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哪個省經濟排第一
2020年,廣東省GDP總值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一直以來,我國東部經濟最強,主要原因是世界經濟全球化,海洋經濟越來越發達,一些沿海城市更容易獲得發展機遇。㈡ 中國那個省最富有
比較富有的省份有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份,至於哪個省份的居民最富有,應該是浙江省。
從全國各省份的居民收入情況來看,2018年浙江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45840元,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位居全國省份第一,比第二名江蘇的38096元高出不少。
㈢ 中國哪個省經濟排第一
中國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廣東省排第一,雖然近幾年江蘇、山東、浙江、上海一直經濟發展很迅猛,廣東省的經濟還是遙遙領先
㈣ 中國哪個省最富裕
中國最富有是廣東省。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居全國第一位,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廣東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2016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9857家,總量居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領跑全國。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第一位。
㈤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10個省份
經濟發達的省份,通常是指那些經濟實力強,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直轄市。那麼就目前而言,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
一、廣東
廣東的區域不平衡問題的確非常突出,但能由此認為廣東經濟不發達,廣東經濟比不過江蘇則是以點帶面想當然了。發達並非單純的搞均衡,而是指其經濟實力上到了哪一層次,以及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社會發展方方面面達到了什麼水平。
1.廣東的經濟總量是全國唯一超10萬億的省份,如果作為單獨經濟體參考世界排名將位於西班牙之後世界排名第15名。隨著巨量經濟規模所產生的效應規模,廣東在全國經濟版圖中位置尤為重要。
外貿進出口總額佔1/4;
社會零售消費佔1/10;
吸引外資佔1/6;
港口貨物吞吐量超1/4;
機場客運量超1/10;
經濟總量佔全國1/9
…2.廣東的城市化水平全國最高,2019年達到了71.4,江蘇為70.6,浙江為70.0,福建則為66.5。面積最大,地型最復雜,人口最多,還能將城市化率推進到71.4。你能說廣東經濟不發達,社會發展程度不高?
3.財政稅收超1.26萬億元,全國第一。在支出方面:無論是教育、衛生和民生保障均是全國第一。
4.在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和科技研發方面,廣東有6個地級市進入前30強,總共3.9萬余家,全國第一。擁有包括華為、騰訊、大疆、中興,大族激光等一系列頭部科技公司。如此強悍的科技研發實力,沒有發達開放的市場和經濟是無法支撐的。
5.其他包括建成區面積,主城區人口,甚至城市建設面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水平,就憑廣深二市打遍全國(除北京上海外)無敵手。大交通方面:白雲機場、寶安機場均是全國客運,貨運前5的國際樞紐機場,試問哪個省能做到?航運方面:廣東以一已之力占據全國1/4的吞吐量,還有哪個省能達到這種水平?沒有客流和產出,哪來的機場和航運吞吐量?這些不正是現代經濟發達的佐證么?
承然,廣東還有許多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非常之嚴重,但這並不影響廣東的經濟發展處於全國最高水平的層次。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每年廣東吸引的人口流入同樣是全國第一。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單純的居民收入並不能成為某個省份經濟發達與否的唯一標准。經濟發達應該是一個綜合實力的評估。浙江和江蘇的民生做得比廣東好,居民富裕,但反映在整體發展水平方面,卻和廣東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二、江蘇
江蘇是全國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相信無人不同意。全省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城市,就連最末的宿遷放在它省也是中上水平。以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江蘇自然是第二,和廣東並稱國內雙巨頭。常住人口超8000萬,GDP總量超9萬億無,更是我國人均GDP第一的省份。從直接反映其經濟實力的財稅來看,去年上繳國家5157億元,僅次於廣東、上海和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自然環境優越,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歷史上就屬於富庶之地。
在產業布局方面,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高達1.4萬余家,全國前30強經開區江蘇占據7家。是中國除廣東外,經濟最具開放性和外向型的省份。嚴格來說,蘇南地區比大珠三角九市發展得更好。
三、浙江
要說哪個省的民富程度最高,非浙江莫屬。浙江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影響力,文化輸出,科技水平與科教文衛方面,全國第三強是實至名歸的。其它包括財政收入與支出僅次於廣東和江蘇(不含上海、北京),其中其於民生類的支出更是占財政支出的76.1%高佔比,說明浙江的民生保障做得非常厲害。
浙江民營經濟活躍,電商業、小商品交易發達。全省各類商品市場3783個,全年交易額為2.3萬億元。其中,十億級市場274個,百億級市場39個,千億級市場2個,全國無出其中。
去年進出口總額高達30832億元,僅次於廣東、江蘇和上海,全國排名第四。全省進出口總額佔全國1/10之多,屬於外貿強省。其中寧波港更是全球吞吐量(貨重)第一大港,裝箱量全球第三大港。
社會零售方面又是第四,僅次於廣東、江蘇和山東。2019年完成2.7萬億元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人均消費4.6萬元。以人均來計在國內僅次於上海和北京,高於廣東、福建和江蘇。
四、福建
相比前面幾個,福建還是差點火候的,但也遠不中西部省份可比。福建經濟規模偏小,一方面是人口數量偏少,一方面是產業規模偏小。雖然也是以民營經濟為主,但遠沒有浙江的規模和效應。反映在財政收支方面更是全國10多名以後。在社會整體發展水平與基礎設施建設與投入方面,除了廈門外,幾乎看不到發達的影子。無論是進出口貿易、內銷,產業產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福建確實離粵、蘇、浙確實還是有不少差距。
在我看來,也就以上這幾個省份可以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較高。其它包括山東、河南和四川,雖然經濟規模排名前列,不過只能是大而不強,更多的是靠人口堆砌而成。
㈥ 中國經濟大省有哪些
1、廣東
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第一經濟強省。數據顯示,廣東2019年GDP達到了10.76萬億元,連續30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廣東也成為我國第一個10萬億經濟大省,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0%以上。
按照2019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廣東GDP約為1.56萬億美元,超過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逼近俄羅斯和韓國。按照目前的經濟體量,廣東GDP可以排名全球前15強。從人均GDP來看,廣東2019年人均GDP為9.64萬元,摺合1.40萬美元,位居全國省份第四名,排在江蘇、浙江、福建之後。
廣東擁有兩座全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這一優勢足以讓其他省份羨慕無比。同時,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珠三角對廣東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而非珠地區貢獻率還不及20%,努力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是廣東未來需要面對的難題。
㈦ 中國最富有是哪個省份啊
中國最富有是廣東省。
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居全國第一位 ,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 、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
廣東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 。2016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9857家,總量居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領跑全國。
(7)最大經濟收入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第一位。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互聯網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
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佔全國約1/4;累計吸引外商投資佔全國約1/4。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
㈧ 中國哪個省最富裕
在如今基本上小康家庭覆蓋已經高達80%以上,只是在一些雲貴川偏遠地方,還是有一批人群等待脫貧,我相信在國家利好的政策面前,這一天並不會太遠。如果說在整個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在哪裡,我個人認為絕對是江浙等地。自古以來江浙都被稱為富得流油的地方,由於交通便捷又地處中心,所以經濟一直都較為活躍。
江浙等地的氣候也是非常宜人,也非常適合於居住,但是想要在那裡買一套房子卻不那麼便宜,因為在整個全國,浙江的房價都是排列在前,其實我認為浙江經濟好的另一個原因,也是依靠著上海這座魔都的存在豎版,因為上海經濟的影響擴大了經濟圈,所以圍繞在上海周邊的很多省市經濟都非常活躍。
㈨ 中國哪個省最富
指標不同,結論有差異。
廣東省排名中國最富裕的省份第一,可謂是名副其實。自1989年起至今,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就連續占居第一位 。廣東省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金融實力最強省份,並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浙江是中國唯一GNP高於GDP的省份.GDP是國內生產總值,GNP是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是指本國內創造的生產總值,無論你是哪裡人只要在我國創造的GDP都算在我國內.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無論你在哪國只要你是本國公民那你在海外的投資都算本國,所以GNP才是體現民富的關鍵。
㈩ 中國有哪些經濟大省
在我國大陸地區,能夠稱得上是經濟大省的只有4個——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其他省市都稱不上是大省。在多項宏觀經濟數據上,包括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外貿總額,這4個省都是名列前茅。
經濟規模
江蘇、浙江、山東進出口總額分別排在全國第二、第四和第六位。毫無疑問,這三個省份也是進出口大省。
通過以上三個宏觀經濟數據——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和進出口規模,可以清楚的看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經濟大省。
歡迎評論,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