
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鞏固國防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與國家經濟實力相適應,規劃和發展要以國家發展為總目標。實施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防建設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在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的同時,要努力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在國家財力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形成國防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
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支撐。不搞經濟建設,就談不上國防建設。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建設搞不好,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難以保證。因此,我們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拓展資料:
1、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律的內在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過程中得出的科學結論。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國防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才能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才能使和平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近代「興國強軍」。
2、當前,我國正處於本世紀頭20年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鍵時期,實現兩項建設協調發展是一個國家的迫切現實需要,安全與發展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需要,「富國」與「強軍」這是一個國家發展繁榮必不可少的兩個基本條件,也是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實現的兩大戰略目標。經濟建設是國家發展和繁榮的基礎,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和穩定的保證。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就談不上國防現代化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無法保證。
3、國防需要科學技術的保障。在發展科技的過程中,促進了相關領域的經濟創新,拓寬了經濟發展的道路,國防意識的不斷增強和觀念的更新,促進了國際合作,加強了國際交流,也促進了國際經濟領域的一體化。國防建設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經濟發展直接影響國防建設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支撐。不搞經濟建設,就談不上國防建設。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建設搞不好,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難以保證。因此,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國家建設
4、國家經濟實力增強,國防建設才有更大發展只有推進國防建設,經濟建設才有更強的安全保障,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方面。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它們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矛盾統一體。席總統指出,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根本支撐,只有國家的經濟實力。
㈡ 如何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鞏固的國防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要同國家的經濟實力相適應,在國家發展的總目標下進行規劃和實施。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防建設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必須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努力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在國家財力增加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展;必須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
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依託,經濟建設搞不上去,國防建設就無從談起。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建設搞不上去,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難以保障。因此,我們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國防建設,使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內在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過程中得出的科學結論。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才能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任務,才能保障和平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才能實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富國強軍」的百年夢想。
當前,我國正處於本世紀頭20年重要戰略機遇期中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實現兩個建設協調發展是緊迫的現實需要。安全和發展,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需求;「富國」和「強軍」,是一個國家發展強盛不可或缺的兩個基本條件,也是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實現的兩大戰略目標。經濟建設是國家發展、強盛的基礎,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穩定的保證。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就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無法保障。
㈢ 如何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應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統一,國防建設必須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同時,國防建設是國家發展的保障,要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了新形勢下我軍軍事斗爭准備的目標和任務,強調走質量建軍之路,提出了「從嚴治軍」、「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軍」的戰略任務和實施「科技強軍」的長遠戰略,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同時強調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完善國防動員體制
㈣ 如何認識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
經濟建設為主,國防建設為輔。
為了使國家有限資源最大限度的保障國防與經濟的發展需要,在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應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當前形勢著眼,經濟不夠發達仍是影響我國綜合國力,制約我國在國際事務中所起作用的關鍵因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防建設服從國家經濟建設.
㈤ 論述如何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不僅是暴力的目的,而且是暴力的本源。是進行戰爭和建設強大國防的物質基礎。恩格斯指出:"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而武器的生產又是以整個生產為基礎,因而是以'經濟力量',以'經濟情況',以暴力所擁有的物質資料為基礎的。""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是經濟的條件和資源幫助'暴力'取得勝利,沒有他們,暴力就不成其為暴力。"(《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第51頁)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歷史證明,經濟不僅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和獲取勝利的前提條件,而且正是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的發展,才使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從而帶來了整個戰爭方式和內容的巨大變革。 基於馬克思主義的上述原理,毛澤東曾反復強調:"戰爭不但是軍事的和政治的競賽,還是經濟的競賽。"(《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24頁)在歷次革命戰爭中,他總是全面地、客觀地分析敵我雙方的物質力量對比,用以創造奪取勝利的條件。比如,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針對"反圍剿"斗爭的極端艱苦情況提出:"革命戰爭的激烈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只有開展經濟戰線方面的工作,才能使革命戰爭得到相當的物質基礎,才能順利地開展我們軍事上的進攻。"(《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19、120頁)他嚴肅批評了不重視經濟建設的錯誤傾向,並提出了"依賴帝國主義和國內敵人的軍事工業",繳獲敵人的物資補充自己的方針。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三光"政策和國民黨的經濟封鎖,各根據地經濟上十分困難。毛澤東在精闢分析了敵我雙方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對比後指出,長期戰爭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就是財政經濟問題,離開了經濟工作而談"革命",不過是革財政廳的命,革自己的命。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實行新的戰時財政經濟政策,實行精兵簡政,廣泛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有計劃地在根據地創建軍火生產工業,並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選擇能力較強的幹部抓經濟搞生產,從而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又提出"發展生產,厲行節約,加強軍事工業的建設"等主張,把取之於敵,用之於敵的方針納入"十大軍事原則"之中,逐步改變了敵我力量對比,保證了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 社會愈是前進,戰爭愈是發展,戰爭的勝負就愈加依賴和取決於經濟條件。不僅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如此,而且戰後世界上發生的一系列局部戰爭也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這是因為現代戰爭武器裝備昂貴,戰爭耗資巨大,所以經濟力量也就更加嚴重地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據此,建國後,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理論原則,以使我國的經濟力和國防力不斷得到增強,為實現國防現代化和贏得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經濟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加強國防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既包括了常備軍和武器裝備等方面的實力建設,又包括了國防經濟、戰爭動員、國防教育等方面的潛力建設;既包括了軍隊的規模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等"硬"指標,又包括了人才素質、軍隊結構、軍事理論水平等"軟"指標。但無論是哪一方面,都和國家的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只有國家的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發展了,國防建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才有雄厚的基礎,否則,國防現代化就是"無米之炊"、"無本之木",只能流於空談。正是由於國防建設對經濟建設的巨大依賴性,毛澤東特別強調加強國防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他指出:"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80頁),"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725頁)1958年,他還明確指出:國大軍就會大,國不大軍就不能大,有了現代工業,現代化國防就好辦了。他形象地比喻說,農業是一個拳頭,國防是一個拳頭,要使拳頭有勁,屁股就要坐穩,屁股就是基礎工業。1963年,他又強調:"如果不在今後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後於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849頁)可見,毛澤東反復強調,經濟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只有國家經濟發展了,生產力水平提高了,國防建設才能有較大的進步。所以,加強經濟建設是進行國防建設的前提,要進行國防建設,首先必須加強經濟建設。
㈥ 怎樣正確理解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是解決包括國防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大大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國際競爭力,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的關鍵所在。這是一個大局。國防和建設要以國家經濟建設為依託,緊密配合這個大局,始終不渝地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努力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第二,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使國防和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現代化建設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我國財力有限,保持國防費的適度增長和適當比例,是基於我國發展全局的正確選擇。要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在國防和現代化建設的需求與經費相對不足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的情況下,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現代化建設路子,把質量與效益進一步統一起來,使國防和建設在國家財力增加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