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0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於5.8786萬億美元,而同年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於5.4742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而日本自1968年以來首次讓出了「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1.從國內生產總值的角度來看,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的數據,中國2008年人均國民總收入僅為2940美元,在全球排名第130位,被列為中低收入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中國2008年人均GDP排名第105位,也屬於中低收入發展中國家;
2.從布局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結構性問題突出。產業結構不均衡,中國勞動力資源在第一、二位的產業和集中過多,城鄉發展不均衡,區域發展不均衡。2008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415,高於法國、瑞士和美國,也高於羅馬尼亞、印度和馬來西亞等中等收入國家;
3.從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來看,中國的公益事業仍需發展和完善,公共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社會保障任務艱巨。2008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口達到886萬,超過澳大利亞人口的1/3,60歲以上老年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5%,是「未富先老」的事實。
4.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仍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大部分商品在出口中消耗資源和人力,一小部分服務具有高技術和知識含量。
世界十大經濟體排名
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是美國和中國,2022年美國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估計分別為23.766萬億美元和34.31萬億美元。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
日本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排名第三。自2008年以來,經濟一直面臨困難,首次出現衰退症狀,經濟增長呈上升趨勢,2016年達到1%左右,2017年進一步達到1.2%左右。然而,預計未來五年將保持在1%以下,國內生產總值5.42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606美元。
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
德國是歐洲最大和最強的經濟體,其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經濟以出口機械、車輛、家用設備和化學品而聞名。未來幾年,經濟將面臨諸多挑戰,充滿危機。其國內生產總值為3.42萬億美元,德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9814美元。近年來,其經濟一直以1-2%的速度增長,預計將保持這一趨勢。
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英國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5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4001美元。英國經濟主要由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超過75%。農業只佔1%,製造業佔GDP第二。雖然農業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來源,但英國60%的糧食需求是國內生產的。
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2.45萬億美元,龐大的人口使其國內生產總值降至1850美元。與西方國家相比,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高度依賴農業(佔17%)。但服務業近年來有所反彈,現在佔GDP的57%,而工業增長了26%。這個國家的儲蓄率很高,人口素質也很好,中產階級正在崛起。印度最近超過了中國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預計到2022年將躍升至第四位。
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法國
法國是世界上依賴旅遊業的大國,現在是第七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2.42萬億美元。法國的貧困率低,生活水平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3522美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商之一。法國在過去幾年經歷了經濟放緩,政府面臨著振興經濟的巨大壓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未來五年GDP增速有望上升,失業率有望繼續下降。
世界第八大經濟體:巴西
巴西經濟總量為2.14萬億美元,位於八大經濟體中。巴西經濟主要依靠服務業、製造業和農業,分別約佔68%、26%和6%,巴西是金磚四國之一,預計將繼續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7年經濟增長0.2%,2018年進一步上升到1.7%,之後四年再上升到2%,而人均GDP為15485美元。
世界第九大經濟體:義大利
1.81萬億美元的義大利位於世界第九大經濟體,義大利是歐盟的重要經濟體之一,但它受到該地區債務危機的影響。其銀行體系瀕臨崩潰,需要幫助,並面臨高失業率的風險。然而,自2014年以來第一次,經濟增長良好(0.1%),並有望繼續,政府正在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經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7905美元。
世界第十大經濟體:加拿大
2016年,加拿大接替俄羅斯,成為第十大經濟體,截至2016年,已達到1.6萬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9萬億美元,連續領先俄羅斯。加拿大的經濟高度服務型。自二戰以來,製造業和石油工業都穩步增長,預計2017-2022年經濟增長1.8-2.0%,人均GDP 47771美元。
❷ 歐洲四大經濟體是哪四個國家
歐洲四大經濟體是指位於歐洲的四大老牌工業經濟強國,分別是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它們目前仍舊是主導歐洲乃至世界的經濟走向的國家之一。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四國經濟發展目前比較緩慢,尤其是義大利受財政危機的影響,地位逐漸下降。
歐洲四大經濟體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組成,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是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七國集團的成員國,英國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七國集團的成員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是歐洲地區最重要的力量。
四大經濟體在2008年的GDP總量高達75,000億歐元,人口超過2.6億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曾舉行歐洲四大經濟體領袖峰會,四大經濟體國家的政府首腦列席會議,主題是帶領歐盟在未來兩年內走出經濟增長的低谷。
1、德國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產國。 德國還含有豐富的木材,鐵礦,鉀肥,鹽,鈾,鎳,銅和天然氣。 德國的能源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其次是核電,類似生物質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風能,水能和太陽能。
德國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都位於德國,著名汽車品牌歐寶也誕生在德國(現屬於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汽車生產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2、法國
義大利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第八貿易大國、第八出口大國,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❸ 歐洲四大經濟體有哪些
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英國經濟體,英國以前是日不落帝國,但是二戰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經過長期的經濟發展,現在英國依舊處於發達國家之列。
歐洲第二大經濟體德國經濟體,德國GDP3.467萬億美元 ,德國注重生產製造業極度發達也是發達國家。
歐洲第三大經濟體法國經濟體,法國GDP2.465萬億美元,法國也是老牌工業經濟強國,資本主義體系完善經濟發達,也是發達國家。
歐洲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經濟體,義大利GDP1.85萬億美元 ,義大利是旅遊的天堂,但是最近義大利受財政危機的影響經濟陷入低谷。
❹ 法國屬於歐洲哪一部分西歐嗎
法國的本土屬於西歐,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La France),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國名源於中世紀前期的法蘭克王。法蘭克王國分裂後,西部法蘭克王國沿用其名稱並演變為法蘭西。「法蘭西」(France)這一稱呼最早出現於11世紀的《羅蘭之歌》中。現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在漢字文化圈中,中國稱其為法蘭西,簡稱法國。
法國本土面積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4)法國的經濟體在哪裡擴展閱讀
狹義上的西歐是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七個國家。還包括德國、奧地利、瑞士、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冰島、希臘等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其中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❺ normanton在哪裡
法國。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France),簡稱「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1]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在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2]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❻ 歐洲四大經濟體
歐洲四大經濟區是指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
這4個國家既是歐洲老牌的工業強國,同時也是歐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其中,英國、德國和法國同時在歐盟之中扮演著各項政策措施制定與推廣的強力推動者,因而被稱為「歐盟三駕馬車」。歐洲地區的經濟水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為早期崛起的比較迅速,歐洲的發達國家數量佔全球50%左右。
英國不僅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更位列世界四大經濟實體,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自1973年加入歐盟以後,一直在歐盟的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最先完成兩次工業革命的國家,英國有著十分雄厚的工業基礎,即使到了今天,英國仍然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和電子產品的製造基地。當然,近些年來,隨著英國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傳統工業的地位逐漸被航運、金融、保險等以服務為主導、依賴於軟實力的新型產業所替代。德國經濟發展最突出的特徵是「出口導向」型,且出口產品均是高、精、尖產品,如電子產品、航天、精密器械、軍工產品等,這些產品無一不以做工精細、質地優良、技術領先,稱譽世界。此外,德國還有十分發達的汽車製造業。與德國的工業相比,其農業相對來說比較沒有存在感,但這並代表德國不事農業。恰恰相反,德國以不到3%的從業人員比例,經營著超過國土面積一半的農田,可見農業機械化的程度非常之高。接著再來看法國。與英國、德國等老牌工業國家相比,法國由傳統的農業國家轉變為現代工業國家晚了半個世紀。但由於「二戰」期間及其後法國政府對於經濟的強力干預,再趁著「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經濟援助的當口,法國迅速實現了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國家的轉變。原本在法國經濟學家讓·莫奈主導下發展起來的煤炭、鋼鐵、運輸、農業機械設備等工業部門,迅速被石化、電機、汽車、火車、宇航、造船、通信設備等新興工業部門取代。如今,法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歐洲經濟強國。義大利同樣是歐洲發達的工業國家。但受限於義大利本國資源相對匱乏的現實因素,義大利工業發展之中所需的原材料及能源大都依賴進口。當然,近些年來,為了擺脫能源受制於進口的現狀,義大利也在加緊開發新能源,如地熱、水能及太陽能,而且成效顯著。
❼ 南法是法國哪裡
南法指的是法國南部,包括了亞奎丹南部、比利牛斯朗格多克、魯西永普羅旺斯、阿爾卑斯等地區,南法和西班牙以及地中海相互接壤。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法國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是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❽ 法國是發達國家嗎
法國是發達國家。
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法國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區域位置
法國本土面積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法國
❾ 法國地理位置在哪裡
法國地理位置在歐洲西部。
位於歐洲大陸西端41°至51°N、6°W至10°E之間,南北東西均橫跨約1000千米,領土形狀呈六邊形,屬於溫帶。法國本土北達北海,西北及英吉利海峽,西抵大西洋,南至地中海,與東北部的比利時和盧森堡、東部的德國與瑞士、東南的義大利和摩納哥以及西南的西班牙和安道爾接壤。
法國南部和東部的國境線分布的山峰山脈有比利牛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和侏羅山,河流有萊茵河。在地中海上,轄有科西嘉島和眾多海岸群島。
(9)法國的經濟體在哪裡擴展閱讀:
法國的歐洲領土面積為551,500平方千米(212,935平方英里),為歐盟成員國中最大。法國國土(包括海外領地,不包括阿黛利地)的總面積為643,801平方千米(248,573平方英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0、45%。
憑借分布於全球范圍的海外領地,法國擁有11,035,000平方千米(4,260,637平方英里)的專屬經濟區,次於美國、領先後一名的澳大利亞而位居世界第二,其專屬經濟區佔世界總經濟區面積的8%。
法國國土地形種類多樣,在西北部有沿海平原,在東南和西南部分別有阿爾卑斯山脈和比利牛斯山脈,中南部則是中央高原。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45米(15,782英尺),是歐洲海拔最高的山峰。
❿ 法國的地理位置。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面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比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與瑞士相依,東南與義大利相連,南浴地中海並和西班牙接壤。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地中海亞熱帶氣候,其它為大西洋溫帶氣候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