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是哪
深圳經濟特區:深圳地處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全市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公里。
1984年,13歲的馬化騰隨家人搬遷到深圳,新家旁邊的深圳地標——國貿大廈,正以「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拔地而起。
馬化騰回憶,第一次來到深圳,「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使他的內心深受震動。「這是當年不太可能聽到的大膽想法,就像夜幕中的一道閃電,春天裡的一聲驚雷。時不我待,深圳從此成為全國的創業熱土。」
遵循一脈相承的市場化邏輯,深圳從此作為改革開放的「試管」,率先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重重束縛,開創了多項制度與觀念的先河。
B. 中國第一個經濟區發展是在哪裡
你指的哪種經濟區?
中國主要經濟區有以下幾個!
中原經濟區
成渝經濟區
關中經濟區
長三角經濟區
京津冀經濟區
珠三角經濟區
皖江城經濟區
北部灣經濟區(中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海峽西岸經濟區
C. 中國有幾個經濟區分別是什麼
中國十大經濟區所指:東北綜合經濟區、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南沿海綜合經濟區、黃河上中游綜合經濟區、長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珠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內蒙古綜合經濟區、新疆綜合經濟區、青藏高原綜合經濟區。
針對現行東、中、西三大地帶的劃分經濟區方案存在的一些明顯缺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提出,在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的情況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帶」劃分方案的基礎上,重新考慮劃分中國的經濟區,即將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經濟區域。
(3)中國第一大經濟區是哪個區擴展閱讀:
一、東北地區及東部沿海地帶分為4個經濟區:
1.東北經濟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重點是建設成為全國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
農業以玉米、大豆和甜菜為主,建設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經濟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4省市。充分發揮人才、知識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優勢地位,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鎮群為依託,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盡快形成中國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城鎮群。
3.東部沿海經濟區,或長江下游綜合經濟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三省市。
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特別是輕工業裝備產品製造中心,以及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4.東南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福建、海南3省。
建設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以及全國最大最重要的高檔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具有全國意義的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黃河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山西與河南5省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
以西安、蘭州為核心進一步聚集生產要素,建成中西部裝備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發展區。
2.長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設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以及建立在農產品基礎上的深加工工業。
建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國第三大汽車工業基地(武漢)以及其它交通設備工業基地(重慶的摩托車製造)。
3.珠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區。建設成為中草葯和生物製品研發與生產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風光、貴州黃果樹瀑布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為特色內容的沿珠江旅遊風景帶。
三、遠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內蒙古經濟區:包括內蒙古1省區。充分發揮煤炭、天然氣和水能等能源資源的優勢,強化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力度,盡快成為全國新的能源生產基地;
積極發展高載能原材料工業;保護和利用好天然草場資源,減少牧民數量,實行集約化的家庭庄園式開發利用,積極發展沙產業,建設若干沙產業基地。
2.新疆經濟區:包括新疆1省區。建設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綠洲農業,建設具有優勢的瓜果、棉花和西紅柿種植業生產基地;
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工業,如葡萄酒釀造業、果品加工業和紡織業;加強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建設全國石油生產最大的接續地;建立沙產業基地。
3.青藏高原經濟區: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區。主要任務是世界屋脊的生態環境保護。選擇優勢資源(如天然氣、鹽湖資源、有色金屬開采等)開發,並採取保護式的開發方式,避免小規模、分散式的資源開發模式。
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圍欄畜牧業,以及特色民族風情旅遊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經濟區
D. 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哪個更發達
最發達的應該是長三角地區。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根據國務院2010年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 21.07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19%。其中陸地面積186802.8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3937.2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基底為揚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斷沉降。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地殼和海平面頻繁升降,最後一次大海侵結束後,長江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開始在江口發育三角洲。
長江三角洲范圍圖
由於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斷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並入北岸。紅橋期、黃橋期、金 沙期、海門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壩、沙洲群,形成今天長江北岸最大的沖積平原城市鹽城,以及儀征、邗江、泰興、靖江、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諸縣地。江口附近的崇明、長興、橫沙等沙島,也將按此規律並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北岸沙嘴延伸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南岸沙嘴經江陰、太倉、外岡、馬橋一線向東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與錢塘江北岸相連後達杭州灣,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沙嘴內側的淺水海灣被淤封成為古太湖的前身。此後淺水海灣不斷淤淺,逐漸演變為湖盪羅布、河道交錯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側濱海地區不斷淤積成濱海平原。
長江入海的地方,由於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斷淤積,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於形成坦盪、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E. 國內百強區實力最強的前五個分別是什麼排名第一是什麼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在中國百強縣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是江蘇省,經濟實力較強,但是說到國內的前100名,廣東省是第一名,佛山市雖然是我國的二線城市,但發展潛力大,交通便利,順德區也誕生了不少知名企業,另外,還有房地產行業的知名企業碧桂園、海信科龍等企業,這些企業促進了順德區的經濟發展,順德區的實力非常雄厚。
F. 哪個城市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五個(海南、深圳、廈門、珠海、汕頭)經濟特區中面積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的范圍為海南本島。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面積第二大的島。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同時成立。
G. 深圳是我國第幾大經濟特區
深圳是我國第一大經濟特區。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深圳生活網力的國際化城市深圳生活網,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
(7)中國第一大經濟區是哪個區擴展閱讀: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
汕頭,廣東省轄市,是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汕頭是全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
海南,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喀什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為喀什市,是喀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0年,喀什經濟開發區辟為中國第六個經濟特區,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H. 第一個經濟特區是哪個城市
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深圳。1979年4月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深圳經濟綜述
深圳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中國大陸城市第四位,現位列上海和北京之後,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國《經濟學人》2012年「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居第二。
2019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0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0495.8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6.06億元,增長8.1%。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0.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3489元,增長3.0%,按2019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9498美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8.8%。
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5.9%;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1.0%。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8.2%;民間投資增長9.2%;港澳台商經濟投資下降0.5%;外商經濟投資增長75.0%。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國GDP十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特區、網路-深圳
I. 大中國的經濟第一位是哪個地區
長三角地區,也就是上海那一帶。
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和《瞭望東方周刊》等聯合承辦的「《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2014》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報告顯示,中國六個城市群綜合指數水平的排名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在優質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質量和文化發展水平上走在前列,位居第一陣營。